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一十篇拾穗

 

【詩一百十篇題註】「大衛的詩。」

         這首詩歌是新約最常引述的短篇詩篇,把彌賽亞描繪為王(1~3)、為祭司(4)和勝利的戰士(5~7)。參看馬太福音二十二章4344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大衛聽見“耶和華”(耶威,父神)與大衛的“主”(亞多奈,彌賽亞)的對話說,基督會坐在父的“右邊”——有尊榮的位置——直到祂再次降臨的時候,到時祂的“仇敵”都要臣服於祂。――《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可能是《詩篇》中少數最早的詩歌之一,也是公認為最直接的預言詩。猶太人很早就把它當作“彌賽亞詩篇”看待,後來在新約中又為主耶穌、彼得以及《希伯來書》的作者引用(看太二十二43~45;可十二36~37;路二十42~44;徒二34~36;來一13;五6~10;七11~28),以見證基督。

從詩體來看,是一首君王詩,供新王登基用。詩人大衛為神的靈感動,藉他的口,為將來要登大衛永遠寶座的兒子耶穌基督唱出這首預言的美歌(參撒下二十三1~2)。因此一開頭就用神諭說“耶和華對我主說”。既稱“我主”,其地位當然高過大衛。(有的解經家認為本詩可能是大衛為他兒子所羅門登王位而寫。他已年邁退位,以臣民地位稱新王為“我主”。誰知感動大衛寫此詩的聖靈藉他說出的卻是神的永遠計畫。)

全詩分兩部分,前半說神在仇敵面前立他為王(1~3);後半說神立王為他的大祭司,要戰勝一切仇敵(4~7)。――《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有關君王的禱告。――《串珠聖經註釋》

         彌賽亞的治理。本詩的時代背景及寫作動機不甚明確,據說作者是大衛,主題是對彌賽亞的預言,他是將要治理神國度的君王。本詩具有莊嚴肅穆的氣息,與其主題頗為相稱。詩人對彌賽亞的公義治理及得勝的描述,營造出氣勢磅礴的氣氛,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大衛作品的精髓。本詩可分為兩部分:①彌賽亞作為君王、祭司治理國度(1~4);②彌賽亞審判世界(5~7) ――《聖經精讀本》

         本篇可能是詩篇中最早的詩歌之一,預言彌賽亞的得勝、以及君王與祭司的身份(4),主耶穌時代的猶太人承認它是彌賽亞詩篇(可十二36~37)。本篇也是新約引用最多的詩篇,被主耶穌、彼得、保羅及希伯來書的作者引用(太二十二43~45;可十二36~37;路二十42~44;徒二34~36;林前十五25;來一13;五6~10;七11~28)──《聖經綜合解讀》

                  ◎這一篇是彌賽亞詩篇之一。

                  ◎新約引用 11014 來作為耶穌君王與祭司的榮耀依據。這篇詩篇也是新約引用最多的詩篇。──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一十1「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

         “坐在我的右邊”:右邊為尊貴的位置,僅次於神自己。“腳凳”是寶座的一部分,將仇敵踏在腳下比喻勝利(書十24;王上五3;代下九18)。保羅曾將本節用在耶穌身上(林前十五25)。――《啟導本詩篇註釋》

         「坐在 ...... 右邊」:比喻尊榮崇高的地位(參王上219)

          「仇敵作你的腳凳」:古時的君王戰勝敵人之後,令敵人躺臥在地,又用足踏在他們的身上,表示戰敗國完全臣服。――《串珠聖經註釋》

         我主: 指耶穌基督。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  “使其作腳凳”,降服對方(23),指耶穌基督完全滅絕撒但。這樣的措辭,可能與古代近東君王在戰場上得勝後,腳踏敗國君王的風俗習慣有關(1024) ――《聖經精讀本》

         大衛稱呼這位王為我主( Knox的自由翻譯:「我服事的主人」),這是件令人驚異的事。正如前面所提,基督特別指出這一點,讓聽眾去思考其含義,而後來祂的使徒則清楚講明。約書亞曾將指揮權交出,說:「我主有什麼話吩咐僕人?」大衛在此(也似乎)俯伏在地,敬拜那位站在他面前的「人」(參書五14)

