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九篇拾穗 【詩九篇詩題】「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調用慕拉便。」 大衛因公義的審判者耶和華毀滅惡人而讚美祂(1~10節),又勸勉眾民去讚美祂(11,12節),並請求神毀滅惡人,以至義人得到釋放(13~20節)。本詩篇與第十篇一起,在希伯來文版本裏構成一首字母的離合詩,(幾乎)每隔一節便以接續的希伯來文字母來開始。“慕拉便”的意思是“兒子(或為兒子)之死”,但不能確定所指。――《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篇祈禱詩。――《串珠聖經註釋》 「慕拉便」字義是「死亡」,意思不能確定。早期教父耶柔米(Jerome,主後370~420年)認為是「聖子之死」,賽普勒斯的狄奧多勒(Theodoret
of Cyrus,主後393~458年)認為本詩預言了聖子勝過死亡的奧秘(13~14節)。──《聖經綜合解讀》 第九和第十篇在《七十士譯本》中合併成一篇,但在希伯來聖經中是分開的兩篇。希伯來原文可能是同一篇離合體詩,基本上每隔一節都以連貫的希伯來文字母開始。──《聖經綜合解讀》 詩篇第九、十、二十五、三十四、三十七、一百一十一、一百一十二、一百四十五篇是離合體詩,每一句都按順序以一個希伯來字母(共22個字母)開始。詩篇一百一十九篇則包含22組,每組8句,同一組內的每一句都以相同的字母開始。──《聖經綜合解讀》 ◎七十士譯本與武加大譯本把 9 與 10 當成是同一篇詩篇。馬索拉經文則將這兩篇當成是不同的詩篇。這兩篇放在一起像是同一篇字母詩(每兩節一個字母),且第十篇沒有前面的短文,不過其中少了幾個字母,因此是不是同一篇詩就難以定論(也可能是因為經文傳抄失誤導致)。 ◎「字母詩」是一種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詩,又被稱為「離合詩」。最有名的是 詩 119 。這是用來表達「完美」、「完整」。 ●「慕拉便」:字義可能是「死亡」,一種曲調名。──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1】「我要一心稱謝耶和華;我要傳揚你一切奇妙的作為。」 傳揚你一切奇妙的作為: 詩人被神的偉大作為感動,許願將此傳揚於眾。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神的公義彰顯於列邦中。感恩、呼求詩。詩人感謝往日的救恩,預先稱頌將要成就的救拔。詩人
:①感謝稱頌神(1~3節);②讚美神公義的審判(4~10節);③祈求神拯救自己(11~14節);④歌頌神審判惡人(15~20節)。本詩結構安排妥當,更增添詩的韻味。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事奉神必須一心,半心便是無心。本節中有兩次說“我要”。二節中又有兩次說“我要”。這四次都是那得勝的以色列人因神為他們伸了冤向神所發的讚美。── 包忠傑《詩篇註解》 神為我們的作為是十分奇妙(這字解作奇異、外來的、莫名其妙、在科學分析以外的),只有他可以令人驚訝。順便一說,在舊約中,這個特別的名詞只專用作描述神的作為,而永不用在人身上(參看詩七十二18)。──《每日研經叢書》 我們「稱謝」神,就要傳揚祂在我們身上「一切奇妙的作為」。沒有見證的「稱謝」,並不是最美的「稱謝」。──《聖經綜合解讀》 ●「傳揚」:SH 5608,「宣佈」、「述說」。 ●「奇妙的」:SH 6381,「奇妙的」、「特出的」、「非凡的」。 ●「傳揚你一切奇妙的作為」:「述說你的一切是奇妙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1~4】引言:詩人立志稱讚耶和華,因他相信神必應允他祈禱。――《串珠聖經註釋》 【詩九2】「 我要因你歡喜快樂;至高者啊,我要歌頌你的名!」 神是敬畏他的人一切的一切,所以必因他喜歡快樂。嘗過他救恩的人都知道他是何等可愛。── 包忠傑《詩篇註解》 Aleph是希伯來文第一個字音。