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十八篇拾穗

 

【詩一百十八篇題註】

         這首充滿喜氣洋洋的感恩詩由列隊前往聖殿的敬拜者唱頌。當中包含歡呼讚美(1~4),承認過往的痛苦、哀求和神的拯救(5~12),以及預期將來那房角石要為萬民帶來救恩(22~29)。――《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篇感恩詩,因神的拯救得脫仇敵之手。

1~4節為引言,邀請全民一同稱謝,5~18節為個人的感謝(詩人大概是一位君王或他的代表),述說所處苦難與獲神拯救的經過。19~29節為王和朝拜的人走近聖殿內院所唱的詩歌。有的學者相信,耶穌和門徒吃逾越節的晚餐時,所唱的或為此詩(太二十六30)。――《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進入聖殿時所唱的感恩詩。――《串珠聖經註釋》

         稱謝慈愛的神。與其他哈利路亞詩篇相同,作者和寫作背景亦不甚確切。大多數學者推測這是大衛的作品,大衛經歷無數困苦後,登上王位,讚美神所施的恩典及救拔,寫了這首詩。本詩可分為以下四個詩段:①勸勉以色列稱謝神(1~4);②以自身的經歷為基礎,鼓勵自己及眾人(5~18);③感謝神使他可以到寶座前(19~23);④展望救贖者的國度,感謝讚美神賜下勝利(24~29)。本詩教導,當聖徒以信心克服神所允許的苦難,就會經歷到神更大的恩典與靈命驚人的成長。 ――《聖經精讀本》

         本詩是民族的感恩詩,一般認為是為全國性節日而創作的,可大體分為兩個部分:第1~19節是以色列人的隊伍前往聖殿獻祭的路上唱的。當他們到達聖殿門口要求進去時,背誦第19節;第20~28節是守在門口的人和到達門口的人之間的對話。最後是全體大合唱(29)。──《丁道爾聖經註釋》

         本詩是六篇「埃及讚美詩 Egyptian Hallel」的最後一篇,最初是為慶祝逾越節而唱,讀者所聯想到的是出埃及時所蒙的拯救。但是,經過了棕樹主日(Palm Sunday),我們對本詩的預表就有了更深的認識。主耶穌在最後晚餐的時候唱過本詩(太二十六30),並且宣告祂就是本詩所預言的「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太二十一42)──《聖經綜合解讀》

         一百一十三篇至一百一十八篇被稱為「哈利路詩篇」(Hallel Psalms),也稱為「埃及讚美詩 Egyptian Hallel」。新約時代的猶太人在吃逾越節筵席時要唱頌「哈利路詩篇」。主耶穌和門徒吃完最後的晚餐,「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可十四26;太二十六30),所唱的就是這些詩篇。──《聖經綜合解讀》

                   118 其實是描述一個君王似的人物 11810~12 來稱頌神。──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 1「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神的百姓讚美神、稱謝神,不是因為所得的恩典,而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1)──《聖經綜合解讀》

         「慈愛」(1)可譯為「不變的愛」(英文ESV譯本),是盟約中的用語,特指神向祂的百姓信守聖約的「不變的愛」。──《聖經綜合解讀》

                  ●「善」:SH 2896,「好的」、「令人愉悅的」。

                  ●「慈愛」:SH 2617,「履約的忠誠」、「慈愛」。──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八1~4引言:詩人呼籲選民和他一同稱謝耶和華。――《串珠聖經註釋》

         在這四則同樣的回應背後,我們可以聽見一大群會眾的聲音。本篇的結尾與開頭十分接近(129);此處對敬拜的呼召,在其他詩篇亦曾出現(一○六l,一三六1),顯示這是很常見的呼召;也可看出,藉此機會主領人與會眾能一同將神的大作為再演練一次(一三六1~26)。耶利米書三十三11,保存了這一幕的情景,神應許要使他子民再度昌盛,「必再聽見有歡喜和快樂的聲音,……又有奉感謝祭到耶和華殿中之人的聲音。」──《丁道爾聖經註釋》

                  ◎此處用多次的重複來強調神「守約的慈愛」永遠長存。──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 2「願以色列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詩一百十 2~4看一一五9~11注。――《啟導本詩篇註釋》

