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零五篇拾穗 【詩一百零五篇題註】 這首有關以色列歷史的詩篇以一個呼籲來開始,那就是呼籲人來讚美和記念神奇妙的作為(1~7節);跟再點題亞伯拉罕的約(8~15節)、約瑟的生平與以色列人定居於埃及(16~24節)、摩西的生平與從埃及得釋放(25~38節)、神在曠野對以色列民的照顧(39~41節),以及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的事蹟(42~45節)。大衛把約櫃運往耶路撒冷的時候也引述這首詩篇的部分(代上一六8~22)。――《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讚美詩,稱頌神信守祂與人立的約。這也是一首敘事詩,用讚美詩的形式敘述以色列人自亞伯拉罕以迄進入迦南的歷史,特別是拯救他們出埃及的那一段。但未及西奈山的生活,可能留到地一〇六篇再講。 此詩供宗教節期(很可能是住棚節或七七節)用,以紀念神拯救全民。(比較1~15節與代上十六8~22)。 全詩分三部分:1,引言,勉會眾敬畏神,紀念祂的作為(1~7節);2,詩的主體,述說神怎樣紀念與亞伯拉罕立的約,從列祖(8~15節),經約瑟(16~22節),以迄出埃及至曠野(23~42節),神怎樣保護和帶領;3,尾聲:勸會眾忠於盟約(43~45節)。――《啟導本詩篇註釋》 本詩讚美神為選民在歷史中所成就的大事。――《串珠聖經註釋》 神信實地掌管歷史。是本卷三篇歷史詩之一(78,105,106篇),稱謝信實守約的神。本詩以“哈利路亞”結尾,亦被稱為哈利路亞詩(106,111~113,117,135,146~150篇)。因內容與約櫃進入耶路撒冷時,大衛即興而作的稱頌詩(代上16:7~22)相同,有人認為是大衛之作,但不能斷定。本詩談論以色列的歷史,從創世記12章神與亞伯拉罕立約,到約書亞時代此約得以成就。(78、106篇)也談到以色列的歷史,指出他們的罪孽,教訓他們;而本詩的主旨卻是感謝敬拜信實守約的神。根據內容分為以下五個詩段:①勸勉稱謝讚美耶和華(1~7節);②神與列祖立約(8~15節);③以色列下埃及(16~23節);④差摩西行神跡,使百姓出埃及(24~38節);⑤在曠野引領百姓,成就所立之約(39~45節)。 ――《聖經精讀本》 本篇回顧了神從揀選亞伯拉罕到領以色列進迦南的歷史,紀念神「一切奇妙的作為」(2節),稱頌祂的護理大工。──《聖經綜合解讀》 一百零五篇與一百零六篇都是詠史詩,題材相似、前後呼應,共同組成了詩篇第四卷的結尾。一百零五篇強調神在歷史中慈愛和信實的作為,而一百零六篇則強調人在歷史中頑梗和悖逆的本相,兩者正好代表了救恩歷史上纏在一起的兩股主線:一股是神的恩典與主權,另一股是人的頑梗與敗壞。──《聖經綜合解讀》 我們若定睛于人行善的歷史,就會高抬人性、盲目樂觀;若定睛於人行惡的歷史,就會充滿仇恨、悲觀絕望。但人並不是歷史的主人,神才是歷史的推動者和管理者。神的百姓只有常常「紀念祂奇妙的作為和祂的奇事,並祂口中的判語」(2節),才能認識神在歷史中的護理大工,認清歷史的走向,因此「凡事謝恩」(帖前五18),在任何環境和際遇中都能「時常尋求祂的面」(4節)。──《聖經綜合解讀》 大衛把約櫃運往耶路撒冷的時候(代上十六836),引述了本詩的前十五節、一百零六篇的最後兩節和九十六篇的大部分內容。──《聖經綜合解讀》 ◎ 105 與 106 題材近似、前後呼應,兩篇作為詩篇卷四的結尾。105 強調神在歷史中的奇妙作為, 106 強調人的悖逆頑梗。 ◎ 代上 16:8~36 記載大衛迎接約櫃進入耶路撒冷時,引用了詩 105:1~15 與 詩 106:47~48 。 ◎ 詩 105 是一首讚美詩,作者稱頌神信守祂與人立的約,並讚美神為選民在歷史中所成就的大事;再者, 詩 105 也是一首敘事詩,用讚美詩的形式敘述以色列人自亞伯拉罕直到進入迦南的歷史,特別是提及神拯救他們出埃及的那一段。──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篇105篇 相對應之歷史記載經文】 ◎對應歷史經文: 105:9 創 12:7 13:14~17 15:18~21 17:2 22:15~18 創 26:3 28:13 105:13 創 11:31~12:5 創 12:10 26:1 28:10 105:14~15 創 12:17 20:2~7 105:16 創 41:53~57 105:17 創 37:28,36 105:18 創 39:20~23 105:19 創 37:5~11 105:20 創 41:14,40,41,44,46~49 45:8 105:24 出 1:9~16 105:25 出 1:10 105:28 出 10:21~23 105:29 出 7:14~25 105:30 出 8:1~15 105:31 出 8:20~24 出 8:16~19 105:32 出 9:18~35 105:34~35 出 10:1~20 105:36 出 11 出 12 105:37 出 12:35,36 105:38 出 12:33 申 8:4 105:39 出 13:21,22 14:19,20 105:40 出 16:2~4,13,14 105:41 出 17:1~7 民 20:11 105:42 創 15:12~16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 【詩一百零五1】「你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他的名,在萬民中傳揚他的作為。」 「求告他的名」:在此處指高聲呼喊 ── 「耶和華的名應受稱頌」。――《串珠聖經註釋》 ●「稱謝」:SH 3034,「讚美」、「稱讚」。 ●「求告」:SH 7121,「宣告」、「稱呼」、「大聲宣佈」。 ●「傳揚」:SH 3045,「使知道」、「宣告」。──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1~2】詩人滿懷激情,謳歌神的良善及神跡奇事(伯32:18~20)。 ――《聖經精讀本》 【詩一百零五1~5】這裏呈現敬拜神的多面性,就好像一顆寶石左右旋轉,散發出各樣光芒;譬如:要向世人傳揚祂(1b節),要因祂所做、所說而喜樂(2、5節),要因祂本身而歡欣(1a、3a節,因名就是祂的自我啟示),要為過去的憐憫感恩,並更多向祂求討(4節:尋求……時常尋求)。──《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零五1~6】引言:詩人邀請同胞齊來歌唱頌贊神,宣揚祂的偉大。――《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零五2】「要向他唱詩歌頌,談論他一切奇妙的作為。」 ●「談論」:SH 7878,「沉思」、「研究」、「說話」。 ●「奇妙的作為」:SH 6381,「特出的」、「超凡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3】「要以他的聖名誇耀,尋求耶和華的人,心中應當歡喜。」 要以他的聖名誇耀: 聖徒經歷神驚人的救贖,必會誇耀其名。靠財富、知識、名譽自誇,是尚未進入神恩典的證據。 ――《聖經精讀本》 ●「尋求耶和華的人,心中應當歡喜」:也可以譯為「願尋求雅威的人心中歡喜」。──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4】「要尋求耶和華與他的能力,時常尋求他的面。」 「尋求耶和華與他的能力」:尋求大能的耶和華。――《串珠聖經註釋》 在不斷重複的試煉中,以色列常常求告神,禱告是最偉大的武器,可將地獄變成天國(太7:7~11;可9:29)。 ――《聖經精讀本》 以色列人只能依靠神的能力得救。我們也是。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零五5~6】「他僕人亞伯拉罕的後裔,他所揀選雅各的子孫哪,你們要紀念他奇妙的作為和他的奇事,並他口中的判語。」 亞伯拉罕的後裔……雅各的子孫: 是蒙神揀選的百姓,新約教會與聖徒亦包括在內。他奇妙的作為和他的奇事: 指神在履行所立之約的過程中,所行的一切超然神跡。包括出埃及時所降的災、曠野中的奇跡等。神為保護聖徒並成就其旨意,有時會超越自然法則作工。 ――《聖經精讀本》 加拉太書三6以下及四28以下,表明所有基督徒都屬於這個家族,我們已經承繼了其歷史與呼召。這裏所述乃是我們自家的故事,我們可以加入歡唱其奇妙源頭的行列,不只是旁觀而已。──《丁道爾聖經註釋》 ●他的「奇事」:SH 4159,「神蹟」、「兆頭」。 ●「判語」、「判斷」:SH 4941,「審判」、「判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6~11 神與以色列立的約,是一個甚麼樣的約?】以色列是神用來向全人類顯示其律法的民族。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神揀選了亞伯拉罕並應許說,亞伯拉罕的後裔將要居住在迦南地上(現在叫以色列),而且他們的數目多得數不勝數(參創17:6~8)。亞伯拉罕的兒子是以撒,以撒的兒子是雅各,這三個人被認為是族長或以色列的始祖。神因為他們的信心而祝福了他們(參來11:8~21)。――《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一百零五7】「他是耶和華我們的神,全地都有他的判斷。」 全地都有他的判斷: 神公義的判斷不僅臨到子民以色列,也覆蓋全世界。 ――《聖經精讀本》 十誡的開宗明義之語,為神所說:「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第一行則為我們的回應。因此這一句話重新肯定了神與我們的約。但第二行則顯示,地上全部的人都要向祂負責,無論有否與祂立約。這裏的\cs9審判(和合:判斷)是指祂救恩神蹟中的黑暗面,以下所記故事中,每一個轉捩點都顯示有這一面。──《丁道爾聖經註釋》 「全地都有祂的判斷」(7節),意思是神積極地介入人類的歷史、維持全地的運行,並不是在完成創造之後就不再理會世界了。──《聖經綜合解讀》 ◎ 105:7 說明神介入並維持整個世界的運作。──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7~15】列祖的時代:耶和華履行祂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許諾,保護和帶領他們的一生。――《串珠聖經註釋》 7~11節回顧神向亞伯拉罕(創十二7;十三14~17;十五18~21;十七1~8;二十二15~18)、以撒(創二十六2~5)和雅各(創二十八13~15;三十五11~12;四十六3~4)所應許的約。神賜給人的一切恩典,完全是根據祂「所立的約」(9節),並非因為人有配得之處。聖約從一開始就是出於恩典,一切都出於神的定意,不倚靠人的光景。──《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零五7~42】讚美的原因:耶和華在選民歷史中證實祂是一位滿有慈愛和信實的神。――《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零五8】「他紀念他的約,直到永遠,他所吩咐的話,直到千代,」 神必不食言,總是信實守約。神就是根據此約繼續善待所揀選的百姓。 ――《聖經精讀本》 直到永遠一語,緊接在祂紀念之後;後者總是意指神必按照應許行事,並不單指祂想起某事。參,出埃及記二24;路加福音一72。 請注意,祂所吩咐的話與祂的約為平行語,強調出在立約之事上,神採主動並有權威,意即祂與人的這種關係是出於恩典,而非交換條件;其目的為建立神的國度,而非實現人的私意。──《丁道爾聖經註釋》 ◎ 105:8 用詩歌誇張的手法描寫時間之長,在 申 7:9 也有提過類似的話。──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8~9】神與亞伯拉罕的約,見《創世記》十五9~21.祂對以撒所起的誓見《創世記》二十六3。