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箴言第二十五章拾穗

 

【箴二十五1「以下也是所羅門的箴言,是猶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謄錄的。」

         說明這是新段落,羅列了所羅門對政治的見解。查實所羅門最有資格跟我們論政治,他不獨擁有神所賜的超人智慧,還將神的真理實踐在他的國度裡;他作為政治領袖,具有輝煌的成就,所以他最適合跟我們談論政治的原則。猶大王希西家在位期間,正值太平盛世,他吩咐下屬輯錄所羅門的箴言,以之教導王室人員、群臣及其子弟。——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謄錄”。即從所羅門的作品摘錄而來,並且編成“箴言”。──《箴言雷氏研讀本》

         「希西家」:他是一位獲神稱讚的猶大國王,曾獲神加增十五年的壽命(參賽395)。──《串珠聖經註釋》

         本章至二十九章為“所羅門的箴言”第二集。注明為希西家王的人所眷錄。有的一句一節,有少數一句占23(<參考資料>“本書書名譽作者”條)

希西家是以色列國分為南北,北國被滅後第一位統治全以色列民的國王(不過只限在南國猶大)。在他任內(主前715~697)國勢興旺,在聖殿中恢復詩歌的頌贊和敬拜,尤重大衛統一時期的作品(代下二十九30),收集所羅門(統一王朝最後一任國王)箴言的努力獲他支持當極自然。──《啟導本箴言註釋》

         希西家的人: 首屈一指的是舍伯那和約亞等人(王下1818)。當時,他們在希西家王的身邊輔佐他,並抄寫聖經或研究顧問書。 ──《聖經精讀本》

         ●「希西家」:字義是「耶和華是我的力量」。西元前715~686年作猶大王。 王下 181~2021 代下 291~3233

         ●「謄錄」:「移動」、「謄寫」。──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希西家是個甚麼樣的君王?他有哪些政績?】

         希西家是猶大國少數敬畏神的君王之一(有關希西家的事蹟,請參王下十八~二十章;代下二十九~卅二章;卅六~卅六章)。雖然他的父王亞哈斯封了聖殿的門,但他修理聖殿、恢復敬拜、拆毀敬拜偶像的中心,贏得了周圍列國的尊敬,其中有許多國家因此而獻禮物給神。希西家讓人將這些箴言抄錄下來閱讀是不足為奇的,因為“凡他所行的,無論是辦神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誡命,是尋求他的神,都是盡心去行,無不亨通”(代下卅一21)。──《靈修版聖經注釋》

 

【箴二十五1 希西家的人】這些大臣或文書究竟是誰並不清楚。列王紀下十八18提到過幾個猶大王希西家的顧問,但沒有辦法把他們等同為謄錄所羅門箴言的人。但國家面臨危機,正是反省的時候,希西家又有可能是試圖借著記錄和傳播傳統的智慧話語,來博取神的歡心(參較:教導人正確言行之《阿希卡爾的教訓》,也是呈給亞述王,希望能夠複得恩寵的著作)。經文肯定暗示希西家手下有一批王室資助的哲人,負責搜集編纂智慧的話語。──《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二十五1~二十九27這部分是所羅門的箴言,由希西家王(主前715~686)所設立的編輯加以整理。──《箴言雷氏研讀本》

         本文是所羅門箴言的第二部分,由所羅門的後人彙編成集。本文多少重複了第一部分箴言(101~2216)所談論的內容(252~72613~162617~28)。倘若比較相同的內容,就可以知道希西家的大臣描述得更詳細。希西家(B.C.728~697)是南王朝的第13代君王,是以色列歷史上最有才華的君王之一。對內,他斷然根絕了污染以色列全域的崇拜偶像之風,並修復了耶路撒冷聖殿,竭盡全力侍立在神面前。對外,為了預防亞述的侵略,推行了大規模的國防政策(王下181~2021;代下291~3233;賽361~398)。希西家本人是否留下文學作品無從知曉,只是他對文學藝術等表現出了極大的關心。──《聖經精讀本》

         二十五1~二十九27是猶大王希西家派人編撰的「所羅門的箴言」(1)。希西家在所羅門王去世大約兩百年後登基作王(王下十八1),帶起了南國猶大的復興。「所羅門的箴言」第二集的整體結構與第一集(1~二十二16)正好相反,根據表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1.二十五2~二十七27是第一部分,大都是同義平行句和綜合平行句。

   2.二十八1~二十九27是第二部分,大都是反義平行句,兩行詩句一正一反。──《聖經綜合解讀》

 

【箴二十五2「將事隱秘,乃神的榮耀;將事察清乃君王的榮耀。」

         神在管理宇宙方面隱藏一些事情,但君王必須清楚地查察,好作出正確的決定。──《箴言雷氏研讀本》

         神造宇宙,管理世界,奇妙難測,人歸榮耀給祂(伯三十七514;賽四十12~17;羅十一33~36)。國王若能分辨是非,公正處事,也是他的榮耀。──《啟導本箴言註釋》

         人無法全然認識神的屬性、計畫等,只能知道神所啟示出來的那一部分。對人來說,神總是介於神秘與隱秘之中(2929),也正因如此,神更是敬拜與讚美的物件。當君王為百姓的安寧與福祉,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力量時,就會受到百姓的愛戴。須知,這樣的王是神的器皿,神為了成就自己對人的旨意而高舉他、使用他。 ──《聖經精讀本》

         ●「察清」:SH 2713,「搜尋」、「尋找」、「徹底地探討」。

          25位於這個所羅門箴言集的開頭,陳明人類的智慧有其極限,再有智慧的人也無法完全了解神的事情。這樣的宣告表達了人對神應該有的敬畏。後半節也宣告了「察清」、「找出」而非「隱瞞」是統治者該做的事。──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2~5君王的榮耀。 第2節恰當地開啟了希西家的文集,因為他探索的熱心正是這則金玉良言的佳範。但它所稱讚的,主要並不是學術性的研究,而是行政上的調查:王應該知道有什麼事是正在進行的。

  奧祕有其地位,獨裁者知道如何保守他的祕密(3),但隱祕也隱蔽了那沒有價值的事物,滋生敗壞(45節;5b節重複了十六12b)。一個隱祕的邪惡甚至比顯露的邪惡更令人不安。——《丁道爾聖經注釋》

         2~3節是一對平行句,主題是神和君王的榮耀。

     o 「將事隱秘乃神的榮耀」(2a),神的創造和管理奇妙難測,人應當歸榮耀給神,而不是無視自己的有限、企圖掌握宇宙所有的奧秘。人只有探索了一切的可知,才能充分認識自己的無知;而只有承認自己的無知,才可能認識更多的可知。真智慧是承認自己不是一個智慧人,只是一個愛智慧的人。

     o 「將事察清乃君王的榮耀」(2b),神在地上設立君王(二十四22),維持社會公義(羅十三1~4),所以君王有責任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將事察清」、辨明是非(十六11~13),使百姓順服神的旨意。真智慧不會等到所有的奧秘都瞭解以後再遵行,而是明白什麼就遵行什麼,承認「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申二十九29)

     o 「天之高,地之厚,君王之心也測不透」(3),指神賜給君王行使權柄的特殊智慧,「王的嘴中有神語,審判之時,他的口必不差錯」(十六10)。新約的信徒也是如此,「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二15)。真智慧是在地上學習「將事察清」,與主「一同作王」(提二12),將來與基督一起作王到永遠(啟二十46;二十二5)。信徒若藉口將來到了天上就能豁然開朗,所以自作聰明地安於愚昧,就成了對自己不聰明的聰明人,恐怕連能否進入天國都成問題(太七21)──《聖經綜合解讀》

