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零二篇拾穗

 

【詩一百零二篇題註】「困苦人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

         詩人在他的困苦中向神禱告(1~11),並在神至高無上的旨意(12~22)和祂的不改變、無窮盡(23~28)裏得了信心。――《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個人的求告詩,由於詩人遭遇的患難或疾病與耶路撒冷的被毀和人民的被擄有關(1321),所以在前半自述苦況之後,繼之為國家和人民祈禱(12~22),切盼有一天能回歸家園;而國家的不幸也成了他身受的苦痛。寫詩的或為一位被擄巴比倫的猶大王。

傳統將此詩納入《詩篇》七首悔罪詩中,全詩雖無為罪懺悔之詞,但10節指出詩人所受的苦痛與神忿怒的關係,可說是犯罪招來。

題注未題作者也無歷史背景或用於何種儀式等說明,只注明詩人禱告時身心的狀況,為《詩篇》中很特別的一個題注。

全詩先自述苦情(1~11),包括熱病(3)、骨瘦如柴(4)、疼痛(5)、孤獨(6)、失眠(7)和被人嘲弄(8),然後說深信神必恢復以色列人的家國(12~22),末了提到神決不改變(23~28)。――《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個人的祈禱詩。――《串珠聖經註釋》

         耶路撒冷必得恢復的堅定信念。置身患難的人向神陳明處境的悲歎詩,有人推測作者是但以理,但不甚確切。寫作年代是以色列被擄時期,詩人在民族遭難的日子,向神傾訴自己的痛苦及民族的傷痛、悲哀。然而,詩人並非絕望。詩人迫切祈求神恢復耶路撒冷,並確信此事必得成就。詩人在等候神憐恤的日子(13),默想在榮耀中顯現的神(16),大得安慰。他通過這些經歷領悟到人生的短暫與卑微。詩人向永恆之神祈求長久祝福以色列,作為結束。詩人3~11節對痛苦真實、感人的描述,為身陷苦難者帶來莫大安慰。根據內容展開分為三個詩段:①描繪詩人所處困苦境地(1~11);②對耶路撒冷必得恢復的堅定信念(12~22);③神對以色列的永久保護(23~28) ――《聖經精讀本》

         本詩1~11節是吐露苦情,12~22節表達對神的信心,23~28節是仰望神的永不改變。──《聖經綜合解讀》

         本篇是七篇懺悔詩中的第五首(第六、三十二、三十八、五十一、一百零二、一百三十和一百四十三篇)──《聖經綜合解讀》

                    102 是一首個人的求告祈禱詩。

                  ◎傳統將此詩  102 納入詩篇七首悔罪詩中,全詩雖無為罪懺悔之詞,但 10210 有指出詩人所受的苦痛與神忿怒的關係,認為苦難可說是犯罪招來。

                    102 分段:全詩先自述苦情1021~11 ),包括熱病(1023 )、骨瘦如柴1024 )、疼痛1025 )、孤獨(1026 )、失眠1027 )和被人嘲弄1028 ),然後說深信神對以色列人的家國有計劃10212~22 ),末了提到神決不改變10223~28 )

                  ◎只有本篇詩篇有這種「描述內容」的題註。

                  ●「發昏」:SH 5848,「虛弱」、「昏厥」。

                  ●「吐露」:SH 8210,「傾倒」、「流出」。

                  ●「苦情」:SH 7879,「焦慮」、「苦惱」、「不平」。──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1「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容我的呼求達到你面前。」

          聽我的禱告,這句開頭的懇求,與三十九12,五十四2相應和;參六十一1,六十四1等。──《丁道爾聖經註釋》

         當「困苦人發昏的時候」(1),最好的出路就是「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1),因為神不但肯垂聽我們的傾吐,祂也能救我們出離困苦。──《聖經綜合解讀》

                  ●「呼求」:SH 7775,「呼求幫助」。──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1~2祈求的內容:詩人求神不要躲開不理他,應迅速答允他的祈禱。――《串珠聖經註釋》

         遭遇痛苦之人的迫切呼求。這種禱告在詩篇中處處可見。真誠火熱的禱告常常能打動神。 ――《聖經精讀本》

 

