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二十二篇拾穗 【诗二十二篇题注】「大卫的诗,交与伶长。调用朝鹿。」 在这首哀悼诗篇里,大卫表达他对神的信靠(3~5,9,10节),尽管他被神(1,2节)和被人拒绝(6~8节);面对仇敌的攻击时(11~18节),他祈求神帮助和拯救(11,19~21节);他充满信心,决意要赞美神(22,25节),并邀请其它人加入他的赞美(23,26节),因为神垂听了他的祷告(24节);他也预言将来普世的人都要敬拜耶和华(27~31节)。“调用朝鹿”(在标题部分)。可能是一个调子的名称。这诗篇是典型的弥赛亚受苦之诗(参看第十六章8至10篇的脚注),也是新约里最多引述的诗篇之一。――《诗篇雷氏研读本》 耶稣在十字架上引述本节的第一句话。参看马太福音二十七章46节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在痛苦煎熬中向神呼求的祷告诗。1~21节为求告,22~31节为赞美与感恩。诗人经历诸般苦痛之后,得神拯救,发出颂赞。题注指出为“大卫的诗”。诗中所描写的受苦情景,只有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可与相比。福音书所记祂在十架上的呼喊(太二十七46等)与受难(太二十七35,39,43;约十九23~24,28),都与本篇义人受苦发出的信心呼声印证,是新约作者最常引用的一篇诗。 题注中的“调用朝鹿”,看<参考数据>“本书的题注”条。 传统将本篇及二十三、二十四篇合在一道,当作一首三部曲。纳入“弥赛亚诗篇”中,认为本篇所描写的是为羊舍命的好牧人,二十三篇描写从死里复活照料羊群的大牧人,二十四篇则为在荣耀中显现,赏赐祂羊群的牧长。――《启导本诗篇注释》 当世人的罪都压在主耶稣身上的那一刹那间,父神掩面不看圣子,那时祂在十字架上就引用第1节,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太二十七46;可十五34)。这是大卫在痛苦煎熬中向神呼求的祷告诗,也是预言弥赛亚受苦的诗,因为诗中所描写的受苦情景已经远远超过大卫的经历,只有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可以相比。──《圣经综合解读》 二十二至二十四篇是一首弥赛亚三部曲,本篇是说那位为羊舍命的好牧人基督(约十11),二十三篇是那位为群羊从死里复活的大牧人基督(来十三20),二十四篇是说那位在荣耀中再来的牧长基督(彼前五4)。──《圣经综合解读》 「调用朝鹿」,可能该曲调的主题是「清晨时的帮助」,或者是要人注意神的拯救。──《圣经综合解读》 ◎ 太 27:46 可 15:34 中耶稣在十字架上大声呼喊 22:1 的前半段。来2:12 也引用 22:22 ,似乎当成是众所周知的弥赛亚预言。──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1】「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为什么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 耶稣在十架上引用了本节上半的话作祷告(太二十七46;可十五34),是肉体与心灵痛苦深处的呼喊,得不到神的帮助与拯救,仿佛为神离弃,日夜呼求,寂然无回应。与神亲近惯了的人遇此情景,比受敌人的嗤笑更难受(2节)。――《启导本诗篇注释》 弥赛亚的事工。若不与十字架事件联系,就无法理解这首诗的意义。不仅预言将要成就的事,也论到受难者的谦卑,记述外邦人从四方聚集。有的解经家主张这首诗记录大卫所受的苦难,试图与撒上30:6的记载联系。然而这首诗描述的并非个人的穷途末路,而是官方的刑罚。有人主张,如同巴比伦庆典,这首诗是以色列诸般庆典仪式之一,由君王吟颂。这种观点也不具说服力。这首诗按内容可分为三部分:①预言即将到来的苦难(1~11节);②弥赛亚的苦难(12~21节);③预示弥赛亚的胜利(22~31节)。 ――《圣经精读本》 为什么离弃我: 这一声呐喊预言主所面对的客观事实,他要代我们受刑罚(太27:46)。 ――《圣经精读本》 为什么……?我们的主在十架上呼喊神为何离弃祂(是用祂的母语亚兰文说出这一节经文),意思似乎是指当时此事为一客观事实,即祂替我们承受了与神隔离的惩罚,「为我们成了咒诅」(加三13)。不过,对大卫而言,这句话的意思可能与第二行的含义相近:为什么远离不救我?……因为诗篇用这类词汇都是指实际的事,而非理论:参,「记念」、「垂听」、「醒来」。这并不表示缺乏信心,亦非关系破裂,而是当神平日所彰显的保护与同在隐蔽不明,仇敌却逼近身旁时,所发出的困惑呼喊(就像那完全正直的约伯,受苦时的呼声)。──《丁道尔圣经注释》 ●「唉哼」:SH 7581,「咆哮」、「人在痛苦中的吼叫」。──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1~10】诗人的苦况:他的神好像丢弃了他,不理睬他;为此他遭人戏笑。诗人在3~5节把自己的苦况和神过去如何恩待列祖作一个对比。――《串珠圣经注释》 诗人正在经历神的「离弃」(1节),正如我们有时所经历的一样。但是他并没有像愚顽人那样说:「没有神」(十四1),而是不住地呼喊:「我的神,我的神!」(1节)。