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四十六篇拾穗 【诗四十六篇题注】「可拉后裔的诗歌,交与伶长。调用女音。」 信心与感恩的诗篇,焦点在于以色列的神——他们的避难所(1~3节);神的城——他们安居之所(4~7节);以及神的拯救——他们的平安(8~11节)。虽然本诗篇的背景可能是希西家在位期间、以色列受到西拿基立的入侵(王下一八13~一九37),但诗中似乎是遥望诗篇第四十七篇——神作王之歌,因而最终是指向基督在千禧年的掌权。“女音”,大概指女高音。――《诗篇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颂赞之诗,但以圣城耶路撒冷为称颂物件,间接赞美神,故通称“锡安歌”。改教家马丁路德依据本诗写成著名的圣诗《神为我众巩固保障》(A
Mighty Fortress Is Our God)。 此诗在主题上与47、48篇同为赞美锡安荣美之诗,说明神的确与人同在。传统认为,写诗背景为神拯救耶路撒冷脱离亚述人之手(王下十八13~十九36)。但诗中所用语言已不着任何历史痕迹,成为万代可以同颂的篇章。 全诗分三段:1~3节讲神永远与人同在;4~7节指出同在的事实和8~11节述说神被尊崇。二、三段之末一节为副歌(7,11节)。题注中的“女音”只见本篇,或指用女高音颂唱。――《启导本诗篇注释》 这是一篇锡安之歌:透过称颂耶路撒冷而赞美神。――《串珠圣经注释》 本篇的背景可能是希西家王期间,神拯救耶路撒冷脱离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入侵(王下十八13~十九37),但诗中的语言已不着任何历史痕迹,无论是战争、地震、海啸、动乱,还是失业、疾病,我们都可以从中得着安慰和鼓励。因为权能的神永远「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1节),神的权能高于大自然(1~3节),胜过围攻圣城的仇敌(4~7节),并将在全地得胜(8~11节)。──《圣经综合解读》 诗篇第四十六、四十八、七十六、八十四、八十七、一百二十二篇的主题都是颂赞圣城耶路撒冷,所以被称为「锡安歌」(一百三十七3)。──《圣经综合解读》 「调用女音」(1节)可能指用女高音颂唱(代上十五20),或用男童的假声。──《圣经综合解读》 ◎大部份学者认为这是被掳前的作品,尤其 46:4 似乎与创 2:10~14 及以色列附近民族的创造传说有关,所以连新派的学者都认为这首诗是古老的作品。 ●「女音」:SH 5961,「年轻女子, 字面意思为女高音或男童的假音」。──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六1】「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避难所”。在危险时提供荫庇的地方。“力量”。在危险当中给予我们勇气。“随时的帮助”。也有“证明可靠之帮助”的意思。神的帮助既是及时,也是可靠的。――《诗篇雷氏研读本》 圣徒的避难所。记述犹大王希西家在位时,国家受到亚述王西拿基立入侵陷入危机,靠神恩典度过难关(王下19:1~37)的事件。诗人通过这一历史事件,亲身经历惊人的恩典,怀着感激之情赞颂神,预言神终必成就永恒统治。诗人使用列举法和简洁辞藻(1~3节),使整首诗充满力度,与内容非常相符。路得(M.Luther)以本诗为蓝本,写就名为“我主是坚固山寨”的诗歌,至今仍被患难中的圣徒吟咏。诗人用列举法,用三段诗节组成全诗,每段都以表示稍微休息的“细拉”结束。具体结构为:①人以神为避难所,所有的刚强生活(1~3节);②神所在的城必不动摇(4~7节);③神治理万邦的能力(8~11节)。 ――《圣经精读本》 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神是患难险境中最切实的帮助。当圣徒身处不能承受的患难之时,要丢弃自暴自弃、仅靠自己的愚蒙之举,恳求神的恩典,他会随时帮助我们。――《圣经精读本》 避难所讲到保护,或救恩的外在一面:那位不改变的神,我们可在祂里面得着荫庇。力量或许意指动力方面:神在里面,使弱者得着行动的能力。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将这两方面作了总结;随时一词意味祂已预备被「找到」(是其字根意思,如:赛五十五6),并且「足够」应付一切状况(参,书十七16的希伯来文;亚十10)。