神應許以色列人的先祖子孫繁衍,且得迦南為業。――《啟導本詩篇註釋》 ◎ 105:8~9 提到神與亞伯拉罕的約,見 創 15:9~21 ;祂對以撒所起的誓,見 創 26:3 。在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中,神特別強調迦南地的應許:「神應許以色列人的先祖子孫繁衍,且得迦南為業」。──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8~15】通過列祖堅固所立之約。詩人開始記述以色列的歷史。以色列藉著與神所立之約形成。本段描繪最初立約及神保守、成就此約的護理。 ――《聖經精讀本》 【詩一百零五9】「就是與亞拉伯罕所立的約,向以撒所起的誓。」 「向以撒所起的誓」:神應許以撒將有無數的後代,又會得著迦南地為基業(創26:3)。――《串珠聖經註釋》 ◎「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 創 12:7 13:14~17 15:18~21 17:2 創 22:15~18 。 ◎「向以撒所起的誓」: 創 26:3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9~10】不是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個人誓約,範圍包括以色列共同體,進而指全世界。 ――《聖經精讀本》 【詩一百零五10】「他又將這約向雅各定為律例,向以色列定為永遠的約,」 “定為律例“是說成為今後對以民行動的不變原則。――《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一百零五10~11】在第8節,與永遠相當的,是神的記念,但此處這字則描述聖約,特別指將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之約。不過,我們可從聖經看出,這個允諾有相對性:首先,地本身亦將毀壞(一百零二25、26),其次,神的「永遠」可因人的背叛而廢棄(撒上二30;太二十一43)。若僅從政治來看這個應許,認為它是指領土的契約,可能並不正確。──《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零五11】「說:“我必將迦南地賜給你,作你產業的份。”」 在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中,神特別強調迦南地的應許。――《詩篇雷氏研讀本》 迦南是神應許給以色列的祝福之地,象徵蒙神揀選的百姓將要永遠居住的天國(出3:8;結20:6,15)。 ――《聖經精讀本》 「產業的分」(11節),原文是「產業的疆域」。──《聖經綜合解讀》 ● 105:11 賜給「你」:是單數「你」。 ● 105:11 作「你」產業:是複數「你們」。 ●產業的「分」:SH 2256,「疆域」、「區域」。──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12】「當時他們人丁有限,數目稀少,並且在那地為寄居的。」 在那地為寄居的: 自從成為神的立約百姓起,聖徒就過著客旅的生活。因為這世界不再是家園,有更美的家鄉在等著聖徒(來11:16)。 ――《聖經精讀本》 「人丁有限,數目稀少」(12節),原文是「男人數目很少」。──《聖經綜合解讀》 ●「人丁有限,數目稀少」:原文是「男人數目很少」。──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12~15】創世記的記載填滿了此幅圖畫,即列祖皆曾輕舉妄動,以致數度幾乎毀了他們蒙召要實現的事。見第十二、二十、二十六、三十一、三十四章。第15節特別借用創世記二十6、7,神在那裏稱亞伯拉罕為「先知」。事實非常明顯,這一切經歷完全是靠神的保守,絕非人的成就。──《丁道爾聖經註釋》 12~15節是回顧列祖的寄居歷史。神呼召亞伯拉罕離開迦勒底的吾珥,到迦南「寄居」(12節),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都在迦南、埃及和亞蘭之間遊牧(13節),等候迦南的居民惡貫滿盈(創十五16)。在四百多年漫長的等待時期,列祖屢次犯錯,是神自己負責保守選民不受傷害,並讓他們的人數不斷增長。──《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零五12~45】以色列歷史的概略:(1)亞伯拉罕前往迦南,其後前往埃及和再返回(12~15節);(2)約瑟的歷史(16~22節);(3)以色列人在埃及(23~25節);(4)“摩西” 和“ 亞倫” 帶領百姓離開埃及( 2 6 ~ 3 8節);(5)耶和華帶領他們經過曠野,再進入迦南(39~45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一百零五13】「他們從這邦遊到那邦,從這國行到那國。」 神的祝福並未立刻帶給他們安慰。亞伯拉罕從迦勒底的吾珥遷移到敘利亞的哈蘭,再到非利士人的地界,甚至遙遠的埃及。要踏進應許之地,就得通過無數的痛苦與困難(創12:1~11)。 ――《聖經精讀本》 ●「游到」、「行到」:SH 1980,「來來去去」。 ◎ 105:13 「他們從這邦遊到那邦,從這國行到那國」可對應創 11:31~12:5 亞伯拉罕離開迦勒底的吾珥,以及眾先祖被迫離開迦南的歷史( 創 12:10 26:1 28:10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五13~15 族長的流浪】亞伯拉罕離開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北部或南部(見:創十一28的注釋)之迦勒底的吾珥,前往迦南,在基拉耳和埃及都發生過事故。雅各則遊歷到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巴旦亞蘭,然後回到迦南。約瑟和他全家到了埃及,在當地寄居。