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傳道書第九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智慧人生的省思】

   一、義人和智慧人的作為都在神的手中(1)

   二、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都必要死(2~6)

   三、要趁活著時盡力作工,並享受工作的成果,因死後一切都沒有了(8~10)

   四、人生的得失,不在乎人的勇力和智力,乃在乎神所定的時候和機會(11~12)

   五、智慧勝過勇力和兵器,但世人不聽智慧人的言語,以致毀了人生(13~18)

 

貳、靈訓要義

 

【信徒正常的人生觀】

   一、關於行為

         1.人的作為都在神的手中(1節上)

         2.要明白神的旨意,盡力討祂的喜悅(1節下)

   二、關於生死

         1.死要臨到眾人,人人所遭遇的都一樣(2~3)

         2.要趁著還活著的時候,追求得賞賜的指望(4~6)

   三、關於本分

         1.神安排人生前須勞碌作工,死後在陰間就沒有工作(9~10)

         2.凡手中所當作的事,要盡力去作,並享受勞碌所得的分(7~10)

   四、關於時候和機會

         1.作工的果效不在乎人的勇力和智力,乃在乎當時的機會(11)

         2.人也不能知道那要臨到自己的定期(12)

         3.要追求屬靈的智慧,這種智慧不被眾人所看重(13~16)

         4.要在安靜之中聽智慧人(就是基督)的言語,而不聽掌管愚昧人的喊聲(17)

         5.小心一點的愚昧,一個差錯就會敗壞人生所有的經營(18)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以斯帖記註解》

 

叁、其他綱目

 

【萬事在神手中,人不能更改】

經文:9:1-6

  一、所有人的考究都是一樣 1

         1.將一切事放在心上,詳細考究。“一切事”:對義人的逆境和惡人的興旺的疑惑進行潛心研究。(傳7:258:16)。

         2.他們的作為,都在神手中。——神的旨意是至高無上的。“手”象徵力量和權威。(申33:3;賽63:3;林前3:5-9)。

         3.或愛或恨,在他們面前,人都不知道。——人生各種經歷背後的目的,往往都是難以理解的。(傳7:15;詩73:3;瑪3:15-18)。

  二、所有人的遭遇都是一樣 2-3

▲人生的基本經驗,大都相同。如大自然,把禮物賜給所有的人。(太5:45),陽光和雨露、風暴和平靜,賜給好人也賜給壞人。(伯9:22

         1.“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的。”2

▲義人:品德正直的人。好人:即在人眼中的標準。潔淨人:指儀文上的潔淨。獻祭的:嚴格履行宗教外表儀式要求的人。罪人:偏離正道,習以為常的人。

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怕起誓的人往往不想承擔責任,心理上害怕“起誓”,(民5:19-22)。參基督(太5:33-37)和使徒的教訓(雅5:12)。

         2.眾人所遭遇的結局,都是一樣的——死亡。(羅5:12,15,18-19)。因為義人與惡人同一命運(歸死人那裡去),所以有些人就放膽去犯罪。(創6:5;耶17:9;可7:21-23)。

         3.世人的心充滿了惡與狂妄。(羅1:29-31;多3:3-5)。

  三、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樣 4-6

         1.“與一切活人相連,那人還有指望。”(伯14:7-1227:8)。“活人”:指有基督豐盛的生命的人。(約10:10

         2.活人與死人的不同。5

               (1)活著的人——他們能夠為死亡做好計畫和準備,因為他們知道必須面對它。(傳7:2;來9:27)。

               (2)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不再得賞賜,也無人紀念。(詩88:10-12115:17)。

               (3)“賞賜”:不是指惡人的永死(啟20:11-15)和義人的永生(啟21:1-4;太16:27;林前15:51-54)。所羅門在這裡是指享受今生勞動的成果。

         3.人死後,愛、恨,嫉妒等都與他們無關無份了。6,(詩146:3-4;傳6:12)。

▲人還活著時,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享受著自己的勞苦成果,但死亡後就終止了這個角色。(伯14:10-14)。

── 毛南春陽

 

