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三十九篇拾穗 【诗三十九篇题注】「大卫的诗,交与伶长耶杜顿。」 大卫求神帮助他接受生命的短暂(1~6节),并考虑到生命的短暂而停止惩罚他(7~13节)。“耶杜顿”。大卫委派去带领公众敬拜的一位诗班指挥(代上一六41;二五1~3;比较诗六二和七七的标题)。――《诗篇雷氏研读本》 大卫若在“恶人”面前埋怨神使他的生命短暂,那就足以显出他对神的不忠。――《诗篇雷氏研读本》 本篇有“《诗篇》中最优美的哀歌”之称,是一篇个人的求告诗,有认罪也有恳切的祈祷。1至3节为祷告的原因,4至6节哀叹人生苦短,7至13节呼求神垂听赦免其罪。 诗人像三十八篇的作者一样,也是为病所苦,知道是神刑罚他的过犯,在神面前强忍不语,但终于化内心的苦楚为火热的祷词,向所信靠的神倾吐。 题注中的“耶杜顿”又名以探,为大卫三位伶长之一,其他二人为亚萨和希幔(代上十五17~19;二十五1~4)。此处当指将此诗交在耶杜顿乐班的诗歌集中供崇拜用。――《启导本诗篇注释》 无常的人生。本诗的写作背景不甚清楚,学者对这首诗的解释也众说纷纭。大部分学者认为是大卫在风烛残年之际所写。痛感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在神面前回顾整理年日,恳求神的赦免、施行救恩。面对死亡,人会真实准确地表现出成熟及成就。死亡是人恢复本相的契机。大卫在人前保持沉默(1,2,9节),只是向神忏悔,仰望神施救恩。大卫一生坎坷崎岖,但这就是神子民的生活。诗前半部(1~6节)宣告诗人的沉默,论到世事无常;后半部(7~13节)向神忏悔,祈求神施救恩。 ――《圣经精读本》 本篇被称为「诗篇中最优美的哀歌」,常在丧礼时诵读。──《圣经综合解读》 「耶杜顿」(1节)又名以探,与亚萨和希幔一同担任大卫的三位伶长(代上十五19;二十五1)。──《圣经综合解读》 ◎本篇被称为「诗篇」中最优美的哀歌。 ●「耶杜顿」:字义是「赞美」。是大卫设立的三大音乐事奉领导人之一。 代上 16:41──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三十九1】「我曾说:“我要谨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头犯罪。恶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要用嚼环勒住我的口。”」 学习「勒住」(1节)舌头,乃是我们一生的课程。「舌头犯罪」(1节)都是大罪,如同火种,能够点燃大火,管住舌头实在比管理世界还难(雅三2~8)。在悖逆神的恶人面前,我们的言行更应当谨慎,免得同流合污、羞辱主名。──《圣经综合解读》 ●谨慎我的「言行」:SH 1870,「道路」、「旅程」、「做事的方式」。 ●「嚼环」:SH 4269,「动物的嘴套」。圣经中仅出现于此。──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三十九1~2】诗人面对死亡,表示要沉默,因他彻底领悟惟有神才是生命的根源。 ――《圣经精读本》 【诗三十九1~3】引言:这种引言是一般祈祷诗所没有的;诗人原本立志接受神一切的安排,不愿批评或埋怨神不公平,但他忍不住,终于向神吐出他的心声。――《串珠圣经注释》 【诗三十九2】「我默然无声,连好话也不出口,我的愁苦就发动了。」 没有用(2节,和合:连好话也不出口)一语,直译为「离开好处」,意即「不成功」;其意思不太可能为「甚至连好也离开」(AV、RV),因为若希伯来文要表达这个意思,很容易用其他方式办到。──《丁道尔圣经注释》 ●「默然无声」:SH 4811+SH
1747,「寂静说不出话来」。 ●「连好话也不出口」:SH 2814 +SH
