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四十二篇拾穗 【诗四十二篇题注】「可拉后裔的训诲诗,交与伶长。」 诗篇第二卷从本篇开始,一直到七十二篇,与出埃及记相对应。第一卷大都称神为「耶和华 Yehweh」,第二卷大都称神为「神 Elohim」。其中可拉的后裔写了四十二到四十九篇,五十篇是亚萨的诗,五十一至六十五、六十八至七十篇是大卫的诗,七十二篇是所罗门的诗。六十六、六十七和七十一篇没有署名。──《圣经综合解读》 本篇与四十三篇可能原来是同一篇诗,因为礼仪程序或其他理由而分成两篇。──《圣经综合解读》 利未的子孙可拉背叛神而灭亡了,但他的众子没有死亡(民二十六11),照样蒙神慈爱,后来成了殿中歌唱者和守门者(代上六、九章)。诗篇中有十二篇(四十二至四十九、八十四、八十五、八十七、八十八)是「可拉后裔」(1节)的诗。──《圣经综合解读》 ◎许多学者认为 42 与 43 原本是同一篇诗, 43 没有标题,且主题与 42 相似,且 42:5,11 43:5 有同样的「副歌」。虽然马所拉经文与七十士译本都将这两篇分开。 ●「可拉」:SH 7141,字义是「光秃的」。 民 26:58 说明可拉是利未家的首领之一。 代上 26:1 把可拉族列为「守门的人」。但 代下 20:19 记录他们也在赞 美神的行列中。 民 16:1~40 记载这一族始祖可拉的叛变事迹。──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二篇诗题 可拉后裔】诗篇第四十二篇,第四十四至四十九篇,第八十四至八十五篇,第八十七至八十八篇都包括了「可拉后裔」一语。可拉最初在民数记二十六58中出现,作为利未各家的首领之一。历代志上二十四至二十六章讨论圣殿的体制时,将可拉族列为「守门的」人(代上二十六1)。按照历代志下二十19他们亦参与赞美耶和华,这可能是诗篇的祭仪诗集提到他们的原因。──《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四十二1】「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 诗人所用的比喻是“鹿”在长期的干旱中切慕能得到溪水。――《诗篇雷氏研读本》 《诗篇》卷二以本篇排首,与卷一的明显不同处是原文卷一多称神为Yehweh(耶和华),卷二多称神为Elohim(神或神)。《和合本》译文也忠实反映了这个特点。本篇分为二段:1至5节为首段,6~11节为二段,四十三篇为第三段。每段均以副歌“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作结。 第一段描写诗人远离圣城,受人讥笑的苦况,渴望有神同在。第二段历述在异地为神所弃,几至于死的痛苦,但仍坚决仰望神。第三段是祈求神拯救的祷告,本着信心赞美神。――《启导本诗篇注释》 “溪水”一年到头长流不息,鹿遇干旱四处寻觅水源,维持生存。神为永活泉源,诗人流亡在外,分外渴慕神。――《启导本诗篇注释》 神啊: 第一句真实表达诗人的心境,他切切寻找神,胸中虽有千言万语,却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切慕”,以肉身的饥渴表达对神的切切思慕,使意境更形象化。 ――《圣经精读本》 神并不是我们生活中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存在,并不是人解决了现实的问题之后,有了闲暇才去追求的精神寄托;而是像旷野中的溪水那样令人渴慕、必不可少。只有经历过旷野的干旱、炎热,我们才能体会鹿对溪水的「切慕」(1节);只有经历过人生的旷野,我们才能像诗人一样「渴想神」(2节),体会到人生不能没有神,就像鹿不能离开溪水一样。「鹿」(1节)原文指母鹿。──《圣经综合解读》 ●「鹿」:SH 3544,「鹿」。这个字通常是指「雄鹿」但此处是阴性,指「母鹿」。但有些抄本作「雄鹿」。 ●「切慕」:SH 6165,「渴望」。 ●「溪水」:SH 6500+SH