在他們每個人的生命中,神的看顧都十分明顯。──《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零五14】「他不容什麼人欺負他們,為他們的緣故責備君王,」 「責備君王」:神為了亞伯拉罕責備埃及的法老和非利士的亞比米勒(創12:17; 20:3)。――《串珠聖經註釋》 「責備君王」(14節),指神為了亞伯拉罕責備埃及法老(創十二17)和基拉耳王亞比米勒(創二十3)。──《聖經綜合解讀》 ●不「容」:SH 3240,「容許」、「沒有插手干預」。 ◎「責備君王」: 創 12:17 20:2~7 。神為了亞伯拉罕責備埃及的法老和非利士的亞比米勒。──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14~15】看《創世記》十二17;二十2~7。以民的列祖有如受膏的人和先知一樣,為神選召去完成祂的計畫。――《啟導本詩篇註釋》 亞伯拉罕一生遇到許多危險,每次神都助他度過難關。因亞伯拉罕的過錯,撒拉差點被法老與基拉珥王亞比米勒佔有(創12:11~17;20:1~8)。 ――《聖經精讀本》 神揀選以色列人,並非因為他們地大物博、或勤勞勇敢,完全是根據自己的主權:「耶和華專愛你們,揀選你們,並非因你們的人數多於別民,原來你們的人數在萬民中是最少的。只因耶和華愛你們,又因要守祂向你們列祖所起的誓」(申七7~8)。因此,神的救贖計畫也不倚靠選民的能力、品行或虔誠(14~15節),而是祂「親口應許,親手成就」(王上八24)。──《聖經綜合解讀》 今天,神揀選人的原則也是如此:「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6~29)。──《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零五15】「說:“不可難為我受膏的人,也不可惡待我的先知。”」 創世記二十章7節稱亞伯拉罕為先知。――《詩篇雷氏研讀本》 「受膏的人」:列祖為神呼召出來,要完成神所指派的工作;「受膏的人」和「先知」在本節都強調神的揀選。――《串珠聖經註釋》 「受膏的人」(15節),指列祖都是蒙神選召的人,要完成神所指派的工作;「先知」(15節),包括亞伯拉罕(創二十7)。──《聖經綜合解讀》 ●「難為」:SH 5060,「碰觸」、「傷害」、「擊打」。 ●「惡待」:SH 7489,「傷害」。 ◎ 105:15 「先知」是對應 創 20:7 稱亞伯拉罕為先知。「受膏的人」和「先知」在這節都是在強調神的揀選。 ● 105:15 的「受膏的人」、「先知」都是複數型態。可能是指亞伯拉罕、以撒與雅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16】「他命饑荒降在那地上,將所倚靠的糧食全行斷絕,」 帶動一切事的,就是神!本段一開頭就提到,那成為整個歷史轉寰的樞紐──饑荒,出現的時機即是神已經動工之後:在他們以先打發一個人去。約瑟本人最後亦有如此看法,請參兩段有關神引導護理的著名經文:創世記四十五4~8,五十20。──《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零五16~22】約瑟的時代:耶和華安排約瑟被賣去埃及,以便後來解救雅各一家得脫迦南地的饑荒。――《串珠聖經註釋》 16~22節是回顧約瑟被賣到埃及、又在埃及高升的歷史。──《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零五16~23】以色列通過約瑟進入埃及。記述約瑟的一生與雅各及家眷下到埃及的過程。神使遭遇患難的約瑟最終拯救自己的父母兄弟。教訓我們,即使在苦難中,也當仰望神的旨意(創45:5~8)。 ――《聖經精讀本》 ◎這一段是描述神怎樣帶領約瑟先進入埃及,然後讓約瑟高升,再帶領以色列人進入埃及。──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17】「在他們以先打發一個人去;約瑟被賣為奴僕。」 表明約瑟被賣到埃及的事件,在神的護理之下。約瑟最後也領悟到這點(創37:1~36;45:5)。 ――《聖經精讀本》 帶動歷史的是神,是神「命饑荒降在那地上」(16節),也是神「在他們以先打發一個人去」(17節)。「約瑟被賣為奴僕」(17節),從地上看,是因為人的罪性;從天上看,卻是神的安排(創四十五4~8;五十20)。無論是雅各的偏心還是約瑟的受苦、迦南的饑荒還是埃及的豐收,都在神的護理之下,為要讓選民的數目在埃及增長、承受迦南應許之地(創十五13~14)。──《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零五18】「人用腳鐐傷他的腳,他被鐵鍊捆拘。」 看《創世記》三十九20~23。那裡並無腳鐐和鐵鍊的記載,而鐵在那時尚未廣泛應用。詩人用自己的時代讀者熟悉的事物描寫約瑟被誣下監,失去自由。――《啟導本詩篇註釋》 被賣為奴的約瑟無辜被囚(創39:1~23)。約瑟17歲被賣為奴(創37:2),30歲站在法老面前(創41:46),將近13年的歲月,他都以僕人及罪犯的身份生活,可知他的痛苦何等巨大。 ――《聖經精讀本》 柯弗戴爾的可怕譯法:「鐵進入他的心靈」(PBV),是根據武加大譯本,而非希伯來文。後者的意思正好相反:「他的nep{es%進入鐵中」,nep{es%可指「心靈」、「生命」、「自我」,亦可能指(根據亞喀得文與烏加列文)「喉嚨」──因此大多現代譯本譯為「鐵項圈」。最後一個看法或許是對的;可是這裏選用這個字,而不用常見的「喉嚨」一字,至少會引人深入思想,去體會這字最根本的含義,即約瑟不僅肉身感受到鐵的冷酷,更是整個深覺轄制之苦。創世記刻劃出他在獄中無畏的精神,但本篇以詩句強調出另一面:被拘禁的殘酷事實。──《丁道爾聖經註釋》 ●「他被鐵鍊捆拘」:SH 1270+SH 9355+SH
