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九十篇拾穗 【詩九十篇題註】「神人摩西的祈禱。」 在這首最古老的詩歌裏,摩西承認神的永存(1,2節),人的脆弱(3~6節),人類的罪性(7,8節),生命的短暫(9~12節),並祈求神恩待祂的子民(13~17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全民求告詩。祂的僕人在神的忿怒下過著勞苦愁煩的生活,求神施憐憫、顯慈愛,可以一生一世歡呼喜樂。詩人承認罪乃招神忿怒之因,但既不怨尤也未灰心,相信神的慈愛無盡。人生雖短暫,神能使人手作的工流芳後世。 全詩分三部分:1,讚美永在的神(1~2節);2,述說人生短暫,且因罪而添愁苦(3~12節);3,求神憐憫,因神為喜樂之源(13~17節)。 題注中說這是“神人摩西的祈禱”。因此有人認為這是《詩篇》中最早的詩。一般相信即令不是出自摩西之手,也屬一位通常稱作“神人”的先知(摩西也在先知之列)所作;後世喜愛此詩,遂以摩西為其作者。看<參考資料>“本書作者及寫作時期”條。――《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團體祈禱詩。「居所」:有古卷作「避難所」。――《串珠聖經註釋》 神的永恆與人生的無常。出15:1~18;申32:1~43也記有摩西的詩,詩篇中這是摩西唯一的詩。有人懷疑這不是出自摩西之手,但從文體、內容看,確實是摩西之作。寫作時期,以色列百姓因不信不得進入應許之地,彷徨在曠野之際,是詩篇中最古老的一首。是國家性悲歎詩,在國家性受難日獻為禱文。詩人經歷過不計其數的困苦與懲戒,如今從傷痛中走出來,告白神的永恆性與超然性,懇切祈求神施恩典。謙卑求告與祈禱正是本詩的精髓。分成兩個詩段:①神的永恆性與人的渺小軟弱(1~12節);②懇求神施恩典(13~17節)。 ――《聖經精讀本》 本篇可能是年老的摩西在快要行完曠野的路程時寫的,可能是詩篇裡最古老的詩歌。摩西在詩中頌贊神的永恆(1~2節),承認人的脆弱(3~6節)、罪性(7~8節)和短暫(9~12節),仰望聖約的恩典(13~17節)。──《聖經綜合解讀》 詩篇第四卷從九十篇開始,一直到一百零六篇,與摩西五經第四卷民數記相對應。在這一卷裡,我們能看見神百姓的天路旅程。──《聖經綜合解讀》 ◎卷四、卷五比較跟敬拜的儀式相關。卷四是詩篇五卷中最短的一卷,且內容主要是以讚美為主。 ◎卷四大部分的詩歌並未列出作者,僅 90 是摩西的詩, 101 103 是大衛的詩。 ◎由於本篇標題說作者是「摩西」,因此許多人認為這是最早的詩篇。──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1】「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 “居所”亦作“避難所”。神今天也像往昔一樣,是祂子民的避難所。――《啟導本詩篇註釋》 意味神施予以色列祖先的揀選、恩典,也蘊含所有人惟在神裡,才能尋覓到真正的居所與安息。 ――《聖經精讀本》 本節中的主,是頭銜。因此,這裡不單以神為我們的蔭庇,也承認祂的主權:祂固然屬於我們,可以安然享受,我們也屬於祂,當聽命於祂。居所(ma{`o^n),七十士譯本及武加大譯本讀為「避難所」(ma{`o^z)。兩個意思都通,但是本詩既強調人類的無根,「居所」比較相配,而摩西的祝福中,也曾用到這個比喻:「永生的神是你的居所」(申三十三27)。七十一3的禱告(按 AV而非 RSV),使這個真理活化在生命中:「你是我穩固的居所,我可以不斷住在其中。」──《丁道爾聖經註釋》 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四十年,居無定所。但即便在神震怒的三十八年裡,祂還是作自己百姓安息的「居所」(1節),從來沒有停止嗎哪的供應和雲柱火柱的帶領。今天,信徒也像以色列人被分散在世界、在地上寄居,但也正像神向以色列人所應許的:「我還要在他們所到的列邦,暫作他們的聖所」(結十一16)。只要神與我們同在,無論什麼地方都是我們可以安息的「居所」。──《聖經綜合解讀》 在曠野飄流的四十年裡,摩西眼看著與他同出埃及的那代人一個個倒斃在路上,包括他的哥哥、姐姐和親朋好友,這在人看是何等的淒涼。但摩西的生命與永恆的神聯合,所以他不是環顧周圍、感慨人生,而是仰望「從亙古到永遠」(2節)的神,在浩瀚無際的時空中能得享安息和盼望。