──《丁道尔圣经注释》 第1节的「避难所 מַחֲסֶה/machaceh」原文是「躲避危险的隐敝处」,可以使人在危险中得庇护。「随时的帮助」原文是「及时可以找到的帮助」。──《圣经综合解读》 ●「避难所」:SH 4268,「避难所」、「隐敝处」。 ●「随时的」帮助:原文是「及时可以找到」。──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六1~3】神永远和选民同在:诗人深信选民无论经历任何动乱或危机,神仍然与他们同在,故不用惊慌。――《串珠圣经注释》 【诗四十六2】「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 ●「山」虽摇动:原文是复数型态,「群山」。──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六2~3】意思是:“无论发生何事”。 ――《诗篇雷氏研读本》 地、山、海心的急剧变化、摇动,意味惊天动地的危机。诗人面对一触即发的危机:自己的城邑被数量众多的强敌围困,且不知何时被攻陷,感到如同地动山摇、海啸般的恐惧。 ――《圣经精读本》 这不只是一幅大有力量的语言图画,描绘最不能改变、最巩固的地和山,在与象征最动荡不安、最具威胁的海相争;并且进一步思想到整个受造世界的终局,到那时,地、山与海都各归其位,正如一○四5~9所描写的。这最终的毁灭,此处只是暗暗的一瞥,在一○五25以下就说得很明白,而在那里神仆人至终的安稳,也同样很清楚。──《丁道尔圣经注释》 ◎ 46:2~3 是描述地震和洪水这类的天灾。而当时的人把海当成是混沌的毁灭力量,在这个背景下 46:3 更是恐怖的情景。──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六3】「其中的水虽砰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细拉」 “砰訇”为“大声”的意思。――《启导本诗篇注释》 「砰訇」(3节)原文是「咆哮、吼叫、喧闹」。「翻腾」(3节)原文是「骚乱、 混乱」。──《圣经综合解读》 「细拉」(3节)是音乐符号,提示读者停顿、思想,让我们的思绪从2~3节惊天动地的危机转到第4节神里面的宁静平安。──《圣经综合解读》 ●「匉訇」翻腾:SH 1993,「咆哮」、「吼叫」、「喧闹」。 ●匉訇「翻腾」:SH 2560,「骚乱」、 「混乱」。 ◎ 46:3 描述到汹涌的海水,这一段却描述平静美好的河水。且神住在城中,城稳固不怕外界的动乱。──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六4】「有一道河,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欢喜。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所。」 给予肉体和属灵祝福的“河”,尤其是在千禧年的“神的城”——耶路撒冷——当中(结四七1;亚一四8)。――《诗篇雷氏研读本》 “河的分汊”:耶路撒冷建在山上,并无河流,此处的“河”有三十六8“乐河”之意,圣城有若伊甸乐园(看创二10),有神的永福之河滋润。“分汊”暗喻此河如伊甸之河,分为多道流出。――《启导本诗篇注释》 「河的分汊」:河的支流。这里借用伊甸园由河流灌溉的图画(见创2:8~15),象征神的恩惠涌流,使城的居民大有快乐。――《串珠圣经注释》 诗人勾勒出和平、静寂中得享安息的画面,与2、3节整个世界动荡不安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圣经精读本》 在神那里,水不再是威胁的海洋,而是赐生命的河;参九十八7、8的海与大水(河川),正欢迎他们的主人;亦参以赛亚书八6,形容神的帮助好像那供应围城用水的安静溪流。神的城是旧约圣经的伟大主题之一,尤其是在诗篇中;而本篇与以下两篇则构成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组。神选择锡安,或耶路撒冷,就像祂选择大卫那样引人注目,而此举的奇妙不断更上一层;只因为它是神的居所,所以才能坚固(5节),且居重要地位;而既然如此,它便将为世人所嫉妒(六十八15、16),又将成为列国的母城(八十七篇)。事实上,旧约已经指出新约的锡安异象,表明它是属天的,而不仅是地上的一个地点(参,四十八2的注释)。