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六章拾穗 【赛六1】「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满圣殿。」 “乌西雅王”于主前740年逝世。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我”在异象里看见神“坐在高高的宝座上”,活跃地统治祂的子民。──《以赛亚书雷氏研读本》 乌西雅王把国家带进了繁盛时期,当他驾崩时,百姓都十分悲伤,但先知却看见天上的君王仍坐在宝座上,满有能力和威严。──《串珠圣经注释》 这里记载以赛亚最初蒙召作先知时所见的异象。时在主前740年,乌西雅王因患大痳疯死去之年(代下二十六16~23)。他是一位善王,在位时国势强盛;死后,犹大国运开始走下坡。以赛亚蒙召的事应记在他宣讲神的信息(一~五章)之先。先知将此事留到现在来记述,目的当为让读者先有机会读到本书的中心信息,然后才提出他蒙召作先知,有权柄为神宣告审判。──《启导本以赛亚书注释》 乌西雅王: (代下26:1~23)。我见: 指以赛亚看到异象。异象并不是指视觉的错觉或虚妄之事,是在正常状态中,看到神以人所能理解的荣耀形象显现(出24:15~18;士6:22,23;徒7:30)。神显现的形态分类:第一,以非人的形态显现。具代表性的是在荆棘火焰中显现的耶和华使者(出3:2),包括视觉层面与听觉层面。此外,神还藉地震、雷鸣、闪电、暴风雨等自然现象显现(出19:9~16;士5:4)。第二,以人的形象显现。具代表性的是向坐在幔利橡树下的亚伯拉罕显现(创18:2);在西乃山向摩西、亚伦、拿答、亚比户显现(出24:9~11)。他们虽然看到神,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这与“见神面不能存活”(出33:20)的见解相背。因此,可以推断,以人的形象显现的神,并不是神的本体,乃是取人样子的部分形象。神在新约时代的显现特征,亦像旧约一样,以“火”、“天使”、“荣耀的基路伯”、“荣耀”伴随神的显现(徒2:3;5:19;来9:5)。事实上,在新约时代,神以基督的道成肉身代替了显现,没有特别显现的事例。 ──《圣经精读本》 「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1节),大约是主前740年。乌西雅王统治了半个世纪,「他寻求耶和华,神就使他亨通」(代下二十六5),「甚是强盛」(代下二十六15),但晚年却「心高气傲」(代下二十六16),在大麻风的刑罚中去世(代下二十六21~23)。在乌西雅王执政的五十二年里(代下二十六3),亚述暂停对外扩张,南国犹大和北国以色列都长期享受繁荣稳定。但乌西雅王驾崩之前,乌云已经密集,社会问题严重,五年前登基的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III,即普勒,主前745~727年执政)重新发动对外战争(王下十五19、29)。犹大开始走下坡路,亚述将成为神施行管教的刑杖(十5),北国以色列离灭亡还剩十八年,而圣殿在一百五十四年后就要被毁。──《圣经综合解读》 ●「乌西雅王」: 代下 26:1~23 有介绍,他是自所罗门王后一位常尊敬神的君王,且在他的治理之下国泰民安,国家也很强盛,但因为骄傲忘形,不管祭司的专职,强行进入圣殿献祭而受罚染不治之症。 ●「乌西雅王崩的那年」:大约是公元前741年。 代下 26:16~23 ◎乌西雅王在位的时候,犹大国势强盛,他死后犹大国势就开始走下坡,而且乌西雅王统治了五十二年,该段时间国家大致稳定。以赛亚就是在这个转折点蒙呼召当先知。先知的经历以王的死亡开始,呼召传的道也是「犹大将亡」。──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我「见」:「看见」。这里可能引起神是否可见的争论,不过此处以赛亚应该没有看见神的脸
出 33:20~23 。 ●「衣裳」:「外袍的边缘」、「外袍的下摆」。──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1 年代小注】一般认为乌西雅死于主前七三九年,是个历史转折点。七四○至七三八年间,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首度西进。严重的军事威胁自此开始,最后导致北国以色列灭亡,首都撒玛利亚,以及其他众多南北两国城市被毁,也有大批人口被放逐。亚述正蠢蠢欲动,建立称霸古代近东一个世纪之久的帝国。有关乌西雅的统治,细节请见:历代志下二十六章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六1 宝座】至圣所向来被视为耶和华的宝座殿堂,所以异象发生于圣殿,再自然不过了。约柜是祂的脚凳,撒拉弗通常侍立在宝座两侧。当然,这是不可见之神不可见的宝座。