因为他知道神会按着自己的智慧和怜悯来带领我们,而不是按人所期望的时间和方式来应允我们;他也知道神是信实的神、是唯一可以倚靠的神(4~5节),「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一百一十八9);他更知道神是不变的神,祂过去如何解救列祖,今天也必不让仇敌胜过倚靠祂的人。因此,「他们倚靠祢,就不羞愧」。──《圣经综合解读》 ◎这一段显出作者的矛盾与痛苦。他一面认为神的确是会帮助人的(至少帮助过先祖),但是他的状况远不如先祖 22:6~7,因此他一面不知道自己是否会被拯救,一面又希望神能够出手相救。──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1~21】弥赛亚的苦难。诗人在1、2、6~8、12~18节交替使用“我”与“你主”直抒情怀,在3~5、9~11、19~21节轮流使用“主啊(你)”和“我”营造紧迫的气氛,这是本段的特点。22节是这首诗的转折点,从22节开始交替出现赞美与异象。 ――《圣经精读本》 【诗二十二2】「我的神啊,我白日呼求,你不应允;夜间呼求,并不住声。」 “并不住声”,或我没有稍息、静止。――《诗篇雷氏研读本》 “并不住声”照原文的意思就是:“在我里面没有停止的可能。”── 包忠杰《诗篇注解》 「我的神啊,我白日呼求,祢不应允,夜间呼求,并不住声」,这并非只是我们的经历,也是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经历(路二十二44;来五7)。「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来四15)。──《圣经综合解读》 ●「并不住声」:应该是「不得安宁」。 ◎ 22:1~2 诗人的关键质疑就是:「神不回答」。──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3】「但你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 “以色列的赞美”。比喻圣所的用词,以色列人在那里赞美耶和华。――《诗篇雷氏研读本》 本节的意思是说,神是人赞美的物件,祂以人间的赞美为祂地上的宝座。4~5节说明人何以赞美神,因祂是我们的拯救。――《启导本诗篇注释》 「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指神住在以色列人的圣殿里面,也有译作「以色列所赞美的神啊,你坐在圣所的宝座上面」。――《串珠圣经注释》 圣洁……赞美: 在极度精神、肉体痛苦中,诗人依然未丧失信仰,高声赞美神的圣洁。在难以承受的极限中,也不更改对神的信心,这正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圣经精读本》 神用祂百姓的赞美作为祂在地上的「宝座」(3节),祂的心意是让我们用赞美在地上高举神、见证神。因此,神必然会让我们因着经历祂而不能不发出赞美。──《圣经综合解读》 我们在人生低谷、天灾人祸中的祷告,首先必须承认只有神是「圣洁的」(3节),而不是我们;只有神是「公义、慈爱、信实的」,而不是我们。这样的祷告才能调对频道,看清神在前面带领我们的云柱火柱,而不是陷入怨天尤人、自义自怜。──《圣经综合解读》 ●「宝座」:SH 3427,「居所」。──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3~5】但……。大卫不再沈溺在自己的忧愁中,这样只会使他愈陷愈深;他向「那比我更高的盘石」伸出手来(𣿫是强调语,4、5节的「倚靠𣿫……哀求𣿫……倚靠𣿫」,从其位置看来,也都是强调语,如 RSV、NEB的译法)。更重要的是,他走向那最坚固的根基:提到神是圣的,并且会众正在赞美祂……这里主要不是赞美神的怜悯或垂听恳求,虽然这类赞美自会随之而来。他也定意去回想从前(4、5节)其他人得到过的帮助。──《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二十二4】「我们的祖宗依靠你。他们依靠你,你便解救他们。」 【诗二十二5】「他们哀求你,便蒙解救;他们倚靠你,就不羞愧。」 “羞愧”。失望,困惑。――《诗篇雷氏研读本》 【诗二十二6】「但我是虫,不是人,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 “虫”。无助和无价值的(伯二五6;赛四一14)。――《诗篇雷氏研读本》 “虫”象征低贱、羞辱。“不是人”是说不把他当人。――《启导本诗篇注释》 意味蒙受人难以忍耐的极大污辱与痛苦,适于大卫,也适于耶稣基督。大卫在位期间,曾遭遇儿子的叛逆,只得满怀羞愧地逃到旷野(撒下15:13~23);万王之王为拯救世人而来,却受到世人敌挡,被逮捕,得到最受咒诅的十字架刑罚(太27:27~44)。――《圣经精读本》 我们的救主在十字架上不但被父神「离弃」(1节),而且竟然甘心降卑到一条「虫」(6节)的地步,被自己所要拯救的百姓「羞辱、藐视」(6节)。我们这些尘土做的人如果受不了别人一点点的误解、怠慢、冷落或轻视,就不要自诩「效法基督」(罗十五5)。──《圣经综合解读》 真正的「效法基督」,就要甘心让人看自己「是虫,不是人」(6节),以致低到一个地步,不但仇敌的「羞辱」摸不着自己,弟兄的「藐视」也碰不到自己(6节),地上的荣辱都与我们无关,单单向着神所设立的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4)。