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七十九篇拾穗

 

【詩七十九篇題註】「亞薩的詩。」

         亞薩在這首詛咒詩裏哀嘆耶路撒冷被褻瀆(1~5),並求神毀滅以色列的仇敵(6~13)。“亞薩”。參看詩篇第七十四篇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團體的求告詩,異邦入侵,聖所被汙,人民受辱,百姓為國祈禱,承認犯罪,求神赦宥;異邦目中無神,求神膺懲。傳統認為寫詩背景為主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巴比倫攻陷,猶大國亡,人民被擄(參王下二十四章)。成詩當在被擄後。

         全詩分四部分:1,為耶城淪為廢墟哀傷(1~4)2,為苦難的民族求告(5~8)3,求神赦罪,懲罰敵人暴行(9~11)4,讚美與稱謝(12~13)。――《啟導本詩篇註釋》

         為被毀壞的耶路撒冷歎息。“亞薩的詩”,指亞薩後裔珍藏的詩。與74篇一樣,本詩的寫作時期也在耶路撒冷被巴比倫毀滅之時, B.C.586年後。是哀悼民族滅亡的悲歎詩。詩人不僅為民族的滅亡,也為神的榮耀被遮蔽而歎息。詩人在詩中三次使用“因你的名”(69),視民族滅亡與耶和華名被褻瀆為同樣性質。結構如下:①向神訴說以色列的悲慘境地(1~4);②呼求神藉著從仇敵手中拯救以色列,彰顯自己的榮耀(5~13) ――《聖經精讀本》

         本詩的背景可能和第七十四篇一樣,是主前586年巴比倫軍隊攻佔耶路撒冷,聖殿被毀、猶大亡國、百姓被擄(王下二十五9)。當時發生了2~4節所描述的這些可怕的事情,但神竟然說:是祂召祂的「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耶二十五9)做的!──《聖經綜合解讀》

                  ◎一般認為本詩背景為西元前586年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七十九1「神啊,外邦人進入你的產業,污穢你的聖殿,使耶路撒冷變成荒堆,」

         “外邦人”指不認識神的人。“產業”指猶大國土,包括耶京。異邦軍隊侵入,拆毀、污穢聖殿(參代下三十六17~20)。――《啟導本詩篇註釋》

         「產業」:通常指選民,這裡形容以色列國境。――《串珠聖經註釋》

         外邦人進入: 以色列被仇敵侵略,蒙受玷污。為信仰的純潔,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610~17) ――《聖經精讀本》

         「荒堆」(1)指中東常見的山丘狀廢墟。這些廢墟原來是古代居民點,歷經天災人禍,幾經摧毀、夷平、重建,逐漸堆高,最後被放棄,成為無人居住的土堆。聖經中的許多城市,如夏瑣、米吉多、基色、亞西加、拉吉等等,都以「荒堆」的形態存留至今,考古學者按層挖掘,甚至能挖出二十多層文化遺跡。──《聖經綜合解讀》

                  ●「荒堆」:SH 5856,「毀滅」、「廢墟堆」。

                   791 指出仇敵染指的是神的產業、聖殿,而非是「人的」。 792 指出仇敵攻擊、殺戮的對象是「神的僕人」、「聖民」。──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七十九1~4詩人本國的苦況:外邦人竟然侵佔了耶和撒冷,污辱聖殿,殺死無數的選民。――《串珠聖經註釋》

         以色列的滅亡。以色列的滅亡是神丟棄的結果,結果為:①被仇敵擄獲(1);②悲慘地死去(23);③蒙羞(4)。聖徒當領悟:緊緊信靠神才是最大福分。 ――《聖經精讀本》

 

【詩七十九1~5這段經文描述耶路撒冷在主前586年毀滅於巴比倫軍隊手中。――《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七十九2「把你僕人的屍首,交與天空的飛鳥為食;把你聖民的肉,交與地上的野獸。」

