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鸿书导论拾穗 那鸿书提要 壹 关于先知那鸿 一 关于本书著者那鸿的生平,除了一章一节之外,圣经中并没其他的记载了。他是一个先知,神给他默示,专论亚述国和它的首都尼尼微的灭亡。 二 先知那鸿是伊勒歌斯人。伊勒歌斯究在何处,这是研究圣经者所难断定的问题。有的说伊勒歌斯就是尼尼微城北数里的一个小镇,那里还有一个古墓,就是那鸿的坟墓。有的说伊勒歌斯是在犹大南部。可是这些传说都不十分可靠。根据教父耶罗米(Jerome)和一些考古家的证明,伊勒歌斯是加利利的一个小村,靠近迦百农。‘迦百农’的意义是‘那鸿之村,’就是后人纪念这位先知而命名的。 三 那鸿是北国人,却在南国说预言。 四 ‘那鸿’的意义是‘安慰,’又作‘报复。’所以在他所传的预言中充满了‘安慰’和‘报复。’例如:一章七节是安慰的话,一章九节是报复的话。对于受压迫的百姓,神藉先知给予安慰;对于残忍、凶暴的亚述,神必给予报复。 贰 先知约拿与先知那鸿 先知约拿去尼尼微作工是在主前八六二年。那次因约拿传的信息所产生的悔改是非常真挚的,也是为神所悦纳的。可惜的事就是,尼尼微的良善在神仍如‘早晨的云雾’和‘速散的甘露,’(何六4,)不能持久。过不多时,尼尼微又远离神,甚至背叛神。于是神兴起先知那鸿,在约拿传道之后约一百五十年,借着他宣判亚述和它的首都尼尼微的命运。那鸿所说的预言,在一百余年后全部应验,那时巴比伦联合玛代毁灭尼尼微(主前六一二年),把亚述消灭无存(主前六○九年)。 参 背景 那鸿是在犹大王希西家年间作先知。他原是北国加利利的伊勒歌斯人。可能是因着亚述的侵略和十支派的被掳,(王下十八9∼12,)他就从北方逃到南方,住在耶路撒冷。那时候亚述是一个最强盛,又是最残忍的侵略国,近东各民族对之无不栗栗危惧。尤其是犹大,刚见她的姊妹国以色列灭亡于亚述(主前七二一年),又见埃及国被亚述击败(主前七一一年),(参读赛二十,)所以对于这个可怕的仇敌,昼夜提心吊胆。那鸿在这个时候和这个情况下起来作先知,安慰神的百姓不要惧怕惊惶,并告诉他们神对亚述的审判不久将临到。本书一章的预言是指‘希西家王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事(主前七○一年)。(王下十八13。)本书二、三章的预言是指亚述后来亡于巴比伦和玛代联军。 肆 时间和地点 一 先知那鸿说预言的时间可能是在主前七○一年,就是希西家王十四年,接下去就发生亚述侵略犹大的事。 二 先知作工的地点是在犹大。 伍 体裁 那鸿书是诗。那鸿的诗品在先知中是很高的,所以本书的诗非常美丽、生动,并且含有极大的力量。曾有一位著名研究先知书的学者这么说,‘在“小先知”中,没有别位能比那鸿那样勇敢、恳切。他的预言是用完全合乎规律的诗写出来的。它的开始,不只写得壮丽,也是伟大。他对尼尼微的毁灭、倾倒、荒凉,是用最生动的彩色描出来的,既勇敢、又鲜明。’ 陆 几处可注意之点 一 读本书一章时,应该同时参考王下十八、十九章,因为本书一章的预言是指亚述侵略犹大的事。 ‘尼尼微人哪,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一9。)这是指‘希西家王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取,’他又‘差遣他珥探、拉伯撒利、和拉伯沙基率领大军,往耶路撒冷,到希西家王那里去。’(王下十八13,17。) ‘有一人从你那里出来,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鸿一11。)这是指西拿基立统率大军来攻击犹大,在事实上他是攻击耶和华,并向祂挑战说,‘难道耶和华能救耶路撒冷脱离我的手么?’(王下十八35。) ‘耶和华如此说,尼尼微虽然势力充足,人数繁多,也被剪除,归于无有。犹大阿,我虽然使你受苦,却不再使你受苦;现在我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扭开他的绳索。’(鸿一12∼13。)这是指‘当夜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王下十九35。)此后犹大不再受亚述的欺凌了。 ‘耶和华已经出令,指着尼尼微说,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后;我必从你神的庙中,除灭雕刻的偶像,和铸造的偶像;我必因你鄙陃使你归于坟墓。’(鸿一14。)这是暗示西拿基立的结局,他‘在他的神尼斯洛庙里叩拜,他儿子亚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杀了他。’