──《聖經綜合解讀》 ●「居所」:SH 4583,「住處」、「避難所」。──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1~2】祈求的基礎:神的永恆是詩人禱告的基礎;世界未被造以前、 已經存在,且世世代代作選民的避難所。――《串珠聖經註釋》 【詩九十1~4】神的永恆性與超越性。當人瞻仰以神威嚴能力所創造的萬物榮耀,都會被神的權威壓倒。摩西在感歎人的軟弱之前論及神的偉大,正是為了顯明神是人所依存,事奉的對象。 ――《聖經精讀本》 【詩九十2】「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 未有世界以先就有了神,祂從永遠到永遠,威嚴、華美、全能,遠超人的想像。――《啟導本詩篇註釋》 「諸山」:選民認為「山」是永恆和堅定不移的象徵。――《串珠聖經註釋》 天地尚未被造、時間尚未存在之前,神已是全知全能、無所不在、獨一無二的存在。 ――《聖經精讀本》 這一節中間那行,可以有兩種譯法。第一種按字面譯,「或在你經歷地與世界的生產之苦以前」──這個比擬很生動,但是卻不像以色列人的思想,因聖經堅持認為,神與祂創造之工截然不同。第二種(參安德生)為:「或在地與世界(與他們一同)受生產之苦以前」,意即,造成諸山以前(參,一○四8;又參,伯三十八8,海似乎是從地的子宮沖出)。神上古以來的威嚴是本節的主題;接下去的詩文顯示,這威嚴固然令人恐慌,卻也有安撫的作用。──《丁道爾聖經註釋》 ●「造成」:SH 2342,「 (即將分娩而) 痛苦扭動」。 ●「從亙古到永遠」:SH 5769+SH 5704+SH
5769,「永遠直到永遠」、「古時直到永遠」。──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3】「你使人歸於塵土,說:“你們世人要歸回。”」 與永存的神(1,2節)相反,人是脆弱的,而且按照創世記三章19節的咒詛,他們要歸回“塵土”。――《詩篇雷氏研讀本》 人因犯罪,死亡隨之,為塵土所造,仍歸塵土(創三19)。――《啟導本詩篇註釋》 人的有限性、不能逃避死亡的命運皆源於神的命令,是人犯罪的後果(創3:19)。因此,不能將人間的生老病死視為萬古不變的永恆法則(羅5:12)。 ――《聖經精讀本》 雖然塵土與創世記三19不是同一個字(「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但回歸的觀念(歸於),幾乎可肯定是指亞當所受的咒詛,而且也用一個動詞。下文強調人生的短暫,乃因神的忿怒之故,原因就在此;不過第7節以後才會談到這主題。本段最讓我們注意的,則是人生苦短;它用一連串令人怵目驚心的比方來表達。──《丁道爾聖經註釋》 與永恆的神相反,罪人終有一死,肉體要「歸於塵土」(3節),「靈仍歸於賜靈的神」(傳十二7)。罪人若永遠不死,就成了不死的社會癌細胞,這是最可怕的事。而神「使人歸於塵土」,既是對罪惡的咒詛(創三19),也是使罪人回轉重生的門路。──《聖經綜合解讀》 ●「塵土」:SH 1793,「成為粉末」、「塵土」。聖經中此字僅出現於此。與 創 2:7 的「塵土」SH 6083用字不同。 ●「世人」:SH 1121+SH 1200,「人的兒子」、「人的後裔」。 ◎ 90:3 死亡讓人知道要「回頭」。但「回頭」什麼就沒明確說明,也可能是詩篇作者故意要保持的模糊狀態,讓讀者自己去思考面對其他人死亡時自己想改變什麼。──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3~12】詩人同胞的苦況:人生短暫,轉瞬即逝;另一方面,因人所犯的罪,這短暫的歲月是活在神的震怒下,日子還要縮減,且充滿勞苦愁煩。――《串珠聖經註釋》 【詩九十4】「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 人類最長的壽命(瑪土撒拉活了九百六十九年)在神看來不過是一日;祂不像人一樣受時間約束,這只是夜間的一更而已。――《詩篇雷氏研讀本》 在永恆神眼中,千年短如昨天;就象人睡覺時夜間一更那樣轉瞬即逝。“一更”:希伯來人將夜間分為三更:自日落到10時,自10時至清晨2時,自2時至日出。此處極言其短暫。――《啟導本詩篇註釋》 「一更」:約四個鐘頭。――《串珠聖經註釋》 神超越時間。在人類生活中,時間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神卻不受時間的局囿。