有关宝座的细节,请参:历代志下三10~13与九17~19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六1 衣裾遮满圣殿】译为「裾」(吕译;和合本:「衣裳」)的原文字,在他处(或许此处也在内)都是指衣边。大祭司的袍子边幅装饰华丽出众(见:出二十八31~35注释)。衣裾用来表明一个人的身分地位,像是祭司或国王。在古代近东的图绘传统,神祇通常身着此类袍子,衣服边有刺绣,脚踝边则有一圈三至四吋长的繸子。在近东地区,神像硕大并不希奇。例如:有座叙利亚神庙,在入口大厅的石板上刻了三呎多长的足印。──《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六1 乌西雅是个甚么样的国王?】乌西雅王驾崩的那一年大约是公元前740年。因为他企图取代大祭司的职责,所以他患大痲疯直到死(参代下26:18~21)。乌西雅总的说来是个好国王,他长期执政期间经济都很繁荣,但是许多百姓却背离了神。──《灵修版圣经注释》 【赛六1~4】以赛亚所见的异象。视觉、听觉的内容:①很多学者认为“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与约12:41;17:5一同表明复活的耶稣满有荣耀的显现;②主的衣裳遮满圣殿,既表明他的祭司长的职份,也显明主安全保护自己教会的慈爱;③撒拉弗的侍立与赞美显明神的圣洁荣耀。 ──《圣经精读本》 ◎本段的场景是在神的天庭内:香坛冒着浓烟,燃烧的六翼天使喊叫着、天堂的门坎震动摇撼,神的宝座和祂本身以威严之姿显现,是十分壮观又恐怖的景象。有关天庭的景象参考王上 22:19 伯 1:6 亚 3:1 。──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以赛亚书 6:1 说「我见主」和 6:8 说「我听见主的声音」,表示先知以赛亚很注意神的作为,随时预备好眼睛和耳朵要看和听主要给他的。这和 5:12 以色列人「不顾念耶和华的作为,也不留心他手所作的」成为强烈的对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准备好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呢?──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1~7】以赛亚蒙召的整个过程,都是神采取主动:神自我启示(1~3节),引导人知罪认罪(3~5节),赐下赎罪的恩典(6~7节)。神主动显明自己的圣洁和荣耀,并非为了定罪,而是引导人归向祂。因此,虽然「殿充满了烟云」(4节),所有的一切都令人无法仰视,神却让先知清楚地看见了「红炭」、「火剪」和「坛」(6节)。火代表神的圣洁和审判(创三24;民十一1~3;申四12、33、36),祭坛上祭牲的代死满足了神圣洁的要求(利十七11),所以祭坛上的「红炭」 也带着除罪、赎罪和洁净的果效,不但除去了人所承认的「嘴唇不洁」 (5节),也赎去了神在我们里面所看见的「罪孽 עָוֹן/ä·von’」(7节;一4;五18)和外面的「罪恶 חַטָּאָת/khat·tä·ä’」(7节;三9;五18)。以赛亚罪得赦免的经验(6~7节),使他依稀看见了百姓黑暗光景(五30)的解决之道,那就是神的仆人「要担当他们的罪孽」(五十三11)。──《圣经综合解读》 【赛六1~13】以赛亚蒙召:以赛亚不将他蒙召的经过放在卷首,大概是要将他预言的中心信息首先道出(2~5章)。──《串珠圣经注释》 预言的根据。本书在结构上与其他先知书稍有差别。先知一般会在序论中记录自己蒙召的经历,以赛亚却到本章才提到自己的蒙召。可能是因为神对以色列的审判是极其重大的问题,所以以赛亚先论及紧迫的问题,使紧张感戏剧性地达到高潮。以赛亚并非在说自己的知识或见解,可以确定他是蒙神呼召,在传讲神的话语(8节),他的预言必然成就(13节)。 ──《圣经精读本》 本章记录了先知蒙召的过程,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结构: o A. 神的显现(1~4节); o B. 先知蒙赦免(5~7节); o C. 先知接受差遣(8节); o B1. 先知的使命(9~10节; o A1. 神的计划(11~13节)。──《圣经综合解读》 ◎通常这段纪录都会放在第一章开头,不过以赛亚可能认为他应该先把神的启示阐明,然后才写自己呼召的经验。──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2】「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两个翅膀飞翔。」 “撒拉弗”。天上的使者。字根与民数记二十一章6节的火蛇相同,源于一个意为“燃烧”的动词。撒拉弗(其希伯来文形式是复数)是洁净的媒介。比较创世记三章22至24节有关基路伯的脚注。──《以赛亚书雷氏研读本》 侍候的天使撒拉弗,以翅膀遮脸,不敢看神,乃是敬畏的表现;以翅膀遮脚,表示谦卑不配;以膀飞翔;表示遵行神的命令。