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十七章拾穗 【赛十七1】「论大马士革的默示:看哪,大马士革已被废弃,不再为城,必变作乱堆。」 本章记(比较七1~九21)亚兰国和以色列国共同对抗亚述的联盟失败后,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在主前732年占领了亚兰国首都大马色。──《启导本以赛亚书注释》 「大马士革」(1节)是亚兰的首都,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到埃及的必经之路上,自古就是国际贸易的必经之道,也是列强争霸的必争之地。──《圣经综合解读》 ●「大马色」:字义是「安静的粗麻纺织者」。 ●「乱堆」:「废墟堆」。 ●「废弃」:「被拿走」、「被挪去」。 ◎公元前732年亚述摧毁了大马色,也重创加利利与约旦河东。叙利亚于公元前720年又一次叛变,却再次失败被完全纳入亚述版图,之后由亚述省长统治直到公元前609年。──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1 大马色】于主前七三○年代中期爆发的叙以战争(见七1注释),在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攻打叙利亚与以色列,大肆破坏这两个叛乱国家而告终结(主前734~732年)。叙利亚王国由利汛王在大马色统治(见七1~9),一直都是以色列的政治与经济对手。利汛常插手干预以色列与犹大的内政,也常侵犯他们的领土长达十余年。不过他发起反亚述联盟则做过了头,因为亚述不会容忍一个「大叙利亚」敌对势力,于是在七三二年毁了大马色。如亚述年表所记,大军压境,数以百计的城镇「像被洪水扫荡过的山丘」。大规模的破坏不仅使大马色城几乎成了瓦砾,也重划了叙利亚、外约但,以及加利利的版图。──《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七1~3】预言亚兰的覆亡:亚兰果于主前七三三年被亚述王提拉 列色三世所灭。──《串珠圣经注释》 神彻底惩罚罪恶。审判对象从犹大东部国家转向北部国家。先知在7:1~9警告过的大马色,相比其他城邑,曾多次被毁(撒下8:5,6;代上18:5,6),然而,每次都在废墟中重建,拥有惊人的力量。B.C.733左右,被亚述的提格拉毗列色三世征服,当时亚兰王“利汛”战死疆场(王下16:9)。此后,大马色遭受巴比伦、波斯入侵,完全丧失了强大的亚兰王国首都的威容,沦为被外来统治者支配的城邑。大马色的结局与彻底被毁的耶路撒冷圣殿相似,不再有一块石头留在另外一块石头之上(太24:2)。历史证明,神的百姓有过失,神在管教之后会再以慈爱相待。然而,神会彻底审判外邦人之罪(箴24:12;摩8:7;启20:12,13)。 ──《圣经精读本》 这段默示表面上是「论大马士革」(1节),实际上是向神的百姓说话。面对亚述的威胁,北国的反应是与宿敌亚兰结盟,把自己的命运与从前的强敌紧密联系在一起。神的百姓若忘记救自己的神(10节)、与世界联合,结局必然是与世界一同衰败。神是掌管世界历史的主(十四1~2),祂能管教自己的百姓,也能拯救自己的百姓,祂也从不背弃大卫之约的应许(十四32)。摩押人若想得救,还得顺服「大卫帐幕」(十六5)的权柄,何况是北国以色列呢?今天,许多信徒也忘记了救自己的神,不但不能为外邦人指明得救之路,反而想从外邦人那里寻找保障、寻求方法,结局也将是「不再有保障」(3节)。──《圣经综合解读》 【赛十七1~6】另一次讲述叙利亚(以其首都“大马色”作代表,一七1,3)和以色列(以“以法莲”和“雅各”作代表,3,4节)联盟的失败。(比较七1~九21)提格拉毗列色在主前732年并吞了以色列的北部,撒珥根则在主前722年攻取撒玛利亚,把大部分的平民逐出。──《以赛亚书雷氏研读本》 大马色与以色列均受惩:建都大马色的亚兰国与以色列联盟抗亚述(参7~8章),但他们的计谋终必失败,神要分别刑罚这二国。──《串珠圣经注释》 【赛十七1~14】对大马色与撒玛利亚的预言。以赛亚对列邦的第五个预言,其对象是亚兰人建立的叙利亚首都大马色及连手攻打兄弟国犹大的北国以色列首都撒玛利亚。大马色被大卫征服后,与以色列处于敌对关系。却在以赛亚时代与以色列连手入侵南国犹大(7:1,2)。本章责备的预言的背景是王下16:5~18及代下28:5~21,7章主要歌颂神拯救犹大脱离大马色入侵,本章经文则咒诅神与百姓的仇敌——大马色。