         在神的國度中,君王的地位僅次於神、高於百姓:

         。神「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 (創一27),所以「人人受造平等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美國《獨立宣言》),「欺壓貧寒的,是辱沒造他的主」(十四31)。但是,罪人已經全然敗壞,律法若是沒有執行的權柄,罪惡很快就會蔓延。因此,雖然神的百姓都是弟兄,但神也允許在他們弟兄中立一位神所揀選的人作王(申十七15),「秉公行義」(撒下八15)

          君王應當謹記自己是神的僕人(王上三6),應當謙卑地照著神的旨意作「祂產業的君」(撒上十1),謹慎行使權柄;百姓是神的「產業」(出三十四9),而不是專制君王的私有財產。

          君王的職責不是包辦社會問題,管理百姓生活,使人以政府為神;而是「秉公行義」(代上十八14;代下九8),照著神的心意公正審判(十六10~11)、推行公義(十六12~13)、果斷執法(十六14~15),使百姓「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提前二2),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在神面前作出明智的選擇,並且自己為選擇的後果負責。

         。百姓應當謹記神才是國度真正的王(出十五18;撒上八7),順服君王,就是接受神的僕人(Vassal)管理神的「產業」、牧養神的群羊(詩七十八71)。如果連看得見的君王都不肯順服,怎麼能順服看不見的神呢?──《聖經綜合解讀》

          252~3 描寫出兩個法庭的階級,上一層能夠查清下一層的意圖。君王查清他的下屬與臣民,但神是隱密的。君王的心對下屬也是隱密的。──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2~272節和27節原文都有兩個「榮耀 כָּבוֹד/kä·vode’」,首尾呼應,把2~27節組成一個交錯對稱的單元:

o A. 當得的榮耀(2~3)

o  B. 除去惡人(4~5)

o   C. 寧可降卑(6~7)

o    D. 爭訟有方(8~10)

o     E. 說話合宜(11~12)

o      F. 忠信的使者(13~14)

o       G. 有節制地堅持(15~16)

o      F1. 良善的鄰舍(17~18)

o     E1. 待人合宜(19~20)

o    D1. 待敵有愛(21~22)

o   C1. 寧可退讓(23~24)

o  B1. 抵擋惡人(25~26)

o A1. 不當得的榮耀(27)──《聖經綜合解讀》

 

【箴二十五3「天之高,地之厚,君王之心也測不透。」

         一個人不能估計天的高度和地的深度,他同樣不能瞭解統治者內心的思想。──《箴言雷氏研讀本》

         君王不輕言諾,不隨便表示看見,看去好象天高海深,神秘難測。──《啟導本箴言註釋》

         ●地之「厚」:SH 6011,「深度」,聖經中僅出現於此處。

         ●「測不透」:原文是SH 3699+SH 2714,「不能被搜尋」、「不能被「徹底地探討」之意。SH 2714SH 2713的名詞。──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4「除去銀子的渣滓,就有銀子出來,銀匠能以作器皿;」

 

【箴二十五4 除去銀子的渣滓】未造首飾或飾物以前,銀子必須首先經過提煉,除去銀礦裡面天然的氧化鐵。不然這銀子就會腐蝕,或在冷卻之後變脆。冶煉過程中又需小心不讓雜質滲入,與銀子鑄為合金。標準純銀(包括7.5% 銅的合金)必須在石墨製造的坩堝中提煉,溫度是華氏一六四○度。正當的提煉過程可以比作君王罷免不忠或愚昧的顧問,試圖剷除朝廷的邪惡。埃及智慧文學中的「善辯之農夫」亦敦促法老維持正義,作「沒有貪心的統治者」及「謊言的毀滅者」。──《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二十五4~5除去惡人,國位才得堅位。──《串珠聖經註釋》

         用煉銀去雜質始得純銀為喻,說明國王應除去朝中奸惡之輩和社會中的害群之馬,國位才能堅立。──《啟導本箴言註釋》

         這兩節經文形成很巧妙的對偶句。為了更加生動地傳達5節的信息,4節使用了比喻。 ──《聖經精讀本》

         4~5節是一對平行句,主題是除去惡人。──《聖經綜合解讀》

         君王是神的僕人,不能隨心所欲地統治,而要「秉公行義」(撒下八15)。「除去銀子的渣滓就有銀子出來,銀匠能以做器皿」(4);同樣,「除去王面前的惡人,國位就靠公義堅立」(5)──《聖經綜合解讀》

         「除去銀子的渣滓」,指用灰吹法(cupellation)煉銀,需要匠人高超的技巧;同樣,「惡人」的臉上沒有寫著「惡人」,要「除去王面前的惡人」,也需要君王有從上頭來的智慧。──《聖經綜合解讀》

         人害怕什麼,就打擊什麼;喜歡什麼,就吸引什麼。真智慧是喜愛公義,讓人知道說真話不會得罪自己,此外沒有別的辦法可以「除去王面前的惡人」。君王周圍若有許多「惡人」,是因為眾人都知道他愛聽奉承、害怕公義,所以真話必受打擊、諂媚必受歡迎。一個人若有許多壞朋友,也是因為逐臭之夫都知道這人是「鮑魚之肆」。──《聖經綜合解讀》

          254~5 這段的意思是治國與冶煉純銀一樣,都是用消去雜質來達成目標。只要除去雜質,剩餘的好官員就可以自然顯出功用來。我們是否勇於除去組織中的雜質?──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5「除去王面前的惡人,國位就靠公義堅立。」

         除去王面前的惡人: 古往今來,因未能及時預防奸臣的謀反與詭計,使國家陷入危難中的事件比比皆是。以色列亦不例外。尤其是在北王朝以色列的19位君王當中,有8人被叛逆者所殺害(王上1527281689) ──《聖經精讀本》

 

【箴二十五6「不要在王面前妄自尊大,不要在大人的位上站立。」

         “妄自尊大”。直譯作:不尊重自己。那是一個宴會場合。不要坐在留給更尊貴之賓客的位置上(比較路一四7~11)──《箴言雷氏研讀本》

         ●「妄自尊大」:SH 1921,「自我尊榮」、「聲稱尊榮」。

         ●「在大人的位上站立」:「站在大人物應該站的地方」。──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6~7在朝廷中晉昇。 耶穌把這個有關於社會生活的直接忠告,變成用來指我們整個生活態度的一個比喻(路十四7~10)

  第7節最後一個片語在七十士譯本、西瑪庫譯本(Symmachus)、武加大譯本中都是譯作「你的眼看見什麼」,後兩個譯本與現代的許多譯本(如:呂譯、RSV)將之附屬在第8節,見該處的註釋。這可能是正確的,因為若不是這樣,第7c節就是一個額外的修飾語,在以簡潔為特色之段落中並不恰當。——《丁道爾聖經注釋》