──《串珠圣经注释》 “撒拉弗”:灵界受造物,此名是“烧”的意思。在圣经中只在本书提过两次。“基路伯”(结一5)和“撒拉弗”是两种特别等级的天使的名字。──《启导本以赛亚书注释》 撒拉弗: 字面意思是“燃烧的存在”,是围绕神宝座服侍的天使,是“洁净的代言人”。 ──《圣经精读本》 「撒拉弗 שָׂרָף/sä·räf’」(2节)的字根是「燃烧 שָׂרַף/sä·raf’」(创十一3),又被译为「火蛇」(民二十一6;申八15)、「火焰」(赛十四29;三十6),在这里是指一类天使。他们以翅膀遮脸,可能表示敬畏(出十九21);以翅膀遮脚,可能表示圣洁;以翅膀飞翔,可能表示行动迅速。──《圣经综合解读》 ●「撒拉弗」:原文与「火」相关,此处指一种特别的天使。除此处与 6:6 提及之外,圣经没有其他经文提及。不过相当于 启 4:6~9 所提及的「活物」。此字在民 21:6,8 申 8:15 赛 14:29 30:6 都表示火蛇或火焰飞龙一类的生物,很可能就是指一种飞蛇。──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2 撒拉弗】圣经仅在此处称超自然的生物为撒拉弗。在旷野伤害以色列的蛇,原文用的就是这个名称,而以赛亚也两次提到飞蛇(和合本:「飞龙」,十四29,三十6)。超自然生物的长相通常都是合成的(见:创三24注释),因此我们有很好的根据,认为撒拉弗是有翅膀的蛇。由于该字的希伯来文字根 sarap 与「燃烧」有关,所以也有很好的根据,认为这些生物与火有关。古代近东文学也有些这方面形容的左证。火蛇在埃及文学与艺术屡见不鲜。蛇──或称作「乌拉厄斯」──是皇室与权威的象征,点缀于法老的王冠上,其图像有时也具有两个或四个翅膀,也常具有手、脚,或是脸。在图坦卡门的宝座上刻有直立、带翅膀的蛇。在巴勒斯坦挖掘到很多这一时期的印鉴,都以带着翅膀的蛇为装饰。所以我们知道,以色列人对这个象征耳熟能详。不过六个翅膀的超自然生物则不常见,只有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哈拉乎废丘(Tell Halaf)一块浮雕上,发现一个人的形状,带着六个翅膀。──《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六2;十四29撒拉弗、火焰的飞龙是什么?】 答:撒拉弗Seraphims,希伯来文为香炉,表明神的圣洁,其解不一。在圣经中仅有以赛亚书提到此名字。据先知以赛亚说,其脸面与手脚概与人同,惟所不同的,是它有六个翅膀,两翅遮脸,两翅遮脚,两翅飞翔,彼此呼喊唱和,颂赞耶和华的荣光。(赛六2—4).按希伯来人的话,撒拉弗的意思,是指毒火蛇而言。以色列人在旷野被蛇咬的灾害即为此物,(民廿一6;申八15)。至于以赛亚书十四29,卅6,这两处经节所说的火焰飞龙,在英译本及吕振中译本,均译为A Fiery Flying Serpent,能飞的火蛇。按原文也是撒拉弗,所以希伯来人曾说之字形电似活物,直如撒拉弗,与中国所说之字形电为金蛇电同意。但先知以赛亚在此处所说的意思,与蛇电毫无关系。撒拉弗的本分任务,乃是护卫宝座,不使亵慢和污秽不洁的人亲近宝座。且用以手取火炭炼炼洁净神所要使用的人,使之罪孽除去,罪得赦免。如此解说,犹太人历世相传以此种灵物为天使之一也。然在圣经注释家谓此灵物未必是天使,乃是一种表像而已。——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赛六3】「彼此呼喊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 “圣哉”意指从一切有罪和邪恶的东西分别出来。三次的重复表示神的圣洁是独一无二的。──《以赛亚书雷氏研读本》 以赛亚从异象中得到启示,知道神是圣洁的。这成为他日后信息的主题之一(参1:4注)。──《串珠圣经注释》 希伯来语用重复来表示最高的境界,如:用「金金、银银」来表达「金的银的」(王下二十五15),用「坑坑」来表达「许多石漆坑」(创十四10)。「圣 קָדוֹשׁ/kä·doshe’」(3节)的意思是「不同的、独特的」,「圣哉!圣哉!圣哉」(3节)是三次重复(耶二十二29;结二十一27),强调神的完全圣洁是人的语言无法表达的。──《圣经综合解读》 神的完全圣洁(3节),意味着祂的本性独特,是受造之物不可接近、不可逾越的,所以圣殿的「门坎的根基震动,殿充满了烟云」(4节)。「门坎的根基震动」,就像神降临西奈山(出十九18),象征神的威严不变。「殿充满了烟云」,就像所罗门献殿时的情景(王上八10),象征神的同在不变。──《圣经综合解读》 ◎彼此「呼喊」和「说」都是阳性单数动词,暗示撒拉弗的数目是两个。──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圣哉!圣哉!圣哉!」:希伯来文没有最高级,通常用连续的两个字表达最高级,此处用三个连续的「圣」来表达绝对最高级的意思。参 诗 99:3,5,9 耶 7:4 ●「他的荣光充满全地」:原文是「充满、全部、地、荣耀」,直译是「全地的充满是他的荣耀」(玛所拉经文)或「全地是他的充满与荣耀」(七十士译本)。 ◎应该也就是以赛亚的「圣哉!圣哉!圣哉!」经历,让本书使用「以色列的圣者」这么多次。──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4】「因呼喊者的声音,门坎的根基震动,殿充满了烟云。」 「充满了烟云」:可能是坛火的烟,更可能是神同在的现象。(参4:5)──《串珠圣经注释》 ●「烟云」:原文是「烟」。 如同摩西在西乃山所见的景象(见出 19:16~18 ),和以色列民在旷野时神用云柱和火柱带领护卫他们(见 出 14:1~31 ),应该是用来形容神的荣耀与能力。因为 6:2~4 的词汇「圣哉」「撒拉弗」「门坎」「荣光」「烟云」都是在描绘神在圣殿中显现那种荣耀的情况。 ●「殿充满了烟云」:这句原文前有连接词,可以翻译成「而当时殿充满了烟云」。──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4 撒拉弗呼叫的效应】在亚喀得文献以及阿摩司书九1,柱顶门坎摇动是摧毁的开始。若是如此,烟云就是摧毁过程引起的结果。不过,撒拉弗的呼叫很难视为大难临头的警告(神的圣洁打折扣的下场)。将烟云与震动视为神显现随之而来的现象比较恰当。烟云这个原文字也出现于四章5节。──《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六5】「那时我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 参看约伯记四十二章6节和路加福音五章8节当中类似的坦白认罪。──《以赛亚书雷氏研读本》 以赛亚呼喊「祸哉」的原因有二:1 撒拉弗赞美神的声音显示他们分别为圣,专心侍奉神,相比之下,以赛亚自觉嘴唇不洁,不配加入撒拉弗的赞美行列;2 没有人可亲眼见神而活(参出19:21; 33:20)。──《串珠圣经注释》 祸哉!我: 在神荣耀的显现面前,醒悟到自己是罪人。那些言行举止流露出自以为义的人,总有一天会在真正的法官面前发现本相。──《圣经精读本》 神全然圣洁,每一个真正遇见神的人(5b),第一反应绝不是兴奋陶醉,而在神的圣洁中看见自己的不洁和不配(利十九2),发现自己是当「灭亡」的(5节;士六22;十三22),因此战兢畏惧(启一17)。天使「圣哉!圣哉!圣哉」(3节)的呼喊,不但使以赛亚承认自己是「嘴唇不洁的人」,而且承认自己「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5节;三8),与自己用「祸哉」(五8~22)所谴责的百姓一样「祸哉」(5节)。──《圣经综合解读》 ●「祸哉」:一个感叹词,「有祸了」。与 5:8,11,20~22 的「祸哉」有别,这里是一种认罪的感叹和呼喊。 ●「灭亡了」:「被灭绝」。 ●「大君王」:原文有加冠词,意思是「那位君王」(英文译成「theKing」)。 ●「嘴唇不洁」:当时美索不达米亚的习俗中,见以洁净嘴唇表示洁净整个人。──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5~7】◎这段以赛亚书得见神的荣耀,在 启 4:1~5:14 都有类似的记载。以赛亚跟约翰的时代都是一个混乱的年代,但神却让他们得见无比的荣耀,对神的仆人来说,这是无比的安慰与鼓励。──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5~8】以赛亚蒙召决志。 1~8节显示出以赛亚的蒙召顺序:①见到异象(1~4节);②认识到自身的罪污(5节);③经神火的洗礼得赦(6,7节);④全人投入,顺服所蒙的呼召(8节)。 ──《圣经精读本》 【赛六6】「有一撒拉弗飞到我跟前,手里拿着红炭,是用火剪从坛上取下来的,」 “红炭……从坛上取下来的”。无论是从香坛或燔祭坛取来的炭火,都能完全代表圣殿的洁净礼仪。神主动把先知洁净了。──《以赛亚书雷氏研读本》 祭坛是赎罪的地方。“红炭”象征赦免。“火”代表洁净。──《启导本以赛亚书注释》 飞到我跟前……从坛上取下来的: 强调红炭来自“坛”,使人领会人只有靠着神的公义才能得以洁净。 ──《圣经精读本》 「坛」(6节)原文指祭坛(出二十七1)。──《圣经综合解读》 ●「红炭」:字义是「灼热发光的石头或木炭」。 ●「火剪」:字义是「火钳」,是在祭坛上所使用的。──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6~7】祭坛是献祭赎罪的地方,红炭从坛上取来,「炭沾以赛亚的口」之行动象征他罪得赦免。──《串珠圣经注释》 【赛六7】「将炭沾我的口,说:“看哪!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恶就赦免了。”」 「这炭沾了你的嘴」(7节),象征先知「嘴唇不洁」(5节)的嘴将被神洁净和使用。──《圣经综合解读》 「赦免」(7节)原文又被译为「洁净」(出二十九37)、「赎罪」(利一4)、「遮盖」(创六14「抹上」原文),意思是付出了代价、遮盖了罪。