7:2真实地描绘大马色入侵时,犹大居民的恐惧。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宣告结盟攻打兄弟国的以色列与外邦大马色的灭亡(1~11节);第二部分论及审判工具亚述终将灭亡(12~14节)。 ──《圣经精读本》 十七1~十八7是论大马士革的默示。 亚哈斯在位时,亚兰与北国以色列结盟进攻南国犹大,以赛亚已经预言了他们的失败(七7~8),现在则预言他们最终的结局。 ◎17:1~14此时以色列选择与叙利亚(大马色)合作对抗亚述,因此这段经文看似对叙利亚的预言,其实是对以色列选择倚赖强权的响应。──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 13:1~23:18 包含了对列国的审判。──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2】「亚罗珥的城邑已被撇弃,必成为牧羊之处;羊在那里躺卧,无人惊吓。」 「亚罗珥的城邑」:亚罗珥在摩押,不在亚兰。七十士译本作「她的城邑永远 ...... 」。有学者认为「亚罗珥的城邑」是指约但河东的城邑,显示敌人从大马色,经约但河东,步步逼近以色列(3上),一一克服沿途国家。──《串珠圣经注释》 「亚罗珥」(2节)位于约旦河东(王下十33)。「羊在那里躺卧,无人惊吓」(2节),形容荒无人烟。──《圣经综合解读》 ●「亚罗珥」:字义是「毁灭」,亚嫩河北岸的一个都市(属于摩押)。可能是当时叙利亚势力范围的南界。──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2 亚罗珥】亚述在外约但的战事自然包含了攻占亚嫩河边的要塞亚罗珥(底本东南方三哩、「王道」以东两哩半的阿拉利尔 [`Ara`ir])。该地保卫亚嫩谷的通路,也掌控了摩押与亚扪的疆界。亚罗珥早期可能座落于艾萨达遗址(Tel
Esdar,往北一哩半),第八世纪被毁之后,迁移到阿拉利尔。──《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七3】「以法莲不再有保障;大马士革不再有国权;亚兰所剩下的,必像以色列人的荣耀消灭一样。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保障」:在联盟阵线中是抵挡亚述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或许指撒玛利亚坚固的首都,又可能指大马色。 「亚兰所剩下的 ...... 消灭一样」:二国必失去国家的荣耀,包括权贵领袖、庞大军队、犀利武器及坚城堡垒等。──《串珠圣经注释》 「以法莲」(3节)代指北国以色列。──《圣经综合解读》 「亚兰所剩下的必像以色列人的荣耀消灭一样」(3节),是讽刺亚兰与北国所倚靠的金牛犊和势力一样(4节;何九11;十5),一点也不可靠。主前733~732年,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发动第二次西征,围攻大马士革,「将城攻取,杀了利汛,把居民掳到吉珥」(王下十六9),亚兰亡国。──《圣经综合解读》 ●「以法莲」:此处是指「北国以色列」。 ●「保障」:「防御工事」、「要塞」、「堡垒」。 ●「国权」:「主权」、「统治权」。 ●「亚兰所剩下的必像以色列人的荣耀消灭一样」:原文是「亚兰剩下的必像以色列人的荣耀一样」。以色列人的荣耀则在下一段说明。 ◎此处直接说亚兰和以色列的命运一样。他们既然是同盟,下场应该也会差不多。──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3 大马色的命运】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的年表记述,他于主前七三二年是如何摧毁了亚兰的十六个行政区以及大部分的城市,将一些人放逐,把叙利亚的城市与疆界监管权交给其他更忠诚的藩属国(其中记载有591座城镇被毁)。大马色严重受损,但还是撑了下来,成为新成立的亚述省首府。后来大马色于七二○年又加入一次由叙利亚的哈马城邦带头的反亚述联盟,却被撒珥根二世打败,之后由亚述省长统治直到六○九年。大马色曾短时间恢复独立,但是在主前六○四年被新巴比伦帝国纳入版图。──《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七4】「到那日,雅各的荣耀必至枵薄,他肥胖的身体必渐瘦弱;」 「雅各」(4节)代指北国以色列。「雅各的荣耀必至枵薄;他肥胖的身体必渐瘦弱」(4节),是预言宣告北国将逐渐衰败。主前733~732年,北国在亚述第二次西征时沦为藩属国,北部和东部被亚述吞并为行省、百姓被掳(王下十五29)。主前724年,亚述王撒缦以色五世(Shalmaneser