         以色列,亞倫家,敬畏耶和華的人(1159~11) ――《聖經精讀本》

         詩人三次呼籲人類來讚美神「永遠長存」(2)的慈愛:「以色列」(2)指神的百姓,「亞倫的家」(3)指神的祭司,「敬畏耶和華的」(4)包括所有敬畏神的外邦人。──《聖經綜合解讀》

         這三類人的共同特點,是與聖約有分。神的「慈愛」(234),特指祂信守聖約的慈愛;人若不肯與神恢復正常的關係,就是棄絕祂的聖約,也與祂信守聖約的「慈愛」無分無關。──《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十 3「願亞倫的家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詩一百十 4「願敬畏耶和華的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詩一百十八5「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他就應允我,把我安置在寬闊之地。」

         耶和華為我提供“寬闊之地”(釋放我得自由),以代替“急難”(原文作:狹窄之地)。――《詩篇雷氏研讀本》

         “寬闊之地”指得獲自由(看三十一8)。――《啟導本詩篇註釋》

         「把我安置在寬闊之地」:使我不再受患難壓逼束縛,得著釋放。――《串珠聖經註釋》

         寬闊之地: 婉轉表達走出苦難、身居安穩之處。大衛終於靠著神走過艱險漫長的苦難之旅,大衛是航行在人生之海的聖徒效法的榜樣。 ――《聖經精讀本》

         「急難」(5)原文是「狹窄、悲痛」,與陰間的「痛苦」(一百一十六3)是同一個字。這個字在聖經中只出現過三次,在《耶利米哀歌》中被譯為「狹窄之地」(哀一3)──《聖經綜合解讀》

         「急難」是神把我們領往自由釋放的「寬闊之地」(5)的道路。神領我們進入「急難」,好叫我們向神呼求,以致能被神安置到「寬闊之地」。雖然「急難」可能還沒有過去,但我們的靈已經借著禱告進入「寬闊之地」與主同在,不再被環境所攪擾,因為「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林後三17) ,「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32)──《聖經綜合解讀》

                  ●「急難中」:SH 4712,「悲痛」。此字聖經中僅出現三次 1163 1185  13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八5~9現在,群眾之聲為一個人所取代;然而這並不是一個普通人。底下他即將以王的身分發言(10節以下),又如王一般受到歡迎(10~27)。然而在這裡,他的見證與其他蒙拯救的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他提到的急難(5),與一百十六3那受苦者所感到陰間的痛苦或緊抓,為同一個字;他挑釁的吶喊:人能把我怎麼樣呢?也與大衛在五十六11的話相同,希伯來書十三6則應用於我們身上。同理,第89節的名言,也是每個人的箴言,不過可能特別適用於能找到有權勢者撐腰的人。──《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八5~18複述困境和獲救的經過:詩人可能是一位君王;他受敵人侵害,險些死亡(18),但終蒙神拯救。――《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 6「有耶和華幫助我,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大衛面對慘澹的現實,大聲宣告信仰。敬畏神者必不畏懼人,但畏懼人者卻很難敬畏神。大衛選擇了前者,他的信心藉著他信實的生活得到充分的證明。 ――《聖經精讀本》

         「人能把我怎麼樣呢」(6),這是引用大衛的信心宣告(五十六11)。今天,新約的信徒也可以放膽地宣告:「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來十三6)──《聖經綜合解讀》

         信徒一定會經歷難處,但每一次在難處中的經歷,都堅固了我們向著神的信心,提升了我們對神的認識。因為神一次又一次地領我們進入「急難」的死蔭幽谷,是要煉淨我們信心,使我們越來越有把握:「有耶和華幫助我,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6)──《聖經綜合解讀》

                   1186~7 是對仗的兩節,神成為自己的幫助,無人能威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八7「在那幫助我的人中,有耶和華幫助我,所以我要看見那恨我的人遭報。」

         而當我們信心的眼睛越來越明白的時候,就能「在那幫助我的人中」(7),看見背後是「有耶和華幫助我」(7),也能在仇敵猖獗的時候,確信必「要看見那恨我的人遭報」(7)──《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十 8「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