──《圣经综合解读》 ●「除掉」:「转离」、「除去」。 ◎我们会觉得嘴唇不洁是严重的事吗?我们会觉得自己败坏配不上神吗?还是我们根本不认识神?不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位?──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7 洁净嘴唇】美索不达米亚的仪式中,常见以洁净嘴唇代表洁净整个人。特别是神职人员,这是必经的过程,然后才能到神的面前,报导自己所目睹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六7 除掉】这个字的翻译一直有不少困难(有的译本作「赦免」)。有关礼仪观念,请参:利未记一4注释。同样的动词出现于亚喀得礼仪文学,指的是「清除」礼仪上的不洁,并且特别用在洁净嘴巴的礼仪。有一个古老的巴比伦祷告,问卜的人以松香擦嘴,准备出现于众神会议当中。巴比伦吟诵经文里,常见火作为洁净的工具。有一系列经文即以 Shurpu(「燃烧」)为题,主要内容就是除去礼仪上的不洁与越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六8】「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为我们”。神被视为正在开会商议的王。这词组配合新约有关三位一体神更完备的启示。──《以赛亚书雷氏研读本》 「我们」:神以众数自称,暗示三位一体的真理。──《串珠圣经注释》 “我们”:神用这个华丽的多数字自称,也可能隐含新约中“三位一体”的奥秘,比较《创世记》一26~27。──《启导本以赛亚书注释》 我在这里: 只有被神的灵充满、洁净的灵魂,才能毫无惧怕、毫无条件地顺服。 ──《圣经精读本》 「我可以差遣谁呢」(8节),这句话就像神呼唤亚当「你在哪里」(创三9),并非神不知道,而是给人一个主动响应的机会。──《圣经综合解读》 「谁肯为我们去呢」(8节),这句话可能是三位一体的神彼此商量(约十二41),也可能是用来表示尊贵的「华丽的多数」(创一26)。──《圣经综合解读》 先知按着相反的顺序响应了神的呼召,迅速而完全:「我在这里」(8节)是响应「谁肯为我们去呢」,表示顺服;「请差遣我」(8节)是响应「我可以差遣谁呢」,表示甘心。──《圣经综合解读》 救赎立即带来了和好(8节),人从神的发怒之处得着了洁净和赦免,所以能以拯救之神为乐。以赛亚起初是要灭亡的罪人(5节),如今却蒙了救恩(7节);起初只能听见天使的呼喊(3节),现在却能听见神伟大的呼召:「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8节)?而与神和好的结果,使以赛亚立刻响应「我在这里,请差遣我」(8节)。他没有先问是什么任务,也没有先想自己喜不喜欢、合不合适、够不够格,只知道「我在这里」,要让神的心意得着满足,这正是每一个与神和好的蒙恩罪人所当有的回应——「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圣经综合解读》 ●「我们」:是一种「尊贵的多数」,前后的动词如「差遣」、「说」都是单数型态。
希伯来文法中对于一些较为伟大的事物会用复数型,例如神(430)、 伯 40:15 中的怪兽(930)。这种复数型态称为「尊贵复数」。 ●「请差遣我!」:原文是语气较为强烈的祈使式。 ◎此时以赛亚还不知道神要干么。他就立刻答应要去了。当然,神既然让他看到这个异象,应该就是要以赛亚出来当先知,不过透过以赛亚的自愿,我们认识他是一个真心愿意为神献上的人。──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以赛亚在这里的响应十分大胆也很特别,他竟敢自愿被神差派;通常神在天庭中指派任务,都是由天使或其他灵体来完成(参王上 22:22 伯 2:6 )。──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8 我们】天上的宝座四围环绕着天庭众员,是我们很熟悉的形容,从乌加列文献就已常见(多见于《凯雷特史诗》),不过迦南人的天庭是众多神祇构成的。类似的例子也见于十世纪贝布罗斯的叶希米珥克王的建筑物铭文,以及在卡拉特珀的阿齐塔瓦达王的石碑。亚喀得文的《埃努玛埃利什》记道,是众神会集,指定玛尔杜克为他们的首领。这个会议由五十名神祇组成,其中七名是决策核心。在以色列的信仰,天使或灵体(即神的众子或天军)取代了众神。──《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六9】「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这是一个奇怪的使命:先知要谴责百姓不明白(9节),却又要确保他们不明白(10节)。第9节交错地提到外面的「听见」、「看见」和里面的「不明白」、「不晓得」,第10节又把「心」、「耳朵」、「眼睛」、「眼睛」、「耳朵」和「心」 排列成一个环,反复强调这个看似矛盾的使命。