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六十八篇拾穗 【詩六十八篇題註】「大衛的詩歌,交與伶長。」 這首勝利之詩,可能為了約櫃從俄別以東家遷移到耶路撒冷的隊列而寫成(撒下六12),詩中呼籲惡人從神面前逃跑(1~6節),歌頌神的勝利列隊從埃及前往耶路撒冷(7~18節),以及神在揀選耶路撒冷時所行使的權力(19~31節),並呼籲列國讚美神(32~35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首詩很難分類,因為包括有不少的短歌,集成一篇用於某種禮儀,很可能為節日遊行時所唱,頌贊以色列的神榮耀勝利的進軍,從西奈山(摩西時代)以色列國的誕生到錫安山(大衛時代)神在地上救贖之國的建立,而以耶路撒冷為其王都。 初期教會根據《以弗所書》四8~13的話,認為此詩預表基督的復活、升天和今天的統治,以及教會的最後勝利。 全詩35節分成九段,最末一節(35節)的末句為榮耀頌。第一段(1~3節)為遊行結束時唱,末段(第九段,32~35節上半)為遊行結束時唱,神已登聖所的寶座。第七段(24~27節)為巡遊隊伍出現,進入聖所。如這解釋正確,則第二段(4~6節)述說神的慈愛;第三段(7~10節)為遊行進行中唱,憶述西奈山到達應許之地迦南的經過。第四段(11~14節)追述當年戰勝迦南諸王。第五段(15~18節)講神降臨錫安山。第六段(19~23節)講神將來的勝利。第八段(28~31節)為祈禱,求神像昔日一樣,戰勝敵人。――《啟導本詩篇註釋》 神的介入與勝利。詩的寫作背景意見不一,有說大衛為紀念打敗亞捫人而作(撒上10、11章);有人認為大衛從俄別以東家將約櫃抬到耶路撒冷,踴躍跳舞時所作(撒下6:2~18)。不能確定哪種見解正確,但可以確定,以色列經歷戰爭勝利或從危機中被救拔,為稱謝神、仰望將來天國的最後勝利,而作此詩。這首感恩敬拜詩,也被譽為戰爭之歌或凱旋讚美詩。勝利的喜樂與歡騰、莊嚴充溢全詩。根據內容分成四個部分:①序論,稱頌神消滅惡人(1~6節);②記述以色列在曠野及征服迦南時,神所施恩典與大能(7~23節);③頌贊神行在聖所(24~27節);④預言宣告未來的榮耀勝利(28~35節)。 ――《聖經精讀本》 本篇可能是大衛將約櫃從俄別以東家搬到耶路撒冷時所寫的讚美詩(撒下六12~15)。此詩也預表了基督的復活、升天和今天的統治,以及教會的最後勝利(弗四8~10)。──《聖經綜合解讀》 本篇原文用了七個名字來稱呼神:以羅欣(神/Elohim,1節),耶(神/Yah,4 節),耶和華(Jehovah,4節),伊利沙代(全能者/El Shaddai,14節),耶以羅欣(耶和華神/Yah Elohim,18節),亞多奈(主/Adonai,19節) 和耶和華亞多奈(主耶和華/Jehovah Adonai,20節)。──《聖經綜合解讀》 ◎這一篇傳統上認為是大衛作給將約櫃由俄別以東移入耶路撒冷時 撒下 6:12 頌讚神的詩。──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1】「願神興起,使他的仇敵四散,叫那恨他的人,從他面前逃跑。」 願神興起: 擬人化手法,生動呼求神介入歷史。謬誤與不義猖獗的世界,人被腐朽、愚昧蒙蔽,難以相信神存在,更別說相信神在動工。但人藉著基督的恩典,具備深邃的屬靈洞察力,完全確信最後勝利屬於神。 ――《聖經精讀本》 ◎「願神興起」: 民 10:35~36 記載這是約櫃起行時摩西的呼喊。──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1;3】巡遊開始,會眾頌贊威嚴尊榮的神。――《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抬約櫃遊行時所唱的詩歌;序曲:詩人在遊行開始即宣告神的大能: 戰無不勝,仇敵在祂面前都要敗逃。――《串珠聖經註釋》 古時候規定,在約櫃起行帶隊時,必須高呼:「耶和華阿,求你興起……」(民十35);因此第1節喚醒人注意類似的一幕,這一歡欣的行伍,我們在24~27節將再度瞥見。不過此處大膽地將祈求轉為頌贊,只是翻譯大多未能譯明;其實本詩直譯應為:「神興起,祂的仇敵四散……」,如 NEB的譯法。這裡的信心完全符合希伯來書十一1的定義,現在就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能肯定。仇敵雖看似強盛,卻必不堅實(2節),而神雖眼不能見,卻無所不在。──《丁道爾聖經註釋》 以色列人在曠野拔營時,約櫃往前行的時候,摩西就說:「耶和華啊,求禰興起!願禰的仇敵四散,願恨禰的人從禰面前逃跑」(民十35),第1節正是引用摩西的這個禱告。原文直譯是:「神興起,祂的仇敵四散」,不是祈求,而是在信心的宣告。透過信心的眼睛來看,仇敵雖然看似強盛,但卻必「被風吹散」(2節);而神雖然眼不能見,但卻掌管一切。──《聖經綜合解讀》 【詩六十八1;6】神的凱旋。序論,祈求神殲滅惡人(1,2節)、勸告義人頌揚神(3,4節)、描繪神的屬性(5,6節)。神恨惡惡人,使義人得勝,使軟弱者剛強。因神如此公義,聖徒才能安然依靠他。 ――《聖經精讀本》 【詩六十八2】「他們被驅逐,如煙被風吹散;惡人見神之面而消滅,如蠟被火熔化。」 歷世歷代那些抵擋神的人,現在都已經「如蠟被火熔化」(2節)。他們爭辯說「沒有神」(十四1;五十三1),無非是要證明自己死後「如煙被風吹散」(2節),又有什麼意義呢?──《聖經綜合解讀》 比喻仇敵在神面前無能為力(見詩37:20;97:5;何13:3;彌1:4)。第2節最後和第3節起頭有些像底波拉之歌的最後一節(見士5:31)。── SDA聖經注釋 【詩六十八3】「惟有義人必然歡喜,在神面前高興快樂。」 用三個表示快樂的詞強調歡樂的呼籲。第3節最後引出勝利的歡歌。── SDA聖經注釋 【詩六十八4】「你們當向神唱詩,歌頌他的名,為那坐車行過曠野的修平大路。他的名是耶和華,要在他面前歡樂。」 “耶和華”。原文是J A H,是耶威(Yahweh)的縮寫。參看創世記二章4節和出埃及記三章15節的腳註。本詩篇使用的其它希伯來神名字包括:以羅欣(Elohim,1節)、“全能者”(伊利沙代〔E l S h a d d a i〕,14節)、耶威(Y a h w e h,16節)、“耶和華神”(Y a hElohim,18節)、“主”(Adonai,19節)和“主耶和華”(Yahweh