──《圣经综合解读》 「虫」象征低贱、羞辱,原文指雌胭脂虫(coccus ilicis),也常译作「朱红色」,即雌胭脂虫被压死、干燥后制成的染料。当主耶稣被披上朱红色袍子遭兵丁嘲弄的时候(太二十七28),就像这红色的虫,不被当人对待。正因为主耶稣像这渺小的虫一样被压而死,我们才能身披救恩荣耀的衣裳。──《圣经综合解读》 ●我是「虫」:SH 8438,「鲜红色的虫」,「一种可以制作染料的虫」。──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廿二 6我是虫不是人有何表意?】 答:这是诗人大卫在遭到苦难之时,于祈祷中向神所发出的呼声:「但我是虫,不是人,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这里所题到的虫Vorm在原文中,乃是指为一种蠕行之红色小动物。(参赛四一 14)。无骨,有多数活动环节,以成其体干,而无肢体。人将其杀死,挤出液,可以作成红色的染料。大卫在被众人羞辱、藐视、嗤笑。急难临近,以致精力枯干,极为孤单困苦的景况之下,(诗廿三1;6;7;11;15),来以虫喻己身。表示渺小软弱,毫无能力,极其卑微,为人所贱视和鄙弃,(诗廿三13—18)。因此亦可为预言基督耶稣,祂以降卑软弱的身体,命定被杀流血,为人涂抹罪污,代替人的过犯。多受苦难,被人讥笑凌辱,欺压抵挡,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极其忧伤痛苦。(伯廿五6;诗廿二1;16;18,太廿七46;路廿三33—36,腓二8)。——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诗二十二6~8】但我……。人的讥讽伤他至深,因为他的心属于他们,关怀他们。大卫和他那更伟大的后裔,都具同样的特色,就是不会气派十足地冰冷待人,而有一颗温暖、易动感情的心;不过耶稣不是可怜自己,乃是转而怜恤他人。「当为(你们)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请注意第8节,这是不信者典型的辩论:如果神存在,祂存在的目的乃是为满足我们的需要(参,「吩咐这块石头」,「从这里跳下去」,「从十字架上下来」)」。第7、8节的姿势与话语,在加略山上再度一模一样地出现(太二十七39、43)。──《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二十二7】「凡看见我的都嗤笑我,他们撇嘴摇头,说:」 “撇嘴”。嘲笑的动作,类似“伸出舌头”。――《诗篇雷氏研读本》 “撇嘴”表示侮辱,(看太二十七39;可十五29)。――《启导本诗篇注释》 「撇嘴」表示藐视、轻蔑、嘲笑(太二十七39)。──《圣经综合解读》 【诗二十二7~8】恶人看到义人身陷患难,经常如此讥诮(王下19:21;赛37:22)。大卫在躲避押沙龙的叛逆,逃往旷野的途中,遭到示每类似的蔑视、嘲笑(撒下16:7,8)。这句话预言基督在十字架上承受来自于人的藐视与捉弄(太27:39~44)。 ――《圣经精读本》 【诗二十二8】「“他把自己交托耶和华,耶和华可以救他吧!耶和华既喜悦他,可以搭救他吧!”」 《马太福音》二十七43引用了本节的话。“交托耶和华”有“为耶和华而活”的意思。世人嗤笑一个为神而活的人,何以在这紧要关头神不来救他。――《启导本诗篇注释》 「交托耶和华」指「为耶和华而活」。第8节正是无知的世人在十字架下嘲笑为他们而死的主耶稣的话(太二十七43)。──《圣经综合解读》 【诗二十二9】「但你是叫我出母腹的,我在母怀里,你就使我有倚靠的心;」 使我有依靠的心: 有些译本(RSV)译为“使我安然居住”,或(RV)“使我依靠你”。这句话的原文意思为“仰卧”,新英文版圣经(NEB)以此为基础,译为“使我躺卧”。最精彩的译文是耶路撒冷圣经(JB)“主使我依靠在我母亲的胸怀里”。 ――《圣经精读本》 【诗二十二9~10】大卫从小就接受教导,知道必须信靠耶和华。――《诗篇雷氏研读本》 诗人把现今的痛苦和过去神给他的保护作一比较,突出他现在的惨境。――《串珠圣经注释》 【诗二十二9~11】诗人斥责8节的讥嘲,说从他呱呱堕地之日起就有神的看顾,这也是他忠心侍奉神的确据。――《启导本诗篇注释》 神成就所立之约。大卫定睛神的荣耀与伟大,回首往事,确信神决不会草率立约,他的帮助是完全的,不是权宜之计(139:13~16 ;伯10:8~12)。 ――《圣经精读本》 但……。在第3~5节,大卫曾专注于神的荣耀与名声,现在他则反复思想神对自己这一生中的眷顾。神不是他偶然间认识的,只会对他敷衍了事。参一三九13~16;约伯记十8~12。就保守我平安(RSV)与「就使我有倚靠的心」(RV、和合),这两种译文关系其实很密切,因为有根有基的信靠和平安是同时并存的。此外,从耶利米书十二5下(「跌倒」,与和合本所译「安稳」不同)看来,这个希伯来动词的基本意义或许是倾斜躺下(参,本诗第10节「我被抛在手里」,和合本作「被交在手里」);因此 NEB译为「将我放置于」。或许最好的译法是 JB:「将我交托给我母亲的胸怀」。──《丁道尔圣经注释》 9~11节是诗人回应仇敌的讥讽。他自出母腹就经历了神的看顾,所以对神有绝对的信心。同样,当我们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也应当数算神在自己身上的恩典和作为,才能不让眼见的难处使灵里变得昏暗。