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十六篇拾穗

 

【詩一百十六篇題註】

         在這首個人的感恩詩裏,詩人重申他對耶和華的愛(12),複述他過往的痛苦(34),述說並思想他如何得蒙拯救(5~11),以及重新定意因得救而讚美耶和華(12~19)。――《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讚美神拯救脫離死亡的感恩詩。詩人在16節自稱為“你的僕人”,說明他大概是一位王(參賽三十八10~20,猶大王希西家感恩之歌)。全詩分三部分:1,向神獻上感謝,因祂聽了禱告(1~6)2,述說神的慈愛,願意報答厚恩(7~14)3,神寶貴詩人的生命,願一生作神忠僕(15~19節。――《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個人感恩詩。――《串珠聖經註釋》

         施恩給謙卑者。關於本詩的作者有多種見解,但因內容與押沙龍謀反時,大衛所遭受的苦難撒下15~18章相似,可視為大衛之作。是感恩讚美詩,訴說詩人處於危難時,神拯救的恩典。韻律極其優美。根據內容分成兩大詩段:①呼求神施行拯救及神的應允(1~11);②許願稱謝神的恩典(12~19) ――《聖經精讀本》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四19)。詩人不但經歷了極大的「患難愁苦」(3),更在「患難愁苦」中經歷了極大的拯救(68)和「厚恩」(12),所以心中充滿感恩,一開篇就呼喊「我愛耶和華」(1)。凡是嘗過主恩滋味的人,都能體會本詩的經歷;這些寶貴的話語,幫助了歷代曆世無數的信徒。──《聖經綜合解讀》

         神「聽了我的聲音和我的懇求」(1),是為了讓人對救恩滿有把握,因此立定心志愛祂(1)、求告祂(2)。人若不知道自己急需拯救,就無法體會到救恩的寶貴,也不能從內心生髮愛神的心。因此,信徒所遭遇的每一樣難處,都是要把我們推向神、讓我們經歷神「向我側耳」(2),因此學會「一生要求告祂」(2),與祂更加親密。詩人所經歷的一切難處,都是神讓「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在人裡面生髮、堅固信心(10)。本詩的交錯平行結構顯明,信心乃是本詩的中心:

o A. 求告神(1~2)

o  B. 人的壓力(3~4)

o   C. 回歸安息(5~7)

o    D. 信心的呼求(8~11)

o   C1. 見證救恩 (12~14)

o  B1. 神的釋放(15~16)

o A1. 求告神(17~19)──《聖經綜合解讀》

         一百一十三篇至一百一十八篇被稱為「哈利路詩篇」(Hallel Psalms),也稱為「埃及讚美詩 Egyptian Hallel」。新約時代的猶太人在吃逾越節筵席時要唱頌「哈利路詩篇」。主耶穌和門徒吃完最後的晚餐,「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可十四26;太二十六30),所唱的就是這些詩篇。──《聖經綜合解讀》

                  ◎七十士譯本將 11518 最後的「你們要讚美耶和華!」移到本篇的開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1「我愛耶和華,因為他聽了我的聲音和我的懇求。」

                   1161 除了目前「我愛耶和華」的譯法之外,其實馬索拉經文是作「我愛,因為耶和華他聽了....」,「愛」沒有受詞。「我愛耶和華」是由上下文中推論而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1~2引言:詩人感謝耶和華聽了他的祈禱。――《串珠聖經註釋》

         陳述詩人對禱告蒙應允的感激。詩人因面臨個人或共同體的危機求告神,結果經歷到神的奇妙救恩。從字面上看,詩人對神的愛仿佛是以條件為前提,事實上,詩人只是強調神的主權性慈愛及莫大的恩典。 ――《聖經精讀本》

         JB的第一行譯為:「我愛!因為耶和華聽見……」──完全忠於原文。有可能在抄寫過程中,耶和華與「因為祂聽見」被對調了位置(這極有可能,因為「愛」需要對象),無論如何,用現在式是正確的。詩人不單在回憶往事,也從其中引出一項永久的把握(「祂聽見我的聲音」),並作出終生的決定(「我一生要求告……」,2)。這是全心信靠神(參,羅十1213),公開敬拜祂的決定(參,創四26,十二8)。──《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六2「他既向我側耳,我一生要求告他。」