──《每日研經叢書》 大衛在得勝的時候,並沒有留一點榮耀給人、武器和勢力,而是把所有的榮耀都歸於神。──《聖經綜合解讀》 ●你的「名」:在希伯來文化中,名字代表一個人的本質,特徵和人格,而且按照我們對他的認識或他向我們啟示的程度而定。「神的名」等同於「神」。──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3】「我的仇敵轉身退去的時候,他們一見你的面就跌倒滅亡。」 惡人不能見神的面,所以“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 包忠傑《詩篇註解》 【詩九3~4】主不僅敗壞仇敵,也積極為聖徒申冤辯屈。他以公義審判仇敵,以慈愛眷顧百姓。被滅亡的不可抱怨,興起的不可自誇。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詩九4】「因你已經為我伸鞽,為我辨屈;你坐在寶座上,按公義審判。」 「你已經為我伸冤」:或作「你必為我伸冤」。――《串珠聖經註釋》 神是我們的辯護者,替我們澄清批評、誤會,在別人面前為我們辯護。──《靈修版聖經註釋》 Beth是希伯來文第二個字音。──《每日研經叢書》 【詩九5】「你曾斥責外邦,你曾滅絕惡人;你曾塗抹他們的名,直到永永遠遠。」 “外邦”亦作“列國”,指敵對的國家;6節稱之為“仇敵”。――《啟導本詩篇註釋》 外邦: 敵擋神的人。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詩人用預言的啟示看到神為他的選民斥責惡人的時候。因信心可以認為那事已經成就了,所以就心中湧出讚美來。── 包忠傑《詩篇註解》 ●「外邦」:SH 1471,「國家」的複數形態,「列國」的意思。──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5~6】這兩節經文教導我們說,惡人要永遠受懲罰。――《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九5~8】神的勝利。說明末世的局面。雖然神尚未成就,詩人確信最後的勝利必屬於神(5,6節),他會施行最後的審判(7,8節)。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詩九5~12】祈求的基礎:因著神過去的作為(5~6),和 保護受欺壓者的屬性,詩人可以大膽求神伸手援助。由於他對神的信心,他甚至邀請人同來歌頌神(11~12),好像神已聽了他的祈禱。――《串珠聖經註釋》 【詩九6】「仇敵到了盡頭;他們被毀壞,直到永遠。你拆毀他們的城邑,連他們的名號都歸於無有。」 神選民的仇敵必被毀滅,就是他們的名號也無人紀念了。他們經耶和華審判的“風一吹便歸無有,他的原處也不再認識他。── 包忠傑《詩篇註解》 Gimel是希伯來文第三個字音。──《每日研經叢書》 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逼迫神百姓的外邦「仇敵」,如埃及、非利士、亞蘭、以東、摩押、亞述帝國、新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希臘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第三帝國,這些曾經不可一世的「仇敵」,現在早已「歸於無有」,被掩埋在廢墟中,唯有神的百姓還在!這正是「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十二19)的最好證明。──《聖經綜合解讀》 ●「到了盡頭」:SH 8552,「終結」、「耗盡」。 ●「被毀壞」:SH 2723,「荒廢之處」、「廢墟」、「荒廢」。 ●「拆毀」他們的城邑:SH