         「投靠」(8),原文是「尋求庇護、信靠」。──《聖經綜合解讀》

                  ●「投靠」耶和華:SH 2620,「尋求庇護」、「信靠」。

                  ●「強似」:SH 2896,「好的」、「有價值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 8~9投靠耶和華: 並不是單純的逃避現實,而是完全依靠、交托神。當被惡勢力追趕、在痛苦與罪孽中煎熬時,只要進到真正的避難所——耶和華的懷抱中(1464611425;出1426),將一切事情交托給他,就可得享靈魂真正的安息(91910)。不僅如此,必能更加主動地戰勝現實中的一切困苦。 ――《聖經精讀本》

         8~9節也是每個信徒的箴言,尤其適用於那些能找到有權勢者撐腰的人。因著許多「急難」(5)的經歷,神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五3~4),讓信徒越來越有信心:唯一值得我們「投靠」(8)的就是神。而人的地位再高、勢力再大,也只是曇花一現;地位越高、也摔得越慘,一榮俱榮、也一枯俱枯。──《聖經綜合解讀》

                   1188~9 也是對仗,說明信靠神勝過依靠其他的勢力。──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 9「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王子。」

         「王子」(9),原文是複數。──《聖經綜合解讀》

                  ●倚賴「王子」:SH 5081,「尊貴的」、「貴族」。原文是複數型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 10「萬民圍繞我,我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

         「萬民」(10)原文是「所有的國家、所有的人民」。──《聖經綜合解讀》

         「圍繞」(1012)、「環繞」(11)、「圍困」(11)原文是同一個字,在10~12節重複了四次。──《聖經綜合解讀》

         「剿滅」(101112)原文是「切除、行割禮」,在10~12節中重複了三次。──《聖經綜合解讀》

                  ●「萬民」:SH 3605+SH 1471,「所有的國家」、「所有的人民」。

                  ●「圍繞」:SH 5437,「繞行」、「環繞」。此字 11810~12 出現四次。

                  ●「剿滅」他們:SH 4135,「使受割禮」。此字 11810~12 出現三次。──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八10~13萬民顯示出此次戰役的真正規模。倘若發言者以自己作百姓的代表,此處使命我們想起全世界對神之城猛烈的敵意,如詩篇四十六及四十八篇,並撒迦利亞書十四2所提到,最後萬國將聚集,攻打耶路撒冷。但是不少解經家認為,這裡是指在儀式中國王蒙羞的情景,所以是群眾圍攻個人,而不是城市遭包圍。無論這類儀式是否存在,歷史卻會告訴我們,世界的敵視乃是衝著一個人來的,就是拒絕接受「耶和華,並祂的受膏者」(詩二2);再者,這些謀反的人也包括以色列人在內(徒四27)

  四度提到圍繞(和合本包括環繞、圍困),已經夠讓人深感威脅,而一大群蜂子和啦爆裂之火的比喻,更將攻擊的接近與猛烈鋪述無遺,令人魂飛魄散。主耶穌曾經歷過這樣的苦毒威脅,而且不僅在他受審判時才受到;參路加福音十一5354。但是希伯來經文論到的,不只是燒荊棘的火之火焰,更進一步望見其熄滅( AVRVRSV小字,TEV);因為這種火燃起來是很突然,但也很快就燒盡,同樣,罪惡的能力雖然兇猛,亦必極其短暫。

  我必剿滅他們(10~12)可能應譯為:「我將把他們趕回去」( NEBTRP)。──《丁道爾聖經註釋》

         10~13節所描述的是一場戰爭,更代表一切屬靈的爭戰。──《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十 11「他們環繞我,圍困我,我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

 

【詩一百十八12「他們如同蜂子圍繞我,好像燒荊棘的火,必被熄滅;我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

         “蜂子圍繞”、“燒荊棘的火”都是比喻敵人之多和攻擊的厲害,但都為神剿滅。――《啟導本詩篇註釋》

         「好像燒荊棘的火,必被熄滅」:古譯本作「好像烈火焚燒荊棘」。――《串珠聖經註釋》

         他們……圍繞我: 表明大衛所面臨患難的嚴重性。仇敵的圍攻好似蜂群,全然無計突圍。好像燒荊棘的火,必被熄滅: “燒荊棘的火”會轉眼熄滅,意味仇敵必轉瞬即滅。。 ――《聖經精讀本》

