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历代志下第三十三章拾穗

 

【代下三十三1「玛拿西登基的时候年十二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五十五年。」

         玛拿西作王55年,在《王下》的记述中,他是一个恶王,他的恶行且是耶路撒冷沦陷和人民被掳巴比伦的远因(二十一10~15)。本章记玛拿西以所行诸般恶事开始(1~9),加了一些新数据,记他被亚述人掳往巴比伦后,悔改求告神,获释回国,重登王位,敬拜神,去除国中偶像(10~16)

这件事说明:不听神警告的人,灾祸会立刻临到他,甚至被掳异邦;到此地步,若肯悔改,仍可获神赦免,得到释放,并蒙神赐福(14)。玛拿西的经历,正是回归耶城众人的盼望;他们被掳巴比伦的经验,可成为生活下去,重建家国的鼓励。

有人认为玛拿西在位55(其中10年与希西家一同统治),时间比犹大诸王为长,是神对他的福佑。长寿虽为神悦纳的记号,但本章从未提过这一点。在作者心目中,国家兴盛、财富增加、战争胜利、家族繁衍等等,才是福分。――《启导本圣经注释》

         玛拿西十二岁登基,可能先与父亲希西家共同执政十年,希西家死后独立执政四十五年。玛拿西独立执政的四十五年(主前687~643),正是亚述最强盛的时期。亚述王以撒哈顿(Esarhaddon,主前681~669年在位)和亚斯那巴(Ashurbanipal,主前668~627年在位)的势力远达上埃及。在玛拿西执政期间,犹大国沦为亚述的藩属国。亚述的棱形石碑记载,犹大王玛拿西是亚述王以撒哈顿的22个忠实附庸之一,并追随亚述王亚斯那巴对抗埃及法老「特哈加」(王下十九9)──《圣经综合解读》

         ●「玛拿西」:字义是「导致遗忘」。

         ◎有人根据玛拿西名字的意义猜测希西家于玛拿西之前已经有个儿子,但因故去世,所以玛拿西的诞生就让希西家忘记丧子之痛。也可能因此就过度溺爱玛拿西,导致他背道而行。

         ◎玛拿西作王的时期(公元前697~642)正是亚述国势正强的时期。亚 述王以撒哈顿(公元前681~669)及亚述巴尼帕(公元前669~627)的势力远达上埃及的底比斯,将埃及的反抗亚述势力彻底瓦解。玛拿西的名字出现于亚述年谱中,被列于巴勒斯坦向亚述国进贡的十二位统治者之中。──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三1 年代小注】蒂利将玛拿西长久的统治鉴定为主前六九六至六四○年,可能包括与父亲共同执政的时候。同时代的亚述王是西拿基立、以撒哈顿、亚述巴尼帕。重要的埃及君王是塔哈尔卡和森美忒库一世。在这段时期中的绝大部分,亚述在西方都有极大的影响力。——《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三1~2“玛拿西”。参看列王纪下二十一章1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代下三十三1~9玛拿西的恶行:本段记载大致与王下211~9同,参上述经文注。――《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三十三1~20玛拿西事迹:历代志作者笔下的玛拿西与列王纪的不大相同。后者以他为导致犹大亡国的罪魁祸首(王下2110~15),而在此,他本人终因悔改而获赦免。

          本段主要是采自王下211~18的资料,只是在解释上贯彻了因果神学观念,指出犹大亡国并不能单单归咎玛拿西。他的失败、悔改、蒙赦免的经历,堪作后人的借镜。――《串珠圣经注释》