4325,「河道的水」。──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四十二1 鹿/心】现存好几个主前八世纪和七世纪的印章上,都刻了母鹿漫步(寻觅水源?)的场面。基珥提出这个艺术题材如此流行,可能和这篇诗所用的象喻有关。──《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四十二1~5】诗人的苦况:他落在一个痛苦的光景里(可能是被放逐),为人讥笑,心中渴望神的同在。当他记起以前在圣殿守节时的欢乐,更叫他悲上加悲。――《串珠圣经注释》 神是切慕之心的力量。事实上两首诗是彼此相通的一首诗。证据:42篇有标题,43篇没有标题;两首诗的结语都是“我的心哪……是我的神”。关于作者,关键在于如何解释标题。标题中有“可拉后裔的训诲诗”,大部分圣经学者认为所有格“……的”不一定意味作者,且“后裔”原文是复数形态,如此看,标题可能指利未支派的子孙、管理圣殿的可拉家族保藏了本诗。大多数学者认为本诗是大卫所写,遭受儿子叛乱之际(撒下15:1~12),呼求神的拯救。根据结语分成三部分:①遭到仇敌讥诮,以切慕之心呼求神(42:1~5);②向神陈明所受的苦痛(42:6~11);③经历信仰的怀疑和苦恼后,再次更新信仰,确信主必帮助,身处患难却刚强、称颂神(43:1~5)。 ――《圣经精读本》 诗人仿佛处于被全世界抛弃的悲惨境地,切切寻求、呼告神的诗人,如同切慕溪水的小鹿。诗人陈明自己的生命仅剩眼泪,回顾往昔美好的信仰生活。 ――《圣经精读本》 那讲求对称的诗歌:「如鹿切慕清凉小溪」,加上一句形容:「因受追赶,热气难当」。但是诗人心目中所想的,似乎是由干旱带来的缓慢痛苦(参约珥书一20类似的表达),这情景耶利米书十四1~6节描写得极其凄凉,草场枯干,动物晕眩、气绝。诗人灵里长期的苦痛,可由第2节的哀声几时?看出,他荒芜的光景则可由外人的讥刺在那里呢?(3节)显明。在人面前他很容易受攻击,因为他已经声明自己的信仰;当神的道路难以测度时,他就会遭讥笑。在他内心中,他也容易受伤,因为他所渴慕的乃是神;其余事物都不能满足他:请注意第1b节与第2节的重复语。这只「受击打的鹿」不像骆驼,惯于住在沙漠,能自给自足。他曾选择饥渴慕义的人所得到的祝福,而不轻易自欺说:「你已经饱足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四十二2】「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几时得朝见神呢?」 对诗人来说,生活中不可以没有神,他所仰望的神是永活的,不象异邦的偶像,泥塑木雕,没有生命。他渴望回到故土,在圣殿中侍奉。――《启导本诗篇注释》 「永生」:应作「永活」,耶和华永远真实地活着,不像那些没有生命、由人手所造出来的偶像。 「朝见神」:到圣殿敬拜神。――《串珠圣经注释》 永生神: 诗人有力地申明,虽然目前处于患难,但神没有惨败或死去。人确信永生之神,就必靠着神的永在,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至完全灭亡。几时得朝见神呢: 诗人回顾昔日在耶路撒冷圣所敬拜神的喜乐之情。 ――《圣经精读本》 诗人所「渴想」的那位神,是「永生神」(2节)、是「笑脸帮助我」的(5节)、是「我的神」(6节)、是「必向我施慈爱」的(8节)、是「赐我生命的」(8节)、是「我的盘石」(9节)、是「我脸上的光荣」(11节)、是「伸我冤的」(四十三1)、是「赐我力量的神」(四十三2)、是「引导」我的(四十三3)、是「我最喜乐的神」(四十三4)。──《圣经综合解读》 ●我的「心」渴想:SH 5315,「自我」、「生命」。 ●「渴想」:SH 6770,「口渴」。 ●「朝见神」:原文是「看见神的面」。