2896,「好话也沉默」。 ●愁苦就「发动了」:SH 5916,「被搅动」、「被激起」。──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三十九3】「我的心在我里面发热。我默想的时候,火就烧起,我便用舌头说话。」 “火就烧起”是说感情如火迸发,无法再抑制。――《启导本诗篇注释》 「火就烧起」:形容诗人情绪激动,不能再忍耐下去。――《串珠圣经注释》 默想的时候……我便用舌头说话: 诗人在众人面前默然不语,向神吐露肺腑之言,竭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诗人沉默的凝重、深沉,表达他倾诉的热烈、迫切。 ――《圣经精读本》 「默想」(3节)是灵性上最有益的工夫。当我们勒不住舌头的时候,当我们的心冷淡的时候,最需要在神面前「默想」交通,让我们心中的灵火重新「烧起」(3节),单单说出造就人、荣耀神的话。 「火就烧起」,形容情绪激动,不能再忍耐。──《圣经综合解读》 ◎ 39:2~3 描述诗人内在的痛苦突然被激动,好像有火在心中烧,于是诗人就禁不住要发言。──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三十九4】「耶和华啊,!求你叫我晓得我身之终,我的寿数几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 他求神让他知道生命何时终结。“生命不长”。短暂、脆弱。――《诗篇雷氏研读本》 年轻人总是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时间,我们实在需要求神「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4节),稍纵即逝,所以应当爱惜光阴,让我们的人生有永远的价值,免得成为「全然虚幻」(5节)。──《圣经综合解读》 ●我身之「终」:SH 7093,「结局」、「结束」。 ●我「的生命不长」:SH 2310,「稍纵即逝的」。──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三十九4~6】诗人感悟人生的短暂与虚妄,是对没有彻底领悟此真理的叹息
;也是向永恒无限的神谦卑的告白与祈求。每个圣徒都要思想“身之终”、“寿数”、“生命不长”,领悟人生如浮云般虚幻,不再为此忙碌,而是寻找属天的家园。 ――《圣经精读本》 这里的情绪很复杂。本诗的头尾透露,大卫对于人生短促骤起反感,因着苦难,他对这一点感触尤深(10、11节);不过他第一个祷告,是求神让他在这事上学功课(4节)。意思似乎是努力面对不受欢迎的事实,视为神命定的事,且以祂的眼光来看这些事(在𣿫眼中,5节,和合:在𣿫面前)。这个痛苦的题目所让人学到的功课,从heb[el一字可以窥出:一口气(5节,和合:虚幻)、落空(6节,和合:枉然)、一口气(11节,和合:虚幻);这个字在传道书将成为钥字(那里译为「虚空」),暴露了一切地上事物皆有毁灭之日的有限性。参,如:第6节对照传道书二18、19;亦参路加福音十二20;雅各书四14、15;因为新约也同样重视这点。──《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九4~7】祈求的基础:诗人觉得人生太短促,为甚么神仍要苦待他呢?况且神原是他唯一的指望。――《串珠圣经注释》 【诗三十九5】「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数,在你面前如同无有。各人最稳妥的时候.真是全然虚幻。细拉」 生命只是“窄如手掌”(四指之宽)。“我一生的年数”。我的一生。“全然虚幻”。只是一瞬间的事。――《诗篇雷氏研读本》 用手掌自食指到小指这四个手指底部的宽度来作量度的标准,希伯来人称之为tepah(一手宽),《耶利米书》五十二21称之为“四指”,长约为8公分或3英寸。诗人叹人生苦短,长不过一手宽,和神自永远至永远的永恒比较,等于无有。自认为顶天立地站得最稳妥的人,其一生只是一口呼吸,虚幻如白驹过隙。――《启导本诗篇注释》 「手掌」(5节)原文是「一掌」,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相当于从食指到小指的宽度「四指」(耶五十二21)。──《圣经综合解读》 「虚幻」(5节)和「枉然」(6节)原文是同一个词,意思是「蒸汽、呼吸、虚空」。