Adonai,20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坐車行過曠野”:迦南文學中形容巴力駕雨雲的戰車,賜雨水給人。詩人指出真正賜雨水的是耶和華,當在祂面前歡樂。――《啟導本詩篇註釋》 讚美詩的引言。 「為那坐車行過曠野的,修平大路」:可作「向那乘駕密雲者高唱讚歌」。這大概是針對迦南人的異教,他們以為雨水是巴力神所賜,所以稱它為「乘駕密雲者」,但詩人要指出,那真正控制雨雲的是耶和華,所以接著便加上一句「他的名是耶和華」。――《串珠聖經註釋》 那坐車行過曠野的: 描述王駕車輦,威風凜凜出行的場面,藉此表明以色列在曠野彷徨時,神與之同在。修平大路: 為王到曠野,在前面預備道路(可1:2,3)。詩人委婉暗示,要蒙受神的恩典,聖徒應當持有這種心態。――《聖經精讀本》 這節華麗的詩詞,中間一行可有不同的譯法,正如 RSV小字所示,因為高舉(高聲歌頌,或像一般的意思,指一條大路,如:賽五十七14,和合本同)和雲彩(或為「曠野」),兩字的含義模糊不定兩種譯法都講得通,因為另有經文記載,我們蒙召是要在曠野開道路(賽四十3);不過若第4節只限在地上,就無法預示33節諸天的大響聲。其實可能這兩節的異像是相同的,即天上的戰車及駕馭的主人;參十八10,一○四3。──《丁道爾聖經註釋》 「為那坐車行過曠野的修平大路」(4節)也可譯為「當高舉那駕雲者」(英文NIV譯本)。迦南人認為偶像巴力掌管風雨和天氣,所以烏加列史詩文學經常將巴力稱為「駕雲者」。而詩人指出,真正賜雨水的是神,「祂的名是耶和華」,當「在祂面前歡樂」。──《聖經綜合解讀》 ●「歌頌」:SH 2167,「演奏樂器」、「唱」。 ◎ 68:4 「為那坐車行過曠野的,修平大路」:也可以翻譯為「向那乘駕密雲者高唱讚歌」。如果意義是後者,則是針對迦南的巴力信仰。他們以為雨水是巴力神所賜,所以稱巴力為「乘駕密雲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4 坐車行過曠野】和合本的「坐車行過曠野」,新國際本譯作「駕在雲上」。烏加列史詩文學經常將神祇巴力形容為「駕雲者」。《巴力與亞拿特》迴圈和英雄故事《阿赫特》都可以找著例證。本節描述神掌管風和天氣,又一次證明了詩篇能將其他文化的故事修改,以求彰顯神對大自然和萬國有普世性的控制能力(見:詩一○四3;耶四13)。同時作為證據,駁斥其他神祇能夠提供神在約中所應許之豐饒的想法。──《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5】「神在他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 神用祂的善良的行為向人顯示祂的品格。人越與祂親密地交往,就越瞭解祂對自己兒女的關愛。基督“把祂的帳篷搭在人的帳篷旁邊,好住在我們中間,使我們瞭解祂神聖的品格和生命”。 “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在烏加列文獻裡出現兩次,指古代一位公義的國王。── SDA聖經注釋 【詩六十八5;6】神滿有恩惠慈愛,保護看顧鰥寡孤獨。“享福”亦作“安全順遂之處”。“乾燥之地”指不毛之地。有人因原文Kosarot為舊約罕用字,可能為一借用字,指“女歌唱者”或迦南音樂女神之名,故譯“享福”為“歌唱”。從上下文看,神使孤獨的人有家,相對而言,祂也使失去自由的人得到自由與安全。――《啟導本詩篇註釋》 讚美的原因。 「享福」:應作「唱歌」。――《串珠聖經註釋》 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 詩人婉轉表現神扶持弱者的性情。神揀選世上貧賤和愚拙的人,不是富有和有智慧的人(林前1:26~28)。福音就是向貧窮的人許下天上的祝福。使被囚的出來享福: 與上述含義相近,暗示神引領為奴的以色列出埃及,進入迦南。 ――《聖經精讀本》 保護無助的人,審判不法之徒,原是真正王者的記號,無論對神對人都成立,甚至異教徒也如此認為;因此以這兩節作為頌贊拯救之王的結尾,極其合宜。但是,約櫃既令人想起出埃及,也影響這裡的詮釋。那次的拯救使漂流者有家,被囚者得釋,背叛者受懲,是這類行動的典範。神的行動模式,在這些事件中非常清楚而完整(它所預表的福音行動,亦是如此),因此,它可以解釋神其餘的作為,而我們在其他地方所見的,常只是一部分而已。──《丁道爾聖經註釋》 神是有憐憫、有公義的神,祂保護無助者、審判悖逆者(5~6節)。神拯救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為奴之地、拯救信徒脫離黑暗權勢,也是出於祂的憐憫和慈愛的本性,並非因為我們配得拯救。──《聖經綜合解讀》 ◎ 68:5~6 強調神關注被壓迫者的權益,出手拯救他們。也暗示神拯救被奴役的以色列人出埃及,也是出於他關心被壓迫之人的特質。──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6】「神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惟有悖逆的住在乾燥之地。」 “悖逆的”。死在曠野中而沒有進入迦南的百姓。――《詩篇雷氏研讀本》 「孤獨的」(6節)可能指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聖經綜合解讀》 「使被囚的出來享福」(6節),可能指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聖經綜合解讀》 「享福」(6節)原文是「興盛繁榮」。──《聖經綜合解讀》 「悖逆的」(6節)可能指倒斃曠野的不順服的百姓。──《聖經綜合解讀》 ●「享福」:SH 3574,「興盛繁榮」。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乾燥之地」:SH 6707,「乾涸之地」,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6 孤獨的有家】埃及的《善辯之農夫》為這個看顧軟弱者的責任提供了模範。這篇中王國時代的智慧文學呼籲君王作孤兒的父,「無母之人的母」。