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四十四篇拾穗 【诗四十四篇题注】「可拉后裔的训诲诗,交与伶长。」 在这首全民哀悼的诗篇里,神过往对以色列的关怀激发他们的赞美(1~3节)和信心(4~8节),而他们带到耶和华面前的,却是当前的失败(9~16节)和得蒙拯救的祈求(17~26节)。“训诲诗”。参看诗篇第三十二篇的脚注。“可拉后裔”。参看诗第篇四十二篇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全民在大患难中的求告诗,产生此诗的背景可能是全民或其领袖宣告禁食,求神施行拯救(例如代下二十章所记约沙法王的事)。说话的当为代表全民的王,军队的统帅或宗教领袖。全诗分三部分:1,讲述神过去大能的作为(1~3节);2,述说对神的信心(4~8节);3,恳求神因他们眼前的灾难和困惑,本着一向的慈爱,拯救他们(9~26节)。――《启导本诗篇注释》 他们亲耳听到自古传下来的神帮助以色列民取得迦南地的历史事迹,现在这块神赐的应许之地已受到生存的威胁。――《启导本诗篇注释》 这是一篇团体的祈祷诗:由于国家的军队战败,君王于是代表全国求神施恩,使他们可战败敌人。――《串珠圣经注释》 呼求神从苦难中解救民族。大家对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多有争议,但尚未有定论。加尔文等众多学者认为本诗在马加比时代记录。但旧约圣经在马加比时代(B.C.3C)前既已形成,而且这首诗的内容不符合马加比时代的情况,此观点颇为牵强。本诗谈论以色列的全然失败,而马加比几乎在所有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仅有一次因骄傲落败。可能是神的百姓,在被掳之后或马加比时代前,亲身经历类似的凌辱与羞愧,万分焦虑地呼求神。总之,这首诗没有个人化的经验,是全民性的祈祷诗,诗人回顾过去以色列陷入危难时,神所施的恩典,求告神早日从如今的苦难中拯救以色列。本诗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①回顾昔日征服并定居迦南的伟业,献上感恩(1~8节);②痛苦陈明以色列现今遭受的惨败及自己的纯全(9~22节 );③恳求神未来施行终极救恩(23~26节)。 ――《圣经精读本》 本篇是以色列的团体哀歌,百姓的领袖代表全民在战争失败中求告神。写作背景不能确定,但从以色列的历史来看,他们的战败都是因为君王、百姓离弃神、拜偶像。──《圣经综合解读》 ◎这一篇诗篇的著作年代有不少争议,有人认为这是被掳归回或马加比时代(公元前200年以后)的作品。不过鉴于有些证据显示这篇诗篇曾经在被掳前到马加比年代被以色列人诵读,所以著作年代应该在犹大人被巴比伦掳去以前。 ◎这一篇是十一篇群体哀歌的第一篇,群体哀歌是 44、 60 、74
、79、 80、 83 、85 、90 、94 、123、 137 。不过这一篇群体哀歌是所有群体哀歌里面,唯一自称他们所遭遇的痛苦并非群体应得的。──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1】「神啊,你在古时,我们列祖的日子所行的事,我们亲耳听见了;我们的列祖也给我们述说过。」 「古时 ...... 行的事」:指约书亚时代,神把迦南地赐给以色列人一事。――《串珠圣经注释》 律法强调教育儿女,尤其重视教导后代记载在民族史中神的救恩历史(申6:20~25)。 ――《圣经精读本》 「列祖的日子」(1节)指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迦南的时代。百姓「亲耳听见」(1节)神的作为,是神领他们回转的开始。──《圣经综合解读》 【诗四十四1~3】现今与过去的衔接格外坚强,因为列祖的勋业不是靠他们的努力,而是神的恩典;此处无疑是在回顾本族的英雄史,如今则日渐退化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四十四1~8】祈求的基础:诗人首先复述神过去如何帮助祖先战胜仇敌 (1~3),