V,主前727~722年在位)围攻撒马利亚三年。主前722年,继位的撒珥根二世(Sargon
II,主前722–705年在位)攻陷撒马利亚,北国灭亡。亚述掳走大批百姓,只把贫穷弱小的留在本地。──《圣经综合解读》 ●「枵(ㄒㄧㄠ)薄」:字义是「被带至低处」、「处于低处」。 ●「必渐瘦弱」原文型态显示是「被弄瘦」。──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4~6】预言以色列必衰落:主前七二二年,以色列亡于亚述王撒珥根(参王下17:6)手上。这里先从三方面形容北国: 1 如罹疾般失去昔日的活力与风采(4); 2 北国受审判的时机已告成熟,他要被神全然击打,如在耶路撒冷西北的利乏音谷,肥沃麦田上,穗子全被收割后只留下禾茎一样(5); 3 橄榄被采摘后,留在树枝上的果子也必被打(或摇)下来,至多在枝梢上剩下三两个果子。同样,北国被击打后,剩下的余民无几(6)。──《串珠圣经注释》 4~6节用三幅图画来比喻北国的衰败:身体瘦弱(4节)、拾穗子(5节)和打橄榄(6节),从里面的难处一直到外来的灾难。──《圣经综合解读》 ◎先知用三个比喻来形容这审判:1.身体日益消瘦的比喻、2.收获的比喻、3.打橄榄树的比喻。但同样的,神却仍然为他们保留余种。──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4~11】以色列的罪——依靠外邦过于信靠神。北国以色列与大马色(亚兰)结成同盟,为的是侵略犹大或阻止亚述入侵。因此在道德、文化、宗教方面受到大马色的很大影响(王下16:2~4;21:2)。以色列依靠外邦权力过于信靠神的帮助,拜自己手所造的偶像,这不仅仅是政治、文化的背叛,乃是宗教、伦理的背叛,宣告放弃作为神选民享有的荣耀与义务。以赛亚借秋收的比喻,宣告神对以色列的审判(太13:30;启14:14~20)。以赛亚只用一句话论及大马色的灭亡,但对以色列将受的审判,详细描述理由、情景及例外情况。以赛亚预言,立约百姓以色列受审判时,必有存留的余民(6~8节)。在此可以得到以下教训:①无论何种情况,神都信守与立约百姓以色列所立之约(书23:5~15);②但神并未放纵罪恶,与神所立之约虽然是宗教、属灵的特权,却决不是免去伦理责任的祈福性信仰之约。 ──《圣经精读本》 【赛十七5】「就必像收割的人收敛禾稼,用手割取穗子,又像人在利乏音谷拾取遗落的穗子。」 律法规定:「你在田间收割庄稼,若忘了一捆在田间,就不要再回去拿,要留给寄居的、孤儿和寡妇;好让耶和华——你的神在你手里所做的一切,赐福给你。你打了橄榄树,枝上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给寄居的、孤儿和寡妇」(申二十四19~20)。北国经历管教之后,余民就像田间剩余的穗子和枝头留下的橄榄一样稀少。这既表明是神的恩典,也表明百姓越遵行神的话语,将来剩下的余民也越多。──《圣经综合解读》 「利乏音谷」(5节)位于耶路撒冷南面的一个山谷,土地肥沃。──《圣经综合解读》 在管教之中,神仍给百姓留下盼望。坏消息是「其间所剩下的不多」(5节),好消息是仍有「剩下的」,更好的消息是「到那日,万军之耶和华必作祂余剩之民的荣冠华冕」(二十八5)。──《圣经综合解读》 ●「利乏音谷」:字义是「巨人」。该地是著名的农业地区,位于耶路撒冷西南方,是耶路撒冷城居民的粮仓。 ●「拾取遗落的穗子」:原文是「拾取」、「拾集(特指拾穗)」、「积聚」 创 47:14 。并没有「遗落的」一词。 ● 17:5 重点应该是「收割」的行动,而非穷人拾穗的状况。 17:6才是指收割后仅剩下极少的残余(暗指存活的人也不多)。──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5 收割人的意象】埃及墓穴璧画描绘的收割过程有收割人左手拉着谷类的杆子,右手拿着镰刀收割(诗一二九7),如此就已经准备好把禾杆捆成一团,运到打谷场。剩下来的就由拾穗者捡拾(得二3、7)。──《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七5 利乏音谷】该地与其农业扩及耶路撒冷西南方,是耶城居民的粮仓,也一定是穷人常常拾穗的地方。