【智慧人懂得享受人生】

經文:9:7-12

引言:你認為“享受人生”是怎樣的享受?不用工作?吃喝玩樂?揮霍無度?寬房別墅?名裝毫車?目中無人?……

  一、快活度日,享受人生 7-9

         1.快樂的吃喝。7,(傳2:24-263:12-13;詩23:5;太6:31-34)。

               (1)你只管去。所羅門勸導說,要充分利用人生,不要懶惰地思想人生表面的不平等和空虛。

               (2)吃你的飯,喝你的酒。這裡的飯和酒喻指人生的一切需求和享受(創14:18;申33:28)。

               (3)你的作為。神賜下今生豐富的福氣。祂的旨意人是讓人享受這些福氣。但辯別義人和惡人的日子將會來臨(瑪3:18)。這要根據他們是用這些福氣滿足自己,還是救助同胞的需求(太25:31-46)。

▲無知的人的吃喝快樂。(路12:15-21)。

         2.衣服當時常潔白(聖潔),頭有膏油(喜樂)。8,(詩45:7;賽61:1-3;來1:8-9)。

               (1)你的衣服當時常潔白(聖潔):白衣是在喜慶場合穿的,被認為是歡樂的象徵。天使們曾穿著白袍顯現(可16:5;約20:12)。約翰看見永生的聖徒們穿著白衣(啟6:117:919:8),象徵他們純潔的品格和歡樂的心情。

               (2)你的頭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喜樂):“膏油”。象徵神最豐盛的福氣(詩92:10104:15;賽61:3)。

         3.享受婚姻家庭的快樂。9

婚姻生活是神所悅納,結婚成家也是人生應盡的本分,因此,人應當及時享受美滿婚姻生活的快樂。這裡提到兩個方面:

               (1)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建立樂園式的婚姻家庭生活。(箴5:18-1918:22;瑪2:15)。

               (2)珍惜你在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幸福家庭的特權與責任。(林前7:2-5)這裡提到夫妻之間:按合宜之份彼此對待、夫妻之間不可彼此虧負。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夫妻之間避免出軌的三個條件:第一,兩廂情願,夫妻雙方都同意分房。第二,暫時分房是非常短的時間。比如一天或是兩天,非常短。第三,雙方都是為了專心禱告方可,這時候沒有雜念,仇敵也攻擊不著。分房,如果不符合這三個條件,試探已經開始了。

  二、盡力工作,享受人生 10

         1.快樂的工作。10上,——凡你手所當作的事,要盡力去作!

人生既可享有快樂、舒適和伴侶,便會有信心去努力做當作的事。(代上28:19-20;代下31:20-21)。

         2.趁著有生之日多些工作與參與教會的服侍。10下,

工作、謀算、知識、智慧都是神在一個人有生之年的賜予,人應努力盡其責任,發揮其才智;不要等到死了,什麼都不能作。因此,去作凡你手中所當作的事,是指按個人的能力與環境,享受生命,並負起人生的責任。生命應當積極而充滿活力(盡力),踏實(謀算,意指“策略”、“計謀”,“主意”),有見識(知識),有巧妙(智慧)。(雅3:13

  三、機會難得,享受人生 11-12

         1.成功的五種人,也會失敗。11上,(傳4:1,4;箴21:30-31)。

               (1)快跑的未必能贏,(2)力戰的未必得勝,(3)智慧的未必得糧食,(4)明哲的未必得資財,⑤靈巧的未必得喜悅。因為神與人是不同的。祂不依賴人的體力和智力(撒上14:617:47)。人也一樣,生活中最重要的,並不是外表上超人的特性。

         2.在乎當時的機會,工作和侍奉。11下,(弗1:11-14)。例:路得的幾次“恰巧”,使凡事亨通。(得2:34:1)。

每一項工作都有恰當的時機。如果錯過了良機,他的努力就會完全或部分地達不到應有的目標,不管他後來為這項工作投入了多少熱忱。

         3.原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指死亡是人所不知道的。12

生命的定期無法預測(事先人也不如道),無法躲避(惡網……網羅),突然臨到(忽然臨到),但真實的人生模式正是加此,這是生命的常態。“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是指死亡的時間。(林後6:2;路21:34-36)。

── 毛南春陽

 

【擁有智慧的寶貴】

經文:9:13-18

  一、智慧乃是廣大 13

         1.日光之下的智慧。(傳8:16

         2.據我看乃是廣大的——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為這是一些真實的事,令人深思。(詩1:2-3