──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渴想。本句加强了语气。大卫在逃生的地方夏天很热,经常缺水。时而有野兽阻碍温柔的鹿接近稀有的水源。 永生神。诗人小心选择神的称呼,在本篇和下一篇里,强调自己极需神的帮助(见第8,9节;诗43:2,4)。 得朝见神。在出23:17和诗84:7中,该词组指前往圣所。本诗强调来到神面前(见诗43:5,出34:24;申16:16;31:11)。圣所被视为人类会见神的特殊场所。── SDA圣经注释 【诗四十二2 心】在希伯来语旧约中,译作「灵魂」(NIV,和合本:「心」)的字眼是内弗什 (nephesh)。这字所指的是「自我」或「活物」(见:创二7;直译:神「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活着的内弗什」),但不是新约中的「永生灵魂」。因此,圣经并没有暗示内弗什在人死后仍然存活。这字与亚喀得语的纳帕舒(napass%u)有关联,后者所指的是颈项或喉咙,引伸解作气息。在希伯来用法中,身体和生命活力并没有分别。因此,在列王纪上十九4等经文中,内弗什是指「性命」。像这首哀悼诗歌般「将灵魂倒出」(诗四十二4「我的心极其悲伤」4;撒上一15「倾心吐意」),能够耗尽身体的精力或生命力。按照埃及的想法,使人有生命的活力是「巴」(ba),并且将之描绘成有人脸面的鸟。「巴」在人死时与身体分离,并被视为永恒不死的。但其所在却是天上,不是尸体所前往的冥界。埃及文学中有一篇名叫《人和他「巴」的争论》的著作,讨论自杀的可行性。与「巴」相对的「卡」(ka)则比较像是人死之后留下的影儿。「卡」住在死者的安葬肖像中,享用献给死者的供奉,因此,比较接近死者亡魂的概念。在美索不达米亚这个灵魂称为「埃坦穆」(et]emmu),并且需要供献来安抚。学者经常视之为鬼魂。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想法中,「札基库」(zaqiqu)是人的另一个部分,似乎与灵魂最为接近。「札基库」和「埃坦穆」一样,在人死后依然存活,但文献之中甚少讨论。在以色列的用语中,死者的灵称为「伊罗兴」(elohim)。圣经用这个字来描述撒母耳的灵魂(撒上二十八13)。──《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四十二3】「我昼夜以眼泪当饮食,人不住地对我说:“你的神在那里呢?”」 “以眼泪当饮食”乃形容痛苦之深,终日以泪洗面。与神为敌的人看见信神的人受苦,总会讥笑,问他所信的神在哪里,不是神不关怀他,便是并不存在。――《启导本诗篇注释》 「你的神在那里呢」:仇敌讥笑诗人,认为他的神其实不存在;不然,为甚么让他受苦呢?――《串珠圣经注释》 你的神在哪里呢: 在信仰上污辱承受痛苦的义人,其实是对神的亵渎。因义人是神的百姓,神是义人之主。永生之神必彰显公义。――《圣经精读本》 当我们受苦的时候,即便我们自己不问「神在哪里」(3节),仇敌也会不住地替我们问:「你的神在哪里呢」(3节)?当初期教会被尼罗皇帝逼迫,信徒被残杀的时候,仇敌也不住地问:「你的神在哪里呢」?初期教会就躲在坟墓地洞中颂念这首诗,一直到神显明大能,使整个罗马帝国被基督化。现在还能看到在那些洞中所刻的鹿像。──《圣经综合解读》 ●当「饮食」:SH 3899,「食物」、「面包」。 ●人「不住地」:直译是「白天与夜晚」。「整天」的意思。──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眼泪。见诗80:5。 饮食(lechem)。诗人在这里把眼泪说成食物很有意思。乌加列诗人曾说到喝“眼泪如酒”。 人……说。大卫的仇敌用难听的话嘲笑他,暗示大卫所信靠的神一点儿也不关系他的利益。── SDA圣经注释 【诗四十二4】「我从前与众人同往,用欢呼称赞的声音,领他们到神的殿里,大家守节。