实际上,以赛亚以后的遭遇正是如此,他的信息清楚、全备,但却仍然被人拒绝、讥诮:「讥诮先知的说:他要将知识指教谁呢?要使谁明白传言呢?是那刚断奶离怀的吗」(二十八9)。──《圣经综合解读》 【赛六9~10】“听是要听见……看是要看见”。直译作:继续听……继续看。以赛亚事奉的结果是百姓越发硬心。──《以赛亚书雷氏研读本》 神预知百姓会不听 的警告,故以反面的话形容以赛亚的使命。事实上,以赛亚将神的话诚恳地告诫和教导百姓,但他们不听,促使审判临到。──《串珠圣经注释》 以赛亚所面对的困难,乃是人性的本身:只有真理才能让拒绝真理的人回头,但真理又会使拒绝真理的人更加「硬着颈项」(出三十二9),以致把得救的机会变成了审判的证据(来六4~8)。神提前宣告了责备的信息(9节)、百姓的响应(10节)和他们的结局(11~13节),清清楚楚、毫不隐瞒,但百姓却「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10节)。在神的话语面前,不懂是因为不肯懂,不信是因为不愿信,罪人的本性都是「心中刚硬,性情顽梗」(申二30)。人并不能完全认识自己,也无法看清那条下滑之路的终点,甚至开始滑动时还乐在其中。但神不但知道终点是什么,而且整个法则都是祂以完全的公义所定规的:「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圣经综合解读》 以赛亚的使命是宣告人心的愚昧和刚硬(9~10节),这是一个缺乏成就感和喝彩声的使命,听众不但会置若罔闻、而且会讥诮逼迫,他的一生的工作好像都是失败的。「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太十24),主耶稣的遭遇是如此(太十三14~15;路八10;约十二37~41),使徒保罗的使命也是如此(徒二十八26~27),何况是传福音的门徒呢?因此,主耶稣大使命(太二十八18~20)并不是根据人,而是根据祂所宣告的:「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太二十八18)。所以我们只管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8节),只管「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提后四2),而放心地把工作的结果交托给神。正如主耶稣所说的:「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约十二48),又如使徒保罗所说的:「因为我们在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林后二15~16)?──《圣经综合解读》 ● 6:9~10 是神用讽刺的口气差遣以赛亚去传神的话给那些故意不领受的百姓知道,也同时预示以赛亚他传道工作的结果是令人灰心的。神呼召以赛亚,当然是要以赛亚去传递神的信息给背逆的百姓,而以赛亚领受了神的信息之后,也的确是费尽心血、不怕危险的传达神的心意,无奈以色列人并不领受。因此我们知道神用这段话是因为他预先知道以色列人要背弃他,所以用讽刺的话语告诉以赛亚他所要面对的情况。后来耶稣在 太 13:11~15 使用这个典故,当时的听众立刻可以了解他的意思是百姓不听背逆,而他的努力将有如以赛亚对以色列人发言般的付诸东流。 ◎新约福音书记载耶稣两次引用以赛亚书 6:9~10 的话,一次是在说为什么用比喻(见 太 13:14~15 或 可 4:12 ),另一次则是在约 12:39~40 ,用来说明人心的刚硬。使徒行传也引用一次徒 28:26~27 。──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9~10 先知的角色】形容眼睛与耳朵没有发挥当有的功能,以及心地刚硬发沉的笔法,与其他讲到病症的经文,或是恐惧的状况,颇为符合。在撒母耳记上二十五章,拿八就是患了瘫痪、中风,或是心脏病,他的心就变得跟石头一样。有一首巴比伦智慧赞歌提及,有个受苦的人形容自己因恐惧而引起的瘫痪,致使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我们很难断定,以赛亚信息里的瘫痪是出于灵性毛病,还是出于恐惧。先知的角色是不论听者有无反应,都要传递信息。即使没有反应,至少清楚证明了百姓的罪咎。──《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六9~10神何以恐怕百姓听见、明白信息、回转得医治?】 答:神所赐下的信息,乃是关乎百姓要受严厉审判的事(11-13),他差遣先知以赛亚去,「他说:你要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见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要使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9,10)这里是说百姓将要听见,只会看见,却不明白信息中所含的意思,因为他们厌弃神的训诲(五24),为罪中不洁之民,以至他们的耳目发沉昏迷,心里蒙昧无知。