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进犹太教的人

 

进犹太教的人(Proselyte)一些借着割礼、洗礼和在圣殿献祭,来表示愿意归入犹太教的外邦人。旧约在旧约时代,一些颇为固定地寄居在巴勒斯坦的外国人,可以透过割礼完全溶入以色列人的宗教生活中(出十二48)。这种把心甘情愿的外邦人领进圣约群体的做法,在散居外地的侨民(即居于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群体)之中更常出现。基于被掳、商业或军事理由而居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通常会把他们的宗教信仰和习惯带至当地。犹太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他们的一神信仰──不敬拜偶像只敬拜一位看不见的创造主,还有高尚的道德标准,吸引了四周不少多神信仰的外邦人。结果许多外邦人透过会堂的生活,以不同程度加入犹太人的信仰中(参赛五十六1-8;玛一11)。圣经以外的犹太(斐罗、约瑟夫)和罗马资料(如何拉丢、辛尼加、塔西图)显示犹太人(尤其散居外地的侨民)在基督降生前的几个世纪,及在新约早期,都颇为热心地向外邦人传教(参太二十三15)。

一些被吸引进犹太教而较热心的人可以透过三重的礼仪正式成为犹太群体的一员,这三重礼仪包括:割礼(若是男性);一次表示脱离异教背景的洗礼;及在耶路撒冷的圣殿献祭一次。这些改教者既称为「进犹太教的人」,便需要遵守旧约的全律法。虽然他们的日常生活跟犹太裔人无大分别,但法律上的权利却仍受限制。

有些外邦人欣赏犹太教的一神信仰和高超的道德标准,喜欢会堂的生活,但不愿走上受割礼这一步。这些人就被称为「敬畏神的人」(参徒十22,十三1626)或「虔诚人」(十2,十七417),为一些犹太人所接受,尤其在散居的侨民中更是如此;但有些犹太人则不接受他们,看他们有如外邦人。新约有些「进犹太教的人」接受了福音,他们都受到初期教会的欢迎(徒二1011,六5,十三43)。然而,有些「敬畏神的人」听了宣教士在散居侨民的会堂中所传的道,希望对福音有所回应时,早期教会的人对他们却有各种不同的要求。许多耶路撒冷的犹太基督徒认为对福音有兴趣的「敬畏神者」若要得着救恩,除了相信基督外,还应受割礼和遵守旧约的律法。事实上,这些犹太基督徒称为「奉割礼派」,他们企图藉此扭转教会正在扩展中的外邦人宣教工作的方向(徒十一2,十五1-5;加二12)。彼得遇见哥尼流,并看见神的大能降临在这外邦家庭之后(徒十1至十一18),便相信割礼并不是神对「敬畏神者」得救恩的要求(十44-48,十一15-18)。然而,保罗才是最热衷向「敬畏神的人」和其他对福音有兴趣的人传福音(徒十三162648,十六14,十七417,十八7),他为他们争取因信基督而得救的权利(加三11,五2-6)。在耶路撒冷议会(约主后48-49)中这争论到达了高潮,其中早期教会的领袖站在保罗的一边,判定割礼对外邦人的得救并不重要(徒十五)。外邦人若要归入基督教会,唯一的条件是相信基督和接受洗礼。DavidC.Carlson另参:「分散的犹太人」;「犹太人」;「敬畏神的人」。――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