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鴻書全書綜合短篇信息 目錄: 認識那鴻書這本先知書(盧俊義) 看哪,有好消息(盧俊義) 神的審判來臨(盧俊義) 榮華富貴都消失(盧俊義) 認識那鴻書這本先知書(盧俊義)
通常在舊約聖經中可以將先知的文獻分成大先知書和小先知書兩大部份。之所以會分成「大」與「小」先知書,並不是說這些先知社會地位的大和小,而是以他們寫的作品之份量多與少來區別。這樣,從他們作品來分別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以賽亞書共計有六十六章之多,是所有先知文獻中份量最多的一個。再來就是耶利米書,有五十二章,第三個就是以西結書,共計有四十八章。這三位先知也被稱之為「大先知」。 小先知就是從何西阿書開始,直到瑪拉基書,共計有十二位,因此,又稱之為「十二先知書」。他們的作品多數是在三、四章而已。寫得比較長的,是先知何西阿和撒迦利亞,他們兩位元的作品都各是十四章。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先知但以理的作品,並沒有被列入小先知的文獻中。 先知那鴻這個人 這種殘酷歷史的經歷,對後代的以色列人來說,是一件無法忘記的心頭之痛。因此,當主前六一四年,巴比倫帝國對尼尼微城展開強力的攻擊時,先知發出的信息就充滿了「伸冤」的期盼。這就是這本經書在第一章十五節所提到的,說先知那鴻傳出的信息是個好消息,內容是有關亞述被攻擊的事。甚至說先知那鴻呼喊所有的猶大人都要高聲歡呼、慶祝。因為亞述帝國被攻擊了。也因為這樣,一般聖經學者認為先知那鴻乃是猶大人。而這本經書的內容都是談到有關亞述帝國毀滅的事。 為甚麼亞述帝國的滅亡是好消息? 其實,何細亞王這樣的判斷並不是正確的決定,因為當時的埃及本身就很脆弱,根本沒有能力來支援北國以色列。於是亞述皇帝撒縵以色知道了,就在主前七二四年派兵攻打北國以色列,俘虜了何細亞王,將之囚禁於監,只剩下首都撒馬利亞。經過圍城兩年多,在主前七二一年終於攻佔了撒馬利亞城,並且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去當奴隸(參考列王紀下十七:5—6。)這時亞述的皇帝已經由撒珥根二世繼位。而北國以色列就此滅亡。 在主前七○二年左右,也就是猶大王希西家在位的第十四年,亞述帝國皇帝西拿基立舉兵南侵猶大,攻下了猶大的許多邊防城鎮,並且佔領了將近四十座城市,導致猶大希西家王還為了要平息亞述帝國的怒氣,用一萬公斤的銀子和一千公斤的金子作為戰爭賠償的費用,而這些銀子和金子乃是從「聖殿和王宮寶庫裡的銀子都送過去,又把聖殿門上的金子和包在殿門柱上的金子都刮下來」的(參考列王紀下十八:15—16)。不但如此,還繼續圍攻耶路撒冷城,並且當眾羞辱希西家差派去求和的大臣,同時侮辱神的神聖。這讓南國猶大的以色列人深深感受到相當的羞辱和難過,這說明了在南國的猶大以色列人心中的亞述帝國,確實是他們生命中的夢魘,如果能早日垮臺、除滅,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國家、民族大事。 本書寫成的日期 這本經書的主題、特色 可分成下列幾個段落 (本書經文取自「現代中文譯本聖經修訂版」,香港聖經公會版權所有,承蒙允許使用。特此致謝。) 看哪,有好消息(盧俊義)
經文:那鴻書一:1—15 我們知道尼尼微是亞述帝國的首府,在主前七二一年北國以色列的首都撒馬利亞被圍攻三年之後,也就是何細亞在位的第九年,亞述皇帝撒縵以色攻下了撒馬利亞城。就這樣,北國以色列的十個支派人民全部都淪陷在亞述帝國的統治之下,因此,從主前第八世紀,以色列民族就一再受到亞述帝國的威脅,亞述帝國在消滅了北國以色列之後,甚至就「把以色列人擄到亞述去,安置在哈臘城、歌散區的哈博河附近,和米底亞人的城市」(參考列王紀下十七:5—6、十八:10—11)。亞述皇帝一方面將以色列人四散到上述各地,另一方面則是從鄰近國家城市引進他族的人來和以色列人居住在一起,並強迫以色列人和外族人通婚,主要目的就是要消滅以色列人。一直到主前六一二年被巴比倫帝國所消滅為止。 這可以幫助我們明白,從主前七二一年直到六一二年,在這長達一百零九年期間,南國的猶大和耶路撒冷並不安寧,經常受到亞述帝國的侵犯,甚至在主前七○一年西拿基立當亞述皇帝,也是希西家王在位的第十四年的時代,亞述的軍隊就曾入侵耶路撒冷城,威脅著希西家王,要他投降臣服亞述。還好,當時希西家王聽從先知的話語,才能免除亞述帝國的威脅(參考以賽亞書第三十六至三十七章)。不但這樣,神還差派天使進入亞述的軍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名兵士」,聖經作者說:「亞述皇帝西拿基立只好撤退,回到尼尼微去了。」(以賽亞書三十七:37) 因此,當先知那鴻傳出信息說亞述會被神懲罰,亞述帝國的首府尼尼微城會被毀滅時,這種信息對正面臨威脅的猶大之以色列人來說,實在是大快人心的好消息。而對那些被擄到亞述和外國奴隸市場等待販賣的以色列人來說,確實是從這裡得到很大的安慰,就像啟示錄作者傳出耶穌基督將很快再臨的信息,對第一世紀末期受到嚴厲迫害的基督徒來說,是個很有安慰作用的信息一樣。 其實,我們若是從先知的文獻來看,就會發現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一個國家的興盛,是因為該國的統治者知道用謙卑的心帶領人民建造公義、和平的社會,而不是將自己扮演著神明的角色,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彌迦所說的,神的要求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神同行」(參考彌迦書六:8)。一個沒有公義的社會,就無法見證神的愛,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因為神是公義的,祂希望人類社會有公義。沒有愛的社會、國家,很快就會滅亡,這一點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聖經的作者也讓我們知道,神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統治者將自己神化了,這不但是先知那鴻所指出亞述帝國的問題(參考那鴻書一:2),也是先知以賽亞指出巴比倫帝國毀滅之因(參考以賽亞書十四:12—15)。 現在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六節: 先知文獻有個特色,就是會先介紹這位先知是誰(參考以賽亞書一:1,耶利米書一:1,以西結書一:1,約珥書一:1,阿摩司書一:1,約拿書一:1,西番雅書一:1,哈該書一:1,撒迦利亞書一:1)。 第一節很清楚指出,先知那鴻所傳出的信息是和當時亞述帝國的首府尼尼微城有密切關係。因為這是神讓先知那鴻所看見的「異象」。請注意,這裡的「異象」也可以當作「啟示」解釋。 