         玛拿西的统治:本章记录了希西家之后的君王玛拿西的长达55年的反动统治。①偶像崇拜(1~9):本文与(王下211~9)并行,综合两部分内容可了解到,当时玛拿西不仅修建了巴力神的邱坛,崇拜日月星神,还信奉了邪术和妖术。尤其他象亚哈斯王一样(283)拿人献祭,从而加重了罪行。他的这一行为实际上全盘推翻了先王希西家所取得的宗教改革的成果,同时累积了神的忿怒;②巴比伦俘虏(11):亚述入侵犹大是在B.C.650左右,因此这个时候玛拿西肯定已被掳到巴比伦。这是因他的邪恶神早已预告(89)过的。另外,他被掳到巴比伦的原因很可能与犹大参与了当时日趋高涨的反亚述潮流有关;③悔改及宗教改革(12~17):巴比伦的俘虏生活对玛拿西的统治是一个转折点。因为一贯奉行偶像崇拜的玛拿西,经过神的惩戒后多少有了悔过自新之意。因此回到犹大后他便拆除偶像的邱坛,试图复兴纯正宗教。但是他的这些努力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他的改革不够彻底。一些学者认为与之并行的王下21章没有记录这一事件,而且如果玛拿西果真除掉了偶像,那么后来约西亚就无须再推行拆毁偶像的宗教改革(343~7;王下234~6),以此想否认本文的真实性。但是:①列王记省略此事的原因与列王记作者的独特的历史观有关;②玛拿西的宗教改革的确不够全面和彻底(17);③亚述的碑文<王下2521,与旧约有关的碑文>明确记录了亚述王掳去玛拿西的历史事件,以上三点可以充分地反驳那些学者的观点。不管怎样,玛拿西虽然罪孽深重,却是犹大诸王中在位最久的君王,他所统治的55年时间意味着神的持久忍耐和恩惠。 ――《圣经精读本》

 

【代下三十三2「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赶出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

 

【代下三十三3「重新建筑他父希西家所拆毁的邱坛,又为巴力筑坛,做木偶,且敬拜事奉天上的万象,」

         关于星象的膜拜,参看申命记四章19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这些偶像都是在以色列王亚哈时代就已引进犹大国的(王下二十一3)――《启导本圣经注释》

         「巴力 ...... 木偶」:「木偶」即「亚舍拉」,而此处两字都用复数而非列王纪的单数,作者大概是用此法强调拜偶像的严重。――《串珠圣经注释》

         亚舍拉像:又见王下217。亚舍拉像与“敬拜和事奉天上的万象”,以及古代外邦宗教中崇拜太阳、月亮、星星等自然现象与动物崇拜的万物有灵论(Animism)一起成了最普遍和广泛的宗教形式。①太阳:一般认为太阳是热量的来源,因此多有气候严寒的地方的人崇拜太阳。但在气候炎热干旱的古代近东地区也事俸太阳神。这些地方人把太阳视为: i.属于天上最高神的特殊的神;ii.神圣的夫妇的一员;iii.至高无上的存在;iv.神话般的存在。因此古代人把自己的王国或君主比作太阳;②月亮:月亮象征女人,主要由气候温和的地方的人崇拜月亮。人们根据月亮的位相,把上弦月解释为怀孕、饱满、吸取养分的过程,把下弦月解释为分娩和安息。特别是把日食和月食与天界的战斗或失神、死亡、疾病等联系在一起。而且把月亮与太阳神视为神圣的夫妇,或把月亮崇拜为地神;③星星:与占星术有关,因此很早就成了崇拜的对象。星座常被认为决定一个人的吉凶祸福,狩猎民族则把它视为支配猎物和庄稼的神。星座又被认为是升天的动物(如,金牛座、狮子座、射手座等)。此外,北极星又被崇拜为“天庭之柱”;④宗教社会学者主张,这些崇拜是宗教史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但是从基督教的角度应坚决否定这些观点。因为宇宙万物都是神的被造物,来自神,也归于神(1136;来210),因此不能成为崇拜的对象,而且神命令我们除了神之外不能敬拜任何形象的事物(204;申416) ――《圣经精读本》