         有古譯本作「在我求告他的日子,他都向我側耳」。――《串珠聖經註釋》

                  ●「求告」:SH 7121,「呼求某人」、「稱呼」。──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3「死亡的繩索纏繞我,陰間的痛苦抓住我,我遭遇患難愁苦。」

         詩人所遭遇的麻煩很嚴重,可能導致他的死亡。――《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人描寫他遭受的痛苦,患病幾至死亡(“死亡的繩索”、“陰間的痛苦”),但神救了他。――《啟導本詩篇註釋》

         「陰間的痛苦」:或作「陰間的網羅」。――《串珠聖經註釋》

         這幅圖畫引自十八45,它所描寫的人,不是在各樣危險中擇路而行(RSV有此意),而是已經被抓住、捆住(「死亡的繩索將我緊緊捆住」,JB)。譯為痛苦的,是一個少見的字,也帶有限制之意,在別處指海峽(「陰間將我握緊」,NEB)。舊約的詩中,死亡與陰間皆採積極主動,魔掌伸向活人,以疾病折磨他們,或以沮喪令他們崩潰;因此這位詩人的艱難,可能是無藥可治的病,或是(如:11節所示)傷心絕望的經驗;也可能兩下夾攻,就如約伯。──《丁道爾聖經註釋》

         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被「死亡的繩索纏繞」(3)、被「陰間的痛苦抓住」(3)。詩人遭遇了極大的「患難愁苦」(3),徘徊在精神崩潰的邊緣,以致任何一個陷入難處的人,都可以在本詩中找到共鳴,並且因著詩人的經歷和見證,同樣在「患難愁苦」中「求告耶和華的名」(4)──《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十六3~9栩栩如生地描繪詩人的信仰經歷。對他而言,神是又真又活的神,而不是抽象思維的對象。――《聖經精讀本》

         詩人在極端的「患難愁苦」(3)之中,因著「求告耶和華的名」(4),心中突然豁然開朗,就像茅塞頓開的「愚人」(5),由憂愁轉為讚美(5~7)──《聖經綜合解讀》

                   1163~4 說明作者過去遭遇的苦難讓他瀕臨死亡。──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3~11複述困境和獲救的經過:詩人曾患重病,處於死亡的邊緣;在他最危險的時候,神聽了他的祈禱,醫好了他。――《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六4「那時,我便求告耶和華的名,說:“耶和華啊,求你救我的靈魂!”」

    面對這樣無情的攻擊,惟一的避難所就是耶和華的名。這幾個字是強調語,而動詞則顯示出禱告的迫切:「我不斷求告」(參,安德生)。這就是轉捩點;從其中所學到的功課則永誌不忘:在第2b13b17b節,這一詞似乎成為疊句。──《丁道爾聖經註釋》

         本詩三次提到「耶和華的名」(41317)。只有落在極大試煉當中的人,才能真正體會「耶和華的名」是多麼的寶貴!因為當我們認識到在地上沒有任何出路時,才能明白唯有「耶和華的名」是我們唯一的倚靠、唯一的拯救、唯一的避難所。──《聖經綜合解讀》

         「靈魂」(4)、「心」(7)和「命」(8)原文都是同一個詞,意思是「生命、自我」。每個人的肉身都會漸漸衰殘、敗壞,只有靈魂才是真實的自我。因此,我們最需要求神拯救的,不是外面的身體,而是裡面的靈魂。──《聖經綜合解讀》

                  ●「靈魂」:SH 5315,「生命」、「自我」。──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5「耶和華有恩惠,有公義,我們的神以憐憫為懷。」

         神若單單和人講「公義」(5),世上沒有一個人有資格求告祂。但神卻把「公義」夾在「恩惠」(5)和「憐憫」(5)之間遞給我們!因著祂以「恩惠」和「憐憫」來施行「公義」,即使陷在最深之處的罪人,也可以仰望神的拯救。──《聖經綜合解讀》

                  ●「恩惠」:SH 2587,「有恩典的」,此字只用於神的屬性。

                  ●「以憐憫為懷」:SH 7355,「有憐憫」。──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6「耶和華保護愚人,我落到卑微的地步,他救了我。」