從這裡我們會明白為甚麼先知那鴻會傳出這樣的信息了,原來亞述帝國的皇帝已經將自己看成是神明一樣,甚至會公然向耶和華神挑戰,這一點可以從猶大王希西家時代發生的事件看出來。當時亞述帝國的皇帝西拿基立派人到耶路撒冷去向城內的以色列人喊話,讓我們看看他的臣僕這樣對以色列人說: 「不要讓希西家欺騙你們,以為上主會來拯救你們。你們見過有哪一個國家的神明拯救過本國脫離亞述皇帝的手嗎?哈馬的神,亞珥拔的神,西法瓦音的神,都到哪裡去呢?有誰援救過撒馬利亞?有哪些神明曾經從我們的王手下救過他們的國家?你們憑甚麼相信你們的上主會拯救耶路撒冷呢?」(以賽亞書三十六:18—20) 這段話非常清楚兩件事:一是亞述帝國的皇帝把自己提升到比任何神明都偉大,認為沒有任何一個神明能勝過他。二是他將耶和華神和其它的神明並列在一起比較,認為耶和華神並沒有庇護撒馬利亞城免於被亞述毀滅的危險,因此,耶和華神和其它的神明一樣,都是沒有用的神明。哇,這是多麼嚴重的事啊!這已經非常清楚,亞述的皇帝西拿基立將自己看成比耶和華神還要有能力。在他的眼中,耶和華神也不過是和其它的神明相同,如此而已,沒有甚麼了不起。因此,他派人去對耶路撒冷城內的以色列人說上述的這些話。先知那鴻得到神的啟示,說出神對這種自扮神明角色的統治者相當不滿,因此,一定會採取「報復」的行動,且神對亞述皇帝這種傲慢的態度感到相當地忿怒。 第三節開始的第一句話我們一定不陌生,聖經中一再出現這句「上主不輕易發怒」的句子,例如出埃及記第三十四章六節,民數記第十四章十八節,尼希米記第九章十七節,詩篇第八十六篇十五節、第一○三篇八節、第一四五篇八節,約珥書第二章十三節,約拿書第四章二節等經文,都會看到作者用這句來形容神的慈愛,滿有恩典,一再寬恕人類所犯的過錯。但請注意,這句話也同時是在提醒我們,當神會發怒時,那都是事態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了。要不然就是像埃及國王一再違背神旨意,心剛硬,拒絕聽從神差派的僕人摩西對他傳講的信息,這是使神在忍無可忍之下生氣。 「絕不以有罪為無罪」,這句話也說明了神就是公義的,這是神的特性。神的公義表現在祂的憐憫和慈愛上,也表現在審判的公正上。先知那鴻的這句神「絕不以有罪為無罪」,已經說明了獨裁統治者的真正問題,經常會根據自己的喜怒哀樂來判斷案情。另一方面,人也會隱藏所犯的罪過,越有能力的人經常會想盡辦法將自己所犯的過錯嫁禍給別人,或是從歷史檔案中消除不利於自己的記錄。但公義的神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祂細察人內心的意念,清楚人的一舉一動,就如同詩人所說的:「上主啊,你洞察我,你認識我。\我的一舉一動你都知道;\從遙遠地方你也曉得我的心思。」(詩篇一三九:1—2) 第四至五節,這兩節說出神可以改變祂所創造的天地和大海。因為整個宇宙大地都是在神的旨意之下創造出來的,所有受造之萬物都會聽從神的命令,否則就無法存在。這裡用「斥責海」這個詞,是和詩篇第一○六篇九節有關,因為詩人就是用「斥責」來形容以色列人過紅海的情形相同。出埃及記第十四章很清楚記載神使紅海的海水分開,讓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安然地走過去。而約書亞記第三章則記載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走過約旦河。神讓約旦河上游的水都停止、不再流動,讓以色列人安全地度過去。 為甚麼會這樣?這是在回應第一節所提到的,因為施行祂報復的懲罰。 第七至十一節: 這是此首詩歌的第二部份,在這段詩歌中,先知那鴻在描述神要用怎樣的態度審判那些違背祂旨意的人。 請注意第七節的這個「至善」的「善」字,指的是良善、美好、快樂、福氣等。因此,至善的神,對於那些倚靠祂的人,絕對不會默默不語,也不會袖手旁觀,這位至善的神,一定會進行祂的審判,拯救那些倚靠祂的人脫離敵人的陷害、欺負。這樣的神,也在表明祂就是最好的拯救者,只有在祂的裡面,人才有生命的價值可言。 第八節,這一節很清楚地談到神的懲罰,雖然這裡並沒有明顯提到即將受到懲罰的物件是誰,只說是神的「敵人」,但在第一節很清楚地說,先知那鴻所傳的信息物件,就是欺壓神子民的亞述帝國。為甚麼亞述帝國會成為神的「敵人」?就如同前面已經提起過的,因為亞述皇帝把自己和神並列,並且用極其污穢、輕藐的語句污蔑神的神聖。這讓我們想起耶穌基督在教導圍繞在身邊的民眾所說的話:「我實在告訴你們,人所犯一切的罪和所說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到赦免;但是褻瀆聖靈的人永遠得不到赦免,因為他所犯的是永遠的罪。」(馬可福音三:28—29)這很清楚,神聖的神是不允許人用褻瀆的話污蔑的。 第九節很清楚說明了亞述一直在計謀要成為神的仇敵,這是所謂的自找死路一樣。這裡有一句「沒有人能再次反抗他」,在台語聖經翻譯用「免閣第二擺的災禍」,這是比較接近原希臘文的意思,因為神的懲罰只要一次就夠了,除非神憐憫,否則沒有人有能力可以抵擋神在烈怒下的懲罰後,還能夠生存下來,且又有能力繼續反抗神的。 第十節在現代中文譯本中有一句沒有翻譯出來,在台語版聖經有的,就是「親像飲酒到醉醉」這句話。這在其它版本的聖經都有。這樣看起來,第十節提到三種人會被火燒到毫無所剩,那就是像「荊棘」、「枯乾的麥?」、「喝醉的人」等。前二項都是指毫無價值的東西,沒有人會撿拾,只能當作野草一般丟棄不用。第三種「喝醉的人」,這在聖經的意思指的就是沒有理智、思考,或是瘋狂的人。 第十二至十四節: 由於這本經卷一開始就指向亞述,所以這裡雖然原文沒有指出「亞述」,而是用「他們」,其實就是指亞述人說的。第十二節不但提到神要毀滅亞述帝國,也同時在安慰以色列人。這也是聖經作者寫作上普遍的筆法,就像啟示錄作者在述說神要差遣祂的天使降下災難懲罰那些違背祂旨意的人時,另一方面也同時是在安慰那些受到迫害的基督徒說的。 聖經作者也給我們一個很清楚的認識:人的能力無論多麼大,或是一個國家的軍事武力是多麼的強盛,若是神定意要毀滅這個人,或是這個國家時,就一定會被消滅。就像詩人在詩歌中所說的,能救人脫離災難的,並不是倚靠軍隊、武力,而是因為神的憐憫和慈悲(參考詩篇三十三:16—19)。果然,在主前六一二年,亞述就被巴比倫帝國和瑪代人的聯合軍隊給消滅了。 另一方面,第十二節所提到的「我的子民」,是指南部猶大國的以色列人,因為那時的南國猶大一再受到亞述的騷擾、侵犯、威脅。神將不再使祂的子民們受到痛苦,這樣的語法也說出了聖經給我們一個認識:受苦,有神的旨意在裡面。為甚麼神會使祂的子民受苦?這一點也不是我們有辦法回答的。我們唯一能說的,即使不是因為犯罪而受苦,這種苦也是有神的旨意在其中,這就是約伯記的作者一再努力要探討的原因。 第十三節很清楚地談到神已經確定要懲罰亞述,且懲罰的嚴重就是讓他們毫無能力管轄神的子民。神要釋放以色列人,因為他們是神揀選的子民,神要釋放他們,這等於是給以色列人最大的安慰。 第十四節,這節是宣告神要怎樣懲罰亞述帝國的內容;第一個就是完全消滅。因為這裡說「不會有後代保存他們姓氏」,台語版聖經很清楚地說「無閣傳種」,意思就清楚了,那是指完全滅亡,沒有後代子孫了。 第二個是要除掉亞述人所有「神廟中的偶像」,意思就是他們在敬奉的皇帝、神明,都將成為被鞭打、懲罰的對象,甚至連想要找個讓人能夠敬拜的地方也沒有。