然后基于此向神重申选民对祂的信赖。――《串珠圣经注释》 回顾往昔。诗人回顾自己民族昌盛繁荣的往日,告白这一切不是靠自己的力量,皆因神的帮助。神是万物的根源,存在于所有事件的背后。 ――《圣经精读本》 1~8节回顾过去因着倚靠神,神的百姓「终日因神夸耀」(8节)。而第8节的「细拉」是一个悲哀的停顿和转折,不得不回到「祢丢弃了我们」(9节)的失败现实。──《圣经综合解读》 【诗四十四2】「你曾用手赶出外邦人,却栽培了我们列祖;你苦待列邦,却叫我们列祖发达。」 提到在约书亚带领下征服迦南地的事。“我们列祖”。即以色列。――《诗篇雷氏研读本》 所赶出的为以色列人进迦南前住在其地的居民,以民如树木移植到新土,生根并且开枝散叶。――《启导本诗篇注释》 「发达」:开枝散叶向四周伸展。――《串珠圣经注释》 赶出外邦人,却栽培……列祖: 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强调神动工的原理是以蒙拣选的百姓为中心<徒7:6,如何理解救赎史>。外邦人指迦南民族,列祖指以色列祖先。 ――《圣经精读本》 神的百姓要得着复兴,首先要谦卑下来,不再靠自己、不再靠偶像,而是回转向神,承认一切得胜都是出于神(2~3节)。人若回转向神,神就会回转向人(申三十2~3)。──《圣经综合解读》 「外邦人、列邦」(2节)都是指迦南各族。「刀剑、膀臂」(3节)比喻人自己的能力。──《圣经综合解读》 ●「赶出」:SH 3423,「破坏」、「带来毁灭」、「剥夺继承权」。 ●「外邦人」:SH 1471,「民族」、「国家」。原文是复数型态,表示「许多民族」。 ●「栽培」:SH 5193,「栽种」、「安置」、「建立」。──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3】「因为他们不是靠自己的刀剑得地土,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胜,乃是靠你的右手、你的膀臂和你脸上的亮光,因为你喜悦他们。」 “脸上的亮光”指神的恩佑和帮助(参四6;箴十六15)。人的努力只是神所施的大能的一部分,相形之下,一点也算不得甚么,得胜乃在乎神。――《启导本诗篇注释》 「脸上的亮光」:代表神的恩宠和帮助。――《串珠圣经注释》 并非说当年征服迦南未曾使用武力,乃是告白耶和华是得胜的终极原因。因为你: 战争的胜败与人生成功与否,都取决于是否成为蒙神喜悦的人(创27:28;39:23)。 ――《圣经精读本》 ●膀臂「得胜」:SH 3467,「拯救」、「解救」、「使得胜」。──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4】「神啊,你是我的王,求你出令使雅各得胜。」 “我”。虽然是单数代名词(也见于6节),却是指整个民族。――《诗篇雷氏研读本》 神才是全民真正的领袖,每一胜利都靠这王来号令。第一人称“我”代表全民。“雅各”是诗歌中以色列民的别称。――《启导本诗篇注释》 「雅各」:代表以色列人。――《串珠圣经注释》 如果第4节的发言者是国王,他就是在宣告,以色列仍然完全是神治之国,就像从前一样。「神啊,你是我的王……」(RSV小字),这一呼声是他的敬拜动作,紧接下来的是祷告(希伯来文:「命定得胜……」;参,RSV小字),以及信靠的话。──《丁道尔圣经注释》 祷告文转向雅各的神发出荣耀,即是,那位从很早的日子已属于以色列的神(或雅各的神──同一个人,两个名字)。祂是我的王和我的神──整个会众同声的宣告,这是神,而不是人,祂曾『命定』这些古时的胜利。──《每日研经丛书》 神的百姓要得着复兴,不能再偏行己路,「各人任意而行 」(士二十一25),而要彻底接受神「是我的王」(4节),一切都照祂的旨意去行。「雅各」(4节)代表以色列民族。──《圣经综合解读》 ●「出令」:SH 6680,「命令」、「任命」。 ●使雅各「得胜」:SH 3444,「解救」、「胜利」。──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5】「我们靠你要推倒我们的敌人,靠你的名要践踏那起来攻击我们的人。」 