         在宮廷中不可妄自尊大。「大人的位」:當時朝廷的座位按官階排列,官階越高,位子愈近王的座位。──《串珠聖經註釋》

         “在王面前”可能指國王宴請群臣(參二十三1),座位按官階而設(參路十四7~11)。人在體面的場合應懂得謙恭禮讓,由別人來加增自己的榮耀;不要自己強求,以免受辱。──《啟導本箴言註釋》

         描繪了那些受到王的邀請參加筵席的大臣,必存驕傲,爭坐上席的無禮之舉。耶穌引用這些經文來教導我們,要在所有場合保持謙卑的心(147~11) ──《聖經精讀本》

         6~7節是一對平行句,主題是寧可降卑。──《聖經綜合解讀》

         「大人的位」(6),意思是大人物的位置。──《聖經綜合解讀》

         「不要在王面前妄自尊大;不要在大人的位上站立」(6),意思是不要自視過高。正如老子所說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寧可有人說:請你上來」(7a),意思是人不要高抬自己,寧可先降卑、等候別人認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一個人受尊重的程度,通常會和他的自負成反比。──《聖經綜合解讀》

         「在你覲見的王子面前叫你退下」(7b),意思是人其實並沒有資格來覲見王子,但卻太過自信,結果自取其辱。──《聖經綜合解讀》

         主耶穌也用請客坐席的比喻,教導門徒當存謙卑的心:「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十四7~11)。真智慧是「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甘心降卑、存心順服,被神升高(腓二6~11)──《聖經綜合解讀》

 

【箴二十五6~10◎這段教訓與耶穌在  147~11 說的教導意義相似。描述一群官員們要站立迎接王或貴族。如果立刻去搶佔尊貴的位置,下場可能是被人要求退下,反之則會被邀請到合適的位置,當然以後者比較光榮。──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6~15◎這一段原本應該是給在宮廷中朝臣的箴言,不過用在目前公司組織中的員工也頗適用。──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7「寧可有人說:請你上來,強如在你覲見的王子面前叫你退下。」

         ●「王子」:「貴族」。──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8「不要冒失出去與人爭競,免得至終被他羞辱,你就不知道怎樣行了。」

         “爭競”。即進行訴訟。──《箴言雷氏研讀本》

         最好是勿與人爭訟;如不得已,應小心謹慎處理。──《啟導本箴言註釋》

         ●「爭競」:SH 7378,「相爭」、「爭訟」。

         ●被「他」羞辱:原文是SH 7453,一般都翻譯為「鄰舍」,其實也可以翻譯為「同伴」、「同僚」。此處比較可能是指「同事」。

          25的意思是不要隨便就出去告同事或者是與同事爭論,免得到時候輸了,自己也不知道怎樣處理才好。──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8~10你的報告真實──仁慈──必要嗎?】

  第7(見該處註釋)最後一個片語應該有可能是引入第8a節的,將後者的子音重新標注之後,讀作:「你的眼看見什麼,不要急於帶到法庭去」(RSV)

  第9a節所倡導之健全的率直(1112)無疑是明智的:一個人很少知道全部的事實,或是將之解釋得很完全(8),而且一個人在散佈一件事時的動機,也很少像他所裝作的那麼純淨(10)。訴諸於法律或鄰舍,通常都是放棄了個人關係的責任──見基督在馬太福音十八15b之決定性的見解。(我們的主也把在法庭外和解的整個主題變成一個比喻,以說明恩典之日短暫、飛逝:馬太福音五2526)——《丁道爾聖經注釋》

         本段可有兩種解釋: 1 教人不要輕率上法庭; 2 教人說話謹慎,不隨便洩露人家的秘密。──《串珠聖經註釋》

         8~10節是一組平行句,主題是爭訟有方。──《聖經綜合解讀》

         「不要冒失出去與人爭競,免得至終被他羞辱,你就不知道怎樣行了」(8),可譯為「不要冒失出去與人爭訟,免得你的鄰舍羞辱你,最後你就不知怎麼做」(和合本修訂版)。不是說不要爭訟,而是說爭訟之前要準備周詳。──《聖經綜合解讀》

         「你與鄰舍爭訟,要與他一人辯論,不可洩漏人的密事」(8),可譯為「要與鄰舍爭辯你的案情,不可洩漏他人的隱密」(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不是說不要爭訟,而是說爭訟時不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犧牲他人的隱私或名聲。──《聖經綜合解讀》

         神的百姓「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羅十二1),意思是不要報私仇,而不是說不要依據法律程式討回公道,否則神又何必設立律法和審判官。當神的百姓與鄰舍發生爭訟時,應當爭訟有方、合乎聖徒的體統,有準備、有分寸,「不要冒失」、「不可洩漏人的密事」,免得成為在弟兄之間搬弄是非的人。──《聖經綜合解讀》

         神的百姓在爭訟時尚且「不可洩漏人的密事」,更何況是平時呢?今天,有些人的「交通」,是到東家說西家的是非,到西家說東家的長短;有些人的「勸勉」,是好話搶著自己說,不好聽的話卻說別人說的。這些都是「洩漏人的密事」、自欺欺人的「屬靈」,不但不能建造身體,而且遲早都會穿幫,「恐怕聽見的人罵你,你的臭名就難以脫離」(10)。人若用別人的秘密去交朋友,是因為自己內心的貧乏;信徒若用別人的秘密去傳福音,也是因為自己靈命的乾枯。真智慧是只說自己的事實,不說別人的隱私;只說自己的看法,不把別人當擋箭牌;「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五37)──《聖經綜合解讀》

 

【箴二十五9「你與鄰舍爭訟,要與他一人辯論,不可洩漏人的密事,」

         把案件送上法庭之前,先要搜集證據,並要保持機密。──《箴言雷氏研讀本》

         無論是私下的談判或在法庭作證,都不要隨意公開第三者的秘密。──《串珠聖經註釋》

         ●「與他一人辯論」:「直接爭辯你的案」。──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9~10洩漏他人秘密乃好事者的行徑,敗壞名聲,為人所不恥。──《啟導本箴言註釋》

          259~10 描述雙方爭執(或上法庭)時一方氣急敗壞,除了自己的案子,還拿出他所知道別人的祕密出來當自己的理由。這樣自己的案子也未必會贏,還被當成是「背信的大嘴巴」。──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10「恐怕聽見的人罵你,你的臭名就難以脫離。」

         “臭名”。即惡人所告你的。──《箴言雷氏研讀本》

         假若第三者聽見,必會指責洩露秘密者,別人也會不屑他的所為。──《串珠聖經註釋》

         ●「聽見的人」:原文是單數,指的應該是「法官」。──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11「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