──《圣经综合解读》 【诗二十二10】「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你手里,从我母亲生我,你就是我的神。」 【诗二十二11】「求你不要远离我,因为急难临近了,没有人帮助我。」 祈求的内容:诗人求神帮助他。――《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回顾从出生就成为自己的神——以色列之主,再次呼求神的帮助。人通过自己的生涯能够发现神特殊的护理,更能增强对神的信心。 ――《圣经精读本》 【诗二十二11~18】大卫描述他与死亡的挣扎,所用的言语也适用于受苦的弥赛亚。第14至16节的预言形容钉十字架的情景:痛苦、极端的口渴、窒息和手脚受痛苦;这种死刑到了罗马时代才为人所认识。――《诗篇雷氏研读本》 【诗二十二12】「有许多公牛围绕我,巴珊大力的公牛四面困住我;」 “巴珊大力的公牛”。参看阿摩司书四章1节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许多」:可作「强壮有力」,与下文的「巴珊大力」对偶; 「巴珊」:在约但河东面,以出产猛牛驰名。――《串珠圣经注释》 「巴珊」(12节)位于约旦河东岸,包括今天的戈兰高地,以肥沃的牧场和肥美的牲畜著称。先知阿摩司把喜爱奢侈生活的以色列人比作「巴珊母牛」(摩四1)。──《圣经综合解读》 ◎ 22:12~13 描述敌人如同强壮有力的野兽包围作者,准备消灭他。而 22:14~15 却描述作者的软弱无能为力。 ●「巴珊」:「多结果实的」。位于约但河东的极北之处,涵盖了目前的戈兰高地。该地土壤肥沃,不但宜农,也适于畜牧。所以此处的牲畜肥壮有力。──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12 巴珊的公牛】巴珊是约但河东极肥沃的地区,以出产羊和肥牛著称。这个畜牧业的重镇不但有娇养供售卖的牛只,更有一种凶猛未经驯养的流浪野牛。法律文献反映当时人有被牛角抵触的危险,并且牛只亦不时会走到街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二十二12 巴珊是甚么地方?】巴珊位于加利利海东面,以出产肥壮的牛著名(参摩4:1);因着它的禾田,又被称为“巴勒斯坦的饼篮”。――《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二十二12~18】穷凶恶极的咆哮围攻。这是经常发生的景象:强壮的逼迫软弱的;多数人胁迫一个诗人用公牛、狮子、犬类、恶党,描写攻击他的凶恶敌人。他自己在仇敌环伺中,如蜡、如瓦片,全身松脱无力抗拒。“巴珊”以草原丰盛闻名,所产牛只肥硕壮健。敌人环攻他,扎伤了他的手和脚。――《启导本诗篇注释》 诗人再详细描写苦况:他用了多种比喻绘画敌人如何残酷地迫害他;他们好像公牛、狮子、恶犬,向他凶猛地进攻。――《串珠圣经注释》 恶人的心怀意念。描绘众多暴虐者围绕软弱无力之人的场面。诗人将力大势众之徒描述为野兽(公牛、巴珊大力的公牛、狮子、犬类),以他们的行为看,是象征恶人。有趣的是,这种行为都曾在人类史中出现,如敌对情绪(8节)、群众心理(12,16节;出23:2)、贪婪(18节)、冷酷无情(17节),这些心思都从罪人身上显露出来。 ――《圣经精读本》 人。此处以兽类描写群众(公牛、狮子、犬类、野牛),但人的情形岂不正是如此,只是有时稍微巧饰,有时则公然残暴,像加略山一样。从上下文看来,人会这样互相对待,有一些原因:对那些作出严重声明的人感到气忿(8节);盲目的群众心理(12、16a节;参,出二十三2);贪婪,甚至只为占小便宜(18节);扭曲的喜好……专爱看残忍的情景(17节),只因为罪就会杀人,而罪人心里存着恨(参约八44)。 虽然若将第14、15节单独来看,可能仅是一次重病的描述,然而上下文讲到一群人的敌视,所叙述的各点,可能意指基督的受鞭打与钉十字架;事实上,第16~18节的含义,则必须等到这件事发生,才令人恍然大悟。──《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二十二13】「它们向我张口,好像抓撕吼叫的狮子。」 【诗二十二13 狮子】历史记载狮子有被人养于笼中,放出来供狩猎之用。亚述文献记载违背誓言的人被困入安置在市中心广场的猛兽笼中,被吞噬示众。主前七世纪的另一个亚述文学,有一段落与本段的关系较为密切。该段落以狮子坑形容国王身边与作者对立的凶恶大臣。有一个巴比伦智慧文学中,玛尔杜克神象喻性地封闭(给牠上口套)狮子(欺压者)的口,以制止牠的吞吃策略。──《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二十二14】「我如水被倒出来,我的骨头都脱了节,我心在我里面如蜡熔化。」 「脱了节」原文直译是「离散」(伯四11;四十一17;诗九十二9),比喻成群的猛兽吞吃猎物,各自分得一块。──《圣经综合解读》 【诗二十二14 骨头脱节】「脱节」是稍加诠释的翻译,希伯来原文直译是「离散」(相似的动词形式只在三处经文中出现:伯四11,四十一17;诗九十二9),即成群的猛兽吞吃猎物,每只各自分得一块的样子。古代近东有些文化有二阶段安葬的习俗。遗体首先(在墓穴等地)摊开安放,直至化为白骨为止;这时再将遗骨埋葬在最后安息之处。即使身体被野兽所食,骨头若能收集,这人仍可得到正当的葬礼。