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十一篇拾穗

 

【詩十一題注】「大衛的詩,交與伶長。」

                  ◎傳統上認為這一篇詩的背景是 撒下 18 押沙龍背叛的事件。──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一1】「我是投靠耶和華。你們怎麼對我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

         在這首表達信靠主的詩歌裏,大衛面對逃跑之引誘(1~3),卻顯出他對耶和華的信心;耶和華必毀滅惡人,拯救義人(4~7)。背景可能是掃羅意圖殺害大衛(撒上一八11和一九10)。――《詩篇雷氏研讀本》

         “我是投靠耶和華”是說“耶和華是我投靠之所”。“象鳥飛往你的山”可能是句俗諺,指人到絕處(2),走為上策。“投靠”亦作“避難所”。靠神來抵抗惡人,並非逃避;否則詩人可聽朋友的話逃往山上。中文用“投靠”為帶著信心的譯筆。――《啟導本詩篇註釋》

         本篇不是直接向神說話,因此不是求告也不是禱告,而是“信靠之詩”。14兩節描寫詩人來到聖殿,躲避惡人,他不接受朋友的勸告逃往他處,只信賴神,把自己交托在祂手中。傳統認為此詩乃大衛在《撒上》十八章所記歷史背景中所作。題注可看第四篇題解。――《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強調詩人對神信賴的詩歌。――《串珠聖經註釋》

         像鳥飛往: 直譯為“鳥啊,飛往你的山去吧”。將“飛往山去”和“烈火”、“硫磺”、“熱風”聯繫,使人聯想這句經文可能源自神審判所多瑪、蛾摩拉時,羅得逃到山上的事件(1917~24)。如此,“你逃往山去吧”,可能是惡人的譏誚,他們說“或許你的神從我們手裡拯救你,你逃往山去吧”。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正直人的指望。本詩分為兩部分:面對現實的失望、疑問(1~3);信仰的解答(4~7)。不義的現實一直折磨人類,因為社會由罪人構成。聖徒不必失望彷徨。神喜愛公義,已應允必會施行審判。在充滿矛盾的人類歷史中,神保障真理終必得勝(1633)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大衛開始回答之際,他的參謀提出的要求仍然盪漾於他耳中,就是逃避、隱藏起來;他的回答首先採用參謀所言「避難所」(和合:投靠)一詞,然而是指真實的避難所,而非虛假的(參,一二一12將山與耶和華對照))。該項建議似乎出於好意,就像馬太福音十六22彼得對我們主的建議,但實際上也可能並非出於真誠;參尼希米記六10~13;路加福音十三3132。它聽來頗令人心動,因為他們沒有辦法防範第2節那暗殺者(或譭謗者?)。──《丁道爾聖經註釋》

         當我們面對危機的時候,是「投靠耶和華」,還是「像鳥飛往你的山去」?

         「我是投靠耶和華」,就是單單依靠神、根據神。主耶穌受難的時候還沒有到,就躲避仇敵(約十39);到了當受難的時候,就將自己交給仇敵(約十八4)。祂的任何決定,都不是根據環境、根據自己,而是單單根據神的計畫、神的時間。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就是建議大衛審時度勢,按人認為合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像鳥飛往你的山去」可能是一句成語,意思是躲到安全的地方。從本句到第3節,是大衛的朋友所說的話。

         本詩的背景可能是掃羅意圖殺害大衛的時候。──《聖經綜合解讀》

                  ●「像鳥飛往你的山」:這可能是一句成語,意思是「躲到安全的地點」。──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一1~3“你們怎麼對我說……”?那顯然是朋友善意的忠告,叫大衛採納逃亡的權宜辦法。“根基”。社會的根基。――《詩篇雷氏研讀本》

         朋友勸催逃亡:詩人面臨急險,仇敵要暗殺他(2),故友好請他逃往山中,以避鋒頭。――《串珠聖經註釋》

 

【詩十一2「看哪,惡人彎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裡正直的人」

         這裏的“弓”和“箭”可能是實際的攻擊,也可指用毀謗的話語來攻擊。――《詩篇雷氏研讀本》

         大祭司和法利賽人商議怎樣用詭計去拿耶穌,就是“惡人彎弓”射箭去害他。惡人的計謀都是在黑夜的暗中產生的。他們所作的事,都是怕見光。一見光就破了他們的陰謀。── 包忠傑《詩篇註解》

 

【詩十一2~32節談到惡人殺害義人、賊喊捉賊的陰謀。3節以“根基”比喻世界的秩序和法則,哀歎這些已完全倒塌。人間社會的不義、與矛盾已存在數千年。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詩十一3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作什麼呢?”