【詩一百零二2「我在急難的日子,求你向我側耳,不要向我掩面;我呼求的日子,求你快快應允我!」

                  ●「急難」的日子:SH 6862,「困境」、「困苦」。

                  ●「我在急難的日子」:應該是「在我患難的日子」。──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2~11本節與上節成配對,而這兩句話在基督徒彼此代禱時,經常使用。其實這位詩人的處境,並不像他感受的那樣孤單。在他以後的人也是如此──儘管有時空的差距,他們卻同屬一群:

  「你艦隊中的船隻,

   雖因洶湧波濤而分隔,

   終將在天家安然相會。」

   就像其他哀歌一樣,這一點不但使受苦者能夠開口發言,也使他們的代禱同伴有話可說。此處生動地追憶當時苦境:全身發燒、衰弱無力、消耗殆盡、周身疼痛、難以入睡、愁眉不展、遭人摒棄、內心絕望;這些描述可以幫助健康、快樂的人稍微分擔這種重擔,否則他們很難體會。本詩是要讓人使用,而用者並不在少數。順便一提,本詩既為彌賽亞之詩,就更應多加使用,因它可提醒基督徒主的受苦,即他甘心代受之苦。──《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零二3「因為我的年日如煙雲消滅;我的骨頭如火把燒著。」

         「如火把燒著」:描寫發高燒的情形。――《串珠聖經註釋》

         我的年日如煙雲消滅: 意指轉瞬即逝。我的骨頭如火把燒著:  “火把”指“火爐”,指身體衰敗,如同火爐中的骨頭。難以煎熬的憂傷,的確會使骨頭枯乾(1722) ――《聖經精讀本》

                  ●如煙雲「消滅」:SH 3615「完成、結束、停止」。就是「到了盡頭」的概念。

                  ●如「火把」燒著:SH 4168「燃燒的一堆東西」。這個原文字聖經僅出現兩次,另一次是在  3314指「永火」。

                  ●「如火把燒著」:SH 4168+SH 4168+SH 2787,「爐床、爐床、燃燒」。連續兩個「爐床」用以加強語氣。──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3~4詩人歎息人生本已短暫,又患疾病,身如火燒,益增苦痛。“骨頭”與“心”指整個人。――《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一百零二3~9詩人在這裏描述他的發熱(3)、他的脆弱(4)、他的痛苦(5)、他的孤單(6)、他的無眠(7)和他的被拒與悲傷(8~9)。“指我賭咒”。用我的名字來詛咒我。――《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一百零二3~11詩人的苦況:他可能患了重病,身體衰弱,骨瘦如柴,病痛的煎熬使他晚上輾轉不能入睡,還要忍受仇敵的嘲弄和譏笑。――《串珠聖經註釋》

         亡國的悲哀。詩人藉很多比喻表達自己的處境。他難以用普通言詞表達自己痛苦難熬的境地。 ――《聖經精讀本》

         3~11節是詩人吐露苦情,包括:疾病(3)、憂鬱(4)、疼痛(5)、孤獨(6)、失眠(7)、被人嘲弄(8)──《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零二4「我的心被傷,如草枯乾,甚至我忘記吃飯。」

                  ●心「被傷」:SH 5221,「被擊打」、「被折磨」、「枯萎」。──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4~5詩人並不是決心要禁食,而是完全忘記吃飯。詩人的內心沒有餘力維持正常的飲食生活,只有唉哼歎息填滿心靈深處。結果,他的心靈與肉體枯乾衰殘,如同被陽光曝曬衰敗的枯草(1296;伯3320) ――《聖經精讀本》

 

【詩一百零二5「因我唉哼的聲音,我的肉緊貼骨頭。」

                  ◎「肉緊貼骨頭」:形容「人消瘦」。──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6「我如同曠野的鵜鶘,我好像荒場的鴞鳥。」

