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哈巴谷书」提要

 

壹、书名

 

        本书以其作者先知「哈巴谷」为书名。「哈巴谷」原文字义「拥抱」,暗示作者以爱心「紧紧抱住」神的众百姓,安慰并鼓励他们,使他们以信心「紧紧抱住」神,明白神的旨意,使他们在苦难中,能坚定地经历神同在的祝福。

 

贰、作者

 

        本书的作者显然是先知哈巴谷(参一1;二1~2;三1)。关于他的出身、籍贯、父家、生平事迹,缺乏明文资料可供考证,仅从本书得知他是一位先知,名叫哈巴谷,奉命传讲神的默示(参一1)

        又从「这歌交与伶长,用我的丝弦乐器」(参三19原文直译)可以推测,他可能是一位祭司,出身利未人家族,在圣殿中供职或乐班里的一员。

        犹太人传说他就是那被先知以利沙救活的书念妇人的儿子,因以利沙曾经告诉书念妇人「明年到这个时候,你必『抱』一个儿子」(参王下四162732~37),故起名「哈巴谷」,就是「抱」的意思。另有次经传说哈巴谷曾为但以理将食物送到狮子洞里。但上述这些传说纯属野叟曝言,并无可信的证据。

        倒是他在本书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一再执着的向神发问,彷佛「黏附」或「抱住」神,不肯轻易罢休,这跟他名字的意思相当符合。

 

叁、写作时地

 

    根据本书的记载来看,那时还有圣殿和敬拜的事(参三19),故知本书是在被掳之前所写,并非在被掳之后。

    根据本书的预言,神将兴起迦勒底人(参一6),迦勒底人就是巴比伦人,而非亚述人,可知他不是希西家和玛拿西年间的先知,因为神是藉亚述人来惩罚玛拿西的恶行(参代下三十三11)。而巴比伦人的崛起,是在约西亚王后期,故本书的写作时间不应早于主前620(参王下二十二318~20)。再者,耶路撒冷是在主前587年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攻陷(参代下三十六17),故本书的写作时间不应迟于主前588年。最有可能的时间应当是在犹大王约雅敬年间,亦即主前608~597年。

        至于本书的写作地点显然是在犹大,因为只有在那里才有圣殿和伶长。

 

肆、主旨要义

 

    本书的主题是信心的探讨与解惑:公义的神为何藉迦勒底人惩罚祂的选民?答案是迦勒底人只不过是神所使用的工具,目的是要引导神的选民回转归向神,迦勒底人最终仍须为他们自己的邪恶受罚。神的选民不可因环境艰难而灰心丧志,只要存着信心等候并仰望神,认识并经历神大能的作为,至终神自己要成为神选民的享受和喜乐。

 

伍、写本书的动机

 

    先知哈巴谷书写本书的动机,是为激励他的同胞,在苦难中不可失去向着神的信心,因为神乃是公义的神,祂不能容忍邪恶横行;祂也是慈爱信实的神,祂对选民的旨意是坚定不移的,祂大能的作为乃是为着选民的益处。惟义人因信得生」,因信不看环境,单单仰望神,高唱信心之歌」,乃是神儿女在逆境中的安慰与力量。

 

陆、本书的重要性

 

    时值末世,外有邪恶政权的迫害,内有所谓牧者们」背弃信仰,与邪恶的世界潮流妥协,误导无知的信徒,以致信心被摇动,不知何去何从。本书的内容,正是末世教会所据以对抗时代潮流的利器──务必坚定信心,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争辩(争战)」。我们既然有这一位大能的神作我们的后盾,我们又何惧之有?所以本书的教训,对末世教会更显重要。

 

柒、本书的特点

 

    本书的特点如下:

    ()本书作者先知哈巴谷的文学造诣极深,无论是第一、二章的散文,或是第三章的诗词,都非常精致、高雅,诗的意境也极其优美。

    ()本书藉问答来描述作者与神之间的对话,显示他与神之间心意的交流,表明本书乃是一种上乘的祷告──神与人交通无间。

    ()本书开始于问,结束于唱;开始是惊奇,结束是赞美;开始是一种的不安,结束是得到了安息。

    ()本书的篇幅虽然很短,却一共出现了十五个问句(2331213131417;二6713181819;三8),藉发问而得到答案──求问神」不失为解答疑惑之钥。

    ()哈巴谷的字义是拥抱」,在本书中,作者一面以信心拥抱神不放,另一面以爱心拥抱她的同胞不放,在神与人之间作了美好的桥梁。

 

捌、本书与其他圣经书卷的关系

 