這就很像在臺灣流浪各地垃圾場的神明像一樣,它們被臺灣人丟棄,原因是那些把它們當作賭博工具的人,因為賭輸了,將之當作垃圾一樣,丟棄不要。 第十五節: 這節的第一句話讀起來就相當熟悉,原因就是在以賽亞書第五十二章七節的記載很相似,先知以賽亞傳出給在巴比倫當奴隸之以色列人的信息這樣說: 「那爬山越嶺而來的使者, 另外,同樣是先知以賽亞的信息也在第四十章九節這樣說: 「耶路撒冷啊,要登高山; 在這裡先知那鴻傳出的信息很清楚,這信息就是「和平的好消息」。為甚麼要說是「和平的好消息」呢?原因就是戰爭已經結束,一切都停止了。那強大的侵略者——亞述已經被神懲罰,且滅亡了。所以不用再害怕、恐懼、不安,也因此,先知那鴻說大家都要歡喜慶祝。因為這是生命的解脫,是從死亡中走出來,從恐懼中獲得釋放的大好消息,應該好好慶祝一番。 也從這裡,有不少聖經學者說這本經卷是寫在主前六一二至六一一年之間,也就是尼尼微城被毀滅之後的新年來臨時。因為在這節特別提到說「歡度你們的佳節」,而我們知道以色列人最重要且最高興的節期就是逾越節,這節期也是他們的新年。原本就要歡慶的傳統佳節──逾越節,也是當年在慶祝脫離埃及奴隸的統治,生命獲得重生的節期,如今則是用來慶祝欺負他們、羞辱他們的亞述帝國之滅亡。 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的詩歌所帶來的信息: 一、看,我們要傳報的就是好消息,這種消息不是要使人的生命恐懼、膽怯的消息,而是讓人獲得生命的好消息,是沒有死亡威脅的好消息! 先知那鴻在那北國以色列已經亡國,且南國猶大又面臨亞述帝國不斷地侵犯的陰影下,他傳出神帶給這些在絕望中哀嚎聲不斷的以色列人,一方面跟他們說,神一定懲罰亞述帝國,另一方面,他帶給苦難同胞一個絕好的消息:亞述帝國已經滅亡,因為神懲罰了他們,大家都可以出來歡慶,一起來向神還所許過的願吧! 讀到這裡,我感受到神奇妙的安排,原本這一篇講章是在上個禮拜要講的,但卻因為七月初重感冒停了一次講道而延到今天,但卻讓我發現這個禮拜來有類似的兩個影像出現在我的眼前。 第二個出現的影像,就是最近因為海棠颱風過境咱臺灣各地鬧水災,桃園地區又像去年一樣,雖然颱風過後水災已經消除,但該縣許多地區的人卻都沒有乾淨的水可喝,足等了將近十天的時間,才有乾淨的水出來。於是各地村裡長紛紛雇用宣傳車沿街通報說:「水來了,大家趕快拿桶子儲存水喔!」 如果我們翻閱美國一本出名的「Life」雜誌,在一九七四年出版一本「The Best of Life」這本畫刊的第十九頁、第廿一頁、第廿五頁等,都有上述所提起的第二次大戰終戰之後的鏡頭。 我常說生命中最大的苦難,就是戰爭,因為戰爭使人的生命失去尊嚴。在這本「The Best of Life」的畫冊中,出現幾個讓我省思甚久的鏡頭,那就是有人利用戰爭出賣了同胞,他們去當敵方的幫助者來欺負自己的同胞,這是非常不應該、也是很骯髒的事,這些人在戰後被人發現了,有的人被人抓去活活打死,也有的人被人抓去理光頭之後又拖到街上去羞辱,這就是戰爭!戰爭使人失去愛心,也使人喪失了良知。而一個沒有愛心、良知的社會,是不會看到生命的喜悅,也不會感受到有生命的安全。 傳報「和平」的好消息,這是使人生命獲得安息的第一個要件。路加福音的作者就是這樣告訴我們,說天使到曠野去傳報給那些在夜裡尚且在顧守著羊群的牧羊人的好消息,就是要把榮耀給神,把「和平」帶給地上所有神喜悅的人(參考路加福音二:14)。不錯,神的子民都會因為耶穌基督的降生而獲得「和平」的好消息,這消息帶給信耶穌基督的人,是生命的釋放,不再有勞苦、重擔、憂傷、悲哀,而是可以使生命得到力量、重生。就像耶穌基督所說的: 「來吧,所有勞苦、背負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裡來!我要使你們得安息。你們要負起我的軛,跟我學,因為我的心柔和謙卑。這樣,你們就可以得到安息。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十一:28—30) 看,這是多麼美好的消息啊!在耶穌基督裡,我們的生命可以獲得減輕重擔,只要我們深信耶穌基督的話,照著他的教導去遵行,生命就會如同重新再造的新人一般。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基督教會所要傳遞的好消息。基督教會要傳遞的消息並不是要讓人感到恐怖、不安、危言聳聽的信息,甚麼世界末日、神要毀滅這個世界等等這種使人不安的信息,不是!今天的教會要傳報的就是好消息,是獲得拯救的好消息!我們就是要告訴今天所有的世人:耶穌基督,就是生命的盼望,在他的裡面,會獲得生命的亮光! 二、要把我們的倚靠放在賞賜生命的神,不要倚靠軍事武力和財富,這是非常清楚的信仰原則和應該有的態度。 我們看到這位主前第七世紀的先知那鴻,在亞述帝國甚為強大且囂張的時候,他傳出神會懲罰這狂傲的帝國,因為亞述的皇帝把自己捧到極高點,甚至認為沒有任何一個神能保護得住它所要消滅、打擊的族群、國家、城池(參考以賽亞書三十六:18—20),這樣狂傲態度的國家、統治者,其實壓根兒就是把自己當作神明一樣,讓人民敬拜他、以他為救星,為世界的中心。這樣的君王就像詩人詩歌中所說的,是「狂傲人」,他們只會自言自語說「沒有神」罷了(參考詩篇十四:1)。先知那鴻讓我們知道,神最討厭這樣的君王、統治者,神一定會發出烈怒,也會伸手毫不客氣地用嚴厲的方法來懲罰這種國家、君王。 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一樣,人總是喜歡倚靠有權勢的人,也有很多人會認為只要擁有龐大的財富,想要得到什麼就會有甚麼,這幾乎就是我們人類社會很普遍的共同觀念。很少人會真正想到最好的倚靠是要對神有信心這件事。但我們都經常看到,龐大的財富也會有消失的時候,就如同臺灣俗語所說的:「好額無過三代。」我們這一代的臺灣人都親眼目睹權勢也會有改朝換代的時候,國民黨統治臺灣五十年的時代過去了,新的時代來了。而這新的民進黨時代會掌權多久呢?沒有人敢說。但有一點是事實,就是不要對它期待太高,也不要對它心存過度的盼望,因為權力往往使人腐化、敗壞! 想想,我們要倚靠是這些會使人敗壞、變化的物質財富和權勢嗎?在臺灣,甚至有不少人心中在想:如果臺灣成為美國的第五十二州,那就安全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樣的想法就像在日據時代一樣,當在一九二五年代,也是日本在國際社會最顛峰的時代,很多臺灣人改名換姓,認為從此臺灣安啦,可以揚眉國際社會了。但如果我們仔細一想:有哪一個國家會為了別國的利益付出代價?這個世界最現實的就是國際政治。最近日本政府宣佈給咱臺灣人去日本免簽證的手續,好像日本政府對咱臺灣很好的樣子,其實不然,是因為每年到日本去觀光的遊客中,臺灣就占了高達超過十分之一的人數,有一百多萬人次,這給日本的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同樣的,今天很多國家都跑到中國去經商,原因就是廣大的市場利益在誘惑。大家都在為自己的國家著想,這是國際政治很現實的地方。沒有一個國家會免費出兵保護別的國家,這一點我們應該有更清楚的認識。 但聖經卻告訴我們,只有一位真正掌握著歷史、人類命運的,祂就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也是賞賜生命的神,祂才會為了愛我們人類而願意付出任何代價來保護倚靠祂的人。這位創造生命、賞賜的神才是我們永遠的倚靠。 我很喜歡詩篇第三十三篇的詩人所寫的詩歌: 「君王不倚強大的軍旅獲勝; 我深信如果我們多讀幾次這首詩歌,用安靜的心默想詩歌的意義,就會發現生命的真正倚靠就是在這位主宰著人類歷史的全能神。 (講於二○○五年八月十四日) 神的審判來臨(盧俊義)