如此,亚述巴尼帕说他惩罚敌人的方法,是将他们的骨头拿出巴比伦,四散于城外。他又夸口说要掘开敌国先王的陵墓,丢散其遗骨,「使他们的鬼魂受害不得安息」。进一步资料可参看:诗篇五十三5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二十二14~15】表现人性的悲哀与挫折,亦可视为对基督受辱与十字架受苦难的预言,与16~18节相联,就更加明确。 ――《圣经精读本》 14~15节所描述的正是在十字架上的极端痛苦,虽然罗马时代才发明十字架酷刑,但圣灵提前一千年把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痛苦感受启示给大卫。无论我们如何借着绘画、电影来想象主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情形,都无法真正体会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极端痛苦,唯有诗篇第二十二篇把主耶稣自己的感受发表了出来。──《圣经综合解读》 【诗二十二14~17】诗人由于敌人的攻击而导致心神憔悴和消瘦,像患了重病,又犹如一个没有半点活力的死人。――《串珠圣经注释》 【诗二十二15】「我的精力枯干,如同瓦片;我的舌头贴在我牙床上。你将我安置在死地的尘土中。」 “瓦片”。破烂瓦器的碎片。――《诗篇雷氏研读本》 【诗二十二16】「犬类围着我,恶党环绕我;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 “犬类”。出没于街上到处觅食,贴切地形容那些野蛮的仇敌。――《诗篇雷氏研读本》 「他们扎了」:多数古卷作「如同狮子」,形容上文的「恶党」。――《串珠圣经注释》 恶党……扎了: 当与耶稣基督十字架受难相联理解时,因“扎了”的希伯来原文翻译得颇为牵强,引起解经家诸多议论。译为“扎了”较具说服力,理由之一是,编撰于十字架事件前二世纪的七十士译本(LXX),亦将此词译成“扎了”。多数手抄本圣经都与七十士译本保持一致。马索拉抄本译成“割了”(或“毁了”),淡化了原文意思。英译本中,RV、RSV、NEB也采用这种译法。这种译法基于叙利亚、阿拉伯语的旧语法,较少参考旧约圣经希伯来语法,削弱了暗示基督十字架事件的核心。 ――《圣经精读本》 他们扎了或只译为「扎」,这个希伯来字很难解,但这是最可能正确的译法。支持此译法的一个有力论证,便是七十士译本也认为是如此,而这个译本完成于主钉十架之前两世纪,因此是没有偏袒的见证。所有主要的译本都不同意马所拉经文所加的元音,(这是在基督教时期才加在经文上的),因为在此不甚符合文意(见 RV、RSV、NEB的小字),而大多数译本都与七十士译本一致。「扎了」之译法所未能解决的语文困难,其他方式所作的更改(如:「捆了」或「乱砍」)也无法解决,只是将一个普通的希伯来动词(挖、钻、扎),换成假设的动词,以避免对十字架的明文预言,而这些假设的动词只见于亚喀得文、叙利亚文,和亚拉伯文,并不见于圣经的希伯来文。──《丁道尔圣经注释》 古代迦南地的狗经常在郊外(诗五十九6、14)或城内(王上十四11)的垃圾堆中觅食,因此,称人为「犬类」(16节)在圣经中表示嘲笑轻蔑。──《圣经综合解读》 ●「扎了」:SH 7388,「狮子」。不过七十士译本等就翻译为「扎了」。由于马索拉经文是在公元第二世纪以后定型的,可能刻意要避开耶稣的十字架经验(甚至用了不合逻辑的「狮子」也不再乎)。因此一般认为七十士译本(公元前两世纪)比较可信。 ◎ 22:16~18 再次由另一个角度描述敌人怎样凶狠的要吞吃作者,有如一群狗要吞吃猎物一样。 ◎此处的记载,让人不能不想到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经历,也几乎是完全应验了此处的记载。──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16 犬类】本段将狗等同于恶人。虽然在极早期的新石器时代,近东已将狗只驯养,狗依然是经常在城乡郊外(诗五十九6、14)或城内街道(王上十四11)垃圾堆中觅食的食腐动物。因此,「狗」字在圣经之中往往有嘲笑轻蔑的意思。然而古代近东各处地方可能未必如此。亚实基伦发现了一个波斯时代的大型狗坟场(显然与祭仪无关),有七百多个墓穴。信奉祆教的波斯尊崇狗类,但不把牠们葬于坟场。狗(特别是小狗)是安那托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避邪和净化礼仪的要角。属安那托利亚的赫人以及腓尼基很多祭仪人员(他们在以色列遭受严谴)都被称为「狗」。最后,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犬类是有医疗用处的。事实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医治女神宁卡拉克经常是以狗像作为代表。又请参看:列王纪上二十一19。──《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二十二16 对手脚的描述】解释本节对手脚的描述十分困难。传统译作「扎」的希伯来语动词全本圣经只是在此出现,并且若不修订原文(将 k'ry 改为 k'rw),也不能如此翻译。按照现有的写法(k'ry),本节表示诗人的手脚「好像狮子」。