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箴言第三十章拾穗

 

【箴三十1「雅基的兒子亞古珥的言語,就是真言。這人對以鐵和烏甲說:」

         「雅基的兒子亞古珥」列王紀上四3031說到所羅門身旁的一些智慧人,我們沒有必要認為這裏的名字乃是所羅門的筆名(如武加大譯本一樣),因而作出牽強附會的解釋。見導論:「Ⅲ 箴言的結構、作者、日期與經文」及附屬部分,原書第17頁起。

  「神諭」(RV;和合:真言)正確地翻譯了希伯來文 hammas*s*a{,如果這就是真正的讀法,那麼就是強調下面所說這些話的權威。但 RSV 與大部分現代譯本都認為是抄寫者犯了些微的錯誤,應該讀作「瑪撒的」(以實瑪利人的族名或地名:創二十五1416)。而三十一1現有的希伯來文可以這麼讀,這事實更加強了上述作法的可能性。但這件事仍然無法肯定。

「對以鐵,對以鐵和烏甲」(RSV):這句話的希伯來文字音也可以標註母音讀作:「神阿!我厭倦自己,神阿!我厭倦自己到了極點」,很恰當地引入了開頭的題旨。古代的譯本也同樣排除了人名的譯法,但在譯法上各不相同。這仍然是有待探討的問題。——《丁道爾聖經注釋》

         本章的作者是亞古珥 聚集者”)。早期的拉比和教父認為亞古珥就是所羅門;然而,這看法並沒有事實作基礎。本章是一個先知的宣告,說出智慧的教訓。──《箴言雷氏研讀本》

         「雅基」、「亞古珥」:都不是希伯來名字,可能這兩位是亞拉伯人:他們雖然不是以色列人,但卻認識真神。「以鐵」、「烏甲」:或許是亞古珥的門徒。──《串珠聖經註釋》

         以鐵和烏甲很可能是亞古珥的弟兄。──《啟導本箴言註釋》

         雅基的兒子亞古珥: 雅基、亞古珥等人的名字只出現在本節,沒有其它經節記錄他們確鑿的身份。關於亞古珥的身份,尤為眾說紛紜。最為普遍的觀點是,亞古珥是在所羅門的身邊輔佑君王,並一起吟頌智慧與詩的賢者之一。這人對以鐵和烏甲說: 這句話的希伯來原文有損毀之跡,故難以正確解釋。尤其是,希伯來原文重複了兩次“以鐵”,其原由不詳。有些學者認為,以鐵和烏甲是亞古珥的兒子或門徒 。但愛德華等學者則認為,本節概括了整個亞古珥箴言。“以鐵”意指“神與我們同在”;“烏甲”則指“剛強”,故本節可以解釋為“神與我們同在,因為神與我們同在,我們會剛強、全備”(林前1510)。──《聖經精讀本》

         本章是「雅基的兒子亞古珥的言語」(1a)。「雅基」和「亞古珥」可能是阿拉伯名字,「亞古珥」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收集」。「雅基的兒子亞古珥」可能是所羅門身邊的一位智慧人,「以鐵」(1b)和「烏甲」(1b)可能是他的門徒。──《聖經綜合解讀》

         「真言」(1a),又被譯為「默示」(賽十三1;耶二十三33;鴻一1;哈一1;亞九1;瑪一1),意思是神的啟示。──《聖經綜合解讀》

         亞古珥認為自己並不是個智慧人(2~3),而是一個愛智慧的人(5~6)。愚昧人最大的智慧,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這是他們變聰明的開始。──《聖經綜合解讀》

         ●「雅基」:字義是「無可指責的」。

         ●「亞古珥」:字義是「聚集」。──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雅基」、「亞古珥」都不是希伯來名字,可能這兩人都是亞拉伯人。所以亞古珥應該是一個相信神的非猶太人。──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就是「真言」:SH 4853,「言詞」、「神諭」。不過也有可能是專有名詞「瑪撒人」。

         ●「亞古珥的言語就是真言」:因為「真言」的理解不同,可能是「瑪撒人亞古珥的言語」或「亞古珥的言語,就是默示」。

         ●「以鐵」:字義是「神與我同在」。

         ●「烏甲」:字義是「傾聽」。

         ●「這是此人對以鐵,對以鐵和烏甲的言語」:也有人把後面的「以鐵」與「烏甲」理解成字義,於是這句變成「對以鐵說:神阿,我疲倦了,但是我可以得勝」。

 

【箴三十1  亞古珥是何人?】有關這一章箴言的出處並不清楚,對於亞古珥的事我們也所知不多,只知他是一位聰明的教師,他可能是利慕伊勒王的國民(參【箴三十一1註釋)。──《靈修版聖經註釋》

 

【箴卅1,卅一1亞古珥、利慕伊勒王時何人?】

答:亞古珥Agur——乃聚集之意。他是雅基Jakeh(意虔誠)的兒子,為以鐵Ithiel(意神和我同在),和烏甲Ucal(意權能)二人之師或朋友。據說這父子二人乃為大衛和所羅門之化名,或說亞古珥為所羅門之朋友。

利慕伊勒Lemuel——乃奉獻之意,為一君王。據說是所羅門的別名,其母親系拔示巴Bath~Sheba(意起誓的女兒)。若然,箴言卅一章乃是她訓誨教導戒子之真言。上述亞古珥,利慕伊勒二人的出身背景,聖經記載未詳,傳說難以確定,我們只能作為一種揣想而已。——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箴三十1~33這一章是《箴言》第二集的增補。“雅基的兒子亞古珥”不見他處,不是希伯來的名字,可能是阿拉伯人;象以探和希幔一樣,屬當日的智者(王上四31)。“真言”指神諭(有人認為原文hammassa應作“瑪撒人的話”,指的是一個地方或部族。不過這是推測,難確定)。──《啟導本箴言註釋》

         本章記錄了亞古珥獨到的箴言。尤其反復強調了,人在神面前完全卑微的事實,例舉了關於諸般被造物的有益教訓。 ──《聖經精讀本》

 

【箴三十2「我比眾人更蠢笨,也沒有人的聰明。」

         ●「蠢笨」:SH 1198,「粗野」、「愚蠢」的意思。

         ●「我比眾人更蠢笨」:實際的意思是「我笨到不足以當人」。──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亞古珥可能在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面前故意自我譏諷。──《串珠聖經註釋》

 

【箴三十2~3強調人的限制,世人需要透過神的啟示才可認識祂。──《串珠聖經註釋》

         亞古珥自承為眾人中最蠢笨的(參提前一16),這正是他有智慧的地方。他明白不認識至聖者的得不到真智慧(5)。──《啟導本箴言註釋》

         作者在神奧妙的護理與智慧面前,反省自己的卑賤蠢笨而發出歎息(4910~12)。這裡包含著作者切實領悟自己的無知之後,欲更加依靠神恩典的願望。這令我們聯想到所羅門,他謙卑地承認自己的愚蒙,而向神求智慧(王上379) 也不認識至聖者:  神的屬性或智慧,遠遠超過人,故人只能知道神所啟示的部分(252)。何況,自從人墮落之後,無論怎樣靠自己尋求屬神的知識,都必偏離正路,而變為無用(31112) ──《聖經精讀本》

          302~3 是亞古珥自謙之詞,尤其他如果是個非猶太人,更被看成是沒有智慧、沒有神知識的人。這可能也用來諷刺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尤其是以色列人) 30就顯出他的用意,他把猶太人以鐵當成是「神知識的前輩」來詢問,但事實上誰能知道關於神的知識呢?──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2~4人類沒有價值的空論】 如果第2節潛在著諷刺的語氣,漠視了一般人的自信,那麼第34節就顯示出:它乃是起源於純屬人類(尤其是作者自己)之急切的無知感與狹隘的經歷。他以他自己的方式來斷言:敬畏神乃是知識的開端(參,林前八2)