(王下十九37。) 二 神藉先知约拿给尼尼微悔改的机会,因为那时尼尼微人并不认识神,他们所行的只是得罪神。神藉先知那鸿宣告祂对尼尼微的判决,不再给他们机会,因为他们认识神之后,故意背叛、辱骂、亵渎神,(王下十八22,30,32∼35,十九4,6,10,)又故意攻打选民,侵略圣地。神对于悔罪者可以给他得恩典的机会,对于后退者可以给他悔改、回头的机会;惟独对于背叛、亵渎者,神只有给他严厉的审判。 三 在本书中,先知说明神两重的特性:一方面祂是‘忌邪施报的神,’‘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一2∼3;)另一方面祂是‘不轻易发怒,’祂‘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祂的人。’(3,7。)这两重的特性在信徒身上都是事实。祂是忌邪的,也就是恨恶罪的神,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因此祂要赦免他们,还得先在祂独生子主耶稣身上讨罪。同时,对于信靠祂、仰望祂的人,祂是满有怜悯和慈爱,不轻易发怒;即或发怒,‘祂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诗三十5,)目的还是叫他们得益。祂也是他们在患难日子中的保障,凡信靠祂的,必不至羞愧。 四 除了先知那鸿之外,神还借着其他的仆人预言到亚述的审判和结局。例如: 以赛亚七章十八至二十节,十章十七至十九节,十四章二十五节,三十章三十一至三十二节,三十一章八至九节, 以西结三十二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 弥迦书五章六节,西番雅二章十三节, 撒迦利亚十章十一节等等。 五 挪亚们(鸿三8)是埃及的京城。因为以色列王何细亚与埃及王梭结盟,向亚述背叛,所以亚述王在攻破撒玛利亚之后,派遣大军攻打埃及,击破挪亚们。 六 ‘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说,犹大阿,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罢;因为那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灭绝净尽了。’(一15。)这里不只预言到西拿基立被神击打后,犹大人中间所传的好消息,这也是预言主再临后选民中间第一个喜信,并且也指主在信徒身上完全得胜,占领后的实况,他们从此可以守属灵的节期,(林前五8,)并还所许的奉献的愿。 七 尼尼微是建于希底结大河(创二14)之旁,城的四周尽是河流,作它的天然保障,正像埃及京城所倚靠的一样。(鸿三8。)可是当神施行审判时,尼尼微所夸口的屏障都变成它的致命伤。那时尼尼微被围,巴比伦联合玛代的军队引水倒灌入城,以致不能再固守,亚述遂亡。这正应验先知的预言:‘但祂必以涨溢的洪水淹没尼尼微,’(一8,)‘河闸开放,宫殿冲没。’(二6。)尼尼微人所骄傲的,所有恃无恐的,反而成了神审判的工具。 柒 信息 本书主要的信息是:背叛神者的可怕的、无可挽回的命运、以及投靠神者在患难中的保障。 捌 钥字和钥节 一 钥字:(一)‘施报,’(一2,)(二)灭绝净尽。’(9。) 二 钥节: (一)‘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祂的人。’(一7。) (二)‘尼尼微人哪,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祂必将你们灭绝净尽,灾难不再兴起。’(9。) (三)‘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说,犹大阿,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罢;因为那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灭绝净尽了。’(15。) 玖 分析 本书根据内容可以分作两大段:审判者、审判。 1 审判者(一章一至七节) 一 引言。(1。) 二 审判者就是耶和华。(2∼3。) 三 审判者的威严。(4∼7。) 2 审判(一章八节至三章) 一 判决(一8∼11,14): (一)宣告灭绝。(8∼10。) (二)尼尼微背叛的罪行。(11。) (三)名被涂抹。(14。) 二 宣判中对犹大的安慰。(一12∼13,15。) 三 异象(二)-先知在异象中看见了尼尼微被围、倾倒、灭亡、荒凉的景象。 