  二、智慧解救圍困 14-15

         1.小城人少,將被圍困。14,——拿勇氣和剛強來抗衡。(箴24:10)。

         2.用智慧解救了那城的貧窮人,後來卻被人忘記了。15

沒有人紀念那窮人危機過去以後,解救者被忽視和遺忘了。見約瑟的經歷(創40:23)。公眾的輿論是變幻莫測的。這位貧窮的智慧人自然被人所忘卻。(斯6:2-3)。

  三、智慧勝過一切 16-18

         1.智慧勝過勇力的本領。16,(傳7:19;箴24:5)。

勇力通常指勇士的力量(耶9:23)。但是,那貧窮人的智慧卻被人藐視。這個窮人的智慧並非因忽視而被拋棄,但窮人本身在工作完成以後,就遭到藐視並被推到一邊。

“他的話也無人聽從。”窮人有智慧也被藐視,他講話也不香,沒人聽從。而富人、名人就是放屁,也香,也有人聞。(箴14:2019:7)。這就是: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

         2.智慧人的言語能吸引人。17,(雅3:17-18)。

         3.雖然“智慧勝過打仗的兵器,但一個罪人能敗壞許多善事。”一個人的敗壞,可能給一個民族帶來巨大的損失。18,(書7:1,4)。

── 毛南春陽

 

【第九章、如何面對虛空的人生】

:本章論到在這虛空的人生中如何面對現實的生活,正確過此虛空的人生。

分段: 1、認識人生的結局:1-6

      2、認識處世的生活:7-12

      3、不可藐視智慧:13-18

   一、認識人生的結局:1-6

         1、所有人都在神手中:1 

無論義人、智慧人所作的一切事都在神的手中,因神是掌管一切,掌管人的結局。

12:20: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王下20:5-6:我(神)必加增你十五年的壽數,並且我要救你脫離亞述王的手。

         2、所有人的遭遇都是一樣:2-3

9:27: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21:7:惡人為何存活,享大壽數,勢力強盛呢?

73:31213: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

         3、要把握人生短暫的機會:4-6

7:8:觀看我的人,他的眼必不再見我。你的眼目要看我,我卻不在了。

26:14:他們死了,必不能再活,他們去世,必不能再起,因為你刑罰他們。

5:16: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

   二、認識處世的生活:7-12

         1、充實地享受這虛空的人生:7-9

8:15: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神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

               ①你的衣服當時常潔白:8上節  (衣服——行為)

3:4節、18: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

               ②你頭上不可缺少膏油:8下節

約一2:27: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裡……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裡面。

               ③同你的妻快活度日:9

彼前3:7: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

5:18-19:要喜悅你幼年所娶的妻。她如可愛的麀鹿,可喜的母鹿,願她的胸懷,使你時時知足,她的愛情,使你常常戀慕。

         2、趁著機會為神作工:10-12

               ①因人死後不能作工:10

9:4: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

               ②機會難得:11

林後6:2: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1:22: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

               ③人生有忽然臨到禍患的時候:12

帖前5:3: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

35:8:願災禍忽然臨到他身上……願他落在其中遭災禍。

   三、不可藐視智慧:13-18

         1、智慧勝過勇力:13-16  (傳7:19節、箴21:22節、箴24:5-6 節)

撒下20:16-22:亞比拉城中有一個聰明的婦人勸約押,使城得著保護。

         2、智慧勝過打仗的兵器:17-18

4:1117-22:基尼人希百的妻“雅億”有智慧打死了仇敵“西西拉”。

5:15-21: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

── 徐大年《傳道書提綱》

 

【第九章  智慧的眼光】

第七章論智慧人,第八章論智慧人的狀態,第九章論智慧的眼光。

   一、死亡的必然性(1-6節)

110節論人人必有一死,但我們在生之年怎樣生活下去呢?16節論我們敢面對死亡嗎?

所羅門經過靈性低落之後寫的傳道書,書中的情形代表無神者的生活。

         1.神掌權(1節)

“詳細考究”38章,我們就知道一切“都在神手中”,這是考究的結果(參詩139篇)。

所羅門已有智慧,他考究之後,就更得智慧。

“人不能知道”:是好是壞,人都不能知道。

         2.人生的遭遇“都是一樣”(2-3節)

這是按一般人的看法,認為人人得同樣的結局。

               1)敬畏神的人亦一樣(2節):是不是神不過問?

