返回辞典目录

 

「苏奥

 

苏奥(Sheol)希伯来文,其字源不详。一般来说,此字意为深谷、深坑、地狱、或死亡的世界。在旧约中,它指死人居住的地方;一处陷落于地下的空间,那里有死人聚居(阴间)。「苏奥」的同义词是坑洞、死亡和灭亡(亚巴顿)。那是阴暗及死寂之处,在那里所有存在之物都是无气息的,然而它并不是甚么乌托邦,而是没有生命的地方。此外,也有形容它为遗忘之地,住在那里的不可能称赞神(诗八十八10-12)。启示录称之为「无底坑」,由无底坑的王亚巴顿所管辖(启九11)。然而,这地方并不是完全没有神存在;纵使在阴间下榻,也不能躲避神(诗一三九8)。神这种无处不在的属性在约伯记生动地描绘出来:「在神面前,阴间显露;灭亡也不得遮掩」(伯二十六6)。箴言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阴间和灭亡尚在耶和华眼前,何况世人的心呢?」(箴十五11)在两段经文中,阴间和灭亡(亚巴顿)是交替互用(平行)。「亚巴顿」按字面的意思是「毁灭」,在启示录,却用作个人名字。圣经中出现死亡并非自然的事,它违反了生命是神所赋予的原则。阴间因此不单是歇息之所,也是刑罚之地。可拉教唆其同党背叛摩西,给裂开的地坑吞没,在阴间中灭亡(民十六30-33)。畏惧死亡是人之常情,阴间因此成为一去不返的象征(诗三十九13)。犹大王希西家曾在他的病床上悲叹:「正在我中年之日必进入阴间的门;我余剩的年岁不得享受」(赛三十八10)。旧约所指的阴间,与其后圣经所记述的地狱不同,后者指到所有死人,无论是好人或坏人、圣人或罪人所聚集的地方。死亡意味着加入那些已离世的人之中。当一个犹太人离世,他是「归到他列祖那里」(参创二十五817,三十五29,四十九29及其他)。在阴间那里,看来再没有任何盼望(参传九10)。约伯记中把阴间死亡沈郁的一面形容得非常绝望可悲:「叫我在往而不返之先──就是往黑暗和死荫之地以先……那地甚是幽暗,是死荫混沌之地;那里的光好像幽暗」(伯十20-22)。然而这不是约伯的遗言,他也知道神的能力能超越坟地之外:「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伯十九2526)。可是,该段经文的意思并不完全明确,还有其他可能的解释(参英译本圣经之脚注)。可是它却显示信仰的得胜就是信靠神跨越死亡。还有两段经文清楚表达死后生命的信心。以赛亚书二十六章19节指出:「死人要复活,尸首要兴起。睡在尘埃的啊,要醒起歌唱!因你的甘露好像菜蔬上的甘露,地也要交出死人来。」但以理书也同样表明:「睡在尘埃中的,必有多人复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远被憎恶的」(但十二2)。在此看到我们与死人并他们最终结局之间的分别:「智慧人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但十二3)。对于那些不信神的人,他们的将来是没有盼望的。以赛亚在讥讽巴比伦王的诗中,表达人间威荣的短暂。那些自视为神的人,最终灭亡:「你下铺的是虫,上盖的是蛆」(赛十四11)。升得愈高,跌得愈大:「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赛十四15)。在旧约,一直坚持死人住在阴间的观念。扫罗与隐多珥灵媒一事(撒上二十八11)便是很好的例证。危急之时,王招请撒母耳「从地里上来」,向他讨教。这种招魂的巫术,是摩西律法(申十八9-11)及王自己(参撒上二十八39)所不容的。显然,那些下在阴间的,虽然与活着的人阴阳相隔,却仍是熟悉人间的事情。在新约中,「苏奥」翻译成希腊文的「希得斯」。另一个常用的词语是「革赫拿」。英文译本常把这二字译作「地狱」(参路十六23及圣经脚注)。革赫拿是靠近耶路撒冷的地方,又名(欣嫩子谷)(「哀歌」?)。古时是将孩童献祭给摩洛之地(参代下二十八3)。后来,它用作焚烧城内废物的垃圾。在普遍的观念中,欣嫩子谷带有未来刑罚之地的不祥意思。新约交替使用阴间和地狱来表示那些不信神的人的结局(参太五22,十28,十一23,十六18,二十三1533;雅三6)。基督徒根据新约的教导认信是耶稣下到阴间。信经中有关这一节是取自彼得前书三章18-20节及四章6节。然而,罗马书十章7节和以弗所书四章9节也暗示耶稣降下阴间。虽然彼得前书特别提到那些在洪水时代灭亡的人,正是耶稣降生的理由;但在神学上来说,却表明了十字架和复活的胜利超越阴间。事实上,据启示录所载,耶稣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一18)。因着耶稣胜过死亡,地狱不再属于那些信祂的人。死亡与阴间都会被扔在火湖里(二十14),信徒的名字从今以后记在生命册上(二十15)。JakobJocz另参:「死人的住处」;「阴间/希得斯」;「地狱」;「死亡」;「居间境界」。――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