這篇詩形容耶和華為富於同情心的立法者,保證孤兒、寡婦、異鄉人(在本節譯作「孤獨的」),和任何以色列宗族的成員一樣,都可以得到照料(有關為無助者秉公行義的法律,見:申二十四17~18、19~22的註釋)。傳道書四8~9亦有討論離群、孤獨、被人遺忘之人的苦況。──《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6 使被囚的出來】在古代近東,新王在即位的第一或第二年會頒佈法令,釋放(因欠債)被囚的人(這法令以後又會定期宣佈)。例如:在舊巴比倫時代,阿米薩杜卡王(主前十七世紀)以沙馬士名義取消了所有債務。故此,本節所描述的「禧年」主要是與(因經濟或法律理由)欠債者和釋放債奴有關。這個巴比倫法令和以色列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沒有證據得到神明的認可,只是君主心血來潮的結果。有關理想君王把它付諸實行的例證,可參看十一篇1節的註釋。歷史記載猶大國最後一位元君王西底家也曾宣告自由(耶三十四8~10)。有關正直君王之統治特徵的討論,可參看四十九章9~10節的註釋。──《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7】「神啊,你曾在你百姓前頭出來,在曠野行走。細拉」 在你百姓前頭出來: 爭戰時,神站在聖徒之前,是英勇奮戰的元帥。因此,聖徒才能壯膽行在信心之道。 ――《聖經精讀本》 【詩六十八7;10】神的行進,現在詩人直接稱頌神,以感恩之情提及祂所行的神蹟;這一段一幕緊接著一幕:出埃及的曠野之旅;西乃山的顯現;擊敗西西拉的暴風雨(第8節對西乃山的形容是從底波拉之歌中引用,士五4、5);最後則是每年賜雨的溫柔祝福,表明祂施恩不斷;參六十五9以下。──《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六十八7;23】神治理以色列的大能。本詩正文。描繪介入以色列歷史的神,因所施恩典得到頌贊。本文的突出特點 :耶和華信仰不是基於抽象的邏輯思考,乃是以歷史中的事實為根據。 ――《聖經精讀本》 7~18節是稱頌神從出埃及到進入耶路撒冷聖所的得勝之旅。──《聖經綜合解讀》 【詩六十八8】「那時,地見神的面而震動,天也落雨,西奈山見以色列神的面也震動。」 在西乃山的“地……震動”(出一九18)。――《詩篇雷氏研讀本》 或作「在西乃山的神面前,在以色列的神面前,地震動,天也下雨」。――《串珠聖經註釋》 第8節指神在西奈山的顯現(出十九16~20)。──《聖經綜合解讀》 ●天也「落雨」:SH 5197,「落下」、「滴下」。 ◎ 68:8 指的應該是神在西奈山顯現時的威榮 出 19:16~20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9】「神啊,你降下大雨。你產業以色列疲乏的時候,你使他堅固。」 “降下(嗎哪和鵪鶉的)大雨”(七八24,27)。參看出埃及記十六章13、15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大雨」(9節)可能指秋雨春雨,也可能指嗎哪,因為神在曠野「降嗎哪像雨給他們吃,將天上的糧食賜給他們」(七十八24)。──《聖經綜合解讀》 ●「你產業以色列」:原文僅有「你產業」。 ●「疲乏」:SH 3811,「使自己因作某事而疲倦」。──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9;10】可意譯作「神啊,你降下雨,使你乾旱的土地重得潤澤;你的人民可在該處安居,就是神用你的慈愛為貧苦人所預備的」。――《串珠聖經註釋》 大雨: 並非指字面意思,乃是象徵神超然的保守。神以磐石之水、嗎哪供應以色列。困苦人: (10節)意味以色列在曠野承受痛苦。 ――《聖經精讀本》 ◎ 68:9~10 則提到神日常的恩典,降下雨水餵養以色列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10】「你的會眾住在其中。神啊,你的恩惠是為困苦人預備的。」 大概是描寫以色列人居住在迦南地的情形,神使土地豐富供應倚靠祂的眾民。――《啟導本詩篇註釋》 神「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五45),但詩人卻說:「禰的恩惠是為困苦人預備的」(10節)。當人承認自己是需要恩典的「困苦人」時,才可能對神的「恩惠」存感恩的心。──《聖經綜合解讀》 ●「會眾」:SH 2416,「活物」、「動物」、「生命」、「群體」。──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11】「主發命令,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 “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以色列得勝的時候,婦女們大都以歌唱和舞蹈來慶祝(出一五20;撒上一八6,7)。――《詩篇雷氏研讀本》 “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是說神戰勝諸王的宣佈一出,以色列的婦女成群結對歌唱,傳達勝利的消息。――《啟導本詩篇註釋》 傳……大群: 神應許勝利,使男子壯膽加入爭戰,女子以歌舞祈願勝利、讚美神(出15:20;撒上18:6,7)。 ――《聖經精讀本》 【詩六十八11;14】諸王的潰敗,這幾節仍然回應底波拉之歌,快速的畫面、即興的形容,串珠般地落下。第11節的命令(或簡譯為「話語」),不妨想像如撒母耳記下十八19以下的情形,將軍傳捷報回去(參,太二十八18以下),又如撒母耳記上十八6、7,婦女們唱歌跳舞來迎接捷報(傳好信息的一字是陰性)。RSV的翻譯,捕捉到希伯來文的臨場感:「他們逃跑了,逃跑了!」 婦女分受所奪的,可由士師記五30得到亮光,那裡描寫西西拉的母親揣測她兒子會帶回來的美衣(第13a節的插句,是用底波拉諷刺流便人的話,他們選擇像婦女般留守,卻沒有分到擄物;士五16)。鴿子的翅膀,閃爍著白銀與黃金,有多種不同的解釋,如:指以色列享受豐富(德里慈),或逃走的仇敵(布理格),或神在戰爭中彰顯的榮耀(韋瑟),甚至某種特殊的戰利品(參 NEB);但這豈不是在形容12b節的婦女,試穿剛得到的美衣?