5428,「拔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7】 「惟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他已經為審判設擺他的寶座。」 寶座: 對惡人來說,是懲罰的象徵;對義人來說,是救恩與祝福的象徵。聖徒藉著十字架,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神寶座前。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描述神坐在『永恆中』(而不是永遠,譯者註:和合本用永遠)──《每日研經叢書》 世上的掌權者最多不過幾十年的權柄,世人尚且要敬畏他們,為什麼不敬畏「坐著為王,直到永遠」的神呢?因為他們是無知者無畏,不知道神「已經為審判設擺祂的寶座」,不相信「審判」即將來臨。──《聖經綜合解讀》 【詩九8】 「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正直判斷萬民。」 強調神公義的實在。不是躺著休息,乃是積極的管治,施行公正,不偏待眾人,也就是正直的意思。祂已建立為審判的寶座,我們讀到『正直』(mispat),這最後一個字的意思,是啟示一種完全與異教徒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種公正和負責任的方式。 He是希伯來文第五個字音(Daleth第四個字音沒有在這裏出現)。──《每日研經叢書》 【詩九9】「耶和華又要給受欺壓的人作高臺,在患難的時候作高臺。」 “高臺”。一個在高處、安全的避難所,“受欺壓的人”可以躲到那裏去。――《詩篇雷氏研讀本》 “高臺”另有稱為“避難所。”── 包忠傑《詩篇註解》 「高臺」意思是「高處、避難所、高處的堡壘」,又譯為「避難所」(四十六7、11)、「保障」(賽三十三16)。──《聖經綜合解讀》 ●「高臺」:SH 4869,「避難所」、「穩固的高處」。──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9~12】主施行審判的必要性,如同3,4節,神施行審判時,必然拯救被壓迫的人、鼓舞誠實的人。義人應當常常仰望主(5:3;25:21;42:11;69:6;123:2)。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詩九10】「耶和華啊,認識你名的人要倚靠你,因你沒有離棄尋求你的人。」 神永遠不會離棄那些信靠祂的人(離棄即是拋棄)。神的應許,並非表示我們信靠祂就永不會經歷痛苦和失敗,而是表示神永遠不離開我們。──《靈修版聖經註釋》 認識你名的人: 不僅是從理性上認識主,更是熱愛神、敬拜神、順服神的人。尋求你的人: 不是只出入聖殿,而是完全獻身於神的人。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Waw是希伯來文第六個字音。──《每日研經叢書》 【詩九11】「應當歌頌居錫安的耶和華,將他所行的傳揚在眾民中。」 神不是單單住在錫安(也叫摩利亞山,聖殿建在其上),而是時時刻刻住在每一處。不過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是耶路撒冷和漂亮的聖殿。神曾在會幕(參出25:8~9)和所羅門所建造的聖殿中顯現(參代下7:16)。猶太人把這位獨一的真神從這個敬拜的中心地傳向世界。──《靈修版聖經註釋》 居錫安的耶和華: 自大衛將約櫃移到錫安,這裡便成為聖山(撒下6:10~12)。通過這件事,錫安在靈性上具聖潔意義。錫安可象徵耶路撒冷、教會、甚至天國。最重要的,它顯明神介入歷史。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錫安」:SH 6726,「乾枯之地」,耶路撒冷的另一個名字。──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12】「因為那追討流人血之罪的─他紀念受屈的人,不忘記困苦人的哀求。」 “追討流人血之罪”。即為報血仇而要求處死惡人(比較創九5,6)。――《詩篇雷氏研讀本》 神必不忘記那許多為他的名流了血的人。使徒約翰記載說:“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為神的道並為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阿,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啟六9,10)這許多歎息的靈魂向神的呼求,到了時候就必蒙垂憐。