         敵人沒有把被殺者的屍首加以埋葬,讓屍體為飛鳥走獸侵食,這是十分殘酷的行為(比較撒下2110~14)――《串珠聖經註釋》

         「聖民」(2)原文是「敬虔者」。──《聖經綜合解讀》

                  ●「聖民」:SH 2623,「敬虔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七十九2 屍首為鳥獸所食】在《吉加墨斯史詩》之中,香柏樹森林的護衛者胡瓦瓦告訴吉加墨斯說,他應該讓鷙鳥和食腐野獸吃他的肉。有關曝屍的進一步資料,可參看:列王紀上十六4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七十九2~3以色列人雖給逐出故土,但仍為與神立約的民,故自稱為“你僕人”、“你聖民”。

         敵人殺戮甚眾,血流漂杵;人的生命,狗彘不如,暴屍于野,無人收殮!――《啟導本詩篇註釋》

         耶路撒冷是神所揀選的居所,也是神的百姓屬靈光景的標誌。當神的百姓順服神的時候,耶路撒冷就得興旺;當神的百姓悖逆神的時候,耶路撒冷就會蒙羞。摩西早已預言(申三十二20~25),如果以色列人離棄神、拜偶像,必然會遭遇2~4節的悲慘結果。神也早已向所羅門王宣告,倘若以色列人離棄神、敬拜偶像,「我就必將以色列人從我賜給他們的地上剪除,並且我為己名所分別為聖的殿也必捨棄不顧,使以色列人在萬民中作笑談,被譏誚」(王上九7)──《聖經綜合解讀》

 

【詩七十九3「在耶路撒冷周圍流他們的血如水,無人葬埋。」

         遭劫後的耶路撒冷頓成廢墟,屍體遍地,血流成渠。――《串珠聖經註釋》

         無人葬埋: 憑著所剩無幾的以色列人,無力埋葬如此多的屍首。足以讓人推測以色列慘遭何等失敗。 ――《聖經精讀本》

         不予埋葬是對人最後的侮辱,彷彿視死者為不值得愛,毫無價值,像動物一樣可以隨便棄置。利斯巴為她兒子這種最終的羞辱奮鬥,博得大衛的尊敬(撒下二十一10~14);對暴君約雅敬命運的預言,亦為如此:「好像埋驢一樣,要拉出去扔……」(耶二十二1819)。有些人以為,當時流行的想像是,若沒有合宜的埋葬,死者就會在陰間受苦,但這看法是否正確還很難說,總之,舊約中絕沒有這種教導,因它禁止對死人存迷信態度(參,利十九28)。舊約所教導的,乃是人具整全性,每個人皆有價值;由此觀之,合宜的葬禮與哀慟習俗,是應當被肯定的。──《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七十九4「我們成為鄰國的羞辱,成為我們四圍人的嗤笑譏刺。」

         鄰國:  居住在以色列附近的民族敘利亞、摩押、亞捫、以東等(1377)。成為……: 此番刑罰是以色列為拜偶像付出的代價,也是神給被世俗污染而墮落的教會的刑罰。因為神和真理遭到淩辱,是聖徒的榮耀,但從懲罰而來的嘲笑,比不信之人的譏刺更另人羞愧。 ――《聖經精讀本》

                  ●「嗤笑譏刺」:SH 3933+SH 7047,兩個字都是「嘲笑」的意思,用以加強語氣。──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七十九5「耶和華啊,這到幾時呢?你要動怒到永遠嗎?你的憤恨要如火焚燒嗎?」

         這到幾時呢: 詩人向神陳明悲慘處境的迫切呼求,不是對神的抱怨。表明詩人懇切祈求神的幫助。 ――《聖經精讀本》

         今天,有些人以為既然「神就是愛」(約壹四8),祂就不應該「動怒」(5)。但聖經也啟示我們,「我們的神乃是烈火」(來十二29),「公義和公平是祂寶座的根基」(詩九十七8)。神在西奈山親自宣告:「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出三十四6~7),因此,神在「為千萬人存留慈愛」的同時,不能不追討罪惡、彰顯公義。──《聖經綜合解讀》