         “愚人”。缺乏智慧與經驗的人,這使他們暴露在危險之中。――《詩篇雷氏研讀本》

         “愚人”指象稚子般一心信靠神的人,亦可譯為“愚直人”或“純樸的人”。――《啟導本詩篇註釋》

         「愚人」:此處指無助的弱者。――《串珠聖經註釋》

         愚人: 指不知如何處世的單純人。從屬世的眼光看,這等人或許有所欠缺,但在神看來,則是保護的對象。 ――《聖經精讀本》

         單純的人(和合:愚人)相當富啟發性,因為在舊約中,這種人毫無美德可言。用「愚人」來形容他們,亦不為過,因這些人容易受騙、缺乏思想,箴言各章常出現他們遇到麻煩的蹤跡。詩人將自己與這些人認同,是出於謙卑;而神居然會花時間在他們身上(若「他們」可作我們的代名詞),則是神的謙卑。──《丁道爾聖經註釋》

         「愚人」原文是「單純、心胸開放的」。神所保護的「愚人」,不是藐視智慧、喜愛愚昧的「愚妄人」(箴一7),也不是拒絕神的「愚頑人」(詩十四1)。「愚人」雖然無知、遲鈍,但卻「愚」而不「妄」、「愚」而不「頑」,所以神的話語「能使愚人有智慧」(十九7),「使愚人通達」(一百一十九130;箴一4)。而愚人只有被神帶到「卑微的地步」(5)的時候,神才能伸手拯救;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五5),所以祂「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 (林前一27)──《聖經綜合解讀》

                  ●「愚人」:SH 6612,「單純」、「心胸開放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7「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因為耶和華用厚恩待你。」

    NEB將第一行譯得非常簡鍊:「再度安息吧,我的心。」神究竟賜下怎樣的厚恩,下節將予披露。──《丁道爾聖經註釋》

         「安樂」(7)原文是複數,又被譯為「安身之處」(得三1)、「安息」(哀一3)。「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7),就是呼喊靈魂回家。也許外面的難處還在,也許難處過去了還會再來,但在風暴之中,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的靈魂回家、心回安息。基督就是我們的「安身之處」,祂應許「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約十四2)。因此,詩人不允許自己繼續注目「患難愁苦」(3),而是轉而思想神的「恩惠、公義、憐憫、保護」(5~6),數算神的「厚恩」(7),引導自己的心「仍歸安樂」。──《聖經綜合解讀》

                  ●我的「心」:SH 5315,「生命」、「自我」。

                  ●「仍歸」:SH 7725,「轉回」、「返回」。原文型態是「祈使式(命令式)」。

                  ●「安樂」:SH 4494,「休息」、「安息」、「休息的狀態」。

                  ●「用厚恩待你」:SH 1580,「大大回報」。──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8「主啊,你救我的命免了死亡,救我的眼免了流淚,救我的腳免了跌倒;」

         救我的命免了死亡,救我的眼免了流淚,救我的腳免了跌倒: 以比喻表現神對詩人的拯救。意味神的救恩與慈愛圍繞詩人的整個生活。 ――《聖經精讀本》

    這幾節將救恩展示在我們面前;或許此處的用詞是描寫地上的福樂,但卻具有其最深刻的含義(參,如:羅八1011;林後六10;猶24)。本節的前後兩行借自五十六13a,但中間那行,我的眼免了流淚,則是新的,因此增添了個人的色彩,亦成為悲傷往事的對應,如第11節。──《丁道爾聖經註釋》

                  ●救我的「命」:SH 5315,「生命」、「自我」。──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9「我要在耶和華面前行活人之路。」

         詩人獲神拯救,脫離了“死蔭之地”(伯十21),能在“活人之地”(二十七13)讚美神。――《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人立志畢生按照耶和華的命令列事為人。――《串珠聖經註釋》

    作者又受到大衛榜樣的鼓勵(五十六13b),讓感情來激發意志,使歡欣化為實際行動,透過這個新的決定,得以長遠奉行。在耶和華面前行,就像新約的「行在光中」,既要求付出,又給予把握;TEV譯為「在耶和華面前」,這樣的人完全曝光,但也與神全然為友。──《丁道爾聖經註釋》