四 必有的结局(三)-尼尼微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无可挽回。 —— 倪柝声《圣经提要》 壹、书名 【本书书名】本书以先知那鸿的名字名书。“那鸿”的希伯来文(nahum)有“安慰”或“同情”的意思,为“尼希米”(Nehemiah义为“主安慰”)的缩写。──《启导本圣经注释》 【卷名】《那鸿书》以其作者先知那鸿命名。“那鸿”原文 Nachum 的意思是“被安慰的”或“受安慰者”。在旧约圣经其他地方没有出现这个名字,但它与“尼希米”(耶和华已安慰)和“米拿现”(安慰者)有联系。──《SDA圣经住释》 贰、作者 【本书作者】从本书的标题(一1)知道那鸿是伊勒歌斯人。但伊勒歌斯在何处,无法确知。一般相信为南国犹大一城,但也有人说可能是后来耶稣工作的中心迦百农(原文含有“那鸿”一字,有“那鸿之村”的意思)。《路加福音》的耶稣家谱所记祖先中有“拿鸿”一名(路三25),当与先知那鸿无关。──《启导本圣经注释》 叁、写作时地 【时间和地点】 一 先知那鸿说预言的时间可能是在主前七○一年,就是希西家王十四年,接下去就发生亚述侵略犹大的事。 二 先知作工的地点是在犹大。 ── 倪柝声《圣经提要》 【写作时期】本书很可能写于主前663∼612年的半个世纪中,根据考古学家的资料,尼尼微城在主前612年为巴比伦人攻陷,而本书多处预言此亚述首都的灭亡,可见他说预言的时候至少早过主前612年;而本书三8∼10提到挪亚们被掳及迁徙的事。挪亚们即底比斯(Thebes),为埃及国在南部的首都,距开罗约660公里,城甚大,横跨尼罗河两岸,早在主前十一世纪即已建立,现只剩一些村落。据考古学家所得资料,此城在主前663年为亚述王攻陷,可见写作时期当在主前663年之后。──《启导本圣经注释》 肆、主旨要义 【本书信息】本书透达出的主要信息是神的公义。尼尼微的沦亡是神的刑罚,惩治它图谋邪恶、残忍无道(一11;二1)、压迫世上弱国(三1∼7)、欺凌以色列(一12∼13)等等罪行。亚述的灭亡给了当时受压迫的民族重睹天日的希望。增加了人民对正义必可伸张的信心。 诗人那鸿热爱他的国家和人民,表达了对强权终必受到神膺惩的欢乐,因为神是慈爱,不轻易发怒,但也决“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一3),凡不以公义立国,而以强暴、谎诈和血腥来统治的国家,都会象亚述一样,终必败亡(三1,5∼7)。──《启导本圣经注释》 【主题】本卷圣经的主题是尼尼微城即将面临的厄运。所以这个预言和约拿的信息处于同一时代。约拿向尼尼微传悔改的道。由于城里的居民在神面前自卑,这座城得救了。但后来亚述人又陷入罪恶之中。那鸿的任务就是预言神的判决,就是尼尼微的毁灭。尼尼微的傲慢、残暴和拜偶像之风已到了恶贯满盈的地步。亚述的诸王长期以来侮辱天上的神和祂的统治,把宇宙的创造主放在与周围列国的偶像同等的位置上(见王下18:33-35;王下19:8-22)。因为这些国王在与其他国家作战时自以为是在执行他们的神的旨意,亚述对神的侮辱必须停止,要么借着这个国家的悔改,要么借着它的灭亡。以赛亚原来已预言亚述军队在犹大的失败(赛37:21-38),那鸿则预见到亚述帝国首都的最后陷落。──《SDA圣经住释》 伍、写本书的动机 【為什麼要讀那鴻書?】 任何人若想要认识神的属性──祂的公义、公平、怒气和愤恨,並且祂的良善、怜悯和同情就必须读本书。 那鸿的意义是「安慰」,又作「报复」。本书在那鸿所传的预言中充满了「安慰」和「报复」。对于受压迫的百姓,神藉先知给予安慰;对于残忍、凶暴的亚述,神必给予报复。──杨震宇《每日读经》 【目的】本书目的,为说明神的公义、审判必临到外邦,尤其是尼尼微,亚述是外邦异教的代表,罪恶的化身,必须灭绝净尽。──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陆、本书的重要性 那鸿预言的应验
预言最佳的试验就是看它能否应验,亦是这一点叫我们确信圣经是神的启示,因为它里面满了都是应验了的预言。那鸿对尼尼微城的预言就是最佳的一个明证。二章六节先知把此城将怎样被毁灭的方法也写了出来——「河闸开放,宫殿冲没」;这是否一字不改地应验呢?我们且看下面「讲坛释经」的一段节录便可知晓:
「这预言能如此准确精细,又怎能是出于人的构想?当那鸿作此预言时,亚述的势力仍然如日中大。邻近各国无不按时纳贡的,连远远的埃及也要臣服,腓尼基和赛普路斯日夜惊惶,犹大年年进贡。他们之富有足以雄视天下,谁敢在这时候预言她会速速灭亡?但在亚述巴尼普王驾崩之后,他们的国势就如江河下泻,一去不返了。埃及揭竿反叛、巴比伦不服,而新兴的玛代还备军要攻击尼尼微。亚述巴尼普的承继人派拿布普拉撒(Nabopolassar)去安抚巴比伦,拿布普拉撒成功了,被亚述王封为巴比伦王。他处事极有技巧,又积极备军,就在短短十五年间,他已有足够的能力来挣脱亚述的轭而独立。他与亚述的每一敌对国建立邦交,联成一阵线,共同对抗他们的公敌。这一联盟包括了玛代、波斯、埃及、阿米尼亚和别的小国。每国都有一共同的火热愿望,就是要打倒亚述;但开始时他们失败了,亚述仍然维持短暂的优势。后来联盟国得到比翠亚(Bactria)的增援,他们就成为一支无敌的大军。尼尼微人自知不保,就想弃城而逃,却给联军围困,只好逃入大城暂避。他们在尼尼微城困守达二年之久,直到他们守无可守。这趟是轮到他们仰息于强敌的怜悯下了。当时适值底格里斯河泛滥,把他们城堡的一大段冲毁,盟军就乘破口而冲入,把城占据了。尼尼微于是被陷,无数的居民被屠杀,时维公元前六○八年,正如那鸿先知所预言的。」
尼尼微之被毁是那么彻底,到主前二世纪时,连其城址都无法追寻(请参结三十二22、
23)。── 巴斯德《圣经研究──归纳性研经》 柒、本书的特点 由于本书体裁之突出,使人研究本书是否有特别的用途。作者是否因豫言尼尼微城倾覆的事,作为感恩的诗歌颂赞神,或可用作战争用的军歌,以鼓励士气。在死海古卷中有这样的解释。 于是经学家在联想中研究,有一个假设,认为这本书有可能是礼仪用的诗歌,专供在礼拜仪式中咏唱,歌颂耶和华得胜的大能。第一章的离合诗可能有这样的用途,第三章一至七节可能成为另一首礼仪的诗歌,甚至其他哀歌,也可以充礼拜诗。 这是基于两种假想。第一,本书不是为传讲的,对象既为尼尼微城、亚述人,又怎能有机会向他们直接口传呢?所以这本书不是口传的,而是书写的,是著作,不是记录。以后可充礼拜的仪式之用。第二,这本书如果为礼拜之用,那鸿是否为祭司出身,好像耶利米一样?那鸿是集祭司与先知两种职分于一身,是祭司型的先知(Cultic Prophet)这两个假想虽无结论,但可能是有的,这样想法尤其为近年学者所坚持。──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捌、本书与其他圣经书卷的关系 神藉先知约拿给尼尼微悔改的机会,因为那时尼尼微人并不认识神,他们所行的只是得罪神。神藉先知那鸿宣告祂对尼尼微的判决,不再给他们机会,因为他们认识神之后,故意背叛、辱骂、亵渎神,(王下十八22,30,32∼35,十九4,6,10,)又故意攻打选民,侵略圣地。神对于悔罪者可以给他得恩典的机会,对于后退者可以给他悔改、回头的机会;惟独对于背叛、亵渎者,神只有给他严厉的审判。── 倪柝声《圣经提要》 【与新约的关系】 一、本书(特别是1:2~8)描绘耶和华的属性,跟新约的耶稣基督的属性是一致的。首先,那鸿提醒人,耶和华是他们的救主,祂认识信靠祂的人,在患难时保护他们,作他们的避难所;同样地,耶稣基督也认识属祂的人(约10:14~15),因为主受死复活,信靠祂的人得以脱离人生极大的患难──撒但的权势,不至灭亡。 二、第一章3节:“云彩是他脚下的尘土”,这跟启示录形容耶稣基督是坐在云上的(启14:14~20),互相呼应。 三、那鸿形容 神的忿怒像火一般喷出来(1:6),在祂的盛怒之下,没有人能站立得住。彼得形容主的日子来到的时候,“所有元素都因烈火而熔化;地和地上所有的,都要被烧毁”(彼后3:10)。 四、本书显示耶和华 神是一切受造之物的主(1:3b~6);同样地,福音书也显示耶稣基督是掌管大自然的主。风和海听从祂的命令,灵界的恶魔也被祂征服;祂更是生命和死亡的主。 ──《圣经新译本》 玖、钥节 【本书钥节】 「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鸿一2~3上) 「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鸿一7) 「尼尼微人哪!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他必将你们灭绝净尽,灾难不再兴起。」(鸿一9) ──杨震宇《每日读经》 拾、钥字 【本书钥字】施報(一2),滅絕淨盡(一9) 。──杨震宇《每日读经》 【鸿一1何谓那鸿书?作者是谁?】 答:1 那鸿书Book
