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四十三篇拾穗 【詩一百四十三篇題註】「大衛的詩。」 大衛求神憐憫(1,2節),因當時的困苦而哀嘆(3,4節),渴求得過去的祝福(5,6節),以及求神拯救、引導和伸冤(7~12節)。這是一首懺悔詩。參看詩篇第六篇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個人的求告詩,求神帶領遠離仇敵。本詩為《詩篇》中七首“悔罪詩”的最後一篇(看六篇註解)。前半(1~6節)述說他面對的景況,後半(7~12節)向神祈求。詩人自稱為“你的僕人”(12節;參十八篇題解),求神看顧,消滅苦待他的人。――《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個人的祈禱詩。1~2 開場白:詩人求神聽他的禱告,不要審判他。3~6 詩人的苦況:仇敵要置他於死地,令他感到愁苦。7~12 祈求的內容和基礎:詩人既是神的僕人,故可求神不再掩面不理他,應按 的慈愛和應許救他脫離患難,剷除欺壓他的人。――《串珠聖經註釋》 為了脫離痛苦而迫切禱告: 本詩是大衛個人的悲歎詩,是本書七篇懺悔詩(6,32,38,51,102,130,143篇)之一。在這裡詩人熱盼從仇敵所加的痛苦中得到解放,向神發出懇求。在詩中,大衛首先向神告白自己所處境地(1~4節),接著呼求神幫助他(5~8節),最後祈求神審判仇敵(9~12節)。這首詩的主題與背景亦與前面論及的詩相似,不同的是,作為逆境的原因在第二節承認了自己的罪性。本詩的體裁特點或結構都常見於大衛之作。――《聖經精讀本》 本篇是七篇懺悔詩中的最後一篇(第六、三十二、三十八、五十一、一百零二、一百三十和一百四十三篇)。──《聖經綜合解讀》 ◎這一篇是七篇懺悔詩中的最後一篇,這七篇是 6 32 38 51 102 130 143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四十三1】「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懇求,憑你的信實和公義應允我。」 「憑禰的信實和公義應允我」(1節),指求神根據祂所立的聖約和公義的性情來應允自己,而不是根據自己配得的來對待自己。──《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四十三1~2】舊約中常向神的信實和公義呼籲,認為祂的這些性情必定支持祈求者,這就好像上法庭告狀的人,會樂見法官是正直的。但若非因為大衛在這裏的一番話(2節;參詩一百卅○3),他就不能再繼續。一位公義的法官卻會「定惡人為義」(箴十七15視之為耶和華所憎惡),這問題無法解決,惟有十字架才能帶來答案。──《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四十三2】「求你不要審問僕人,因為在你面前,凡活著的人沒有一個是義的。」 從這裡我們可以窺視到大衛對罪的自覺。大衛感受到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有罪的本質在伺機待發,深知自己在神面前決不是義人。因此,他所期許的只有神的憐憫。大衛的此番負疚感常見於靈性成熟的聖徒,許多懺悔錄皆出自信心的得勝者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聖經精讀本》 「求禰不要審問僕人」(2節),原文是「求禰不要和禰僕人進入審判」(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大衛深知自己在神面前決不是義人,因為在神面前,「凡活著的人沒有一個是義的」(2節),「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三20)。所以他所祈求的是神的「信實和公義」並行,一面施行公義,一面按照聖約的應許存留憐憫。一個靈性成熟的人,無論是成功、失敗、喜樂還是苦難,首先都要趕快在神面前省察自己的罪,求神保守自己的肉體不要被引動犯罪。──《聖經綜合解讀》 ●「求你不要審問僕人」:直譯是「求你不要跟你的僕人進入審判關係」。──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四十三3】「原來仇敵逼迫我,將我打倒在地,使我住在幽暗之處,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 「幽暗之處」:可能指不見天日的監房。 「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即不再為人紀念。――《串珠聖經註釋》 使我住在幽暗之處: 撒但用盡所有奸詐的權術與邪惡的暴力,想要無情地踐踏聖徒的靈魂,使他無法見證神人(94:21;結22:25;路22:31;彼前5:8)。 ――《聖經精讀本》 這裡每一句話都痛苦滿懷,所有受苦的人讀到這些話,就不會認為自己的苦難是獨一無二的了。此處的用語,和形容主耶穌心情的話相似(參,太二十六37、38;來四15以下),因此提醒我們,不必以為自己全然孤單,無人能瞭解。 大衛在第3b節的話,為耶利米哀歌三6借用;不過那裡強調,神的手在仇敵之後,藉他們施行刑罰;但這裏並沒有這樣說。──《丁道爾聖經註釋》 「原來仇敵逼迫我」(3節),可譯為「因為仇敵迫害我」(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將我打倒在地,使我住在幽暗之處,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3節),比喻被仇敵逼迫、陷入困境。哀三6引用了本節。──《聖經綜合解讀》 連大衛這樣合神心意的屬靈人,也有被仇敵「打倒在地」、「住在幽暗之處」的時候。神允許大衛落到這樣的地步,不但是要讓他更深地認識自己的本相,也是為了借著他的靈性復興,讓每一個靈裡「住在幽暗之處」的聖徒都能看到亮光。──《聖經綜合解讀》 ●「打倒」在地:SH 1792,「壓碎」。 ●死了「許久」:SH 57699,「長期」、「永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四十三3~4】詩人講述苦況,毫無生的樂趣(“住在幽暗之處”)。――《啟導本詩篇註釋》 3~4節的每句話都痛苦滿懷,在每個受苦者的心中都能產生共鳴。主耶穌也曾「憂愁起來,極其難過」(太二十六38),「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太二十六38)。因此,聖靈提醒每一個陷在困苦中的聖徒,不要以為自己的苦難獨一無二、無人理解,「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來四15),所以祂有資格領我們「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6)。──《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四十三4】「所以我的靈在我裡面發昏,我的心在我裡面淒慘。」 「我的靈在我裡面發昏」:意即精神萎靡不振。――《串珠聖經註釋》 發昏(4節)是很強的字,在隔壁的詩一百四十二3也出現,請看那裏的註釋,並注意 TEV所譯的生動之語。──《丁道爾聖經註釋》 「我的靈在我裡面發昏」(4節),形容心情和精神陷入低谷、幾乎就要放棄(一百四十二3)。──《聖經綜合解讀》 ●「原來」:SH 3588,「因為」。 ●「發昏」:SH 5848,「昏厥」、「暈倒」。 ●「悽慘」:SH 8074,「成為喪膽的」、「受驚駭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四十三5】「我追想古時之日,思想你的一切作為,默念你手的工作。」 他想到神古時對以民的拯救,希望重燃。――《啟導本詩篇註釋》 人若要脫離環境的捆綁和自憐的重擔,就不能定睛於環境和自己,而應轉眼仰望神,「思想禰的一切作為,默念禰手的工作」(5節)。──《聖經綜合解讀》 ●「思想」你的:SH 1897,「想像」、「沉思」、「發聲」、「說出」。 ●「默念」你手:SH 7878,「沉思」、「考慮」。──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四十三5~6】大衛從目前的淒慘光景轉移視線,回顧往日居住在神豐盛恩典中,從而大得勇氣,並且再一次盼望渴慕神的恩典。他想到,過去施恩典與他的神,現今也必施恩典給他。 ――《聖經精讀本》 此處的心情並不是懷古憂思,空想另一時地的美境,而是憶起 神能如何行事。這些事或許包括大衛自己的經歷,但第5節的第二、三行所論及的範圍更大,談到神在創造與歷史中的作為(參 NEB,較自由的譯法)。更重要的是,他向神自己呼求,而不是只求祂去做一些事。這種向神的摯愛,正是大衛偉大之處(參六十三1,乾渴的比方),也是他的詩篇能長存不朽的原因。 他已經從環境與自憐的監獄出來,不過還沒有什麼戲劇化的改變發生。──《丁道爾聖經註釋》 雖然環境還沒有改變,但大衛的心已經從「在我裡面淒慘」(5節),轉為「渴想禰,如乾旱之地盼雨一樣」(6節)。數算恩典、與神交通,是我們脫離環境、脫離自己的最好方法。──《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四十三6】「我向你舉手,我的心渴想你,如乾旱之地盼雨一樣。細拉」 “我向你舉手”禱告。――《詩篇雷氏研讀本》 「舉手」(6節),是古代以色列人禱告的姿勢。──《聖經綜合解讀》 ●「舉」手:SH 6566,「攤開」、「鋪」、「伸」。 ●「乾旱」之地:SH