我追想这些事,我的心极其悲伤。」 诗人缅怀旧日在圣殿中守节的欢乐,不觉悲从中来。“领他们到神的殿”一语说明作者是负有侍奉责任的人。――《启导本诗篇注释》 我的心极其悲伤: 不信者亵渎信仰和神的存在,信徒必感到极度愤怒与悲伤。对于基督徒,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切切寻求神。 ――《圣经精读本》 回想过去怎样和大家一起崇拜神,而现在又是如何的寂寞,就难免心中会悲伤。思想过去怎样踊跃崇拜耶和华,现在却心中渴慕与他亲近。这样表示渴慕见他,就是希望神再赐大复兴。在神面前倾心吐意,渴望神再赐恩,再赐机会,在他面前和大家一同欢喜快乐。有许多基督徒从来没有经过一次正式的大复兴。但是那些经过的人,屡次说到是不能忘记的经验。他们经过了一次,知道真复兴快乐的味道。总是心中切切盼望神再赐大复兴。── 包忠杰《诗篇注解》 诗人此时可能正在流亡之中,缅怀昔日在圣殿中守节的欢乐,所以心中「极其悲伤」(4节)。我们在属灵低谷的时候渴慕与神亲近,追想神时心中「极其悲伤」,但却并不悲哀。许多人从来没有尝过与神亲近的喜乐,既没有得到过,也就没有失去后的「悲伤」,这才是真正的悲哀。──《圣经综合解读》 「用欢呼称赞的声音领他们到神的殿里」(4节),表明诗人可能在圣殿诗班中事奉,或者带领节庆的游行。──《圣经综合解读》 ●「我的心极其悲伤」:直译是「我的性命倾倒在我身上」。 ◎ 42:4 表达出作者似乎是离开了圣殿,短时间内无法回去。也很可能是作者被掳到约旦河北部 42:6~7 无法回去。──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流亡中的大卫回忆起他和众人在神的圣所敬拜的日子。那时他们在神面前欢喜快乐。这样的回忆使受苦者更加难受。“回忆幸福的过去是最悲伤的事”(丁尼生,1809~1892)。但另一方面,回忆神的引导也会给受苦者带来坚持不懈的力量。── SDA圣经注释 【诗四十二4 节期游行】这一类的游行甚少在圣经中提及,但本节所提的大概与诗篇六十八24所述的节日庆典同类。该处经文所述的游行是由祭司率领,随同的人包括了歌唱者、弦乐手,以及其他乐师,一同前往耶路撒冷圣殿的入口。诗篇一一八27所述的也是节日的游行,参加者手执树枝,跳舞直「到坛角那里」(参看该处经文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四十二5】「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他。」 “忧闷”。失望。“烦躁”。不安。也见于第6、11节及第四十三篇5节。――《诗篇雷氏研读本》 这是第一段的副歌。作者责备自己为什么灰心,不本着信心赞美神,因祂是人的帮助。本节下半可译为:“应当仰望神,还要赞美祂,祂是我的救主、我的神”。“笑脸”有鼓励、支持、拯救之意。――《启导本诗篇注释》 我的心哪: 诗人将自己的心冠以第二人称,清楚表明:虽然心在忧愁,然而,真正的自我却始终坚立于信仰之上。应当仰望神: 诗人回顾往日神惊人的帮助,确信神必帮他度过难关,决志更加切慕神。诗人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仰望神的信仰智慧。还要称赞: 在痛苦中依然能称颂神,因诗人坚信耶和华是永生之神,必得最后的胜利。这是惟有圣徒才能知晓的尊贵秘密(西1:24)。 ――《圣经精读本》 当我们「忧闷、烦躁」(5节)的时候,应当省察自己的「心」(5节)、「仰望神」(5节)。整天盯着环境和难处,只会徒增烦闷,不能「耐性等候」神(四十1)。──《圣经综合解读》 第5节是本诗的副歌,在11节和四十三5中重复。「忧闷」(5节)原文是「弯腰、绝望」。「烦躁」(5节)原文是「骚动、吼叫」。「仰望」(5节)原文是「等候、期望」。「祂笑脸帮助我」(5节)原文是「祂的脸是救恩」。