部分解经家因此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的手脚好像被擒的狮子一般,被绑在担挑之上。可惜现存所有猎狮场面的绘画和描述,都没有显示是如此搬运狮子的。若是一定要将这字(k'ry)视作动词,合宜的对象必须从与希伯来语有关的闪族语言中挑选。可能性最高的一个类似亚喀得语和古叙利亚语的同源字,其意思是「收缩」或「枯萎」。亚喀得的医药文献描述的病症之中,有一样是手脚皱缩的。马太福音二十七章对这字的诠释没有帮助,因为它没有提到本句。──《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二十二17】「我的骨头,我都能数过,他们瞪着眼看我。」 “数过”。受害者就象一副活骸骨。――《诗篇雷氏研读本》 苦痛令诗人形销骨立,瘦到连骨头有多少根都可以看得到,为仇者所快。有人根据18节分外衣和里衣及20节的“脱离刀剑”,推测本节或指诗人受到匪徒的袭击,衣服被剥尽,赤身露体。骨头“数过”,有展露之意。――《启导本诗篇注释》 「数过」(17节)是因为诗人骨瘦如柴,所以能数出来。──《圣经综合解读》 因为骨瘦如柴,所以能数出来。关于该动词的类似用法,见诗147:4。── SDA圣经注释 【诗二十二18】「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 参看马太福音二十七章35节的脚注。把耶稣钉十字架和做出这些行为的人完全不知道这里的预言。――《诗篇雷氏研读本》 古代中东法律,规定控方或逮捕罪犯的人可以取得被告的衣裳。本节“外衣”、“里衣”为诗中对仗用的同义字,都指衣服。诗人仅有的蔽体衣服被剥,奄奄一息,仇敌抽签决定归谁。此事也发生在耶稣身上(太二十七35)。――《启导本诗篇注释》 暗示敌人以为诗人快要死亡,准备瓜分他的衣服。 新约的作者曾引用1~18节部分经文描写基督受难的情景。――《串珠圣经注释》 衣服是古人的重要财物,「为我的里衣拈阄」是因为敌人认为诗人即将死亡,所以准备瓜分他的衣服。此事应验在主耶稣身上(太二十七35)。──《圣经综合解读》 【诗二十二18 为衣服拈阄】罗马士兵虽然有权夺取罪名成立之犯人的衣服(士兵为耶稣的里衣拈阄赌博),却没有证据证明旧约时代在处决中监刑的士兵有这种权利。但无论如何,现有数据证实这时代的战利品有时是拈阄分配的,因此,人死时衣裳会如此被分,也不是难以明白的事。应当指明的一点是,本节没有说拈阄分衣的是行刑的人。处理遗产的程序亦经常使用拈阄的方法,将产业分配给继承人。美索不达米亚一首哀悼诗歌就表达了这一点。躺在床上弥留的人哀叹人还未死,财物已经被人分配。──《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二十二19】「耶和华阿,求你不要还离我;我的救主阿,求你快来帮助我!」 我的力量: 这种措辞较罕见,也有人译成“我的赦免”。 ――《圣经精读本》 我的帮助(19节,和合:来帮助我)是一个很少见的字。──《丁道尔圣经注释》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最大的痛苦,不是肉体的痛苦,也不是门徒的离开,而是因为担当世人的罪孽,而感受到被父神「远离」(19节)的感觉。地狱的最大痛苦就是永远与神分离,连主耶稣都难以忍受这种暂时的痛苦经历,我们怎么敢藐视神的救恩呢?──《圣经综合解读》 ●「我的救主啊」:SH 5833,「帮助」、「帮手」。 ●「帮助我」:SH 3600,「力量」、「我的帮助」。圣经中仅出现于此。──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19~21】主施救恩。凡有“主”这一称呼,形成句子的高潮(1~21节),是结构上一大转折。19节特意反映3~5节的内容,像3~5节一样,恳求神速来帮助诗人。20节(省略了“主啊”)在一定程度上涵盖9~11节的内容。21节(也省略了“主啊”)恳求神从残暴、不义、贪婪之徒手中解救自己。 ――《圣经精读本》 但……。这是几个「你」段落的最高潮,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一次的「但你」刻意以客观的笔法来写(3~5节);第二次这种成分就比较少(9~11节);第三次则是一连串紧急呼吁,因为敌人似乎要扑过来了,他们一副凶狠、污秽、贪婪、来势汹汹的模样。──《丁道尔圣经注释》 ◎前一段诗人用野牛、狮子与犬类来描述敌人,这一段继续用这三种野兽来形容威胁作者生命的敌人,求神拯救其脱离这些敌人的威胁。──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20】「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刀剑,救我的生命脱离犬类,」 “我的生命”。即我宝贵的生命。――《诗篇雷氏研读本》 「灵魂」:与下一句的「生命」同解,没有特别含意;事实上,有学者把此节译为「求你救我的颈脱离刀剑,救我的头脱离斧子」。――《串珠圣经注释》 我惟一的: 亦可译为“我的生命”。因我惟一拥有的就是生命,比一切更珍贵。NEB就从此角度译为“我最宝贵的生命里”。 ――《圣经精读本》 我的生命直译为「我惟一的一件」……我所剩惟一之物,我最亲密的财产;参 NEB,「我可贵的性命」。由此看来,犬类之力是何其有力的狰狞对比。──《丁道尔圣经注释》 ●「生命」:SH 3173,「独一者」 诗 22:20 35:17 都出现过,意义应该就是「生命」。