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九十五篇拾穗 【詩九十五篇題註】 這首詩歌以呼籲百姓讚美耶和華來開始(1,2節),因為祂在所有神明之上掌權(3~5節);跟再呼籲人敬拜神(6節),因為祂是他們的創造者和牧人(7節上);本詩篇結束時警告當代人避免他們祖先的不信(7下~11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讚美詩,邀請會眾一同敬拜讚美管理全地的神(1~5節),因祂是超乎萬王之上的王,應以順服的心敬拜祂(6~11節)。《希伯來書》作者認為此詩乃大衛所作(四7)。並曾五次引用本篇的話(參來三7~11,15;四3,5,7),說明摩西一代因信心不足,未能進入迦南。――《啟導本詩篇註釋》 聖殿敬拜所使用的感恩敬拜詩。前半部(1~7節),會眾回應帶領讚美者的呼召所唱的詩歌,呼召人敬拜神並闡明理由;後半部(8~11節),帶領敬拜之人的獨唱,使人回想以色列的歷史教訓,教導人當端正敬拜態度。 ――《聖經精讀本》 本篇未說明作者和寫作時間,但背景可能是住棚節的慶典,被許多教會作為崇拜的宣召。希伯來書多次引用本篇7~11節(來三7~11、15、18;四3、5、7)。──《聖經綜合解讀》 從九十三到一百篇,是一組讚美耶和華作王的詩篇。九十三、九十四篇是稱頌神在全地作王;九十五、九十六篇是稱頌神超乎萬神之上;九十七、九十八篇是稱頌神在百姓心中掌權;九十九、一百篇是稱頌神的性情。──《聖經綜合解讀》 ◎ 詩 95 是一篇讚美耶和華為王的詩。詩人邀請大眾唱歌頌讚神。 ◎ 詩 95 詩人呼召以色列人讚美神為世界的創造者和國家的保護者,但同時提醒百姓不要背叛神。 ◎希伯來書作者認為本詩是大衛所作 來 4:7 ,並曾五次引用本詩:來 3:7~11,15 4:3,5,7 。七十士譯本也以大衛為本書作者。不過馬所拉經文並沒有標註作者,大部分學者也認為大衛並非本書作者。 ◎ 95:7 後面語氣改變,導致許多人認為本詩是兩份文件組成的。當然這僅是某些學者的看法,大部分學者認為這首詩是一個敬拜儀式的過程,是一個完整的文件。──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五1】「來啊,我們要向耶和華歌唱,向拯救我們的磐石歡呼。」 ●「來啊」:SH 1980,「行」、「走」、「來」。 ●「歌唱」:SH 7442,「發出震耳的呼喊 (歡樂, 欣喜, 讚美)」。 ●「磐石」:SH 6697「磐石」、「巖石」。 94:22 也是同一個字。──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五1~2】這是一篇讚美耶和華為王的詩。引言:詩人邀請大眾唱歌頌贊神。――《串珠聖經註釋》 呼召人敬拜讚美神。單靠詩人自己不足以讚美至為廣大的神,因此呼籲人一起加入頌贊神的佇列。稱頌是聖徒的義務與特權,屬靈上處於正常狀態的聖徒,自然而然地從心裡唱詩獻給神。詩人尤為強調以“喜樂”讚美神,因為真正的讚美必伴隨著喜樂。 ――《聖經精讀本》 第1、2節的動詞要求扯開嗓門大聲歡呼,向一位拯救百姓的王這樣高呼,是合宜的。本詩其他的動詞,也同樣向我們這些敬拜者提出要求,而我們亦當彼此提醒,力求能進入敬拜中,不可馬馬虎虎來到神的殿中,心不在焉,無動於衷。──《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九十五2】「我們要來感謝他,用詩歌向他歡呼。」 ●「我們要來感謝他」:原文直譯是「我們要以感謝來到祂面前」。因為這句裡面有用到 SH 6440 「在......面前」這個字(和合本未譯出)。呂振中譯本作「我們要帶著稱謝進到他面前」。──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五3】「因耶和華為大神,為大王,超乎萬神之上。」 有限、軟弱的人類,在神無限、偉大面前,不禁驚歎與讚美(145:3)。 ――《聖經精讀本》 「超乎萬神之上」(3節),並不是說世界上還有其它「神」,而是說獨一真神超越了一切虛假的偶像和自以為神的人。