(「坐……」):祂坐下的舉動,表示已大功告成(來十1112:「凡祭司天天站著……屢次獻上……但基督……在神的右邊坐下了」)(「等……」):祂在等候最後一個人降服(來十13:「等候祂仇敵成了祂的腳凳」;亦參林前十五2526)

由此可見,這一節將基督的神性、能力,與前瞻,都充分展示了出來。新約大部分對祂祭司/君王榮耀身分的教導,都根據本節與第4節。──《丁道爾聖經註釋》

         「我主」(1)是指彌賽亞基督。「坐」(1),代表大功告成(來十11~12)。「右邊」(1)代表尊榮、崇高的地位。「使禰仇敵作禰的腳凳」(1),指古代君王得勝以後,用腳踏在敵人的身上,代表完全制服仇敵(書十24)──《聖經綜合解讀》

         本節是本詩的第一句預言(14),宣告彌賽亞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救恩的工作之後,將被高舉到父神的右邊(徒二33~35;腓二9),等待父神成就最後的得勝。──《聖經綜合解讀》

                  ●「我主」:SH 1133,「我的主人」。

                  ●對我主「說」:SH 5002,「陳述」、「正式宣告」。

                   1101 的「我主」,如果被當成是大衛口中發出的詩句,就是指「彌賽亞」,否則應該就是指「大衛王」或「大衛王朝的君王」。  1236~37 中,記載耶穌把此處的主當成是「彌賽亞」,且用來質問聖殿中的眾人,可見當耶穌的年代,此處解釋成「彌賽亞」應該是一種共識。──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一○1 坐在右邊】全副武裝的戰士用右手拿兵器,左手持盾。站在王右邊的,是享有特權護衛他的人。王將這人安置于此是信任的表示,因此亦代表尊榮。反之,耶和華若站於某人的右邊,就是向他提供盾牌的保護(見:詩一○九31)。法老荷倫黑布(主前十四世紀)的一個雕像描繪他坐在賀如司神的右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一○1 仇敵作腳凳】亞述王杜庫提寧努他一世(主前十三世紀)「將腳踏在」每一個被征服之君王,以及(象徵式地)每個被征服國家的「頸項上」,清楚表明他們已經成為他的腳凳。主前十五世紀一幅古墓壁畫生動地表現了這一點。杜得模斯四世坐在母親()膝上,腳踏的箱子裝滿了仇敵,攤開成堆。進一步資料,可參看一○八篇13節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一十1~3君王:本段描寫君王從耶和華領受了權柄,必獲得全面的勝利,克服一切仇敵。――《串珠聖經註釋》

                   1101~2 說明神要彌賽亞得勝、掌權,甚至統治仇敵。──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一十2「耶和華必使你從錫安伸出能力的杖來,你要在你仇敵中掌權。」

         彌賽亞再次降臨的時候(千禧年期間),要坐在大衛的寶座上,從“錫安”(耶路撒冷)統治這地(賽二3;四3~5;亞八3;一四3)。――《詩篇雷氏研讀本》

         錫安為大衛的王城,也是神的城(11)。神所立的王的權柄將要伸張,無人能敵。――《啟導本詩篇註釋》

         「杖」:代表王的權柄。――《串珠聖經註釋》

         使你從錫安伸出能力的杖來: 意指神將治理世界的權柄賜給耶穌基督(456;來18) ――《聖經精讀本》

         請注意,耶和華與這位王何等合一。伸出權杖的是耶和華,受囑咐要去治理的是王──這種合作不會減低人的權柄,反會增強。譯為掌權的字含有嚴厲的意味,而本節是強迫敵人服從,下節則為甘心順服者的回應,這種對比與這樣的口氣也很相配。啟示錄十七14等處,也有類似的對比。──《丁道爾聖經註釋》

         「杖」(2)代表君王統治的權柄。「從錫安伸出能力的杖來」(2),是預言基督再來的時候,將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統治世界,在「仇敵中掌權」(2)。即便是今天那些反對神、逼迫教會的世人,將來也不得不降服在基督「能力的杖」(2)下。──《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一十3「當你掌權的日子,你的民要以聖潔的妝飾為衣甘心犧牲自己。你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

