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士每拿

 

{\Section:TopicID=2011}士每拿 Smyrna(地名)

字義:    沒藥 Myrth

彙編:    •啟2:8小亞細亞西部海濱的一古城,基督教興盛於此最早。現該城仍為小亞細亞最大之城,人口約有廿五萬,交通便利,氣候適宜,物產豐富。

―― 陳瑞庭

 

士每拿(Smyrna)啟示錄提及的七間教會之一(啟一11,二8-11)。士每拿即今天的伊茲密爾,位於土耳其。士每拿在早至主前3000年已有人居住。伊奧利亞族的希臘人被伊奧尼亞人所取代,士每拿和南部的米利都及以弗所在伊奧尼亞人的統治下日趨繁盛。及後,這城被呂西亞人征服,他們的首都設於撒狄。這城後來湮沒了接近3個世紀,直至主前334年才由亞歷山大大帝在原址的海灣以南把城重建。雖然重建的工作主要由西流基人負責,但士每拿的居民察覺到別迦摩日趨重要,因而與其君王結盟。後來,士每拿人又別具慧眼地轉而效忠羅馬;在主前195年,建造了一座廟宇,把羅馬城奉為神明。羅馬為獎勵士每拿一早便對日漸強大的羅馬勢力投誠,這城在羅馬的統治下更形富強,堪與別迦摩及繁盛的羅底島鼎足而立。由於士每拿在陸上和海上都是羅馬的盟友,士每拿人便在主後26年建造另一座神廟來供奉羅馬的皇帝。這城成為了敬拜該撒的中心,她在一世紀後期大肆逼迫教會。啟示錄二章8節稱這城為「死過又活的」,可能就是指她在亞歷山大和馬其頓人重建之前,曾荒棄達300年之久。古代的作家,包括亞波羅紐和亞拉太,都提及士每拿擁有「生命的冠冕」(第10節),所指的是城後的山峰,象徵城好像一座頭戴冠冕、腳臨海濱的塑像。在啟示錄成書的日期,初生的教會正面對逼迫。書中提及「撒但一會的人」(第9節)和魔鬼要把他們下在監中(第10節),所反映的可能是他們在羅馬皇帝多米田治下遭受迫害(約主後95)。當時的人若拒絕敬拜羅馬皇帝的像,奉之為「神」,是可以被判死罪的。許多基督徒因而被迫在「該撒是主」(以保存生命)或是「基督是主」(面對肉身的死亡)之間作抉擇。另參:「啟示錄」。――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