我們或許會寫為:像孔雀開屏似的炫耀著。 飄雪在撒們(14節)又是一個快得令人難以捉摸的引用句。在示劍附近有一撒們山(士九48),但它不一定是惟一的「黑山」(這名字的意思);這個稱呼也許是指巴珊山邊緣的耶布杜魯斯山(Jebel Druze),如奧伯萊所建議的。究竟諸王的潰敗是因著一場大風雪,還是此處在形容戰場上的武器與戰袍(或,後來的骨頭)像雪片般飛落,或是指敵人逃跑好像雪片被吹散,我們無從得知。──《丁道爾聖經註釋》 11~14節是描述神讓以色列人獲得大勝,甚至沒有參與爭戰的婦女都能分到戰利品,傳達勝利的消息,以致百姓好像鴿子安祥華美。──《聖經綜合解讀》 ◎ 68:11~13 的意思是神讓以色列人獲得大勝,甚至沒有參與戰爭的的婦女都分到戰利品。以致以色列人好像鴿子安祥華美。──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12】「統兵的君王逃跑了,逃跑了;在家等候的婦女分受所奪的。」 ●「所奪的」:SH 7998,「戰利品」、「掠奪物」。──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13】「你們安臥在羊圈的時候,好像鴿子的翅膀鍍白銀,翎毛鍍黃金一般。」 雖然有些以色列人不肯參加戰役,但神仍把戰利品賜給祂的子民(鴿子)。――《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裡描寫以民還未與敵軍相遇,神已擊敗迦南諸王。以色列是神的鴿子(七十四19),享受從敵人得來的金銀掠物。――《啟導本詩篇註釋》 可作「她們安臥在羊圈中,好像鴿子的翅膀鍍上白銀,翎翼閃燦著精金」。這乃描寫婦女所穿上擄掠來的彩衣,金碧輝煌,閃閃生光,反映百姓凱旋之後的安舒。――《串珠聖經註釋》 詩人用極美的異象,表現苦難中的以色列,在神的保護下安然憩息。 ――《聖經精讀本》 ●「羊圈」:SH 8240,「鉤狀的掛釘」,此字意義不明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13 鴿子鍍白銀、黃金】「鴿子的翅膀鍍白銀、翎毛鍍黃金」一語的含義,學者未有一致的意見。有些學者認為所指的是兵敗逃亡之君王的軍纛。這些軍纛的頂部是一隻鴿子,迦南女神亞施他特的象徵。其他學者則認為是指以色列(其他雀鳥的象喻,見:詩七十四19;何七11)。泰特(Tate)提出這些鴿子是用作勝利的信號,並且可能用彩色布料裝飾。這說法似乎可信。──《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14】「全能者在境內趕散列王的時候,勢如飄雪在撒們。」 每年冬天幾乎都覆蓋著雪。 神趕散迦南的列王時,他們就象雪被風吹往陰森的(示劍附近的)“撒們”山麓。――《詩篇雷氏研讀本》 撒們山靠近示劍(看士九46~48),但也有人說巴珊東邊的黑色火山杜魯茲(Jabel Druze),有“黒山”之意。白色的雪飄在黑色的山上,比喻敗軍棄甲曳兵而逃,留下的武器佈滿戰場。――《啟導本詩篇註釋》 「撒們」:在約但河東巴珊境內。本節複述選民入迦南前戰勝河東諸王的情景。――《串珠聖經註釋》 勢如飄雪在撒們: 位於撒瑪利亞的山(士9:48),常年白雪覆蓋。象徵敵兵潰敗而亡的景象,如同飄雪紛紛而下。 ――《聖經精讀本》 示劍附近有一座「撒們山」(士九48),但「撒們」的意思是「暗」或「黑」,所以也可能指山峰藏於雲內的高山。「飄雪」(14節)可能比喻敵人四處逃散。──《聖經綜合解讀》 ●「飄雪」:SH 7949,「下雪」,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撒們」:SH 6756,字義是「可遮蔭的」,可能是指示劍附近的一座山,也可能是指另外的撒們山。 ◎ 68:14 稱頌神追擊敵人的威勢如同下雪。──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14 撒們】由於本節的撒們與第15節的巴珊對偶,這名字不太可能是指士師記九48所提及,位於示劍附近的撒們山。「撒們」一名的意思是「暗」或「黑」,因此可能是指山峰藏於雲內。這山也必須更高,才能夠有積雪的美景。──《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15】「巴珊山是神的山,巴珊山是多峰多嶺的山。」 「巴珊山是神的山」:可作「巴珊山是巍峨的高山」。――《串珠聖經註釋》 巴珊山: 位於約但河東的巍巍雄山,象徵神的威容。 ――《聖經精讀本》 「巴珊山」(15節)指戈蘭高地,北面的黎巴嫩山脈有迦南地最高的黑門山。「神的山」(15節)可能比喻「最宏偉的山、極其宏偉的山」。──《聖經綜合解讀》 ●「神的山」:原文雖然是「神的山」,但實際的意義是「最宏偉的山」或「極其宏偉的山」。──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15 巴珊山】加利利東北的巴珊地區是個肥沃的高原,海拔約二千呎。它四周由死火山所環繞,丘陵綿延,有足夠的樹林與其牧牛經濟相輔相成(見:賽三13;摩四1~3)。本節中多峰多嶺的山大概是指這地區難以攀登的玄武岩山頭。──《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15;16】“巴珊山”。可能指黑門山脈。經文形容這些山妒忌神揀選為祂住所的錫安山(耶路撒冷)。――《詩篇雷氏研讀本》 ◎ 68:15~16 是提到錫安山蒙神選擇為永遠居住之地,讓更高更大的巴珊山(戈蘭高地)嫉妒。──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15;18】這一段講神降臨錫安山。巴珊山地為群山所環繞,有高聳入雲的黑門山。“斜看”有嫉妒的意思。這些山雖高,但神卻選了錫安山,率領難數的戰車,攜同俘虜和貢物來到山上。――《啟導本詩篇註釋》 讚美神揀選錫安山作為祂的居所:巴珊山雖多峰多嶺,但仍不能和錫安山相比。神揀選了錫安山,帶著千萬的戰車來到,領著俘虜登山,收取被征服的人所獻的貢物。――《串珠聖經註釋》 榮耀的山,既提到覆雪的撒門山,就想起巴珊山區及其之後白雪皚皚的諸峰。大能的山(直譯「神的山」,最高級的表達法,和合:多峰多嶺的山)也許是耶布杜魯斯山(撒門山?──見以上14節的註釋),在巴珊山區,或是更北邊那最高的黑門山。