──《丁道尔圣经注释》 当城被围困时,最可怕的就是水源被截断。耶路撒冷建在山上,虽有活泉,但并无河流。「河的分汊」(4节)可能是借用伊甸园的四条河(创二10~14),隐喻耶路撒冷城就是有神同在的伊甸园,神自己是那「活水的泉源」(耶二13)。这道乐河将在新耶路撒冷出现(结四十七1;亚十四8;启二十二1)。──《圣经综合解读》 ◎「有一道河」:事实上耶路撒冷并没有河川经过,但赛 8:6 33:21 或者 创 2:10~14 的伊甸园四道河,都可能是此处的隐喻背景。说明神的城是神掌控的伊甸园。 ●「这河的分汊」:SH 6388,原文是复数型态,意思是「这河的许多支流」。──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六4~7】神同在的确据:神既然住在耶路撒冷,必会和当地居民同在,保护他们; 一发声,骚动和喧嚷的万国便立刻慌乱。――《串珠圣经注释》 1~3节是动荡不安的大海,4~7节却变成平静美好的河水。因着神的同在(4、7节),水不再是威胁生命的大海,却成了赐生命的「乐河」(三十六8);环境里的难处不再能「吞吃居民」(民十三32),却成了造就百姓的「食物」(民十四9)。──《圣经综合解读》 【诗四十六5】「神在其中,城必不动摇;到天一亮,神必帮助这城。」 “到天一亮”。破晓时分,通常是展开攻击的时候。――《诗篇雷氏研读本》 “到天一亮”指敌人可能发动攻势的时候。――《启导本诗篇注释》 神在其中: 圣徒拥有平安,是因有神的同在与恩典。无论身处何方,永生之神都赐下超然的平安(约14:27)。到天一亮,神必帮助这城: 指神的使者一夜之间杀死18万5千亚述军兵的事件(王下19:35)。属灵意义指待漆黑、痛苦之夜过去后,神所应许的黎明就必到来。 ――《圣经精读本》 由动摇一字的重复出现,而格外有力;这字被用于描写山(2节;摇动)及列国(6节),而这两者与微小的锡安相比,显得十分巨大。此外,天一亮(直译,天方破晓;参 NEB)回应了那次最伟大的拯救:「到了天一亮」,红海复合,淹灭了埃及的军队(出十四27)。──《丁道尔圣经注释》 「天一亮」(5节)本来是敌人将要发动进攻的时候,但如果百姓行在神的旨意里,「天一亮」反而成了神的帮助将要临到的时候,因为「神在其中,城必不动摇」(5节)。正如「到了天一亮,海水仍旧复原」(出十四27),淹没了法老的军兵;又如「清早有人起来一看」(王下十九35),神的使者一夜之间已经「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王下十九35)。──《圣经综合解读》 ●「到天一亮」:SH 1242,「早晨」。──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六6】「外邦喧嚷,列国动摇。神发声,地便熔化。」 列邦喧嚷、骚乱不休,神一发怒,万民恐惧。“熔化”有敌人的抵抗因恐惧而消散之意。――《启导本诗篇注释》 外邦……熔化: 神在末日必审判全地。虽然这是未来要发生的事情,然而,诗人使用过去时,表明凭着强烈的确信,他相信这事已经成就。 ――《圣经精读本》 这里是从两方面来看审判:罪的不安本质完全披露,而暴怒(或在吵闹中)的下一步为缺乏安全感,是很合理的(动摇,请看以上第5节的注);神插手救援,祂的声音可以造成世界,也足以将它毁灭(参,三十三6、10)。──《丁道尔圣经注释》 「外邦喧嚷,列国动摇」(5节),只不过是神显明罪的本质。在历史上,每当「外邦喧嚷」(6节)抵挡神的时候,接下来总是「神发声,地便熔化」(6节),抵挡神的势力很快就归于无有。──《圣经综合解读》 【诗四十六7】「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细拉」 “万军之耶和华”。参看撒母耳记上一章3节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众民欢欣回应,赞美有神同在,是祂子民的保障。――《启导本诗篇注释》 万军之耶和华: 原文指“军队”之神。此称呼并不意味神喜战好斗,乃是对手握全权之神的庄严信仰告白。万军之耶和华与人同在,人才能常常得胜(撒下5:10)。雅各的神: 指与人立约的神(创28:10~19)。只要人相信神曾与以色列立约、应许要祝福以色列,就可以得到所有的祝福。 ――《圣经精读本》 这迭句的第一行,说到能力(究竟万军是指以色列的军队,如撒母耳记上十七45的看法,或是天军,如列王纪上二十二19,尚无定论);第二行则讲到恩典,因为提到雅各,神所拣选的人。