神超越時間的救贖不勝其數,如一夜殺死18萬5千亞述軍(王下19:35);以色列與亞摩利人爭戰時,神使日頭停留(書10:12~14);作為醫治希西家王病的兆頭,使日影往後退(王下20:8~11)等事件。 ――《聖經精讀本》 有些猶太人和基督徒根據本節經文,想將人的世代規化成千年為一日計的「一周」。但這樣作就是忽略了最後一句,又如夜間的一更,這句話否定了任何死板的解釋。這種比方就像以賽亞書四十15以下的用法:「萬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這種比方將我們的世界放入正確的背景中──就是神自己,並將我們的時間置於永恆的布幕中。這讓人的驕傲很不好受(本節的用意在此),但因看到神的介入與祂在時間上的安排,又讓人心裡覺得溫暖(這是彼後三8、9的用意)。──《丁道爾聖經註釋》 人即使像瑪土撒拉那樣活到九百六十九歲(創五27),在神看來,只不過是「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4節),在不知不覺中就過去了。時間在永恆裡毫無意義,人活得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神面前有意義、在永恆裡有價值。──《聖經綜合解讀》 「一更」(4節)大約是四個小時。古代以色列人將一夜分為三更:日落到10點、10點到淩晨2點、2點到日出。──《聖經綜合解讀》 ◎「夜間的一更」:希伯來人將夜間分為三更,日落到10時,自10時到凌晨2時,自凌晨2時至日出。每一更大約是四小時。 ◎ 90:4 說明神的永恆,時間對祂的存在並沒有任何影響。──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5】「你叫他們如水沖去,他們如睡一覺。早晨他們如生長的草,」 此處比喻快速地變化,給人不安全感與流動不停之感;有些現代譯本想將其修飾得較平滑些,因為原文略有困難,但其實並無此必要。掃除(和合:如水沖去),直譯應為「用洪水驅除」,如暴雨的沖刷或河流的氾濫。譯作夢(和合:睡一覺)的字,直譯為「睡覺」,這可以表達死亡(參,七十六5;伯十四12),但 RSV等譯本的解法可能是正確的。參詩篇七十三20,不過那裡是用一般常用的「夢」字。──《丁道爾聖經註釋》 自從亞當犯罪以後,人就與永恆生命的源頭斷絕了關係(創二17),人的生命就成了: 1.「如水沖去」(5節)、從出生就開始死去的生命,生命的每一天都會帶著我們更加接近死亡。 2.「如睡一覺」(5節)、南柯一夢的生命,無論夢中有怎樣的榮華富貴、功名霸業,最後都會被死亡喚醒。 3.「如生長的草」(5節)、短暫無常的生命,雖然早上看起來青綠喜人,晚間就會被割下枯乾,失去一切美容。──《聖經綜合解讀》 ●「你叫他們如水沖去」:直譯是「你沖走他們如睡一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5~6】人生在神手中短若新長出來的青草,清晨冒出土壤,酷日一曬,晚間便已枯萎。“割下枯乾”亦作“凋萎枯乾”。 ――《啟導本詩篇註釋》 可意譯作「你像洪水把他們沖走,使他們有如南柯一夢;又使他們像剛出生的嫩苗青草,早上生長茂盛,晚上卻已凋萎枯乾」。――《串珠聖經註釋》 將人生的無常比作草的榮華。即使開放極其美麗的花,草轉瞬就會凋零。人生亦是如此。 ――《聖經精讀本》 我們或許認為,早晨一語(5b節)應當與5a節消散的夢或睡眠相連(參 NEB,「像破曉時的夢」);但按5b節的本文來看,它卻是在加強下一節,因為其重複的畫面,刻劃出初期的興盛模樣,而在這種情況下的夭折,令人加倍失望。兩度出現的更新(和合:生長)一字,描繪出早晨原野的清新,意指全人類的狀況:不斷生長,也不斷衰亡。這是聖經很喜歡的一幅圖畫,參,三十七2;以賽亞書四十6以下;彼得前書一23~25。但請注意,主耶穌以不一樣的角度來看這比喻:馬太福音六28~30。──《丁道爾聖經註釋》 ◎ 90:5~6 陳述人生命的短暫與無常,不管過程如何,經過短暫的時間就要面對死亡。──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5~12】人的軟弱。對比上述神的永恆性,人如此軟弱。使人知曉自己的限度,尋求認識神的智慧。 ――《聖經精讀本》 【詩九十6】「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 【詩九十7】「我們因你的怒氣而消滅,因你的忿怒而驚惶。」 