相形之下,錫安山不過是個丘陵;然而,這裡彷佛在針對它們惡意的嫉妒說,錫安山卻是神所揀選的。參以賽亞書六十六1、2。這是神所喜歡用的看似矛盾之事,祂揀選大衛(本詩以他為作者),和小小的伯利恒,也都是如此;事實上,祂總是揀選「那無有的」(林前一28)。──《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六十八16】「你們多峰多嶺的山哪,為何斜看神所願居住的山?耶和華必住這山,直到永遠。」 「斜看」:即嫉視之意。――《串珠聖經註釋》 多峰多嶺的山: 指整個敵擋神的勢力;神所願居住的山: 地理上指錫安山,屬靈意義指神的百姓。意指不義的勢力敵擋蒙神眷愛的百姓。 ――《聖經精讀本》 「斜看」(16節)意思是敵視地看,指高大的「巴珊山」也嫉妒耶路撒冷的眾山,因為神揀選了不起眼的錫安山作為祂聖殿的所在地。正如神揀選年幼的大衛和小小的伯利恒,神總是「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8~29)。──《聖經綜合解讀》 ●「斜看」:SH 7520,「偷窺或心懷敵意的窺視」、「敵視」、「妒視」。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17】「神的車輦累萬盈千,主在其中,好像在西奈聖山一樣。」 RSV、NEB、JB在此所呈現的圖畫,大體而言與希伯來經文相同,不過他們作了一些修改,讀作主從……而來(ba{;mi~),而非「主在其中」(ba{m),而後面也須調整以配合。韋瑟對一、三行的翻譯最準確:「主的戰車萬萬千千……主與他們同在,西乃位於聖地。」有些詩描寫神從祂的山前來(如:申三十三2;士五4;哈三3),這裡乃是宣告,神在那裡,西乃山就在那裡 ── 我們還可加上,那裡也是領受啟示或經歷神之地。錫安山的新聖所不必與伯特利、西乃山,或其他地點相爭;神揀選了這裡為居所。希伯來書十二18~24更進一步發揮了這思想。──《丁道爾聖經註釋》 「車輦累萬盈千」(17節)指無數天軍。──《聖經綜合解讀》 「主在其中,好像在西奈聖山一樣」(17節),乃是宣告神在哪裡,「西奈聖山」就在那裡,所以高大的「巴珊山」不必嫉妒矮小的錫安山。──《聖經綜合解讀》 ●「車輦」:SH 7393,「馬車」、「戰車」。──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18】「你已經升上高天擄掠仇敵;你在人間,就是在悖逆的人間受了供獻,叫耶和華神可以與他們同住。」 “擄掠仇敵”。即擄掠那擄掠者。這個彌賽亞詩句展望基督的升天。參看以弗所書四章8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升上高天”指登錫安山的寶座。“悖逆的人間”指反抗神的人,他們要獻上貢物,接受耶和華為他們的神。保羅引用本節於基督的升天;基督的復活與升天是神在錫安山(耶路撒冷)建立的國度的擴展和繼續(參本篇題解)。――《啟導本詩篇註釋》 可作「你帶領著一排排的俘虜上到高山,從他們手中接受貢物,連最背逆的人也願接受耶和華為他們的神」。――《串珠聖經註釋》 有關彌賽亞的預言,預表基督的升天(弗4:8)。 ――《聖經精讀本》 約櫃──那不可見之神的寶座──領著大隊人馬,朝向它將定居之地前進,這是凱旋的行伍,為出埃及圈上句點。底波拉的勝利之歌再度提供了這裡的用詞(士五12),不過那響亮的句子「你將擄掠者擄掠」(thou hast led captivity captive,AV),在 RSV等譯本則稍嫌喑啞。 被擄的是誰?禮物(和合:供獻)又屬誰?從戰爭的比方和回應底波拉之歌的部分看來,這些乃是被囚的仇敵與仇敵的賠償物。神已經贏得戰爭,進入祂的首都,令悖逆的俯伏進貢。第19、20節顯示,祂的子民分享了戰利品;同樣,在以弗所書四8,保羅所思想的也是這個終局。在本詩中〔依裡師(E.
E. Ellis)指出〕「神……將祂得勝的戰利品分給他們;保羅用此詩篇……指基督勝過死的『擄掠』之後,將禮物賜給教會。」──《丁道爾聖經註釋》 「升上高天」(18節),原文是「升上高處」,比喻神在得勝之旅的終點,來到祂所選擇的耶路撒冷的聖所。「擄掠仇敵、受了供獻」(18節),形容得勝的神就像凱旋的君王,有俘虜、戰利品、貢物列隊隨行。──《聖經綜合解讀》 保羅引用18節比喻基督的復活和升天(弗四8),並將禮物賜給教會。──《聖經綜合解讀》 ●擄掠「仇敵」:SH 7628,「俘虜」。 ●受了「供獻」:SH 4979,「禮物」。 ◎保羅在 弗 4:8 引用 詩 68:18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18 升上高天擄掠仇敵】就如撒母耳記上十五7~15中打勝仗的掃羅一樣,凱旋的耶和華亦有俘擄、戰利品、貢物列隊隨行。亞述年表中也記載了類似的情景,西拿基立宣稱從猶大擄去二十萬人,連同牲口及其他掠物。古代近東的主要神祇都和地勢的高處有關。因此耶和華「升上高處」(NIV;和合本:「升上高天」)就是回到祂的聖山上(見:耶三十一12),正如按照烏加列和迦南傳統,巴力亦以撒分山作為他行動的大本營。──《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19】「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細拉」 全以色列都有代表出席,從(南部的)小“便雅憫”和大“猶大”至北部的“西布倫”和“拿弗他利”。――《詩篇雷氏研讀本》 如果仇敵得勢,必做負重擔的奴隸。神拯救我們的結果,是使人從這重擔下釋放出來。“天天”是不斷的意思,神過去拯救,現在仍舊拯救。――《啟導本詩篇註釋》 神的同在不是暫時的,乃是直到永遠。 ――《聖經精讀本》 勝利的繼承者,這一段的鑰字為天天一字(19節),不妨更加強譯為「一天又一天」;這字將救贖的故事與現在和將來緊緊相扣。首先,有神充分足夠的照顧,祂天天背負我們。從前的翻譯:「就是天天裝載(祝福)給我們的」(AV)並非不可能,因為經文直譯為「為我們裝上」(參,將貨馱在驢上,尼十三15);不過這裡更可能是以神為背負重擔者。這個比方在以賽亞書四十六1~4,和六十三9,刻劃得很動人;祂的愛是永不倦怠的,相形之下,異教則顯得笨重又無用,而祂所幫助的人也顯得何等善變。