──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20~21】本节用“刀剑”、“犬类”、“狮子”和“野牛的角”来形容攻击他的敌人。刀剑令人横死,犬类为结党横行之辈,狮子、野牛均为凶残的野兽。诗人的哀求得蒙应允,诗章也从祈求转为赞美。――《启导本诗篇注释》 「祢已经应允我」是十字架转为荣耀冠冕的转折。虽然有时我们还在「刀剑」(20节)、「犬类」(20节)、「狮子」和「野牛」的围困之中,但我们一旦知道神「已经应允我」,没有向我们「掩面」(24节),沮丧和忧愁就能变成平安、喜乐和赞美(22~23节)。──《圣经综合解读》 【诗二十二21】「救我脱离狮子的口;你已经应允我,使我脱离野牛的角。」 弥赛亚的拯救借祂从死里复活而成就。――《诗篇雷氏研读本》 应译作「求你救我脱离狮子的口,应允我,使我胜过野牛的角」。――《串珠圣经注释》 惟独RV的译文表达出那突然间戏剧化的转变,希伯来文是由最后一个字呈现出来。我受苦的灵魂(和合本未如此译)是一修改的译法,希伯来经文只有一个完成式的动词。若这个经文正确,则此一单字是一声呼喊,迎向那最后一分钟才出现的拯救。「……脱离野牛的角。──已经──应允──我!」──《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已经应允我」:原文是放在句子的最后,做为整段经文的关键转折。本诗一开始作者等待不到的「神应允」终于来临。──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22】「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赞美你。」 本节至末节为神拯救受苦的义人而欢呼,不但在聚会中如此,全人类和后世的人都会欢呼不息。 《希伯来书》作者引用本节经文说明耶稣基督与信徒的关系情同弟兄(参来二12注)。――《启导本诗篇注释》 来二12引用22节来形容主耶稣与信徒的关系。──《圣经综合解读》 ●「名」:在希伯来文中,名字代表一个人的本质,特征和人格,而且按照我们对他的认识或他向我们启示的程度而定。──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22~26】以公开献祭(25节)和摆设筵席(26节;比较利七16)来表达感恩。第22节(如同第1节;参看二二1的脚注)用来指基督(来二12)。――《诗篇雷氏研读本》 献礼。向神许愿的敬拜(民7:1~11),至少要持续两天以上的庆典才能举行献礼。一般会献上牺牲祭,请为奴的、贫穷的,特别是利未人,在耶和华面前吃喝欢喜(申12:17~19)。 ――《圣经精读本》 第25节描述了这些经文的背景,因为律法鼓励许愿的人,若他们的祷告得到应允,便要向神有所表示,以献祭来还愿,事后并举行庆贺宴会(26节),可能延续两天之久(利七16)。他们的快乐不应该只由自己或家人享受,更应该邀请他们的仆人,和其他有需要的人(参26节),尤其要请利未人,来与他们一起在耶和华面前同吃同喝(申十二17~19)。他们也必须告诉会众,神为他们做了什么事(22节;参四十9、10,一一六14),并请会众同来吟唱类似这里的诗篇(参三十四3及随后的见证)。 但是希伯来书二11、12指认第22节为弥赛亚的话,说祂「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因此祂不仅高高在天,且站立在「会中」(22节),而在祂的感恩宴会上,谦卑人也受邀来吃得饱足(26节),并且永远活着(26节,这不只是一种口头说法,而是实际状况)。──《丁道尔圣经注释》 ◎很显然的此处诗人认为自己的遭遇,可以归入 22:3~5 的那些依靠神而不羞愧的例子,作为对神赞美的题材。我们是否也有类似的经验,让我们可以颂赞神呢? 【诗二十二22~31】因深信神听祈祷而献上感恩:诗人信得过神必府允祈求,故立刻感恩多谢神。――《串珠圣经注释》 【诗二十二23】「你们敬畏耶和华的人要赞美他!雅各的后裔都要荣耀他!以色列的后裔都要惧怕他!」 【诗二十二23~24】劝勉旁观者一同赞美神。――《串珠圣经注释》 【诗二十二24】「因为他没有藐视憎恶受苦的人,也没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吁的时候,他就垂听。」 ●「受苦的人」:SH 6039+SH
6041,「受苦之人的苦处」、「困苦人的痛苦忧伤」。──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25】「我在大会中赞美你的话是从你而来的;我要在敬畏耶和华的人面前还我的愿。」 我们对神的赞美是从神而来的(25节),一个不会赞美神的人,要求神赐下赞美的愿望、理由和力量,让我们因着经历祂而不能不赞美祂。──《圣经综合解读》 「还我的愿」(25节)指献上平安祭。「吃得饱足」指分享平安祭的筵席。诗人邀请肯谦卑接受神的人一同享受平安祭的筵席,不但肉体得饱足,更因着神的救恩而得着永生。──《圣经综合解读》 【诗二十二26】「谦卑的人必吃得饱足,寻求耶和华的人必赞美他,愿你们的心永远活着。」 “谦卑的人”亦作“困苦的人”。诗人蒙了神恩,邀请困苦但肯谦卑接受神的人一同享受感恩的筵席。不但肉体饱足,心灵也因神的救恩长活。――《启导本诗篇注释》 「愿你们的心永远活着」:诗人为那些和他同享感恩祭之人祝愿。――《串珠圣经注释》 ●「谦卑的人」:SH 6035,「贫穷的」、「卑微的」、「受苦的」。