               2)如果真的是一樣,許多人就可以放膽犯罪了(3節):

“眾人”:包括義人與惡人。

“世人的心充滿了惡”:世人看見所有的人的結局都是一樣,他們就放膽犯罪。

“就歸死人那裡去了”:似乎是同一命運。

         3.活人仍有盼望(4-6節)

活人如果認識“人必死”的真理,就易於認識神和侍奉神,“那人還有指望”。

               1)活狗與死獅(4節下):

                     ① 活狗:是最污穢的,常與許多可厭的渾名連在一起(撒上1743,撒下38),是被鄙視的動物(撒下169)。

                     ② 死獅:獅子是最兇猛最強壯又最尊貴的野獸(箴3030),但死獅就比不上活狗了。

               2)活人死人(傳956):

                     ①“活著的人,知道必死”:基督徒不應該怕死。

                     ②“死了的人,毫無所知”:

“毫無所知”:指身體,但靈魂在陰間是有所知的(路161931)。

“也不再得賞賜”(傳95):這裡是指今世的報酬與成就,並不是否定將來我們是要交帳的(121314)。

“他們永不再有分了”:愛、恨、嫉妒,死了就沒有了,沒有喜樂與滿足。

   二、享受生命(710節)

這一段,有人認為是對信徒說的,也有人認為是對世人說的。其實兩方面都適用,但主要還是對信徒說的。

         1.吃喝(7節)

喝酒:在中東特別是以色列人一般喝的是淡酒和清酒(見靈音小叢書《當禁戒的事》)。

“快樂喝”:外國人喜歡一面吃一面談笑,但中國人就較為安靜地吃。蒙神悅納的人知道,他們必須享受生命。

         2.衣服與膏油(8節)

對有錢的人來說,這是較為舒適的。

               1)衣服潔白,即清潔。

               2)頭上不要缺少膏油,是整潔。

白衣膏油是喜樂的表現。

         3.伴侶(9節)

愛情和婚姻是神所賜的,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使你能“快活度日”。

         4.掌握機會(10節)

“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陰間”,有人認為是墳墓。但陰間不是墳墓:“陰間”,希伯來文是Sheol(示阿耳),希臘文是Hades(黑地斯);而“墳墓”二字,希伯來文是“盔伯”queber,希臘文是“彌尼彌安”。

財主在陰間的苦園受痛苦,拉撒路在陰間的樂園享福(路162325)。

今世“所當作的事,要盡力去作”;將來要到陰間(指耶穌復活以前的人),就沒有世界的事(工作、謀算、知識和智慧)了。

   三、掌管時間和機會(1112節)

人的成就不在乎智慧,而是在乎神的安排。

         1.五種人(11節)

人不會常常能夠得到他們所努力與期望的結果。

               1)“快跑的未必能贏”:注意“未必”。按一般人說,“必”能贏,但都由神掌管一切。快跑的若病了,怎能贏?

               2)“力戰的未必得勝”:強壯的也有失敗。亞哈以為攻佔敘利亞的基列拉末,想不到命喪沙場了(代下1833)。

               3)“智慧的未必得糧食”。

               4)“明哲的未必得資財”(參申81718)。

               5)“靈巧的未必得喜悅”:學識多,未必得大名。

         2.“是在乎當時的機會”(11節下)

“機會”,是命運或時機。不靠神,只靠命運,就很危險。五種人都得不到所求的,他們只有等機會。

         3.“世人陷在其中”(12節)

“不知道自己的定期”:災禍臨到的時刻,是生命的完結。例如魚和鳥,它們無法可逃。

“禍患”的來臨,這是意料不到的。

   四、智慧與財勢(1318節)

神所賜的智慧是作工的重要條件。

         1.窮智婦救了全城(1416節)

以智慧救全城:伯•瑪迦的亞比拉,被約押圍攻,有一智婦救了全城(撒下20111422)。但智婦竟沒有人紀念她(915),這是不奇怪的。

         2.雖然被人輕看,但這對別人及世界都大有益處(16節)

   五、結論(1718節)

“寧可在安靜中聽智慧人的言語”(17節):智慧人的智慧是指神所賜的智慧。“智慧勝過打仗的兵器”(18節):神所賜的智慧,勝過強權。

罪人敗壞善事,因為他們沒有神的智慧,結果他們走了邪惡的路,至終就滅亡了!

信徒以神的智慧救人,雖然無人紀念他,但這是智慧的路,將來必得賞賜!