  「聖者」(3節,AV)是個複數字,而且沒有冠詞,就像九10一樣(見該處註釋)

約伯記(如:三十八章)的迴響(4),由於第5節使用它特有之 Eloah 來作為神的名字而更加強(見導論:「a 結構與作者」第九段,原書第21)——《丁道爾聖經注釋》

         在這裏,亞古珥對聲稱知道神可知的一切、認為神與人的道路都極其明顯的人,表示他的憤怒。他以溫和諷刺的語氣說,與這樣有學問的人比較起來他蠢笨得像不能言語的動物一般(2),因為他們那樣自信地宣稱認識神,已逃避了為得到這種知識要盡的最大努力(3)。無疑他已從訪問他的某人跟前學習關於神的事,而且得到對神及其作為充分的認識!(4節上)。這樣,或許他們會夠仁慈把祂的名告訴他,好叫他也能在他手下學習並且分享他們的知識麼?(4節下)。這些都不是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的論調──至少不是對有沒有神這個問題虛懷若谷的人意念中的話語。——《每日研經叢書》

         亞古珥反省人的無能,他們不能明白無限的神。──《箴言雷氏研讀本》

 

【箴三十3「我沒有學好智慧,也不認識至聖者。」

         「智慧」:就是認識至聖者的智慧;換句話說,憑著本身的聰明,人無法認識神。──《串珠聖經註釋》

         ●「也不認識至聖者」:直譯應該是「也不知道至聖者的知識」。

         ●「學好」智慧:SH 3925,意義是「學習」而不是「學好」。──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4「誰升天又降下來?誰聚風在掌握中?誰包水在衣服裡?誰立定地的四極?他名叫什麼?他兒子名叫什麼?你知道嗎?」

         人類不能參透大自然和神如何創造大自然的深奧道理。──《箴言雷氏研讀本》

         「他兒子」:可能指他的後代。──《串珠聖經註釋》

         亞古珥用一連串的問題來說明造物主的偉大,《約伯記》中也有過類似的問題(二十六8;三十八4~11)。他知道這位全能的造物主是神,所以在5節指出神的言語可靠,是人真正的倚靠。他提出的問題,包括“他兒子名叫甚麼”,目的只在表示發問的人雖無學問與聰明,想知道的心卻十分迫切。──《啟導本箴言註釋》

         本節與約伯記38章的內容相似,神將自己所行的大奇事顯明給約伯,使他領悟到人的無知,也揭示了人一刻也不能離開神。誰升天又降下來: 這裡的“天”,並非指天體、宇宙等存在,而是指“神的居所”(24142)。舊約的以色列百姓,相信神住在天上,為了某一特殊目的,而降臨到這世界,成就其目的之後,將再回到天上(1171722)。他們沒能具備明確的來世觀(15153329)。因此,對他們來說天亦是敬畏的對象< 緒論,希伯來人的宇宙觀>。耶穌卻親自從天而降,將屬天的聖善奧秘啟示給了聖徒 (313),並且應許說,他必引領聖徒到他的國度(141~4)。若有天國的子民問“誰要升到天上去呢?”,這是因他不信(106)。他兒子名叫什麼: 這句話帶來了極為難以解釋的問題。隱藏在這句話背後的意圖分明是,指人不能全然清楚造物主的護理。 ──《聖經精讀本》

         「誰升天又降下來」(4),意思是地上沒有人可以接觸到智慧,惟有神才能把智慧向人啟示出來。因此,對於人來說,向無限的智慧敞開心門,比擁有有限的智慧更為可貴;憑信心接受已經啟示的智慧,比靠自己消耗一生去重新探究智慧更為聰明。──《聖經綜合解讀》

         「誰聚風在掌握中?誰包水在衣服裡?誰立定地的四極」(4),意思是那位掌管大自然才有真智慧。──《聖經綜合解讀》

         「祂名叫什麼」(4),是回應出三13,答案是「耶和華」(出三14)──《聖經綜合解讀》

         「祂兒子名叫什麼」(4),是回應出四22,答案是「以色列」(出四22;申十四1)。所以七十士譯本把「祂兒子」譯為「祂的眾子」。神按著自己的旨意揀選了以色列,使以色列在地上成為智慧的出口,「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約四22);而到了新約的時候,耶穌基督成了真以色列(太二15;來五8)。因此,並不是所有的人類文化都是平等的,有些文化被神揀選作為智慧的出口,有的文化則需要接受真理的光照和糾正。末後的信徒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的時代,許多後現代主義者所追求的不再是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寬容,而是致力於使文化變得多元化。他們認為所有的文化一律平等,所以應該推崇邊緣文化、貶抑主流文化。結果是懲罰先進、獎勵落後,打擊敬虔、宣揚墮落,使文明陷入自虐自殘,使社會陷入慢性自殺。這些認為所有的文化都平等的人,卻永遠也不能解釋為什麼這些文化的結果是如此嚴重地不平等。──《聖經綜合解讀》

         亞古珥的「真言」都是從神的啟示得來的,因此,他首先承認倚靠自己無法找到智慧(2~3),惟有神才擁有智慧(4)。啟蒙運動從壓抑理性的極端走到放縱理性的極端,認為人只要以自己為參照系,憑理性就可以尋得智慧,結果越啟越蒙,已經被歷史證明是巨大的錯誤。理性的最後一步,就是承認有無限的事物超乎理性之外;假如理性不能認識到這一點,那就不是真正的理性。所以帕斯卡(Blaise Pascal,法國哲學家和科學家,1623~1662)說:「沒有比否認理性更合於理性的」(《思想錄》)。世人所有的認識論都面臨同樣的困境:人若還沒掌握真理,就無法驗證真理;但若不能驗證真理,又怎麼能掌握真理?所以人若不是全知,就是一無所知,最後只能得出一個扭曲的結論:「只有『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這句話才是絕對的真理」。有限的人要走出虛無主義的死胡同,唯一的道路就是接受真理主動的啟示——「在禰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詩三十六9)──《聖經綜合解讀》

         ◎有學者認為 30前四個問題問「誰」,答案應該都是「神」。後兩個問題,他的名應該是「耶和華(耶威)」,他的兒子是「以色列」出 422 。七十士譯本的「兒子」是複數型態,意思也是「以色列眾百姓」。──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4~5亞古珥希望認識一位元曾上天下地以親身體驗認識神的人,聆聽他的教導,可是一位也找不著,反映出神是不可測和不能近的。──《串珠聖經註釋》

 

【箴三十5「 神的言語句句都是煉淨的,投靠他的,他便作他們的盾牌。」

         “煉淨”。即經過查驗並發現沒有渣滓。“投靠”。更可作:尋求庇護。──《箴言雷氏研讀本》

         ●「煉淨的」:SH 6884,「熔煉」、「精鍊」、「試驗(並證明為真)」。

         ●「投靠」他的:SH 2620,「尋求庇護」、「投靠」、「信靠」。──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5~6神無瑕的啟示】這一點緊接在前面的告白之後,針對它的不可知論提出了答覆。

  煉淨的(RV)= 精煉的,是沒有渣滓的(參,詩十二6,「是純淨的言語,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引以絲毫沒有我們需要擔憂的餘地(5b),它們也沒有改進的必要(6)。要注意(5b)啟示的目的是在於提昇我們對祂的信靠,而不是只有知識而已──越過這些言語而信靠那位說話的神。——《丁道爾聖經注釋》

         在這幾節所示是要使人恢復信心,表明神已藉著祂的『言語』,可靠而又真實的言語,把自己向人顯明出來。譯作『證明真實』的那個字是用來表示煉淨金屬的同一個字(請比較詩十二6。譯按:第5節,本書所引譯文『證明真實』,中文本直譯作『煉淨』),因此其思想可能指神的言語是『純粹的』(耶路撒冷譯本的譯法)或是指它已『經得起考驗』(新英文譯本的譯法)。任何一種情形,其要點在於表明神的言語是徹底可靠而且可信賴的。在當前的關聯中,所言大概指成文的道,指希伯來文聖經。神的言語不可加添的警告,是重覆申命記四章二節,十二章卅二節的話(請比較啟廿二18~19)——《每日研經叢書》