         “鵜鶘”與“鴞鳥”是與貓頭鷹同類不潔的野禽。“曠野”、“荒場”形容孤單與荒涼。詩人為人所棄,瀕臨死亡,這些夜間哀號于荒野的鳥正是他的寫照。――《啟導本詩篇註釋》

         「鵜鶘、鶚鳥」與貓頭鷹同類的野鳥,作者用它們比喻自己如何被人當作不潔,陷於孤獨無援的處境。――《串珠聖經註釋》

         鵜鶘: 靜靜生活在寂寥的曠野和荒蕪之地的鳥(1417;番214)。鴞鳥: 性喜荒蕪之地的鳥。兩種鳥生動表達了詩人寂寞孤獨的心境。 ――《聖經精讀本》

         「鵜鶘、鴞鳥」(6)都是不潔淨的鳥類(利十一17~18),比喻詩人被人當作不潔淨而遠離,非常孤獨。──《聖經綜合解讀》

                  ●「鵜鶘」:SH 6893,「一種在禮儀上不潔淨的鳥」,可能是「鵜鶘」或「鸕鶿」。實際的種類難以確定。

                  ●「鴞鳥」:SH 3563,「貓頭鷹的一種 (不潔淨的鳥)」。

                   1026 作者表達自己像不潔淨的鳥,意思應該是「孤單無友」、「孤立無援」。──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7「我警醒不睡,我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

         詩人因極度的憂慮陷入神經衰弱與不眠,將自己比作失去伴侶、徹夜哀鳴的鳥。 ――《聖經精讀本》

                  ●「警醒不睡」:SH 8245,「看守」、「警醒」。

                  ●「孤單的」:SH 9099,「分開」、「孤立」。

                  ●「麻雀」:SH 6833,「鳥」。這個原文字是泛指鳥類的集合名詞,可參考  714   417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8「我的仇敵終日辱駡我,向我倡狂的人指著我賭咒。」

         「指著我賭咒」:用詩人的名字當作咒語。――《串珠聖經註釋》

         作俘虜所蒙受的羞恥與污辱。 ――《聖經精讀本》

                  ●「賭咒」:SH 7650,「發誓」、「起誓」。──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9「我吃過爐灰,如同吃飯,我所喝的與眼淚攙雜。」

         “爐灰”和“眼淚”都象徵悲慟。他以悲慟當飲食。――《啟導本詩篇註釋》

         「爐灰」:悲傷和痛苦的記號(41 28)――《串珠聖經註釋》

         「爐灰」(9)代表悲傷和痛苦(伯二8;斯四1)──《聖經綜合解讀》

                  ●「爐灰」:SH 665 。悲傷和痛苦的記號,可參考  41  28 的例子。

 

【詩一百零二10「這都因你的惱恨和忿怒;你把我拾起來,又把我摔下去。」

         「把我拾起」、「把我摔下」:神好像猛烈的颶風把詩人吹到空中,又把他拋下地。――《串珠聖經註釋》

         詩人的屬靈慧眼看破這一切皆來自神對以色列犯罪的懲戒。正確把握事件的緣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聖經精讀本》

         「拾起來」(10)原文是「舉起」。詩人已經淪落到人生的穀底,過去升得越高,現在摔得越狠。雖然詩人知道這苦難是因神的「惱恨和忿怒」(10),但並不表明他確知自己犯了什麼罪,也未必是因為他自己所犯的罪。──《聖經綜合解讀》

                  ●「拾起來」:SH 5375,「舉起」。

                  ●「摔下去」:SH 7993,「丟」、「拋棄」、「丟棄」。

                   10210 提到詩人認為自己目前的苦境,是因為神高舉他之後又將他丟下,導致他目前孤獨又痛苦。──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11「我的年日如日影偏斜,我也如草枯乾。」

         “日影偏斜”即生命已近夕暮,與“如草枯乾”同一意思。――《啟導本詩篇註釋》

         「如日影偏斜」:如黃昏的暗影,很快便要完全消失。――《串珠聖經註釋》

         我的年日如日影偏斜: 詩人將幽暗慘澹的苦難比作黃昏的影子,由此可略知詩人出色的文學才華。 ――《聖經精讀本》

         「如日影偏斜、如草枯乾」(11),都是形容死亡的臨近。──《聖經綜合解讀》

                   10211 用很生動的比喻「如日影偏斜」來形容死亡的臨近,意思是生命已近夕暮,如黃昏的暗影,很快便要完全消失。可參考  142 。「如草枯乾」也同一意思。──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12「惟你耶和華必存到永遠,你可紀念的名也存到萬代。」