──《聖經綜合解讀》 ●「大王」:SH 4428+SH 1419,「大君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五3~5】讚美的原因:耶和華是超越萬神的大君王,萬物由祂創造,受 管理。――《串珠聖經註釋》 這種歡樂之情絕不出於勉強;因字帶出了一個理由,這個理由比世界還要大,包括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範疇,而這個事實所涵蓋的層面,後來藉著保羅一一列舉:「在天上的、地上的」、「……天使……掌權的、……高處的、低處的」,就是一切藉著聖子而造,並為祂而造的;這一切至終都必須向祂屈膝;而現今,這一切也完全無法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參,西一16;腓二10;羅八38、39)。事實上,萬有全是我們的,而我們是「屬基督的;基督又是屬神的」(林前三22、23)。新約所詳列的這一切,詩篇在此只以幾筆帶過來暗示,一面重複提(屬)祂(的),一面形容這個廣大多樣的宇宙不僅是祂手所造的(5節),也是祂手所托住的(4節)。 順便一提,對外邦人而言,海洋或許代表比萬神都古老的勢力,經過很厲害的搏鬥才被馴服。相形之下,海洋屬祂,是祂造的,是句非常簡單的話,與這類喧鬧差距太大了。──《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九十五3~7】頌贊神的原由: ①神是超呼萬神之上的神(3節);②神創造萬物(4,5節);③神親自牧養我們(7節)。 ――《聖經精讀本》 神的百姓當以感謝和喜樂敬拜神,因為: 1.神是我們的拯救者(1節); 2.神是至高的真神、偉大的君王(3節) 3.神創造天地、托住萬有(4~5節)。──《聖經綜合解讀》 神不但是創造天地、管理萬有的至高者(3~5節),也和我們個人有直接的關係;「因為祂是我們的神」(7節),是照料我們的牧者、帶領我們的君王。因此,凡是神的羊,都應當「聽祂的話」(7節);正如主耶穌所說的:「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約十27)。──《聖經綜合解讀》 ◎ 95:3~7 敘述了我們以快樂和感恩之心敬拜的三個理由:神是至高的王,是創造主,是祂子民的牧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五4】「地的深處在他手中,山的高峰也屬他。」 「在他手中」:即受 統轄。――《串珠聖經註釋》 ●地的「深處」:SH 4278,「範圍」,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在他手中」:即受神統轄,在祂的權力範圍之內。 ●「高峰」:SH 8443「出眾」。原型簡義是
「高峰」、「高舉的獸角」。英文KJV版譯為「力量」。此字聖經僅出現四次。──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五4~5】詩人用“地的深處”、“山的高峰”、“海洋”、“旱地”來描寫整個地球無一處不是神所造,無一隅不屬祂。――《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九十五5】「海洋屬他,是他造的;旱地也是他手造成的。」 ◎ 95:5 顯出耶和華信仰與巴勒斯坦附近的信仰有巨大的差異,在迦南神話中,海洋恐怕比眾神還早出現,並且造成眾神的困擾。此處則說明神創造海洋,海洋屬於祂。──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五6】「來啊,我們要屈身敬拜,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下。」 引言:詩人再邀請人敬拜耶和華。――《串珠聖經註釋》 在神面前屈膝跪拜是人本然的美好形象。然而,墮落、頑梗悖逆之徒卻私自掉換敬拜對象,急於膜拜虛妄的偶像(羅1:23)。 ――《聖經精讀本》 本節的三個主要動詞,都指出要在神面前降低自己,因為在聖經裏譯作敬拜的標準字,意指俯伏:參,如亞伯拉罕在創世記十八2的動作〔敬拜(worship)表達神所「配得的一切」(worthship),這觀念是出於英文字,而非出於希伯來文或希臘文,不過詩九十六8等,亦有類似的話:「要將耶和華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祂……」〕。此處要求我們公開跪拜,成為當獻上的事奉之一,代表接受我們的地位,並承認神的地位。同時,這種關係乃是親密的,並非陌生人的朝貢。──《丁道爾聖經註釋》 今天,有些敬拜表面上是「默默無聲,專等候神」(六十二1),實際上是不冷不熱和無動於衷,心中並沒有「歌唱」(1節)和「感謝」(2節);而有些敬拜表面上是「向祂歡呼」(2節),實際上是自娛自樂和情緒宣洩,心中並沒有「屈身敬拜,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下」(6節)的屬靈實際。──《聖經綜合解讀》 ● 95:6 用了三個動詞 SH 9013 「跪拜、下拜」,SH 3766 「彎曲、屈身、叩拜、下跪」,SH 1288 「屈膝、賜福」。──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五6~11】詩人勸勉人,單是跪下不夠,應該從心裡順服,才能真正進入神的平安中。《希伯來書》指出,這進入安息的應許在基督耶穌的身上應驗(看來三7~四13及有關註解)。――《啟導本詩篇註釋》 ◎ 95:6~7 提到神不僅僅是我們可以敬拜的造物神,更是以色列人的牧者,因此 95:7 呼籲讀者要聽神的聲音。──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五7】「因為他是我們的神,我們是他草場的羊,是他手下的民。惟願你們今天聽他的話。」 “草場”和“羊”讓我們確信耶和華我們的牧者必引導、保護和供養我們。“聽”。包含順服的意思。――《詩篇雷氏研讀本》 讚美的原因:偉大的君王竟然也是選民的牧者,藉著盟約叫他們作祂的百姓。――《串珠聖經註釋》 藉著羊群與牧者的比喻,栩栩如生地表達神就是我們的主。他親自牧養並引導我們(23:1)。羊群的幸福,只有在順服牧者時才會有保障。 ――《聖經精讀本》 這節中那熟悉的比喻,表達出神向我們的委身──是持續不斷的(我們的神)──以及眷顧──既能完全滿足〔祂(的)草場〕,又親切非常〔祂(的)手〕。祂絕不是雇工。 這裡顯示,「聆聽祂的聖言」,亦是崇拜的主要過程之一。在希伯來文中,聽常含有「順從」的意思,其實舊約根本沒有一個字專表達後者(參,撒上十五22,「聽從」、「聽命」)。因此,此處提醒唱本詩的崇拜者,必須自問他是如何聽的──是否存著順從的心?──他所聽的話又是誰說的。──《丁道爾聖經註釋》 ●聽他的「話」:SH 6963,「聲音」。 ◎「聽他的話」:讓人想起 申 6:4~9 的呼籲。──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五8】「你們不可硬著心,像當日在米利巴,就是在曠野的瑪撒。」 “在米利巴”。參看出埃及記十七章2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米利巴”和“瑪撒”在原文各有“爭鬧”和“試探”的意思。詩人要大家記取當年以色列人在曠野如何背棄神,惹神發怒,以致不能入迦南(看出十七7;民二十13),勸勉勿蹈覆轍。――《啟導本詩篇註釋》 「硬著心」:即不順從。 「米利巴」:意即「爭鬧」,這地位於曠野。 「瑪撒」:意即「試探」; 新約希伯來書的作者按照希臘文譯本將這兩個地名分別譯為「惹他發怒」和「試探他」(來3:8)。――《串珠聖經註釋》 米利巴和瑪撒,意為「爭鬧」與「試驗」,是兩個地名,以色列在曠野旅途中,不斷埋怨、懷疑的心態,可藉這兩個名字作總結;而這兩個地名又將早期在利非訂的危機(出十七1~7),與在加低斯的背叛之高潮──摩西因那次而失去進迦南的機會(民二十1~13),兩者串聯起來。──《丁道爾聖經註釋》 「米利巴」(8節)的意思是「爭鬧」,「瑪撒」(8節)的意思是「試探」,是汛的曠野利非訂(出十七1)一處地方的兩個名字。出埃及時,以色列人曾在這裡試探神,爭鬧著要水喝(出十七1~7)。