         「蜂子」(12)原文是「蜜蜂」,特點是聲勢浩大、被蜇了很疼,但蜇過人的蜜蜂很快就會死去。「燒荊棘的火」(12),特點是突然燃燒、來勢兇猛,但很快就會燒盡。同樣,罪惡的能力雖然兇猛,但也極其短暫。「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的手下」(約壹五19),雖然世界「圍困」信徒,「要讓我跌倒」(13)。但是仇敵的勢力只是「蜂子」和「燒荊棘的火」,雖然一時令人魂飛魄散,但卻轉瞬即逝。──《聖經綜合解讀》

                  ●「蜂子」:SH 1682,「蜜蜂」。──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 13「你推我,要叫我跌倒,但耶和華幫助了我。」

         “你推我”。更可作:你大力推我。這是指以色列的仇敵,這裏看為一個個體。――《詩篇雷氏研讀本》

         「你推我要叫我跌倒」:古譯本作「我被推撞,將要跌倒」。――《串珠聖經註釋》

         你: 指以色列的敵人或逼迫詩人之徒。 ――《聖經精讀本》

                  ●你「推」我:SH 1760+SH 1760,重複兩個「推」,用以加強語氣,表示「用力推」。──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 14「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

         這一節完全引自紅海邊的勝利之歌(出十五2a),第1528節也是其回聲。所以,出埃及的事件可成為神在歷史中救贖的典範(林前十61l,直譯:「如模型」),而救贖大工則由基督完成(參,路九31,直譯:「他的出埃及,就是他將在耶路撒冷完成的事」)。──《丁道爾聖經註釋》

         「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祂也成了我的拯救」(14),這是引用摩西在紅海邊的得勝之歌(出十五2)──《聖經綜合解讀》

         14~18節是得勝者的宣告。爭戰是神自己的大能,得勝卻由祂的百姓一同來分享。──《聖經綜合解讀》

                   11814 引用摩西之歌的  152  11815~16 「右手」,引用摩西之歌的  15612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八15「在義人的帳棚裡有歡呼拯救的聲音;“耶和華的右手施展大能。」

         “帳棚”指住處。――《啟導本詩篇註釋》

         在反對神的「萬民」面前,信徒得勝的秘訣就是「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12),完全地站在神那一邊,讓神自己來爭戰,讓「耶和華的右手施展大能」(15),因為「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十4~5)──《聖經綜合解讀》

         即使在最危難的時候,我們若在靈裡看見自己正是「耶和華的右手」(15)所「幫助」(13)的對象,也會像出埃及的百姓一樣「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出十四13),也必像過了紅海的百姓一樣「歡呼拯救的聲音」(15)──《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十八15~18從這裡開始,除了王(若他是王的話)的聲音之外,還有其他的聲音出現。仗是他一個人打的,勝利卻由大家來分享。這個勝利(或拯救──是同一個字)其實應是耶和華的,就像在紅海的拯救一樣。此處再三讚美神的右手,就是摩西之歌的回聲,以致讓人注意到這一點。──《丁道爾聖經註釋》

         「右手」(1516)代表能力,也是引用摩西之歌(出十五612)──《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十 16「耶和華的右手高舉,耶和華的右手施展大能!”」

         「右手高舉」:象徵得勝。――《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 17「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並要傳揚耶和華的作為。」

         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 在危難中,詩人依然能夠為自己的生命歡唱。這種樂觀來自對生命之源——神的堅定確信。 ――《聖經精讀本》

                   11817~18 作者反省自己遭遇的苦難,他認為這是神的「懲戒」,但並不至於死,所以他還要宣揚神的作為。

 

【詩一百十 18「耶和華雖嚴嚴地懲治我,卻未曾將我交於死亡。」

         有什麼樣的「急難」(5)比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更痛苦呢?但祂在最後的晚餐唱到「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並要傳揚耶和華的作為」(18)的時候,心中又是何等的安慰呢?當我們被黑暗、憂鬱和絕望所包圍的時候,這節詩也同樣會給我們氣餒的心帶來安慰。──《聖經綜合解讀》

         「主所愛的,祂必管教」(來十二6),「懲治」(18)的目的都是要救我們脫離死亡,好叫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而主耶穌卻是為我們的罪受「懲治」被釘於十字架。──《聖經綜合解讀》

                  ●「嚴嚴地懲治」:SH 3256+SH 3256,連續兩個「懲罰」、「懲戒」。用以加強語氣。──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 19「給我敞開義門,我要進去稱謝耶和華。」