         「根基若毀壞 ...... 作甚麽呢」:指社會沒有法紀,義人只能逃至深山幽谷。

         另一解釋是以「義人」作「那義者」(即耶和華),意思是:在這種情況下,神又有何行動呢?――《串珠聖經註釋》

         3節的辯詞無論採取何種解釋,都是一句喪氣話:它或是指,當前情勢非常混亂,不值得作任何嘗試;另一種較不可能的解釋為:大衛既是百姓的支柱(參賽十九1013),就必須盡一切力量來保住他的生命。──《丁道爾聖經註釋》

         我們所看到的環境,是「惡人彎弓」(2),要「毀壞」神百姓的「根基」。但我們若用人的方法,只能暫時逃避一時一事的難處,並不能解決仇敵對「根基」的攻擊。這一次所逃避的問題,下一次還會重複再來。只有「投靠耶和華」,按著神的旨意從「根基」上解決問題,「義人」才能超越難處,從難處中得造就。──《聖經綜合解讀》

                  ◎如果這真是大衛逃避押沙龍的背景下寫的詩, 113 就是大衛哀嘆     國家的基礎毀壞,他也無能為力。 113 也是這篇詩篇的主要問題:「如果根基毀壞,義人還能怎樣」?

                  ◎也有人認為 112~3 是解釋為什麼 111 中有人會建議詩人要快點逃跑到安全的地方。乃是因為時勢險惡,光有「公義」也不能改變大局。 114~7 就是這種論調的解答。──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一4「耶和華在他的聖殿裡,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

聖殿(或王宮;是同一個字)不是指地上的建築,由第4節的第二行可以看出(參,十八69);即使所羅門的聖殿已經存在,亦當如此解釋。後來在一次危機中,哈巴穀書二20曾引用第4上半節,並以一句勸勉:「全地的人都當……肅敬靜默」,刻劃出其莊嚴可畏的光景。──《丁道爾聖經註釋》

                  ●「他的聖殿」:指的是「神在天上的居處」,而非人間的殿宇。──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一4~7大衛寧願走信心的路。――《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人卻要單單倚靠神:他不用害怕惡人,因所信靠的神是君王(4),是審判官(5),必會刑罰惡人(6)――《串珠聖經註釋》

         當我們面臨危機的時候,當思想「耶和華在祂的聖殿裡;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祂的慧眼察看世人」(4)

   1.祂一直「在祂的聖殿裡」,等待我們「投靠耶和華」,而不是「像鳥飛往你的山去」(1)。因此,我們在危機中的任何行動抉擇,都應當「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箴三5)

   2.神的「寶座」一直「在天上」,掌管全宇宙,讓「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阻擋祂的計畫。因此,我們不要著急逃避神所允許的難處,而應當在難處中站在神的旨意裡,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看見神掌權的「寶座在天上」。

   3.神的「慧眼」一直在「察看世人」,祂並沒有袖手旁觀。因此,我們不必擔心神不瞭解、不體諒、不眷顧我們的難處。

   4.神「試驗義人」(5),在任何環境背後都有祂美善的手。因此,我們在難處之中一面要接受神的煉淨,一面要留意自己的心思言行裡還有什麼不合神心意的渣滓。

   5.祂已經為祂所「恨惡」的「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的預備了結局(5~6),因此,我們要「聽憑主怒」(羅十二19),不可用肉體的方法以惡制惡、以暴易暴,結果自己也成為「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

   6.「杯中的分」指惡人當得的報應和命運。聖經常用「杯」來比喻來自神的刑罰或恩典,例如:惡人要喝「忿怒之杯」(賽五十一17),義人舉起「救恩的杯」(詩一百一十六13)──《聖經綜合解讀》