5315,「他的生命進入鐵中」。不過根據亞喀得文與烏加列文「生命SH 5315」的意義也可能是「喉嚨」,因此許多譯本譯為「他的頸項也帶上了鐵鎖」。 ◎ 105:18 提到「人用腳鐐傷他的腳,他被鐵鍊捆拘」,但在創 39:20~23 那裡並無腳鐐和鐵鍊的記載,而且鐵在那時尚未廣泛應用。所以此處有可能是詩人用自己的時代讀者熟悉的事物描寫約瑟被誣下監,失去自由。──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五18 腳鐐和鐵鍊】腳鐐很清楚是扣在踝上,將兩腳鎖在一起的銬子。新國際本將下半節譯作「他頸項被置於鐵中」(和合本:「他被鐵鍊捆拘」),這器具用在頸項上,因此必然是個鐵枷。這些器具有時可以用來將囚犯鎖在一起。主前九至八世紀的亞述雕刻描繪被擄者頸項上了木枷押送或勞役。──《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零五19】「耶和華的話試煉他,直等到他所說的應驗了。」 「他所說的」:指約瑟所作的兩個夢(創37:5~11)。――《串珠聖經註釋》 耶和華的話試煉他: 神藉夢應許將來之事必得成就的確信,帶給約瑟希望(創37:5~11)。 ――《聖經精讀本》 AV的譯文最接近直譯:「直到他的話臨到時」,RSV的解釋很正確……實現(和合:應驗;如在書二十三14b)。此處可能是祂的話,即如第二行;但更可能是指約瑟自己講過的話:或是他為同囚者解夢的話,後來因其應驗,導致他的釋放:也或許是指他童年的夢,就是他告訴哥哥們的夢。 這裏也可有不同的解釋,因為耶和華的話可以指神命定他要受苦(參 NEB,19a節),也可以指祂應許他將來要為大。後者比較可能,因為神已經藉著夢將此事顯明給約瑟。他受到試煉,就像希伯來書十一章所記,其他列祖也受到試煉,因他們所盼望的「遲延」,又因必須單憑相信「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而往前行。──《丁道爾聖經註釋》 「耶和華的話試煉他,直等到他所說的應驗了」(19節),原文可譯為「直等到他所說的應驗了,耶和華的話為他證實」,指約瑟解夢的話都應驗了,證明他是真先知。──《聖經綜合解讀》 ●「試煉」:SH 6884「熔解」、「精煉」、「試驗」。 ●「應驗」:SH 935「來」、「進入」、「臨到」、「發生」。 ● 105:19 可能應該譯為「直到他的話應驗,耶和華的話為他證實的時候」(新譯本)。──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20】「王打發人把他解開,就是治理眾民的,把他釋放;」 ◎ 105:20 是一種雙關修辭,看起來是法老王釋放約瑟,但也是實際「治理眾民」的神釋放了約瑟。──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21】「立他作王家之主,掌管他一切所有的,」 【詩一百零五21~23】所立之約得以成就。長久的患難使約瑟獲得神所賜的能力和智慧(創41:35~57)。神的護理,最終藉著約瑟所有家人遷移到埃及得以成就(創42:1~46:34)。 ――《聖經精讀本》 【詩一百零五22】「使他隨意捆綁他的臣宰,將智慧教導他的長老。」 “捆綁“:指揮、命令之意。在神的安排喜愛,一個被鐵鍊拘捆的約瑟可以居高位,隨意“捆綁”法老的臣宰。 “長老”為法老宮中有地位和學問的人。――《啟導本詩篇註釋》 「捆綁」:有學者認為此字於原文可解作「指導」或「管教」(與古譯本意思相同)。――《串珠聖經註釋》 指教是根據古譯本,MT為「捆綁」(AV、RV、和合)。這兩個字很容易混淆。前者與第二行的「教導」很接近,似乎比較可能,而其中也有管束的含義:參 NEB「指正」。──《丁道爾聖經註釋》 ●隨意「捆綁」:SH 6311,「束起」、「綁住」。不過七十士譯本,亞蘭語譯本和武加大譯本譯為「指教」、「教導」。由於希伯來文的「捆綁」與「教導」字形相近,也可能抄寫失誤導致「教導」變成目前的「捆綁」(因為此詩的風格較多前後平行)。 ●「教導」:SH 2449,「成為有智慧」。──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23】「以色列也到了埃及,雅各在含地寄居。」 “含”指埃及,27節同此義。看七十八51注。――《啟導本詩篇註釋》 「含地」:即埃及。――《串珠聖經註釋》 「以色列」(23節)指雅各,「含地」(23節)指埃及。──《聖經綜合解讀》 ●「到了」埃及:SH 935,「進入、進去」。 ●「含」地:SH 2526,「熱」。就是指「埃及」。──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23~25】此處再度將五經中所述的事實(出一7以下),以神學的角度陳明,指出是神的作為:參以上第16~22節的第一段註釋。主耶穌也用同樣的角度來看猶大的背叛,認為是「我父所給我的那杯」。──《丁道爾聖經註釋》 23~25節是回顧以色列人寄居埃及四百年的歷史。──《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零五23~38】出埃及的時代:耶和華藉著摩西和亞倫施行神跡奇事,逼使埃及人容讓選民離開為奴之地。――《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零五24】「耶和華使他的百零姓生養眾多,使他們比敵人強盛,」 「恨祂的百姓」(24節),指法老擔心日益強盛的以色列人威脅埃及人的統治(出一9~10)。──《聖經綜合解讀》 「用詭計待祂的僕人」(24節),指法老強迫以色列人做苦工(出一11)、屠殺以色列男嬰(出一22)。──《聖經綜合解讀》 ● 105:24 的原文中,沒有「耶和華」,但是此處的確是指「耶和華」讓以色列人增多。──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24~25】以色列靠著神的恩典得以避免饑荒、暫享和平,再次面臨危機。不認識約瑟的新王和大臣想要滅絕他們(出1:1~22)。為使以色列走出安於現狀的信仰光景,神定意行這些事。 ――《聖經精讀本》 神讓以色列人在埃及「生養眾多」(24節),卻不允許他們長久留在埃及,所以最終「使敵人的心轉去恨祂的百姓」(25節),逼著百姓「歎息哀求」(出二23),願意跟隨摩西出埃及、進迦南。