         其它蒙救贖的人(“你的民”)在彌賽亞降臨(“掌權”)的日子,要與祂一起擊敗祂的仇敵。“以聖潔的妝飾為衣”。參看第二十九篇2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本節可意譯為:“在你作戰的日子,你的人民會甘心樂意服役,你的年輕人要到聖山找你,人數多如清晨的露珠。” ――《啟導本詩篇註釋》

         可意譯作「當你從聖山出征與敵人作戰的時候,你的人民會自願投軍;你的年輕人要來參戰,他們多如清晨的甘露」。――《串珠聖經註釋》

         當你掌權的日子: 並非指某一特定時日,而是指神藉著聖靈動工的時代。這一日始於新約的五旬節事件,一直持續至今。你的民要以聖潔的妝飾為衣:  事奉神的聖徒以公義為妝飾。你少年時光耀如清晨的甘露:  用詩的語言形容,獻身於神的聖徒朝氣蓬勃的英姿。 ――《聖經精讀本》

         這節的每一個字,在不同的譯本中都有不同的譯法,但是大致的圖畫(除非修改經文)為:一大群志願軍,前去投效領袖,從事聖戰。第一行似有底波拉之歌的影子:「百零姓也甘心犧牲自己」(士五2);但這裡的用詞更勇敢,直譯為:「你的民(將要)甘心情願獻祭」,這個說法影響到後來保羅所用的譬喻:「活祭」,或生命「像奠祭」一般傾倒出來(羅十二1;腓二17;參林後八35)

  你率領全軍的日子也可以指「你掌權的日子」;這個字常用作「能力」或「軍隊」(如四6),它與第5節的「祂發怒的日子」相互呼應。

         你的少年將如甘露臨到你,這譯文將少年視為集合名詞( TEV),並假定在一個以 k為結尾的字(「臨到你」)後面那一個字,少寫了一個 k(等於「如」),這是很常見的抄寫錯誤。這句話描寫一支強盛的大軍突然間形成,且靜悄悄地出動。但是希伯來文本身也可解釋得通,即,「你有你少年的甘露」(\cs16 AVRV),換言之,這位王永遠保持生命的青春活力,不像那些愛心短暫之輩,「如同早晨的雲霧,又如速散的甘露」(何六4)

  總結而言:這一節(我認為)是形容彌賽亞充滿元氣、聖潔、榮耀地率領全軍而出,這群軍隊就像早期的以色列勇土,「拚命敢死」(士五18)。基督徒可將這軍隊與啟示錄十二11的得勝者認同,但卻很少會想到,自己及教會的弟兄姊妹也是這兩群隊伍中的一員。──《丁道爾聖經註釋》

         3節描述神所揀選的人將甘心樂意地跟隨彌賽亞(士五2;羅十二1)。由於原文的意思比較隱晦,所以在不同的譯本中有不同的譯法。──《聖經綜合解讀》

                   1103 經文難以解釋,不過大致上包含  52 底波拉之歌中「百姓也甘心犧牲自己」之精神,亦即百姓全心全意擁護彌賽亞,而彌賽亞也活力十足的領導眾人出征。

                   1103 信望愛站的原文直譯是「你在聖潔妝飾中掌權的日子,你的子民必甘心跟隨; 從晨曦乍現,你就有青春的朝氣」。──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一十4「耶和華起了誓,決不後悔,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

         基督像麥基洗德一樣,身兼祭司和君王的職責。參看創世記十四章18節和撒迦利亞書六章1213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神曾發誓讓大衛的王位永固。大衛和他的後裔身為神的代表,行使不少祭司職務,例如監管聖殿和利未人,照料約櫃,有比亞倫和他的諸子更高的地位,是麥基洗德的等次。麥基洗德是亞伯拉罕時代耶路撒冷城中最高神的祭司,也是撒冷王(創十四18),《希伯來書》七章對基督為王又為大祭司有詳細的說明。――《啟導本詩篇註釋》