經文:那鴻書二:1—13 就像前面已經敘述過的,先知那鴻是為了要鼓勵在受困中的以色列人而提出這希望的信息。當時的以色列人受困於亞述帝國,一再被欺壓,且被威脅必須順從亞述帝國皇帝的命令。當亞述帝國國勢強盛到最顛峰的時候,統治者以為自己就像神明一樣的偉大,不但要他的人民將他當作神明敬拜,也要以色列人將他看成神明一樣地供奉。更嚴重的,乃是在亞述帝國皇帝西拿基立率兵圍繞耶路撒冷城時,那種狂傲的語氣和話語,藐視神的惡劣態度簡直就到了極點。 在希西家王的時代,以色列人真的是為了要守護耶路撒冷免於淪陷在亞述帝國手中,曾委曲求全地「送上一萬公斤的銀子和一千公斤的金子」(參考列王紀下十八:14)。不但這樣,還將耶路撒冷「聖殿和王宮寶庫裡的銀子都送過去,又把聖殿門上的金子和包在殿門柱子上的金子都刮下來,一起送給西拿基立」(參考列王紀下十八:15—16)。但亞述皇帝西拿基立顯然並不以這些為滿足,他貪婪地還要再更多。其實,說穿了,他就是要把整個耶路撒冷拿下來,好把城內的以色列人當作奴隸統治著。 問題就是在於猶大的希西家王聽從先知以賽亞的指導,有堅定的信心倚靠神的帶領。同樣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像列王紀下的作者所說的,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聽從希西家王的命令,不去理會包圍著耶路撒冷城外的亞述帝國大軍如何叫囂,以色列人就是不給予回應任何一句話。 在非常危急的時候要讓人能有安定的心,並不容易,特別是要民眾倚靠他們看不見、摸不到的全能神,這就需要平時有相當的訓練,且有非常好的信仰基礎才有辦法。個人如此,國家社會也是這樣。 「即使無花果樹不結果子, 坦白說,要有先知哈巴谷這樣的信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比較會像約伯那樣,用很忿怒的語句在向神詢問:為甚麼我會遇到這樣的苦難?為甚麼是我,不是別人?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二節: 第一句話就很清楚說出詩歌所指的物件,就是尼尼微城,就像第一章一節開始就說先知要傳講的信息就是針對尼尼微說的一樣。 第二節可能是後來聖經編者加上去的,在和合本的譯文上會比較清楚明白,也接近原文。因為原文都有提到「雅各」和「以色列」。我們可以清楚知道當先知提到「雅各」的時候,就是在代表著「猶大」,而提到「以色列」時,就是指著所羅門王去世而分裂後的北國「以色列」。因此,在這節主要就是在說明神懲罰亞述帝國的時候,也是同時要恢復整個以色列子民「遭受敵人搶劫以前的景況」。這樣很清楚,是指包含了北國以色列遭到亞述帝國在主前七二一年滅亡之前的繁榮在內之範圍。因為只有這樣,才有一個完整的以色列。就像先知以西結的異象中所說的: 「上主又對我說話;他說:『必朽的人哪,你拿一根木棍來,在上面寫『猶大王國』,又拿另一根木棍來,在上面寫『以色列王國』,然後把兩根木棍握在手裡,兩頭相接當作一根木棍。要是你的同胞問你這是甚麼意思,你就告訴他們,我——至高的上主要把代表以色列那根木棍接在代表猶大那根木棍上,使兩根木棍在我手裡成為一根。』」(以西結書三十七:15—19) 一個完整的以色列國才是神的旨意,先知那鴻傳出了這樣的信息,神絕對不會只顧南國猶大的安危,也會紀念在北國以色列被踐踏、俘虜的子民。 第三至五節: 這段詩歌描述著進攻尼尼微城的敵軍是多麼令人看了就會驚嚇、膽顫。從第三節的第一句話就可看出來廝殺的慘狀;先知那鴻說「紅盾牌」、「紅制服」,這樣的用語也可解釋成「染著鮮血的盾牌」、「染紅鮮血的軍服」。若是這樣,就可以看到來進攻尼尼微城的敵軍沿路已經殺死不少軍民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指出來攻擊尼尼微城的敵軍,是支身經百戰的軍隊,才會在他們手上的盾牌留有許多血跡,也才會從他們的軍服看到許多尚未褪色的血漬。 第三節和第四節都提到戰車像「火一樣閃亮」、「像火炬一樣閃光」,這都用來描述敵人的戰車之多,且非常勇猛之意,是精神抖擻、威武凜人的將領在帶頭,因此,這些帶隊官所坐的戰車都擦得相當光亮,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而且,所有的戰車都是由非常強壯的戰馬在拉,才能四處奔跑,速度有如閃電般的飛快。這樣看起來,這些馬兒都是強壯有力的戰馬,它們的速度足夠趕上想要逃脫的敵人,也讓敵人毫無遁形的機會。 只要有服過兵役的人都會清楚這樣的描述,因為軍隊就是會這樣要求,將褲子的腰帶環扣擦亮、皮鞋擦亮、兵籍名牌擦亮,連穿的皮鞋都必須擦亮之後才可以外出,這樣才能表現出精神足夠、有力的樣子。同樣的,軍隊裡的戰車若是開起來跑不快,那就是要淘汰的。戰車最重要的條件必須是速度快、火力猛,才能將敵人打敗。 第五至十節: 這段詩歌描述敵人攻入了尼尼微城的景象,不但掠奪了城內所有的一切,不但皇宮不保,甚至連皇后、宮女也都被攻擊者擄去當奴婢。 第五節說尼尼微城內的高階官員都被皇帝傳喚去詢問,要問甚麼呢?很清楚的,那是要知道到底防禦敵軍來侵犯的事進行得如何?先知那鴻說這些官員的腳步走起來「搖搖晃晃」的,怎麼是這樣子呢?因為他們嚇到驚惶失措,連腳步都走不穩才會如此「搖搖晃晃」地急忙進宮去開緊急會議。 第六節很清楚說到原本用來當保護城池用的護城河,有大水閘可以控制著流水量,現在這些水閘卻成為淹沒宮殿的武器,因為敵人已經控制了水閘管制區。 第八節是很有意思的一節,這裡說民眾從尼尼微城沖出來,就像決了堤的的水壩一樣,換句話說,大家看到城即將毀滅,都驚惶地往外逃命,這時候,不論誰大聲呼喊「站住」,結果都會是一樣,沒有用,因為沒有人會想要眼睜睜、活活地看自己死去,能逃命就要逃。這使我想起一九七二年,當南越快要淪陷,美軍要撤出首都西貢時的那個鏡頭,成千上萬的南越民眾湧向美國大使館門口,有的擠到西貢機場,都是想要逃命的,因為怕北越的軍隊入來之後,就會展開的大屠殺之報復行動。 第九節剛好和第八節呈現相反的鏡頭;在第八節描述尼尼微城內的居民驚惶逃命的樣子,而第九節則是說這些攻入尼尼微城的軍隊,則是到處掠奪、搜刮所有的金銀財寶。前者是在痛苦、捶胸哭泣,後者則如同戰勝者在分享戰利品一樣,他們發出呼喊的叫聲,這些聲音在喊叫著搶啊、拿啊,那聲音是喜悅的呼聲。也從這一節我們看到尼尼微城內有許多寶庫,珍藏著過去它從戰敗的外國所搜刮得來的財寶,現在都將喪失殆盡。 第十節清楚地說到尼尼微城毀滅了,而且是毀滅到相當徹底。