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圣战

 

圣战(War,Holy)在申命记,尤其是第二十章所描述的战事。它不只是人类的战争,君王和受过训练的军兵,用武器、军备打仗,且是属神的战争,神亲自与祂立约和拣选的子民并肩作战,也让他们奉祂的名去争战。军队的人数多少并不重要,事实上,军队的人数常被减至最少,戏剧化地表明他们的胜利,大大击败强敌,不是靠军事上的优势,而是靠神的大能使敌人败退。当以色列人顺服神,生活行为像神立约的子民,在神的指引下争战,且遵神的吩咐,借着信靠神,就能成功。他们确知神是「使人得胜的」主,又宣告「争战的胜败在乎耶和华」(撒上十七47;参撒上十八17,二十五28)。犹太人有这样的信心,就不难明白圣战的观念是怎样发展的,尤其确信他们的仇敌就是神的仇敌,也促使他们认定,他们所信靠的神要借着他们完成神要拯救世人的目的。摩西相信神差遣祂的子民出去争战(出十七16;民三十一3)。在好几次的情况下,战争正处于危急关头,神彰显祂的大能,使仇敌惊恐、溃乱,以色列人数虽少,却轻而易举地战胜强敌(书十10-14;士四12-16;撒下五2425)。有一次,以利沙受大军围困,在极度危急中,他见到耶和华的军队从天上降临,围绕撒玛利亚的山头,准备击败入侵的叙利亚大军。以利沙祷告后,叙利亚的军兵受击打,都给弄瞎了眼睛,结果无法攻打以色列(王下六15-23)。神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彰显祂的旨意,并积极参与争战;祂藉先知的话语(王上二十二5-23)、梦兆(士七9-14)、乌陵和土明(出二十八30;利八8)、以弗得(撒上三十7)和约柜,来显明祂的心意。神军队的领袖经常寻求神的指引来作出战略,没有一步是自作主张,或没有神的准许和指引的(撒下五19-23)。既然神将巴勒斯坦赐给祂的子民以色列人,这地确实是应许之地,属于与神立约的子民,就顺理成章是「圣地」。任何为保卫那地而抵挡入侵的外邦人的战事,就是圣战;入侵的仇敌,是侵犯了神法令所定属于神子民的圣地,就必惹动神的愤怒。从这个角度看,完全毁灭以色列的仇敌,尤其是那些道德败坏的外邦人,是需要的。希伯来文中有一个用来指这观念的字herem,原意指「献上」,引伸为「要加以毁灭的」;即那些敌视神,且为神所憎恶的物和人(书六1718),都要毁灭。为要确保神的圣洁、拯救选民和最终拯救世界,看似严厉和极端的手段也是必须的。神的计划必定不受阻挠、妨碍,也不会被拜偶像之风或败坏的道德所破坏(申七)。仇敌建立在那应许之地以内的城市,要尽行毁灭,这是履行神毁灭一切的命令,只有金银和铜铁的器皿得以保存,放在神的宝库中,分别为圣归于神(书六17-21;撒上十五3)。全城(包括所有的牲畜)都要作祭牲献给耶和华,这就强调了圣战中献祭的特点。不过,结果子的树就得被保存(申二十1920),这是要限制对自然界资源的破坏,因那是神所赐的。当以色列人离弃神,背叛祂圣洁的正道,神就使用他们的仇敌来惩罚、磨练他们,使他们回转归向祂,且彰显祂至高的旨意。这样,神就用战争惩罚犯罪的百姓(赛十;耶二十五;结二十一;来一)。在那时,有假先知预言平安与稳妥将要临到(耶二十八)。其实,圣战永远不是只靠军队的力量和技能,这是神对待选民的一个特点。元帅及军中的下属时常看成为神所拣选的,且具备神的灵所赐下的特殊恩赐,以执行军事任务(士六3435,十一29-33)。如果神的恩赐因某种原因而失去,或被收回,那么,领袖的权威也会消失(士十六2021;撒上十六14)。参与圣战需要完全的降服,并献上自己事奉耶和华神。半心半意、心存惧怕、受其他事务阻挠而分心的人,就不能有分(申二十5-9)。这样的人在军队中,会影响其他要献身给神的人,不能专心一意事奉神。忠心的士兵甘心献上自己,愿意听从神的呼召,就是献身于神的事奉,在一定程度上,是神圣洁的仆人(赛十三3)。神说,祂「常在营中行走」,所以营账要圣洁,「免得他见你那里有污秽,就离开你。」(申二十三14)小心遵守营中的规条,以确保营中的圣洁,任何身体上的污秽,都需要行洁净礼;排泄物要埋在营外(申二十三9-13)。