         「我要在耶和華面前行活人之路」(9),原文是「我要在活人之地行在耶和華面前」(英文ESV譯本)。當我們經歷了「死亡、眼淚、跌倒」(8),才能真正體會到救恩的寶貴,因此「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越來越只看重神所看的,而不看重人所看的;只行在神面前,而不行在世界面前。──《聖經綜合解讀》

                   1169 直譯是「我在活人之地,要行在耶和華面前」。

 

【詩一百十六10「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受了極大的困苦。”」

         本節的意思是說:“我保持住我對神的信心,所以我現在能承認,我受的苦痛極大”。――《啟導本詩篇註釋》

         「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10)是七十士譯本的翻譯,原文是「我仍然相信,即使當我說」(英文ESV譯本),保羅在林後四13採用了七十士譯本的翻譯。雖然信徒的信心也常常像詩人一樣,在「極大的困苦」(10)和失望(11)中忍受極大的壓力,但人痛苦的呼喊並不是信心的減弱,反而是信心復興的保證。因為疼痛會催促人尋找醫生,困苦和失望會激發我們求告神的信心。──《聖經綜合解讀》

                  ●「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原文是「我仍然相信,雖然我說」。不過七十士譯本作「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保羅在 林後 413採用七十士譯本的翻譯。──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10~11可意譯作「我雖受了極大的困苦,仍保持我對神的信心;雖然我在驚恐中說過「人都是說謊的」,但我仍然相信神」。――《串珠聖經註釋》

         除了 NEB之外,大部分現代譯本都贊同 RSV對第10a節的解法:「我曾守住信心,即使當我說……」。保羅採用七十士譯本的翻譯:「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林後四13,和合本同),這口氣比我們的希伯來經文要強。後者形容發言人以信心為基本態度,即使這信心受到極大的壓力,也不動搖。底下幾節很快顯露出想要為神說話的心。正如鄧尼(James Denney)的註解:「本篇從這裡開始到結束,以公開承認神作中心,視之為信心的責任。」

  如此,本詩作者就澄清了一件事──其他詩人也常這樣描寫:感到困苦(10)或失望時(11),說出感受,甚至用極痛苦的語氣講(NEB用「驚恐」代替急促,11),並不表示信心已消失;而在苦難侵襲時,這甚至是信心必定復興的保證。其實,疼痛會促使人求醫,困難也會令人向神求告。此處的兩個驚嘆句(10b11b),暗示了這種懇求。──《丁道爾聖經註釋》

                   11610~11 又生動的描述詩人落在苦難中的表現,痛苦中的發言我想我們並不會覺得陌生。──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11「我曾急促地說:“人都是說謊的!”」

         本節是說,詩人在極痛苦的緊急時刻(“急促”)認識到別人雖誇口,卻幫助不了他,徒然令他失望(“說謊”)。只有神才是他真正的拯救。――《啟導本詩篇註釋》

         人都是說謊的: 我們深知人友好及關愛的有限。據詩人所處的境地,不難理解他為何發出悲哀的歎息。 ――《聖經精讀本》

                  ●「急促地」:SH 2648,「匆忙」、「驚懼」、「緊張」。──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12「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

         經歷過神救恩的聖徒真摯的信仰告白。他表現出強烈的信仰熱忱,決志永遠銘記所經歷的神恩,要報答神。如實表達詩人的心境,帶給那些不知感恩、只知抱怨的聖徒巨大的衝擊。 ――《聖經精讀本》

         蒙救恩的人雖然做什麼都無法「報答」神「所賜的一切厚恩」(12),但神仍然悅納我們「報答」的心。要「報答」神的厚恩,首先就要公開獻上感謝祭,甘心在眾人面前「稱揚耶和華的名」(13)──《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十六12~14這一段以最簡潔、最直接的話,讓人一窺神的恩典與人的回應;這樣美好的𥱥述,連新約也難出其右。NEB將第一個問題與其出人意料的答案表達得很好:「我怎樣才能報答耶和華……?我要將救恩的杯拿在手中……。」(這個杯可能指以飲料為祭,TEV如此猜測,參民十五10。但救恩的杯意指神賜人的恩典,像詩二十三5,而不像人給神的禮物。)本來我們只配得代表審判的「起沫之杯」(參七十五8),但這杯則正好相反,且是甘心獻上的,因此它正可將福音的模式展示出來。人在能有所獻之前,必然曾先求告(13b,及l2),又已經領受。他惟一能獻上的禮物,便是感恩的債(14)。──《丁道爾聖經註釋》