Of Nahum是旧约十二小先知书的第七卷(何、珥、摩、俄、拿、弥、鸿)。书中论到神为公义审判之主,对犹大人之劝慰。叙述尼尼微因罪恶将被倾覆毁灭之景况,至为深刻而凄凉悲惨。本书题及尼尼微一名有十次之多,是以尼尼微的倾覆为主题,它与约拿书所叙述尼尼微之悔改,实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约拿所传的信息是出于神的恩典,那鸿所传的信息是出于神的刑罚。二人所说的预言,前后相隔约150年,(主前785,630年),皆以尼尼微的事为主。故读本书时应与约拿书一同研读,才能明白其前因后果,以及神的慈爱和公义。 2 本书是用诗的体裁写成,非常美丽生动,而且字句等齐,颇有规律,笔锋锐利,含有极大的力量,是一首充满爱国热情的长诗。在当时北国以色列已经亡于亚述(主前721年,王下十七6),南国犹大亦正走向灭亡之路,(王下十八3,主前713),因此本书甚为两国人民所重视,而相传诵读之。他们为神对尼尼微未来的审判毁灭的信息而高兴,这个预言在其他先知书中亦曾多次被提到(赛七18∼20;十17∼19;十四25;卅31;卅一8;结卅二22,23;弥五6;番二13;亚十11)。然本书对于尼尼微的毁灭倾倒,荒凉的情景,描写最为生动,庄严伟大,惊险详尽而鲜明,在先知书中占有极高的价值。 3 尼尼微城是亚述帝国的首都,建于希底结大河之旁,(创二14),四周尽是河流。当那鸿作先知的时代,它是世界的后城,凶残强暴,(鸿二11∼13)。其外城长约30哩,宽10哩,共有五层城墙。墙高100尺,城楼高1200尺,并有三层护城河,乃由外国掳来千万的奴隶所筑成。其中有一道护城河,宽140尺,深60尺,由1200座城楼所监视。尼尼微的内城长约3里,宽1里半,周围长约8里,此城在那鸿所发出预言后约廿年,被巴比伦军队进攻,战争经过二年之久。最后护城河水闸忽然陡涨,将成墙一部分冲毁(二6),以致敌军直扑城中,大施毁灭,刀光剑影,杀气腾腾,尸横遍野,十分凄惨(二3,4;三1∼7)。 此正应验了那鸿先知的预言,其时间约在主前607年。这个罪恶满盈强暴好战之城,从此遂永远淹没。在主后1820年,英国考古学家黎雅各James Rich经过四个月的时间,观察而发现尼尼微城的原址,掘出亚述王宫及无数碑文与藏书楼等珍贵对象,此足证明圣经之记载真实无误。 4 本书系伊勒歌斯人那鸿Nahum(意安慰或怜悯,与亚摩斯父亲拿鸿原文同名,路三25)于犹大国所写,约在主前663∼607年间。其发言对象为尼尼微,时当犹大王希西家秉政的时期(王下十八9∼13)。他与犹大国以赛亚、弥迦、西番雅为同时代的先知。关于那鸿的故乡伊勒歌斯Elkosh究在何处,其说不一,难以断定。惟据拉丁学者耶柔米Jerome和一些考古家的证明,其地点是指在加利利的一个小村,靠近迦伯农Capernaum(意节那鸿之村,安慰之乡,太四13;路四31)。那鸿可能住在迦伯农,或是此城的创建人,因此而命名为拿鸿的故居,则他与约拿,耶稣同是属于加利利省的。那鸿可能是因当时亚述的侵略和北国十个支派的放逐,而逃到南国犹大之地,住下耶路撒冷,于是乃为犹大的先知。——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著者】这卷小书的作者是那鸿;他的名字带讽刺地含有『安慰』的意思,但是在他的话里是很少有安慰的成分。他是伊勒歌斯人,从尼尼微的废墟向北约二十里,那里有个村庄称为阿尔库斯(阿拉伯文为Al-Kush);根据当地的传说,那鸿的墓位于那里,但是这传说的历史可靠性并不高。在所有各种假设之中,最有可能的是伊勒歌斯是在犹大南部的一个小村庄,不过它的准确名称和地点现在已经遗失了。 无论如何,虽然那鸿的家乡还一直不甚明确,他很可能是犹大的居民,而表达的感想是那些处于公元前第七世纪后期的犹太人的感情。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这些预言准确的日期,但它们很可能在主前六六三至六一二年间宣讲的,而极可能是在主前六一二年以前数年,亦即尼尼微最后崩溃的日子。——《每日研经丛书》 【信息】那鸿书的信息是关于神的属性,并祂与世人的关系(不仅是祂自己的百姓,甚至是那些不承认祂的人)。本书开头的诗歌(一2∼8)标出了整个预言的背景。耶和华既有神的独一地位,就要求绝对的忠贞,祂也必严厉地对那些敌挡祂、逼迫祂子民的人施加报复(一2)。虽然祂有时延迟刑罚而显出祂的忍耐,祂却是公义的,祂的公义至终一定要得着满足,否则审判就必来临(一3)。连神自己的百姓,无论是以色列人或是教会,都不能免于审判。神所要的不是因神这一方在过去所成就(无论是在西乃山或加略山)而带来的地位或关系,而是要求人这一方持续以信靠与依赖来回应神(一7)。 耶和华使用祂普世的标准来敌挡邪恶,无论要对邪恶负起责任的是谁(参︰摩一3∼二16)。虽然神曾拣选亚述成为祂的工具,来刑罚顽梗悖逆的以色列(赛七17,十5∼6),祂却坚持此一国家必须为它在执行这任务时所犯的过度残暴负起责任(赛十7∼19;参︰番二14∼15)。神借着那鸿所传的信息,乃是要鼓励祂的百姓。以色列人面对着曾征服尼罗河到底格里斯河广大区域、似乎无法抵挡之敌军的侵略,不能倚靠自己的势力,只能仰望神的拯救。然而,就在几年之内,那无敌者就被神的手所打败,没有一个国家能站在祂面前。教会面对着势力或意识形态的胁迫,也只能站在以色列同等的地位上,信靠那位「大有能力」的神(一3)。