──《丁道爾聖經註釋》 神不但是「拯救我們的神」(19節),也是「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19節),祂「必懷抱,也必拯救」(賽四十六3~4;六十三9),對我們的愛永不止息。因此,我們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應當仰望祂、跟隨祂;除神之外,無論是倚靠人、勢力還是偶像,結果都是「一同彎腰屈身,不能保全重馱,自己倒被擄去」(賽四十六2)。──《聖經綜合解讀》 ●「天天」:SH 3117+SH 3117,「一日一日」。 ●「背負我們重擔」:SH 6006,「負重」、「承載」、「負荷」。──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19;23】這一段講眾民歡欣鼓舞,因為神必繼續勝利進軍直到祂的子女得到完全的拯救為止。――《啟導本詩篇註釋》 19~23節是稱頌神的拯救和護理。──《聖經綜合解讀》 【詩六十八19;27】讚美神現今拯救他們,與他們同在:這位神不但過去在歷史裡幫助他們,現在仍是不間斷地拯救他們,叫他們擊敗敵人(19~23), 也藉著約櫃住在他們當中(24~27)。――《串珠聖經註釋》 【詩六十八20】「神是為我們施行諸般救恩的神;人能脫離死亡是在乎主耶和華。」 “人能脫離死亡”:不死在敵人手下,還可以不受人生最後、最大的敵人死亡的轄制(看六5及十六4~11注)。――《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裡救恩和逃脫(和合:脫離)二字,原文是複數,表示重複發生,也可能是指其豐盛與廣大。逃脫直譯則為「出口」,或「走出去的行動」;在此,基督徒可與大衛一同默想,雖然死亡是有許多入口卻無出口的地方,神卻開了一條出路,並「帶我出來」(引用具相關動詞)「到寬闊之處」(詩十八19)。──《丁道爾聖經註釋》 「脫離」原文是「出口」,死亡有許多入口,卻沒有「出口」。但神卻為我們開了一個「出口」,「領我到寬闊之處」(十八19)。「救恩」和「脫離」原文都是複數,表示重複發生,也可能是形容豐盛與廣大。──《聖經綜合解讀》 ◎ 68:20~23 描述神拯救其百姓的作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21】「但神要打破他仇敵的頭,就是那常犯罪之人的髮頂。」 髮頂: 有人認為指押沙龍(kay),一般來說,象徵仇敵的驕傲態度。――《聖經精讀本》 雖然前面已經得勝,第18節已達高潮,但仇敵依然存在。大衛所寫的詩中,他們從未絕跡。髮頂也許是指不修剪頭髮的風俗,盼望能保住軀體的完整與力氣;參申命記三十二42;或許亦可參照士師記五2(NEB邊注、JB)。──《丁道爾聖經註釋》 ●「髮頂」:「頭髮頂」。──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22】「主說:“我要使眾民從巴珊而歸,使他們從深海而回,」 “眾民”指在神勝利的大軍前逃散的敵人。“巴珊”是約但河東的高原地區。“深海”指地中海。無論是高山、深海,敵人無所遁形,全部俘擄回來。――《啟導本詩篇註釋》 仇敵不能逃出神的五指:就算逃到巴珊,或躲在深海,神仍要把他們抓回來。 「巴珊」:象徵最高之處,與深海成強烈的對比。――《串珠聖經註釋》 究竟這裡是指神在提醒以色列人,祂曾經克服多次危險,把他們帶進了應許之地(參,一三六13、20),還是祂在宣告:逃走的敵人必沒有一處可藏身(參,摩九2、3),很難判斷。可是前者似乎較有可能。──《丁道爾聖經註釋》 「我要使眾民從巴珊而歸,使他們從深海而回」(22節),可能指失敗的以色列人必被神帶回應許之地,也可能指逃走的敵人無處藏身。「巴珊」(22節)是約旦河東的高原,「深海」(22節)指地中海。──《聖經綜合解讀》 ●「深海」:原文是「海的深處」。──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23】「使你打碎仇敵,你的腳踹在血中,使你狗的舌頭從其中得份。”」 “腳踹在血中”亦作“在血中洗腳”,看五十八10注。――《啟導本詩篇註釋》 或作「使你在仇敵的血中洗腳,使你的狗以舌頭舐他們的血」。――《串珠聖經註釋》 這一節有血腥味,但並非嗜血成性 ── 即為喜歡殺戮而濫殺。得勝的歡欣在此表露無遺,對於勝仗必有流血的情形也不掩飾;但第21b節不能忽略,這是審判,而不是帝國主義。參考創世記十五16。──《丁道爾聖經註釋》 「腳踹在血中」(23節),比喻得勝。──《聖經綜合解讀》 【詩六十八23 腳踹在血中】用來描述戰果的詩句有時會令人毛骨悚然,本節顯然如此(詩五十八10亦有使用)。涉過仇敵之血的象喻,在烏加列的《巴力與亞拿特史詩》中亦有使用。女神屠殺整隊軍隊,然後「在深達膝部的戰士血中涉過」。──《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24】「神啊,你是我的神,我的王;人已經看見你行走,進入聖所。」 「行走」:描述約櫃被抬入聖所的情形。――《串珠聖經註釋》 人: 指“所有人”。 ――《聖經精讀本》 「人已經看見禰行走」(24節),指百姓看見約櫃被抬入聖所。──《聖經綜合解讀》 【詩六十八24 行走進入聖所】舊巴比倫新年節期(阿基圖)的慶典,包括了瑪爾杜克神的像沿著「神聖大道」,在城中的街道遊行。王負責帶領(「拖著手」)神祇走上厄薩吉拉廟,這是偶像在年中安置的所在。耶路撒冷並沒有舉行這種遊行的慣例,因為耶和華是不可以用偶像代表的。但作為神能力和臨在表徵的約櫃,卻曾經被大衛王運入城中,安放在聖幕裡面(見:撒下六)。這篇詩所慶祝的可能就是這件史事。──《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24;27】本段為遊行隊伍出現,開始進入聖所的描寫。唱歌的領頭,奏著樂器店人殿后,還有未婚的少女擊鼓環繞他們,絡繹步入聖殿。――《啟導本詩篇註釋》 聖所中的神。詩人刻畫征服迦南後,凱旋而歸的神。不單意味在地上的某次戰役中獲勝,亦可視為將來在天國的凱旋佇列。 ――《聖經精讀本》 以色列的大軍,歷代志上十三8與十五16~28,記載了護送約櫃的各個團體,也留下許多人名;但這裡可以看到遊行隊伍的「整個場面」(NEB)。在細節方面,童女應該是「圍在」歌唱的和作樂的四周(韋瑟;參 RV),而不是插在這兩群人中間。