這裡用人民心裡有嚴重的恐懼感,連雙腳的膝蓋都會顫抖到相碰,怕到臉色蒼白。這就像發生在「九二一大地震」一般,許多中部的民眾在形容當時的景況,是連想要逃出房間,好像腳都軟趴趴的走不動,心裡只知道要趕緊逃出戶外,但就是走不動! 第十一至十三節: 在第十節說「尼尼微毀滅了,一片荒蕪淒涼」,現在則進一步形容荒蕪的情景。第一是看不見城在哪裡?怎麼會這樣?原因就是該城已經被徹底毀滅了的緣故。 在第十二節說「洞穴裡堆滿了撕碎的鮮肉」,這句話是在說明亞述帝國過去到各處去打仗,打勝之後所掠奪得到的財物堆滿了整個倉庫,人們不用愁吃、喝、穿、用的,這表示亞述帝國人民生活在相當富裕中,真的是可好好享受,不用有任何生活的憂慮。這就像耶穌基督在路加福音第十二章十六至二十節比喻中,所提到的那位成功的大財主,他的財富是越來越多,他可以安然無憂地對生命說這樣的話:「幸運的人哪,你擁有一切好東西,足夠你多年花用,慢慢享受,吃吃喝喝,過舒服的日子吧!」但我們知道,耶穌基督說這個人在神眼中卻成為一個「糊塗人」。 亞述帝國的情況就像這樣,過去可安然無憂的生活,現在可不再是如此了;現在已經是敵人沖進來,不但連皇后都被羞辱且俘虜他去,王宮破碎,人民的財產被搜刮殆盡,更嚴重的,就是人民也跟皇后一樣被擄去當奴隸。這就是先知那鴻所說的「現在這大城在哪裡呢」,意思就是尼尼微城已經完全毀滅了,被摧毀了,看不見過去繁榮景象,過去被認為最堅固的堡壘,現在都不見了,因為神伸出手來懲罰它。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這章的詩歌所帶來的信息: 一、驕傲會使人忘記神的恩典,以為自己很有能力,甚至嚴重到為所欲為,這是神所不喜歡的態度,也是最容易激怒神生氣的愚蠢態度。 如果我們重回亞述帝國興起的歷史來看,可以將之分成主要兩個階段來看,第一個時期可從主前一八一三年開始,一直到主前七五○年代,這段時期的亞述曾經有過擴張版圖,侵入黎巴嫩、巴比倫等顛峰時代,國勢甚強。但在主前七五○年代之後,國家就開始式微下來。然後第二個時期從主前七五○年代之後,直到主前六一二年這段時期,可說是亞述建立帝國橫霸中東的時代,連埃及都遭到打壓、控制。特別是在主前七二一年,攻下了北國以色列的首都撒馬利亞,使亞述在中東地帶形成一強大帝國,連埃及都不敢對它有任何反對意見,巴比倫也曾在這段時期中遭受到亞述帝國嚴重的劫掠。 我們現在所讀的先知那鴻這本經書的背景,就是在主前七○一年時代的背景,亞述帝國的皇帝西拿基立多次圍攻南國猶大的首都耶路撒冷。從列王紀下第十八章;歷代志下第三十二章;以賽亞書第三十六章等處的經文記載,都可以看到西拿基立皇帝派兵圍攻耶路撒冷的情景,他那種藐視耶和華神能力的態度,從歷代志下作者的描述就可以看得出來: 「難道你們不知道我的祖先和我怎樣對付別的國家嗎?有哪一國的神能救人民脫離亞述皇帝呢?有哪些國家的神從我的手裡救過他們的國家?那麼,你們憑甚麼以為你們的神能救你們呢?不要讓希西家矇騙你們,迷惑你們。不要相信他!任何國家的神都未曾救過他的人民脫離亞述皇帝的手。你們的神也絕不能救你們!」(歷代志下三十二:13—15) 歷代志下作者用這樣的句子來概括亞述皇帝西拿基立惡劣的態度,說:「亞述的使者們還用了一些更難聽的話侮辱主神和上主的僕人希西家。皇帝又寫信侮辱上主││以色列的神。」(歷代志下三十二:16—17a)這些都讓我們看到一個國家興旺之後,那些統治者往往會忘記生命的主不是在人的手上,也不是在國防上的尖銳軍事武力,而是在賞賜生命、掌管生命的主神之手中。作為一個基督徒在這點的認識上是非常重要的,不但不能含糊,而是要清楚、明白。 我就曾一再對大家說過,若不是神允許,沒有人能夠完成生命中的計畫;若不是神憐憫,也沒有人能安然地度過世上的日子;神如果要將我們的生命收回去,我們即使擁有再多的資源、能力、權勢等這些人間看為最重要的,結果就是等於甚麼都沒有而落空。亞述帝國的遭遇就是個好例子,其實只要我們用心仔細環視在我們生活的四周,就會發現這樣的例子很多。 基督教的信仰讓我們學習用謙卑的心來回應神的揀選,謙卑的心就是從排除一切困難來參加聚會開始做起,尤其是主日禮拜,這一點比甚麼都重要。我要很清楚地說,這是我們學習謙卑與同信的兄弟姊妹同心敬拜神的機會,與大家一起關心教會的事務、事工,也是盡一個信徒的責任,這也是我們在回應神揀選之愛,和賞賜各項恩典的最基本態度。如果連這樣的態度都感到很困難,說真的,我也不知道還要再說些甚麼。身為一個傳道者,我要求自己盡責在傳道的工作,因此,對信徒我也是這樣期盼和要求。 「趁著上主可尋找的時候要尋找他; 確實是這樣,當我們的心中還知道要敬拜神、可以敬拜神的時候,千萬不要疏忽這樣的信仰功課,來與同信的兄姊一起敬拜神吧! 二、以不當的方式所得到的財物,都將會很快就消失,且會賠上更多,只有從誠實得到的才會是實在。但使我們生命活得實在的,並不是這些可數、可見、可觸摸的財物,而是神的話。 先知那鴻的詩歌中讓我們看到,進攻到亞述首都尼尼微城的軍隊,搶奪了城內的金子、銀子、貯藏的財寶,並且強調說「到處有珍貴的器物」,其實這些都是過去亞述帝國興盛之期,到處去掠奪得來的,現在則換成他們被掠奪、搶劫,且是整個城都毀滅了,變成一片「荒蕪淒涼」的慘狀。聖經說這是神的報復,使這些不當得到的財物都消失,並且增加了掠奪者的負擔,讓他們知道從不當所得到的,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影像,就是在一九七二年南、北越南內戰結束,北越共產黨軍隊開進越南首府西貢時,許多西貢的人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家裡的錢財,有的人將當時手中的紙幣全部都丟棄在街道上,任人去撿拾。但我們知道,沒有人會去撿拾,只有當時流落街頭的乞丐撿去當作衛生紙用。許多人家將高貴的進口轎車開到街上去,甚至想盡辦法要將家裡的珠寶埋藏起來。因為他們知道當共產黨的軍隊開進城內的時候,第一個就是會找上門,進入屋內搜刮所有的財物,甚至有錢人家會被共產黨當作「有產階級」的物件,重者會被淩虐致死,輕者徑送去勞改營當奴工。 如果我們看最近在媒體上炒的很熱的話題,就是國民黨賣掉了他們所謂的党產「國發院」土地一大片,以四十二億多的台幣賣給一個財團。但我們知道該片面積多達七點八公頃的土地,但該片土地原來是在一九五七年被國民黨政府強迫租用,然後在一九六二年以每坪五元、總價四萬元買過去,這種價錢只有當時公告地價的八十分之一。當時有一位葉姓地主寧願不拿,國民黨政府將該筆錢提存到法院去,並且在一九六四年變更該片土地成為國民黨黨產土地。 類似這樣的案例其實不少,很多人在政黨輪替之後,紛紛出來控訴他們祖先被強佔去的房地產。我們都知道國民黨政府在「二二八事件」之後,只要其黨要什麼,就會有甚麼。但現今可不能是這樣,因為改朝換代,這些過去用權勢得來的資產,就像聖經時代用強悍武力搜刮得來的財產一樣,聖經讓我們知道,神不會允許這樣的財產,也不會賜福得到這種不義財產的個人或是團體。不但這樣,從不義得到的財產,總有一天都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因為神是會報復的神,祂一定會伸手懲罰這些用強佔手段得到他人財物的人。 在我們的社會,經常會看到這種爭奪財物的事件,越是有錢的人家,這樣的糾紛越多。