                   11612~14 說明作者要用公開的感恩來回報神的恩典。──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12~19結語:詩人要在眾民面前稱揚耶和華,向祂還願。――《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六13「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

         “我要舉起救恩的杯”。也許暗指為答謝拯救之恩而獻上的奠祭。參看利未記二十三章1014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救恩的杯”:獻感恩祭感謝神的拯救時所獻上的酒(利七11~21;參民二十八7)。――《啟導本詩篇註釋》

         我要舉起(13)可能不是正確的翻譯,這個字雖用來描寫舉目、舉手、舉頭等,但在論到身外之物時,卻指攜帶或拿起。因此NEB意譯為:「我要拿在手中」(另外有動詞可表達將東西舉起)。──《丁道爾聖經註釋》

         「救恩」(13)的原文是複數,代表神完全的救恩。「救恩的杯」(13)可能指獻感謝祭時奠祭的酒(民十五1~16),這感謝祭可能是「為要還特許的願」(民十五13)、見證神的救恩。──《聖經綜合解讀》

                  ◎「救恩的杯」:此處指的應該是一種「奠祭」,而不是來自神的「救恩的杯」或「憤怒的杯」。也有可能作者是要高舉神給的恩典(救恩的杯)來稱頌神。──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一六13 救恩的杯】上下文是在聖殿還願的背景,顯示這話是指獻上奠祭,作為對神美善和護佑的見證。埃及、腓尼基、美索不達米亞的浮雕,證明奠祭在古代是一種普遍的感謝方式。這奠祭代表神明所賜的拯救(救恩),亦表示所許的願已經償還。──《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十六14「我要在他眾民面前向耶和華還我的願。」

                  ◎七十士譯本省略 11614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一六14 還願】願是自願建立,有條件的協議。古代近東大部分文化──赫人、烏加列、美索不達米亞,和例證較少的埃及──都有這種作法。古代世界最普遍的願,是請求神明時作出的。典型的條件是求神供應或保護,願所許的則通常是給神獻上禮物。犧牲是最常見的禮物,但也有可能是指給予神殿或祭司的其他禮物。還願一般是在神殿公開進行的。在烏加列文學中,凱雷特王許願求一位能夠生育的妻子,並且獻上相等於妻子體重的金銀作為回報。──《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十六15「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

         聖民之死是耶和華所關心的事。“寶貴”的意思是“小心監視”。其中的概念可能也包括聖民之死對祂來說是一件昂貴的事。――《詩篇雷氏研讀本》

         耶和華珍惜每一個聖民的生命,故拯救詩人,不讓他死亡。――《串珠聖經註釋》

         體現神對百姓的深切關懷。聖徒或許認為自己微不足道,然而神卻視為至寶。 ――《聖經精讀本》

         寶貴或可指「極具價值」,但亦可指一較不愉快的意思:「代價極重」。NEB以前者解(「忠心至死之死……十分寶貴」);但詩人既蒙拯救,脫離死亡(38),因此第二種含義的可能性較大。JB表達得很好:「忠貞之士的死,對耶和華是極重的代價」(參,太十29~3l;而約十2829為其最絕對的話)。──《丁道爾聖經註釋》

         「聖民」(15),原文是「虔誠人、敬虔者」。──《聖經綜合解讀》

         神重視祂所創造的生命,更珍惜祂聖民的靈魂,「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太十30)。雖然基督徒也會和世人一樣在天災人禍中遇難,但是我們可以放心,神「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15),我們的靈魂必能回歸安身之處(7)。神也不會讓祂的聖民死得毫無價值、毫無意義,「聖民之死」一定能被神用來成就祂的旨意。我們若知道自己的生死在神眼中「極為寶貴」,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因禰的慈愛比生命更好」(六十三3)──《聖經綜合解讀》