         5節引自大衛之歌(撒下二十二31;詩十八30),第6節引自《申命記》(申四2;十二32)。「神的言語句句都是煉淨的」(5),沒有任何雜質。正確的做法是全然順服,「投靠祂的,祂便作他們的盾牌」(5b)。人若不滿足神「煉淨的」話語,在真理之外傲慢地「加添」什麼,不管這些摻雜聽起來多麼安慰、勵志、動聽,結果都是歪曲、經不起火的試驗。神必然會「責備你,你就顯為說謊言的」(6),最終被證偽的,不是神的話,而是人的話。──《聖經綜合解讀》

          305~6 要求人要信賴神與神的話,且不可在神的話上面添加任何東西。當時(希西家年代)舊約聖經的正典化尚未完成,不過也應該有「部份的正典」。一般認為摩西五經與詩篇在這時應該已經被當成是「正典」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亞古珥可能也認為自己的話是「神諭」(神的話)──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305~6 事實上指出了我們很大的誘惑,希望在神的話語之外加上一些自己認定的元素,讓自己的話也被人認為是「真理」。但聖經清楚的說「這是說謊」。我們能夠真心「投靠」神,也幫助人「投靠」神,不要依靠神之外的各種心理暗示或額外的規範嗎?──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6「他的言語,你不可加添,恐怕他責備你,你就顯為說謊言的。」

         按人的推想來加添神的話語是愚蠢的做法。──《箴言雷氏研讀本》

         他的言語,你不可加添: 神是全然正確的,他只將那些必需的知識啟示給自己的百姓。因此,不能牽強地解釋神的話語,也不可按人的意思,添加或減少神的話語,要以順服神話語為最高的美德(42;彼後316;啟221819)。新舊約聖經由66卷書組成,這些都是神所默示的,包括了得救與一切信仰生活所需的智慧。 ──《聖經精讀本》

         神的話語是祂精心煉就的。我們不可以篡改它。我們有限的心智永遠無法充分理解的思維(3034;賽557~9)

         關於神的話語,摩西曾有相似的警告(42)。約翰用更加強調的語氣結束聖經的最後一卷(221819)。這裡並不是禁止解釋的話語,只要不對它進行攙雜,並用它來檢驗所得出的結論,而是指改變或放棄真理的客觀標準,製造混亂,招惹的責備。──《SDA聖經注釋》

 

【箴三十7「我求你兩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賜給我:」

         亞古珥的箴言的一個特色,是喜歡列舉事事物物。故有“數字箴言”之稱。──《啟導本箴言註釋》

         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賜給我: 七十士譯本將這句話譯成“求你不要從我挪走恩典,直到我生命結束”,這種譯法似乎更為恰當。因為,我們當畢生持定恩典,而不是僅僅領受一兩次。 賜給我需用的飲食: 亦可譯成“賜給我分內的糧食”。作者記錄這句話時,似乎思想到了神的恩典,即神以恩典把分別為聖的糧食賜給祭司(4722)。倘若所有人都不去自私地積蓄錢財,而為日用的飲食感到滿足,日益深刻的貧富差距問題,就必得到圓滿的解決(611;提前68) ──《聖經精讀本》

         「我求禰兩件事」(7),是亞古珥的文學特色,他喜歡用數字來列舉事物,所以亞古珥的箴言有「數字箴言」之稱。──《聖經綜合解讀》

 

箴三十7~9不叫我們遇見試探】這兩個請求是關於(a)個性(8a),與(b)危害個性的環境(8bc9),但卻集中在一個目標上。這段禱詞加強了第2節起之告白的謙卑態度,將之揭示出乃是(a)一個具有熱望之人的謙卑(所渴慕的──在我未死之先──乃是敬虔的純全,而不是「為()自己求大事」),與(b)自知之人的謙卑──因為(就如托伊所指出的)他可以禱告求正確利用貧窮與富足,但卻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的軟弱。——《丁道爾聖經注釋》

         亞古珥祈求得好的品格,以及不會危及那品格的環境。──《箴言雷氏研讀本》

         亞古珥希望在生之日,能過誠實和正直的生活。──《串珠聖經註釋》

         我求你兩件事: 作者雖然願意求兩件事,但其目的卻是同樣的。祈求的焦點就是如何才能更加正確、更加全備地服侍神。 ──《聖經精讀本》

         7~9節是亞古珥的禱告,祈求真理、也祈求適度,免得自己因為無知或懼怕而跌倒。這是一個認識自己的人禱告的真智慧。──《聖經綜合解讀》

         神並不打算滿足人在地上無止境的要求,因為大部分的要求並不是人所需要的。今天大多數人所擁有的,都是所羅門所沒有的,但卻不比所羅門感到更滿足。大部分人的不幸福,只是因為有人比自己更幸福;所以人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而是知足和感恩。因此,從來都不可能有足夠的供應來滿足所有的需求,所以經濟學的第一課就是稀缺性(Scarcity)。但現代政治的第一課卻是無視經濟學的第一課,允許愚昧人投票要求免費的午餐;由於人心都是貪婪的,所以政客通常比經濟學家更受歡迎,愚昧人更喜歡聽愚妄人承諾不可能實現的「虛假和謊言」。實際上,日光之下「沒有解決方案、只有權衡取捨 There are no solutions. There are only trade~offs(Thomas Sowell A Conflict of Visions Ideological Origins of Political Struggles)。今天,有些制度的缺陷是分配財富時不平均,有些制度的美德是分配苦難時平等,而聖經是要我們滿足於「也不貧窮也不富足」,知足、感恩而且幸福。──《聖經綜合解讀》

          307~9 是箴言中唯一的禱告詞。──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8「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

         “我需用的飲食”。直譯作:我的一分食糧;即我應得的一分食物。──《箴言雷氏研讀本》

         「求禰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8a),這是祈求真理的保護,讓自己能克服無知和愚昧。──《聖經綜合解讀》

         「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8b),這是祈求適度的供應,讓自己能克服懼怕和擔憂,又能時時仰望神。只有真心求神使自己「不富足」的人,才是能承受財富託付的人(16;八18;二十二4);只有真心求神使自己「不貧窮」的人,才是承認自己軟弱本相的人。──《聖經綜合解讀》

         「恐怕我飽足不認禰」(9),這是摩西的警告(申八11~14)──《聖經綜合解讀》

         人的肉體是軟弱的,無論是「飽足」(9a)還是「貧窮」(9b),都可能使我們跌倒。因此,真正的屬靈不是自以為剛強,而是承認自己的全然敗壞,求神「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太六13),保守自己遠離「虛假」、「謊言」、「飽足」和「貧窮」,而「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聖經綜合解讀》

         ●「虛假」:SH 7723+SH 1697,「空虛的話語」、「虛妄的話語」。

          30「虛妄的話語與謊言」,應該就是 30在神話語外加添的言語。可見亞古珥也感受到那種想要「加添神話語」的誘惑是如此之大。──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30「賜給我需用的飲食」,讓我們想到  611  11主禱文中「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9「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 神的名。」

         「褻瀆」:指神的名譽因人的壞行為而受損害。──《串珠聖經註釋》

 

【箴三十10「你不要向主人讒謗僕人,恐怕他咒詛你,你便算為有罪。」

         公平對待沒有特權的人。 這一點十分恰當地位在第7~9節的禱告與第11~14節的描繪之間:傲慢自大(11)滋生欺騙(14),而敬畏神(7~9)卻會使人尊重弱者。如果那僕人是無辜的,他的咒詛就會算數(參,二十六2),因為有一位審判者存在。——《丁道爾聖經注釋》

