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八十五篇拾穗 【詩八十五篇題註】「可拉後裔的詩,交與伶長。」 本詩篇寫於國家遭遇挫折的時候,當中回想神過往的作為(1~3節),思想當前的危難(4~7節),以及再次保證將來的得救(8~13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會眾求告詩。從前三節看,以民已從被擄巴比倫的日子回歸故國,但遭遇到極大的苦難(可能是尼希米或瑪拉基所經歷的那種逼迫),因而求神憐憫。此詩多用於聖誕或新年敬拜中。 全詩分兩部分:1~7節為會眾求神象過去一樣再度施恩;8~13節為神的回答,由聖殿中的一位祭司傳達。“雅各”指以色列。――《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團體的祈禱詩。「雅各」:代表選民。――《串珠聖經註釋》 救恩與敬畏之人相近。從被擄之地巴比倫歸回的詩人,稱頌神的慈愛及蒙應允的事情,祈求神恢復靈、肉貧乏的以色列。詩人所蒙的應允是神慈愛的禮物。這禮物並非世俗、物質的,乃是以色列在靈性、道德上恢復。詩的結構如下:①感謝神所施的恩典(1~3節);②祈禱以色列的荒涼光景得以恢復(4~7節);③抓住神的應許而喜樂(8~13節)。 ――《聖經精讀本》 ◎這一篇應該是被擄歸回以後的作品,所以 85:1 一開始就說明神曾經施恩拯救以色列人(雅各的後裔)。──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八十五1】「耶和華啊,你已經向你的地施恩,救回被擄的雅各。」 施恩: 是稱謝內容。我們應與詩人一樣,即使在痛苦中,也以感恩的心開始禱告。感恩的事是被擄歸回,詩人必藉著這事學會凡事謝恩(帖前5:18)。 ――《聖經精讀本》 施恩(1節)一字不只是同情,而是指認為某人或某事可以接受,通常用於贖罪的景況(如:耶十四10、12)。恢復好運(和合:救回被擄)一詞。──《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八十五1~3】祈求的基礎:詩人指出神過去曾帶他們從被擄之地歸回,現今必同樣施恩。――《串珠聖經註釋》 「雅各」(1節)指代以色列人。1~3節的原文都是過去式,可能是回顧神帶領被擄的百姓從巴比倫回歸。──《聖經綜合解讀》 神「收轉了所發的忿怒」(3節),並不是因為人主動的悔改,而是神主動的「施恩」(1節)、「赦免」(2節)和「遮蓋」(2節)。因為神在百姓被擄之前就早已宣告:「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耶二十九10)。現在,神管教的計畫已經完成,下一步的計畫是恢復(該二6~9)。──《聖經綜合解讀》 【詩八十五2】「你赦免了你百姓的罪孽,遮蓋了他們一切的過犯。細拉」 遮蓋了他們一切的過犯: 赦罪表明神極大的慈愛。因此,賜給聖徒實踐愛的使命,就是寬恕別人(創45:8;太18:21,22;弗4:32)。 ――《聖經精讀本》 【詩八十五2~3】第2、3節,顯明以色列不是苦戀過去的榮耀,那些常如曇花一現而已(參,傳六10),他們乃是追念過去所蒙的憐憫。這才合乎實際,也才會激勵人心,產生禱告(4~7節),而非白日夢。──《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八十五3】「你收轉了所發的忿怒和你猛烈的怒氣。」 “忿怒”、“怒氣”都是神公義的表達。――《啟導本詩篇註釋》 ●「收轉了」:SH 622,「收集並且帶走」、「除去」。 ◎此處的意義應該是神讓以色列人被擄歸回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八十五4】「拯救我們的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叫你的惱恨向我們止息。」 會眾承認現在的苦難是神施的懲罰,是他們犯罪的結果,求神息怒,施行拯救。――《啟導本詩篇註釋》 「求你使我們回轉」:乃根據古譯本之譯法,原文可作「求你轉向我們」。――《串珠聖經註釋》 ●使我們「回轉」:SH 7725,「返回」、「復興」。 ◎此處看不到什麼緊急的事情需要肯求神的幫助或赦免,反倒是像是每天日常的禱告,懇求神與祂的子民恢復關係。──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八十五4~7】詩人本國的苦況和祈求的內容:他描述他們淒慘的光景,求神止息憤怒,立刻幫助他們。――《串珠聖經註釋》 祈禱恢復荒涼的以色列。詩人禱告:①督促神履行所立之約;②督促神動工施行救恩——再創造。恢復完全荒蕪的以色列,對人而言是奇跡