──《圣经综合解读》 神巴不得我们赶快醒悟,我们以为可以大干一场的人生,其实「窄如手掌」(5节),只是「一声叹息」(诗九十9)、「一片云雾」(雅四14),「比梭更快」(伯七6)、「比跑信的更快」(伯九25)、「如快船」(伯九26)、「如急落抓食的鹰(伯九26)」、「如花」(伯十四2)、「飞去如影」(伯十四2)、「如烟云消灭」(诗一百零二3)。从古至今,所有的人都是匆匆而来,忙忙碌碌;又匆匆而走,转眼成空,什么都没留下,什么都没带走。今天许多信徒也跟着世人「忙乱」,岂不也是「幻影」和「枉然」(6节)吗?但这些「枉然」的「幻影」却耗费了我们人生大部分的精力,让我们以为可以今生做财主、来世做拉撒路(路十六19~31),明明「不知将来有谁收取」(6节),却还是习惯性地「积蓄财宝」,到底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呢(引自罗隐的《咏蜂》)?──《圣经综合解读》 ●「窄如手掌」:SH 2947,「一掌」,长度单位,约7.4公分。是当时最小的测量单位之一。 ●「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直译是「看哪,你给我的年日几掌宽」。 ●「虚幻」、「枉然」:SH 1892,「蒸汽」、「呼吸」、「虚空」。──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三十九6】「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 “幻影”。即象影子一样没有实体。“他们忙乱,真是枉然”。更可作:他们无谓地喧嚣。――《诗篇雷氏研读本》 无论人生成就多大,或在世人眼中地位如何重要,短促生命不能延长丝毫;积蓄财宝,自己无福享受(参传二26;路十二20)。――《启导本诗篇注释》 「幻影」(6节)和「形象」(创一26)原文是同一个词。神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但人堕落以后,就破坏了神的「形象」,人生的一切行动成为虚无的「幻影」。──《圣经综合解读》 「忙乱」(6节)原文是「喧闹、嘈杂」,意思是忙着「积蓄财宝」(6节)。──《圣经综合解读》 ●「忙乱」:SH 1993,「喧闹」、「嘈杂」。 ◎诗人说明世人的人生短暂空虚。──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三十九7】「主阿!如今我等什么呢?我的指望在乎你。」 7~11节为诗人谦卑的祷告,他的希望在神身上,神才是永远不变的倚靠,也唯有神可拯救他洗脱过犯,脱离敌人,不成为不敬神之人的笑柄。――《启导本诗篇注释》 若没有神,人的生命完全是虚空。但有了神,一切就有了意义。祂使我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罗十五13),因为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乃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我们既然有了这样的指望,还要「等什么呢」?──《圣经综合解读》 【诗三十九8】「求你救我脱离一切的过犯,不要使我受愚顽人的羞辱。」 「不要使我受愚顽人的羞辱」(8节),原文是「不要将愚顽人的羞辱放在我身上」(英文ESV、NASB、KJ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当我们落在神的管教之中,最重要的不是求神救我们脱离患难,而是「救我脱离一切的过犯」(8节),才能不像「愚顽人」那样自己蒙羞、也羞辱主。──《圣经综合解读》 ●「愚顽人」:SH 5036,「愚笨的人」、「无知的人」。 ●「不要使我受愚顽人的羞辱」:原文应该是「不要将愚顽人的羞辱放在我身上」。因为「羞辱」是附属型,附属于「愚顽人」。──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三十九8~11】祈求的内容:诗人求神不要继续管教和责罚他,而是要免除他的灾患,因为在神的击打下,他已经十分消瘦,奄奄一息(10)。