起初按著神的形象被造的人,今天卻面臨必死的結局,是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羅六23),墮落的罪人已經落到神的咒詛之中(創二17)),人的衰老、疾病都是神「忿怒」(7節)的結果。但神並不希望人死亡(結十八31),祂的救贖計畫,就是要把人恢復到祂起初創造的旨意裡去。──《聖經綜合解讀》 【詩九十7~8】人的一生短暫如斯,又充滿愁煩,因為犯罪,長在神的震怒下。我們心裡隱藏的秘密,在神的光照射下,無可躲藏。――《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裡顯明,神的忿怒無可避免,一則因其猛烈,二則因其公義,所以我們無力可擋(7節),也無理可推(8節)。消滅直譯為「完結」、「用盡」;沒有剩餘的。驚惶是形容軍隊面臨潰敗的情景(士二十41),也用來描寫約瑟的弟兄發現實況時的驚恐(創四十五3)。我們的隱惡,必定包括我們連自己都欺蒙在內的罪。──《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九十7~9】人的罪性。詩人談論人的罪性與神的憤怒。摩西為規勸曠野悖逆神的百姓,精疲力竭,徹底認識到人傾向于罪的本性。 ――《聖經精讀本》 ◎ 90:7~10 描述無法擺脫罪惡的人,在神的憤怒之下驚懼、滅亡。軟弱、短暫的人,因為自己的罪惡在神的烈怒下苟活,只能用「嘆息」來形容過去的人生。一生充滿辛勞與苦惱,迅速就離開人世間。──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8】「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 在神的鑒察面前,地上一個義人都沒有(詩十四3)、無人站立得住(詩一百三十3)。每一個自以為義的人,外面的「罪孽」(8節)和裡面的「隱惡」(8節)都清清楚楚顯明在神的「面光之中」(8節),醜陋不堪,以致我們會像約伯一樣「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伯四十二6;結三十六31)。──《聖經綜合解讀》 ●「隱惡」:SH 5956,「秘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9】「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 用誇張手法生動表現因以色列的不順服,作為領袖的摩西屢屢受神懲罰的悲苦與傷痛。 ――《聖經精讀本》 這節的兩行道盡人生的穀底,也以此為另一證據,證明人乃在審判之下。第一行用日已過中天為喻:動詞經過用在耶利米書四6:「哀哉,日已漸斜……」。最後一個字歎息,或低語(不應為「故事」,AV等),表達得更深刻,按本節原有的形式,其效果甚至更強,因帶出長期努力卻一無所獲之感:「我們將我們的年歲帶到盡頭……」(RSV小字、RV、PBV)──《丁道爾聖經註釋》 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繞行的三十八年,活在神的「震怒之下」(9節)。他們從加低斯起行(申二14),過了三十八年還是回到加低斯(民二十1),所以「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9節),不被神紀念。──《聖經綜合解讀》 ●「震怒」:SH 5678,「暴怒」、「怒氣爆發」。 ●「度盡的」年歲:SH 3615,「結束」、「履行」、「完成」。 ●「一聲歎息」:SH 1899,「嘆息」、「呻吟」。原文是單數型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10】「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長壽是一種含糊的祝福。――《詩篇雷氏研讀本》 “七十歲”非指人的平均壽命,而是一般人最多可活的歲數。這從接上講“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看出。“矜誇“指人在他短暫的歲月中所看重的東西,例如財富、名譽、地位、健康等等。這些東西都為愁苦所染,有若春夢一場。――《啟導本詩篇註釋》 「矜誇」:或作「最好的年日」。