很多人以為生命的價值就在這些看得見、摸得到等可享受的財物,但我們不要忘記,這些都不會滿足我們的生命需要,也填不滿我們空虛的心靈。就像義大利人所說的:「錢財像海水,越喝口越渴。」聖經讓我們知道能滋潤人的心靈的,是神的話。就像詩人的詩歌中所說的,神的話「比金子可貴,勝過最精純的金子;它們比蜂蜜甘甜,勝過最純淨的蜂蜜」(參考詩篇十九:10)。 可能是因為我來咱教會之後,就帶大家查經到現在,因此,大家都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吧。可是我發現越來越多外教會的兄姊來參加查經班,他們發現聖經的話很棒,甚至每個禮拜都會遠從內壢、中壢、桃園、基隆搭車來參加。我並不是要告訴你我的查經班多好,而是要告訴你,珍惜你活著的日子,多學些神在聖經中告訴我們的話,這對你的生命一定有幫助的。雖然我告訴你的,並不是股票行情,也不是電腦信箱中每天都會收到許多賺錢妙方的信件,但我能告訴你的,就只有聖經神的話的意義。我深信生命的富貴和心靈的充實,就是從神的話來得到。 (講於二○○五年八月廿八日) 榮華富貴都消失(盧俊義)
經文:那鴻書三:1—19 在前面已經有提過,先知那鴻傳出的信息確實為在驚慌中的耶路撒冷之以色列人帶來很大鼓舞。這種鼓舞方式也是先知信息的特色,為那些在苦難中尋求神拯救的人有很大安慰作用。但在另一方面,先知信息的內容也有很強烈譴責的內涵在其中,會對那些違背神旨意的國家、領導者提出毫不留情的責備,讓他們清楚知道神的懲罰即將會來臨在他們身上、國家。先知阿摩司傳出的信息就是個好例子;他告訴北國以色列人,要小心,等待神的日子和等待死亡來臨是一樣無知。神絕對不會停止或縮回祂懲罰的手,嚴厲的災難將會降臨在北國以色列人的身上,特別是那些擁有權勢的達官顯要者,神將使他們連想要逃難也找不到可躲避的地方(參考阿摩司書五:18—20)。先知阿摩司更嚴厲地指出,就算以色列人進入神的殿宇認真地敬拜,也是枉然,因為神根本就不聽他們歌頌的聲音,那就更不用說是獻上多少美好的祭品了(參考五:21—24)。 類似譴責的信息在先知耶利米更是嚴苛,也因為這樣,導致他受到當代人民的苛責,他甚至被南國猶大政府關在監獄多次,還曾被關在枯乾的井中(參考耶利米書三十八:6),差點死在裡面。原因只有一點:先知耶利米傳出的信息是國家會滅亡,以色列人會被巴比倫帝國擄去當奴隸。誰會聽這樣的信息?沒有!不但沒有,甚至認為他會說這種信息,是因為他背叛了國家和人民(參考耶利米書三十七:13、三十八:4)。類似先知阿摩司、耶利米等人,經常被稱之為「受苦的先知」。 先知那鴻的信息是屬於安慰的信息,他帶給在恐懼中的耶路撒冷城內之以色列人聽到美好的信息,為的是要讓他們安心,因為神會懲罰囂張的亞述帝國,會消滅這個國家,甚至會把亞述帝國毀滅,使之荒蕪成廢墟一樣。這樣的信息對被亞述帝國騷擾甚久的耶路撒冷城內之以色列人聽來,可說是一個極大的好消息,因為這表示他們可以從此不用再擔心亞述帝國會再來欺淩他們了。 在前兩章我們讀過先知那鴻所傳出的信息中,包括有傳好消息給耶路撒冷城內的以色列人,說要注意看,看神怎樣懲罰亞述。然後在第二章就說出亞述的大城尼尼微已經有一股濃濃的黑煙冒出,因為城內到處都有火點燃,且有戰車、戰馬嘶叫的聲音,連亞述的皇后也被淩辱、俘虜他去。城內到處一片搶劫的景象,讓人看了都會有怵目驚心的感受。 我們可以看到那鴻書中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在第二章十三節他說神要親自成為亞述帝國的「敵人」,這是非常嚴肅的一件信仰課題。若是神成為我們的敵人,有誰能抵擋得住?沒有!這個世界、宇宙都是神親手造的,祂是造物主,也是掌管者。神可以創造,當然也可以毀滅,就像約伯所說的:「上主賞賜的,上主又收回。」(約伯記一:21)這也在說明,每件事都有神的旨意在其中,當神讓亞述帝國興旺,並不是要讓亞述帝國來與神比高低,而是要成為神的同工,好完成神創造的旨意,這一點認識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章也是繼續第二章,在描述神怎樣懲罰亞述帝國的景象。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四節: 第一節就讓我們看到先知那鴻怎樣在描述尼尼微這個城市;他說這是一個「殺人的城市」。會這樣說,主要是在說明亞述帝國實在殺人殺到過了頭,也可說亞述帝國實在是個很殘忍的國家,連對那些弱小族群也都不放過。這可從考古學界出爐的碑文中看出來。有一片名叫「撒爾曼尼社」(Shalmaneser Manolith I, 16ff、II, 53ff)石碑,碑上的碑文中就有記載亞述的將軍寫著這樣的文字:「在他的城前我豎立了許多座人頭三角塔,並且我還將一些人封在這三角塔內,在其四周,我又把許多人在大柱子上以大火焚燒。」更恐怖的是在一份名叫描寫「亞述巴尼帕」的年鑒文獻上這樣記載這位元亞述皇帝(主前六六九繼任皇帝至主前六三三年)在主前六六三年派兵進攻埃及時,佔領了埃及大城「底比斯」(Thebes),對該城大加劫掠和破壞。然後文獻上有這樣的描述這位皇帝怎樣對待他帶兵進攻路過的城市: 「我以武力和殘殺征服了所路過的各城池,也佔領了所有經過的城市。我砍殺其中三千名戰士,我運來許多的戰利品、財物牛羊,將無數的俘虜加以火化。我擒住了許多兵士,有的我將他們的手腳剁去,有的我將他們的鼻子、指頭、耳朵割去,並且我還剜出了無數兵士的眼睛,我豎立了兩座三角塔,一座是活人三角塔,一座是人頭三角塔,我將他們青年男女用火焚燒。」 這樣的態度對待戰敗國的人民,可說是非常殘酷的,神絕對不允許這種態度對待別人。聖經給我們一個清楚的認識:要善待仇敵,以善勝過惡。這是耶穌基督很清楚的教導(參考馬太福音五:44),使徒保羅也這樣勸勉我們(參考羅馬書十二:20—21)。 那鴻先知現在就傳出神給他的這些信息,讓亞述帝國知道他們過去所做的,今天就要自食所種下的惡果,遭遇到像過去他們自己所犯的行為,報復會臨到他們的身上。不但有詐欺的事,更嚴重的是強暴處處出現。搶劫在這個時候必定會出現,這也是戰敗國家會遇到的際遇。 第二節在描述敵人龐大軍隊進入尼尼微城內的情景,所有街道都充斥著敵人的戰車、戰馬。 這樣的描述即使在今天的時代也出現過。有一出名叫「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的影片,是在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從法國諾曼地海邊登陸的情景。該影片出現的鏡頭就是在盟軍登陸之後,整個諾曼地海邊幾乎找不到一小片乾淨的沙灘,全都是軍人的屍體,根本無法埋葬,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推土機將屍體一具具地推進海裡,因為若不這樣快速清理,接著上來的補給隊伍之車輛,必定會碾過這些橫臥在沙灘上盟軍屍體。 第四節要特別注意,這裡說尼尼微是「妓女」,這個用詞有一個特別暗示性之用語。當一個城市繁榮時,很容易成為色情行業興盛的地方,過去如此,今天也是一樣。看看臺北市,過去陳水扁主政的時代,有一個很響亮的口號,就是將八大色情行業趕出臺北市。結果這些色情行業都跑到鄰近的臺北縣轄區內生存。