         “說的合宜”。直譯作:說得合時;即在適當的場合裏說。“網子”。雕塑。這比喻很含糊,信息卻十分清晰。──《箴言雷氏研讀本》

         「蘋果」:可指各種的水果,不一定是蘋果。「網子」:指雕刻品。「金蘋果在銀網子」可能是一件美觀而有價值的藝術精品。──《串珠聖經註釋》

         話說得合宜,聽的人也歡喜。“蘋果”指果香濃馥的水果。“金”可指顏色或質地。“銀網子”指鑲嵌的座子。全句很可能指配合得好,一定吸引人。──《啟導本箴言註釋》

         這節經文使用了美麗而卓絕的隱喻。銀網中的金蘋果,不僅有迷人的外表,更具有美妙無比的味道與馨香。話說得合宜的人必被重用。 ──《聖經精讀本》

         ●「一句話說得合宜」:也可能翻譯為「一件事被討論得合宜」,因為「說」是SH 1696Piel形式,意義是「講論」,「話」是SH 1697,也可以是「事」。

         ◎「金蘋果在銀網子」:可能是指一種裝飾品,而非真的蘋果。尤其是比對 2512 ,可能此處都是用精美的飾品來比喻「美好」。──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11 金蘋果在銀網子裡】與十五章23節一樣,本節也是說表達得體的語句或智慧話,有極高的價值。作者在此使用的象喻,是個精工製造的珠寶。匠人將一個金制的果子鑲嵌在設計複雜的銀制背景上。這個雅致的飾物吸引人的目光,就如機巧的話能夠感動人心一樣。有人提出本節所提的果子是杏而非蘋果,但從象喻的角度來看,一點分別都沒有。──《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二十五11~12說得合宜,領受得合宜】9a節的率直不需要是壓抑性的;參二十四26,及我們主的技巧。但至終得著裝飾的乃是領受的人(12),因為少有幾件事是受比施更為有福的,而責備卻是其中之一。

  蘋果:這個字所指的是某種以氣味聞名的水果(蘋果、𥜝桲?)

  金:在第11節可能是指色澤(指橙色、杏色?);更有可能是指材質,像在第12節一樣。

  網(和合)、「圖畫」(AV)、「籃」(RV):這個字在其他地方可能是指設計(非物質的,十八11b;或物質的,利二十六1b),所以 RSV 的「鑲嵌珠寶首飾的底座」似乎是恰當的。

  整個明喻無法有確定的解釋,但至少它(12)的構成要素使人聯想到吸引力、價值與技藝。——《丁道爾聖經注釋》

         11~12節是一組平行句,主題是說話合宜。──《聖經綜合解讀》

         「銀網子」(11b)也可譯為「銀底座」,與「金蘋果」(11b)非常般配。「金蘋果在銀網子裡」(11a),比喻「一句話說得合宜」(11a),不但內容寶貴,表達的方式也很吸引人。「金蘋果在銀網子裡」,不但說話的內容要對,語氣也要對;不但說話的態度要對,順序也要對;不但說話的時機要對,場合也要對;不但要鑒察自己的動機,更要顧念對方的益處和感受。而說話不合宜的人,就像人的手裡如果只有一把錘子,就會把什麼都當作釘子(工具定律,亞伯拉罕·馬斯洛《Psychology of Science),內容不是根據對方的需要,只是基於自己的所有;方式不是根據聖靈的感動,而是出於自己的肉體。──《聖經綜合解讀》

         「金蘋果」的內容並不是「諂媚」(二十六28),而是「智慧人的勸戒」(12a)。雖然淫婦的「諂媚話」(5)也很動聽、方式也很吸引人,但「金蘋果在銀網子裡」與「用舌頭諂媚人」(二十八23)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為了對方的好處,後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前者是體貼聖靈,後者是體貼肉體。──《聖經綜合解讀》

         「金耳環和精金的妝飾」(12b),比喻話語被人合宜地領受,並且看為寶貴。一句話若不能被人當作「金耳環和精金的妝飾」,就不是「智慧人的勸戒」,還不如不說,因為「愚昧人若靜默不言也可算為智慧;閉口不說也可算為聰明」(十七28)──《聖經綜合解讀》

         「一句話說得合宜」,才能被人領受得合宜(12)。「智慧人的勸戒」應當用智慧的方式來表達,才不會把真理變成空洞的說教或冷漠的指責。無論是夫妻關係、教養兒女還是傳福音,真智慧都是首先操練好好說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我們若把「別來無恙」說成了「你沒病吧」,怎麼能「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四2)呢?我們若習慣性地使用「雖然、但是」,無論是先否定、再肯定,還是先肯定、再否定,都只能讓人看出虛偽,怎麼能「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二十二6)呢?這樣的人所關心的只是把話說得四平八穩,並不是真誠地鼓勵別人。──《聖經綜合解讀》

 

【箴二十五12「智慧人的勸戒,在順從的人耳中,好像金耳環和精金的妝飾。」

         “順從”。聆聽為要遵從。──《箴言雷氏研讀本》

 

【箴二十五13「忠信的使者,叫差他的人心裡舒暢,就如在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

         “冰雪的涼氣”。即從雪山流下來的冰水,或一陣冰涼的山風。──《箴言雷氏研讀本》

         「收割時」:六月至九月炎熱的季節。「冰雪的涼氣」:或作「冰雪的涼水」。──《串珠聖經註釋》

         收穫季在夏天,非下雪之時。可能指調有山中積雪的冰水。更可能是一種比喻說法,有信實的使者就象炎熱天氣喝冰水那末舒服。──《啟導本箴言註釋》

         當要差遣使者的時候,大半是碰到了重大或緊急的事情。若主人聽到派去的使者,迅速而正確地履行了使命,無疑會非常高興。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 巴勒斯坦地區的秋收季節,天氣酷熱而陽光曝曬。尤其是採摘無花果、葡萄等夏日水果的時候,是最熱的時節。在這樣的酷熱中,若能呼吸到冰雪的氣息,必然爽快無比。也有人將冰雪解釋成雲霧、涼風或積藏的雪等。本節的屬靈意義是,耶穌至死忠於神,以此撫慰神憂傷的心,(656),因為神為人的罪惡而歎息憂慮已久。 ──《聖經精讀本》

         ●「忠信」:SH 539,「可靠的」、「忠心的」、「可信任的」。

         ●「收割時」:巴勒斯坦陽曆四月底收割大麥,小麥收割結束是陽曆六月初,因此收割時也就是「夏天(春末夏初)」。

         ◎「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以色列收割季節是夏季,不下雪,此處應該是指用山上積雪所凍涼的飲料。在當時能夠保存冰雪夏天使用,是富人才有的高級享受。──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13 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按照《基色曆書》(Gezer Almanac;主前十世紀末的希伯來語碑文)的工作曆,收成在春季以及仲夏和夏末的幾個月分進行。烈日底下收割的工人心中渴想的,自然很可能就是涼風甚至冰雪。另一個詮釋將「雪」解作融雪所生的水,清涼提神。又有人相信這是指從高山運來,經過小心包裝的冰雪。無論所指的是什麼,這話都是中肯的象喻,形容久等之後來到的信差,帶來使人心振奮安舒之信息的情景(蒲他霍特普的教訓亦提及過信差話語的價值)。──《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二十五13~1413~14節是一組平行句,主題是忠信的使者。──《聖經綜合解讀》

         以色列收割的季節是五至八月炎熱的夏季,若有「冰雪的涼氣」(13b),會叫人「心裡舒暢」(13a)。「忠信的使者」(13a)說到做到,「就如在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13b),令人愉快。──《聖經綜合解讀》

         相反,人若「空誇贈送禮物」(14a),說的時候令人興奮,最後卻沒有兌現,就會像「無雨的風雲」(14b)一樣令人失望。誇大其詞就是欺詐,讓人盼望越大、失望越大。真智慧是不可輕易開口,一旦許諾就要言出必行。愚昧人卻喜歡隨便張口,只是把「立志、奉獻、翻轉」當作套話,實際「好像無雨的風雲」,什麼都沒有兌現過,最終是自己和自己所傳的道理一同被人輕看。傳道人尤其要注意信實守約,因為信任就像一張紙,皺了就難以再撫平,傷害的卻是生命。──《聖經綜合解讀》