野牛相斗以角互抵,又推又踏。此处的“推倒”和“践踏”都是借喻。――《启导本诗篇注释》 「推倒」、「践踏」:借用野牛的举止比喻选民消灭敌人的情景。――《串珠圣经注释》 靠你的名要践踏: 使人联想到水牛或黄牛凶猛跃起的画面,强烈表露诗人切盼仇敌被歼灭。――《圣经精读本》 既是完全靠神,就不必问自己有无力量,乃问神,就是我们所倚靠的那一位,有无力量。感谢神,他的名是荣耀,有权柄,有能力的。我们虽然毫无所有,可是他要将他的丰富,放在我们手中,保罗说:“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包忠杰《诗篇注解》 ●「推倒」:SH 5055,「用力冲刺或推撞」,意思是「动物用力推撞对手」。 ●你的「名」:在希伯来文化中,名字代表一个人的本质,特征和人格,而且按照我们对他的认识或他向我们启示的程度而定。「你的名」等同于「你」。──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6】「因为我必不靠我的弓,我的刀也不能使我得胜。」 诗人决定放弃人为努力,专心依靠神的恩典。弓、刀都是当时战场上典型的武器,象征人的力量与能力。然而,不信靠神,只依赖自己能力与力量之辈,必自取灭亡(太26:52)。相反,承认自己无能、求神能力者,必获取真正的胜利(腓4:13)。 ――《圣经精读本》 这节强调:必不靠我的弓,我的刀也不能……,显然回应了第3节的话:「不是靠自己刀剑……,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是信徒最好的志向。惟愿我们都有如此的志向。血肉的膀臂是必败的。完全不自恃的,才能完全靠神。── 包忠杰《诗篇注解》 人只有完全不靠自己,才能完全倚靠神。我们常常因为可倚靠的势力、钱财、聪明、人数太多而失败,因为这些「弓、刀」(6节),太容易把我们的眼目从神身上转移到我们自己身上。──《圣经综合解读》 【诗四十四7】「惟你救了我们脱离敌人,使恨我们的人羞愧。」 有了以上的志向,就必有本节的见证。恨我们的人,就是恨耶和华的,谁能恨耶和华而不羞愧呢?── 包忠杰《诗篇注解》 【诗四十四8】「我们终日因神夸耀,还要永远称谢你的名。细拉」 终日……永远: 诗人许愿必要永远赞美神。既因神此时此刻所赐下的帮助,也因神在未来必有的帮助。由此看到诗人的信仰指向未来。 ――《圣经精读本》 真蒙恩的人,必知道自己毫无所夸。凡他所有都是出于耶和华。这样,只有神是可夸的,神是配得荣耀的。── 包忠杰《诗篇注解》 【诗四十四9】「但如今你丢弃了我们,使我们受辱,不和我们的军兵同去。」 你: 至14节,共出现6次“你”。诗人在反复求告神赐下往日的荣耀,神必掌管今日的试炼。 ――《圣经精读本》 把以色列人在神大能的膀臂帮助下所取得的胜利与这个民族目前的困境进行鲜明的对比。诗人像其他圣经作者一样,采用了非专业词汇来描写神的所为(见代下18:18注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描写是正确的,但必须在圣灵的全面启示下进行理解。苦难和死亡因罪而进入世界,责任在撒但,而不是神。神“撒好种在田里”,可是“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太13:24,25)。 神确实有时会带来痛苦。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惩罚罪恶能抑制人心中的邪恶倾向。因此神规定了针对个人和全国性犯罪的惩罚制度(见代下22:8注释)。以色列的苦难要么属于这个范畴,那就是罪有应得,要么出于仇敌对人类的骚扰,那责任就不在神了。受苦的人不一定马上能确定自己受苦的原因。在寻找答案的时候应当谨慎,不要“妄评神”(伯1:22)。 神从来不会「丢弃」(9节)祂的百姓,只有祂的百姓离弃神。当神的百姓以神为王的时候(出十五18),「耶和华——你的神和你同去。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申三十一6)。