現在馬英九主政,這些行業又回籠到臺北市來。尼尼微城,在亞述帝國興旺的時代,就是從許多它打勝仗的城市俘虜了許多婦女回來,將她們販賣成為妓女,這個城市就變成了一個淫亂充斥、妓女滿街的地方。 第五至七節: 第五節可參考以賽亞書第二十章四節,記載亞述皇帝撒珥根命令他的元帥攻擊埃及和非利士人的亞實突這兩個城市。然後這樣描述說:「亞述皇帝要從這兩個國家中擄去人民,剝光他們的衣服;那時候,無論老少,都要赤身露體,光著腳,使埃及蒙羞。」古時候對待打敗仗國家的人民,就是用這種剝光衣服的方式作為羞辱該人民,使他們覺得蒙羞到無法抬起頭來看人。先知那鴻很清楚亞述這個國家就是用這種方式對待敵人,如今亞述自己也要遭遇到相同的待遇,敵人會用相同的方法對待他們。 第六節的「把髒東西丟在你身上」,這到底是指什麼呢?所謂「髒東西」其實指的就是尼尼微城人在拜的偶像神明。這些在神眼中簡直就是污穢生命的記號。當尼尼微城人當作神明在供奉,現在神要讓他們看見這些偶像,已經成為一種污穢他們心靈的記號。先知那鴻說這些原本被他們當作神明的偶像,如今都被丟棄在他們面前,這就像妓女坐在路邊,手中抱著她們看為「恩人」的嫖客的衣物一樣,以為有了那些「恩客」的名片、印信、衣物等就可以到處炫耀的東西,如今都成為一種被譏笑的記號,因為戰勝者會嘲笑著說:「看啊,這些你認為很有背景的人在哪裡啊?」這樣的話語,其實就和過去亞述皇帝派人去譏笑耶路撒冷城內的以色列人一樣(參考列王紀下十八:28—35)。 第七節當尼尼微城市在興旺的時候,來此觀光、經商貿易、過路與停留的人潮有如過江之鯽那樣多,如今看到的竟是一片荒廢的醜態,很自然地就不會再有人來此城市出入了。因為深怕到此城市會受到連累,使災禍纏身。這情景就像在一九九一年二月,伊拉克攻入科威特時所造成的傷害相同;在一九九○年以前,科威特可說是中東繁榮的國家,可是當伊拉克突然間侵入並且佔領之後,雖然伊拉克只佔領短短時間,很快就被美國等部隊給予驅離回去,科威特迄今還是沒有觀光客喜歡去遊玩。一九七○年代以前的黎巴嫩也是一樣,曾經被譽為是中東的「珍珠」,有如香港被看成是亞洲的「珍珠」,那種繁華的景象,靠觀光收入就會成為國家經濟的主要來源。但是在「以阿」戰爭之後,黎巴嫩已經是殘垣斷壁,一幅破落、荒廢的城市景象,沒有觀光客願意冒險去這些城市旅遊。尼尼微城就是這樣。「沒有人同情她」、「安慰她」,原因是她過去對別人很殘酷,如今輪到自己的時候,無論怎樣哀嚎、哭泣,都不會有人願意回頭去多看她一眼。 第八至十節: 請注意,這裡說埃及首都「底比斯」,在和合本聖經用「挪亞們」(No Amon),台語漢字本用「羅亞們」,這是和和合本相同的語音。意思就是「亞們之神」。埃及人稱之為「底比斯」,意思就是「眾城之城」,也就是最偉大的城市之意。早期的埃及是個大帝國,她能把「挪亞們」用「底比斯」來稱呼,就可以想像得到這個城市在當時有多麼繁榮,壯觀,就像我們今天在看紐約、東京等類似這樣的城市一樣。當時的尼尼微城若是和「底比斯」城相比,那是小巫見大巫。「底比斯」城是位於現在埃及首都開羅的南部大約六百公里處。 這樣,我們可以清楚明白,先知那鴻就是要說:如果連「底比斯」城都可以摧毀,那比「底比斯」城小太多規模的尼尼微城怎能說可以安然無恙呢?怎能說自己很安全不會倒塌呢?先知特別提醒說「底比斯」城有一道埃及最重要的河流,就是尼羅河當作國防上的天然屏障,並且還有非利士人的古實大城、弗、利比亞等這些國家和自己的國家埃及帝國作為同盟國保護著,怎麼可能會遇到被摧毀的命運呢?在一般人的想像中,那絕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可是事實卻在主前六六三年發生了,因為在這一年它被亞述帝國所摧毀了。 第十節可看到先知那鴻在描述被亞述摧毀之後的「底比斯」城之慘狀,就是嬰兒被侵入者摔死在街道上,達官顯要都被捆綁送到奴隸市場像貨物一般被拍賣。這也像在主前七二一年,亞述帝國侵入北國以色列首府撒馬利亞城的動作相同,將以色列人俘虜去外國當奴隸(參考列王紀下十七:6)。 第十一至十七節: 以往,你繁殖快得像蝗蟲;16你出產的商品多過天上的星星。但現在都不見了,像蝗蟲伸開翅膀飛走。17你的大臣像一群蝗蟲,冷天停在牆上,太陽一出來就都飛走;沒有人知道它們到哪裡去。 這段經文再次重回到尼尼微城被毀滅之前的情形,當該城聽到有敵軍來攻擊的時候,它驚嚇到趕緊築防禦工事,加強了國防,但先知那鴻預言說,那是無濟於事的補救作為,因為無論亞述帝國怎樣努力,神若是決意要將之摧毀,不論他怎樣防,只是徒勞無功罷了。 這裡用幾個比喻來形容神要摧毀亞述帝國,確實是很簡單。先知那鴻用:一是亞述的防禦工事像是已經成熟到可隨時像落果一般的無花果,只要微風稍微一吹,就會掉落在地上一般;二是亞述的軍隊就像懦弱的女子,敵人不但可以輕易攻破城門,甚至可用火來燒毀城門的門閂。先知那鴻在這裡用「軟弱的女子」來形容亞述的軍隊,其實是對亞述帝國的一種極大諷刺,因為古時候女人不可能成為軍人,婦女都是被看成是懦弱、無力的記號。打仗是男人的事。如果將一個國家的軍隊用女人來形容,那是一種極大的侮辱。 「踩泥作磚、預備磚模」,這句話描寫得非常傳神。這是在表示預防城牆被敵人攻擊有了破洞時,要趕緊找機會修補缺口。否則會讓敵人很容易從破洞中進入。但我們也知道,當敵人攻破城牆造成缺口時,一定不會退回縮手,讓城內的人有機會修補,攻擊者一定會趁著城已有破洞的機會揮兵攻入。這也說明了那鴻用這方式只在說明一件事:無論尼尼微城的人怎樣努力要防禦該城,都是沒有用的,這也是第十五節所說的,因為尼尼微的情況已經像蝗蟲過境一樣的嚴重,根本無法防禦、抵抗了。原因是這次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神自己當亞述帝國的敵人。 先知那鴻在第十五至十七節都是用蝗蟲來比喻尼尼微城所遇到的災難,蝗蟲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人類最懼怕的天敵,只要它一出現,農作物就必定遭殃。時到目前依舊如此,即使人類的科技這樣發達,一遇到蝗蟲過境,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農作被它摧毀殆盡。 蝗蟲的災害有一個特色,就是來的快,去的也快。先知那鴻用蝗蟲來去之快來形容亞述帝國的輝煌就像是這樣,過去尼尼微繁榮的景象,都將像蝗蟲吃飽了要飛離開一樣,就算想要抓住不放,也不可能。因為它一下子就沒有、不見蹤影了。速度之快,使人想要抓住的機會也沒有。 第十七節形容得更妙,先知那鴻說亞述帝國的大臣都跑掉了,沒有人知道他們跑到哪兒去了。怎麼會這樣?這一節開始說亞述的「大臣像一群蝗蟲」,意思就是國勢強盛的時候,大官員多到如蝗蟲一樣多,多到不可數。但是,當國家危難的時刻一到,這些將領、高官、貴人卻都先逃跑了,跑到無蹤無影,找不到人。這就如同在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在內戰期間發生的情形一樣,突然間,許多國民黨的軍事將領都不見了,更荒謬的是,有些軍隊從指揮官到士兵,突然一夜之間都從國民黨軍變成共產黨的軍隊,這真的是奇觀,因為國民黨的軍隊竟然在一夕之間不見了。 第十八至十九節: 這兩節是對亞述皇帝說的,在第十八節這裡用「大臣」來形容亞述的領導階層。