         從本節可知此詩為進殿的儀式中所唱。王立在進到內院的大門前,唱“給我敞開義門”。“義門”指唯有義人才能進入的門(20)。――《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詩人叩殿門時所說的話。――《串珠聖經註釋》

         義門: 指聖殿之門,詩人希望進到聖殿稱謝神。 ――《聖經精讀本》

         「義門」(19)是來到神面前的門,唯有義人才能進去,與神恢復交通(來十19~20)。主耶穌用自己的寶血打開了因信稱義的門、進入了至聖所,叫凡信祂的都可以說:「給我敞開義門,我要進去稱謝耶和華」(19)──《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十八19~20殿門前的挑戰。這兩節是對句,一句提出挑戰,另一句則以挑戰來回應,就像第二十四篇。我們的王憑他經苦難而成全的美德,親自進了義門,這就是我們信心的榮耀;而榮上加榮的則是:祂乃是「為我們」進這門(來二10,九24)!──《丁道爾聖經註釋》

         19~24節描述得勝者凱旋歸來。──《聖經綜合解讀》

                   11819~21 說明作者已經由苦難中脫離,他現在要進入聖殿去敬拜神。──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 20「這是耶和華的門,義人要進去。」

         這節是殿內的人之回答。――《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 21「我要稱謝你,因為你已經應允我,又成了我的拯救。」

 

【詩一百十八21~23房角的頭塊石頭。這裡首度暗示,在圍攻的仇敵中(10節以下)有匠人,就是以色列人的權貴。在以賽亞的時代,他曾證實,這些人棄絕神的房角石,而「以謊言為避所」(賽二十八1516):新約則清楚指明,這房角石就是基督的預表(太二十一42;羅九3233;弗二20;彼前二6以下)。神為祂伸冤而做的希奇事,便是復活,參,彼得在使徒行傳四1011所說之話的含義。──《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 22「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匠人所棄的石頭”可指詩中所說的王為進侵的異邦的王看不起,當作無用的石頭。但也可指以色列為列國看不起。

“房角的頭塊石頭”通指牆基用的大石,置於牆角上,支持全牆。這塊為世上的列邦看不起的石頭,已成為神藉以色列而建立起的國度的重要基石。耶穌曾引本節和23節說明祂雖為人棄絕,卻為神高舉,成為人類的救贖主(太二十一42;可十二10~11)。使徒們也把這兩節用在耶穌身上(徒四11;弗二20;彼前二7)。――《啟導本詩篇註釋》

         「匠人所棄的石頭」:象徵卑賤無用之物。

          「房角的頭塊石頭」:珍貴的基石,十分重要。

          詩人本陷於死地,卻蒙神拯救,被高舉和得尊榮。

          主耶穌曾引用本節經文,表明 雖為同胞棄絕,卻被神高舉,成為人類的救主(參串)――《串珠聖經註釋》

         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大衛雖曾因掃羅及隨從備受生命的威脅,落到四處被追殺的悲慘境地,卻因神的保守與拯救,最終佔據重要如房角頭塊石頭般的地位。新約常用這句話指耶穌基督(2142;徒411;弗220;彼前26),意味被所有世人視為卑賤、並無辜受死的耶穌基督,復活後卻被神高舉,成為教會的元首,治理萬有(531~3;腓27~11) ――《聖經精讀本》

         「匠人所棄的石頭」(22),象徵卑賤無用之物。「房角的頭塊石頭」(22),指置於牆角的房角石,是用以確定兩面牆方向的基準,十分重要。主耶穌曾引用22~23節來說明祂將被人棄絕(太二十一42;可十二10~11),使徒彼得和保羅也將這兩節引用在基督身上(徒四11;弗二20;彼前二7)──《聖經綜合解讀》