此处与第11节的避难所\cs8,与第1节的不同,暗示其高度甚难接近;因此 NEB作:「我们在高高的坚固台」。──《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百姓的力量不是出于自己、也不是根据势力,而是因为神「与我们同在」(7节),「因为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代下三十二7),也比一切的难处更大。──《圣经综合解读》 第7节的「避难所 מִשְׂגָּב/misgab」原文是「保障、稳固的高处」(英文ESV译本),不只是消极地避难,更是把我们带到属灵的高处,让一切难处都摸不着我们。──《圣经综合解读》 ●「万军之耶和华」:圣经中出现三百多次,原文的含意与统领天上的众天使有关,用来表明神的权能。 ●「避难所」:SH 4869,「稳固的高处」、「山寨」、「堡垒」。──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六7,11】“避难所”。一个在高处、安全的地方(用词与第1节不同)。――《诗篇雷氏研读本》 【诗四十六8】「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看他使地怎样荒凉。」 最后,只有弥赛亚君王才能在将来千禧年的统治期间作成这些事。参看以赛亚书二章2至4节和第十一章6至9节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神将以色列仇敌毁于一旦。仇敌即使很有威容,神的能力也必能摧毁。 ――《圣经精读本》 神使地「荒凉」(8节),是为了清除罪恶。神在建立新天新地之前,必先毁坏破灭一切骄傲反对祂的人,使万有都归在祂的权下。──《圣经综合解读》 【诗四十六8~9】诗人邀请众民来看神在世上的胜利。祂为世人带来和平。止息刀兵,折弓断枪,焚烧战车,都是消灭战争的表示。“战车”亦作“盾牌”。――《启导本诗篇注释》 这是未来必成之事的异象,现今的胜利不过是预尝其滋味。看一字通常是指用心灵的眼睛来看,即作「观兆者」,或具先知的眼光。 虽然结果是平安,但过程却是审判。他止息刀兵……,这句话的背景不是温和的劝服,而是已然荒废、强制停火的局面(8、9b节)。审判的尾端为安宁,这一顺序与旧约的预言及伪经相符,也与新约一致(如:赛六10~13,九5;但十二1;彼后三12、13)。──《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四十六8~11】这位与他们同在的神必被尊崇会平息战乱,毁灭兵器,在全地被尊为至高。故此,选民应停止倚赖异国,要全心信靠这位与他们同在的耶和华(10)。――《串珠圣经注释》 ◎8~11节这一段要求听众要「放松」、「放手」,要体认神是造物者,一定能够被尊崇高举,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祂的旨意。我们能够「由经验中领悟」神掌权而「放手」吗?──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六9】「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极;他折弓、断枪,把战车焚烧在火中。」 「战车」:或作「盾牌」。古时的兵器多以木材或兽皮制成,所以可当柴烧(参结39:9) ; 焚烧兵器乃代表战胜敌人。――《串珠圣经注释》 人类历史贯穿着战争。但神的全然得胜,必止息一切纷争,宣告真正的和平。有朝一日,武器不再有存在价值。完全的和平会借着弥赛亚将来的统治得以实现(赛32:1~20)。 ――《圣经精读本》 世人若离开神、自己作主,「热战」结束了有「冷战」,「冷战」结束了有「恐战」,永远也不能「止息刀兵」(9节)。只有让和平之君基督来作王,世界才有可能真正「止息刀兵,直到地极」(9节)。──《圣经综合解读》 ●「止息刀兵」:「中止战争」。──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六9 止息刀兵】耶和华以神圣战士的身分在战争中帮助以色列人(见:书三17的注释),立约的神亦同样是平安兴旺之源。先知和启示文学对国家复兴的期望,世界和平的主题是其中的一点。