――《串珠圣经注释》 【诗三十九9】「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你,我就默然不语。」 因为神是公义的,落在诗人身上的既出于神,只有认罪忏悔,再多说便更多犯罪,实在非常不智。――《启导本诗篇注释》 「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祢,我就默然不语」,直译是「我默然,我不开口,因为这是祢做的」(英文ESV、NASB、KJ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既然我们的神是全能、全知、慈爱、公义的神,我们就当知道「我所遭遇的是出于祢」(9节),因为所有的遭遇都是经过神的手量给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管教或造就。既然我们相信主耶稣所说的:「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太二十八18), 就应当「默然不语」地顺服祂量给自己的一切际遇,放心地把自己交在祂的手中,只要思想自己是否活出了基督的样式、是否忠心地尽了本分。如果我们在难处面前怨天尤人、忧虑怀疑,岂不是说我们会比神管理得更好吗?──《圣经综合解读》 ● 39:9 直译是「我说不出话来,我无法打开我的口。因为(这一切)是你做的」。──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三十九9~11】默然不语的根本原因。1,2节宣告沉默,本段诗文道出沉默的根本原因。诗人领悟惟有神能解决生与死、罪与得救等问题。诗人承认自己的罪,愿意承受神的惩戒。得救的第一步是诚实认罪,一一陈明罪行,这是信仰的决志。 ――《圣经精读本》 【诗三十九10】「求你把你的责罚从我身上免去,因你手的责打,我便消灭。」 “责罚”。灾祸。――《诗篇雷氏研读本》 ●「责打」:SH 5061,「击打」、「疾病」。与 38:11 的「灾病」同字。──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三十九11】「你因人的罪恶惩罚他的时候,叫他的笑容消灭,如衣被虫所咬。世人真是虚幻!」 神因人的罪而责管他,人的笑容(或华美)在神的怒气前如飞蛾一般短促。原文cas可指夜间出来扑灯的飞蛾,象征生命的脆弱短促。(《和合本》将cas作蛀衣之虫解,全句的意思因此是“神用责备管教人,使他的笑容(或“所喜爱的”)消失,如衣被蛀虫所咬“。)――《启导本诗篇注释》 「叫他的笑容消灭,如衣被虫所咬」:可作「叫他最珍贵的东西像被蛀虫侵蚀」。――《串珠圣经注释》 神的「责罚」(10节)并不是要「消灭」人(10节),乃是要消灭「人的罪恶」(11节),让人不要沉溺于罪中之乐。因此,我们应当求神在管教的时候,给我们「开一条出路」(林前十13)。而不是继续硬着颈项,像「用脚踢刺」的笨牛(徒二十六14),和罪一起被「消灭」(11节)。──《圣经综合解读》 ●他「的笑容」:SH 2530,「很喜欢的」。 ●「如衣被虫所咬」:SH 4529+SH 6211,「如虫消灭」、「像被虫蛀蚀」。 ●「虚幻」:SH 1892,「蒸汽」、「呼吸」、「虚空」。 ◎诗人目前受神责罚,所以他无法开口发言,只见自己喜爱的渐渐被吞噬。这一切只能等神将惩罚移开。──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三十九12】「耶和华阿!求你听我的祷告,留心听我的呼求。我流泪,求你不要静默无声。因为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 他祈求神以恩慈待他,如祂教导以色列人以恩慈对待“客旅”和“寄居的”一样(申一○18,19)。――《诗篇雷氏研读本》 我在你面前是客旅: 应当译为“我与你一起成为寄居的”。圣徒并不属于这世界,是与神结伴寻找天国的客旅。 ――《圣经精读本》 客旅(或「陌生人」)与寄居的,是以色列人对境内外族人的称呼,或许分别用来称长期或短期居留者。他们应当受到欢迎,但不可以拥有土地。