         「他咒詛」:僕人的咒詛。──《串珠聖經註釋》

         “讒謗僕人”是說無事實根據的虛謊。僕人地位雖低,他若咒詛你,你一樣有罪(參二十6)。──《啟導本箴言註釋》

         僕人的社會地位是最低的,但他若求神伸冤,神一樣垂聽。因此,「你不要向主人讒謗僕人」(10a)。連最無權無勢的僕人都不可欺壓,何況是其他人呢?因此,有權者不可欺壓無勢者,統治者不可欺壓百姓;反過來,窮人也不可搶劫富人,少數人也不可綁架大多數人。自由就是誰也不欺壓誰,平等就是誰也不占誰的便宜。──《聖經綜合解讀》

         ●「讒謗」:「誹謗」。這個字不是單純的「說壞話」,而是有「說謊中傷」的意思。

         ●「僕人」:這個字除了當「奴隸」用之外,也指「王的臣僕」,也就是「政府官員」。

          3010 應該就是引申 30的思想:「讓自己遠離虛假和謊言」。那些被毀謗的僕人向神訴苦,神就追究毀謗人的說謊之罪。而且這些地位較低的奴隸或政府官員,如果被主人討厭,生活一定更加痛苦。依據聖經的一貫理念,神一定會聽這些被壓迫者的禱告,為他們伸冤。所以毀謗者就被神看成是壓迫者,要承擔罪責。──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10~16◎這一段箴言是用負面的教材告訴我們要知足,不要貪婪。免得落入其中所說的貪婪醜態之中。──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10~3110~31節是亞古珥的數位箴言,結構是:

o A. 單句格言:不可欺壓人(10)

o  B. 三組數字箴言:提防敗壞的世代(11~14節;15a15b~16)

o A. 單句格言:不可藐視父母(17)

o  B. 四組數字箴言:提防敗壞的世代(18~31)──《聖經綜合解讀》

 

【箴三十11「有一宗人(“宗”原文作“代”下同),咒詛父親,不給母親祝福。」

         這個世代的第一個特徵,是家庭出了問題:「咒詛父親,不給母親祝福」(11)。家庭是人類文明的避風港、「是非之心」(羅二15)的最後堡壘,人類社會最美好的東西都在家庭中被培養、持守和傳承。但在今天的人本主義社會,不但懂得孝敬的人越來越少,連家裡有父親可孝敬的也越來越少。家庭破碎,「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提後三3~4),是今天這個世代敗壞的開始。──《聖經綜合解讀》

         ●「有一宗人」:原文是「有一世代的人」。

         ◎「咒詛父親」:  2117 記載,這種人應該是要處死。──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11~14傲慢自大的四個層面】(和合本小字、AVRV)或許可以譯作「夥」(湯瑪斯)

希伯來文沒有有……,只有把一連串的快照擺在讀者面前,而未作任何解釋,要充分地揭露出第7~9節之禱告所反對的傲慢自大。我們在這裏可能可以追溯出事情發生的順序,從不敬虔的孩提時代開始(11),到習慣作出一些殘忍的行為(14);在這一切的事件中,敗壞一個人對於他的長輩(11)、他自己(12)、整個世界(13),與他所認為不如自己之人(14)的態度的,都是驕傲。——《丁道爾聖經注釋》

         這裡形容四種惡人的行徑,他們的作為在神眼中定為惡,是我們要禁絕的。這四種惡行,不一定是你我會犯的,但任何在神眼中看為惡的事,我們也當拒絕,讓我們正視自己生命的實在行為,努力除去那些為神所厭的事物。——《新舊約輔讀》

         這裏描述四種惡人:不懂得尊敬的人,偽善者,驕傲的人和貪婪的人。──《箴言雷氏研讀本》

         這一段講四種高傲,從童年不孝敬父母(11),到長大後兇殘橫暴(14)。驕傲能改變一個人對長輩(11)、自身(12)、世人(13)和弱者(14)的態度。──《啟導本箴言註釋》

         這段經文指出了四項罪狀,這些可以說是古往今來所有罪之標本,就是不孝(2117)、偽善(181)、驕傲(1012)、貪婪( 84)  ──《聖經精讀本》

         「有一宗人」(11),原文是「有一代人」。11~14節指出,要提防一個敗壞的世代,這個世代正是末世的寫照。──《聖經綜合解讀》

          3011~14 說明了一個世代的人的各種表現,慢慢才透露出這個世代的人根本問題在於「貪婪」。當然,我們了解作者的意思是他當世代的人就是這種貪婪的表現,事實上到我們這個世代,人們還是貪得無厭(有時候我們自己也是一樣)──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12「有一宗人,自以為清潔,卻沒有洗去自己的污穢。」

         這個世代的第二個特徵,是莫名其妙的道德優越感:「自以為清潔,卻沒有洗去自己的污穢」(12)。正如今天的人本主義社會,自己的光景一團糟,卻自以為博愛寬容,要用別人的錢財去扶貧濟困。而許多信徒也是專門用神的話語去潔淨別人,卻不知道「洗去自己的污穢」,「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三5)──《聖經綜合解讀》

  參基督對法利賽人的指責(2325~28;路18911)──《SDA聖經注釋》

 

【箴三十13「有一宗人,眼目何其高傲,眼皮也是高舉。」

         這個世代的第三個特徵,是驕傲自大:「眼目何其高傲,眼皮也是高舉」(13)。越是愚昧、越是無知的人,越敢在神面前昂首挺胸,對周圍的人嗤之以鼻,「自誇,狂傲,謗讟」(提後三2),「自高自大」(提後三4)──《聖經綜合解讀》

  參箴617214──《SDA聖經注釋》

 

【箴三十14「有一宗人,牙如劍,齒如刀,要吞滅地上的困苦人和世間的窮乏人。」

         這個世代的第四個特徵,是「牙如劍,齒如刀,要吞滅地上的困苦人和世間的窮乏人」(14)。「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提後三2),「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提後三3~4)──《聖經綜合解讀》

  這種人貪得無厭,直到完全剝奪窮人的財產才安心(見摩84)──《SDA聖經注釋》

 

【箴三十15「螞蟥有兩個女兒,常說:“給呀,給呀!”有三樣不知足的,連不說夠的共有四樣:」

         “螞蟥”指水蛭,吸血鬼。“常說”是加上去的,“給呀,給呀”是兩個女兒的名字,而不是她們所說的話。──《箴言雷氏研讀本》

         「螞蟥」:應作「水蛭」;這動物專吸人、畜之血。「兩個女兒」:指它的兩個吸盤。作者以水蛭吸血為生來比喻人的不知足。──《串珠聖經註釋》

         螞蟥有兩個女兒,常說“給呀!給呀!”: “螞蟥”源自具有“微小卑賤”之意的亞蘭語詞根。巴勒斯坦有很多種螞蟥。“兩個女兒”,是指螞蟥用來吸血的兩個吸盤。“給呀!給呀!”,則描繪了螞蟥附在人身上,拼命吸血的樣子。作者藉著螞蟥警告了人永不知足的貪婪。共有四樣: 所謂數字箴言(numerical sayings)(616~19;伯519~22),就是藉著數字,將具有相似意義的話語集中在一處的箴言。 ──《聖經精讀本》

         「螞蟥」(15),指吸人畜之血的水蛭,比喻人的過度欲望。「兩個女兒」(15)可能指螞蟥頭尾兩端的兩個吸盤,一個用來抓住寄主,一個用來吸血。「給呀」(15)可能是這兩個吸盤的名字。有經驗的人都知道怎樣防備這種水蛭,但今天的福利社會卻專門鼓勵遊手好閒的「螞蟥」,從社會吸走生命和財富,而不是增加社會的財富。──《聖經綜合解讀》