神沒有制止的事情,都是神允許發生的,所以說是神「使敵人的心轉去恨祂的百姓」:「禰使人坐車軋我們的頭;我們經過水火,禰卻使我們到豐富之地」(六十六12)。──《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零五25】「使敵人的心轉去恨他的百零姓,並用詭計待他的僕人。」 從舊約中看,全能的神對以色列人的安排周詳且慎密,甚至可用人的惡來完成祂的旨意(看出四21;書十一20;撒下二十四1)。――《啟導本詩篇註釋》 今天,神沒有讓我們「離開世界」(約十七15),但也不會允許我們安逸於世界的生活、與世界同流合污。因為主說:「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十五19)。因此,神也會「使敵人的心轉去恨祂的百姓,並用詭計待祂的僕人」(25節),使我們在世界的仇恨和詭計中體會到自己「不屬世界」,然後專心尋求神所應許「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前一4)。──《聖經綜合解讀》 ●轉去「恨」:SH 8130,「恨惡」、「懷恨」。 ●「用詭計待」:SH 5230,「行事詭詐」、「行事無賴」。這個字舊約聖經僅出現4次。(本處, 創 37:18 用作約瑟兄弟謀算殺約瑟, 民 25:18 瑪 1:14 )。 ●「敵人」中間:原文僅是「他們」。──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26】「他打發他的僕人摩西和他所揀選的亞倫,」 為解決百姓的痛苦,神再次差來拯救者。亞倫和摩西都預表將要成就救贖的耶穌基督,暗示陷於罪孽的人類沒有能力自救。 ――《聖經精讀本》 26~36節是回顧神在埃及施行十災的歷史,只記錄了其中一部分。──《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零五27】「在敵人中間顯他的神跡,在含地顯他的奇事。」 神在埃及地行神跡,是為拯救自己的百姓,也顯明支配埃及的太陽神、蛇神、尼羅河神等偶像的無能(出12:12)。今天,世上有不計其數的偶像猖獗,包括諸多外邦的世俗宗教、權力、金錢、科學萬能主義、理性第一主義(惟理主義)等。為了勝過這一切勢力的誘惑,聖徒當信靠最偉大的神跡——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 ――《聖經精讀本》 聖經通常用「災」來稱降在埃及的禍害(如:出十一1),但本詩卻稱之為神蹟與奇事(27節;參,出七3),因為其功用是要使人信服,給人警告,而不單是為懲戒。這些事強化了神的命令),就像主耶穌的神蹟強化了福音(約十二37)。──《丁道爾聖經註釋》 這裡完全沒有提到法老的剛硬,而是單單稱頌神的作為;也沒有提到「災」,而是說「顯祂的神跡、顯祂的奇事」(27節)。因為神行這些「神跡、奇事」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人,而是為了讓以色列人的子孫後代(出十1~2)、埃及人(出十四4)和外邦人(出十五14~15)都能認識誰是掌管萬有的神。──《聖經綜合解讀》 ●「神蹟」:SH 2266,「記號」。──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28】「他命黑暗,就有黑暗,沒有違背他話的。」 詩人只提到十災中的七災(28~36節),可能因“七”為完全之數,用來概括全部。――《啟導本詩篇註釋》 先提黑暗之災,這本是十災之九。――《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零五28~36】此處最先提第九災,讓我們知道以下的處理並非按順序(3l節,蝨子與蒼蠅的次序倒轉,牲畜及瘡災都沒有提)。克巴確克認為,首先提黑暗之災(28節),是因這災對埃及人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雖還未動搖法老),他們將以色列人所要的一切都給他們,又大大尊重摩西(出十一3)。希伯來經文第28b節也支持這看法:「沒有違背他話的」,這句話似乎指出埃及記十一3。 因此這裏描述災難,不是要追憶法老剛硬的過程──完全未提及他──而是要讚美神的能力何等震撼人心,又何等豐富多變。請注意動詞的簡潔,如:「祂打發……祂說……祂給……祂擊打……」等。──《丁道爾聖經註釋》 ◎此處僅提到十災中的八災,且沒有照出埃及記中的順序來記載。此處順序是九、一、二、四、三、七、八、十。而且重點是這些災難的結果,而非過程。 【詩一百零五29】「他叫埃及的水變為血,叫他們的魚死了。」 ●叫「埃及」的水:原文沒有「埃及」,僅僅是「他們」,實際上也是指「埃及地」。──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30】「在他們的地上以及王宮的內室,青蛙多多滋生。」 ●「王宮的內室」:原文是「君王的寢室」。──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31】「他說一聲,蒼蠅就成群而來,並有蝨子進入他們四境。」 關於“蝨子”的意思,參看出埃及記八章16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虱子」:SH 3654,「蚊蚋」、「蚊群」。──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32】「他給他們降下冰雹為雨,在他們的地上降下火焰。」 這些天災清楚表明萬有之主是誰。雖然埃及人目睹這些災難,感到恐懼,卻始終不肯改變剛硬的心(出9:22~24)。 ――《聖經精讀本》 【詩一百零五33】「他也擊打他們的葡萄樹和無花果樹,毀壞他們境內的樹木。」 【詩一百零五33~35】惡人遭到審判。描述因災禍而荒涼的埃及地。象徵悖逆神並傷害神百姓的所有惡人,將要遭到的審判(出10:7;啟20:12)。 ――《聖經精讀本》 【詩一百零五34】「他說一聲,就有蝗蟲、螞蚱上來,不計其數,」 ●「螞蚱」:SH 3218 是某種蝗蟲。