──《圣经综合解读》 ●我的「心」哪:SH 5315,「自我」、「生命」。 ●你为何「忧闷」:SH 7817,「被丢弃」、「绝望」。 ●「烦躁」:SH 1993,「骚动」、「激动」。 ●「仰望」:SH 3176,「等待」、「等候」。 ●「他笑脸帮助我」:直译是「他的脸是救恩」。 ◎ 42:5 是个很大的反差,作者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心情欠佳。但又立刻提醒自己,应该等候神,因为神是救恩。 ◎ 42:11 与 43:5 是完全一样,作「我的脸」, 42:5 是「他的脸」,有学者认为 42:5 是抄写错误,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学手法。──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为何?第5节是本诗的副歌(在11节和诗43:5重复,稍有变动)。在这样快乐的回忆中,大卫为自己的沮丧自责。 忧闷。直译是“被压弯”。 心。诗人指自己。 烦躁(hamah)。如野兽吼叫,海浪咆哮(见诗46:3),或风在哀鸣。 仰望。见诗25:3;27:14;哀3:24。我们唯一的盼望是神,却从自己身上寻找安慰。 还要。在属于神的日子里,只要我们不断信靠祂,一切都将平安。 因他笑脸帮助我。直译是“祂面容的拯救”(见诗13:1)。神拯救的方式多种多样的。── SDA圣经注释 【诗四十二6】「我的神啊,我的心在我里面忧闷,所以我从约旦地、从黑门岭、从米萨山纪念你。」 “黑门岭”。延绵二十英里(32公里)的黑门山脉,位于加利利海东北四十英里(64公里)。“米萨山”。大概在邻近的地带,但确实地点不详。――《诗篇雷氏研读本》 诗人流亡在外,可能住在约但河上游黑门岭的米萨山中。有人认为本节的“从”字应作“远离”。约但地指以色列人所居住的迦南;黑门岭为北方的界山,立在其上可远眺以色列全境;而米萨山其实指锡安山,因为高,所以可以相比。――《启导本诗篇注释》 「约但地」:指约但河丛源之地。 「黑门岭」:位于以列北部。 「米萨山」:是黑门山的一个支岭;人登黑门岭,可遥见以色列全境。――《串珠圣经注释》 约但地: 与“黑门岭”同为地名,指约但东边地区。当年,大卫为躲避押沙龙的叛乱,似乎逃到此地(撒下17:24)。米萨山: 黑门岭诸峰之一。我们当效法诗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借着纪念主获取勇气和力量。 ――《圣经精读本》 心中忧闷的时候,纪念耶和华显大能拯救的日子,就能叫信心坚固。心中回想神过去怎样听了祷告,便可以满心盼望神将来也必垂听。── 包忠杰《诗篇注解》 心中忧闷的时候,思念神、数算主恩能叫我们的信心坚固。诗人可能是被放逐到以色列最北面的黑门山中(6节),向南远眺耶路撒冷的方向;也可能是比喻远离圣殿的地方。「约旦地」指以色列东面的约旦河平原,「黑门岭」指以色列最北面的黑门山脉,「米萨」可能是黑门山脉的一个山峰。──《圣经综合解读》 ●我里面「忧闷」:SH 7817,「被丢弃」、「绝望」。 ●「黑门岭」:「黑门山」,「黑门」字义是「圣所」,「黑门山」是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东北边界上的一座山。 ●「米萨」山:SH 4706,字义是「小的」。「米萨山」是约旦河东北部的一座山,靠近黑门山。 ●「记念」你:SH 2142,「记得」、「回想」、「回忆」。 ◎ 42:6 作者可能人在黑门山与米萨山,或者他用比喻说明自己好像在黑门山与米萨山,似乎是用地理位置来表达距离圣殿的遥远。 43:1 就将场景转移到外国,距离圣殿更远了。──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我的神啊。6~11节是这首哀歌的第二段。诗人继续描述他的沮丧,但语气稍微平静了一些。 我的心在我里面忧闷。