                  ◎這一段是說明造物者愛公義,所以公義的人不必由人世間逃走,反倒是惡人將會被毀滅。 114~5 暗示神實際介入人世間,所以還大致上真的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這也是患難的時候,義人內心篤定的主要理由。──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一5「耶和華試驗義人,惟有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他心裡恨惡。」

4下半節、5上半節兩度提到「試驗」(和合本4下半節:察看),表明是神採取主動,這是在第6節決定時刻之前。祂的靜止不動並非不聞不問,乃是聚精會神,而祂的忍耐,讓義人和惡人有機會顯明他們的本質。──《丁道爾聖經註釋》

                  ●「試驗」義人:SH 9744,「檢查」、「試驗」、「證明」。──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一6「他要向惡人密佈網羅,有烈火、硫磺、熱風作他們杯中的份。」

         “網羅”。可能指燒的炭,或指圈套。――《詩篇雷氏研讀本》

         “杯中的份”指當得的報應或惡人的命運。聖經“杯”表示人當得到的份,例如惡人喝忿怒的杯(賽五十一17),義人得救恩的杯(一一六13)。――《啟導本詩篇註釋》

         「杯中的分」:指神為他們所定下的懲罰。――《串珠聖經註釋》

         烈火(希伯來經文在火之前有「網羅(子音ph]ym)RSV和多數近代譯本都認為,詭是抄寫之誤,應為炭的(phmy)。七十士譯本與武加大譯本照前者,敘利亞本照後者)、硫磺,是引述創世記十九24,指毀滅所多瑪的媒介。因此這句話很重要、很尖銳,因為所多瑪在聖經裏面一直代表突然降臨的最後審判。參路加福音十七28~32;彼得後書二6~9的教導。──《丁道爾聖經註釋》

                  ●「密布」網羅:SH 4305,「降雨」。

                  ●「網羅」:有些譯本認為這應該是「炭」的抄寫錯誤。

                   116 是引用所多瑪、蛾摩拉的典故  19 ,來說明「神來的完全毀滅」是惡人應得的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一6 烈火硫磺為惡人的分】按照亞喀得文獻,放在炭上燃燒的硫磺是煙熏消毒劑。神祇伊亞和恩裡勒降下硫磺來抵消巫術,淨化世界。然而神聖戰士審判仇敵的武器卻不包括這些。本節的措詞雖然不盡相同,卻仍令人聯想到所多瑪、蛾摩拉被毀的記載(又見:結三十八22)。──《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十一7「因為耶和華是公義。他喜愛公義。正直人必得見他的面。」

         “正直人必得見他的面”指今生命運的改變,無死後得見神面之意。義人飽受苦難,現在已可體會到與神同在的喜悅。――《啟導本詩篇註釋》

         「見他的面」:即經歷到 的同在和恩寵。――《串珠聖經註釋》

         必得見他的面: 信靠神、努力行公義的人必得見神。聖經多處應允,義人必與神同行(3116671;代下309;太510;啟224)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最後又提到耶和華,其特性是公義的,因此能答覆第3上半節的懼怕,與第3下半節的沮喪。公義的「根基」無他,乃是神的本性與旨意:祂的所是與所愛。──《丁道爾聖經註釋》

                  「公義」是神的本性,所以「祂喜愛公義」,絕不允許罪惡得逞。我們不必靠自己「像鳥飛往你的山」(1),而應該「投靠耶和華」(1),在難處中首先在基督裡與神恢復親密的交通,做一個「正直的人」,就「必得見祂的面」,「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4)──《聖經綜合解讀》

 

【詩十一7 得見審判官的面】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象喻中,得見審判官或神祇的面有得他喜愛的意思,所代表的是覲見的權利。這話通常是指懇求者或原告得以覲見法官。審判官或神祇若是轉臉向你,你就是得著恩寵。──《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思想問題(11 12)

 1 世人認為「見義勇為」是好的品行,予以褒揚。基督徒更應不畏邪惡而秉公行義,這勇氣從何而來?參117

 2 惡人在言語上所犯的罪是否比行為上的罪為輕呢?參123。基督徒在言語上犯罪是否會比犯其他的罪容易被神赦免呢?參弗425 29 31~12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