――《串珠聖經註釋》 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 描繪罪所帶來的苦難,即使得以長壽,加增的只有皺紋,毫無可誇。令人想起傳道書作者的虛無人生哲學,他以“毫無喜樂”形容年老的悲慘(傳12:1)。 ――《聖經精讀本》 上一節所講的衰敗,可歎竟能預測,又不值得拖延。七十歲或八十歲,也許是特意與列祖的歲數作對照,或許第4節的「千年」也影射他們(參安德生)。──《丁道爾聖經註釋》 以色列人因為沒有專心跟從神,出埃及時二十歲以上的人都不得進入應許之地(民三十二11),只有專心跟從神的約書亞和迦勒可以進去,而他們也要等到八十歲左右。人若不行在神的旨意裡,活得再久,也不過是延長了「勞苦愁煩」(10節)的年日;因為曠野繞行的人生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10節),進不了迦南、得不著安息。──《聖經綜合解讀》 ●「矜誇」:SH 7296,「傲慢, 驕傲的事物」,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勞苦」:SH 5999,「辛勞」。 ●「愁煩」:SH 2055,「苦惱」、「哀傷」。 ●「轉眼成空」:SH 1468+SH 2440,「快速地去世」。──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10 預期壽命】約瑟享年一百一十歲,對埃及人來說是理想的的年齡。對木乃伊所作的檢驗,證明埃及人的平均壽命是四十至五十歲。埃及《因辛埃蒲草紙》列出十年是孩提時代,再十年學習手藝。作者又計算十年儲蓄財富,又十年積蓄智慧,接著結論說人生便失去了三分之二(暗示平均壽命是六十歲)。但他又辯稱妥得神賜給虔誠人的年日依然餘下六十年,表示整數一百年。請參看:申命記三十一2;以賽亞書四十6~7的註釋。──《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九十11】「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 有誰關心神對罪有多惱怒,因而對祂存敬畏的心?――《詩篇雷氏研讀本》 沒有人量度過神忿怒的程度,不明白祂怒氣的威力,以致忽略了人生短暫與罪的密切關係。重要的是應知道人生也有涯(“數算自己的日子“),別象愚頑人,忘記了有一天必歸回塵土,要向神交帳(“得著智慧的心”)。――《啟導本詩篇註釋》 ●怒氣的「權勢」:SH 5797,「能力」、「力量」。 ◎ 90:11~12 似乎反省著人世間沒人正視神對人類罪惡的憤怒,這憤怒是多有力量,導致人類的無常與死亡。對神的不夠敬畏導致人也不懂怎樣計算神給人有限的時間。如果能仔細衡量我們有限的生命,也算能夠得到智慧的心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12】「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求主幫助我們有智慧地安排我們的日子。――《詩篇雷氏研讀本》 領悟人生的虛無,必得智慧的心。這智慧的心是嚮往永恆、順服、事奉神的心。 ――《聖經精讀本》 「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林前二14),亞當的後裔即使在曠野繞行了三十八年,也沒有「智慧的心」(12節)悔改回轉、按著神「該受的敬畏」(11節)來敬畏祂。因此,神救贖人的方法,不是改良亞當後裔的肉體生命,而是讓舊人倒斃曠野(民十三32)、領新人進入迦南。──《聖經綜合解讀》 活在肉體裡的人總是老得很快、卻成熟得很慢;而「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二15),是因為聖靈賜給我們「智慧的心」。因此,信徒應當求聖靈「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12節),否則人生還會在曠野「發芽生長」(6節)、在曠野「割下枯乾」(6節),結局是倒斃曠野、「歸於塵土」(3節)。只有專心跟從神的人,人生才不會在曠野繞行,而是跟定雲柱火柱進入迦南的安息、進入基督的豐盛。──《聖經綜合解讀》 【詩九十13】「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 “為你的僕人後悔“亦作”憐憫你的僕人“。――《啟導本詩篇註釋》 此時此刻,神似乎在向他們發烈怒。