 

【箴二十五14「空誇贈送禮物的,好像無雨的風雲。」

         禮物是指贈品,而不是才幹(譯註:因為英文的 gift 同時兼有禮物與恩賜兩種意思);所以 RSV 譯作:「自誇送禮而其實沒有送的人」。它最主要乃是暗示那些以從未實現之承諾(參,彼後二19)來吸引跟隨者的假教師(12提到這一節)——《丁道爾聖經注釋》

         吹牛者的禮物不能與他所應允的相比。──《箴言雷氏研讀本》

         在巴勒斯坦乾旱的季節,風雲給人帶來雨水的希望,而無雨的風雲只叫人大失所望。──《串珠聖經註釋》

         說了不做,象風雲湧現卻帶不來雨一樣令人失望。──《啟導本箴言註釋》

         警告了那些答應送人禮物,從而叫人滿心期待,卻又不履行諾言的人,把他們比作不降雨的風和雲。 ──《聖經精讀本》

         ●「空誇」:SH 1984,「誇耀」。

          2514 直譯是「人空誇禮物多好而不送,就好像有風有雲卻無雨」。

         ◎說到做到的人,即使僅僅是個使者,也讓他的主人彷彿收到高級禮物般享受。說了沒做的人,即使只是原本沒預期的「禮物」,也讓人感到失望。──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15「恒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

         托伊提出反對的理由說:「一個人不會向君王表現出自製」。但這裏所稱讚的素養乃是拒絕被激動,其論點乃是:如此不顯眼的武器,可能會贏得令人驚奇的勝利(參,第二行;也參,如:撒上二十四17;彼前三1516等處)。也見十五1,十六1432——《丁道爾聖經注釋》

         “恆常忍耐”。自製和溫柔的言語,對於固執的反對是有效的。──《箴言雷氏研讀本》

         ●勸動「君王」:「官長」、「統治者」、「指揮官」。

         ●「恆常忍耐」:原文是「鼻子長度」,這是希伯來俗語,實際的意思是「不輕易發怒」。

          2515 的意思是用耐心、溫和的方式可以勸服領導者,而不是用責備、強硬的口吻。──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15~1615~16節是一組平行句,主題是有節制地堅持。──《聖經綜合解讀》

         15~16節是2~26節對稱結構的中心,15節與2節以「君王」前後呼應,16節與27節以「吃」和「蜜」前後呼應。──《聖經綜合解讀》

         「恒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15),忍耐和堅持是有果效的(路十一5~8)。但是堅持也要有節制,即使是蜜這樣的美物,也要約束自己不要貪食,「只可吃夠而已,恐怕你過飽就嘔吐出來」(16)。今生任何美好的事物,過度了都是不好的;若是沒有節制,貪多必膩。節制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加五23),任何能讓我們興奮,卻不能讓我們節制的事物,都不是出自聖靈。傳福音、教導人若沒有節制,也只是出於肉體。──《聖經綜合解讀》

         真智慧是有節制地堅持,也就是拒絕肉體、順服聖靈的引導,而不是堅持自己的意思、隨從天性的衝動。正如主耶穌用比喻「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8),也要人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太六7)──《聖經綜合解讀》

 

【箴二十五16「你得了蜜嗎?只可吃夠而已,恐怕你過飽就嘔吐出來。」

         這個比喻是說明在健全的食慾與貪婪之間的重大差異。從伊甸園開始,人類就想要得到生命中最後的一丁點兒事物,彷彿在神的「夠了」之後乃是狂喜,而不是反胃一樣,也見第27節。——《丁道爾聖經注釋》

         只可吃夠而已: 貪多必膩,貪婪或驕傲是破壞節制與謙卑等美德的主要原因。在屬靈生活中,聖徒也當照著自己所得恩賜的分量,智慧地思量並行動(123;林後1013) ──《聖經精讀本》

         ●「吃夠而已」:「吃足夠就好」。

         ●「過飽」就嘔吐出來、他「厭煩」你:原文都是SH 7646,「飽足」、「厭膩」。──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16~17立身處世,凡事應適可而止。──《啟導本箴言註釋》

          2516~17 即使是蜜這種好東西,吃太多也是會吐出來,因此跟朋友相處,也不要太過互動頻繁。凡事要「自制」、「適可而止」。這一點是很多經驗不足的人常常犯的錯誤。──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17「你的腳要少進鄰舍的家,恐怕他厭煩你,恨惡你。」

         這句話就像第16節一樣,乃是以「過飽」這個字為中心(譯註:和合本的厭煩與第16節的「過飽」在原文是同一個字;直譯為「……免得他對你感到膩了」)。這並不是唯一一則禁止好行為的箴言,而這種禁止乃是切身考慮別人的感受與方便。參第20節,並見分題研究:「b 好朋友」第4點,原書第44頁。「縮回」(AV)直譯為「使……少」。接近這句話的一個類似語句出現在《阿希家》,三十二章83——《丁道爾聖經注釋》

 

【箴二十五17~1817~18節是一組平行句,主題是良善的鄰舍。──《聖經綜合解讀》

         良善的鄰舍,首先要做有節制的睦鄰。和睦的鄰舍和蜜一樣,都是寶貴可喜的,但鄰里之間來往也要和吃蜜一樣有所節制(16),所以「你的腳要少進鄰舍的家」(17a),恰如佛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所說:「魚和客人,三日發臭 Fish and visitors stink in 3 days」。如果我們以主內一家為名,干擾個人的隱私和空間,「恐怕他厭煩你,恨惡你」(17b),反而影響身體的合一。──《聖經綜合解讀》

         良善的鄰舍,其次是不能「作假見證陷害鄰舍」(18a),謊言相當於殺人的兇器(18b),不合聖徒的體統(弗五3~4)──《聖經綜合解讀》

         真智慧是凡事都有原則、凡事都適度。無論是美食、社交,還是傳福音、彼此相愛,不但要有聖靈所結節制的果子(加五23),也要有聖徒的體統。──《聖經綜合解讀》

 

【箴二十五18「作假見證陷害鄰舍的,就是大槌,是利刀,是快箭。」

         ●「大槌」:SH 4650,原本的意思是「分散」、「消失」,不過此處的意義應該是「大槌子」。

          2518~20 提到三種造成衝突的行為:「假見證」、「不忠誠」、「沒有同理心」。當然,只要避免這三種行為就可以避免衝突。──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19「患難時倚靠不忠誠的人,好像破壞的牙,錯骨縫的腳。」

         希伯來文容許我們將不忠誠的人理解為受託之人,或倚靠別人的人。每一種解法的含義都極為出色,但倚靠(和合、AVRV)在其他地方傾向於支持後一個解釋(參,Moffatt,與和合、AVRVRSV 的看法相反):尤其參見約伯記八13~15——《丁道爾聖經注釋》

         “錯骨縫的腳”。直譯作:滑倒的腳。錯置的信心能帶來煩惱與災難。──《箴言雷氏研讀本》

         「錯骨縫的腳」:或作「脫節的腳」。牙齒和腳壞了,都不能發揮正常功能;同樣,若倚靠不忠誠的人,在患難時必得不到幫助。──《串珠聖經註釋》

         人在危難當中,必不放過任何一線生機。遭遇患難的人,也會不假思索地逢人便訴苦。但正如不能用“破壞的牙”吃東西,不能用錯位的腳行走一樣,不真誠的人提供不了絲毫幫助。正可謂“患難見真情”(17171824) ──《聖經精讀本》