── 包忠傑《詩篇註解》 Zair是希伯來文第七個字音。──《每日研經叢書》 第12節另一環聯繫,希伯來文譯為那追討流人血之罪的(「追討」直譯為:「尋找」、「需求」)之字,與十篇13節下相同,而那裏指的,正是殘暴之人所否定的事。這個觀念首先出現於(創九5);參如:申十八19;代下二十四22;結三十三6。──《丁道爾聖經註釋》 ●「困苦人」:SH 6035,「貧窮的」、「卑微的」、「受苦的」。 ◎1~12這一段是描述神公義、為困苦人伸冤的本質。──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12 追討流人血之罪的】關於家族有責任為死者報仇的討論,可參看:民數記三十五9~34的注釋。宗族成員被人殺害時,家族有義務執行流血的報復行動,「追討流人血之罪的」稱號可能源出於此。這雖然是部落社會的典型作法,對於需要維持法紀的有組織國家而言,卻有極度不良的影響。故此,「追討流人血之罪」者可能得到政府的任命,能夠同時滿足家族和政府的需要,負責拘捕犯人,以及在謀殺案件中執行判決。本詩所論的可能是比較廣義的職務,因為所用的並不是民數記經文中的專門術語。又請參看:創世記四14~15,九5~6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九13】「耶和華啊,你是從死門把我提拔起來的;求你憐恤我,看那恨我的人所加給我的苦難,」 “死門”:舊約中,把人患病或遭患難等視作身處陰間或站在死門前(參伯十七16)。“從死門把我提拔”有若中國人說“死裡逃生”。詩人沒有死,但已體驗到死的滋味。――《啟導本詩篇註釋》 神已往怎樣的拯救了,現在也必垂聽。“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林後一10)。神既在過去幫助了,他將來還必如此,因為他是不改變的神。── 包忠傑《詩篇註解》 ●「死門」:原文是「死亡的大門」。意思接近中文的「鬼門關」,指「差一點死去」。──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13 死門】初民相信稱為陰間的冥界好像世上的城市,有房屋,甚至也有城門(主要是將其中居民關鎖于此)。《伊施他爾下陰間》中冥界的城門建築,更有七道城門,每道城門都有守衛管制出入。在埃及圖像中,死門則被形容為進入墓城的通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九13~20】祈求的內容:詩人求神執行審判對付外邦人。――《串珠聖經註釋》 ◎這一段陳明神也曾經救拔詩人,並呼求神在外邦人面前顯明自己的能力,拯救詩人。──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詩九14】「好叫我述說你一切的美德;我必在錫安城〔原文是女子〕的門因你的救恩歡樂。」 “錫安城的門”乃與上節的“死門”相對,因神的慈愛,從死的陰影中進到神的救恩裡。“城”也作“女子”,指耶路撒冷(錫安城)的百姓。城有若百姓之母,城中居民為其兒女(看一四九2;賽三16;耶四31;哀四2;珥二23等)。――《啟導本詩篇註釋》 錫安城的門: 與13節“死門”形成對比。救恩不僅是將人從死門提拔,也包括靠神直達錫安之門。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一座城的城門是百姓集會的公眾地方,在那處,他們可以將對鄰舍的訴訟帶來,向今日我們的執法者(Justice of the Peace)之類的人陳明。所以在城門,百姓尋求得到公正對待,他們要述說神的愛和公正!用錫安的女兒(譯者註:參和合本本節的小字)來描述耶路撒冷的居民,這是一種具吸引力的說法。他們是一個浛體,『她』是神所愛的女兒,好像神愛君王如同『兒子』一樣(詩二7)。留意說話的人已下到死門,現在他發現錫安城的門已為他打開了,讓他進入永生神的生命中。 Heth是希伯來文第八個字音。──《每日研經叢書》 【詩九14錫安城的門何以又稱為錫安女子的門?】 