                  ●「匠人」:SH 1129,「建築工匠」。

                  ●「房角石」:SH 6438,指一幢建築物角落上的主要奠基石,是建築師所賴以決定各面牆與各交叉牆的方向的基準。

                  ◎耶穌曾經引 11822~23 來說明自己被人棄絕  2142  1210~11 ,使徒們也將這兩節用於耶穌身上  411  220 彼前 27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一八22 匠人所棄的石頭】琢石石工在鐵器時代以色列的建築設計日益普遍,取代了較早時代所用之未經琢磨之巨礫和毛石的地位。要將兩幅牆壁穩定地接合時,必須在中間插入一方精工雕琢的石頭,這塊石頭就成了房角石。這石應該比其他石頭巨大,插入時需要特別的工夫或儀式。其表面大而平滑,最宜刻上宗教口號、主持建築的技師或君王的名字,和建築日期。房角石可能亦用作基石。有關後者的資料,可參看:注釋的下一段,和以斯拉記三3及三10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一八22 房角的頭塊石頭】房角石──較佳的譯法是用作基石的磚──在廟宇的建築和重修過程中十分重要。古代近東文學對興建廟宇最詳細的記載之一,是主前二○○○年古德為女神甯吉爾蘇興建廟宇的故事。安放第一塊磚時的隆重場面,證明了它在建築過程中的中央地位。──《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十 22~23那“石頭”是以色列的王,入侵者以為他們可以征服他,但神卻賜他勝利,使他作“房角的頭塊石頭”。基督用這段話來描述祂自己的被棄(太二一42~44;比較彼得在使徒行傳四章11節和彼得前書二章7節的用法)。――《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一百十 23「這是耶和華所作的,在萬民眼中看為希奇。」

         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 神的所思所想與人截然不同,按人的思考方式很難理解。 危難中的大衛,擊敗列國的君王成為大帝國的君王,  在十字架上悲慘死去的耶穌基督,成為萬有之主,這些以我們看都是不可思議的。但神卻彰顯自己的主權,保護受逼迫的人,使弱者變剛強。 ――《聖經精讀本》

         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賽五十五9),祂所做的事與人所想的完全不同,所以「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23)。因此,要明白屬靈的事,就必須讓聖靈在我們心中作主,因為惟有屬靈的人,才能參透萬事(林前二10~14)──《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十 24「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所定的(勝利)日子”。――《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日子: 既指大衛被撒母耳膏立、登上王位的那天,也指神藉著耶穌基督成就的救恩之日。 ――《聖經精讀本》

         「耶和華所定的日子」24),原文是單數,特指一個特定的日子。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日子,正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這是一個得勝的日子,也是一個救贖的日子。這日子是神救贖計畫的中心,有了這樣一個日子,將來才有主耶穌在全地作王的「主耶穌的日子」(林前五5;林後一14)。這兩個日子決不能分開,只有接受主耶穌在第一個日子所成就的救恩的人,才能在第二個日子「高興歡喜」(24)、直到永遠。──《聖經綜合解讀》

                  ●所定的「日子」:SH 3117,「天」、「時間」。原文是單數型態。

                   11824 指著一個特定的「日子」,是神所安排的,實際上可能就是指一個「節日」。這段詩篇要我們在其中高興歡喜,我們在信仰的節日中曾經感到歡喜快樂嗎?──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八24~27和散那!當稱頌!耶穌的暗示一點也沒錯(太二十一4245),而民眾也自然領會了,所以他們以這段經文的話來迎接祂──第25節就是「和散那」的出處(ho^s%i^ `a^nna{~,「拯救,禱告!」),第26節則是「當稱頌」的出處(「……來的人是應當稱頌的」)

  在舊約時代,本詩所標示的場合顯然是一個節日(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24),雖有可能是安息日,但是譯為節日的行伍之字(見下文27節的\cf5增註;和合:祭牲)顯示,這是三個朝聖的節期之一:逾越節、五旬節或住棚節。這裡也可看出有兩群人:那群已在聖殿中的,迎向伴隨君王而來的一群。進來(和合: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是歡迎個人(譯註:單數),但我們……為你們祝福則是對陪伴他的人而說。

  曾參與過這類儀式的人,從來不會想到,有一天這種情況會突然實現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沒有預演,不是儀式,然而卻帶有爆炸的力量。在神所定的那星期,象徵和預表都成了實際(參來十1),壇角即為十字架,而「節期」(見以下節日的行伍之增註)則應驗為「基督為我們的逾越」(林前五7AV)。——《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 25「耶和華啊,求你拯救!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亨通!」

         「求你拯救」:在希伯來文就是「和散那」。

          當主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群眾曾撮用本篇25~26兩節經文歡迎祂。――《串珠聖經註釋》