当神的百姓离弃神的时候,即使把约柜抬到战场,神也不与他们「同去」(撒上四),却「必使你败在仇敌面前,你从一条路去攻击他们,必从七条路逃跑」(申二十八25)。──《圣经综合解读》 不是神使百姓「受辱」(9节),而是百姓因离弃神而自取其辱,更是神在忍受自己的名「受辱」,因为「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们受了亵渎」(罗二24)。──《圣经综合解读》 【诗四十四9~16】描写被神丢弃的景况,先遭失败(9~12节),又受到敌人的嘲笑(13~16节)。――《启导本诗篇注释》 国家的苦况:神遗弃了祂的百姓,以致他们屡战屡败,被人剥夺、掳掠、充军到异国,受尽讥诮和欺凌。――《串珠圣经注释》 第9b节最好译为现在式:「不和我们的军兵同去」,就像六十10。若果真如此,以下的事就不足为奇;不过究竟其真实性有多少,尚值得探讨。就目前而言,神子民的痛苦,在第10~12节间不断加深:溃败、抢夺、杀害、分散、奴役;而比这些更糟的,是第15、16节所描述内心的失败:信心彻底瓦解,接受了第13、14节中世界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不仅打了败仗,更丧失了斗志。──《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一段描述因为战败,所以蒙受仇敌的鱼肉欺凌,以致整个民族抬不起头来。──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9~22】借着苦难赏赐属天的祝福。诗人表达:虽然自己保持纯正,却被神丢弃,使他蒙受惨败与凌辱。与其说这是对神的抱怨,不如说因信赖掌管万事的神所发出的恳切呼求。若诗人充满怨恨与不满,就不必向神陈明这一切事由。1~8节也可证明这点,诗人承认往日的所有荣耀不是靠自己获取,皆因神的祝福。因此,诗人以埋怨的口吻向神说话,是悖论性的大胆的表达:惟有神施行救恩,才能除去所有的痛苦,拯救自己。由此得到以下教训
:①圣徒有可能遭遇无法理解的试炼;②此时应重新认识神的主权,更加迫切求告神;③如同约伯,遭遇的试炼是蒙受更大祝福的机会(伯42:10~17;罗8:18,28)。 ――《圣经精读本》 【诗四十四10】「你使我们向敌人轻身退后,那恨我们的人任意抢夺。」 【诗四十四11】「你使我们当作快要被吃的羊,把我们分散在列邦中。」 似乎不是指被掳,而是一次民族危难。――《诗篇雷氏研读本》 “快要被吃的羊”指不能用来剪毛的劣等羊,只有被宰吃的份,也可以是面临灭亡的意思。他们如被逐之民,如战俘分散各国,如同没有牧人的羊。――《启导本诗篇注释》 ●「当作快要被吃的羊」:直译是「如羊作为食物」。──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12】「你卖了你的子民,也不赚利,所得的价值,并不加添你的资财。」 “卖了”是说当作不值钱的东西卖掉。他们有若奴隶任由敌人宰割。――《启导本诗篇注释》 可译为「你以贱价把你的子民卖掉,并不要求获得高价」 ──因在神眼中,他们一文不值。――《串珠圣经注释》 所得的价值,并不加添你的资财: 意味神使以色列受外邦支配,并不会带给他任何益处。相反,以色列的羞辱不仅遮掩神的荣耀,外邦人的侵略与掠夺,也带给百姓致命的损失(赛52:5;结36:20)。尽管如此,神仍使以色列遭受外邦的践踏,原因实在难解(赛55:8,9)。只是事实就是试炼本身并不意味一切。虽然不同状况会带出不同结果,然而,诚实人通过苦难获取更坚固的信心和更成熟的信仰,并通过更新的生命恢复神的名誉。 ――《圣经精读本》 「祢卖了祢的子民也不赚利」(12节),意思是对神没有什么益处。但实际上,神忍受自己的名蒙羞,是为了人的益处:「耶和华说:我的百姓既是无价被掳去,如今我在这里做什么呢?耶和华说:辖制他们的人呼叫,我的名整天受亵渎。所以,我的百姓必知道我的名;到那日他们必知道说这话的就是我。看哪,是我!」(赛五十二5~6)。──《圣经综合解读》 ●「不赚利」:原文是「不值钱」、「不是高价值」。