 

【詩七十九5~7這裡絕非假作清白;譯作憤恨的字,立刻令人聯想到十誡中惹動它的第二誡(出二十5)。但此處帶出兩則困惑,怒火為何會燒這麼久,而聖約為何看來毫無分量?對我們而言,這兩個問題有雙重價值,首先可以幫助我們揣摩當今時代受壓迫者的感覺;其次則是由回顧受益,因為歷史顯明瞭神如何答覆以色列。痛苦不致永久;憤恨還有另一面(見亞八2);而對第6節的答覆早已由阿摩司說過(摩三2;參,路十二48),只要他們敢去聽。──《丁道爾聖經註釋》

                   7958 是問神能不能盡速讓怒氣過去,因為以色列人已經快要無法承擔苦難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七十九5~12祈求的內容和基礎:詩人求神消滅敵人,因為 不會因以色列人祖先的罪而懲罰他們,且不會容讓 的名為外邦人羞辱。――《串珠聖經註釋》

 

【詩七十九5~13懇求神恢復被毀的以色列。詩人為破敗的以色列得到恢復,獻給神的迫切禱告。內容:①告白以色列和自己的罪(89);②呼求神伸張公義(671012);③求神恢復榮耀(913)。從禱文中可以看到,詩人絲毫沒有誇耀自己力量的驕傲,只有將一切交托給神的真信仰。 ――《聖經精讀本》

 

【詩七十九6「願你將你的忿怒倒在那不認識你的外邦,和那不求告你名的國度。」

         “將你的忿怒倒在…外邦”即懲罰之意。詩人求神伸冤,嚴懲敵人殺人流血之罪(310)。――《啟導本詩篇註釋》

         我們所信的是萬軍之耶和華,祂大有能力,完全可以阻止一切災難發生。因此,當公義、慈愛、大能的神允許天災人禍發生的時候,我們首先應當認罪悔改,思想神的「忿怒」(6)。因為神向自己的百姓「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耶二十九11),祂管教的目的不是為了敗壞百姓,而是為了恢復百姓,叫他們「末後有指望」(耶二十九11)。因此,當屬靈的黑暗最深的時候,黎明也就不遠了;當神開始管教的時候,祂的救恩也就臨近了。──《聖經綜合解讀》

 

【詩七十九7「因為他們吞了雅各,把他的住處變為荒場。」

         “雅各”指以色列或神的子民。――《啟導本詩篇註釋》

         「不認識」:指不承認耶和華為唯一的真神。――《串珠聖經註釋》

         「雅各」(7)代指以色列人。──《聖經綜合解讀》

         詩人準確地認識到,仇敵摧殘神的百姓(2~3)、「吞了雅各,把他的住處變為荒場」(7),不是因為神沒有能力,而是因為神在「動怒」(5節;耶二十五9)。今天,許多信徒在遇到天災人禍的時候,不是責怪神,質問慈愛的神為什麼允許這些災難發生;就是可憐神,認為神束手無措,需要我們來説明祂、安慰祂。──《聖經綜合解讀》

                   797 「雅各」,以色列人是雅各的子孫,所以「雅各」指「以色列的一切」。──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七十九8「求你不要紀念我們先祖的罪孽,向我們追討。願你的慈悲快迎著我們,因為我們落到極卑微的地步。」

         “先祖的罪孽”。前代所犯的罪,尤其是拜偶像和不給田地享安息年,結果導致百姓被擄和本詩篇之時代的人受苦。參看歷代志下三十六章1421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先祖的罪孽”:以色列人被擄是民族歷代犯罪積累的後果(看王下十七7~23;二十三3~4);但國民要受到亡國的刑罰時才開始悔悟。“先祖”有歷代的意思。――《啟導本詩篇註釋》