她們擊鼓的角色淵遠流長:參,米利暗、耶弗他的女兒,以及迎接大衛和掃羅的婦女。支派的名稱是樣本,代表全體:最南方與最北方各舉兩個。帶頭的或許是便雅憫,以紀念底波拉之役時他們的領先角色(士五14),或可能是因為耶路撒冷在其境內。──《丁道爾聖經註釋》 24~27節是描述約櫃在神百姓的稱頌中進入耶路撒冷的聖所。──《聖經綜合解讀》 ◎ 68:24~26 描述神在稱頌的隊伍之中進入聖所。──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25】「歌唱的行在前,作樂的隨在後,都在擊鼓的童女中間。」 王的玉輦後面,自然會有歡歌高唱的人群跟隨。神所有計劃得以成就的天國,聖徒會盡情頌贊神的榮耀(賽6:1~5;啟4:10)。 ――《聖經精讀本》 【詩六十八25 遊行隊伍中包括樂師】聖殿樂師的任命記載在歷代志上十五16~22。唱讚美詩,用絃樂器和鈸伴奏是他們的責任(見:詩四十二4)。埃及古墓壁畫描繪了歌唱、跳舞、作樂的人遊行的圖像,一如本節所述。──《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26】「從以色列源頭而來的,當在各會中稱頌主神。」 “以色列源頭”指耶和華神。真以色列人從此源頭而來。本節有的譯本作:“在大會中稱頌神,祝頌永恆王,以色列的源頭”。――《啟導本詩篇註釋》 「從以色列源頭而來的」:指真以色列人。――《串珠聖經註釋》 以色列源頭: 指神揀選的以色列祖先。以色列的終極根源當然是神。 ――《聖經精讀本》 「從以色列源頭而來的」(26節),指「雅各的子孫」。全以色列都參與了迎接約櫃。──《聖經綜合解讀》 ●以色列「源頭」:SH 4726,「泉源」。 ◎「從以色列源頭而來的」:指「以色列的子孫」。 ●各「會」中:SH 4721,「敬拜的集會」。──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27】「在那裡有統管他們的小便雅憫,有猶大的首領和他們的群眾,有西布倫的首領,有拿弗他利的首領。」 以色列全地由(南部的)小“便雅憫”和“猶大”伸延到北部的“西布倫”和“拿弗他利”。――《詩篇雷氏研讀本》 全以色列都參與其事。便雅憫和猶大在南方,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在北方,舉四個支派以概括全民族。便雅憫雖小卻先提,或因以色列國第一位王掃羅屬此支派。――《啟導本詩篇註釋》 可作「最小的便雅憫支派走在前面,後面有猶大的首領和隨從,接著有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領袖」;便雅憫和猶大代表南面支派,西布倫和拿弗他利代表北部支派,四支派加起來象徵以色列全國。――《串珠聖經註釋》 便雅憫,猶大: 居住在南方的支派。西布倫,拿弗他利: 生活在北方的支派,他們象徵整個十二支派。 ――《聖經精讀本》 「便雅憫」和「猶大」(27節)在南方,錫安山位於便雅憫和猶大支派之間,「西布倫」和「拿弗他利」(27節)在北方,詩人用這四個支派代表南北十二支派。──《聖經綜合解讀》 便雅憫支派雖然小,但卻先提,可能因為以色列的第一位王是便雅憫支派的掃羅。──《聖經綜合解讀》 ●「小」便雅憫:SH 6810,「小的」、「卑微的」、「年輕的」。 ◎ 68:27 「便雅憫」與「猶大」是南方的支派,「西布倫」、「拿弗他利」是北方的支派,用這四個支派代表全以色列。──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28】「以色列的能力是神所賜的;神啊,求你堅固你為我們所成全的事!」 本節的舊版翻譯可以幫助我們更瞭解神如何是我們的力量:「主耶和華已差遣力量給你。」耶和華是那個供應能力的泉源,使我們能征服人生的苦難。── 葛培理《浩劫前夕──苦難的透視》 或作「神阿,求你顯出能力,顯出那曾為我們成就大事的能力」。――《串珠聖經註釋》 「以色列的能力是神所賜的」(28節),信徒的得救和成聖,也完全是倚靠神,因為人肉體的力量在世界和撒但面前不堪一擊。因此,「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五25)。不要以為自己可以倚靠肉體為神做點什麼,只能「求禰堅固禰為我們所成全的事」(28節)。──《聖經綜合解讀》 ●「以色列的能力是神所賜的」:「神啊!命令你的能力」、「神啊!召喚你的能力」。──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28;30】督促人加入全宇宙的頌贊。預言神的國度將在整個宇宙勝利。地上的列國都必稱頌神。神的榮耀將達到頂峰。 ――《聖經精讀本》 ◎ 68:28~29 求神施展大能,堅固神的工作。神的工作勝過地上君王的勢力。──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28;31】這是最後一段,祈求神繼續幫助確保四境平安。――《啟導本詩篇註釋》 28~31節是宣告神必要管轄地上的列國。──《聖經綜合解讀》 【詩六十八29】「因你耶路撒冷的殿,列王必帶貢物獻給你。」 外邦君王將貢物獻給耶路撒冷的殿,預言王、示巴女王(王上10:1,2)、列王朝見所羅門王的事件。屬靈意義上,預表基督的福音將傳遍列邦萬國。 ――《聖經精讀本》 因你……的殿,直譯為「從你的殿」。兩種意思都講得通。前者與以賽亞書二2、3,哈該書二7、8等相符;後者若與前面一節相連,就可理解,如 JB。參「願祂從聖所救助你」(二十2)的禱告。無論如何,第二行應該譯為「願列王帶貢物……」,因為附近幾節都是用祈使語。──《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六十八30】「求你叱喝蘆葦中的野獸和群公牛,並列邦中的牛犢;把銀塊踹在腳下,神已經趕散好爭戰的列邦。」 “蘆葦中的野獸”。象徵埃及人。――《詩篇雷氏研讀本》 “蘆葦中的野獸”:指埃及法老(看結二十九3)。“群公牛,並列邦中的牛犢”亦作“在牛犢中的公牛群”,指擁護法老的大小王邦。詩人用埃及代表仇敵,不但因為埃及為傳統敵人,也是詩歌寫作時威脅以色列生存的大敵。他們求神把那些貧圖別人進貢銀子的敵國踹在腳下,把好戰的列邦趕散。――《啟導本詩篇註釋》 可譯作「求你叱喝蘆葦中的野獸,斥責公牛和列國的小牛。