         「求禰拯救」(25)原文的音譯就是「和散那 הושענא / Hoshana(太二十一915;可十一910;約十二13)。教會傳統在每個棕樹主日高唱「和散那」。──《聖經綜合解讀》

         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1),所以每一個與聖約有分的人,都可以憑著神信守聖約的慈愛,在危機中向神祈求和散那:「求禰拯救」!「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後六2),讓我們快快轉向祂、追隨祂!──《聖經綜合解讀》

                   11825 兩處「耶和華」之前都有一個SH 5777,這是感嘆詞「喔!」、「啊!」、「現在!」的意思。

                   11825 就是「和散那」  21915  11910  1213的出處。 「和散那」實際上是「對救贖的懇求」。 原文意思是「我求你來拯救」或「請救救我們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 25~26群眾在基督榮耀地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說出這讚美的話(參看太二一9的腳註),但由於猶太人的領袖拒絕基督,所以祂宣告這讚美的內容要等到祂再來的時候才應驗。參看馬太福音二十三章39節和路加福音十三章35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時,群眾歡呼“和散那”(“求你拯救”),並稱頌祂(“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看《約翰福音》十二13),所用的便是這兩節經文。――《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一百十八26「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我們從耶和華的殿中為你們祝福。」

         「奉耶和華名來的」(26),原文是單數,特指彌賽亞。──《聖經綜合解讀》

         門徒和百姓都領會了主耶穌關於房角石的比喻(太二十一4245),所以當主耶穌在棕樹主日騎驢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百姓都歡呼「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太二十一9;可十一9;約十二13;路十九38)。但由於猶太教的領袖拒絕主耶穌,所以祂宣告「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太二十三39;路十三35)──《聖經綜合解讀》

                   11826 「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被四福音引用 219  119~10  1938  1213 

                  ●「奉耶和華名來的」:原文型態是陽性單數,所以是指「一個人」,而非廣義的「朝聖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八26~29結語:當詩人和隨從進入聖殿後,殿裡的祭司就歡迎和祝福他們(26)――《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八27「耶和華是神,他光照了我們。理當用繩索把祭牲拴住,牽到壇角那裡。」

         獻感恩祭的高潮,是把祭牲拴在壇角,準備獻上(利七11~21)。但也有人認為本詩很可能為住棚節所用。“祭牲”的原文hag也可指“節期中行進的行列”,會眾手拿樹枝繞壇而行,把樹枝堆在壇上,故有的譯本作“你們要用樹枝開始慶節,來到壇前”。――《啟導本詩篇註釋》

         「他光照了我們」:作者可能想起神昔日如何用火柱領導選民經過曠野。這句話也可指神讓他們得勝。

          「繩索」:或作「樹枝」;

          「祭牲」:原文作「節期」,可指節期中的遊行。

          「拴住」:有學者認為此字於原文可作「開始」或「參與」。

          本節下乃描寫進殿的人拿著樹枝,開始遊行,向著壇角進發;現代譯本譯作「要拿著樹枝開始我們的慶節,環繞著祭壇進行」。

          末了,詩人自己向神歌頌(28),又勉勵人感謝神(29)――《串珠聖經註釋》

         理當用繩索把祭牲拴住,牽到壇角那裡: 指敬拜神的祭牲。代罪而死的耶穌基督,完全成就了這樣的獻祭,我們可藉著他的血,坦然無懼地到神面前(416) ――《聖經精讀本》

         節日的行伍所譯的單字,意為「節期」或「朝聖筵席」(參,出二十三1415)。這裡則似乎取其延伸的含義,指筵席的某種特色,或是指禮拜者(參,大部分近代譯本),或是指祭牲,如類似的出埃及記二十三18之暗示( BDBAVRVRPRSV在瑪拉基書二3譯為「你們的祭牲」。亦請參「基督為我們的逾越」,上文曾提及)

  樹枝所譯的字是一常見的字,一般的意思是「繩索」(如:詩二3;士十五13);既然「用繩索把祭牲拴住」立刻讓人一目瞭然,這譯法應當比「以樹枝繫住節期的行伍」優先考慮。惟一反對的理由為,按我們所知,祭牲並不是被綁著帶到壇角的,雖然在希律的聖殿中,祭壇旁有這類繫繩(參德里慈)。但是從介系詞來到(即「直到」,和合:到)看來,「繫住」可以視作含「帶著……綁著」(有點像第5節,那裡的希伯來文「把我」未寫出,讀者可意會。參 G~K 119 gg,那裡提供更多例子)。總而言之,若視之為:「帶著祭牲,綁著,到壇角那裡」,則困難最少。——《丁道爾聖經註釋》