──《丁道尔圣经注释》 【那鸿书的信息】那鸿书没有甚么有仁慈的话,并不爱护尼尼微的居民,也不关注他们的命运。著者采纳了一种神义论(theodicy),为上帝命定按人类的邪恶和残酷给予报复的理论辩护。较早的先知,包括弥迦和以赛亚在内,曾经宣布亚述是上帝对祂的选民施行审判的工具。在一定意义上,这种神学理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在选民之中对上帝忠心的人看见国家在堕落,因此合理地接受他们该得的审判。但是亚述这个审判的工具不只邪恶,而且实际上比她所判决的国家更坏。他们能不受惩罚吗?那鸿说:不!法官也要受审判,因为邪恶为上帝所厌恨,无论是外邦人或者选民都要为邪恶承担刑罚。 这样,那鸿庆幸上帝的公平得以圆满地成全;所有的国家,凡是追随邪恶和残暴,将要收割他们自己所撒的种子。然后,在某一方面来看,那鸿书可以被视为在信心动摇的时候的一次信心的胜利。它仍然不是一本讨人喜欢的书,而是关系到一个可怕的世界;它指出,如果人继续追随邪恶,多行不义,肯定不能永远逃避审判。——《每日研经丛书》 【先知那鸿】那鸿其名在旧约中除本书外从未出现过,只有在历代志上第四章十九节有「拿含」,以及其他相似的字根。那鸿是伊勒歌斯人。这地名也是只在本书出现,近代学者大多认为是在犹大南部,离弥迦的家乡不远,虽然由于他熟悉尼尼微城,很可能是北方人。更何况迦百农曾称为那鸿城。但看历史的背景。他是南方人。 他是一个热切的爱国者。他有深切爱同胞的情怀,看到自己的国民在长期列强之压迫下受苦,使他真是有无限的愤慨。他充满了公义的怒气,不能忍耐敌人的猖獗,尤其是亚述的侵略者。他切望尼尼微城早日服在神公义的审判之下。他有十分敏感的观察力,大自然的一切景象,都是神公义的显示,所以海洋、高山、风雨、河流、云雾都是神忿怒的表征。他是诗人,有属灵的感应力,又有诗情的激发,能活泼地描绘出来。 在他的信息中,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尼尼微城的倾覆。信息中只有神公义的忿怒,没有慈爱的怜悯。尼尼微的命运已经注定,甚至连悔改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比较约拿书,正好相反,因为在约拿书,尼尼微也是神所眷顾与爱怜的。所以约拿那种偏狭的民族主义思想受了谴责。但是那鸿具同样偏狭的观念,却是他属灵的感受与情操。──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书之要旨】本书要旨是论“背道者的受罚”。尼尼微乃世界最古之大城(创十11),为亚述国之首都,是世界第一为王之宁录所建筑,周围一百八十英里,“有三日的路程”。尼尼微人从来过于残暴,神曾命定降罚于尼尼微——过四十天城必倾覆(拿三4)。幸尼尼微人信服神,全城悔改各离恶道,但之后仍远离神,仍去犯罪。所以,神又命先知那鸿宣布,尼尼微必要受更重的刑罚。这不只是专论尼尼微的命运,也是借着尼尼微,表明一切离经叛道、失去信仰的教会将有的结局。尼尼微人第一次经先知约拿宣告他们的命运,而悔改蒙赦;第二次又经先知那鸿宣告他们的命运,就再没有悔改的机会。因为人既悔改以后,若再离弃,就不能叫他们再从新懊悔了。——贾玉铭《圣经要义》 【目的】本书目的,为说明神的公义、审判必临到外邦,尤其是尼尼微,亚述是外邦异教的代表,罪恶的化身,必须灭绝净尽。本书有可能是礼仪用的诗歌,专供在礼拜仪式中咏唱,歌颂耶和华得胜的大能。──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耶和华的性格】本书主题是为维护神的公义(Theodicy)。耶和华是忌邪的神(一2),这是祂自承的,正如出埃及记第二十章十诫中第一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神不能容纳异己,神是独特的,祂的爱独特,祂要求人们对祂也有独特的敬畏与忠贞。祂是施报的神,祂有报应的公义。因此祂向仇敌怀怒施报。祂有忿怒,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在另一方面,耶和华不轻易发怒,祂有能力,也有丰富的怜悯。如果祂发忿恨烈怒,谁能当得起,站得住呢?但是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祂的人(一7)。──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写作背景】本书作者为伊勒歌斯人那鸿。那鸿一名,其含意为「安慰」,而本书主题之一,恰如作者之名,就是安慰饱受亚述侵略凌辱的犹太人。新约耶稣家谱中所记载的拿鸿(路三25,此字于原文与先知那鸿同名),大概不是先知本人。 