答:在這一節說到「我必在錫安城的門,因你的救恩歡樂」,中有小字:「城原文作女子」。在舊約中也有許多別的地方作這樣的譯注:諸如「猶大的城邑,應當快樂」(城邑原文作女子,詩四八11,九七8);「巴比倫城阿」(城原文作女子,詩一三七8,耶五十42, 參五一33);「僅有錫安城」,「送到錫安城的山」,「錫安城阿」,「錫安城的威榮」(賽一8,十六1,耶六23,哀一6,以上城字原文皆作女子);又如「屬他的鄉村」(耶四九2,原文作女子);「非利士眾女」(結十六27,眾女是城邑的意思)。以上所舉各處的小字,皆作同樣的注譯。錫安是耶路撒冷聖城的別名,而耶路撒冷是個母城,由她生出大小的城邑及鄉鎮。「論到錫安必說,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其中,而且至高者必親自堅立這城。」(詩八七5)錫安城的門與死門(詩九13)有所不同。死門是受苦、沉淪、哀哭切齒之門;這錫安城的門,是得救、歡樂、光明、快樂的救恩之門。凡蒙恩的人,應當要把主的美德述說和宣揚出來(參詩九11,14,彼前二9)。――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詩九15】 「外邦人陷在自己所掘的坑中;他們的腳在自己暗設的網羅裡纏住了。」 外邦人”也可以作“外國”就是一切別的國家。到了神歸向他的選民以色列人的時候,一切其它國家都要流向聖地。列國從前的權柄都要降服主了。── 包忠傑《詩篇註解》 ●「外邦人」:SH 1471,「國家」的複數形態,「列國」之意。──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16】 「耶和華已將自己顯明瞭,他已施行審判;惡人被自己手所做的纏住了〔或譯:他叫惡人被自己手所做的累住了〕。」 原文在“細拉”之前有“希迦庸”(Higgaion)。這用語可能指“默想”,或指較安靜之樂器的使用。――《詩篇雷氏研讀本》 本節尾“細拉”前,在原文有higgayon字樣,有“默想”的意思,或為音樂符號。――《啟導本詩篇註釋》 「耶和華已將自己顯明了, 已施行審判」:或作「耶和華必將自己顯明,必施行審判」。――《串珠聖經註釋》 原文“細拉”前有 Higgaion 一字,是一個音樂指示符號,可能指示用較安靜的樂器。――《靈修版聖經註釋》 現在有許多惡人藐視義人說:“你的神在那裡呢?”到了時候他要出來,他要吼叫,使惡人大受驚慌。惡人要被自己所作的纏住。“動刀的必被刀所殺”是根本的原理。── 包忠傑《詩篇註解》 Teth是希伯來文第九個字音。──《每日研經叢書》 【詩九17】「惡人,就是忘記神的外邦人,都必歸到陰間。」 歸到陰間: 罪人必要去的死亡之地。用詩的語言描述為“眼睛尚未看見,就被拖走”。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惡人”在聖經中並不是素常人所看為那些奸盜邪淫的罪人。神看為惡人乃是那些不敬虔遠離神的人。── 包忠傑《詩篇註解》 這些人丟棄神。──《新舊約輔讀》 ●「歸到」陰間:SH 7725,「轉回」、「返回」。 ●「陰間」:SH 7585,「地府」、「死人所在之處」。 ◎用「歸到」好像這些忘記神的列國一開始就是屬於陰間,只是暫時脫離,而現在又要回去他們原本屬於的地方。──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九17~18】“惡人……必歸到陰間”。參看創世記三十七章35節的腳註。相反地,神記念“窮乏”的人。――《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九18】「 窮乏人必不永久被忘;困苦人的指望必不永遠落空。」 窮乏人……困苦人: 不僅指經濟上的貧困人,也指邪惡、矛盾制度與權力的犧牲者。從屬靈角度看,是指聖徒,永遠也不與這世界相和的公義之子。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神卻沒有丟棄凡倚靠祂的人。──《新舊約輔讀》 “因為”這個詞(第18節,譯者註:和合本沒有譯出來),希伯來文是Ki,較佳的瞭解是這,用在沒有說出來的誓言或應許。所以我們如此解釋:『(在另一方面,我宣告)這事,窮乏人必永不會被遺忘。』