         「用繩索把祭牲拴住,牽到壇角那裡」(27),指預備獻上逾越節的祭物。到了最後應驗的日子,「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林前五7)成了那「祭牲」,十字架成了那「壇角」。──《聖經綜合解讀》

                  ●「繩索」把祭牲:SH 5688,「繩子」、「相互交織的樹葉」。

                  ◎「用繩索把祭牲拴住,牽到壇角那裡」:也有人翻譯為「你們要手拿樹枝,開始向祭壇列隊前行」。不過大部份學者還是認為這是「把祭牲牽到壇角」。而非「拿樹枝列隊行走」(住棚節的慶典情形)──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一八27 節日遊行】和合本之「理當用繩索把祭牲拴住,牽到壇角那裡」,新國際本作「手拿樹枝,參加節日遊行,上到壇角那裡」。以色列人受命慶祝代表這地豐富茂盛的住棚節。他們要在過節時揮動樹枝,並且用果子(枸櫞)和柳樹、棕樹的樹枝作為棚的裝飾。這節日慶典大概包括舞蹈,以及攜帶一束一束多葉的樹枝遊行。百姓如此承認神所賜與的豐富,並且團體性地慶祝盟約可見的成就。古代近東文獻又有記載祭司攜帶神像和各種裝備,周遊全國各城鎮的行程表。這作法容許神明造訪神廟,巡察首要廟宇在外所有的設施,以及參與不在首都舉行的周年慶典。這些神聖遊行展示神祇的偶像和標誌,穿街過巷直到神廟。獻祭、聖舞,和其他祭儀活動都在此舉行。──《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十 28「你是我的神,我要稱謝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

         「尊崇」(28),原文是「高舉」,引自摩西之歌(出十五2)──《聖經綜合解讀》

         「禰是我的神」(28),這是人心與神相契而發出的感謝與讚美!只有經歷了神的人,才能從心裡呼喊「禰是我的神」!──《聖經綜合解讀》

                  ●「尊崇」:SH 7311,「高舉」、「舉起」。──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八28~29詩人再次讚美神,並勸眾人一同讚美(1)。――《啟導本詩篇註釋》

         28節再度是個人在發言,其內容取自摩西之歌,第14節曾引該節前半(參,出十五2),而此處則引其後半(較自由引用)。然後以會眾的回應(29)作本詩的結尾,這句疊句與本詩開頭的引句相同(1),不過現在卻有了新的含義──至少對我們是如此。——《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 29「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本詩的結尾呼應開頭,這是大衛迎接約櫃時的讚美(代上十六34),也是所羅門奉獻聖殿時的讚美(代下五13;七3),更是被擄回歸的百姓重建聖殿時的讚美(斯三11)。這個結尾再一次提醒我們:因我們神的本性為善,祂信實守約的慈愛永不止息,所以投靠祂的人在任何難處、軟弱和失敗中都可以放心:黑夜過去必有光明。即使是聖殿和聖城被毀的前夕、百姓的光景最黑暗的時候,先知耶利米照樣發出預言:「在這荒涼無人民無牲畜的猶大城邑和耶路撒冷的街上,必再聽見有歡喜和快樂的聲音、新郎和新婦的聲音,並聽見有人說:要稱謝萬軍之耶和華,因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耶三十三10~11)──《聖經綜合解讀》

                   11829  1181 一樣,首尾呼應。──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118)

 1 詩人在急難時發現政治勢力不能給他援手(8~9),只有神自己是他的拯救。在你的處境裡有什麽令你覺得牢靠安穩呢?是神自己嗎?

 2 詩人要進到神的殿去稱謝神(19~20),今日作為神殿的教會是否一個稱謝神的團體?

 3 22節可應用在耶穌基督的身上。神既常用人看來卑微的材料去成就大事,我們對卑微的人和事應採取什麽態度?參約1312~17 21~8

 4 詩人在稱頌神時,也像其他詩人一般邀請人與他同稱謝神(28~29)。你能否以信心感染別人(尤其是教會肢體)與你一同稱頌神呢?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