         「極為寶貴」(15),也有「極重的代價」的意思。「聖民之死」,實際上付出重大代價的是神自己。因為我們生命的牧者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一同「行過死蔭的幽谷」(二十三4),和我們一起在船中經歷風暴(路八23);當我們陷在「患難愁苦」(3)當中的時候,祂也與我們一同受苦,「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來四15),這是對我們最大的安慰!──《聖經綜合解讀》

                  ●「聖民」:SH 2623,「虔誠的人」、「敬虔者」。

                  ●「極為寶貴」:SH 3368,「貴重的」、「高價值的」、「重要的」、「有影響力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16「耶和華啊,我真是你的僕人;我是你的僕人,是你婢女的兒子。你已經解開我的綁索。」

         “婢女的兒子”:婢女生的兒子,出生即為奴,終身服侍主人。此處比喻忠心的僕人(看八十六16)。――《啟導本詩篇註釋》

         「婢女」:或作「忠心」。――《串珠聖經註釋》

    這才是活祭;禮儀之祭不過為其指標(參,四十6~8,五十一17)。這種自願的捆綁(𣿫的僕人,即「𣿫的奴僕」),比能斷開的死亡繩索更堅固。──《丁道爾聖經註釋》

         「僕人」(16)原文是奴隸。根據律法,生在主人家中的「婢女的兒子」(16),應當終身為奴(出二十一4)。雖然神「已經解開我的綁索」(16),讓我們得著真自由(約三36;林後三17;加五1);但得著真自由的人,必定會因為愛主而甘心成為一生服事神的奴僕(出二十一5),「既從罪裡得了釋放,就作了義的奴僕」(羅六18)。這種甘心樂意的捆綁,比能斷開的死亡「綁索」(316)更加牢固。──《聖經綜合解讀》

                   11616 開頭有個感嘆詞SH 5777,「喔」、「啊」、「現在」,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表示因為神的恩典,所以作者真是僕人,而且其母親也是神的婢女,所以作者就是婢女所生的僕人,完完全全、理所當然是僕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17「我要以感謝為祭獻給你,又要求告耶和華的名。」

         「求告耶和華的名」:指稱揚耶和華的名(13)――《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六17~18雖重複第1314節的話,但似乎有一重要的不同:以「我要獻」代替了「我要拿」(13節,見其註釋)。──《丁道爾聖經註釋》

         17~19節再次呼應12~14節,獻上公開的感謝祭。真正的感謝祭都伴隨著行動,所以詩人更宣告「耶和華啊,我真是禰的僕人」(16)。每一位體會到救恩的信徒,都不會停留在口頭上「以感謝為祭」(17),而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十二1),因為「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聖經綜合解讀》

                   11617~19 呼應 11612~14 ,作者要用公開的感恩來回報神的恩典。──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十六18~19「我要在他眾民面前,在耶和華殿的院內,在耶路撒冷當中,向耶和華還我的願。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最後可注意,本詩雖以個人熱切的信心、愛心為特色,但與地方上公開、正式表達崇拜的方式,並不互相衝突。這股熱火不是內向的,只單獨在燃;將它放在群眾當中,必會點燃他人,而使火燃燒得更久、更旺。──《丁道爾聖經註釋》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19),原文就是「哈利路亞」。「哈利 הָלַל/hä·lal’」的意思是「讚美」,「路」是祈使語氣,「亞 יָהּ/yä」是「耶和華」的簡稱。──《聖經綜合解讀》

 

【思想問題(116 117)

 1 神救詩人脫離死亡,這與 的公義(5)有什麽關連?參6節。神對我們有什麽要求呢?參彌68

 2 詩人表示他向神的感謝不能盡報神的恩惠(12)。試省察你有否經常給神起碼的報答──感恩。

 3 神很重視聖民的生命(15)。在這方面神為 的新約聖民預備了什麽?參林前1555~57

 4 詩人盼望與神有緊密關係,如婢女的兒子永屬主人一樣(214),這是否你的態度呢?

 5 從117篇看來 神向以色列民大施慈愛和忠於盟約,與萬國有什麽關係?神今日在教會中的作為對世人有何意義?參太516 彼前29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