         ●「螞蟥」:SH 5936,「水蛭」。其實「螞蟥」的意思也是「水蛭」,是一種吸血的蟲子。

         ●「常說:給呀,給呀」:原文沒有「常說」,僅是「給予、給予」。

         ●「給呀」:SH 3051,「給予」,且是祈使式(命令式)──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3015 七十士譯本與敘利亞譯本都說水蛭有三個鍾愛的女兒,不過馬索拉經文僅僅說有兩個女兒。一般認為這兩個女兒就是「水蛭用來吸血的兩個吸盤」。作者用水蛭吸血的樣子來描述人的貪婪。──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15~16熱望】一個具有無限野心之人,在第14節之後無論還有什麼光彩,也全都在這個飢餓的夥伴中失去了。所暗示的比喻先是用滑稽的筆法,然後卻是悲劇的語調。「給呀!給呀!」可以看作是這兩個完全一模一樣之雙胞胎的名字──這比當作喊叫聲具有更銳利的理解力,她們與自已的母親一樣用相同的原料──別人的血──造成的。但第16節把喜劇給撇在一邊,將這個熱望的真相揭露出來:是即時的危險(陰間與火)與傷痛(沒有兒女,乾透之地),這兩節經文給讀者留下了對於人性的貪婪憎惡、懼怕與同情交織在一起的感受。——《丁道爾聖經注釋》

         “螞蟥”是一種吸血的水蛭。母蛭吸血,兩個孿生女兒也同樣貪饞(給呀,給呀“)。貪欲永難滿足,象陰間和火一樣可吞吃一切;也象不能生育的母胎和長不出植物的土地一樣可憐。貪心既可怕又可憫。──《啟導本箴言註釋》

         15~16節這些事物的特點是不知足,這正是敗壞世代的第五個特徵。不知足是人類的天性,所以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1910)說:「老亞當太蠢了。他本來萬事如意,成功地贏得了周圍最漂亮女孩的芳心,但卻仍然不滿足他的征服成果,非要吃那一顆可憐的小蘋果。What a fool old Adam was. Had everything his own way had succeeded in gaining the love of the best looking girl in the neighborhood but yet unsatisfied with his conquest he had to eat a miserable little apple.」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只是「螞蟥」的本能;懂得自己不需要什麼,才是人當有的智慧。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就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喜樂,而大部分我們想要的東西,其實都是我們不需要的。這些欲望和吸引力隨時都可能消失,但我們卻為之朝思暮想、奮鬥不息,得到之後卻很快厭倦。「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八20),人需要得越少,才能越像基督;只有懂得自己不需要什麼的人,才能得著基督裡面的「豐盛」(西二10)和「一切智慧知識」(西二3)──《聖經綜合解讀》

 

【箴三十15~33數字箴言:本段的特色是用「三 ...... 四」句子表明,所列舉的只是一些例子。──《串珠聖經註釋》

 

【箴三十16「就是陰間和石胎,浸水不足的地,並火。」

         「浸水不足的地」:巴勒斯坦的雨季很短,土地常乾旱。

         石胎: 在古代社會,兒女就是一個家庭的繼承人,同時又是一個勞動力,因此,沒有子女的婦人就陷入莫大的差恥與悲傷。尤其是,以色列民族將兒女視為神的祝福<286,聖經中出現的福的含義>。聖經多處記載了,沒有兒女的婦人所獻肝腸寸斷的祈願(301;撒上110) ──《聖經精讀本》

         「陰間」(16)的特點是結束一切生命,不知何時滿足。──《聖經綜合解讀》

         「石胎」(16),指不能懷孕的女人,渴望生育,但卻得不到滿足。──《聖經綜合解讀》

         「浸水不足的地」(16)渴望水,但卻得不著滿足。──《聖經綜合解讀》

         「火」(16)的特點是吞噬一切可燃之物,不知何時滿足。──《聖經綜合解讀》

         ●「陰間」:指死者所在的地方。

         ●「石胎」:原文是「不生育的子宮」。

         ●「浸水不足的地」:原文是「水不足的地」。意義應該是「水源不足的土地」。

         ◎「陰間」不可能被死人裝滿吐出人來,「不生育的子宮」也不被精液裝滿生出小孩來(當時的社會歧視不生育的女性),缺水的土地也無法被水、種子滿足種出作物來(當時也沒有先進灌溉技術),火更是高峰,不可能被事物裝滿,產生什麼成果出來。──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17「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他的眼睛必為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

          傲慢自大這個主題支配著到目前為止的這一章經文,在此達到其可怕的頂峰。它簡略地重複出現在第21~233233節。——《丁道爾聖經注釋》

         “藐視而不聽從”。即藐視命令。所受到的審判是:屍體不得埋葬,任由飛鳥啄食(比較申二八26)──《箴言雷氏研讀本》

         不尊敬父母的,死後必無葬身之處,屍身被鳥啄食。──《串珠聖經註釋》

         沒有了眼是很重的刑罰。鷹啄食曠野的死屍,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僅受重罰,且暴屍于野,無人收拾。──《啟導本箴言註釋》

         「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17b),指死得悲慘、沒被埋葬,結果被飛鳥從大地徹底清除。不孝敬父母的人,自己的兒女也會上行下效,不會妥善安葬他。──《聖經綜合解讀》

         神的誡命是:「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二十12)。違背這條誡命的傲慢兒女,必然會受到從天上來的懲罰。今天那些故意破壞傳統家庭的人,也躲不過審判的結局。實際上,他們的心眼已經瞎了,這是對他們最大的懲罰。──《聖經綜合解讀》

         ●「戲笑」:「嘲笑」、「譏笑」。

         ●「他的眼睛必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實際上就是「死無葬身之地」的寫照。──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18「我所測不透的奇妙有三樣,連我所不知道的共有四樣:」

         「奇妙」:神秘不能測度,無影蹤可尋的事。──《串珠聖經註釋》

         ●「測不透的奇妙」:SH 6381,「超越自己的能力」、「難以達成的」、「難以理解的」。──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18~19這四種行為甚難理解,因為其運作無跡可尋,或因為他們關乎不容易掌握的事情。──《箴言雷氏研讀本》

         有的解經家認為這裡講的四種“奇妙“都很難測透,因為全是無形跡可尋的行動。有的則認為指的是四種難駕馭的東西:空氣、磐石、海洋和女人,可是懂得控馭會變得很自然。這四種奇妙之外,作者還加上”淫婦的道“。性行為在她象吃飯一樣隨便。──《啟導本箴言註釋》

 

箴言三十18~20四件奇事──與格格不入的第五件】有些釋經學者依從所羅門智慧書五1011,想要在沒有留下痕跡可循之行動中尋找共同的起源;但是更好的是在其中尋找藉著恰當的媒介輕易支配之天然力,就是難以通過之空氣、磐石、海──與年輕女人。第五樣奇事是不自然的(20),就是一個人全然放鬆,陷在她的罪惡的天性中;行淫的舉動對她而言就像家常便飯一樣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20bc)。……的道也是這樣(20節,和合、RV):這句話不是論及第19節,而是回到第18節去,也就是說:「……對我來說也是太過奇妙。」——《丁道爾聖經注釋》

         高飛的鷹,在磐石上滑行的蛇,在大海中航行的船『道』所共有的──使它們成了令人感到驚奇的神祕莫測──其本身就有點神祕。其神祕處,是它們怎樣使自己向前推進麼?其神祕處,在它們所經之處不留下痕偽麼?其神祕處,在它們容易駕馭困難的環境麼?或者其神祕處,在於它們吸引作者注意動作的優雅和美妙麼?或許其神祕處,在於它們的道都是人不能達到的。鷹在天空翱翔,蛇在岩石深凹的隱匿處和裂隙上滑入滑出,然而這隻船航經公海或大海上,而不是在熟悉的近海岸的水域中航行。要注意,關於第四且為最後奇異的事,又再從自然界轉到人類的領域來。男女之『道』,與其他有甚麼共通的地方就更加不明顯了。可能除了它太不能理解以外,便沒有甚麼要表明了。在這裏『道』,明顯是指兩性之間神祕互相吸引的磁力,在性的交合中獲得滿足。——《每日研經叢書》