         祭司:本節指出這位君王擁有永遠的祭司職分。

           「決不後悔」:決不改變心意。

          「麥基洗德的等次」:創14章記述麥基洗德有君王和祭司的雙重身分。

          詩人用麥基洗德比喻本篇所論及的君王也是一身兼此兩職。――《串珠聖經註釋》

         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 麥基洗德是撒冷王,又是“至高神的祭司”(1418),並且他超越人的界限,如同神的兒子,作為耶穌基督的預表(71~28)。本文意味彌賽亞將要接過麥基洗德的職分,成為神人之間的中保。 ――《聖經精讀本》

         這是神的誓言,因此似乎比一般的神諭更強(參,來六1718,七20以下),而神決不後悔的承諾,使這句話更加堅定。此處或許是回頭一瞥神對以利的應許,後來遭到撤回(撒上二30)。這位祭司絕不會耽誤職守,而這個祭司體制比利未家的體制更古老、更完備(正如新約所示)

         麥基洗德之名(公義王),與他為撒冷王(即耶路撒冷的王,這個城名的縮寫,帶出「平安」的意思)的這兩件事,使他成為將要來的那一位最恰當的指標(來七2);而那個故事對他其餘方面毫未提及,亦使他成為那一位「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來七3)的適切象徵;此外,他站在神那邊,為亞伯拉罕祝福,給他禮物,並從他收受十分之一,這一切都證明他優於所有屬亞伯拉罕的人,特別超越利未的祭司制(來七4~19)。還可補充一點,麥基洗德集祭司與君王於一身,正好像基督一樣。參希伯來書前幾章強調基督是王,後幾章強調祂是祭司,正如本篇這幾節一樣。

  附加的永遠一詞,可能是最重要的片語。這是我們盼望的保證。這個詞在希伯來書首次出現於五6,以後就成為該卷書信的重要題目,因這位永遠的祭司能提供永遠的救恩(來五9),不像那些短暫作祭司的,其努力並未帶來圓滿的結果。──《丁道爾聖經註釋》

         「麥基洗德」(4)是亞伯拉罕時代耶路撒冷城中最高神的祭司,也是撒冷王(創十四18)──《聖經綜合解讀》

         「麥基洗德的等次」(4),指身兼君王和祭司的雙重身份。──《聖經綜合解讀》

         本節是本詩的第二句預言(14),宣告彌賽亞基督將象麥基洗德一樣,身兼君王和祭司的雙重身份(來五6),「成了永遠的大祭司」(來六20),可以提供永遠的救恩,「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來五9)──《聖經綜合解讀》

                  ●「麥基洗德」:字義是「我的王是公義」。

                  ◎「麥基洗德的等次」:參考  1417~24 。麥基洗德是君王兼祭司。

                  ◎「永遠為祭司」:這個保證如果不是實現在基督身上,就不知道誰可以「永遠為祭司」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一○4 麥基洗德等次的祭司】麥基洗德是亞伯拉罕時代耶路撒冷的祭司兼君王(見:創十四的注釋)。耶路撒冷因此有了君王行使祭司特權的傳統。至於大衛家族有此慣例的證據,可參看:撒母耳記下八18的注釋。古代君王同時擔任最高級祭司的職位並不罕見(參較美國總統同時是全國軍隊的最高統帥,英國的君王持有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聖公會〕元首的頭銜)。──《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十4  麥基洗德,在聖經中出現的次數可真不多……】關於麥基洗德請詳見創世記第16章的最後部分。基督就像麥基洗德祭司那樣,從不濫用其神聖的地位,並將永遠掌權。在希伯來書第5章中,耶穌被更全面地描述為我們尊榮的大祭司。──《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一百一十5「在你右邊的主,但他發怒的日子必打傷列王。」

         主在他身邊,幫助他戰勝仇敵。“右邊”是支持的力量所在。――《啟導本詩篇註釋》

         基督是神的戰士,祂與在祂「右邊」(5)的父神緊密合一。5~6節的爭戰將在哈米吉多頓大戰的時候完全應驗(啟十11~21)──《聖經綜合解讀》

                  ●「打傷」列王:SH 4272,「擊穿」、「破碎」、「使重傷」。──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一十5~6這事將會在哈米吉多頓大戰的時候應驗,以基督的再來為高潮(比較啟一九15)。――《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一百一十5~7戰士:本段記述這位君王是一位戰士,在他的右邊有萬軍之耶和華為他爭戰,必打敗仇敵。――《串珠聖經註釋》