先知那鸿的出身地伊勒歌斯,今天无从稽考;有可能是新约时代的迦百农(其名意为「那鸿之村」),但亦可能是犹大国(南国)的一处地方,因本书写于犹大国独存的时期,其信息亦是针对犹大国的人(见一15)。 有关成书日期 ,三8提供宝贵的资料。那鸿著书之时,挪亚们(即底比斯)已经沦陷了,因此先知能引以为例。挪亚们为当时埃及南部的首都,是膜拜亚们神的中心。根据发掘出来的亚述碑文,挪亚们是被亚述王亚述班尼帕所攻陷,时为主前六六四年或六六三年。而本书乃预言尼尼微的荒凉,可知成书日期必在尼尼微沦陷之前,亦即在主前六一四年或六一二年之前。换言之,本书成书时间大抵介乎主前六六四年至六一二年之间,也就是玛拿西、亚们及约西亚作犹大王的时候。 那时,正值亚述王朝的黄金时期,在亚述班尼帕的经营下,连埃及也在她的掌握之中(参三8∼10), 而首府尼尼微城更是稳如泰山。尼尼微城一名可指城本身,或泛指与他城连合而成的大城(参创十10∼12),希伯来人常以尼尼微城来称呼后者。城分内外两层,内城长约十三公里(八英里),而外城则长约四十八公里(三十英里),共有五层城墙,墙高三十公尺(一百英尺),阔十六公尺(五十英尺),城楼则高六十公尺(二百英尺),还有三层护城河。就在这个时候,先知那鸿却敲响亚述的丧钟,宣告尼尼微城的毁灭。当时的人,谁会料到,如此强大的亚述帝国,竟在亚述班尼帕死后十多年就化为乌有,消失于历史之中,而尼尼微也一直荒凉,成为历史废墟,供人凭吊。 ──《串珠圣经注释》 【主题特色】那鸿被称为敲响尼尼微丧钟的先知,肯定地宣告强暴者的厄运,并从三方面来描述。 第一方面,神的属性:尼尼微的毁灭,跟神的属性有关。因神忌邪施报,秉公行义,凡是作奸犯科的,神必定追究;而且神大有能力,作恶的难逃劫运,必要服在神的刑罚下。然而神却明察秋毫,认得投靠 的人,作他们的避难所。 第二方面,尼尼微的罪恶:尼尼微之所以危在旦夕,全因她已恶贯满盈。亚述人以残忍著名,崇尚武力强权,加上他们阴险狡猾,言而无信,进行不少无耻的商业贸易;如此行径,简直与神为敌,漠视神的公义审判,所以,亚述的首府尼尼微城变成荒场废墟,乃罪有应得。 第三方面,安慰受苦者:神倾覆尼尼微,一方面是秉公行义的审判,另一方面却安慰了受苦的犹太人,表明神并没有忘记 的百姓,那些迫害神子民的,神必与他们为敌。 ──《串珠圣经注释》 【历史背景】整本书都表明,尼尼微已经危在旦夕,但它还未沦陷。基于这个原因,本书的写作时间应是接近公元前612年。我们把它定为公元前615年,这样,那鸿就与西番雅和耶利米同属一个时代;可能和约珥也是这样。公元前701年,西拿基立进攻耶路撒冷,在此后的一个世纪中,亚述控制了亚兰-巴勒斯坦地区的政治。他们的残暴统治臭名昭著(这可能是和世界上的其他任何统治势力一样)。尼尼微城宏大而坚固,并且城内装饰华丽。考古发掘证明了这是一个建筑宏伟的城市。在亚述巴尼帕的统治期间,人们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大约20,000块石版,其中包括有关洪水和创世的记载。在公元前612年,尼尼微在玛代、巴比伦和西古提的夹击下陷落。——佚名《那鸿书笔记》 【本书的信息】和俄巴底一样,那鸿的信息都是反面的信息,预言尼尼微要受到惩罚。书中没有谴责犹大的罪恶,但这出现在其他的地方。尼尼微以其傲慢地反对耶和华而出名(参赛36∼37)。她必定要因其对所有人,尤其是上帝的子民的残暴行为而受到惩罚。耶和华掌管天下各国,他的权能在他毁灭狂傲、残暴的亚述的都城中显明出来。——佚名《那鸿书笔记》 【那鸿书简介】 作者:那鸿 日期:主前663∼612年 先知 除了知道先知那鸿(名字意思是“安慰”)来自伊勒歌斯(可能是迦百农)之外,我们对他一无所知。他针对尼尼微的信息是向犹大传达的,因为当时北国以色列已经被掳了。 主题 尼尼微将被毁灭!从第一章15节到三章19节,几乎每一节经文都在描述这事,而这在主前612年发生。透过约拿的传道而悔改(比那鸿写本书早一百多年前的事)的尼尼微人(亚述人),没有把他们对真神的认识传给他们的儿女,亚述人很快就复回残酷和异教的行为。他们在主前722年毁灭撒玛利亚(北国以色列),在主前701年也几乎把耶路撒冷夺取。那鸿书三章1、4节简单地描述尼尼微的邪恶。神必毁灭这样叛逆的人。 内容 第一章庄严地描述神的性情(尤其是2∼8节)。阅读第二章的时候,几乎可以听见尼尼微战争的喧闹声。──《雷氏研读本》 【主题特色】 那鸿被称为敲响尼尼微丧钟的先知,肯定地宣告强暴者的厄运,并从三方面来描述。 1 神的属性:尼尼微的毁灭,跟神的属性有关。因神忌邪施报,秉公行义,凡是作奸犯科的,神必定追究;而且神大有能力,作恶的难逃劫运,必要服在神的刑罚下。然而神却明察秋毫,认得投靠 的人,作他们的避难所。 2 尼尼微的罪恶:尼尼微之所以危在旦夕,全因她已恶贯满盈。亚述人以残忍著名,崇尚武力强权,加上他们阴险狡猾,言而无信,进行不少无耻的商业贸易;如此行径,简直与神为敌,漠视神的公义审判,所以,亚述的首府尼尼微城变成荒场废墟,乃罪有应得。 3 安慰受苦者:神倾覆尼尼微,一方面是秉公行义的审判,另一方面却安慰了受苦的犹太人,表明神并没有忘记 的百姓,那些迫害神子民的,神必与他们为敌。 ──《串珠圣经注释》 【参考资料】 一、