5889,「微弱的」、「疲倦的」。 ●「我的心渴想你,如乾旱之地盼雨一樣」:直譯是「我的心如乾旱之地向著你」。──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四十三7】「耶和華啊,求你速速應允我。我心神耗盡,不要向我掩面,免得我像那些下坑的人一樣。」 「我心神耗盡」:全身軟弱無力。――《串珠聖經註釋》 人的屬靈生命若是出現了破口,即使像大衛那樣合神心意,最終也會落到靈裡發昏(4節)、「心神耗盡」(7節)的地步。而我們「心神耗盡」的那一刻,也是我們應當完全降服的那一刻(7~8節)。──《聖經綜合解讀》 ●下「坑」:SH 9533,「井」、「地牢」、「監獄」。此處應該就是指「陰間」。 ●「慈愛之言」:SH 2617,「慈愛」、「立約的忠誠」。──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四十三8】「求你使我清晨得聽我你慈愛之言,因我倚靠你;求你使我知道當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你。」 “使我清晨得聽”:拯救他脫離現在的黑夜,教導他以後當行的路。――《啟導本詩篇註釋》 求你使我知道當行的路: 體現了詩人欲從神學會言行舉止與生活都以耶和華為中心的謙卑信仰。 ――《聖經精讀本》 「清晨」(8節)象徵著希望。漫漫長夜總是有盡頭,雖然大衛還處在黑夜的試煉之中,但他知道必有「清晨」(8節)的陽光出現。當痛悔的人專心倚靠、仰望神(8節)、學到了神要我們學習的功課以後,神必使我們「知道當行的路」(8節)。──《聖經綜合解讀》 「慈愛」(8、12節)可譯為「不變的愛」(英文ESV譯本),是盟約中的用語,特指神向祂的百姓信守聖約的「不變的愛」。「求禰使我清晨得聽禰慈愛之言」(8節),原文是「求禰使我清晨得聽禰不變的愛」(英文ESV譯本),意思是聽到神信守聖約、施行拯救的消息。──《聖經綜合解讀》 ◎ 143:8 作者想聽的不一定是「神的話」,而是「神的慈愛(奠基於立約的忠誠)」。這慈愛,可能是化為拯救的行動,而讓別人傳頌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四十三9】「耶和華啊,求你救我脫離我的仇敵,我往你那裡藏身。」 「我往你那裡藏身」:有學者譯作「你是我藏身之處」。――《串珠聖經註釋》 很多時候,我們被仇敵、肉體捆綁、攪擾,都是因為我們遠離了神,離開了我們的「藏身」(9節)之處。所以,一個被神從難處中拯救出來的人,絕不可好了傷疤忘了疼,繼續靠近試探,而應該趕快「藏身」到神裡面:「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現在卻遵守禰的話」(詩一百一十九67)。──《聖經綜合解讀》 雖然大衛的注意力一開始集中在自己的問題上,但最後卻注目於神的旨意。他不但求神救自己脫離仇敵(9節),也求神指教自己遵行祂的旨意(10節);不但求神解除外面的壓力,也求神對付裡面的罪。──《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四十三10】「求你指教我遵行你的旨意,因你是我的神。你的靈本為善,求你引我到平坦之地。」 「你的靈本為善 ...... 平坦之地」:或作「求你的善靈引導我,走上平坦之地」。――《串珠聖經註釋》 平坦之地: 指可以躲避掃羅追殺的安全地帶;從終極意義上,則指撒但的勢力所不能侵犯的永恆天國。為了得以進入此聖地,必須受聖靈的引導(約16:13)。 ――《聖經精讀本》 遵行神的旨意,就是明白神道的門路;肯順從神的旨意,並照著去行的,必多得亮光。承認自己是屬於神的,歸在他的名下為子民,就必要聽從他的吩咐。雖然自己沒有力量行神的道,但是有神善良與慈愛的靈引導我們,走過今世的曠野路。神吩咐使者領以色列人,他說:“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護你,領你到我所預備的地方去。他是奉我名來的,你們要在他面前謹慎。聽從他的話,不可惹他”(出埃及記廿三章廿至廿一節)。他必引導一切順從他的人,到達平坦之地,也就是安全之地。── 包忠傑《詩篇註解》 「禰的靈本為善;求禰引我到平坦之地」(10節),可譯為「願禰至善的靈引我到平坦之地」(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許多時候,我們頭腦明白神的旨意,口中常說神的旨意,但就是行不出來,不是無心、就是無力,隨便一點難處、誘惑和挑戰,都會讓我們把神挪後一位。若我們承認自己是屬神的,就當「求禰指教我遵行禰的旨意,因禰是我的神」(10節)。「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羅八14),「你們若被聖靈引導,就不在律法以下」(加五18),因為聖靈會使我們的「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把我們引到可以自由遵行神旨意的「平坦之地」(10節)。