還有,當動詞在這情況下用作被動式時,那麼它的主詞便是神。因此,總的來說,『永遠』這兩個字最好的解釋便是永恆! Yod和Kaph是希伯來文第十和十一個字音。──《每日研經叢書》 【詩九19】「 耶和華啊,求你起來,不容人得勝!願外邦人在你面前受審判!」 「不容人得勝」:不要讓人可以自誇。――《串珠聖經註釋》 詩人這樣祈禱就把自己列在神那一邊求神和他的公義得勝。他有屬靈的眼光,知道神是一定要得勝的。── 包忠傑《詩篇註解》 【詩九20】「耶和華啊,求你使外邦人恐懼;願他們知道自己不過是人。」 人: 指有限的、不義的自然人。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詩中所指的「外邦人」是一切不認識神、犯罪作惡的人。──《新舊約輔讀》 詩九19,20並沒有使用跟來的希伯來字音。──《每日研經叢書》 恐懼(morah)。該詞的輔音意為“教師”。七十士譯本和敘利亞譯本是這樣譯的。其他譯本認為morah是mora(恐懼)的誤拼,還有人認為morah是me'erah(詛咒)誤拼,意為“使他們受到咒詛”。 人('enosh)。與第19節相同。本詩的最後強調,在全地審判者的眼中,人是軟弱的。── SDA聖經注釋 【詩九20 使人恐懼】初民經常相信強大、得勝的軍隊參戰時,對於神明成為神聖戰士的恐懼,會率先進入戰場。埃及和亞述浮雕都將神明描繪成有翼輪,在他們軍隊之前開入戰場,使敵軍心懷畏懼。杜得模斯三世的碑文將這恐懼歸功於亞孟─銳神,赫人、亞述、巴比倫的文獻都各自有能使仇敵滿心恐懼的神聖戰士。神明有可懼而難以接近的面容,並不是以色列神學獨有的概念。美索不達米亞的神祇也是以神聖榮光梅嵐穆來彰顯其能力。神的光輝或「榮耀」壓倒敵方。面對這種神聖威榮,外邦的神明和軍隊盡被擊敗,被逼臣服于至高神之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思想問題(第9篇)】 1 大衛開始祈求時便發出稱謝的聲音,此舉給你什麽可借鏡的地方呢? 2 大衛的信心基於什麽?你有否忘記神過去的作為?你的信心是否隨著經歷神恩典的增多而有增長呢? 3 神是受欺壓者的保障(9)。試思想今日那些人備受欺壓呢?作為神的兒女,你有否參與欺壓人的行列?神會怎樣對待欺壓人的人?(12)參出22:21~24。 4 大衛祈求神救拔他與他向神歌頌,這二者有什麽關係?當神應允你的禱告時,你有否向人述說神的作為呢? 5 大衛求神使忘記神的外邦人(17)知道自己的有限,更不能以惡誇勝。今日我們看到許多人心裡否定神,且囂張行惡,我們可以做些什麽呢? ──《串珠聖經註釋》 【詩九~十篇】這兩篇詩在《七十士譯本》中為一篇。大多數學者認為當日寫時本為一篇,理由是:1,二篇在結構上位希伯來文字母詩,雖有若干缺漏,但字母次序連貫。2,第十篇無題注,在《詩篇》卷一中,除了作為“前奏”的第1、2兩篇外,均有題注。3,第九篇之末有“細拉”二字,通常都出現在詩中,不在詩末。4,二詩在用語和內容上多類似處,例如“耶和華啊,求你起來”(九19;十12);“永永遠遠”(九5;十16);“在患難的時候”(九9;十1)等。 第九篇稱頌神拯救他脫離敵國之手,第十篇祈求神除去國中的惡人。表面看去前者屬感恩詩,後者屬求告詩,內容不盡同;但在《詩篇》中不乏先感謝後求告的詩歌格式,詩人可為過去的拯救感謝神,接上求神保守。何況惡人的攻擊,無論來自內外,同樣威脅到一國的生存。 本為一篇的詩,或為祭祀儀式上的需要,後來分開為二,四十二與四十三篇便是一例。 傳統認為大衛為此詩作者,慶祝戰勝非利士等敵人。但從採用字母詩體看,當屬較後期作品。題注中的“慕拉便”只見此處,有“喪子用”之義,但詩中無此意。很可能只是一個曲調的名稱。 第九篇以稱頌神開始(1~4節),繼之說明稱頌的根據(5~6節),確認神是全宇宙的主和受欺壓者的保障(7~10節)。詩人接上邀請大家一道來讚美(11~12節),又為困苦人祈禱(13~14節),講述神拯救的大能(15~18節)。最後再懇求神的幫助。第十篇先述惡人的得勢和驕傲(1~11節),接上呼求神紀念受欺壓敵人(12~15節)。詩人以對神堅固的信心結束全詩(16~18節)。――《啟導本詩篇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