    《约伯记》和《哈巴谷书》两本书都同样是探讨苦难」的书,但前者关注约伯个人的受苦,后者关注国家民族团体的受苦。

    《那鸿书》和《哈巴谷书》两本书的内容性质相似,都说神对祂子民之仇敌的审判,但前者是预言尼尼微(亚述)的结局,后者是预言迦勒底(巴比伦)的结局。

    本书引用过三次其他旧约圣经的话:(1)6比较赛十四4(2)14比较赛十一9(3)19比较诗十八33

    新约圣经中三次引用本书「义人因信得生」(参二4)的话:(1)罗一17重点乃在因」;(2)加三11重点乃在信」;(3)来十38重点乃在生」。

        除此之外,本书中有关基督的预言,可从各新约圣经中得到应验:(1)基督是从亘古太初就有,自有永有之神,祂是根基盘石(哈一12;约一11418;西一17;林前三11;彼前二4~8)(2)基督为人因信称义救恩之主(哈二4;罗一17;三24;五1;弗二8~9)(3)基督是全地上的人在圣殿中敬拜之主(哈二20;约二16~21)(4) 基督为审判世界大有能力威严荣耀之主(哈三2316;路二十一26~27)

 

玖、钥节

 

    惟义人因信得生(哈二4)

        耶和华啊,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哈三2)

 

拾、钥字

 

        「为何」(33131314);「信」(5;二4;三9);「复兴」(2)

 

拾壹、内容大纲

 

【惟义人因信得生】

   一、先知的困惑与神的答复(1~20)

         1.引言(1)

         2.先知第一问:神为何容让恶事不断在犹大发生(2~4)

         3.神的答复:神将藉迦勒底人惩罚犹大(5~11)

         4.先知第二问:神为何利用恶人惩罚选民(12~17)

         5.神的答复:神的审判终必临到,惟义人因信得生(1~4)

         6.恶人(迦勒底人)的五个灾祸(5~20)

   二、先知的祷告与颂赞(1~19)

         1.求神在这些年间复兴祂的作为(1~2)

         2.神的显现大有能力且可畏(3~15)

         3.因神自己而欢欣且稳行在高处(16~19)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哈巴谷书注解》

 

哈巴谷书(Habakkuk,Bookof)旧约十二小先知书中的第八卷。作者除了哈巴谷书本身提供的资料以外,我们对作者哈巴谷的生平,所知甚少。一章1节和三章1节称他为先知,即以色列中神的代言人。第三章的祷文使用了几个音乐标记(1391319节),似乎显示作者在圣殿里也有担任音乐方面的事奉。如此,哈巴谷便是利未人了。次经《彼勒与龙》说哈巴谷是「利未支派耶稣的儿子」,可能也反映这个传统。本书所描述的哈巴谷,是个道德观念极重的人。他对当时社会的不公,深切痛恨。