         彌賽亞將要施行的完全審判。到那日,所發之怒將會極其可畏,拒絕、譭謗基督主權的所有邪惡勢力,將會徹底被殲滅。聖徒當以信心之目看待惡人,他們雖然在現今如日中天,最終必在基督的審判台前歸於無有。 ――《聖經精讀本》

 

【詩一百一十6「他要在列邦中刑罰惡人,屍首就遍滿各處。他要在許多國中打破仇敵的頭。」

                  ●「刑罰惡人」:SH 1777,「執行審判」。

                  ●「他要在許多國中打破仇敵的頭」:直譯是「他要痛擊多國的首領」。──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一十6~7此處耶和華與祂的王行動如一,而第3節的那一大批志願軍,則不在此幅圖中。這是耶和華的爭戰,然而祂與祂的王緊密合一,以致第7節清楚顯示,在前線的那位,是與神合作的「人」。按新約而言,這裡等於由希伯來書進到了啟示錄,該卷描繪審判與勝利的圖畫,可怕的程度不亞於第6(參,如:啟十九11~21)。──《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一十7「他要喝路旁的河水,因此必抬起頭來。」

         這裏描繪彌賽亞重新得力和得勝。自己定意要讚美耶和華(1),因為祂成就大能的工作,彰顯出祂的能力、公義、真實和公正(2~9),這些都讓人敬畏並讚美祂(10)。這首離合詩有二十二句,每一句都以接續的希伯來文字母來開始。――《詩篇雷氏研讀本》

         在戰事緊張之際,有清溪的水供他解渴,體力充沛(“抬起頭來”),必奏凱而歸。――《啟導本詩篇註釋》

         「他」:指君王,不是指耶和華。

          本節記述君王喝水之後,重新有力量,抬起頭來繼續追殺仇敵。――《串珠聖經註釋》

         意味直到徹底殲滅仇敵,主甚至不會休息,暗示基督最後的審判將何等可畏。 ――《聖經精讀本》

  喝路旁的河水。可能指在艱辛的任務中得到振奮。疲憊的戰士和領導人很喜歡喝“路旁的河水”(見士75注釋)

         「祂要喝路旁的河水,因此必抬起頭來」(7),是描述戰士乘勝追擊敵人,「雖然疲乏,還是追趕」(士八4),只稍作休息,就繼續上路,直到完全得勝。──《聖經綜合解讀》

         本詩以彌賽亞的登基開始(1~4),卻以兇猛的爭戰(5~6)和全力的追擊(7)結束,因為這位君王和祭司的登基並不是劇終,而是贏得全世界的序幕。那位呼召我們跟隨祂的(路十四27),正是這位全力追擊仇敵的主。主說:「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約十二26)。今天祂還沒有停止追擊,我們也不可停止服事:「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十4~5)。當基督再來的時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但二44),這是今天這個混亂世界的唯一盼望。──《聖經綜合解讀》

                   1107 的背景是當時的城市要防衛敵軍,就會將水源斷絕,此處卻說彌賽亞要喝路旁的河水,重新獲得精力。亦即暗示敵對的城市無法有效防守彌賽亞的軍隊攻擊。──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110)

 1 新約曾引用本篇作為對耶穌基督的預言。那一些有關王的描述與耶穌基督的身分吻合?參來113 56 721 1911~16

 2 3節指出王出征之日,有許多人自願投軍參戰。今日你願為主作精兵麽?參弗612 彼前58

──《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篇  一首常被新約作者引用的詩篇,只因為其內容是……】這是一首在新約中常常被引用的詩篇,因為它清楚地描述了彌賽亞。在馬太福音224145節裡,耶穌背誦了這首詩的第一句,並將其用在自己的身上。第16節是對基督最後並徹底地在全地毀滅惡人的盼望(參啟6~9)1102節預言了基督在地上的掌權(參啟201~7)11034節宣告了基督要成為百姓的祭司(參來5~8)11056為基督戰勝罪惡時地上最後的爭戰(參啟1911~21)――《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