         「存到永遠」:永遠坐在寶座上掌權。――《串珠聖經註釋》

         惟你耶和華必存到永遠: 雖然以色列已遭毀滅,然而神卻是永遠的主。因此,神必重新拯救自己的百姓。 ――《聖經精讀本》

         但,哦,耶和華(和合:惟你耶和華)是強調語,顯示這是本詩的轉捩點;在別處這詞也常有此功效(如:詩二十二3919)。說這話大可帶著尖酸的口氣,站在無根的一方,妒忌那永不改變者;然而,此處卻從神的永恆來導出結論,聲明祂能掌管時候(13),祂的旨意萬代長存(18)。──《丁道爾聖經註釋》

         當詩人在極度的絕望之中,從自己的痛苦中轉目向神觀看的時候,就從自己「如草枯乾」(11)的境地看到神「必存到永遠」(12),祂大能的護理和守約的信實,給了詩人安慰和盼望。12節是本詩的轉捩點,之前提到很多的「我」,之後卻提到許多的「你」(12)和「耶和華」(12),超越了個人的抱怨。──《聖經綜合解讀》

                   10212 「惟你耶和華」:SH 859SH 3068 是強調語,顯示這裡開始是本詩的轉捩點。詩人突然從默想神永恆的統治中得到安慰,超脫了自己的抱怨。神是不變的。祂的應許是真實的。儘管祂表面上的不關心可能曾經使詩人難過了一段時間。

                  ●「可記念的名」:SH 2143,「紀念物」。

                  ●「存到萬代」:SH 1755+SH 1755,兩個連續的「世代」,用以加強語氣,表示「世世代代」。──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12~13詩人深信那永遠的王會聽不幸者的禱告,錫安可以重建。“日期”指神所定的拯救的時刻。――《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一百零二12~17日期已經到了。第13節察覺譏謗四揚(參,14),因此呼求神快快行動,就像另一呼籲:「耶和華阿,採取行動的時候到了,因人廢棄了𣿫的律法」(一一九126NEB)。這個看法或許是地上的觀察,而非出於天上(2324節的註釋),因為神不定睛於小的衝突,乃是注目於最後的勝利;不過,人的急迫感與神量定的速度,乃是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個概念,即:沒有時間可資浪費,那滿足的時刻正步步逼近。

  為錫安的石頭和塵土(14)悲傷,很可能令人沉浸於往日的光輝與過去的錯誤之中,以致不能動彈,然而緊接其後的第15~17節非常奇妙,思緒轉到一個豐富之地,遠超過報復或恢復。新約告訴我們,這件事是如何開始的(列國得到亮光;錫安──即錫安真正的百零姓──昌盛繁榮,神的榮耀在我們中間;窮人得著關愛),並且展望其成全之時,就是祂完全在祂榮耀裏顯現的時刻。──《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零二12~22這段突顯千禧年國度的兩個特徵:耶路撒冷將會復興,全世界的人都要敬拜耶和華。――《詩篇雷氏研讀本》

         祈求的基礎:詩人深信他個人和同胞是不可以分開的,故他現在改變話題,不繼續為自己的疾病禱告,反而表明他知道神必重建錫安,因神的僕人念念不忘自己的家園(14),而且,錫安的重建可吸引萬民歸向耶和華(15 21)――《串珠聖經註釋》

         對恢復的堅定信念。詩人因神必施行拯救的確信而喜樂。戲劇性的轉折全憑神對迫切禱告的撫慰與應允。――《聖經精讀本》

                  ◎這一段說明神透過自己的作為,終究可以獲得萬國萬民的敬拜、事奉。而思想這些事情的時候,正好醫治作者前一段控告神讓他陷入苦境而不理會的痛苦感受。──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13「你必起來憐恤錫安,因現在是可憐他的時候,日期已經到了。」

         當錫安以為神已經離棄自己、忘記自己的時候,神宣告:「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賽四十九15)。因為神管教百姓的目的,不是為了毀壞人,而是為了造就人。日期到了,神必要「憐恤錫安」(13);時候滿足了,神也必然會「垂聽窮人的禱告,並不藐視他們的祈求」(17)──《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零二14「你的僕人原來喜悅他的石頭,可憐他的塵土。」