這個字舊約僅出現9次,而且出埃及記沒有出現這個字。有學者認為這個字可以指蝗蟲還沒有長出翅膀的階段。在出埃及記的蝗蟲之災用的是「蝗蟲螞蚱」的「蝗蟲」SH 697 這個字。──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35】「吃盡了他們地上各樣的菜蔬和田地的出產。」 【詩一百零五36】「他又擊殺他們國內一切的長子,即使他們強壯時頭生的。」 擊殺長子是對埃及人最致命的打擊。當整個民族陷於滅亡的危機時,意識到不能再敵擋神(出12:29~32)。 ――《聖經精讀本》 ●「強壯」:SH 202,「力量」、「精力」。此處應該是指「生育的力量」(參 詩 78:51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37】「他領自己的百姓帶銀子、金子出來,他支派中沒有一個軟弱的。」 “帶銀子金子出來”:金銀為貴重金屬,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攜有金器銀器,可能是向埃及人要來的服奴役的代價(參出三21~22)。 “沒有一個軟弱的”是說沒有一個畏縮的,強調神的保守和帶領。――《啟導本詩篇註釋》 「沒有一個軟弱的」:沒有一個跌倒在地,因有耶和華帶領和保護。――《串珠聖經註釋》 「帶銀子金子出來」(37節),指神讓以色列人在離開埃及以前,向埃及人索要金器、銀器作為工價(出十一2;十二36)。──《聖經綜合解讀》 「沒有一個軟弱的」(37節),指因著神的保守,百姓中沒有一個走不動的。──《聖經綜合解讀》 ●領「自己的百姓」:原文是「他們」。 ●「軟弱的」:SH 3782,「蹣跚」、「跌倒」、「走不動」。──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37~38】以色列開始出埃及。象徵深陷於罪的人類,藉著耶穌基督得救(出12:33~42)。 ――《聖經精讀本》 出埃及記十二33~36;申命記八4。──《丁道爾聖經註釋》 37~38節是回顧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歷史。出埃及並非一次匆忙的逃亡,而是一次歡樂的得勝。──《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零五38】「他們出來的時候,埃及人便歡喜,原來埃及人懼怕他們。」 「原來埃及人懼怕他們」:埃及人害怕以色列人一日不離開,新的災禍會迅速臨到他們。――《串珠聖經註釋》 「埃及人懼怕他們」(38節),指埃及人擔心以色列人若不趕緊離開,會招來更多的災禍(出十7)。──《聖經綜合解讀》 ●「懼怕」:此處的原文是用兩個字 SH 5307 「落入(跌落、跌倒、使籤落在...)」和 SH 6343 「驚慌、恐懼、驚嚇」。所以意思是「驚恐臨到」。 ●「原來埃及人懼怕他們」:這句直譯是「因為對他們(指以色列人)的懼怕落在他們(指埃及人)身上」。──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39】「他鋪張雲彩當遮蓋,夜間使火光照。」 詩人想像神以“雲彩”為以民的遮蓋,白天不受烈日曝曬。雲彩在曠野中有好幾種作用,曾遮蔽百姓,不讓追兵看見;又是以民領路的雲柱,也是神隱藏祂自己的地方(看出十三21;十四19~20;十六10)。――《啟導本詩篇註釋》 出埃及記十三21、22,十四19、20。──《丁道爾聖經註釋》 「鋪張雲彩」(39節),指神白天用雲柱給百姓遮蔭、指引路線(出十三21~22)。──《聖經綜合解讀》 「使火光照」(39節),指神晚上用火柱給百姓取暖、照亮道路(出十三21~22)。──《聖經綜合解讀》 ●「遮蓋」:SH 4539,「覆蓋物」、「幔子」。 ◎ 105:39 提到「雲彩」應該是詩人想像神用「雲彩」為以民的遮蓋,白天不受烈日曝曬。雲彩在曠野中有好幾種作用,曾遮蔽百姓,不讓追兵看見;又是為民領路的雲柱,可以抵擋熾熱的陽光( 出 13:21 );更是神隱藏祂自己的地方(參考出 13:21 14:19~20 16:10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39~41】以色列的曠野生活。描繪神在曠野保護、引領以色列。他以雲柱和火柱照亮以色列的道路(出13:22)、賜嗎哪與泉水作他們的飲食(出16:13~15;17:1~7)。今日,他以話語引導我們,賜下日用的飲食。 ――《聖經精讀本》 ◎此處重述了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的情景,只是省略以色列人的背叛事蹟。整個曠野旅程,被描述成神與以色列人的蜜月之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39~42】曠野飄流的時代:耶和華像牧人一樣帶領選民經過曠野飄流的四十年。 本段特別提到該期間三件事: 1 耶和華用雲柱火柱為他們引路(39); 2 供應嗎哪和鵪鶉給他們吃(40); 3 以及打開磐石,把水給他們喝(41)。――《串珠聖經註釋》 39~42節是回顧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四十年的歷史,完全忽略了百姓的悖逆,單單提到神的帶領和供應。而這一切,完全是因為神無條件的應許(42節)。──《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零五40】「他們一求,他就使鵪鶉飛來,並用天上的糧食叫他們飽足。」 “天上的糧食”:嗎哪。――《啟導本詩篇註釋》 出埃及記十六2~4、13、14。──《丁道爾聖經註釋》 「鵪鶉」(40節),指神兩次用鵪鶉供應百姓肉食(出十六13;民十一31)。──《聖經綜合解讀》 「天上的糧食」(40節),指嗎哪(出十六31)。──《聖經綜合解讀》 ●「糧食」:SH 3899,「麵包」、「食物」。 ◎ 105:40 所提的「天上的糧食」應該就是指嗎哪,可參考出 16:4,13~15 也是用同一個字形容從天上降下來的東西。