然而,神必不離棄所揀選的百姓。 ――《聖經精讀本》 「後悔」(13節)原文是「遺憾、憐憫、同情」,指求神用憐憫代替懲罰,在本應懲罰的時候施恩。「為禰的僕人後悔」(13節),正是摩西曾經兩次向神祈求的(出三十二12;申三十二36)。──《聖經綜合解讀》 ◎ 詩 90:13 與 出 32:12 中摩西請求神回心轉意一樣。 ●為你的僕人「後悔」:SH 5162,「遺憾」、「憐憫」、「同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13~17】祈求的內容:詩人求神再次憐憫選民,使他們一生充滿歡欣喜樂,又使他們得見神奇妙的大能。――《串珠聖經註釋》 人當信靠的對象。作為結論,詩人懇求人信靠的對象——神,再次施予憐憫、恩典。 ――《聖經精讀本》 【詩九十14】「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 「早早」(14節)原文是「在早晨」(英文ESV、NASB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慈愛」(14節)原文是「不變的愛」(英文ESV譯本),並不是指無緣無故的愛,而是指「守約的慈愛」(撒下七15)。神「守約的慈愛」,是曠野繞行的百姓在神的「震怒之下」(9節)仍能求神憐憫、恢復安息的唯一根據。──《聖經綜合解讀》 「一生一世」(14節)原文是「全部的日子」(英文ESV、NASB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早早」:SH 1242,「早晨」。 ●「慈愛」:SH 2617,「善良」、「慈愛」、「喜愛」。此字跟「立約」有關。 ●「一生一世」:SH 3605+SH 3117,「全部的日子」。 ◎ 詩 90:14 請求神「同情」、「憐憫」祂的子民。因為他們生命短暫,所以神憐憫他們的話,就讓他們早一點獲得慈愛。──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14~15】本節可譯為:“求你使我們在早晨飽得你不斷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歡呼喜樂“。神的忿怒雖如冗長的黑夜,但祂對人不變的慈愛,必如清晨來臨,怒氣雖烈,也會隨黑夜消失。 這裡可以看見以色列人四十年曠野生活的影子,在那一段受苦遭難的歲月,產生這樣一首詩,是不足為奇的。――《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裡繼續使用對比。儘管「我們的日子」,按我們所當受的,「都在你震怒之下」(9節),但在聖約之中,我們……的日子都可成為喜樂。此處的早晨(和合:早早)為時比第6節長久。順帶一提,第15節只求以喜樂來平衡憂傷,但新約卻超過這觀念,應許要賜下「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7)。──《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九十14~17】神以“慈愛”待我們的時候,我們的生活便有喜樂(14節);我們從祂的角度去看生命(16節),祂的祝福也臨到我們的工作上(16,17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九十15】「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 詩人祈求神賜下與他們經歷的憂傷成正比的喜樂。然而,神的恩典遠遠超過這樣的期許,充充滿滿將喜樂賜給他們。 ――《聖經精讀本》 「禰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15節),指以色列人在曠野繞行三十八年的日子。──《聖經綜合解讀》 神管教和試煉祂百姓的目的,不是為了敗壞人,而是為了造就人:「那耕地為要撒種的,豈是常常耕地呢?豈是常常開墾耙地呢」(賽二十八24)?雖然神的「震怒」(9節)如同漫長的黑夜,但祂對立約之民不變的「慈愛」,必如清晨來臨。今天,只要我們順服十字架在自己身上的拆毀,神管教和試煉我們的結果,必然使我們的生命被改變,不但得著超越環境的「喜樂」(15節),更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7)。