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死海

 

死海(DeadSea)南巴勒斯坦的大鹹水湖,約但河由北注入其中。希臘時代西方文明稱這個神祕的湖為「死海」。舊約卻常稱之為「鹽海」(創十四3;民三十四312;申三17;書三16,十二3,十五25,十八19),這名稱大概是因該地產鹽,那是自古以來,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日用品。死海也稱「亞拉巴海」(申三17,四49;書三16,十二3;王下十四25)或「東海」(結四十七18;珥二20;亞十四8);次經、古典著作與他勒目的作者常稱之為「所多瑪海」、「瀝青海」、「羅得海」。新約則未見記載。地理位置和特點死海地處約但峽谷,又名大裂谷。所謂大裂谷,就是地球斷層最深、最長的陷落帶,從土耳其南部的托魯斯山脈起,中經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阿卡巴灣、紅海,一直到東非的莫三鼻給(號稱東非大裂谷)。這一帶斷層寬可達215哩,沿死海海岸的最深處可在海平面下1,300呎,是地面沒有水覆蓋的最低處。死海呈橢圓形,從北岸的約但河口至南岸的拾卡區長可達53哩;東西寬可有10哩,東西兩面岸坡陡峭。東岸有利珊半島伸入水中,長約8.5哩,將湖分作南北兩部。北部較大,其最深處為1,300呎(據連治所測),南部較小且淺,深度在330呎之間。

大自然似有意合力對付死海。死海由約但河等大小5條常年不斷的河流,以及無數條按季節漲水的乾河,以每日平均700萬噸的洩入量(據紐曼測)灌注著;死海則除自然蒸發之外,並無一條洩出水量渠道;加之氣候乾旱(每年平均降雨量只有25吋)、炎熱(盛夏氣溫高達華氏125度),海水的蒸發量極大,湖面的濃霧肉眼不能看透。流進死海之水挾帶大量含硝、硫的土質,鹽分也極高;湖低下的地泉又不斷湧出各種化學物質(尤以溴、鎂、鈣為最多);沿岸有大量硫磺沈積層和石油泉。東南隅有一條厚約300呎的鹽脊;據測,這僅是一座高4,500呎,長5哩的鹽丘之頂部。湖床則幾乎全是鹽晶結構。因上述種種因素,死海的含鹽量竟高達26%,而海洋含鹽量平均只是3.5%。故死海是地球上最鹹的水體,而且其鹹度尚有增無減;這樣一片濃重的水體中是絕無任何海洋生物可以存活的。礦產自古以來,死海即以產鹽和瀝青(石油蒸發和氧化後的半固體,可用以防水、防腐)著稱。新約時代的拿巴提人掌握死海的瀝青貿易,大宗運往埃及製作防腐儲屍的膏油。據說,克麗佩脫拉亟欲佔領死海地區的動機,乃在控制瀝青貿易。至二十世紀初,死海的鉀鹼礦(鉀鹼是製造化學肥料的基本原料)被開發,成了死海另一重要礦產。1932年有巴勒斯坦鉀鹼有限公司在北岸設廠提煉;1937年於南岸又增設一廠。但因酷熱乾旱、缺少淡水供應和交通不便,阻礙了生產的進一步發展。1948年以色列獨立戰爭中,約旦軍佔據並關閉了兩所鉀鹼廠,遂使生產完全停頓。及1952年,以色列國始決定重新開發鉀鹼,創立死海工程公司,又修建從別是巴至死海的公路。這一系列措施不僅使死海的鉀鹼生產蓬勃發展起來,且使作為以色列最後邊疆的南地村鎮相繼而起,勢如雨後春筍。看來,「死海」於現代史上首次可見生機。歷史地位死海地區荒涼不毛的自然景觀今日固然歷歷在目,同時也見於歷史的記述。創世記十九章所記的所多瑪、蛾摩拉二城的毀滅在這一地區發生。死海東南隅有塞多瑪山,是一座鹽岩凸起的柱式山峰,山名即源於所多瑪。考古學家格魯克證明主前3000年塞多瑪周圍曾有70座城鎮。所多瑪、蛾摩拉二城突然毀滅的原因,今多以為是火山爆發或同時伴以地下瀝青熔漿迸流所致。該地隨處可見水蝕石灰岩柱,其一據說是羅得之妻所化成。死海周圍的荒野自古即是亡命徒和遁世者棲身之地。大衛逃亡期間曾避居其山間(撒上二十三29至二十四1);昆蘭愛色尼派隱修團體也曾選擇該地為修道之所;第二次猶太革命失敗後的亡命鬥士也曾藏身其中。先知以西結曾於異象中預見死海的鹽水將凈化為清泉,一片死寂的不毛之地將勃然興起新的生命(結四十七1-12;參亞十四8)。BarryJ.Beitzel另參:「巴勒斯坦」。――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