干旱或是被围攻,一定会造成城内粮食短缺,就会发生以赛亚的神谕形容的景象。「英雅崖考古计划」(The Ein Yael Project)仔细勘查过利乏音山谷的农业活动,发现该区普遍使用梯田,表示地尽其利,以能供应人口日见增多的耶路撒冷与其邻近地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七6】「其间所剩下的不多,好像人打橄榄树,在尽上的枝梢上只剩两三个果子,在多果树的旁枝上只剩四五个果子。这是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说的。」 「在多果树的旁枝上」:应作「在果树的旁枝上」。──《串珠圣经注释》 ◎律法规定采收果实的时候,「枝上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
申 24:20 。打橄榄的竿子很长,可以把大部分的果实打落到地上,但是枝干顶头上的会留下来 赛 24:13 。──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6 打橄榄树】就像收割谷物的农夫一样,律法规定采收果实的时候,「枝上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申二十四20)。打橄榄的竿子很长,可以把大部分的果实打落到地上,但是枝干顶头上的会留下来(赛二十四13)。这幅画面正好用来描绘那些生还的余民,与雅巍重新恢复盟约关系。──《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七6~8】所剩下的不多: 即使农夫彻底摘取葡萄,总会遗留几串葡萄。借外邦人施行的残酷审判,总有人有所领悟,举目仰望天上的宝座。①无论何等的患难,神必拯救拣选的人;②即使在最后一刻,悔改的人必得救。 ──《圣经精读本》 神的管教是为了挽回自己的百姓,让他们把眼目从偶像转向「仰望造他们的主」(7节)。并不是这些人「仰望造他们的主」以后,才得以「剩下」(6节);而是神让他们「剩下」以后,他们才「眼目重看以色列的圣者」(7节;十20)。这一切都是神自己的工作,正如主耶稣对彼得说:「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二十二32)。──《圣经综合解读》 【赛十七7】「当那日,人必仰望造他们的主,眼目重看以色列的圣者。」 在那放逐的日子,有些人会转向耶和华。──《以赛亚书雷氏研读本》 以色列民被掳就会仰望神。──《启导本以赛亚书注释》 【赛十七7~8】以色列余民离弃偶像归向神:本段的「人」也可指其他国民。──《串珠圣经注释》 【赛十七7~10】◎17: 7~10此处表明以色列忘记神,导致外国入侵。我们会不会也忘记神去敬拜今日的生殖神?当日的巴力、亚舍拉,也是用收成(金钱)、淫乱(美丽的容貌、绚丽的肢体动作)让以色列人离弃神。今日的各种信仰(包括基督教信仰的某些流俗),其实也有当日生殖崇拜的影子。──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8】「他们必不仰望祭坛,就是自己手所筑的,也不重看自己指头所作的,无论是木偶、是日像。」 “木偶”。象征迦南宗教女神亚舍拉的木柱。──《以赛亚书雷氏研读本》 「木偶」:指巴力崇拜中祭坛旁的木柱,代表巴力神之妻亚舍拉。 「日像」:指犹太人仿效亚述人及巴比伦人所拜的太阳神像(参王下23:5, 11;
结6:4)。有学者则认为是指拜偶像用的香坛。──《串珠圣经注释》 「木偶」(8节),指巴力崇拜中立在祭坛旁边代表亚舍拉的木柱。──《圣经综合解读》 「祭坛,就是自己手所筑的」(8节),指北国敬拜金牛犊和巴力的祭坛。──《圣经综合解读》 「日像」(8节),指百姓仿效亚述和巴比伦人所拜的太阳神像(王下二十三5)。──《圣经综合解读》 「自己指头所做的」(8节),包括一切偶像。神是「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创一27),人却按着自己的形象造神;神是白白赐下救恩,人却宁可付出代价发明各种人造的拯救方法。──《圣经综合解读》 ●「木偶」:迦南人立木柱于祭坛旁,象征巴力神之妻「亚舍拉」。 ●「日像」:「敬拜用的太阳柱像」。