         有人說這段文字具有深奧的屬靈意義。鷹象徵基督(1214),蛇象徵撒但(129),船象徵教會,女(指“處女”)象徵童貞女馬利亞( 714)。但這種解釋似乎過於富有想像。較穩妥的解釋是,本文通過幾個例子,反復警告了在隱密之處所行的罪。 ──《聖經精讀本》

         18~20節是四種神創造的可畏之道和淫婦的可怕之道,兩者同樣讓人「測不透」(18)──《聖經綜合解讀》

 

【箴三十19「就是鷹在空中飛的道;蛇在磐石上爬的道;船在海中行的道;男與女交合的道。」

         「道」(19)原文的意思是「道路、行為、做事的方式」,是個雙關語。19節是四種神創造的可畏之道,令人難以測透。

   1.「鷹在空中飛的道」(19),既是指鷹飛行的毫無痕跡,也是指鷹在空中翱翔的能力。

   2.「蛇在磐石上爬的道」(19),既是指蛇在磐石上的活動毫無痕跡,也是指蛇沒有腳、卻能快速爬行的能力。

   3.「船在海中行的道」(19),原文是「船在深海中行的道」(英文ESV譯本),既是指船在海中的航線毫無痕跡,也是指神給人以智慧在大海深處航行的能力。

   4.「男與女交合的道」(19),原文是「男人和處女的道」(英文ESV譯本),指神所造的浪漫愛情之奇妙,雖然人看不見愛情,但卻令人嚮往。──《聖經綜合解讀》

          3019 的四個「道」:SH 1870,「道路」、「方式」、「way」。

         ●「男與女交合」:原文是「男人進入年輕女子」,意思也是「性交」。此處的「女」是SH 5959,也有「處女」的意思。如果是「處女」,那指的可能就是「第一次的性交」。

          3019 前兩個「道」是生物,第三個是人類的技術,最後一個是社交方面的奇妙。──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20「淫婦的道,也是這樣,她吃了把嘴一擦,就說:“我沒有行惡。”」

         對“淫婦”來說,行姦淫只是好象吃一頓飯那麼平常的事。三○21~23 這段指出四樣不能忍受的事。──《箴言雷氏研讀本》

         「淫婦的道也是這樣」(20),意思是淫婦的罪行也同樣「測不透」。淫婦所做的事也是不留痕跡,並不覺得自己「行惡」(20)。在一個敗壞的世代,淫亂者把滿足情欲當作滿足食欲一樣自然,認為自己心地善良,既沒有使用暴力、也沒有影響社會,全社會不但應當包容、而且應該效法他們。他們和淫婦一樣不覺得自己「行惡」,一點也不認為自己所做的正在摧毀家庭和社會的根基。──《聖經綜合解讀》

         ●「淫婦的道也是這樣」:原文是「淫婦是如此」,沒有「也是」。亦即,淫婦的道不是人測不透的,而是作者可以輕易直接描述的。

          3020 的意思是淫婦的道並非如上述四樣,是作者所不能明瞭的。作者直接就看出:淫婦是認為淫亂不是一種惡行。──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21「使地震動的有三樣,連地擔不起的共有四樣:」

 

【箴三十21~22僕人、愚頑人、醜惡女子或婢女高升時,態度之囂張,連地也不能忍受。──《串珠聖經註釋》

 

【箴三十21~23四件無法忍受的事】RSV 正確地讀作「在三樣之下……;在四樣之下」。聖經喜歡用大量之福禍逆轉的描述(參,十七2,參,尊主頌),但卻無法忍受那變得不可一世的暴發戶(參,十九10;賽三45)。這裏的愚頑人是 na{b[a{l,詩篇十四1那蠻橫的褻瀆者;參撒母耳記上二十五25;箴言十七721。「嫌惡的」(23節,AVRV)直譯為「可恨的」或「沒人愛的」(RSV);參創世記二十九31。其含義可能是:她的相貌天生是不討人喜歡的(和合、AVRV),或者她只是一個老處女,而她的成就令她喜不自勝。——《丁道爾聖經注釋》

         在這裏我們見有四種人在社會上處於不利情況,但幸運向他們發出仁慈的微笑;僕人作了王;愚妄人吃得飽飽的(那就是有成就);貌醜而又易怒的未婚女子獵獲了一個丈夫;而婢女贏得了女主人丈夫的愛情,而且在家中取代了她的地位。每一個例子都誇張而且幽默地加以描述,作為驚天動地的大事。其意義可能是:這些都是突然發跡推翻了現狀的人。這可能指觀察到那些經歷命運戲劇性變好的人,往往變得很難相處。——《每日研經叢書》

         這四種人的態度囂張,連地都承受不起。“醜惡的女子”亦作“結了婚但未獲丈夫寵愛的妻子”(例如創二十九31~32的利亞)。主母無子,主人收婢女為妾,生了兒子(例如創十六1~6的夏甲)。──《啟導本箴言註釋》

         描述了四種甚為不妥的事情,與24~28的教訓,形成絕妙的對比。這裡的僕人、愚頑人、醜惡女子、婢女,都是靠不義之舉,或極其偶然地登上了自己根本不配擁有的高位。他們沒有資格身居此位,卻隨心所欲地耽誤各樣事,像地震一般地擾亂人間。他們毫無分寸地驕傲,且行事放肆,常常破壞團契的氣氛。 ──《聖經精讀本》

         21~23節列出敗壞世代的四種現象,這四種現象將使大地從「震動」(21)一直到「擔不起」(21),會使社會秩序分崩離析。──《聖經綜合解讀》

 

【箴三十22「就是僕人作王,愚頑人吃飽,」

         “喫飽”。即興旺。──《箴言雷氏研讀本》

         「僕人作王」(22a),指臣僕篡奪了王位,正如北國以色列所不斷發生的。倚靠暴力上臺的君王,總是懼怕別人以暴力推翻自己,所以不是實行高壓政策鎮壓百姓、就是倚靠某個特權階級來維持統治,結果都是百姓遭殃。這是今天專制社會的常態。──《聖經綜合解讀》

         「愚頑人吃飽」(22b),指愚昧人佔據了高位,掌握了大權,結果整個社會都要承擔愚昧的後果。這是今天民主社會的常態。──《聖經綜合解讀》

         ●僕人「作王」:SH 4427,「成為國王或皇后」、「統治」。

          3922 「僕人」可能指著「奴隸」或「官員」。而實際的狀況中後者要作王統治,比較可能的途徑是「篡位」。目前的社會中,「英雄不怕出身低」的狀況很多,對整個社會也不算是個問題。但是當時底層的官員要接續王位統治,恐怕都要透過許多不忠實、不公義的手段才能達成,而且一般人也沒有統治方面的訓練,突然成為王,對社會並不是好事。──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23「醜惡的女子出嫁,婢女接續主母。」

         “婢女接續主母”。更可作:女僕把主母逐出。──《箴言雷氏研讀本》

         「醜惡的女子出嫁」(23a),可譯為「令人憎惡的女子出嫁」。「令人憎惡的女子」如果成了一個家庭的女主人,這個家庭就岌岌可危,因為「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十四1)。這是今天女權主義社會的常態。──《聖經綜合解讀》

         「婢女接續主母」(23b),指「婢女」運用心機竊取了男主人的歡心,趕走了女主人,毀滅了一個家庭。這是今天男權主義社會的常態。──《聖經綜合解讀》

         ●「醜惡的」女子:SH 8130,「恨惡」、「討人厭」。

         ●「接續」主母:「繼承」。

          3023 指的是家庭中的次序受到破壞。不該獲得好處或居於高位的人站在高位,將導致家庭次序混亂。──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24「地上有四樣小物,卻甚聰明:」