         願你的慈悲快迎著我們: 罪中的人蒙福的唯一道路,就是謙卑屈膝、俯伏於神的慈悲面前。若無神的憐恤,聖徒不會得到拯救,這世界會完全被絕望的黑暗籠罩。 ――《聖經精讀本》

         這段時期的兩位先知,都曾引用過當時流行的俗語:「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耶三十一29;結十八2)。這句話有幾分正確(再參,第二誡),而有人或許存謙卑的心接受,就像這裡一樣,承認人與過去總有連續性;也可能有人忿怒地拒絕,認為太不公平。此處謙卑的表現為:懇求慈悲臨到(快迎著我們這生動的形容,讓我們想起另一場景:路十五20),及願意承認自己的罪(9)。──《丁道爾聖經註釋》

         神的百姓被擄,是「先祖的罪孽」(8)歷代積累的後果(王下十七7~23;代下三十六14~21),也是他們自己犯罪的結局。百姓不顧神將近千年的警告(申三十二20~25;代下七19~22),明知故犯,離棄神、拜偶像。但神在發怒的時候仍然存留慈愛憐憫,祂從士師時代開始,在將近千年的時間裡長久忍耐教導、施恩拯救,而被擄巴比倫只有七十年時間。──《聖經綜合解讀》

                  ●「先祖」:SH 7223,「先前的」。可能指「事情」或「人」。

                  ●「慈悲」:SH 7356,「憐憫」。

                  ●「迎著」:SH 6923,「來會面」、「到前面」。

                  ●極「卑微」:SH 1809,「衰弱」、「低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七十九8~10詩人祈求神的慈悲憐憫(89),並訴諸神的榮耀(10)。――《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七十九9「拯救我們的神啊,求你因你名的榮耀幫助我們,為你名的緣故搭救我們,赦免我們的罪。」

         你名: 神的名字“耶和華”,是以色列信仰的基石(315)。聖經中,神的名字意味其本質,否定神的名字就等於否定他的存在(12521;王上829)。妄稱神的名字就是輕看神的本質。因此,基督徒犯罪,既違背誡命,又使神的名遭玷污。 ――《聖經精讀本》

         這個呼求的依據為神的特性(因祂是拯救我們的神),以及祂美好的名;以西結書第三十六章亦是如此,那裡的應許不是出於憐憫,而是出於神的自我一致性與祂的榮耀。這個根基十分穩固。──《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人知道自己不配蒙恩,所以只能向神認罪,然後才求神為了祂自己的名和榮耀而「搭救、赦免」(9)百姓。因為當神定意要「壓傷」(賽四十二3)祂的百姓的時候,首先被「壓傷」(賽五十三10)的乃是主自己:以色列是「禰的產業」(1),聖殿是「禰的聖殿」(1),百姓是「禰僕人」(2)、「禰聖民」(2),受虧損的是「禰名的榮耀」(9)──《聖經綜合解讀》

                   799 的意思是「求神因為自己的榮耀的緣故拯救以色列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七十九10「為何容外邦人說:“他們的神在哪裡呢?”願你使外邦人知道你在我們眼前,伸你僕人流血的冤。」

         本節的要求更強勁,卻也有憑有據,因為萬口必要承認耶和華(賽四十五23),而每一滴無辜的血都會受報應(參,太二十三35:路十八7)。然而當時詩人尚無法知道,基督的血「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來十二24)。──《丁道爾聖經註釋》

         古代中東的外邦人認為,一個民族的失敗,也是他們所敬拜的神明的失敗。因此,外邦人問「他們的神在哪裡」(10),既是「嗤笑」(4)以色列人的信仰毫無幫助,也是質疑以色列人的神缺乏能力。──《聖經綜合解讀》