         ●「錯骨縫的腳」:「滑倒的腳」、「動搖的腳」。──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19~2019~20節是一組平行句,主題是待人合宜。──《聖經綜合解讀》

         「破壞的牙,錯骨縫的腳」(19b),比喻患難中不可靠的朋友。朋友本來是人最需要的,不可靠的朋友卻成了令人痛苦的根源。──《聖經綜合解讀》

         「冷天脫衣服」(20b)會立刻起寒顫,「鹼上倒醋」(20b)會立刻起泡,比喻激烈的反應。「對傷心的人唱歌」(20a),比喻不合時宜的安慰會讓人產生更加激烈的反應,不但不能撫慰憂傷、反而加增痛苦。「傷心的人」需要用愛心去聆聽、理解、同情和安慰,此時若說一些空洞、沒有同理心的屬靈高調,只會帶來反效果。──《聖經綜合解讀》

         真智慧是合宜地看人,也合宜地待人。人若以自我為中心,心中的欲望使我們瞎眼,就很難合宜地看待別人,也很難合宜地對待別人。我們想要的,就覺得是別人能提供的;我們能給的,就以為是別人所需要的。──《聖經綜合解讀》

 

【箴二十五20「對傷心的人唱歌,就如冷天脫衣服,又如上倒醋。」

         「蘇打」比「硝酸鉀」(AVRV)更接近希伯來文 net[er(和合:鹼)。在這種強鹼上倒上酸,「主要是要使它沸騰起泡沫,其次則是要破壞它特有的性質」(馬廷)。在其他上下文中,這可能是提示出有益的刺激或中和作用,但它在這裏必然是指觸怒或不調和。七十士譯本所用的是比較簡單的明喻(見呂譯、思高、RSVMoffatt):「在傷口處倒上酸醋」,這可能顯示出希伯來文原來是讀作 net[eq(疥癬);但 net[eq 幾乎不可能提示出任何足夠明確的解釋以說明這則箴言的意思。——《丁道爾聖經注釋》

         對傷心的人唱歌,就象冷天脫衣服那樣無情,或在鹼上倒醋那樣無用。──《箴言雷氏研讀本》

         鹼上倒了醋會冒起泡沫,引起一陣騷亂。有譯本將「鹼上倒醋」。改譯作「傷口上倒了醋」,即引起傷口更刺痛,意思與上半節更為銜接。──《串珠聖經註釋》

         “堿上倒醋”:把酸醋倒在堿上會冒起蒸氣和泡沫。對傷心人唱歌只會激起更多的傷痛,與“冷天脫衣服”同為不合時宜。──《啟導本箴言註釋》

         對傷心的人唱歌是沒能正確分辨時機的行為。即使是再好的動機若表達得不合時宜,反而會惹出麻煩。如堿上倒醋: “堿”是古代的天然碳酸堿,東方人主要用來洗滌。若在堿上倒醋立刻就會沸騰起來。比喻此行為非但沒有安慰憂傷的人,反而加增了其痛苦。 ──《聖經精讀本》

         ●「鹼」:「蘇打」、「碳酸鈉」,鹼上倒醋會產生劇烈的中和反應。

         ●「鹼上倒醋」:七十士譯本作「傷口上倒醋」,不過這似乎比「鹼上倒醋」反應較不激烈。──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20 堿上倒醋】本節的經文鑒別問題多而複雜,不能在此詳述。古譯本(七十士譯本、古敘利亞語譯本)的細節亦各有不同。醋為酸性,堿則是個鹽基。兩者混合時可見的化學作用會立刻發生。冷天時脫掉衣服亦同樣會帶來激烈的反應(寒顫)。對著抑鬱之人唱歌而導致激烈反應,在歷史之中有一個案例:掃羅試圖殺死大衛。──《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二十五21「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飯吃;若渴了,就給他水喝;」

 

【箴二十五21~22最好的報復】這段話乃是一連串尖峰的絕頂(見二十四1112171829),這些尖峰全都是本書從頭到尾所預設、潛在的關懷別人與相信神之顯露。炭火乃是代表苦悶,這在目前的感受乃是羞愧,遠比後來所受的刑罰要好得多了(詩一四○10)。參阿曼尼摩比二19(見導論:「a 結構與作者」第五段,原書第19)——《丁道爾聖經注釋》

         善待敵人會使他感到羞愧,也給行善者帶來祝福。“炭火”能點燃仇敵的羞恥,也許還能叫他悔改。在埃及人的儀式裏,一個有罪的人,頭上要頂一盆炭火,以表示他的悔意。──《箴言雷氏研讀本》

         21~22節是一組平行句,主題是待敵有愛。──《聖經綜合解讀》

         「給他飯吃、給他水喝」(21),比喻要恨惡罪,但要愛仇敵(利十九17~18;太五44),必須滿足他的基本需要。沒有什麼能比寬恕更能讓仇敵懼怕的了,因為化敵為友是消滅仇敵最好的方法。──《聖經綜合解讀》

         「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22),可能指古埃及的贖罪禮,犯人把一盆炭火頂在頭上以示悔悟。表示以善報惡,可以令人改過自新、以善勝惡。真智慧是把寬恕當作給予仇敵最好的報復,因為寬恕好像野地的花把馨香留在踐踏自己的腳上,可以把神的名傳得更遠,所以「耶和華也必賞賜你」(22b)──《聖經綜合解讀》

           1220 保羅引  2521~22 要我們善待仇敵。──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22「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耶和華也必賞賜你。」

         「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可指敵人因受感動,將炭火堆在頭上,自我處罰以表示懺悔。──《串珠聖經註釋》

         “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是埃及處治犯人的一種方法。犯人把一盆炭火頂在頭上以示悔悟。此處是說以善報惡,可令人改過自新。即令仇敵頑固如故,神也會獎賞你以善勝惡的好行為。看《羅馬書》十二20注。──《啟導本箴言註釋》

         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對人的審判權在於神,而不在於人。對仇敵當採取“以善勝惡”的態度(122021)。聖徒當謹記以下事實:①本節以及詩14010和羅1220中的報復,都是關乎生死的嚴重報復;②為了維護社會的安寧與秩序,而採取的合法措施符合聖經的精神(1334);③本節警告我們不可陷入惡人的奸計與圈套;④當我們還作仇敵之時,神藉著基督的恩典救贖了我們(510) ──《聖經精讀本》

         ◎「炭火堆在他的頭上」:意思應該是指人極端羞辱、懊悔時,心中像火焚燒的那種痛苦。──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22 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阿曼尼摩比的教誨》亦忠告智慧人把愚昧人或仇敵從深水中拉上來,拿自己的餅給他們吃,直至他們飽得慚愧為止。同樣,巴比倫智慧文學的訓誡和勸諭,也是說不當「以惡回報與你爭吵之人」,反當「向你的敵人微笑」。本節箴言的思路明顯也是與此相同,只是「炭火堆在頭上」的象喻卻至今依然難以捉摸。基於文化的解釋包括以下幾個:()埃及有一個儀式(在主前三世紀通俗文字時代的一個文獻中提及),公開懺悔者將裝滿了燒著之火炭的火盆頂在頭上,作為向所得罪之人負荊請罪的辦法;()中亞述法律有一個將熱瀝青倒在犯人頭上作為刑罰的例證。這兩個解釋都有困難。第一個來自後期的文獻,並且所指行動的意義也有好幾個不同的詮釋。第二個是熱瀝青,不是炭。它也是一個刑罰,較為近代將人全身塗滿焦油(然後插上羽毛)的私刑,與此相似。保羅在羅馬書十二20引用這個箴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二十五23「北風生雨,讒謗人的舌頭也生怒容。」