;對神而言卻極其自然。因神是萬有之主,使無變為有(羅4:17)。 ――《聖經精讀本》 動詞「轉」以各種不同的形式,為本詩增色不少,尤其在前半段:如「恢復」(1節,和合:救回;4節,和合:回轉),與「收轉」(3、8節,和合:轉去),它也是第6節「再」的基礎。第4節的翻譯分成兩個陣營,或譯「使我們回轉」(大多數譯本;參,RSV,使我們恢復),或譯「轉向我們」(NEB、RV小字);根據文法無法判斷其優劣。這個字用法甚多,在舊約中經常出現,可見當時很多情況都非一成不變,神可以從怒中回轉,人可從背逆回轉(或從順服轉離;見8b節的註釋),而局面亦可翻轉。 因為轉念想到神是自我一致的,所以此處的祈禱逐漸得力。在這樣的亮光下,第5節的問題其實已成自問自答(參,「到萬代嗎?」的問題,與三十三11、12堅定的答覆相照),而第6、7節的懇求,不但憑靠神的約(7節,慈愛),更膽敢抓住他喜悅救恩(7節)的心;因為這是創造性的工作,使生命脫離死亡,將憂悶化為喜樂(6節)。相形之下,審判對祂倒是「非常」的工、「奇異」的事,是祂所不喜悅的(賽二十八21;結十八32)。──《丁道爾聖經註釋》 「求禰使我們回轉」(4節)原文是「求禰使我們恢復」(英文ESV、NASB譯本),指求神使百姓與祂恢復正常的關係(4~7節)。──《聖經綜合解讀》 本詩原文使用了動詞「轉 שׁוּב」的各種不同的形式作為關鍵字,如「救回」(1節)、「收轉」(3節)、「回轉」(4節)、「再」(6節)、「轉去」(8節)。人只會「轉去」妄行,卻不能主動回轉;只有神才能主動「收轉」怒氣,「救回」人、領人「回轉」。因此,在4~7節中,詩人緊緊抓牢神的性情和旨意,禱告越來越有力。──《聖經綜合解讀》 4~7節是一段集體的禱告,第8節則轉為「我要聽」(8節),變成了個人的默想。在禱告中,仔細聆聽神對我們所說的話,比我們向神傾訴(4~7節)更加重要。因為人只有不以自己的需要為中心,而是專心「聽神——耶和華所說的話」(8節),才可能「專心順從耶和華」(王上十一6),得著神所應許的平安。──《聖經綜合解讀》 【詩八十五5】「你要向我們發怒到永遠嗎?你要將你的怒氣延留到萬代嗎?」 【詩八十五6】「你不再將我們救活,使你的百姓靠你歡喜嗎?」 他們的處境惡劣,接近死亡,故說“救活”。――《啟導本詩篇註釋》 「救活」:當時的人認為人遭遇任何不幸就像死過了。故「救活」乃指恢復原來的境況。――《串珠聖經註釋》 「救活」(6節)原文是「復興」(英文ESV、NASB譯本),指恢復到原來豐盛的光景裡。──《聖經綜合解讀》 【詩八十五7】「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得見你的慈愛,又將你的救恩賜給我們。」 「求禰使我們得見禰的慈愛」(7節),是因為神是信實守約的神。「慈愛」原文是「守約的慈愛和忠誠」。──《聖經綜合解讀》 「將禰的救恩賜給我們」(7節),是因為神喜悅賜下救恩,祂「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結三十三11)。──《聖經綜合解讀》 【詩八十五8】「我要聽神耶和華所說的話,因為他必應許將平安賜給他的百姓,他的聖民;他們卻不可再轉去妄行。」 神應允賜平安給他們,但不可再回到舊日的愚昧,引起神的忿怒。“他們卻不可再轉去妄行”亦作“不讓他們回到愚昧人的道路”。――《啟導本詩篇註釋》 平安,其意思包括整全,或幸福,是標準的問安語,而即使只在這個層面,也已很受歡迎了;但神的發言就是創造:參以賽亞書五十七18以下──該段經文可成為這幾節的註釋,亦不可忽略「惡人必不得平安」(賽五十七21)。第8b節的警告與此回應:「他們卻不可再轉去妄行」,RSV將此句移為小字,但這種拒絕將此句列入正文的作法,卻無必要的理由。──《丁道爾聖經註釋》 「平安」(8節)原文的意思包括「完全、健康、興旺、 和平」。──《聖經綜合解讀》 「聖民」(8節)原文是「敬虔的人」,「妄行」(8節)原文是「荒唐、愚蠢」。──《聖經綜合解讀》 神主動「應許將平安賜給祂的百姓」(8節),但百姓卻不可濫用恩典、「再轉去妄行」(8節),因為「惡人必不得平安」(賽四十八22)。