──《聖經綜合解讀》 ●「遭難」:SH 6031,「卑微」、「苦待」。 ◎ 詩 90:15 是希望神讓祂的子民「損益兩平」,苦多久就可以快樂多久, 90:16 則是希望神啟示自己給作者與作者的子孫,使他們可以認識神。 90:17 則是希望永恆的神能夠維繫作者努力過的事物。言下之意是即使作者死亡了,他努力的事物還能在神的保守下存活久一點。──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十16】「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願你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 「榮耀」:指掌權者的威嚴(參3:3; 9:16)。――《串珠聖經註釋》 他們子孫: 以色列教育子女的熱忱極大。即使患難時節,也不放鬆對子女的教育。 ――《聖經精讀本》 往事已過,站在迦南地的邊緣,摩西不是沉湎於往事、哀歎上一代的失敗,而是滿有信心地盼望神的「作為」(16節)和「榮耀」(16節),盼望立約之民的下一代能照著神的應許進入迦南。3~12節所陳明的人生苦短和失敗,只不過是顯出立約之神信實守約的「作為」和「榮耀」。──《聖經綜合解讀》 【詩九十16~17】第3~12節所陳明的毀滅,與神所作長存而榮耀的事,成了最後、最大的對比。在此我們的子孫可於變遷的世界中得到基業,在此有喜悅之情(17a節;恩惠〔和合:榮美〕譯得太無味);在此也使勞苦可能「不至徒然」(參,林前十五58)。不僅神的工作(𣿫的作為)將長存,在祂的祝福之下,我們手所作的工也能堅立。若能夠進入這樣的禱告和把握之中,那麼,即使必須先面對時間、忿怒、死亡等不受歡迎的事實,也是值得的。──《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九十17】「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你堅立。」 “榮美”也有“恩佑”的意思。神既是人的安全保障,人生雖短暫,有神眷顧,所作的工一定會有永垂後世的價值。這是詩人的心願和禱告。――《啟導本詩篇註釋》 「榮美」:或作「恩寵」。――《串珠聖經註釋》 神的超越性能克服人的有限性(林前1:27)。 ――《聖經精讀本》 亞當的後裔已經全然敗壞,一生不管如何努力,「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9節)。因此,信徒人生的意義,並不在於通過奮鬥實現自我價值,而是讓「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17節),使我們「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前三18)。這樣,我們才能活在祂的恩典裡,「我們手所作的工」(17節)才能被神「堅立」(17節),讓本來「勞苦愁煩」的工作,能夠榮神益人、在永恆裡有價值。──《聖經綜合解讀》 《普世歡騰》的作者、被稱為英國聖詩之父的以撒·華滋(Isaac Watts,1674~1748年)根據本篇寫成了《神是我們千古保障》(Our
God, Our Help in Ages Past),在英國素有「第二國歌」之稱,在國家慶典時頌唱、在危急存亡之際也頌唱。這首歌也是我們隨時的幫助,無論在什麼處境裡,都能帶給我們出人意外的平安。──《聖經綜合解讀》 ●「堅立」:SH 3559,「固定」。 ◎我們的一切努力,在我們死後會變成什麼?在永恆中有價值嗎?造物者會願意幫我們維繫一段時間嗎?──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90篇)】 1 按詩人的描述,他的同胞因活在神的震怒下,短暫的人生更覺可憐。這種描述對一般世人是否同樣適切?今日世人自覺他們身處這種可憐的境況麽?為什麽?參路12:16~21。 2 詩人祈求神讓他們在短促的人生過程中仍有歡欣喜樂。對基督徒而言,神的救恩衝破了什麽障礙,以致他們可以常歡欣喜樂呢?參林前15:51~57; 腓4:4~7。 3 詩人祈求神賜下智慧,使他在短少的歲月中敬畏祂,善用他的一生(12)。基督徒有永恆的生命,這是否意味他毋須珍惜在地上生活的時間?參林前15:58; 弗5:15~16。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