在原文是用「牧人」,會更貼切些。因為牧人若是死了,羊群就會四散他去,甚至會被野獸吃掉(參考以西結書三十四:7)。 有一件很有趣的事,那就是不僅亞述尼尼微城的這些將領、高官、達人不見了,就連亞述這個城也突然間好像消失了,一直到主後一八四五年才在考古學家的努力下重新發現。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神是會報應的神,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被神用來作為回應我們的憑據。 我們看到先知那鴻傳遞的信息中,有一項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那就是神會伸出祂的手報應那些以殘酷手段對待軟弱無力者的人,而且當神伸手替那些被欺壓者伸冤、報應時,也會用這些欺壓者過去所用來欺壓別人的手段來回報。先知那鴻提供我們這方面的信息非常清楚。例如在主前六六三年,亞述軍隊攻入埃及的大城「底比斯」時,就是極盡所能的搜刮一切金銀財寶之外,更殘酷的手段就是對待打敗的埃及人,在一份考古學界發現的被稱之為「拉森圓筒」(Rassam Cylinder)有這樣的記載: 「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不服從都可加以屠殺,用連枷敲打和用大針刺入人的身體,戰敗的王套上一種狗穿戴的項圈,讓他住在尼尼微城東門的狗舍裡,將之當作野獸一般處置。」 如果亞述人是用這樣殘酷的手段,對待被他們征服的底比斯城的人和他們的領導者,可以想像得到他們又會用什麼手段對待打敗仗的人民了。那麼現在巴比倫帝國來了,把尼尼微城的亞述人之衣服剝光,讓大家看到他們的胴體,用這種方式羞辱他們,也就不會是甚麼大事了。 聖經作者給我們一個明確的教導:神是會報應的。先知以賽亞在的作品第三章十一節就這樣說:「作惡的人卻要遭殃;他們要因自己所做的壞事遭報應。」我就曾說過,基督教信仰教導我們認識的神,是個「無所不能」的神,也是個「無所不知」的神,和「無所不在」的神。祂會察看我們的一舉一動,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 耶穌基督甚至提醒我們,即使在最卑微的人的身上,都有神為他們所設立的天使在天上,站在神面前,向神報告這些被人疏忽,身份低到微不足道的人所受到的待遇(參考馬太福音十八:10)。 耶穌基督的教導中談到有關末日審判時也是這樣告訴我們:「人子將要在他父親的榮耀中,跟他的天使一起來臨。那時候,他要按照各人的行為施報應。」(馬太福音十六:27)使徒保羅也說:「因為神要按照每一個人的行為報應他。」(羅馬書二:6) 當聖經在說神的「報應」時,通常都會有另一個層面的信息在支撐,那就是說神是個伸冤的主。伸冤都是為了那些弱小、被欺壓的受難者提出的,是因為這種人很軟弱,根本無法抵擋強者的欺負、宰壓,所以才會造成冤屈。這也是詩篇的詩人所說的,神是「伸冤的神」(參考詩篇九十四:1)。使徒保羅也這樣說: 「朋友們,不可為自己復仇,寧可讓神的忿怒替你伸冤,因為聖經說:『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馬書十二:19) 每次讀使徒保羅這句話,我都會想起臺灣在第二次大戰後,第一位出任高等法官的吳鴻麒先生,在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他並沒有參加任何活動或聚會,甚至還去監獄視察那些被關的人是否安置妥當。但是在二二八事件後的三月十七日,被人發現陳屍在南港坑道口和另外的七具屍體在一起。當時吳鴻麒只有三十九歲而已。他的妻子找到他的屍體時,費盡許多方法才雇用到人力車可將丈夫吳鴻麒先生載回去,她清洗丈夫的屍體之後,並將他好好安葬。這事件之後,經過了四十五年,也就是一九九二年的二月廿八日,自立晚報為吳鴻麒先生的妻子作了一次專訪,其中有一項是問她這段時間是怎麼走過的?吳夫人只用一句話,就是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十二章十九節所說的這句話來回答記者。她說支持她活下去的力量就是聖經的這句話,她深信有一天,神一定會報應! 沒錯,神一定會報應。這些幹下殺人、殘害人性命的人,不論用甚麼理由,若沒有真心悔改認罪,有這麼一天,神一定會報應,而且當神伸手替受冤屈的人伸冤時,請注意,那報應是嚴重的。 二、世上這些看起來榮華富貴的一切都不會是永遠的,不要把我們生命建造在這些會變化的基礎上,要將我們生命建造在永恆的生命基礎上,才是正確。 先知那鴻讓我們看到尼尼微城過去的榮華富貴之態,在第二章十一至十二節曾用公獅母獅在洞穴中餵養小獅來比喻,該城不但是一個令人羡慕的安穩城市,也是一個不愁吃喝、可安然生活的地方。同時,在第二章九節描述城內堆積了許多金銀財寶,然後在第三章四節說整個尼尼微城有如一座妓女充斥的大都會,妓女可以「妖冶迷人,她的淫行誘惑列國」,且是會用「邪術欺騙萬族」,這就讓我們看到,尼尼微這個城市確實是一個聲色滿貫的大城,人們過的生活真可用先知阿摩司在形容他那時代的北國以色列之情景相同。先知阿摩司說: 「你們這些人睡在象牙的床上,靠在安樂椅上享福,吃嫩牛和肥羊的筵席。你們唱新編的歌,用豎琴伴奏,像大衛一樣。你們喝一碗碗的美酒,擦最上等的香水。」(阿摩司書六:4—6a) 先知阿摩司形容這種生活就是一種「放蕩宴樂的生活」的樣式(參考阿摩司書六:7)。但這樣的生活不久就要成為悲哀的記號,神一定會懲罰這樣的人,因為這些糜爛的生活所需,都是來自搜刮貧窮的人,或是去打敗弱勢族群者之後,掠奪對方的財物來富足自己。 就像前面已經提起過的,在主前六一二年,巴比倫大軍攻進了尼尼微城,不但毀滅了它,亞述人過去所擁有的一切,一下子就統統沒有了。正如先知那鴻所描述的,神的懲罰有如蝗蟲過境一般,沒有多久時間,就毀滅了過去所擁有的一切,而且連留下一點點蹤跡也沒有。想要再去尋找回來都不知道要到哪裡去才能找得到。 先知那鴻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不要把生命放在這些不可倚靠的東西上。這些東西包括了政治力量、軍事武力、金銀財寶等等,這都是很快就會變質的,對想要尋求永恆生命的人來說並沒有甚麼幫助,有時甚至還會成為絆腳石。他讓我們看到建築非常堅固的城池,也會被毀壞;就算有很好國防軍事武力的設備,也會被敵人識破擊毀;就算再宏偉的城牆,也有被敵人攻破的時候。因此,真正使人的生命有永恆的,是在神的憐憫之下才能得到。因為生命來自神賞賜,永恆的生命並不在人間這些會變化的物品中,永恆的生命並不是用世上的東西、物品可以換取得到的。只有在神的救恩裡,人才能享有,而這救恩就是在耶穌基督中,這也是約翰福音的作者所告訴我們的話:「神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約翰福音三:16)這是一句相當清楚有應許的話,是神對我們的應許。只要是神的應許,相信的人就有,會得到。 (講於二○○五年九月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