由此可见,神原来并没有恐怕他们罪人悔改得医治,得蒙拯救之意(赛一18-20,五九l,提前二4)乃是神的鉴察,深知他们心里刚硬,出于他们自己的存心,惟恐自己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换一句话说,就是当时的百姓不愿意接受神启示的话语,拒绝和藐视神的救恩,因罪不肯回转得救(参赛廿九13,五九2,卅15),所以灾祸就要临到他们了(13)(参拙著新约圣经问题总解--上册30题)。――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赛六10】「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 「心蒙脂油」:即悟性迟钝。 「便得医治」:百姓若肯听神的话,离罪悔改,便毋须受惩罚。──《串珠圣经注释》 恐怕: 似乎与我们熟知的普遍真理相背,无论何时神都喜悦罪人悔改,并赦免其罪。这句话强调如果人听到、看到神呼唤罪人,却终不回头,神就会永远离弃他。虽然神愿意随时主动赐予大爱,但这爱并不表明连罪都无条件地接纳。对不配得神的慈爱的人,必会用公义对待(诗130:3)。新约圣经六次直接或间接引用这段经文,表达对不接受神话语的犹太人的离弃。 ──《圣经精读本》 ●「心蒙脂油」:「理解力变迟钝」。 ●耳朵「发沉」:「使沉重」、「使迟钝」、「使没有反应」。 ●「昏迷」:「眼睛被遮住」。 ●「蒙脂油、发沈、昏花」:原文都是语气较为强烈的祈使式。 ●「恐怕」:「以免」。 ●「回转」:原文是「转回、返回」,参 耶 3:22 。 ◎「回转」、「医治」的时态用的都是「现在进行式」,似乎也表示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10~12】这里是说:以赛亚的任务是要去宣讲审判的信息,呼唤百姓回转,但神预先知道这些百姓一定会拒绝这个信息。──《启导本以赛亚书注释》 百姓「耳朵发沉」(10节),把神的话当作耳旁风,但神不会让风轻轻拂过,而会让微风变为风暴。百姓「眼睛昏迷」(10节),掩目不看四周,但神不会让他们继续盲目,而会让他们看到自己所追求的「城邑、房屋、地土」(11节)都将毁灭(王下二十五8~10)。百姓「心蒙脂油」(10节),不肯思想将来,但神不会让他们继续自欺,而会让他们照着摩西反复警告的(利二十六33;申四27;二十八64)被掳到远方(12节;王下十七6;二十四14~16;二十五11),剩下的人「也必被吞灭」(13节)。──《圣经综合解读》 【赛六11】「我就说:“主啊!这到几时为止呢?”他说:“直到城邑荒凉,无人居住,房屋空闲无人,地土极其荒凉。」 纵使百姓都不留心听,以赛亚却仍要继续预言巴比伦人把以色列人放逐的事件。──《以赛亚书雷氏研读本》 “直到城邑荒凉,无人居住…”是指巴比伦人的掳掠;当这些预言应验的时候,以赛亚先知是已不在世上了。──《启导本以赛亚书注释》 主啊!这到几时为止呢: 先知在宣布神的震怒时,好像显得很冷酷。事实上,他们内心充满对同胞的怜悯。以赛亚亦不例外。尽管他饱含激情地宣告神对悖逆的以色列的审判,也肯求神不要使刑罚过于长久(诗79:5~13)。 ──《圣经精读本》 「主啊!这到几时为止呢」(11节),这既是一种代求,也是在问神的计划。因此,神清楚地宣告:「直到城邑荒凉,无人居住」(11节),当亚述和巴比伦执行神刑罚的时候,百姓才会明白以赛亚所宣讲的一切。──《圣经综合解读》 ●「荒凉」:字义是「砸碎、毁坏、荒芜」。 ●「极其荒凉」:原文是「毁坏到成为荒场」。──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11~12】以赛亚要继续这无果效的宣讲,直至犹大受罚荒凉之日。──《串珠圣经注释》 ● 6:11~13 神还是一贯的用讽刺的话来回答以赛亚询问他百姓拒绝的终点,神预知以赛亚预言的终点站就是犹大人被掳,应许之地荒废,但仍拥有生机与希望。──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赛六12】「并且耶和华将人迁到远方,在这境内撇下的地土很多。」 【赛六13】「境内剩下的人若还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灭,像栗树、橡树,虽被砍伐,树不子却仍存留。这圣洁的种类在国中也是如此。”」 被放逐到巴比伦七十年后,“十分之一”的人要归回故土。这些人又会再受到惩罚(“吞灭”),但不会被根除。以色列人将要象“栗树”(类似橡树的植物,切开的时候流出一种芬芳、如树脂的汁浆)和“橡树”那样发芽。──《以赛亚书雷氏研读本》 神的审判极彻底,即使十分之一也不存留。然而,就如栗树、橡树被砍伐后,树不子(树的残干)仍有生命力,同样,余民(「圣洁的种类」,参4:4注)仍会被神保守。