          AV 之「驅走雨水」是根據西瑪庫譯本、武加大譯本(Vulg)、與猶太釋經學者,從地理與第二行之希伯來文字序得著支援;但這個字序並不具有決定性,而「驅走」是個假設的譯法,這個字正常的意思是「帶來」,像和合本()RVRSV 一樣。所以 Moffatt 譯作:「北風帶來雨水;中傷帶來怒容」。然而,在巴勒斯坦,北方既是以乾燥氣候聞名,就難以說明這樣一個明喻的原由。在學者們所提出來的解決方法中84,最好的或許是由郡舍(B. Gemser)所提出的:這句話是起源於巴勒斯坦以外的地區(參,傳十二9b,與導論:「b 日期」第一、二段,原書第22)——《丁道爾聖經注釋》

         「北風」:指在巴勒斯坦帶來雨水的西北風。──《串珠聖經註釋》

         巴勒斯坦北部乾燥,“北風”當指從海上帶來雨水的西風(參路十二54)。──《啟導本箴言註釋》

         北風生雨: 巴勒斯坦地區的北風極其乾燥,幾乎不會降雨。因此有些學者認為,本節是在巴勒斯坦之外的地方記錄的。讒毀人的舌頭也生怒容: “容”的希伯來語是複數。故本節的意思是,讒毀人的不僅給一人帶去壞影響,而且中傷離間眾人。 ──《聖經精讀本》

         ●「北風」:指由西北方地中海吹來的風,會帶來雨水。

         ●「讒謗人的舌頭」:原文是SH 3956+SH 5643,「隱密處的舌頭」。意思是背後說人閒話的事情。──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23 北風】在以色列,北風不會帶來雨水,只會帶來晴天。因此有人提出這句箴言來自埃及。因為北風會將地中海的雨水帶到當地(在尼羅河三角洲一帶,每年有五至十吋的雨量)。──《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二十五23~2423~24節是一組平行句,主題是寧可退讓。──《聖經綜合解讀》

         以色列的雨都是從西邊的地中海來的,寒冷的北風很少會帶來雨。「北風生雨」(23a),比喻不可預期;「讒謗人的舌頭」(23b)所帶來的傷害也是突如其來的。「北」和「讒謗」原文諧音,「北 צָפוֹן/tsä·fon’」的詞根「צָפַן/tsä·fan’」和「讒謗 סֵתֶר/sa’·ther」意思都是「隱藏」,是雙關語。「爭吵的婦人」(24b)就像「北風生雨」那樣不可預期,突如其來地給丈夫帶來傷害。──《聖經綜合解讀》

         「寧可住在房頂的角上,不在寬闊的房屋與爭吵的婦人同住」(24)。以色列人的屋頂是平的,夏天可以居住(撒上九25~26)。但這裡所描繪的並非涼爽的夏夜,而是「北風生雨」的冬天。家庭的幸福不在於房屋有多「寬闊」,而在於房屋裡的「爭吵」有多少。建造家室需要兩個人,而拆毀家庭只需要一個人;「爭吵」是不幸婚姻的「潘朵拉盒子」,而鑰匙通常掌握在「愚妄婦人」(十四1)的手中。──《聖經綜合解讀》

         夫妻之所以會「爭吵」,是因為每個人都「眼高心傲」(二十一4),自以為「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三5),所以都堅持自己是對的。女人通常比男人更加伶俐、也更固執,所以丈夫很難吵得過妻子,即使在婦女地位低下的古代,竟然也要在惡劣的天氣躲到「房頂的角上」,何況是女權主義高漲的今天呢?「爭吵的婦人」總是想用爭吵來講理,但能言善辯並不能證明什麼,男人認錯通常只是不想吵架,而不是承認自己有錯;這樣的爭吵除了讓肉體痛快、讓丈夫厭惡,又有什麼益處呢?因此,愚妄婦人最大的愚昧,就是對外人客氣、對親人苛刻,把最醜陋的一面都留給了最親近的人。妻子必不可少的智慧,就是在錯的時候願意認錯,在對的時候懂得閉嘴。──《聖經綜合解讀》

         律法允許離婚:「人若娶妻以後,見她有什麼不合理的事,不喜悅她,就可以寫休書交在她手中,打發她離開夫家」(申二十四1),但這位丈夫卻「寧可住在房頂的角上」,也不與「爭吵的婦人」離婚。離婚並不需要智慧,所以《箴言》每次提到「爭吵的婦人」(十九13;二十一919;二十五24;二十七15),都沒有把離婚當作可以考慮的選項。男人錯誤地娶了「愚妄婦人」(十四1)是愚昧,錯上加錯地與「愚妄婦人」離婚則是雙倍的愚昧;因為他不但不肯承認自己的愚昧,反而想用愚昧去糾正愚昧。好的婚姻可以建立家室(十四1),但神也允許祂的百姓遇上「爭吵的婦人」,因為壞的婚姻也可以讓人學會謙卑。不管一個人有多麼偉大,「爭吵的婦人」都可以提醒他記得自己不是神。因此,當一位丈夫抱怨妻子的時候,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肉體是否正好需要一位元「爭吵的婦人」來對付。幸福婚姻的重點不是找到一個合適的人,而是學會做一個合適的人,約束自己要比改變別人更容易,經常反省自己就無暇顧及別人的缺點。真智慧是寧可退讓、也不爭吵,並且絕不離婚。智慧人與愚昧人若長時間爭吵,就是兩個人在泥坑裡摔跤,結果只是雙方都是一身泥。──《聖經綜合解讀》

          2523~24 意思就是要避免暗中說閒話、與喜歡爭吵的人相處,就可以避免衝突。──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24「寧可住在房頂的角上,不在寬闊的房屋與爭吵的婦人同住。」

         看二十一9注。──《啟導本箴言註釋》

          2524   219 2119 相似。──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25「有好消息從遠方來,就如拿涼水給口渴的人喝。」

         這裏遠方的要點乃是:它等於是從家鄉來的某個人,他所帶來的消息(與所給他的幫助)可能只是微乎其微而無濟於事的。在屬靈的領域中,就跟在自然的領域中一樣,愛是很容易受到這種令人著急的情形,和得著消息之喜樂所影響的(見帖前三5~8;林後七5~7;路十五13;與箴十五30之註解所列舉的參考經文)。關於這個明喻,參第13節與耶利米書十八14——《丁道爾聖經注釋》

         因郵政機制不發達,當時很難聽到身居遠處之人的消息,人們一般是通過周遊各國的商人來傳達消息。遠方的親戚所捎來的好消息,就如同擺在口渴之人眼前的涼水。 好消息: 與耶穌基督的福音(good news)相關。耶穌曾應許說,他要將喝了就永遠不再渴的活水白白地賜給那靈裡饑渴的人(413737) ──《聖經精讀本》