而大卫视这种无根的状况,是他自己以及每一个人的写照。律法岂不是如此说,甚至也如此描述以色列人?但是律法如此说的目的,是在保障产业,并非否定产业(利二十五23);而大卫在此次之前,已经从人生中学到同样的功课(十六9~11,十七13~15)。然而,就像约伯或耶利米一样,在那时候他的眼光只能看到死亡为止,因此所求的也只是缓刑。──《丁道尔圣经注释》 人若在一切难处面前「默然不语」(9节),才能坦然地求神「不要静默无声」(12节),因为我们已经完全地把自己交托在神的手里。──《圣经综合解读》 ◎ 39:12 是说作者能力有限、承受力也有限,求神怜悯让他在死前可以脱离目前的苦境。 ◎ 39:12 颇有趣,作者多次强调自己要静默,但是希望神不要静默。──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三十九12~13】诗人献上更谦卑的祈求,说自己在世上只是客旅,暂时寄居,就象当日寄居在以色列人当中的外邦人一样,需要神的怜爱与保护(利十九33)。“去而不返“指死亡。诗人求神勿再惩罚他以至于死;宽容他,可以在神面前再度欢乐。――《启导本诗篇注释》 结语:诗人再次求神应允他,因为他在神面前乃是「客旅」(12),需要神的保护和顾念。――《串珠圣经注释》 「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12节)原文是「我与你一起是客旅,是寄居的」(英文ESV、NASB、KJV译本),表明神的百姓并不会长久活在这地上,而是与神同行、前往天国的客旅,一路有神陪伴我们。因此,我们不必求神让我们永远停在路上,而要盼望早点回到好得无比的天家。我们求神「不要静默无声」,并非是求神救我们脱离难处,而是叫我们「力量复原」(13节),在难处中也能有与神同行的喜乐。──《圣经综合解读》 【诗三十九13】「求你宽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复原。」 “宽容我”。意思是不再因罪惩罚他,以至他可以享受他的日子。“力量复原”。高兴快活的样子。――《诗篇雷氏研读本》 「去而不返」:指死亡,离开世界。 「可以力量复原」:应作「可以得享安乐」。――《串珠圣经注释》 宽容……复原: 不能把本节理解为:诗人刚刚描述自己是客旅,却突然迷恋世界,央求神延续自己的生命。意为诗人祈求神给机会,得以清楚整理人生。当时,尚未对天国有明确的启示,诗人却能如此超然面对死亡,因他确信慈爱的神必将最好的赐予人。圣徒若能将诗人的信心与自己的寿终之日结合,就能拥有健康的人生观。 ――《圣经精读本》 13a节的祷告,与彼得「离开我」的要求大同小异;但神知道什么时候应当像路加福音五8以下那样处理,什么时候又应当像马太福音八34以下那样。这类祷告可以出现在圣经中,就表明神实在了解。祂知道人处在绝境中会怎样说话。──《丁道尔圣经注释》 「宽容我」(13节)原文是「不要盯住我」,意思是赦免。──《圣经综合解读》 「力量复原」(13节)原文是「展现微笑、看起来喜乐」,意思是恢复喜乐。──《圣经综合解读》 我们有一天都要「去而不返」(13节),离开这个世界。但我们在走那「去而不返」之路以前,一定要在真道上站稳了、与神交通亲密了,才能满有喜乐地去迎见我们的神(摩四12)。──《圣经综合解读》 ●「宽容我」:SH 8159+SH 4480,「不要注视我」。 ◎作者没有责备神的意思,而是说他希望神体谅自己的软弱,减少管教的强度,好让他可以过一点美好的日子。──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39篇)】 1 诗人的问题有两方面:他竭力保守自己不犯罪,但苦楚并无减少(1~3);人生短促,人的努力都是枉然(4~6)。你同意这看法么? 2 诗人如何解决有关痛苦的问题?从他在13节的祈求看来,他对人死后有没有复活这问题有多少认识?新约信徒应如何面对苦难呢?复活的盼望对他的生活有何意义?参彼前1:5~7; 4:1~2, 12~19; 林前15:58。 3 诗人有什么表现值得你学效?参1, 7, 9节。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