「平坦之地」意味著不容易迷路、不容易跌倒,「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3)。──《聖經綜合解讀》 ●「你的靈本為善」:SH 7307+SH 2896,「你好的靈」、「你善的靈」。 ◎ 143:10 顯出作者希望神不但解決他的外在壓力,也解決他內在的罪惡。──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一四三10 引我到平坦之地】古代近東大部分的道路都是未鋪的(亞述時代晚期有幾條路是例外)。預備給有輪的交通工具行駛的路(努斯文獻稱之為「車路」)雖然沒有鋪砌,依然需要插椿、修平,並且定期保養。然而描述道路建築和保養的,只有極少數的文獻。為重型運輸而設的道路甚少,並且主要是在商道。如此,一個藩屬向馬里王投訴說,他要走遠路行經主要商道,才能到達敘利亞的首都。亞述王很少誇耀他們的道路建築,因他們似乎視之為本地居民的責任。以撒哈頓在一篇條約中,命令說他兒子繼位時,藩屬必須順服他,並且「在每一方面修平他的路」。在一首讚美古拉的詩歌中,這位女神說她會為一切尋求她路的人修直道路。──《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四十三11】「耶和華啊,求你為你的名將我救活,憑你的公義,將我從患難中領出來,」 這樣的禱告正是合神的心意的.神救人是為要在他們身上得榮耀,神“預定我們,借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以弗所書一章五至六節)。── 包忠傑《詩篇註解》 ●「將我救活」:SH 2421,「使我存活」。──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四十三11~12】大衛祈求耶和華基於祂的“名”、祂的“公義”和祂的“慈愛”,保全他的性命(“將我救活”)。參看何西阿書二章19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當時,生活中仍危機滿佈,但大衛可以仰望神堅定的承諾。他向神的名(參一○六8)、公義和慈愛(見十七7的註釋)呼求,力量就在於此,因為神必須向祂的僕人(12b節)守信,正如祂的僕人委身於他一般。倘若神連祂的名聲、事情的對錯,或祂的約一概都不顧,我們就大可懷疑祂的拯救。否則便不可如此。──《丁道爾聖經註釋》 大衛求神拯救的三個理由,都不是倚靠人的功德,而是根據神的屬性;都不是出於人的自信,而是根據神的應許: 1.根據神的「名」(11節),因為榮耀的神必然要讓自己的名在全地被彰顯、高舉。神救贖計畫的目的,就是「預定我們借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祂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弗一5~6)。 2.根據神的「公義」(11節),因為公義的神絕不允許公義長期被踐踏。 3.根據神的「慈愛」(12節),因為信實的神一定會信守聖約的應許。──《聖經綜合解讀》 ◎ 143:11~12 是希望神照祂的應許與屬性,拯救作者,滅絕仇敵。──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四十三12】「憑你的慈愛剪除我的仇敵,滅絕一切苦待我的人,因我是你的僕人。」 許多不明白的人,以為慈愛的神不會審判惡人;他們不知道神要愛惜義人,就必滅絕那些苦待他兒女的惡人,因為慈愛的反面就是公義的審判。大衛是神的僕人。他有禱告的權利,神必為奉他名作事的僕人負責。──
包忠傑《詩篇註解》 「因我是禰的僕人」(12節),這是大衛向神祈求的唯一資格。日光之下所有的罪惡與不義,都是人類遠離神、自作自受的結果,神並不欠這個世界什麼。神之所以施行拯救,完全是因為祂主動施恩、與人立約(出十九3~6),人只有站在神那一邊,成為與神有立約關係的「僕人」,才有資格求神拯救。而苦待神的僕人,也就是苦待神。正如天國之王所宣告的:「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5)。逼迫神僕人的仇敵,無論多麼強大、驕傲,都要淪為被神親自對付的仇敵。──《聖經綜合解讀》 【思想問題(第143篇)】 1 你同意詩人對世人和對自己的分析嗎?見2節。 2 詩人除了求神剪除他的仇敵、領他出患難(9, 11~12)之外,還求什麽?見8, 10節。這和一般中國人對神明的祈禱有何顯著不同?你的禱告又如何? 3 詩人憑什麽向神祈禱?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