         ●「卻甚聰明」:SH 2450+SH 2449,連續兩個字義都是「有智慧」,加強語氣之用。──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24~28四樣小而聰明之物】弱小無力的四種補償是(a)貯藏物;(b)避難所;(c)井然有序;(d)大膽。亨利馬太(Matthew Henry)根據這一節經文指出:我們應該羨慕的不是龐大的身軀等,而是這裏所提及的這些素質,我們應該對創造這些小物的主倍感驚奇;為了我們無法「為了自己真實的益處而有這樣的舉動,像這些最卑賤的小物為了他們的益處所做的一樣」而咎責自己;而且「不要……蔑視世界上弱小的東西」。

「岩狸」(AVRV;岩獾;Moffatt 的譯法較易理解:「土撥鼠」):這個希伯來詞語所指的似乎是 Hyrax Syriacus(敘利亞岩狸),一種「暗褐色之小哺乳動物……,大約像小免子一般大小」(馬廷)。牠們是羞怯的受造物,一旦牠們的步哨發出危險的警訊,很快就退到岩石裂縫中(參,詩一○四18)。守宮,AV 作「蜘蛛」,應該譯作「蜥蜴」(RVRSV)。抓等(和合、AVRV)或「你可以抓在手中」(RSV)都是極合理的譯法;後者較為可取,因為(就如托伊所指出的)在其他三句話裏面,每一句的頭一行都是說到該種小物的限制。——《丁道爾聖經注釋》

       這條言論的總題是『小卻聰明』──或者如我們會說的,『腦強於筋肉』。每一節第一行都強調那些受造物『微不足道』,而第二行卻強調牠們的智慧。螞蟻因有先見之明與勤勞而受稱讚(請比較六6~8),穥因艱難的工作和巧妙的工程而受稱讚,蝗蟲因服從規律和守秩序受稱讚(請比較珥二4~9),而守宮則因擅長『取得地方』而受稱讚。這言論指明智慧,不是力氣,為成功之鑰的教訓,而且『一種才幹(譯按:或一千銀子──太廿五25)』加以智慧地使用,能使人受用不盡。——《每日研經叢書》

         四種彰顯智慧的小動物。螞蟻有預備糧食的先見;“沙番”(獾或兔子)找到有保護的住所;蝗蟲是一個有紀律的群體(“分隊而出”);而“守宮”(蜥蜴或蜘蛛)卻勇敢而無懼。“用爪抓牆”。更可作:你可以用手捉住牠。──《箴言雷氏研讀本》

         這是作者通過觀察自然而得到的寶貴教訓。螞蟻、沙番、蝗蟲、守宮,這些動物最突出的特徵就是,每一個個體均極其脆弱。螞蟻象徵著勤奮與預備(68),沙番象徵著自己的藏身處(10418),蝗蟲象徵著秩序,守宮則象徵著勇氣。連這些渺小無比的小動物,都按照神所賦予的本性而活出了智慧,倘若萬物的靈長、具有神之形像的人,違背創造的本性而陷入罪與虛假,是多麼令人汗顏的事情!通過本文,聖徒可以發現關於信仰的以下教訓:當象螞蟻般勤奮而有所預備,以至可以無愧地站在主面前(1240),當以耶穌基督為藏身處(724),且為了造就教會,按秩序成為一體而各盡其責(林前1440),還要壯膽傳福音(彼前29) ──《聖經精讀本》

         ◎前兩種知道要儲藏食物、居安思危。後兩種知道要依靠團隊,或者依靠其他更強大的勢力。所以這四種軟弱的生物,都得以生存。──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25「螞蟻是無力之類,卻在夏天預備糧食;」

         「螞蟻是無力之類」(25a),但卻知道用積少成多、提前準備來彌補力量的不足,「在夏天預備糧食」(25b)。人也應當從螞蟻學到智慧,知道自己的「無力」,學會齊心協力、居安思危。──《聖經綜合解讀》

         ●「無力之類」:「不強壯的族群」。──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25~2825~28節列出四種生物,它們的共同點是「小」(24a),但「卻甚聰明」(24b),都能按照神所賜的智慧彌補自己的弱點,在自然秩序中和諧共存。而按著神的形象被造的人,豈不更應當用真智慧來彌補自己的軟弱嗎?──《聖經綜合解讀》

 

【箴三十26「沙番是軟弱之類,卻在磐石中造房;」

         「沙番是軟弱之類」(26a),無法抵擋捕獵者,但「卻在磐石中造房」(26b),用安全的藏身之處來彌補不足。人也應當從沙番學到智慧,知道自己的「軟弱」,以神為自己的磐石。──《聖經綜合解讀》

         ●「沙番」:SH 8227,「石獾」。──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26 沙番】敘利亞蹄兔(Syrian hyrax)或蹄兔(rock badger)是一種有蹄類哺乳動物,住在岩壁和難以接近的多石地帶。這種孤獨的生活為牠帶來保障(見:詩一○四18)。此外,這種動物能夠獨具匠心地在這種似乎不宜居住的地方居住,是牠適應能力和機智程度的反映。──《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三十27「蝗蟲沒有君王,卻分隊而出;」

         「蝗蟲沒有君王」(27a),但卻能順著神所賜本能的管理,倚靠團隊、「分隊而出」(27b),規模之大超乎想像。人也應當從蝗蟲學到智慧,以神為「君王」、弟兄和睦同居,而不是互相爭鬥。──《聖經綜合解讀》

 

【箴三十27 蝗蟲】有關蝗蟲破壞能力的討論,可參看:阿摩司書四9;約珥書一4~7的注釋。蝗群似乎沒有領袖而能集體行動的事實,使牠們的威力更加令人生畏。──《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三十28「守宮用爪抓牆,卻住在王宮。」

         「守宮」:即壁虎。本節指壁虎雖用爪在牆上爬行,但能進入王宮去,或可譯作「守宮 ── 你可以用手去抓,它卻住在王宮」(呂振中譯本),表示壁虎這樣細小的動物竟然住在王宮裡。──《串珠聖經註釋》

         “守宮”就是俗稱為壁虎的蜥蜴,長於在石壁上爬行,小小動物能爬進王宮的牆壁。──《啟導本箴言註釋》

         「守宮用爪抓牆」(28a),指壁虎利用腳趾上的吸盤游走於牆上,但卻有智慧「住在王宮」(28b),在結構錯綜複雜的王宮裡進出自如。因此,人雖然弱小如壁虎,是惡人和淫婦一心想要抓住的物件,如果他小心謹慎、順從神所賜的智慧,同樣也可以應對自如。──《聖經綜合解讀》

         ●「守宮」:就是俗稱的「壁虎」。

         ●「用爪抓牆」:原文是「用手就可以抓住」。──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28 守宮】守宮(壁虎)能夠在地上爬行(利十一29)到王宮等防守最嚴密的所在,可能令他們成為想要在這種高貴地方居住之人的欽羨物件。還有一點就是守宮雖然沒有天然的自衛能力,普通人一手就能把牠們抓住,牠們卻能充分利用既有的長處,得以成功。──《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三十29「步行威武的有三樣,連行走威武的共有四樣:」

         「獅子」(29),強調其無畏的氣概。──《聖經綜合解讀》

         ●「威武」:SH 3190,「做的好」、「做的正」、「做的完美」。──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29~31這幾節明顯地把在行列前頭一個王威嚴的舉止態度,與獅子、穀倉場上的公雞(譯按:中文本作『獵狗』,還有譯本作『戰馬』)、公山羊威武的步態作比較。鑑定第二個動物為公雞是不確定的。這個鑑定是依據七十士譯本(見標準修訂本的注腳)。希伯來原文按字義為『腰部以帶束緊的』,明顯是渾名像『大步行走者』。其他的建議有灰狗(欽定本),或戰馬(新英文譯本的注腳)。這一節最後部分是『無法瞭解的』(新英文譯本的注腳),而且有些注釋家曾認為第四個動物不是指一個王。我們若接納標準修訂本對其意義的猜測,這言論是表達一個王合適的莊嚴舉止──除非這話是對他壯麗和華飾之舖張溫和的嘲弄,在這種情形他會完全贊成我們現代王室的『平民化的行藏』了。――《每日研經叢書》