但神卻用「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羅二4)領他們悔改,使磐石出水(出十七6)。──《聖經綜合解讀》 ●「硬著」心:SH 7185,「使之頑強」、「使之固執」。 ●「米利巴」:SH 4809,字義是「紛爭」或「爭鬧」。 ●「瑪撒」:SH 4532,「誘惑」、「試驗」。 ◎ 95:8 的「米利巴」和「瑪撒」在新約希伯來書的作者按照希臘文譯本將這兩個地名分別譯為「惹他發怒」和「試探他」(來 3:8 )。 ◎ 95:8 引自 出 17:1~7 民 20:1~13 的事蹟來警告聽眾。 ◎ 95:8 提到 「米利巴」和「瑪撒」這兩個都是西乃山附近之利非訂的稱號,用來形容百姓愛爭鬥的本性。神的回應是使磐石出水,可參考 出 16 出 17 。詩人要大家記取當年以色列人在曠野如何背棄神,惹神發怒,以致不能入迦南 ( 出 17:7 民 20:13 ),勸勉勿蹈覆轍。──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五8 米利巴和瑪撒】這兩個都是西乃山附近之利非訂的稱號,用來形容百姓愛爭鬥的本性。神的回應是使磐石出水。有關這事件的進一步資料,可參看:出埃及記十六至十七章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九十五8~11】結語:警告選民不要重蹈祖先的覆轍,務要遵守神和他們所立的盟約。――《串珠聖經註釋》 通過歷史教訓警告眾人。以出17:1~7所記錄的事件為背景。出埃及後,以色列所經歷的曠野生活,不僅是曾經發生的歷史事件,乃是神偉大的救贖作為,作為活生生的教訓,世世代代影響聖徒的成聖(林前10:4,5;來3:8)。 ――《聖經精讀本》 8~11節就像一盆冷水,使沉浸在敬拜氣氛(1~7節)中的百姓倏然驚醒。當百姓在歡慶紀念出埃及的住棚節時(利二十三39~43),難免會美化那段在曠野的日子,選擇性地只記憶其中蒙恩、得勝的日子。聖靈特意提醒那段時期的屬靈真相,好叫百姓「不可硬著心」(8節),而是在敬畏中真實地敬拜神,因為「常存敬畏的,便為有福;心存剛硬的,必陷在禍患裡」(箴言二十八14)。──《聖經綜合解讀》 ◎ 95:8~11 結語:警告選民不要重蹈祖先的覆轍,務要遵守神和他們所立的盟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五9】「那時,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 “我”:在敬拜的儀式中,代表神說話時用的第一人稱代名詞。――《啟導本詩篇註釋》 我們或許會以為,這節應當強調米利巴與向神爭鬧的罪,但它卻發揮瑪撒(「試驗」)的意思,其模式即拒絕以為神的話可以算數。這種「不信的惡心」是最根本的危險,希伯來書三、四章認為,有必要再警告我們防備這心態。──《丁道爾聖經註釋》 ●「觀看」我的作為:SH 7200,「看見」、「看顧」、「察覺」。這邊是完成(過去)式,表示你們的祖宗「曾看見」我的作為。 ●「試」我探我:SH 5254,「測驗」、「試驗」。 ●試我「探」我:SH 974,「檢查」、「細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五10】「四十年之久,我厭煩那世代,說:“這是心裡迷糊的百姓,竟不曉得我的作為。”」 以色列人到了曠野,竟背棄在神前立的約,情願回到埃及。神刑罰他們在曠野流浪40年(看民十四34)。“那世代”指在曠野背叛的那一代人。――《啟導本詩篇註釋》 「不曉得我的作為」:即不肯接受命令。――《串珠聖經註釋》 作嘔(和合:厭煩)似乎譯得太過,「憤慨」(NEB)又嫌不夠貼切,「討厭」(TEV)則恰到好處,在這裏如此,在其他地方亦然(如:結三十六31)。這是對美好的事物,或可恥之事,所產生的一種直覺感受,並沒有善變的意味。──《丁道爾聖經註釋》 「那世代」(10節),指出埃及時的那一代以色列人,他們因為「存著不信的噁心」(來三12),所以不願順服神進入迦南,情願回到埃及為奴之地,神就刑罰他們「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民十四33~34)。