写作年代虽然哈巴谷先知宣讲预言的日期并不容易确定,但经文的内容提供了几处有用的线索。一章5-6节说,神要「兴起迦勒底人」。这些迦勒底人,原是几支组织松散的部落,占据了亚述帝国一大片的土地。他们经常滋扰他们的亚述统治者。最后,迦勒底人终于推翻亚述,尼布普拉撒即位(主前625-605),建立巴比伦帝国。他从原有的巴比伦开始,大规模扩张领土。由于巴比伦人从主前625年开始强大,不少学者都相信哈巴谷的预言,当在这个日期之前不久发表。如此,这本书便是约西亚王年间(主前640-609)的作品了。可是,哈巴谷书一章6节所指的,不一定是迦勒底人最初兴起之时。哈巴谷形容他们「残忍暴躁」、「占据那不属自己的住处」、「马兵……从远方而来」(一6-8),他们好战暴虐,似乎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于主前605年在迦基米施大败埃及的军队,奠定了巴比伦作为一级强国的地位。哈巴谷所描绘的迦勒底人,似乎更切合这个时期的巴比伦。此外,巴比伦的名声,也可能来自他们在主前612年攻陷尼尼微城的战绩。神兴起迦勒底人,并不表示巴比伦在国际舞台上崛起,成为一个新兴的国家。这个词其实也可以解作「鼓动」的意思,表示神预备使用这原已强大的巴比伦,作为祂烈怒的器皿,来惩罚犹大国。哈巴谷所形容的社会状况,似乎和主前609年犹大王约西亚死后的情景,较为吻合。约西亚重修圣殿时,发现了律法书,带动了影响深远的全国大复兴(王下二十二8)。哈巴谷形容他的社会充满了「毁灭和强暴」(一3)。司法制度不公正,义人遭受压迫(第4节)。这些情形不像约西亚时代的社会状况。故此,哈巴谷的预言,最有可能是在约雅敬王(主前609-598)即位后不久,主前608605年之间所宣讲的。背景约西亚王之死,掀开了犹大国历史中悲哀的一页。主前612年,巴比伦人攻陷了尼尼微城,又在两年之内,完全肃清了米所波大米所有的亚述据点。亚述昔日的盟邦埃及,进军幼发拉底河滨的重镇迦基米施,来争取亚述帝国西部的控制权。约西亚截击埃及军队,却战死沙场。埃及人废除了约西亚的合法继承人约哈斯,另立约雅敬作王。约雅敬成了埃及的藩属,向埃及朝贡。从此犹大便永久丧失了自主权。我们不难想象,很多人的信心因当时的局势开始动摇。约西亚王的大复兴,不但没有为国家带来祝福,反而使他们失去了自由。社会由平稳而变得充满了欺压和强暴(参耶二十二17)。主前604年,巴比伦进侵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只遇上一些轻微的抵抗。随着尼布甲尼撒的军队继续南下,约雅敬改为效忠巴比伦。埃及法老尼哥率军反攻,双方两败俱伤,于是尼布甲尼撒退回巴比伦。优柔寡断的约雅敬,又转向效忠埃及。主前598年巴比伦再次进军叙利亚、巴勒斯坦,这场战役,导致耶路撒冷在主前586年陷落。写作目的和神学教导哈巴谷书的主要目的,是宣告敬虔的人应该以甚么态度来面对世上的罪恶。它又谈到审判罪恶的神,祂公义的本质。本书的教训,用一个很特别的方式表达。先知用一连串的疑问,诘问神在历史之中的作为。这些疑问所反映的,也许是先知本人的挣扎,也许是当时人所关心的问题。然而,从书末的诗歌可以看出先知明白神的计划,愿意完全臣服在祂的面前。先知的一大疑问是,为何作恶的不受惩罚,神似乎毫无行动。神的回答是,祂会在祂自己所选择的时间,用祂所选择的器皿,审判罪恶。罪恶不会长久得胜,历史也见证暴君和邪恶的国家终会毁灭。敬虔的人,因此可以从信心的角度理解历史,从中学习信靠,并且肯定神实在是以公义治理世界。哈巴谷书没有解释神为甚么容许罪恶在世上存在。但它肯定,义人可凭信心,在历史之中看见神的作为。哈巴谷在第三章回顾历史,叙述神为祂子民所施的慈爱、所行的大能,有力地表达出全书的主题。书中最重要的神学教训之一,是神在历史中的主权。哈巴谷指出神掌管历史,即使是邪恶的国家,也受到祂的控制。邦国的兴亡,并非出于偶然,而是由神命定。

内容提要第一个诘问和回答(一1-11)哈巴谷的预言以一连串的问题作为开始。这些问题反映出他对社会充斥罪恶的愤慨和不平。第一句开始,他就问神说,他向祂呼求,不蒙应允,要到甚么时候。很多人看见神所统治的世界,充满了邪恶,都问过同样的问题。神给予先知一个异乎寻常的答案。祂对这个罪恶社会的审判,就是祂会兴起迦勒底人,作祂烈怒的器皿,来惩罚犹大。一章6-11节用生动的比喻把迦勒底人描述为一股进侵劫掠的可怕力量。先知也和常人一样,诧异神为何会使用这样的器皿,来成就祂的计划。先知的第一个诘问,反映出几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神为何袖手旁观,不理会罪恶?神为何容许罪恶继续存在?人盼望神施行审判,神却迟迟不作出回应。神终于应允了先知的祈求:祂要使用巴比伦人,来惩罚犹大人的罪恶。哈巴谷的祈求蒙了应允,但神的答案,却不是他预期的答案。神竟要使用一个可恨、邪恶的国家,来惩罚祂子民的罪行。虽然哈巴谷十分惊愕,但他可以因为历史依然在神掌握之中(一6)而得到安慰。邦国兴亡,由神决定,祂也可以利用邪恶的国家,来成就祂的旨意。第二个诘问和回答(一12至二5)哈巴谷第一个诘问的答案,不能令他满意。他一方面承认神「派定他为要刑罚人」、「设立他为要惩治人」(一12);但另一方面,他指出神「眼目清洁,不看邪僻」,但为何神见到「行诡诈的」,却「看着不理」,在「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时,却「静默不语」(第13节)?哈巴谷言下之意是,神虽然眼见迦勒底人的邪恶,却不惩罚他们。他依然不懂,神怎能使用一个邪恶的国家,来惩罚祂自己的子民。

从神第一个响应中,哈巴谷学会了一些功课。他第二个诘问,用肯定的语气开始:「耶和华──我的神……啊,你不是从亘古而有吗?我们必不致死」(一12)。他说这话时,可能想到了第11节说,迦勒底人以自己的军事力量为神。犹大的神是亘古而有的,与军兵、国势等转眼即逝的力量,构成强烈的对比。只是,哈巴谷依然不能解决他的困惑。他接着描述迦勒底人掠夺的本性,奇怪神怎能使用他们责罚犹大。他形容迦勒底人是以网捕人的渔夫,又敬拜他们的鱼网(一15-16);哈巴谷质问神为甚么他们可以屡次倒空网罗,杀戮列国(第17节)。