         當羅馬城被蠻族攻陷的時候,當君士坦丁堡被自稱弟兄的十字軍洗劫的時候,當猶太人在集中營被集體屠殺的時候,當德累斯頓大教堂被盟軍轟炸機夷為平地的時候,當教會被逼迫的時候,外邦人都會問:「他們的神在哪裡」?不是神樂意「容外邦人說『他們的神在哪裡』」(10),而是神暫時容忍自己的名蒙羞,「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賽五十三5),目的是為了讓祂的榮耀在被恢復的百姓身上得著真正的彰顯:「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五十三5)。幾千年過去了,一切都如雲煙消散,唯有基督的教會仍然屹立。因此,今天,我們若想要讓外邦人知道神的榮耀和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別為聖,讓神的榮耀在自己身上活出來。──《聖經綜合解讀》

 

【詩七十九11「願被囚之人的歎息達到你面前;願你按你的大能力存留那些將要死的人。」

         被囚之人……將要死的人: 指被擄當俘虜的以色列百姓。願你按你的大能力: 表現詩人的偉大信心。詩人堅信不論在什麼樣的環境,神都能幫助信靠他的人。 ――《聖經精讀本》

 

【詩七十九12「主啊,願你將我們鄰邦所羞辱你的羞辱,加七倍歸到他們身上。」

         “七倍”。透徹地。――《詩篇雷氏研讀本》

         “加七倍”即完全雪恥。――《啟導本詩篇註釋》

         「七倍」:即完完全全之意。――《串珠聖經註釋》

         加七倍歸到他們身上: 這不是對外邦人的個人情感,乃是因神的名遭到蔑視而發的義怒。 ――《聖經精讀本》

         「七倍」(12),意思是「完全的報應」。今天,世界上有許多人越來越放肆地藐視神、抵擋神,把罪惡當作榮耀,神也必將他們所羞辱神的羞辱「加七倍歸到他們身上」(12)──《聖經綜合解讀》

         「禰草場的羊」(12),比喻神的百姓。雖然落到了「極卑微的地步」(8),但詩人還是盼望神能為祂自己的名和榮耀發熱心(9),也為祂的百姓發熱心(811);因為詩人知道自己所信靠的,不但是公義、聖潔的神,也是慈愛、信實的「大牧人」(來十三20)──《聖經綜合解讀》

                   7912 是照  415 耶和華對該隱說:「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由於「七」對以色列人是完全的數字,因此「七倍」是「充分的報應」之意。──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七十九13「這樣,你的民,你草場的羊要稱謝你,直到永遠;要述說讚美你的話,直到萬代。」

         “你草場的羊”:神所牧羊的民,也是信靠神的民。――《啟導本詩篇註釋》

         要述說讚美你的話: 詩整體的主題便是神的榮耀,詩人一直為此祈禱。聖殿的恢復、民族的蘇醒也都指向這一目標。 ――《聖經精讀本》

         結語:詩人深信這位大牧人必會搭救祂的選民,因此他們要永遠讚美祂。

         若回顧第1節,我們會希奇本詩的信心何等強,在那麼大的痛苦中,竟還能以讚美一字作結束──雖然這是指未來的狀況。──《丁道爾聖經註釋》

         當我們的眼目注意地上、注意自己的時候,只會為神施行慈愛、為自己所蒙的恩典感恩;當我們的眼目注意天上、注意神自己的時候,就會為神執行公義、為祂的名得榮耀而「稱謝」、「讚美」(13),在極大的痛苦中,還能以「讚美」作為禱告的結束!──《聖經綜合解讀》

                   7913 的意思是:看到神執行公義,將會使百姓稱讚、感謝神。我們可能以為只有「施行恩典」才會帶來感恩,但此處說明「執行公義」同樣會帶來感恩(尤其對受苦之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79)

 詩人向神呼求是否因他們清潔無瑕,神理應救拔他們?參8節。

他憑什麽求神施恩呢?參9節。

你若落在困境,或教會面臨很大的危機,你有理由相信神會救拔和幫助麽,詩人祈求的基礎是否也可成為我們祈求的基礎?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