──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8 亚舍拉木偶(吕译:「神木」)】请参看:申命记七1~26与士师记二13注释,论及迦南丰饶女神的礼仪象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七8 香坛(和合本:「祭坛」)】从考古挖掘我们看到整个古代近东地区的香坛各式各样,有的支脚硕大华丽,图案繁复(像在他纳所挖掘的);在家中祭祀或是烟熏房间用的则是个简单的桌台,充满了异味与惹人嫌的虫子。以色列人在敬拜时使用香的历史悠久(出三十7~8;民十六46~48),与其他民族的神祇与法术也相关(赛六十五3;耶十九13)。──《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七9】「在那日,他们的坚固城必像树林中和山顶上所撇弃的地方,就是从前在以色列人面前被人撇弃的。这样,地就荒凉了。」 「坚固城」:是以色列人所自恃的。 「必像树林中 ...... 地方」:七十士译本作「必像希未人及亚摩利人被撇弃的地方」。昔日以色列人进迦南时将希未人及亚摩利人赶出,摧毁他们的城邑,如今以色列人的坚城也必同样荒废。──《串珠圣经注释》 「从前在以色列人面前被人撇弃的」(9节),指从前迦南人的「城邑又广大又坚固,高得顶天」(申一28),但却被神的百姓一一攻克。现在的百姓却不再倚靠神,而是建造「他们的坚固城」(9节),倚赖那些神从前所摧毁的东西。──《圣经综合解读》 ●「树林中」、「山顶上」:也可能是专有地名,指已经成为废墟的两个城市。「树林」
撒上 23:15 出现过。──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10】「因你忘记救你的 神,不纪念你能力的盘石,所以你栽上佳美的树秧子,插上异样的栽子。」 “佳美的树秧子”。大概指亚度尼斯(Adonis)的花园,当中的植物代表异教膜拜中死亡和复活的情况。──《以赛亚书雷氏研读本》 「能力的盘石」:即神。 「栽上佳美的 ...... 栽子」:迦南人信奉植物之神搭模斯。(参结8:14) 在园中栽花拜祀,以色列人受了感染,也信奉这异教。──《串珠圣经注释》 这些树木和拜偶像的事有关。──《启导本以赛亚书注释》 因: 说明9节以色列受审判的原因:①以色列不纪念惟一可依靠的盘石——神。这是对神独一绝对权柄的无视(申32:4,15~18;撒下22:2,32;诗18:2;哈1:12);②他们在纯正的立约信仰上插上了异样的栽子,以外邦宗教混淆纯正的立约信仰,这是亵渎神的罪。与神之间不正常的关系导致以色列灭亡。当人与神的关系不正常时,就会受到神永恒的审判。 ──《圣经精读本》 「你能力的盘石」(10节)指神。倚靠「他们的坚固城」(9节),还是倚靠「你能力的盘石」,这个选择不是个人的偏好或自由,而是生死攸关。──《圣经综合解读》 ●「栽子」:字义是「树枝」。 ●「树秧子」:字义是「植物、农作物」。 ●「栽上佳美的树秧子,插上异样的栽子」:原文是「栽种佳美的农作物,却产出外国的树枝」。──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11】「栽种的日子,你周围圈上篱笆,又到早晨使你所种的开花;但在愁苦极其伤痛的日子,所收割的都飞去了。」 以色列人拜偶像求丰收,但所作的都是徒然。──《串珠圣经注释》 所收割的都飞去了: 当与神隔绝,仅凭属世的富贵或人的力量努力经营是何等虚妄(耶12:13;路12:16~21)。 ──《圣经精读本》 「栽种的日子,你周围圈上篱笆,又到早晨使你所种的开花」(11a),可译为「栽种的日子,你使它生长,栽种的早晨,你使它开花」(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10b~11节可能是当时的「搭模斯」(结八14)崇拜仪式,妇女们用生菜、茴香等速生植物的种子做成微型花园,在仲夏放在屋顶,让这些植物在阳光下迅速发芽、也迅速枯萎,然后妇女们为「搭模斯」神的死亡痛哭。百姓离弃真神,却求助于偶像,结果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享用成果。这正如「搭模斯」崇拜一样,完全是自寻烦恼。──《圣经综合解读》 ●「所收割的都飞去了」:原文是「收割一堆」,意思是「所收割的只剩一堆废物」。──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12】「唉!多民哄嚷,好像海浪砰訇;列邦奔腾,好像猛水滔滔;」 「多民哄嚷,好像海浪匉訇;列邦奔腾,好像猛水滔滔」(12节),形容亚述军队由所征服的各个民族组成。