         步行時顯出其威武的四種動物。──《箴言雷氏研讀本》

         29~31節列出四種生物,它們的共同點是腳步威武。按著神的形象被造的人,若是敬畏神、活出真智慧,也能走出得勝的威武樣式,不必懼怕任何人,因為神必「指引他的腳步」(十六9),「祂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26)──《聖經綜合解讀》

         ◎當然這段箴言重點就是「有整排士兵的君王」,像獅子一樣可以毫無畏懼。所以不要任意敵對君王,君王也必須維持軍力。──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29~31四樣威嚴之物】這段經文甚至比第18~20節更為保持在認知的領域中(就像藝術家以藝術家的資格所做的一樣),而末予以道德化或哲理化,神學上的含義(創造者的大能與智慧──參,1~5節;伯三十八~四十二6)則是蘊含在其中,豐富了觀察者的喜悅之心,彷彿有夕日可以觀賞,卻沒有打擾它一般。——《丁道爾聖經注釋》

 

【箴三十30「就是獅子乃百獸中最為猛烈,無所躲避的;」

         「無所躲避」:獅子無需在任何動物面前回避。──《串珠聖經註釋》

         “無所躲避”是說在任何事物面前從不畏縮。──《啟導本箴言註釋》

         ●「最為猛烈」:SH 1368,「強壯的」、「大能的」。

         ●「無所躲避的」:「無論遇見什麼,決不退縮」。──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31「獵狗、公山羊,和無人能敵的君王。」

         第二行例子直譯為「腰間整束獅子」,在現代希伯來文的意思是歐掠鳥(在所有不大可能的候選者中,因其擾嚷的搖擺步伐而中選);古代譯本一致譯作在穀倉旁空地上的「雄雞」(RSV)──這當然是個出了名的昂首闊步者。「灰狗」(AVRV)與「戰馬」(RV 邊註)是其他可能的譯法,但我們已經失去瞭解開這個綽號的鑰匙。至於第四個範例,「有軍隊與他同在的君王」(參,RV 邊註)是「有 ~alqu^m 與他同在的君王」〔把 ~alqu^m 當作是一個亞拉伯文的外來字(參英文的「代數學」──'algebra',「亭閣」──'alcove'),意思是「百姓」或「義勇軍」〕這個片語一個非常有可能的譯法;AVRV 採用推論的譯法「不興起來敵對他」,過度曲解了文法與句法。——《丁道爾聖經注釋》

         “獵狗”。也許更可作:高視闊步的公雞。“無人能敵”。更可作:面對敵人時。──《箴言雷氏研讀本》

         「獵狗」:意難確定,古本譯作「雄雞」。──《串珠聖經註釋》

         “獵狗”亦作昂首闊步的“雄雞”。──《啟導本箴言註釋》

         「獵狗」(31),可譯為「昂首闊步的公雞」(英文ESV譯本),指公雞在母雞群中游走(七十士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公山羊」(31),指在羊群前面領路的公山羊(七十士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和無人能敵的君王」(31),原文是「有整排士兵的君王」(和合本修訂版)──《聖經綜合解讀》

         ●「獵狗」:SH 2223+SH 4975,實際的意義是什麼有爭議,但是目前大部分的譯經者都翻譯為「昂首闊步的公雞」。七十士譯本與敘利亞譯本都是翻譯為公雞。──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無人能敵的君王」:「有整排士兵的君王」。

 

【箴三十32「你若行事愚頑,自高自傲,或是懷了惡念,就當用手捂口。」

         這個勸勉是叫人停止行惡。──《箴言雷氏研讀本》

         「用手摀口」:此處指靜默等候責罰。──《串珠聖經註釋》

         「用手捂口」(32b),指立刻停止愚昧的行為和所懷的「惡念」(32b)。人若受到「惡念」的試探,並不是罪;但順從「惡念」,「行事愚頑,自高自傲」(32a),就成了罪。所以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說:「你無法避免鳥從你的頭頂飛過,但你可以不讓鳥在你的頭髮裡築巢。You cannot keep birds from flying over your head but you can keep them from building a nest in your hair」。──《聖經綜合解讀》

         ●「懷了惡念」:「設計惡謀」。

         ●「用手摀口」:意思是「禁止自己發言」。──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三十32~33結束的呼召──要謙卑】謙卑乃是這一章經文潛在的意向,已經給讀者留下(直接或對比地)敬畏神(1~9)、節制(10~17),與驚奇(18~31)的印象,最後則顯明為使人和睦的行為(3233)——《丁道爾聖經注釋》

         本章表面上講的是驕傲,骨子裡稱讚的是謙卑。謙卑的人心存敬畏(1~9),又能自製(10~17),可成就難測的事(24~31),行事為人心平氣和(32~33)

“用手捂口”是說應立刻停止惡念和愚行。激動怒氣必起爭端,就象搖牛奶必成奶油一樣必然。──《啟導本箴言註釋》

         32~33節是「雅基的兒子亞古珥的言語」(1)的結論。──《聖經綜合解讀》

 

【箴三十33「搖牛奶必成奶油;扭鼻子必出血;照樣,激動怒氣必起爭端。」

         搖牛奶……扭……激動(AVRV)全都是用來翻譯一個重複出現的字,「擠」(RSV)或壓。湯森(W. M. Thomson)94描寫巴勒斯坦的亞拉伯婦女活潑地扭著一個懸吊三腳架上,裝滿了牛奶的大皮袋的情形。希伯來文的鼻子(~ap{)與怒氣(~appayim)這兩個字非常接近,更使這句話格外有力。——《丁道爾聖經注釋》

         鑑於某些後果,想發怒的人必須自製。──《箴言雷氏研讀本》

         「搖牛奶必成奶油」:攪拌發酸的牛奶,乳會凝結。本節以搖牛奶和扭鼻子的結果比喻爭端起非無因,勸人不要惹動別人的怒氣。──《串珠聖經註釋》

         扭鼻子……激動怒氣: “鼻子”和“怒氣”,作者似乎是故意採用了兩個相近的詞彙,以此來強調對偶句的妙處。激烈的爭執,有時會引發殺人罪。本節教訓我們,在發生爭端之前,安靜自己的心(522)。──《聖經精讀本》

         「搖 מִיץ/mets(33)、「扭 מִיץ/mets(33)和「激動 מִיץ/mets(33)原文都是同一個字,意思是「擠壓」。──《聖經綜合解讀》

         「搖牛奶」(33a),是把酪漿放在羊皮袋裡,搖晃一個小時,可以使奶油從酪漿中分離出來。「搖牛奶必成奶油;扭鼻子必出血」(33a),是比喻凡事都有後果,所以「照樣,激動怒氣必起爭端」(33b)。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個人本主義氾濫的時代,許多受過高等教育、「自以為有智慧的人」(二十六12),卻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會帶來後果,因為有父母或全社會替他們承擔後果。這樣一個不知後果的世代,如果不能停止「行事愚頑,自高自傲」,必將毀於自己的愚昧。──《聖經綜合解讀》

         ●「爭端」:SH 7379,「言詞上的爭辯」、「法律上的爭訟」。

         ◎就算不能阻止自己的錯誤想法,至少可以制止邪惡執行出來。世界上的事情,大致上是遵守因果律的,怒氣會導致衝突或爭訟。──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30)

   1 本章2~4節和伯38章; 39章; 4012~26 1133~36有何相通之處?

   2 我國聖賢提倡「中傭之道」,這與7~9節的內容是否相符?由此看來,主禱文中(69~13),「今日」一詞有什麽含意?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