 

【箴二十五25~2625~26節是一組平行句,主題是抵擋惡人。──《聖經綜合解讀》

         古代的通訊緩慢,等待遠方的消息尤其令人心焦。當一個人已經為遠方的狀況焦慮得精疲力竭的時候,「有好消息從遠方來,就如拿涼水給口渴的人喝」(25),可以讓他重新振作、恢復精神。福音的好消息,就是那喝了就永遠不渴的活水(約四13~14)──《聖經綜合解讀》

         相反,義人若「在惡人面前退縮」(26a)、向罪惡的屈服妥協,就像「趟渾之泉,弄濁之井」(26),有名無實,不能給人提供幫助。──《聖經綜合解讀》

         真智慧是該退讓時退讓(24),該堅持時堅持(26)——在真理上堅持,在瑣事上包容,在一切的事上有愛;抵擋惡人,包容愚昧人,愛所有的人。──《聖經綜合解讀》

          2525~26 其實重點在 2526 ,義人(好人)如果不能堅守立場,那也沒有用。無奈好人能不能堅持立場,我們也很難事先預估。──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26「義人在惡人面前退縮,好像趟渾之泉,弄濁之井。」

         這裏應該照著和合、RSV 的譯法:義人在惡人面前退縮,好像𦻓渾之泉、弄濁之井。關於𦻓\cs8,參以西結書三十四1819,它在這裏是最有力量的比擬,因為一個好人的疏怠危及(或至少攔阻)許多習於倚靠他的人。水流仍然在流動;名聲仍然是令人安心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更可作:義人在惡人面前動搖,就好象被踐踏的泉水和被破壞的泉源一樣。義人的缺點影響那些學會依賴他的人。──《箴言雷氏研讀本》

         「退縮」:原文指失腳,描寫義人因害怕惡人而做出不應該的事情。──《串珠聖經註釋》

         義人是大家心裡信賴的人,若在惡人前畏縮不前,背棄眾人,就象泉水,雖然湧流如故,已經污濁,有清泉之名,卻無其實。──《啟導本箴言註釋》

         ●「退縮」:SH 4131,「顫抖」、「震動」、「滑」。

         ●「逿渾」:「踩髒」。

         ●逿渾之「泉」:SH 4599,「泉水」。

         ●「弄濁」之井:SH 7843,「被破壞」。

         ●弄濁之「井」:SH 4726,「泉源」。──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27「吃蜜過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榮耀也是可厭的。」

         將第一行與第16節一起參較。在第二行中,呂譯、AVRV 所加插之「不」似乎是個孤注一擲的權宜之計,雖然一般都公認,在一個子句中的否定詞可以將其影響力延伸到緊接在後面的第二個子句(如:民二十三19a,希伯來文;與 Gesenius §152z 所列舉的其他例子;但沒有一個像這裏這樣不順暢的)

RSV 根據古代譯本的斷簡殘篇下了一番修補的工夫。較不危險的作法是,可以把母音改變,產生的譯法為(a)「但考究困難的事物卻是榮耀的」(德里慈與其他人);或(b)「而那輕視榮耀之人卻得了尊榮」(湯瑪斯85)。前者原封不動地保留了子音,但跟在第一行之後卻比較突兀;後者則是改變了字與字的區分,刪除一個子音,根據一個亞拉伯文字根而採取「輕視」的意思(或許有二十八11支持),這所造成的含義與和合、AVRV 類似,這含義似乎仍然是這一節最適合的結論,然而達到此含義的途徑必然還是懸而未決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本節箴言警告人不要過分專注於自己的榮耀。過猶不及,無論在好事或在壞事上也一樣。──《箴言雷氏研讀本》

         27節是總結,主題是不當得的榮耀。──《聖經綜合解讀》

         本節和2節原文都有兩個「榮耀 כָּבוֹד/kä·vode’」,首尾呼應。本節也和對稱結構的中心16節以「吃」和「蜜」前後呼應。──《聖經綜合解讀》

         「榮耀」(27b)是令人喜悅的,信徒都是「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羅二7)的人,神的旨意是讓我們與基督「一同得榮耀」(羅八17)。但是,正如「吃蜜過多是不好的」(27a),今生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會物極必反,所以「考究自己的榮耀也是可厭的」(27b)。事奉神的人若不肯「忘記背後」(腓三13),反而常常數算成就、沾沾自喜,榮耀就會成為羞辱。因為如果我們對「人的榮耀」(太六2)戀戀不捨,「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太六1)──《聖經綜合解讀》

         人不管如何警醒,肉體總會被「蜜」吸引人,所以「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面對眾多的「蜜」,真智慧是承認自己無法招架,所以迅速逃離,而不是找出各種理由,欣然接受弟兄姊妹的愛心和美意。──《聖經綜合解讀》

          2527 直譯是「吃蜜過多是不好的,自己榮耀的考究也不是榮耀的事」。

          2527~28 都是提到「自制」的問題,人不應該完全順著自己的欲望而活,如果不是導致可厭惡(不榮耀),不然就是缺乏防護,任仇敵隨意攻擊。──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28「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

         性急把約束看作只是拘束而已,所以當敵人抵達時,發現牆垣已經都倒下了。相反的情形,見十六32。──《丁道爾聖經註釋》

         一個沒有自制能力的人,很容易受到自己的慾望和一時衝動的興致所攻擊。──《箴言雷氏研讀本》

         城邑沒有牆垣,敵人容易進來;人無節制能力,易為思雨侵入。──《啟導本箴言註釋》

         「沒有牆垣」(28b)的城市就沒有抵抗能力,人若「不制伏自己的心」(28a),就會任憑仇敵蹂躪,成為肉體的奴隸。活在肉體中的人對罪惡和情欲的引誘毫無抵抗能力,「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28b)──《聖經綜合解讀》

         要正確地「愛人如己」,就要分辨對方是不是不能自律的人。對不能自律者的「愛人如己」,不是讓他們有求必應,而是幫助對方順從聖靈、結出節制的果子(加五23)。相反,對孩子最殘酷的恨,就是讓他們「心想事成」。──《聖經綜合解讀》

         ●「制伏」自己的心:SH 4623,「限制」、「控制」。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二十五28~二十六28二十五28和二十六28以「沒有牆垣」和「敗壞」(推倒牆垣)首尾呼應,把二十五28~二十六28組成一個單元,描繪了七種不合神心意的人。神允許這七種人生活在選民中,也摻雜在教會裡;他們都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的愚昧支付代價:「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你若褻慢,就必獨自擔當」(12)。「愛人如己」(利十九18)並不是替這七種人學功課,而是從這七種人身上學到功課;不是去論斷這七種人,而是知己知彼,也提醒自己別成為這七種人:

   1.不能自律的人(二十五28)

   2.愚昧的人(二十六1~12)

   3.懶惰的人(二十六13~16)

   4.好管閒事的人(二十六17)

   5.惡作劇的人(二十六18~19)

   6.傳舌的人(二十六20~22)

   7.諂媚怨恨的人(二十六23~28)──《聖經綜合解讀》

 

【思想問題(25)

   1 6~7節教訓我們在尊輩面前要虛己自謙。新約有否類似的教訓和榜樣?參太1129 147~11

   2 試找出本章論言語的原則。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