诗人坦率地承认自己心中深深的沮丧(见第5,11;诗43:5的副歌)。 纪念你。大卫虽然在逃亡中,仍保证纪念神。这是他的力量所在。 黑门岭。可能指黑门山脉,主峰达2,814米。有人认为是指住在黑门山区的人。 米萨山。原意是“一点点”。地点不详。可能指黑门山脉中一座较小的山,系约旦河的发源地。── SDA圣经注释 【诗四十二6 黑门岭】诗人的地理视角似是由笼统的「约但地」,转到具体的「黑门岭」。一般看法认为前利巴嫩山脉是以色列控制范围的北界(书十一17),黑门山是山脉中最高的山峰,海拔超过九千呎。考古学家在黑门山的山坡上,发现了二十多个庙宇的遗址。这可能与初民以为崇拜神明要在高处(「邱坛」)进行的信念有关。──《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四十二6 米萨山】此地的确实位置不明。地名是「小山」的意思,因此,可能是指黑门山脉中的某个山头。但这得视作者的地理视角和作诗的用意而定。诗人颇有可能是将黑门形容为「小山」,因为它在圣洁程度方面,远不及耶和华的圣山锡安(诗四十三3)。──《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四十二6 黑门岭是甚么样的山?】黑门指的是黑门岭。米萨的意思是小,所以米萨山可能是在该山区中比较小的山。──《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四十二6~11】诗人继续描写苦况:他是一个被充军的人,在迦南地的极北流浪,遭遇一些他没有说明的困难,加上敌人的辱骂和讽嘲,叫他十分哀痛。――《串珠圣经注释》 灵里的苦斗。进一步展开信仰使苦难升华。叙述诗人遇到难关、极度受挫,也表达诗人靠着神的帮助,必能走出险境。信徒坚信神的恩典最后必得胜,不论身处何种患难、逆境,都会得到不屈不挠的勇气。 ――《圣经精读本》 这是一则完全不同的比喻。看到周围陌生的景色,诗人的心陷入了烦乱,在此,约但河距离其发源地黑门岭的山坡不远,河水冲过大块的鹅卵石,形成瀑布。水声隆隆、波涛四溅的情景,似乎回荡在第7节中:t#ho^m~~el~t#ho^m qo^re{~
l#qo^ls]inno^re&k[a;而这几个字中的头一个(深渊),有相当恐怖的背景,即创世记一2。 这幅图画震撼人的景象为:他没有立足之点,浪涛一阵一阵淹没他。约拿在深海中正是用这样的话形容自己(参,7b节与拿二3)。 然而他的信心不住自我肯定。第6a节,我记念𣿫,是较「我追想这些事」(4节)的乡愁,又往前了一步;那些事已经无法再追回,不像神仍可抓住。同时,他视深水为𣿫的瀑布,𣿫的波浪,𣿫的洪涛。最值得注意的是,第8节非常肯定神的同在,虽然第9、10节因祂的「缺席」而深感受伤(参第5节的注释)。压力并没有减轻,但情绪却有了坚强的信念为支柱。因此第8节和第3节提到昼……和夜……时,感受截然不同。 此段三组迭句相遇,将全诗融合在一起:第9b节与四十三2下相扣;第10b节与四十二3b相同;第11节则与四十二5和四十三5呼应。──《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四十二7】「你的瀑布发声,深渊就与深渊回应,你的波浪洪涛漫过我身。」 “深渊就与深渊响应”。约但河上游的涨潮与奔流,阐明作者满心的悲伤和忧闷。――《诗篇雷氏研读本》 从上游的水库(“深渊”)流出的瀑布泻入溪河,流入大海(“深渊”),是约但河的写照;也用以形容从神水库中奔流而出的水,如“波浪洪涛”,将诗人淹没。他认为神容许这些痛苦临到他,是神忘记了和丢弃了他的结果。――《启导本诗篇注释》 诗人用瀑布和波浪比喻所受的痛苦。――《串珠圣经注释》 波涛或海浪的击打带着巨大力量,往往象征淹没圣徒的邪恶势力。即靠软弱的人,不能对付的巨大的属世势力(撒下22:5;亚9:4 ;犹13)。 ――《圣经精读本》 约旦河上游在洪水季节波涛轰响,好像「深渊」与「深渊」响应(7节),衬托了诗人心中巨大的悲伤。