本书书名及作者 本书以先知那鸿的名字名书。“那鸿”的希伯来文(nahum)有“安慰”或“同情”的意思,为“尼希米”(Nehemiah义为“主安慰”)的缩写。 从本书的标题(一1)知道那鸿是伊勒歌斯人。但伊勒歌斯在何处,无法确知。一般相信为南国犹大一城,但也有人说可能是后来耶稣工作的中心迦百农(原文含有“那鸿”一字,有“那鸿之村”的意思)。《路加福音》的耶稣家谱所记祖先中有“拿鸿”一名(路三25),当与先知那鸿无关。 二、
写作时期 本书很可能写于主前663∼612年的半个世纪中,根据考古学家的资料,尼尼微城在主前612年为巴比伦人攻陷,而本书多处预言此亚述首都的灭亡,可见他说预言的时候至少早过主前612年;而本书三8∼10提到挪亚们被掳及迁徙的事。挪亚们即底比斯(Thebes),为埃及国在南部的首都,距开罗约660公里,城甚大,横跨尼罗河两岸,早在主前十一世纪即已建立,现只剩一些村落。据考古学家所得资料,此城在主前663年为亚述王攻陷,可见写作时期当在主前663年之后。 三、
本书内容及背景 本书大部分以诗歌体写成,为文学中的瑰宝,预言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将如挪亚们一样沦亡(关于亚述及尼尼微城,看《约拿书》的 <参考资料>。尼尼微在主前612年为巴比伦、玛代的联军攻陷。 这是一段世局极其扰攘不安的时期。亚述王亚述巴尼帕于主前633年逝世,他在位时曾锐意建设,一度扭转积弱之势,国家呈中兴气象。他一死,亚述帝国一蹶不振;巴比伦乘机崛起。北国亡于亚述后,南国一直生活在亚述的压迫阴影下。恶王玛拿西做犹大王,重建其父希西家致力摧毁的异教邱坛,并倡导国民礼拜天象,全国又陷于迷信邪恶中。死后其子亚们继位(主前641年),恶行如故,未二年为臣下所弑,拥约西亚登位(主前639∼609年),犹大国在他手中,圣殿重修,铲除偶像,遵行律法训诲(王下二十二章)。一般相信,那鸿是在他为王期内,预言亚述国的覆亡(先知西番雅大概也在此时预告尼尼微的倾覆。看番二13)。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一2∼15)为颂赞神伟大的赞美诗,第二部分为预言尼尼微被毁的长诗(二1∼三19)。作者写作时心情的激动,用词的辛辣是可以了解的,北国以色列乃兄弟之邦,在主前722年惨遭亡国之祸,亚述攻陷北国,乘势攻占犹大大小城池四十座,掳去人口二十万,这些事都记在亚述王西拿基立的纪功碑文中(参王下十八13)。亚述人的残酷史不绝书,恐怖手段为其统治异族政策。从出土的亚述壁画中,有将人绑在木柱上活剥其皮的图画。如此显赫却空前残暴的国家无人不愿其速亡,先知所以说:“尼尼微荒凉了,有谁为你悲伤呢?”亚述会覆亡乃人人会拍掌的事,岂止那鸿一人(三19)!书中对亚述的语调虽严峻,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本书也有其悲天悯人的一面。作者一开头就说明施报的神也是大有怜悯的神(一3),且预告神将赐祂子民平安的应许(一15;参赛五十二7)。尼尼微城在百余年前,听到约拿所传信息后,曾因悔改而未受神惩罚,可惜这种悔改如瞬息烟云,不久便故态复萌,凶残、压迫,无恶不作如故,现在恶贯满盈,是受刑罚的时候了。 本书第二部分预言尼尼微“空虚荒凉”的诗篇写得极为有力,用“王后蒙羞”和“宫女…哀鸣”写城池被毁,用“双膝相碰,腰都疼痛”,写成陷后的惶惶不可终日,一代帝国都城,成为废墟,到十九世纪中叶,遗址才为人发现! 四、
本书信息 本书透达出的主要信息是神的公义。尼尼微的沦亡是神的刑罚,惩治它图谋邪恶、残忍无道(一11;二1)、压迫世上弱国(三1∼7)、欺凌以色列(一12∼13)等等罪行。亚述的灭亡给了当时受压迫的民族重睹天日的希望。增加了人民对正义必可伸张的信心。 诗人那鸿热爱他的国家和人民,表达了对强权终必受到神膺惩的欢乐,因为神是慈爱,不轻易发怒,但也决“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一3),凡不以公义立国,而以强暴、谎诈和血腥来统治的国家,都会象亚述一样,终必败亡(三1,5∼7)。 ──《启导本注释》 【重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