──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41】「他打開磐石,水就湧出,在乾旱之處,水流成河。」 出埃及記十七1~7;參,民數記二十11。──《丁道爾聖經註釋》 「打開磐石」(41節),指神在利非訂使磐石出水(出十七5~6)。──《聖經綜合解讀》 見出17:6;參詩78:15,20。詩105:40,41節強調神豐富的恩賜。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零五42】「這都因他紀念他的聖言和他的僕人亞伯拉罕。」 有關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參看創世記十五章18至21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聖言」:神的應許(參8~9)。――《串珠聖經註釋》 神一切良善的引領,都基於與亞伯拉罕所立之約。他的救贖之約與信實守約永遠不會更改。 ――《聖經精讀本》 創世記十五12~16(很特別的應許)。──《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零五43】「他帶領百零姓歡樂而出,帶領選民歡呼前往。」 【詩一百零五43~45】結語:詩人指出神已按照盟約為選民成就了大事,他們也該忠於盟約,存感恩之心遵守神的法律和誡命。――《串珠聖經註釋》 佔領迦南,分配產業。歷盡艱險,以色列百姓終於進入應許之地。與其說憑著以色列的信仰,勿甯說全靠帶領他們的神豐盛的慈悲。直到聖徒得入所應許的新耶路撒冷,神的慈悲會永不停息地澆灌下來。 ――《聖經精讀本》 本詩以積極的語氣結束,從始至終都是如此,所有事件完全倚賴神的恩典;本詩一點沒有提到贖民的罪,其實在每一個關口,他們都成為攔阻。此刻最後一節指出,神大賜恩典的原因:不是讓罪得以滋長,乃是要(借用與45節相當的新約經文):「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身上,就是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羅八4,AV)。──《丁道爾聖經註釋》 43~45節是回顧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的歷史。──《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零五44】「他將列國的地賜給他們,他們便承受眾民勞碌得來的,」 「眾民勞碌得來的」:眾民所栽種的田園和建築的房屋。――《串珠聖經註釋》 「列國的地」(44節)指迦南。「眾民勞碌得來的」(44節),指迦南人所栽種的田園和建築的房屋。惡人勞碌一生,卻是為別人預備產業。──《聖經綜合解讀》 ●「承受」:SH 3423,「繼承」、「佔有」。 ◎ 105:44 提到「眾民勞碌得來的」指眾民所栽種的田園和建築的房屋等等。他族的人勞碌得來的產業,現在成為以色列百姓所有。──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五44~45】“列國的地”:迦南。“勞碌得來的”指田園、房屋等。他族的人勞碌得來的產業,現在成為以民所有。神已履行了祂的應許(10節),以民也應信守此約,一生遵行神的旨意。――《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一百零五45】「好使他們遵他的律例,守他的律法。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神向以色列人所行最「奇妙的作為」(6節),就是將他們從埃及為奴之地救出來,進入迦南的安息。照樣,神向我們所行最大的「奇事」(6節),就是將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進入基督裡的安息。神信實守約,讓不配的百姓在地上能得著安息,不是為了讓人地上混日子,而是要使他們感恩守約,「遵祂的律例,守祂的律法」(45節),成為神在地上的見證。──《聖經綜合解讀》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45節),原文就是「哈利路亞」。「哈利 הָלַל/hä·lal’」的意思是「讚美」,「路」是祈使語氣,「亞 יָהּ/yä」是「耶和華」的簡稱。──《聖經綜合解讀》 本詩並沒有提到選民的屬靈光景,實際上,百姓的不信和悖逆,在本詩歷史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成了攔阻。雖然救贖計畫的推動並不是根據人的光景,而是完全倚賴神的恩典和大能,但聖靈在最後卻指出,神的百姓有責任正確地回應救恩:「遵祂的律例,守祂的律法」。因為恩典不是對罪惡視而不見、放任滋長,而是要「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八4),得著一批真正順服神的人。──《聖經綜合解讀》 ◎ 105:45 提到了神這樣辛苦帶領以色列人的目的是「讓以色列人可以守律法」。神用自己的拯救當成要求以色列人遵守律法的基礎,這種思想也出現在 民 15:41 申 5:6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105篇)】 1 詩人邀請人來稱頌神,這稱頌應與什麽表現連在一起?參1~6節。在你的生活中,你如何稱頌神? 2 本篇記述以色列人的歷史,作者從列祖至曠野漂流時代一一數算神的恩典與作為。身為真以色列人的基督徒(羅9:6~8; 加6:15~16 )對於這段歷史有什麽回應呢?你有否像詩人一樣為神的作為感恩? 3 摩西之歌(出15章)顯示百姓帶著歡樂的心情出埃及(43)。基督徒蒙神帶領,應該喜樂、歡呼,抑或憂憂愁愁地往前行呢?參腓4:4; 帖前5:16。 4 神對以色列民的要求(45)是否也是對基督徒的要求呢?參弗2:10。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