百姓對恩典的正確回應,並不是換取神應許的方法,而是保守自己長久活在恩典中的途徑。──《聖經綜合解讀》 ●「平安」:SH 7965,「健全」、「平安」、「和平」。 ●「妄行」:SH 3690,「荒唐」、「愚蠢」。──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八十五8~13】結語:詩人對神有堅強的信心,高唱凱歌,宣告神要賜福給他們,只要他們「不再轉去妄行」(不再走愚昧的道路)。――《串珠聖經註釋》 祈求並盼望恢復得以持續。以色列恢復之歌。恢復的順序:①聆聽神的話語,離開屬世的愚蒙(8節);②敬畏神,恢復其形象(9,10,13);③萬物得以蘇醒(11,12節)。同樣,今日我們的恢復亦始於與神的親密關係和對神話語的戀慕。作為世上的光,我們應當成為敬虔生活的典範,使主的生命力滲入到社會的所有角落。 ――《聖經精讀本》 ◎這一段相當於是教訓百姓要敬畏神、對神忠實,施行公義。然後將會獲得神給的平安(一種終極的健全狀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八十五9】「他的救恩誠然與敬畏他的人相近,叫榮耀住在我們的地上。」 「榮耀」:形容神的同在。――《串珠聖經註釋》 叫榮耀住在我們的地上: 恢復的核心是令全地充滿神的榮耀。正如水和油不能相融,神榮耀的治理與黑暗勢力不能共存。 ――《聖經精讀本》 「我就使這殿滿了榮耀……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該二7、9,RV),這應許的背景與此處很相像,因此可以為這節帶來亮光──也可能本詩正是出自同一個背景,因為自從巴比倫歸回的大拯救之後,緊接下來卻是歉收的苦日子(參,本詩的前兩段),而現在則快要苦盡甘來了。從前一度離開的榮耀即將返回;神要再住在此處了。本詩並不是從象徵看這點,即不是指聖殿的約櫃而言,乃是指神親自與全地同在。住字是舍吉拿(Shekinah)的字根,該字在後期猶太教中被用來表達神的榮耀住在祂的子民當中,因此也成了神的名字(見二十六8的註釋)。──《丁道爾聖經註釋》 「榮耀住在我們的地上」(9節),指神將親自與祂的百姓同在。神恢復百姓的目的(該二6~9),是為了「叫榮耀住在我們的地上」(9節),「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啟二十一3)。──《聖經綜合解讀》 ●「相近」:SH 7138,「接近的」。 ●榮耀「住在」:SH 7931,「居住」、「停留」。──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八十五9~11】當神的“榮耀”在地上掌權,百姓便要經歷到第10、11節的特質(在千禧年達到完全)。――《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八十五10】「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 詩人將“慈愛”、“誠實”、“公義”、“平安”擬人化,說他們歡然相遇,彼此擁抱。神恩待祂子民的情景,躍然紙上。――《啟導本詩篇註釋》 從上段所討論過的經文(11、12節),及這對句中名詞的一般含義看來,此處所描寫的狀況,應當是已經安定的和諧,而非要去協調不和場面的舉動。但是較古老的翻譯:「憐憫與真理」,似乎意指這兩者是在對立中相逢;而如果將平安作狹義解,指不存敵意,將公義視作道德的完美,罪人定罪的標準,則亦含此意。本節若是如此用這些名詞,就似乎是在刻劃一幅贖罪的優美畫面,不過其危險為:會讓人以為贖罪是神要解決祂自己內在的矛盾。 但是慈愛和信實(RSV譯得很正確)是合作的夥伴,並非互相敵對;而公義有一種人人歡迎的角色,就是將事情辦得妥當,並不只是指出毛病而已,因此它可以與平安攜手,後者的完整含義,在第8節中已討論過。所以,這裏乃指贖罪的結果,而非其行動。本節其實也許已經暗示出,天與地在合作時各需具備的特質,即神的恩惠與地藉恩惠而有的回應。在以下幾節中的確如此,因而能有彼此歡喜、和諧無間的場面。──《丁道爾聖經註釋》 第10節是詩篇中最美麗的經文之一。「慈愛」(10節)原文是「守約的慈愛和忠誠」,「誠實」(10節)原文是「信實、真理」,「彼此相親」(10節)原文是「親吻」。──《聖經綜合解讀》 ●「誠實」:SH 5711,「忠實」、「可靠」、「堅固」。 ●「彼此相親」:SH 5401,「親吻」。