──《圣经综合解读》 【赛十七12~14】犹大的仇敌被神斥逐:犹大当时的敌人包括亚兰、以色列、亚述等。他们虽攻击犹大,如洪水奔腾而至,但神必使他们受惊吓,落荒而逃。亚述王西拿基立于主前七○一年围攻耶路撒冷失败,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参王下18~19)。──《串珠圣经注释》 这里预言侵略犹大的亚述军队的倾败。见三十七36。旋风土:应作滚草,看诗八十三13注。──《启导本以赛亚书注释》 亚述入侵犹大遭到失败。在前段经文,以赛亚预言大马色与北国以色列将被神的审判工具亚述所灭。在这段经文,以赛亚预言日后亚述入侵犹大,因神戏剧性的介入,犹大不会被攻陷,庞大的亚述帝国将会遭遇失败。40年后(B.C.701),此预言得以成就(王下18:17;19:35~37;代下32:21)。虽然神如此帮助,但犹大最终还是重蹈北国以色列之辙,走上堕落之路,B.C.586年被巴比伦所灭(王下25:21)。 ──《圣经精读本》 12~14节原文非常戏剧性:在对世界的哄嚷奔腾(12~13a)与突然消失(13c~14节)的大段生动描写之间,只用了一个简单的动词作为转折:「斥责 גָּעַר/gaw~ar’」(13b)。今天,这个反对神的世界也是「列邦奔腾,好像多水滔滔」(13a),但创造世界(创一3)、托住万有(来一3)和掌管历史的,都只是神的一句话而已(诗二5;四十六6;一百零四7)。当以赛亚发表这些预言的时候,事情还没有发生,而今天却已经成为历史。今天的信徒若是忘记神大能的话语,转而倚靠人的「高言大智」(林前二1)来宣讲福音,利用世界的心理辅导和企业营销术来建造教会,岂不比当年的北国以色列更加愚昧吗?──《圣经综合解读》 【赛十七13】「列邦奔腾,好像多水滔滔;但 神斥责他们,他们就远远逃避,又被追赶,如同山上的风前糠,又如暴风前的旋风土。」 如同……风前糠: 想象侵略军气势汹汹的阵容,但这种阵容也将如同风前糠,表现出先知对信仰的坚定的确信。令人联想到诗篇第1篇:恶人必如糠秕被风吹散。暴风与旋风土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神与人的根本区别。 ──《圣经精读本》 「如同山上的风前糠,又如暴风前的旋风土」(13节),形容仇敌在神面前毫无抗拒能力,也比喻他们声势浩大,实际上只是虚张声势、转瞬即逝。──《圣经综合解读》 ●「旋风土」:「旋转」、「旋转的灰尘」。──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14】「到晚上有惊吓,未到早晨他们就没有了。这是掳掠我们之人所得的份,是抢夺我们之人的报应。」 “他们就没有了”。参看第三十七章36节的应验。──《以赛亚书雷氏研读本》 「到晚上有惊吓,未到早晨他们就没有了」(14节),可能是预言天使一夜之间「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三十七36)。──《圣经综合解读》 ◎人祸常常是对我们最大的打击,但神还是掌权,我们相信吗?──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十七章 大马士革──亚兰的首都,如今也……】北国和亚兰结盟攻击耶路撒冷。但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于公元前732年拿下了亚兰的首都大马士革,并将北国纳入亚述帝国。犹大王亚哈斯向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献了贡品(参王下16:1~14)。──《灵修版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1~25章)】 1 试根据11~12章,为你自己写一篇救恩之歌来歌颂神的拯救。 2 试将13~14章里巴比伦的情形与你身处的社会作一比较。 如果你是先知,你会怎样以神的眼光论你的社会。 3 15~23章里,先知论到列国的遭遇;试代入今天的国际新闻(特 别是中东一带的消息),看能否帮助你更体会这几章的信息。 4 24~25章在描绘审判的荒凉中加插了歌颂赞美神的信息。 这两者如何协调? 面对现今世界的罪恶和苦难,你怎样才能歌颂赞美神?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