沒有一個世代的人,像「那世代」的百姓經歷過那麼多的神跡奇事,但神卻說他們「竟不曉得我的作為」(10節)。因為「存著不信的噁心」的人都「心裡迷糊」(10節),再多的神跡奇事也不可能讓他們認識神、信靠主。──《聖經綜合解讀》 ●「厭煩」:SH 6962,「感到厭惡」。這個字聖經僅出現7次。尤其在 結 6:9 16:47 20:43 36:31 中的使用和此處相當類似。 ●心裡「迷糊」:SH 8582,「犯錯誤」、「漫遊」、「酒醉」。 ●「曉得」:SH 3045,「察覺並看出」、「由經驗中領悟」。創 4:1 用此字來描述「同房」。──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五11】「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 “我的安息”。即迦南應許之地,那是在曠野埋怨神的那一代不能進入的地方。有關這警告應用在基督徒的身上,參看希伯來書四章5至9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神因以民在曠野不順從,曾發誓不讓二十歲以上向祂發怨言的人進入迦南。迦南素有“安息地”之稱(書一13;申十二9),以民進迦南稱為進入“安息”—一種國泰民安、四境平靖的境界(申十二10)。――《啟導本詩篇註釋》 「安息」:在此指應許之地(迦南)。――《串珠聖經註釋》 不順服極不信最可怕的後果,就是與神隔絕。最終,所有20歲以上的人(除約書亞及迦勒)皆未能進入應許之地迦南(民14:20~23)。 ――《聖經精讀本》 我的安息,正如希伯來書三、四章所顯示,這個詞的含義不只一種。從出埃及一事來看,它指以色列人將定居之屬神的地,以及能享受該地的平安(參,創四十九15;詩一三二14;王上八56)。但是希伯來書四1~13辯道,這詩篇既強調今天,就等於向我們提供了另一種安息,是約書亞所不能贏得的,即分享神自己的安息日──祂享受自己所完成的工作,不只是創造,更是救贖。倘若我們從這麼偉大的產業中轉背而去,那些罷手不幹、轉回曠野的人(詩篇與書信都如此警告),就會成為我們的樣版。──《丁道爾聖經註釋》 「我的安息」(11節)指迦南「安息地」(申十二9),預表基督裡的安息(來四3)。過去,出埃及的以色列人蒙了神的拯救、親眼觀看神的作為(9節),但卻體貼肉體、不肯順服,反而不斷試探神(9節),結果既回不到埃及,也進不了迦南安息之地(11節),在曠野「繞行」(申二1)「四十年之久」(10節)。今天,許多信徒因為體貼肉體,也不願信從,常常用各種貌似屬靈的理由來試探神:既然「不要勉強」、要「捐得樂意」(林後九7),是不是不樂意就可以少奉獻一點?既然「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3),是不是電視敬拜、網路敬拜就可以了?既然「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徒十三48), 還需要我們傳福音嗎?既然神「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麼」(徒十七25),還需要我們事奉嗎?…..聖靈警告我們:「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來四11),既回不了世界,也享受不了基督裡的安息;有了兒子的地位,卻承受不了兒子的產業,一生在曠野「繞行」,成為被神「厭煩」(10節)的人!──《聖經綜合解讀》 ●我的「安息」:SH 4496,「安息之所」、「休息」。 ◎雖然希伯來書認為此處的「安息」,指的是「神的救恩」,不過此處的首要意義,應該是指「迦南地」。此處警告以色列人不要重蹈覆轍,重複犯其祖先的錯誤,導致自己被神棄絕。──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95篇)】 詩人為何邀請人敬拜神?參3~5節。 神的兒女為何還須向祂屈身敬拜? 從7~11節看來,真正的敬拜包括什麽成分?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