求你踐踏那些貪戀銀子的人,趕散好戰的列邦」。 「野獸」:代表埃及。 「公牛」:代表領袖。――《串珠聖經註釋》 蘆葦中的野獸: 以鯉魚或河馬比喻埃及王(74:13;結29:3)。群公牛: 指亞述。列邦中的牛犢: 指稍弱的列邦勢力。神必摧毀他們的好戰傾向。 ――《聖經精讀本》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種翻譯有絕對的把握,尤其是第三行。頭一句「蘆葦中的野獸」(JB)顯然是鱷魚或河馬,即埃及的別名,它是以色列的世仇(參,結三十二2)。群公牛和牛犢(或閹牛)是指列邦中大大小小的仇敵,或是其領袖與部下。第三行,RV的翻譯幾乎是直譯;但其小字顯示有些不確定之處,因此產生兩種主要的解釋。或是指神將貪婪者踐踏在腳下(RSV),或是指仇敵俯伏在祂面前,奉上貢銀(AV、JB)。第四行的祈使語趕散,古譯本強烈支持,勝過馬所拉經文的讀法「祂已經趕散」。這樣譯不需要改變子音。──《丁道爾聖經註釋》 「蘆葦中的野獸」(30節),指尼羅河的河馬或鱷魚,比喻埃及(結二十九3)。「群公牛、牛犢」(30節)指列邦大小仇敵。「銀塊」(30節)可能指進貢的仇敵,也可能指貪婪者。──《聖經綜合解讀》 ◎ 68:30 學者們一般認為「蘆葦中的野獸」指的是埃及。「公牛」、「牛犢」都是指地上有軍事力量的國家。「銀塊」可能指有經濟實力的國家。──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30 蘆葦中野獸的象喻】這野獸最有可能是河馬或鱷魚。兩者都是埃及尼羅河兩岸的主要威脅。便尼哈桑的古墓壁畫有好幾個場面,描繪漁夫打漁時,鱷魚在旁邊的蘆葦中潛伏,或使用蒲草船捕獵這種危險的兩棲動物。從政治的角度看,這話最有可能是暗指埃及。──《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31】「埃及的公侯要出來朝見神,古實人要急忙舉手禱告。」 埃及和古實(尼羅河上游區的蘇丹,也有說是埃塞俄比亞,確切位置難定)都要來朝見神。――《啟導本詩篇註釋》 可作「願埃及把銅呈獻給神,古實人舉手獻上貢物」。 「古實」:即今天非洲的埃塞俄比亞。――《串珠聖經註釋》 古實人即蘇丹北部(參 NBD);是遠方之人尋求神的動人例子。參以賽亞書十八章;使徒行傳八27。──《丁道爾聖經註釋》 「公侯」(31節)意思是「使節、貴族」。「古實」(31節)位於蘇丹的北部,埃及有幾個王朝由古實人統治。「舉手禱告」(31節)原文是「伸出他的手」,意思可能是「舉手禱告」或「獻上禮物」。即使是強大的埃及與古實,將來也要在神面前臣服。──《聖經綜合解讀》 ●「公侯」:SH 2831,「使節」、「貴族」。聖經中僅出現 於此。 ●「舉手禱告」:原文僅是「伸出他的手」,實際的意義可能是「禱告」或「獻上禮物」。 ◎ 68:31 即使是強大的埃及與古實,都要在神面前臣服。──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31 埃及和古實】由於埃及有幾個王朝是由古實人所統治,埃及和古實於此在對偶中使用並沒有反常之處。貢物遠道從衣索匹亞南部的古實運來,可能是暗指神的能力:地極的人也要向祂臣服進貢(參:賽十八7)。──《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32】「世上的列國啊,你們要向神歌唱。願你們歌頌主,」 【詩六十八32;35】邀請全地都來頌贊神,祂是宇宙的主,賜力量權能給屬祂的人。――《啟導本詩篇註釋》 結語:詩人在遊行結束之前,邀請萬民敬拜上帝,因祂賜力量給選民。――《串珠聖經註釋》 本詩開頭的合唱都是以色列人(1~6節),但最後的大合唱卻是普世性的,與上一幕朝貢的情形配合。不過這裡雖然高舉神在全地的能力(33、34節;參4節),卻仍舊稱祂為以色列的神,而不是一位面目不明的綜合神祇。透過按捺不住、幾近沸騰的興奮,本詩見證出,神既有莫大的能力,又具最深刻的關懷之情:衪的威榮在以色列之上(34節如此描述後者),衪的能力是在穹蒼。──《丁道爾聖經註釋》 32~35節是邀請列國一起歌頌神的榮耀,因為神的權柄、能力和國度必將臨到全地。我們若接受祂為主,祂必「將力量權能賜給祂百姓」(35節)。──《聖經綜合解讀》 【詩六十八33】「歌頌那自古駕行在諸天以上的主。他發出聲音,是極大的聲音。」 駕行在諸天以上的主: 神從亙古就臨在歷史與宇宙之上、掌管一切(創1:11;申10:14;王上8:27)。極大的聲音: 委婉表達雖然神對罪長久保持沉默,但審判的日子一到,就必彰顯他極其可畏的威嚴。 ――《聖經精讀本》 ●「駕行」:SH 7392,「騎乘」。──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34】「你們要將能力歸給神,他的威榮在以色列之上,他的能力是在穹蒼。」 ●「穹蒼」:SH 7834,「天」、「天空」、「雲」。──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35】「神啊,你從聖所顯為可畏。以色列的神是那將力量權能賜給他百姓的。神是應當稱頌的。」 ●「權能」:SH 8592,「能力」、「權力」。原文是複數型態,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神本來就是萬物的管理者,能力浩大可畏懼,這樣的神本來就應該被稱頌。──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67, 68篇)】 1 67篇的作者相信神必賜福給選民,以此向萬國作見證。同樣,你可以怎樣為教會祈求呢? 2 詩人指出神要按公正待萬民(67:4)。教會若要宣揚神的美德,應如何公正不偏呢? 3 試從68:1~6找出那些人可以在神面前高興快樂。神是否偏愛他們呢?參林前1:21~29。這些人怎樣對神?參詩10:14。 4 詩人因為神過去的扶持和幫助從不間斷,所以深信神仍要拯救他的國家脫離死亡(68:19~20)。你想你現在對神的信心會影響你將來對 的信靠麽?參林後1:10。 5 神的同在使以色列人強大。神既有如此威榮,你想基督徒須畏懼世上那個政權呢?參徒5:29。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