──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13】「你使我们受邻国的羞辱,被四围的人嗤笑讥刺。」 ●「邻国」:SH 7934,「邻居」,不过实际的意义应该是「邻国」或者「附近的民族」。──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14】「你使我们在列邦中作了笑谈,使众民向我们摇头。」 「摇头」:鄙视的神态。――《串珠圣经注释》 ●「笑谈」:SH 4912,「箴言」、「格言」、「笑柄」。──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15】「我的凌辱终日在我面前,我脸上的羞愧将我遮蔽,」 我脸上的羞愧将我遮蔽: 羞愧之情占据全身心。 ――《圣经精读本》 【诗四十四15~16】敌人一天到晚辱骂毁谤,诗人片刻也忘不了被打败的耻辱。羞辱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致无地自容。――《启导本诗篇注释》 【诗四十四16】「都因那辱骂毁谤人的声音,又因仇敌和报仇人的缘故。」 可作「都因听见辱骂和毁谤者的声音,看见仇敌和报仇者的脸孔」。――《串珠圣经注释》 10~16节的遭遇,神早已在申二十八15~69预先说得清清楚楚。当神的百姓不听从神的话,不谨守遵行祂的一切诫命律例时, 这一切管教就会临到百姓的身上。──《圣经综合解读》 当神的百姓悖逆的时候,虽然神总是能为自己保留一些跟随祂、敬畏祂的人,成为神百姓复兴的种子,但神更重视以色列整体的见证、基督身体的见证,不愿给魔鬼留任何破口,所以即使亚干一个人犯罪,都会连累全体百姓(书七1~5)。──《圣经综合解读》 【诗四十四17】「这都临到我们身上,我们却没有忘记你,也没有违背你的约。」 「违背祢的约」(17节),原文意思是「在祢的约上耍诡计」。人如果表面上遵守了神的诫命,心里却存着诡诈之心,在神面前也是「违背」了祂的约。──《圣经综合解读》 ●「违背」你的约:SH 8266,「不真实对待」、「耍诡计」。──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17~22】为国民的忠心辩护,类似一些个人哀悼诗篇里,诗人对自己无罪的辩解。参看第十七篇3节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受苦难遭刑罚本为偏离正道的结果,但诗人说他们既没有违背与神立的约,也没有去拜别的神,何以要受苦?――《启导本诗篇注释》 祈求的基础:选民知道他们若背弃神,必会受罚;但现在他们没有忘记神,也没有违背神的盟约,为何遭此灾祸?选民于是求神不要把他们当作背约的人来看待,让他们不断遭受敌人屠杀。――《串珠圣经注释》 这些敬虔的百姓单单倚靠神(6节),既没有违背神的约(17节),也没有退后、偏离(18节),更没有敬拜别神(20节),但却仍然遭遇失败,无辜受苦。因为本诗作为一首集体求告诗,所要表明的是神对百姓整体的心意。鉴察人心的神所看的不是个别人的属灵光景,而是神百姓整体的见证;祂不但看到敬虔的人,更看到那些暗中拜偶像的人(结八7~12)。虽然有许多百姓的「心没有退后」(18节)、「脚也没有偏离祢的路」(18节),但如果整体「退后、偏离」的风气到了一个地步,神就要兴起管教;百姓若不整体回转,神管教的手就不会挪开。──《圣经综合解读》 教会也是如此,神所要带进永恒的不是得救的个人,而是基督的身体教会,祂「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来二10)。因此,真正属灵的人不会只满足于自己的属灵,而是体贴神的心意:「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后十一29)?──《圣经综合解读》 ◎ 44:17~21 说明这批人自觉没有得罪神,没有对神的约耍诡计,也没有敬拜别神,但为何还会遇到灾难,让军队在旷野被打败或者自己的城镇被摧毁成废墟。此处的经文,已经有约伯记的意味:「无罪的人为何受苦」?