         聖城雖被毀,在被擄的人民感情上,連剩下的石頭和塵土(那已逝的光榮),都是親切可愛的。人尚且如此,何況建造此城的神呢(1316)!――《啟導本詩篇註釋》

         可憐他的塵土: 詩人對錫安的火熱激情及深深眷戀已超出單純的愛國之心,因為神的榮耀居在此城。 ――《聖經精讀本》

         「禰的僕人」(14)原文是「禰的僕人們」。耶路撒冷雖然只剩廢墟,但在深愛聖城的選民心中,連剩下的「石頭」(14)和「塵土」(14)都是親切可愛的。人尚且如此,何況建造錫安、自顯榮耀於其中的神呢(16節;代下七1~3)──《聖經綜合解讀》

                  ●你的「僕人」:原文是複數型態,「僕人們」。

                  ●「可憐」:SH 2603,「施恩給」、「給....憐恤」。──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15「列國要敬畏耶和華的名,世上諸王都敬畏你的榮耀。」

 

【詩一百零二16「因為耶和華建造了錫安,在他榮耀裡顯現。」

         本節可譯為“那時耶和華必建造錫安,祂的榮耀要顯現其中”。詩人憑信心預見到被擄的人回歸(18),聖城重建。(而新耶路撒冷的出現將完全實現15~16節的話(啟二十一1~3),那時萬國要敬拜耶和華神。)――《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一百零二16~22  基督再來時,地上的情形是……】基督將來在地上掌權將包含這裡提到的兩個事件:耶路撒冷(錫安)將被重建,整個世界將敬拜神(參啟1115211~27)――《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一百零二17「他垂聽窮人的禱告,並不藐視他們的祈求。」

         窮人: 從上文下理看,指遭受苦難與冤屈的聖徒。 ――《聖經精讀本》

                   10217 「垂聽」:SH 6437,「轉視」、「注視」。

                  ●「窮人」:SH 6199 「被剝光的, 窮困的」。這個字在舊約僅出現兩次,而且另一次是在  176 用來指「杜松」(一種植物)

                   10217 「禱告」、「祈求」:SH 8605,「禱告」。──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18「這必為後代的人記下,將來受造的民要讚美耶和華。」

         1317節所預言的事一旦實現,後代的人會寫下來,讓受造的民可以讚美神拯救的大功。“受造的民”:神的全能所創造的民(看一〇四30),也就是在巴比倫被擄回歸後重建的以色列民族。――《啟導本詩篇註釋》

         「將來受造的民」:或指從巴比倫歸回的人。――《串珠聖經註釋》

         這必為後代的人記下: 表明以色列百姓的信仰是基於歷史經歷。因此,神是我們認識的物件,更是我們經歷的物件。亦可從詩中看到詩人對子女教育的重大關心。 ――《聖經精讀本》

         「這必為後代的人記下」(18),因此,當13~17節的預言實現以後,那些「後代的人」就可以確知這是神的工作,因此讚美神的救贖大工。──《聖經綜合解讀》

         「將來受造的民」(18),可能指將來以色列人都要被改變而轉向彌賽亞,成為「一日而生」(賽六十六8)的新國。──《聖經綜合解讀》

                  ●「這」必為後代的人記下:指神為錫安所行之事10213~17)。所以這段的意思是,當 10213~17 所預言的事一旦實現,後代的人會寫下來,讓受造的民可以讚美神拯救的大功。

                  ●「記下」:SH 3789,「被寫下來」、「被紀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18~22後代的人。這幾節回應了第12~17節的一部分,並予以延伸,不過它所注目的,乃是遙遠的未來,那時這拯救將成為百零姓的詩歌(不再只是摩西之歌,正如啟十五3所言,還有「羔羊的歌」)。而唱詩的人將是一群子民(和合:民),是要被「造」出來的( RV)。這個動詞意指神所行的本事,或是使已死的以色列復生,或是使外邦人成為「神的子民」,就是「從前算不得子民」的(彼前二910)RSV的譯文:「尚未出生的民」,不夠公允。

  這裡所記,被囚之人得釋放,萬民和列國蜂擁到錫安,在以賽亞書六十至六十二章有更華麗的描寫,而啟示錄二十一章則作了更進一步的說明。──《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零二19「因為他從至高的聖所垂看。耶和華從天向地觀察,」