── 林獻羔《傳道書概要》

 

【把握機會(九118)】

   一、消極的談論\cs16

      1世人所遭遇的都一樣(23

      2智慧被藐視(1316

   二、積極的勉勵

      1把握短暫人生中的機會(46

      2時與機均在神的手中(1112

      3充實地享受這虛空的人生(79

——《新舊約輔讀》

 

【智慧的眼光(九118)】

   一、對於神權掌握的觀念(l

   二、對於人生遭遇的觀念(26

   三、對於工作時間的觀念(910

   四、對於人以智慧進取的觀念(1112

   五、對智慧效用的觀念(1318

——賈玉銘《傳道書要義》

 

【第十五講:一件禍患(9:1-6)】

   一、 引言

         1. 義人_認識神,惡人_神。與惡人遭遇相反,因此人生無意義,一切都虛空。

         2. :(1)人的作為都在神的_其實束綁。(2)義人惡人的遭遇都一樣_禍患_后義惡無分

   二、 本論

         1. 人的作為都在神中。

               1.1. 作者並沒因此歌

               1.2. 作者並沒因此敬畏神。

               1.3. 作者並沒與神相交

               1.4. 作者真正心意在埋怨,神束綁*與聖他處原則

         2. 義人惡人的遭遇一樣。

               2.1. 人、潔淨人、義人、獻祭人、人一樣。

               2.2. 遭遇一樣。

               2.3. 這是一宗禍患

               2.4. 生與

               2.5. 后無分*人生一切都同,人死亦無分,何等可

         3. 人的遭遇

               3.1. 神有計劃

               3.2. 神有應。(羅2:6

               3.3. 萬事有神。(羅8:28

               3.4. 力愛神。(可12:30-31

   三、問題

         1. 義人和惡人所真無分

         2. 我們該怎樣主?

—— 良友聖經學院《真道分解——傳道書講義》

 

【第十六講:錯誤人生觀(9:7-18)】

   一、引言

         1. 萬事背起架跟主。

         2. :(1)錯誤因可敬畏神。(2)放縱情慾的向。(3)失的人生。

   二、本論

         1. 享樂主義(7-10 節)

               1.1. 歡歡喜喜

               1.2. 之上是虛空。

               1.3. 不知前也不知來生。

               1.4. 是沒有的生命。

         2. 極人生(11-12 節)

               2.1. 努力無用。

               2.2. 智慧不一定富足。

               2.3. 聰明不一定

               2.4. 隨時死亡*世人一樣何必努力

         3. 的人生觀

               3.1. 與主同、復。(羅6:3-11

               3.2. 生命為主與。(羅12:1-2

               3.3. 努力3:12-14

   三、問題

         1. 的人生觀如何?

         2. 的人生觀該如何?

—— 良友聖經學院《真道分解——傳道書講義》

 

【詳細考究的發現  傳道書9章】

   一丶人的作為在神手中9:1

   二丶人的遭遇都是一樣9:2-3

   三丶人的無有因為死了9:4-6

   四丶人的衣服必須潔白9:7-9

   五丶人的機會是神所賜9:10-12

   六丶人的智慧拯救全城9:13-15

   七丶人的無情忘記恩人9:15-16

   八丶人的罪惡敗壞善事9:17-18

── 作者不詳《聖經查經題目大綱》

 

【傳道書第9把握機會】

手當作工

盡力去作

一、善惡遭遇一樣

二、享受勞碌工作

三、智慧勝過勇力

1.同歸死亡

2.受報不同

3.活比死強

1.同歸死亡

2.受報不同

3.活比死強

1.成敗在神

2.追求智慧

3.不聽愚昧

── 張志新《查經分章大要》

 

【第九章  把握機會】

1) 所有人在神手中、1

2) 各樣事臨到眾人、2/3

3) 近活人還有指望、4/6

4) 衣潔白不缺膏油、7/8

5) 神賜福快樂度日、9/

6) 當作的盡力去做、10/

7) 成敗在當時機會、11/12

8) 智慧勝打仗兵器!13/18

── 郭提多《讀經講道輔導提綱》

 

提要:1 義人和惡人遭遇同樣的事。4 人必然會死亡。7 舒適是他們今生的的福分。11 天意掌管著一切。13 智慧比力量有價值。 ──《SDA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