──《串珠圣经注释》 “树木子”:即大树砍下后留在地里的根部。指以色列人被掳后的余民(一9),在这些人中存留有“圣洁的种类”。这里用一棵大树来比喻以色列民,树干虽然砍下了,但留在地里头的根部仍有生命,可发出嫩枝。这是指着以色列民在被掳后可以归回本土说的。基督也是从这个根部出来的,这是本书的一个中心信息(十一1)。──《启导本以赛亚书注释》 神告诉心里充满不安的以赛亚,犹大仅剩的十分之一义人,同样要承受时代潮流的磨炼,然而,借着这一线希望,救赎者的圣洁种类必得以保存。 ──《圣经精读本》 「树墩子」(13节),指大树砍下后留在地里的树根,比喻被掳之后的余民。以赛亚的蒙召以死亡开始,整个过程充满了让人不断思想的死亡的记号:君王的驾崩(1节)、先知自认「灭亡了」(5节)、焚烧祭牲的祭坛(6节)、被砍伐的「树墩子」。死亡似乎是无可避免的,但先知却发现死亡并非结局。祭坛上的审判炭火,却赦免了灭亡者的罪孽(7节);树干被砍倒了,「树墩子却仍存留」(13节),留在地里的根里仍有生命,可重新发出嫩枝、长成一棵新树,基督也将从这个根出来(十一1)。先知向瞎子和聋子所作的工作绝不会徒然,因为工作的主人乃是神自己。──《圣经综合解读》 「圣洁的种类」(13节),原文是「圣洁的种子、后裔、子孙」,与「行恶的种类」(一4)对应。这些人并不是比其他百姓更加敬虔、更加爱神,而是神分别为圣、「在生命册上记名的」(四3)余民,继续承受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四十一8;四十八19;六十五9、23;六十六22)。正如以赛亚看见的是天使带着火来(6节),让他以为自己的死期已到(5节),但听见的却是罪已得赎(7节)。同样,以赛亚在这里看见的是「栗树、橡树虽被砍伐」(13节),但听见却是「树墩子却仍存留。这圣洁的种类在国中也是如此」(13节)。这句话与「乌西雅王崩」(1节)首尾呼应,让我们清楚地看见:虽然百姓已经完全失败、只配接受惩罚,但神的救赎计划是「亲口应许,亲手成就」(王上八24),承受弥赛亚应许的百姓必将存活下去,直到神的应许成就。──《圣经综合解读》 百姓的盼望并非来自社会的改善,也不根据君王的谋划,而是出于神所预定的救恩。神是信实的,祂不但会按着自己公义的本性审判,也会按着自己慈爱的本性施怜悯,这道亮光将成为余民在黑暗的安慰和忍耐(西一5;帖前一3)。而到了这段信息的末尾,看似用罄的恩典(五4)将被恩典的得胜所超越,看到黑暗(五30)和绝望(六1)将被拯救(十二2~3)与歌唱(十二5)所取代,圣洁的神(六1~3)将继续住在锡安居民中间(十二6),祂对大卫的应许(一26)和锡安的应许(一27;四2~6)终将成就(九1~7;十一1~9)。──《圣经综合解读》 ●「吞灭」:原文是「烧毁、完全耗尽」。 ●「栗树」:「笃褥香树」。 ●「树丕子」:「树的残干」。 ●「圣洁的种类」:「神圣的种子」、「神圣的后代」。 ◎余民的处境也是好坏参半,因为大树(也许象征辉煌的王国)已经被砍下,他们只能做为供人凭吊的残枝落叶,但他们仍会扮演重要角色(树丕子却仍存留)。他们见证了一群神的选民是如何由兴而衰,见证了国破家亡的原因是因为离弃真神。不过犯罪的人,还能有机会,就应该是恩典了。参考 耶 30:11 46:28 「不能不罚,却不灭绝净尽」。 ◎有时我们也很能体会神这里讲话的心情。明知道再这样下去,教会、社会下场会很惨,但我们仍然不能改变什么,人们就好像往既定的毁灭命运直奔。即使是这样,神还是差遣了、以赛亚还是去讲了,我们也不能置身事外。──
蔡哲民等《以赛亚书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6~10章)】 1 6章里以赛亚蒙召的经历曾激励不少基督徒献身事奉主。 今天,「我在这里,请差遗我」这句话也是你的祷告和心志吗? 2 6:9~13把以赛亚的使命描写为一个不成功的使命。 这对那些注重成功和果效的信徒有何提醒? 3 以色列人在危难时需要以马内利的信息。 今天你也需要这信息吗?你能否把这信息也传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4 以赛亚用儿子的名字传信息(8:1~4),你又用什么方法传福音? 神能使用你那一方面去传扬 呢? 5 9:1~2应许那些活在黑暗和死荫之地的人得见神的光。 这应许在新约里如何应验?见太4:14~16。 这对今日社会又有何意义? 6 9~10两章重复出现「耶和华的怒气 ...... 」这句话,有什么意义? 7 昔日亚述国成了以色列人的重轭;你又有什么重轭? 10章里神安慰百姓的信息能帮助你吗? ──《串珠圣经注释》
【赛六~十二章】六~十二章预言了弥赛亚的救赎计划,以先知蒙召开始、救恩之歌结束,包括四个部分: 1.知蒙召(六1~13); 2.神主动应许以马内利(七1~九7); 3.神怎样成就以马内利(九8~十一16); 4.救恩之歌(十二1~6)。──《圣经综合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