         神因其超越性,在與人相交時不受限制。他在天上的寶座,常常鑒察地上的百姓。直到如今,神藉著聖靈繼續成全他的拯救事工。 ――《聖經精讀本》

         雖然神允許百姓敗壞、被擄,但祂始終「從至高的聖所垂看」(19),管理地上的一切,最終「釋放將要死的人」(20),讓祂的名得榮耀,讓列國都歸向祂。神讓以色列得釋放的過程,猶如「婦人生產」(約十六26),榮耀必然臨到,但過程卻緩慢而痛苦。這也是祂讓我們得自由的過程,所以聖靈讓詩人思想神的這些作為,正是對詩人吐露苦情(1~11)的回答。──《聖經綜合解讀》

                  ●「垂看」:SH 8259,「俯視」、「往下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20「要垂聽被囚之人的歎息,要釋放將要死的人;」

         並不是指神變更預定的旨意,乃是表現神因慈愛垂聽軟弱者的求告。 ――《聖經精讀本》

                   10220 「垂聽」:SH 8085,「垂聽」、「應允」。

                   10220 「歎息」:SH 6033,「哭泣」、「呻吟」、「悲嘆」。

                  ●「將要死的人」:「死亡之子」。──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21「使人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在耶路撒冷傳揚讚美他的話,」

         以色列被拯救、神的百姓從痛苦中得到釋放,最大目的是為了高舉神的榮耀及名字(233) ――《聖經精讀本》

 

【詩一百零二22「就是在萬民和列國聚會侍奉耶和華的時候。」

 

【詩一百零二23「他使我的力量中道衰弱,使我的年日短少。」

         詩人在最後一段(23~28)將人生的短暫和永在神的不變對照。――《啟導本詩篇註釋》

         蘊含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的謙卑信仰(121),表達對自己狀況所發的歎息及對得以恢復的渴望。 ――《聖經精讀本》

         「祂使我的力量中道衰弱」(23),原文是「祂使我的力量在旅途的中間衰弱」。──《聖經綜合解讀》

                  ●「中道」:SH 1870,「道路」、「旅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23~28詩人把自己短促的生命(2324)與永恆之神的不變(25~27)作一對比;希伯來書一章1012節認為神的永恆不變是耶穌基督的屬性,因而有力地肯定祂的神蹟。――《詩篇雷氏研讀本》

         結語:詩人現在轉筆再次提到他的問題;求神使他康復,可以繼續活下去。另外他用人生命的短促與神的永恆作一對比,天地都要過去,但創造天地的主卻永存不變。――《串珠聖經註釋》

         祈願以色列永遠長存。結束性祈禱。詩人坦承自己的無力,根據神永不更改的屬性,祈求神使以色列永遠得以存續。 ――《聖經精讀本》

                  ◎這一段作者由自己的衰弱與短暫所帶來的驚恐中,看見神的永恆。進而將眼光由自己怎樣延長都是短暫的生命,投射到敬虔人的後裔上。自己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透過族群的延續,可以銜接神的永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24「我說:“我的神啊,不要使我中年去世。你的年數世世無窮。”」

         對以色列人而言,長壽是神的祝福,夭折是惡人的結局(2012;王下201~4) ――《聖經精讀本》

         「不要使我中年去世」(24),原文是「不要把我在一半的日子帶上去」。──《聖經綜合解讀》

         詩人的苦難和人生的短暫,不但沒有使他陷入自怨和自憐,反而使他想到神的「年數世世無窮」(24),因此轉向神的永恆(25~28)──《聖經綜合解讀》

                  ●中年「去世」:SH 5927,「帶上去」、「帶來」、「帶走」。

                  ●「世世無窮」:原文是「一代又一代」。 SH 1755 連續出現兩次。──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25「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

  見創11。來110~12引用第25~27節指基督。《希伯來書》的作者證明,神的兒子基督有超越天使的地位。這也證明基督是創造之主。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零二25~28這段不僅在詞藻方面甚至勝過九十篇,而在思想的範疇方面,使一切時光的標誌盡拋在後,但又不抹煞眼前時光的重要性。這重要性乃是從神而來,祂定意要永遠看顧他的僕人和其後裔──而他對其他受造物,甚至宇宙本身,卻沒有這樣的承諾。