──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17~26】第17~22节的心灵探索,逐渐揣摩出一个重要的事实:灾难是一回事,而耻辱则是另一回事。败仗似乎证明神因忿怒而抽身,但现在则看出,祂只不过是不愿被人催促(23节以下),或按照众人的意思去做。本诗所探讨令人困惑的高低起伏,在基督教历史中亦有类似情况:蒙福期与荒凉期,进展期与退缩期,这些似乎与人的忠心或方法没有直接的关联。虽然主在睡觉的图画,看来似乎太天真,但新约中主却曾如此行,而所带出的教训直到今日都适用:参第23节与马可福音四38。 不过关键乃在第22节,为你的缘故一语,本诗并未多加说明,可是所暗示的思想极富革命性,即苦难可能不是惩罚,而是战争留下的伤痕,是在与神为敌的世界中,效忠于神所需付的代价。若是如此,情况就可反转过来看:受苦乃是在与神相交,而非与祂隔离,并且是在得胜的一方。因此保罗引用第22节时,不是存「一败涂地」的绝望(见以上9~16节的注释),而是满有把握,因为「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八36、37)。第23节所描述神在睡觉、漠不关心、远在天边等不过是表面现象;背后的实情由本诗最后一个字表达了出来:凭你的慈爱。──《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四十四18】「我们的心没有退后,我们的脚也没有偏离你的路。」 ●我们的「脚」:SH 8388,「步伐」、「走」。──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19】「你在野狗之处压伤我们,用死荫遮蔽我们。」 “在野狗之处压伤我们”大概是一句俗话,表示城被毁后荒凉的景况。以民战败,庐舍为墟,成为野狗追逐之地。此地境地,虽生犹死(“用死荫遮蔽我们”)。――《启导本诗篇注释》 可意译为「但你竟然把我们抛弃在野狗藏身之处,在那里压碎我们,又用幽暗遮盖我们」; 「野狗藏身之处」描写极度的荒凉(赛34:13),整节强调选民所受的痛苦。――《串珠圣经注释》 在野狗之处: 野狗栖身于荒芜凄凉之所。这一节用隐喻手法表现以色列的孤苦处境。 ――《圣经精读本》 「野狗之处」(19节)指旷野或荒废的城镇。「祢在野狗之处压伤我们」(19节),比喻军队在旷野被打败,或者城镇被仇敌摧毁。──《圣经综合解读》 ●在「野狗」:大部份译本翻为复数的「野狗」或「豺狼」。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个字可能指单数的「海怪」结 32:2 。 ●「在野狗之处」压伤我们:「野狗出没之地」,指「旷野」或「荒废的城镇」。──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20】「倘若我们忘了神的名,或向别神举手,」 「忘了」:指不承认,不把耶和华当作真神。 「向别神举手」:即敬拜别神。――《串珠圣经注释》 「举手」(20节)是以色列人祷告的姿势。──《圣经综合解读》 ●向别神「举手」:原文是「展开双手」,应该是「祷告」之意。──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20 忘了神的名】神明的名字与祂的能力和固有的本质,通常有很密切的关系(见:出三13~14;赛九6)。耶利米书二十三27中的假先知试图将神的名字从百姓的记忆中消除,以方便他们引诱百姓跟从巴力。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申命记十二5的注释。祈求时不以耶和华为对象,是背约的行为,能够成为神惩罚百姓的理由(撒上十二9)。──《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四十四20~21】诗人坦言自己不曾拜偶像,假若他说谎,知晓人心秘密的神必不会被蒙骗。旧约时代,普遍认为痛苦由罪而来,但正如约伯记的记载,神允许试炼暂时临到圣徒。