如以赛亚书二4所说,神要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一切纷争,「他们要……把枪打成镰刀」。以西结亦同样指出耶和华保证「列国人……知道我是耶和华」的办法之一,是创造一个打仗兵器被用作燃料的时代(结三十九7~9)。──《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四十六10】「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要休息”(即停止象战争那样的活动),要承认神是至高无上的。――《诗篇雷氏研读本》 神说话,要众民安静勿动(“休息”有“停住”的意思〔看撒上十五16;赛三十15〕,故可译为“安静勿动”,即不要再用自己的方法(例如与拜偶像的异邦结盟),应全心倚靠神。――《启导本诗篇注释》 「休息」:静止不动。 「知道」:承认和尊重。――《串珠圣经注释》 神喜悦与人合作。人有时会感到无能为力。此时,当默然等候神的救恩。祷告是最好的方法。红海的奇迹、旷野中的引领、过约但河就是最好的例证。 ――《圣经精读本》 「你们要休息」(10节)原文是「安静、放松」,意思是「停止努力」(英文NASB译本),不要再靠自己的方法挣扎,如与拜偶像的异邦结盟,而应当全心倚靠神。──《圣经综合解读》 「知道」(10节)指通过经历神的作为来认识神。我们当相信神必能成就祂美善的旨意,好使祂的名「被尊崇」(10节)。所以当我们耐性等候神的时候,应当安静、信靠,松手让「与我们同在」(11节)的神去做工。──《圣经综合解读》 ●「休息」:SH 7503,「放松」、「听任」、「安静」。 ●要「知道」:SH 3045,「由经验中领悟」、「认识」。──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六10~11】要休息……的命令,首要并非在于安慰受困者,而是斥责动荡不安的世界:「静下来!」──其实就等于说:「放手!」这里很像另一次斥责风浪的命令:「住了罢!静了罢!」而对结局的看法,不是用人的盼望来形容,乃是以神的荣耀来讲述。祂明确的意图为:「我必被尊崇」(AV、RV比 RSV更准确),这足以令狂傲者大起反感,也会令谦卑人心存盼望,得着解答:「神阿,愿你崇高,过于诸天」(五十七11)。他们的信心又得更新:如果这样的一位神「与我们同在」,如果这么崇高的一位是「我们高处的保障」(NEB),此处的迭句就显得更有力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四十六11】「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细拉」 本诗给苦难中的神子民带来特别的安慰。在那恐怖的时辰,史无前例的地震着震撼大地,太阳,月亮和星星被挪离本位,崇山峻岭像芦苇一样摇晃,崎岖的山石四处分散,海浪汹涌澎湃,地面支离破碎破碎,山脉下沉,岛屿消失(太24:29,30;路21:25,26),众圣徒将得到神的保护。── SDA圣经注释 第7、11节都三次宣告了神的名字:「万军之耶和华」是宣告神的权柄;「雅各的神」是宣告祂与以色列的立约关系;而神「与我们同在」,就是主耶稣基督的名字「以马内利」(赛七14;太一23)。──《圣经综合解读》 第11节的「避难所 מִשְׂגָּב/misgab」原文是「保障、稳固的高处」(英文ESV译本),不只是消极地避难,更是把我们带到属灵的高处,让一切难处都摸不着我们。──《圣经综合解读》 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最艰难的阶段,根据本篇写成著名的圣诗《上主是我坚固保障 A
Mighty Fortress Is Our God / Ein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被称为「宗教改革的马赛曲」、真正的「德国的国歌」。──《圣经综合解读》 ●「避难所」:SH 4869,「稳固的高处」、「山寨」、「堡垒」。──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46篇)】 1 面对变幻无常的人生,本篇诗给我们什么确据? 2 昔日神保护、所选立的以色列。今日神如何保护 的子民呢?参太10:28~30; 启7:13~17。 3 10节上对今日生活紧张的信徒有何意义?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