圣战的胜利,与军队的优越完全无关。不是因为兵器精锐,或人数众多(士七;撒上十四6-23),而是因为神「在你面前过去,如同烈火,要灭绝他们,将他们制伏在你面前。这样,你就要照耶和华所说的赶出他们,使他们速速灭亡。」(申九3;参申二十4)神将仇敌交在以色列人手中(士三28,七15)。祂提醒以色列人,不要以为是他们的义战胜仇敌,占领那地,而是神自己的公义和审判,将那些拜偶像的邦国,在以色列军队面前赶出去。这是因着信实的神,向以色列的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持守起誓所立的约(申九45)。神提醒以色列,他们是不忠、顽梗和不义的(申九6-29),并劝告他们要敬畏耶和华他们的神,且要行在神的道中,敬爱祂,全心全意事奉祂,遵守祂的诫命,因而蒙福,使他们在那应许之地,就是神应许他们列祖的地上有平安(十1-22)。犹太人必须紧记,他们的叛逆和不忠,使他们不能直接进入那应许之地,而要在加低斯巴尼亚接受惩罚,在西乃旷野飘流40年(民十四1-12)。与这样不信、不服从神旨意的情况相反的,有约拿单的英雄榜样。在密抹和迦巴之间的路上,他独自一人攻击非利士人的驻军(撒上十四),深信神必将非利士人交在他手中。约拿单向那为他拿兵器的少年说:「我们不如过到未受割礼人的防营那里去,或者耶和华为我们施展能力;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第6节)同样,大卫愿意独力击打巨人歌利亚,显示他坚定信靠神──「这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是谁呢?竟敢向永生神的军队骂阵吗?」(撒上十七26)圣战的观念,不只限于以色列人。其他国家也相信,他们的神明在战争中为他们打仗,且一般认为,那一个邦国的神最有权能,那一国在战争中就能得胜。当非利士人打败以色列人,他们把约柜掳去,他们相信他们能战胜,是因他们的神「大衮」比以色列的神耶和华更有能力。圣经的作者小心地澄清这想法是错误的,且清楚地指出,大衮的像戏剧性地仆倒在神的约柜前,而且跌得粉碎;不但这样,亚实突人不仅非常惧怕,而且患上痔瘤,就痛苦地喊着说:「以色列神的约柜不可留在我们这里,因为他的手重重加在我们和我们神大衮的身上。」(撒上五7)他们的惶恐和痛苦,要直到将约柜加上赔罪的礼物,送回以色列的伯示麦,才停止(撒上四至六)。当摩押王米沙在位的日子,他的军队打败时,便归咎于基抹神的软弱(王下三21-26),但当摩押王稍后击败以色列人,也认为这是出于基抹神的能力。有时候,胜利也被认为取决于战争的地点,因当地的神可能是山神、深谷的神或平原的神(王上二十28;王下十八33-35)。圣战的观念可能在士师时代最为强烈,为以色列国的重要观念。到了王国时代,圣战的精神也减弱了。属世、背教的风气,使他们相信并期望神带领和参与争战的信心,也随之失落。人们关注政治的计谋,遮盖了圣战的观念。为了抵抗这种背教之风,先知认为战争是神对背叛祂的国民施行审判,也惩罚那些狂傲敌对的外邦势力。在一般敬虔的百姓中,仍坚持信守圣战的传统,但政治和军事领袖就不是这样,以致这个传统在王国时代仍然幸存。例如赫人乌利亚就比大卫忠于圣战的原则。大卫王对拔士巴的邪恶欲望蒙蔽了他,以致他看不见神对战争的规条,甚至连十诫中基本的道德守则也违犯了(撒下十一)。圣战的观念有一个独特的目的,就是指出神在一些特殊的战争中获胜,藉此指向将来消灭所有仇恨,达至最后的和平,显明神救赎计划的公义和权威,并显示祂对自己的子民的关心和目的。圣战是立约的神拯救祂子民,并要在末世取得胜利的工具。在完成这目的之前,必有大型的圣战。最后,战争的武器在弥赛亚──和平之君(赛九6)──的统治下,要变成和平的工具(赛二4;弥四3)。祂要在得胜的日子,征服耶和华所有的仇敌(诗一一○;但七;亚十四)。RalphE.Powell另参:「武器和战争」。――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