我们应当默想毫无瑕疵却面对死亡的耶稣,反思试炼的深远意义(伯1:8~12;来3:1)。 ――《圣经精读本》 【诗四十四20~22】诗人呼喊说,我们没有忘记神,没有追随假神,我们不敢作这样的事!因为神晓得人心里的隐秘。虽然没有明白所说的话有很深的含意,祷告文中引用了一句在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可以找到用来描述受苦仆人的感情句子(参看罗八36)。在那里神的服事子民也被称为一棵年幼的树,神亲自栽种它,并且愿意让它在祂的同在中成长。好像我们一样,可怜弱小的以色列对神的事情,仍需要有很多学习的地方。以色列必须学习的,并非单单因为神曾与她立了爱的约,他们就是唯一神所爱的国家。因为他们是神『特殊的子民』,这并不表示他们已经拿到神的保险单,可以免除战争中任何的败仗;以色列必须学习他们被拣选的目的;神在祂的智慧中,立意要以色列在战败中成为祂的仆人,而不是在胜利里。以色列要学习成为神受苦的仆人,而不是他们曾作过的胜利战士。──《每日研经丛书》 【诗四十四21】「神岂不鉴察这事吗?因为他晓得人心里的隐秘。」 【诗四十四22】「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 说出人在一个与神对抗的世界里保持忠诚的代价(保罗在罗马书八章36节引述本节)。――《诗篇雷氏研读本》 以民自迁居埃及就受到列国的敌视,都是因为他们敬拜神。耶稣说祂来是“叫地上动刀兵”,正是因为信祂的人受到四周不信者敌视的结果(太十34)。保罗引用这里的话,说明信徒为主的缘故,有若将宰的羊,但刀剑、苦难决不能使信徒与基督为人受死、复活后又看顾我们的大爱隔绝。――《启导本诗篇注释》 指出他们不但没有离弃神,甚至为了坚持敬畏神而受逼害。――《串珠圣经注释》 表达面对死境毫无防犯的极度痛苦。保罗在罗8:36引用本节,描绘跟随耶稣的圣徒,在世上遭遇苦难的程度。 ――《圣经精读本》 覆巢之下无完卵,在神的百姓、教会全体受管教的过程中,敬虔的人也会受连累。但他们是「为祢的缘故终日被杀」(22节),所以神必「在患难时作他们的营寨」(诗三十七39),那些「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五10)。罗八36引述了22节。──《圣经综合解读》 诗人宣称百姓受苦不是因为他们违约,而是因为他们是神的子民。保罗引用本节描写基督徒的苦难(见罗8:36)。── SDA圣经注释 【诗四十四23】「主啊,求你睡醒,为何尽睡呢?求你兴起,不要永远丢弃我们。」 这是人在困惑中的呼求。诗人用“尽睡”来形容神不施救援之手。但他知道神不眠不休看顾人,所以作此呼求。――《启导本诗篇注释》 主啊,求你睡醒: 诗人并不是真相信神在睡觉。只是运用拟人化手法,求神打破默然不语的沉寂状态,展开主动的拯救行动。 ――《圣经精读本》 我们在难处中也常常忍不住呼求:「主啊,求祢睡醒,为何尽睡呢」(23节)?神的回答是:「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诗一百二十一),祂按着自己的时间和方式做事,不会早也不会迟。因此,只要有主在我们的船里,我们在风浪中就不必胆怯(可四37~40)。──《圣经综合解读》 【诗四十四23~24】23节诗人归结承受苦难的原因;24节描绘所处的凄惨境地。诗人带泪的求告,隐含速蒙救恩的企盼。 ――《圣经精读本》 【诗四十四23~26】恳求神醒来看看他们的苦况,并在他们即将死去(“伏于尘土”)的处境下“帮助”他们。――《诗篇雷氏研读本》 祈求的内容:诗人求神起来帮助他们(23, 26),不要再向他们掩面。――《串珠圣经注释》 本诗的结语,诗人向神陈明所有状况,再次恳求神的救恩。 ――《圣经精读本》 ◎ 44:22~23 更是强化这种痛苦的表达:「无辜的信徒受苦,似乎是神的失职」,所以无辜的信徒落在受苦的状况中,算是「神的责任」。于是 44:24~26 就呼吁神尽快响应,拯救他们。 ◎这些人自认无辜,却还恳求神行动。背后的动机一定是相信神一定会行动,只是不知道为何延迟。因此他们希望神不要延迟,不然几乎无法忍耐这样的苦难。