我们常常感觉自己所遭遇的难处好像「波浪洪涛漫过我身」(7节),几乎要让我们灭亡,但这是神的「瀑布」和「波浪洪涛」(7节),这些难处表面上是来自仇敌或环境,实际上却是来自神,神亲手量给我们的「波浪洪涛」,是为了成就祂在我们身上最美善的旨意。──《圣经综合解读》 ◎ 42:7 意思是神允许的苦难几乎让作者灭亡。──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深渊就与深渊回应。诗人所处的地方,黑门山积雪融化的激流声,在群山峡谷之间回荡。这些自然现象似乎象征着他所遭遇的苦难。 瀑布。七十士译本为katarrakt。诗人也许是指约旦河的急流,特别是洪水季节。 波浪洪涛。可能是继续描写约旦上游洪水季节的浪花和急流。汹涌的巨浪象征着诗人心中巨大的悲伤,特别是因为他离开了神的圣所。大卫一时陷入灰心绝望之中,就像一个快要淹死的人(见诗88:7)。但他很快恢复了信心,相信神会处理好一切。── SDA圣经注释 【诗四十二8】「白昼,耶和华必向我施慈爱;黑夜,我要歌颂祷告赐我生命的神。」 诗人仍旧没有放弃对神的盼望,他要唱歌赞美、祷告祈求。――《启导本诗篇注释》 诗人回忆他过去如何向神祈祷。虽然诗人经历这样惨痛的苦楚,他仍然对神存着盼望。(5, 11)。――《串珠圣经注释》 白昼……黑夜: 神白日守护圣徒,圣徒彻夜切慕神,两种彼此相交的意愿营造前呼后应的和谐。 ――《圣经精读本》 我们若知道所遭遇的都是神的「瀑布」和「波浪洪涛」,在黑夜中就能「歌颂祷告」(8节),因为黑夜必定过去,「白昼,耶和华必向我施慈爱」(8节)。──《圣经综合解读》 耶和华必向我施。大卫在几乎绝望之际,看到了一线光明。神要向他施慈爱。神怎样控制自然的激流,祂也照样控制苦难的洪水,帮助祂的仆人平安度过。 慈爱(chesed)。这里指“神的爱”(见对诗36篇补充注释)。 黑夜我要歌颂。见伯35:10;诗32:7;63:6;徒16:25。── SDA圣经注释 【诗四十二9】「我要对神我的盘石说:“你为何忘记我呢?我为何因仇敌的欺压时常哀痛呢?”」 诗人受苦,几乎要死;敌人幸灾乐祸,反取笑他。――《启导本诗篇注释》 ●「时常哀痛」:原文是「哀痛而行」。──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我要……说。诗人出于他对神慈爱的盼望,决心继续祈求神解释他受苦的原因。 神我的盘石。参诗18:2。 为何?参诗22:1。── SDA圣经注释 【诗四十二9~10】即使人遗忘神,神却常常纪念人,从不忘却(27:10;赛49:15)。正因诗人确信神必不忘记自己,所以即使身陷困境,诗人依然坚信神的信实,忍耐仇敌诽谤、默然不语,将自己全然交托给神。 ――《圣经精读本》 【诗四十二10】「我的敌人辱骂我,好像打碎我的骨头,不住地对我说:“你的神在哪里呢?”」 当我们遇到许多不明白的事情,也会像诗人、像约伯一样不断问神「为何」(5、9、11节;四十三2、5节)?但神不一定会立刻告诉我们原因,正如主耶稣说:「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约十三7)。神要我们凭信心经过,相信神一切所做的,都是因祂的爱心、按祂的时间、以祂的方式,一切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十一36),这就够了。──《圣经综合解读》 仇敌最怕我们凭信心生活,他们的诡计就是不停地把我们的眼睛拉回到环境和难处面前,即便我们不问「为何」,他们也会不停地替我们问:「你的神在哪里呢」(3、10节)?──《圣经综合解读》 ●「辱骂」:SH 2778,「责备」、「蔑视」、「讥诮」。──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好像打碎我的骨头 。原文含义不清。其词根意为“杀害”。其他地方只出现在结21:22中,译为“杀”。