  希伯來書一10~12逐字引用第25~27(照七十士譯本,包括25a節所加的「主阿」),只小改了一個字的順序;而第27(𣿫永不改變)也很可能是希伯來書十三8那句偉大宣言的背景:「耶穌基督……是一樣的」。這卷書信開啟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這裏是天父向聖子的回答──「萬物都是藉著祂造的」;而由此看來,此卷詩中那位受苦者就是道成肉身之子。若非由於希伯來書的闡釋,這真理就只能從七十士譯本對第2324節的翻譯約略得窺。──《丁道爾聖經註釋》

         來一10~12根據《七十士譯本》引用25~27節,應用到彌賽亞基督身上。──《聖經綜合解讀》

                    110~12 引用 10225~27 作為對彌賽亞的頌讚。──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26「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漸漸舊了,你要將天地如裡衣更換,天地就都改變了。」

         詩人將神第一次創造的天地比喻為慚舊的衣服(參伯四十10)。天地雖久遠,但神更永遠,新的天地將取代舊日的宇宙。“你要將天地如裡衣更換”亦可譯為“你更換天地象衣服”。

《希伯來書》作者根據《七十士譯本》引用了本詩25~27節的話,應用到神子耶穌身上(看來一10~12)。――《啟導本詩篇註釋》

         天地都要滅沒: 聖經多次教導:有朝一日,必有末日與審判臨到世界(5166517;太2435) ――《聖經精讀本》

         「更換」、「改變」(26)的原文相同,意思是「過去、消失」。──《聖經綜合解讀》

         各個古代文明的宇宙觀普遍認為,宇宙是永恆不變的。但十九世紀的熱力學第二定律發現,宇宙並不會永遠存在,而會「如外衣漸漸舊了」(26),熵值越來越大,最終歸於「熱寂」死亡。而二十世紀以後的各種宇宙學說都認為「天地都要滅沒」(26),這個宇宙必有結束的時候。但唯有屬靈的人才知道,超越於物質之外的神「要將天地如裡衣更換」(26),用新天新地來取代舊天舊地(彼後三10~13)──《聖經綜合解讀》

                  ●「長存」:SH 5975 「站立」、「停留」。

                  ●如裡衣「更換」:SH 2498 「過去」、「消失」。

                  ●天地就都「改變」:SH 2498 「過去」、「消失」。與「更換」原文一樣。──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27「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

         「惟有禰永不改變」(27),原文是「禰就是祂」,形容神永不改變,可能是回應神的自我宣告:「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賽四十八12)──《聖經綜合解讀》

         當詩人從自己的苦情轉向「永不改變」(27)的神,就明白人無論怎樣延長生命,結果都會如「天地都要滅沒」。因此,神的百姓所尋求的不是如何延長今生短暫的生命,而是延續屬靈的後裔,使信心的後裔能堅立在永恆的神面前,因為「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壹二17)──《聖經綜合解讀》

                  ●「惟有你永不改變」:SH 8599+SH 1931,「你就是祂」。強調耶和華超越時間的限定。本句可能是回應耶和華的肯定「我是祂」(I am who I am,神說自己是首先末後的),參考 414 431013 4610 4812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零二28「你僕人的子孫要長存,他們的後裔要堅立在你面前。」

         「你僕人的子孫要長存」:原指他們可以安居樂業。

          「堅立在你面前」:在神的保護和愛顧下興盛。本節乃是詩人的心願。――《串珠聖經註釋》

         詩人最後懇求亙古不變的神,賜長久的祝福與恩典給其後人,結束本詩。 ――《聖經精讀本》

 

【思想問題(102)

 1 這位困苦的詩人如何去解決自己的痛苦?參1節。基督徒面對困境或痛苦時,他比不認識神的人有什麽優勝的條件呢?你有否把握禱告的權利?

 2 耶路撒冷雖淪陷,但詩人相信神必按 的應許而復興耶城,這信念對詩人本身有何意義?這種個人與國家一體的觀念對基督徒有何提醒?教會的興旺與個別信徒有關嗎?

 3 25~27節的信念對詩人的境況有何意義?對今日的基督徒有更深刻的意義麽?參來110~12 724~25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