然后,先知静候神的答复(二1)。神回答说,祂的响应必须用大字清清楚楚地写在版上,因为这是确实的话(第2节),但不会立刻成为事实(第3节)。神接着说的,是整卷旧约之中,有关信心最伟大的一节经文(二4)。「义人因信得生」,是改教运动的标帜。使徒保罗解释因信称义的真理,一再引用哈巴谷书二章4节(罗一17;加三11)。这节经文在新约的希伯来书(来十3839),也同样重要。「信心」这个词,在旧约的基本意义是「坚稳」和「力量」。这个词的字根,用作形容门柱(王下十八16)和钉稳钉子的坚固处(赛二十二23)。当这个词用来形容神的时候,是指神的信实,以及祂永不动摇、必定成就应许的决心。这个词用在人的身上,就是形容人因着神的应许,绝不动摇地倚靠。旧约中的信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对神的委身。信心的特征,不是行动,而是全心倚靠神的态度。

神在二章4节保证,真正的义人若绝不动摇地倚靠祂,必能存活。这种倚靠,是在试炼中仍然坚定不移。耶稣在撒种的比喻中所描述的(太十三21),和雅各书一章12节所谈到的,正是这种信心。神给哈巴谷的回答是,祂必然惩罚罪恶。但这惩罚,只会在祂自己所定的日期,用祂自己所定的方法执行。真正的义人,不会因罪孽没有立刻消灭,或恶人没有在眼前受罚,而失去信心。信心可投靠在神以公义统管世界的主权之下。讥讽迦勒底灭亡的诗歌(二6-20)先知哈巴谷暗示迦勒底必定衰亡之后,又作了一首讥讽的诗歌,描绘这个国家灰暗的前景。后来巴比伦帝国被玛代、波斯联军所灭,这首诗歌便成为了历史事实。

先知预言说,欠巴比伦债的,会起来攻击她(二7;和合本作「咬伤你的」,亦可译作「欠你债的」,参修订标准译本、新国际译本)。这句话暗示,巴比伦会被一些突然兴起的国家所毁灭。巴比伦败亡的原因,写在二章8节:「因你抢夺许多的国……所以各国剩下的民都必抢夺你。」这是旧约报应式的赏罚。可见神所立定的道德律,对信徒和非信徒都同样有约束力。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时,曾大兴土木。二章9-11节所说的,似乎就是那些大规模的建筑。先知说,甚至是这些城的石头和栋梁,都会呼叫,似乎在抗议这以鲜血建成的城(12-14节)。哈巴谷不单指斥迦勒底人残忍、不人道,更责骂他们对待俘虏可耻的行为。先知用生动的词句,描绘俘虏所受到的待遇。就如使他们喝醉,好看见他们下体一般(二15)。这首讥讽的诗歌,以责备迦勒底人拜偶像作结束;指出敬拜木石所造之神,是何等愚昧(二18-19)。一如其他不信真神之人,迦勒底人也是把他们的战绩,归功于偶像。但这些偶像既没有能力帮助拜它的人,信靠偶像的巴比伦,也必然衰败。

哈巴谷接着强调,耶和华神和这些人手所造的神,是何等不同:「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二20)。神是真实的神,也是有绝对主权的神。全地在祂面前,都要肃然无声,因为祂的审判快要来到。哈巴谷的祈祷(三1-19)先知哈巴谷的预言,以类似旧约诗篇形式的祷文作结束。像诗篇一样,这个祷文也包括了一个题目(三1)和几个音乐的标记。有些学者指出这章圣经和前面的叙述不相连贯,不可能是原书的一部分;他们认为这首诗歌是被掳归回以后,才加上去的。但这首诗歌,其实大有可能是哈巴谷所作,并由他自己或书记,录在预言之后。诗歌有了音乐标记,也不能表示这就是后期的作品。因为有很多经过语言和历史的考据,鉴定为被掳之前的诗篇,都有同类的标记。这个祷文和哈巴谷的信息十分相似:它强调神会审判祂的敌人(三16),又赞美神的主权(第3节)。这两点都是第一和第二章的中心主题。这篇诗篇充满了对神的大能和公义的确信。由于这卷书主要描述先知为神护佑的问题而挣扎,这首诗是个合宜的结束。它说明先知观看神在历史中的行动,他的信心已到了不可动摇的地步。ThomasE.McComiskey另参:「哈巴谷」;「以色列史」;「预言」;「先知,女先知」。――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