七十士译本为“当我的骨头被打碎时,我的迫害者辱骂我。” 说。见第3节;参珥2:17;弥7:10。── SDA圣经注释 【诗四十二11】「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 这是第二段的副歌;看四十二5注。――《启导本诗篇注释》 本诗的结语。诗人在极度痛苦中,仍然对自己的灵魂说:不可只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通过诗人的信仰再次领悟,只有神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 ――《圣经精读本》 「祂是我脸上的光荣」(11节)原文是「祂是我脸上的救恩」。──《圣经综合解读》 这是第二次重复副歌(5节)。仇敌越是不停地问「你的神在哪里呢」(3、10节),活在信心里的人就越是紧紧抓住神,宣告祂是「我的神」(11节)。──《圣经综合解读》 ●「他是我脸上的光荣」:原文是「祂是我脸上的救恩」。──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副歌的第二次出现。与上一次的稍有变动,增加了“是我的神”;把“他笑脸帮助我”,改成“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在第5节中大卫是对自己说的。在这里他似乎称神为他的神,语气非常亲热(见诗43:5)。── 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41, 42篇)】 1 41篇里,诗人在病中怎样仰望神? 2 诗人所要求的「报复」(41:10)是什么?基督徒对仇敌应否「以牙还牙」呢?参路6:27~37。 3 诗人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参42:1~3。 4 神似乎远离诗人,并使他成了仇敌的笑柄(42:3),但他仍然怎样对神? 5 「顺境使人容易离开神,逆境使人寻求神」,你同意这话么?参诗30:6。 ──《串珠圣经注释》 【诗四二;四三】这两篇构成一首单一、悲伤而美丽的诗歌。作者被放逐到巴勒斯坦遥远的北方(四二6),渴望能够返回耶路撒冷的圣殿。他首先表达对神的渴望(四二1~5),跟透露其深深的忧闷(四二6~11),祈求他可以回国(四三1~5)。“训诲诗”。参看诗篇第三十二篇的脚注。诗篇中有十二首诗(四二~四九;八四;八五;八七;八八)注明是“可拉”后裔的作品(参看民一六1~3的脚注),他们是圣殿诗班里的歌者(代下二○19)。――《诗篇雷氏研读本》 本篇和四十三篇虽一向以各自独立的两首诗刊在卷二中,但在结构和主题上应该为同一首求告诗,后来为了礼仪程序或其他理由而分成两首。这可从几点看出:1,二诗的副歌一样(四十二5,11;四十三5);2,四十三篇无题注(整卷书只有四十三和七十一两篇没有题注,可见四十二篇的题注包括了四十三篇;3,思想和用词都相似。 写诗的背景难确定,诗人很可能因战争的缘故被逐离开耶城,流亡以色列北边靠近黑门山的地方(四十二6),也可能是一位被掳异邦的可拉后裔,原在圣殿中侍奉(四十二4;四十三1)。――《启导本诗篇注释》 这两篇原为一首祈祷诗:分为三部分,每部皆用相同的副歌结尾(42:5, 11; 43:5)。这首祈祷诗今分为两篇,可能是由于礼仪程序上的需要。――《串珠圣经注释》 【诗四十二至四十九篇 可拉后裔的诗?是──】诗篇第42~49篇是可拉的后代写的。可拉是利未人,因领导了一次对摩西的反叛(参民16:1~35),被神除灭了,但他的后裔仍然对神忠心并继续在神的殿中事奉。大卫任命可拉族作诗班领班(参代上6:31~38),他们在圣殿中继续作了数世纪的乐师(参代下20:18~19)。――《灵修版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