──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27】「地的四极都要想念耶和华,并且归顺他;列国的万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 列国的万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 预示新约时代的教会。借着基督的救赎,教会成为圣徒超越种族与民族界限的聚集。 ――《圣经精读本》 ●「想念」耶和华:SH 2142,「记得」、「回想」、「记忆」。──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27~28】“地的四极”指全世界和其上的居民。神是造物主,统治万国,全球终必会敬拜祂。――《启导本诗篇注释》 虽然困苦的环境还没有改变,但诗人不再因注目苦难而痛苦,却因着注目神而欢喜赞美。赞美不但使诗人脱离了自己,而且使他的灵里透亮,眼光不但从自己转到「以色列的后裔」(23节),而且扩大到「列国的万族」(27节),远远地看见新约的教会和千年国度。──《圣经综合解读》 【诗二十二27~31】千禧年祝福的描述。关于第29节的筵席,参看以赛亚书二十五章6节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现在,大卫的言词溢出了一般感恩之语的疆界,而论到一位王(祂的命运会影响许多人)。祂得拯救之后的成果超越非凡,从前面为祂宾客的祝福──「永远活着」(26节)──已可见一斑。如今,这成果更在时间与空间中散播,直到耶和华得到万邦的朝拜(27、28节),并令骄傲者臣服(29节)。第29节,若按希伯来经文的意思,如 RV所译:「所有地上的肥胖人都将吃而敬拜」,则与第26节形成极有意义的参照;意即,这些现世自满自足的人,原来没有资格获得永生(26c、29c节),若他们想要得着,就必须放下他们的高傲,与谦卑人同到宴会中(参26节)。 最后,异象延展至尚未出生的后代(30、31节),这些话预见了十架福音的宣扬,就是重述神的作为如何彰显出祂的公义(或译拯救,这是本字的次要含义)。本篇诗以被弃绝的呼喊为开头,而以衪已经作成了(和合本作衪所行的)一字为结束,这个宣告十分接近我们主的伟大呼喊:「成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二十二28】「因为国权是耶和华的,他是管理万国的。」 ●「国权」:SH 4410,「王权」、「王位」。──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29】「地上一切丰肥的人必吃喝而敬拜;凡下到尘土中不能存活自己性命的人,都要在他面前下拜。」 “吃喝”指献祭后共享祭物,故“吃喝而敬拜”有欢喜快乐敬拜的意思。――《启导本诗篇注释》 地上一切丰肥的人必吃喝而敬拜: 与26节全然不同。“丰肥的人”指自我满足人,“吃喝而敬拜”指即使是这样的人,也出于本能地屈膝敬拜。 ――《圣经精读本》 「吃喝而敬拜」(29节)指献上平安祭以后分享祭物,不是世人的吃喝宴乐。 当基督再来的时候,无论是「丰肥的人」(29节),还是「下到尘土中」(29节)的人,都要和「谦卑的人」(26节)一起放下自己,「在祂面前下拜」(29节)。──《圣经综合解读》 ●「丰肥的人」:SH 1879,「肥胖的」、「健壮的人」。 ◎ 22:29 后半段「凡下到尘土中─不能存活自己性命的人」,意思不明确,可能是指「将死亡的人」、「所有已经死亡的人」或「必死的人(所有的人)」。──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29~31】可译为「地上一切骄傲的人都要向祂朝拜,凡下到尘土的人都要在 面前下拜。人不能保存自己的性命,但他的后裔仍会事奉祂(耶和华)。人人都要把主所行的事传与后代,向将生的传扬祂的公义说:祂实在行了大事」。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要称谢这位成就奇事的耶和华。――《串珠圣经注释》 【诗二十二30】「他必有后裔事奉他,主所行的事必传与后代;」 【诗二十二30~31】万邦将屈膝在神面前。大卫的信念,预表耶稣基督福音的传播。 ――《圣经精读本》 30~31节预言了福音的宣扬。基督在十字架上为罪人而死,正是要成全神的「公义」,正如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伟大宣告:「成了」(约十九30)!──《圣经综合解读》 ◎ 22:30~31 意义不是很清楚,似乎就是指着弥赛亚而言。不然神怎么会有「后裔」?──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二31】「他们必来把他的公义传给将要生的民,言明这事是他所行的。」 “将要生的民”即未来的世代。“这事是他所行的”是说神为祂的子民和他们的列祖施行了拯救。――《启导本诗篇注释》 【思想问题(第22~23篇)】 1 试比较22篇开首的祷告 (1~2) 与下半篇的感恩,作者信心的跨越是基于什么?参3~10节。 2 23篇是历代信徒喜爱诵读的诗篇,你可道出它受欢迎的原因吗?你愿与诗人的神永远相交么?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