──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八十五10~11】彼此相遇……彼此相親: 神施行救恩的結果。神施恩於人,人以順服回應恩典。意味神與人之間的屬靈合一(啟3:20)。事實上,屬靈合一在人心靈中體現為公義、憐恤、真理的恢復。 ――《聖經精讀本》 10~11節原文都是將來式,表示不是在談論將來發生的事,而是在陳述一個事實:「慈愛和誠實」、「公義和平安」(10節)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聖經綜合解讀》 【詩八十五11】「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 神對人的“誠實”好像植物從土中長出,豐豐富富供應人類。神對人的“公義”象煦和的太陽,從天空照射,溫暖人間。(有的學者認為10和11節說的是人與神間關係的和洽,人若對神忠信,神便報以公義與和平。但一般認為這裡講的都是神的屬性,是人在心靈和物質生活上所能享受到的神的祝福。)神把最好的給人,人豐盛地收穫。――《啟導本詩篇註釋》 當人對神的忠信像植物在地上生長的時候,神的公義(即神的拯救)便要由天而降。――《串珠聖經註釋》 人類曾經嘗試過各種主義和理論,想倚靠自己的努力實現地上天國。結果不是為了「慈愛」而踐踏「真理」,就是為了「平安」而妥協「公義」,從來都沒有實現過「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10節)。因為「慈愛和誠實」、「公義和平安」都是神的性情,人若沒有神兒子的生命,就不可能用「誠實從地而生」(11節)來回應「公義從天而現」(11節)。──《聖經綜合解讀》 ●從地而「生」:SH 6779,「長出」、「萌芽」。 ●從天而「現」:SH 8259,「俯視」、「向下或向外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八十五12】「耶和華必將好處賜給我們,我們的地也要多出土產。」 神信守祂與人立的約,祂與人的關係建立在這公平的原則上。――《啟導本詩篇註釋》 「公義要行在祂面前,叫祂的腳蹤成為可走的路」(13節),直譯是「公義要行在祂面前,為祂的腳步預備道路」(英文ESV、NASB譯本)。表明神「將好處賜給我們」(12節)、使地「多出土產」(12節),前提是神的公義得著了滿足。──《聖經綜合解讀》 12~13節,是神的「榮耀住在我們的地上」(9節)以後,全地得著恢復的光景。今天,人類想倚靠科技、經濟的手段,使地「多出土產」;結果物質越豐富、道德越墮落、貧富越懸殊。唯有神與人同住的時候,天與地、物質與精神才能實現真正的和諧。──《聖經綜合解讀》 ● 85:12 直譯是「並且耶和華給福樂,我們的土地給出產」。──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八十五13】「公義要行在他面前,叫他的腳蹤成為可走的路。」 有學者譯作「公義要走在神的面前,平安必隨著他的腳蹤」。(參10)――《串珠聖經註釋》 公義要行在他面前,叫他的腳蹤成為可走的路: 表現神的啟示及人對啟示的美好順服。神的作為藉著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表達的更加明確、具體。 ――《聖經精讀本》 倘若前一幅畫面顯得過分靜態,最後一節則充滿動態。本節有各種不同的翻譯,可見其希伯來文含義不明確,但大部分的差異源自對叫字的猜測,認為它取代了一個名詞,如「平安」或「救恩」。這種建議很誘人,但卻缺乏支持;我們或許可以接受 RSV的譯法,或許亦不妨加上 RV的解釋:「祂的腳蹤成為可走的路」。如此,這裡呼喚我們,不要再愜意徜徉,而要起身跟隨。──《丁道爾聖經註釋》 ● 85:13 兩個「他」,都是指「神」。 ●「叫他的腳蹤成為可走的路」:直譯是「為他的腳步預備道路」。──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85篇)】 1 有人認為神好像慈祥老人,永遠笑臉迎人,對人的過犯視若無睹。這種觀念正確麽?參1~5節。 2 作者盼望神向 的子民早施慈愛,但他指出人向神應負的責任是什麽?參8~11節。基督徒若以為信了主便保證有神的愛同在,因此濫用神的恩慈,任意妄行,本篇對此提出什麽警告?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