而 44:26 就说明他们这样催促神的理由是:他们相信神有「履约的忠诚」,会「守约施慈爱」。──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24】「你为何掩面,不顾我们所遭的苦难和所受的欺压?」 我们不必问神「为何掩面」(24节),因为当神的百姓离弃神、随从偶像的时候,神「必定掩面不顾他们」(申三十一17~18),「要看他们的结局如何」(申三十二20)。我们在难处中所当做的,就是保守自己的心,耐性等候神、专一仰望神。──《圣经综合解读》 【诗四十四24~25】我们最喜欢向神问:“为何?”“为何睡觉?”“为何掩面?”特别是我们受苦的时候。信徒们哪,何以如此向呢?神是不会错误的,他不必说明原因,到了时候,我们就会明白一切。── 包忠杰《诗篇注解》 【诗四十四25】「我们的性命伏于尘土,我们的肚腹紧贴地面。」 “伏于尘土”、“肚腹紧贴地面”是生命濒临死亡的描写(看二十二29)。――《启导本诗篇注释》 描述在神面前极度难过和完全谦卑的态度。――《串珠圣经注释》 「性命伏于尘土、肚腹紧贴地面」(25节)比喻濒临死亡,也可能比喻在神面前的谦卑。──《圣经综合解读》 ●我们的「性命」:SH 5315,「生命」。──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四26】「求你起来帮助我们,凭你的慈爱救赎我们。」 “凭你的慈爱”。百姓根据神在约中的爱来呼求神。参看何西阿书二章19节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凭你的慈爱: 诗人期待神施行拯救,根据是神的仁慈。这是绝不改变的真理,超越时空,适于万民。 ――《圣经精读本》 当以色列呼喊说:『求你起来帮助我们!』,现在他们发现到神是一位战士,祂已准备流出自己的血,为要使祂的子民得到拯救(赛六十三章)。但是这胜利是整个新世界的经历,在神的爱里,现在以色列只是受教去明白而已。从第廿六节,我们认识到以色列并不是如此傲慢,告诉神要祂怎样作,她所祈求的是神应做一些事情──任何事,即不只是保持沉默,而是让祂教导(maskil)祂的子民,祂正在为他们所作的是甚么事。我们是在幸福的境况,有足够的指引,认识到神实在透过让祂的子民经历失败而教导他们!因为,藉他指引,现在我们知道那位从世界开始已是将宰的羊,事实上是为祂立约子民被宰,就是当他们正受战败之苦,向神投诉的时刻。──《每日研经丛书》 「慈爱」(26节)原文是「履约的忠诚、慈爱」,强调施行慈爱者的良善和信实。百姓虽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罪,但也不敢凭着神的公义来呼求神,更不敢靠着自己的功德理直气壮地要求说明,而是单单根据神的应许来呼求祂守约施慈爱,「那时,耶和华——你的神必怜恤你,救回你这被掳的子民,耶和华——你的神要回转过来,从分散你到的万民中将你招聚回来」(申三十3)。──《圣经综合解读》 ●「凭」你的慈爱:SH 4616,「为了」、「由于」。 ●「慈爱」:SH 2617,「履约的忠诚」、「慈爱」。此字比较强调发出慈爱的本体之良善特质,通常用在神身上(一般人比较不容易做到)。──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43, 44篇)】 1 诗人落在痛苦的境遇中,切望被救后可以回到圣殿去称谢神的救赎(43:4)。可是,有些人却持相反的态度,在困苦中埋怨神,更不愿到教会去,即使他从困苦中释放出来了,他也不会感谢神。你对这些表现有何感受? 2 诗人如何解决因遭不幸所带来的情绪低潮?参43:5。我们从他身上可有什么借镜呢? 3 以色列能战胜迦南人,是因神帮助的缘故(44:2~3)。基督徒能过得胜的生活,在世上作盐和光,又是什么缘故呢?参林后2:14。 4 作者向神申明:他的国家所遭遇的羞辱并非因他们违约所致(44:17~18)。由此看来,基督徒在祷告中可以向神申明事理么?参21节。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