         玛拿西是南国犹大历史上最坏的一个王,他变本加利,不但敬拜巴力,而且引进巴比伦、亚述的星象崇拜(3)。亚哈斯还只是关闭圣殿(二十八24),玛拿西却在圣殿里为偶像筑了许多「坛」(4节,原文是复数)。信徒的身体就是「圣灵的殿」(林前六19),教会就是「神的殿」(林前三16)。过去的玛拿西固然愚昧,但今天的我们是否也在神的殿里敬拜神所憎恶的偶像呢?──《圣经综合解读》

         ●「木偶」:SH 8422,「亚舍拉」,迦南的女神,巴力的配偶。通常是以立在巴力祭坛旁的木柱型态出现。此处是复数型态。

         ●「天上的万象」:意思可以是「天体」,也可以是「天使」、「天军」。──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三4「在耶和华的殿宇中筑坛,耶和华曾指着这殿说:“我的名必永远在耶路撒冷。”」

         ●殿宇中筑「坛」:原文型态是复数,表示筑了「一些祭坛」。

         ●「我必立我的名在耶路撒冷」:参考 王上 829 93 ──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三4~5 殿中的坛】坛在神殿两院的位置令学者煞费心思。列王纪上六章的圣殿设计只对内院有详细的描述。因此,这些祭坛在范围极大的外院中如何安置至今不明。——《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三5「他在耶和华殿的两院中为天上的万象筑坛,」

         「天上的万象」(5)指亚述人所拜的星象。玛拿西不但恢复了迦南地原有的偶像,还引进亚述的偶像。──《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三十三5 玛拿西的异教行径】敬拜天象(日、月、星、星宿)是在圣殿的坛和王宫的屋顶上(见:王下二十三12)进行的。早至主前第二千年纪初期,来自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古代近东文献已经有天象崇拜的描述。这时候它在美索不达米亚十分普及,来自以色列的印章显出天象神祇在当地也很流行。星辰被视作神明和世人之间的媒介,能控制世事。亚述君王亦偶尔被描绘为穿戴行星的标志,行星当然与某些神祇有密切关系(进一步数据,见:王下二十三4的注释)。这时代的亚述政策是不介入或限制地方性的宗教活动,因此没有理由相信玛拿西设立这些崇拜活动是被逼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三6「并在欣嫩子谷使他的儿女经火,又观兆,用法术,行邪术,立交鬼的和行巫术的,多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惹动他的怒气,」

          “欣嫩子谷” 。参看列王纪下二十三章10节、历代志下二十八章3节和耶利米书七章31节的脚注。有关这里各种不同的“巫术”,参看申命记十八章1011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他的儿女」:原文为「他的众子」,见283注。――《串珠圣经注释》

         「使他的儿女经火」(6),指把儿女焚烧献给偶像为祭。在犹大诸王中,只有亚哈斯和玛拿西悖逆到这样可怕的地步(二十八3;三十三6)──《圣经综合解读》

         ●「儿女」经火:SH 1121,型态是「阳性复数」,所以是「儿子们」。

         ●「经火」:照 代下 336 看来,应该是焚烧自己的儿子们。

         ●「观兆」:「占卜」、「卜卦」,「 观测征兆」。

         ●「用法术」:「使用占卜」。

         ●立「交鬼的」:「巫师」、「鬼魂」。

         ●「行巫术的」:「熟悉的灵 (与灵界有密切交往的占卜师)」。──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三6 使儿女经火】这种作法的经外证据少如凤毛麟角。亚述法律文献将一个有关刑罚的条款形容为:「他要把儿子烧给(月神)辛,把女儿烧给伯勒特塞里〔Belet~seri〕。」又请参看:历代志下二十八3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三6  “观兆”与“用法术”所指为何?】观兆(可译为“行法术的”)是使用从邪灵所得到的力量。用法术(译者注:也可译作“占卜”),是借着兆头预测未来。――《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下三十三7「又在神殿内立雕刻的偶像。神曾对大卫和他儿子所罗门说:“我在以色列各支派中所选择的耶路撒冷和这殿,必立我的名直到永远。」

         “雕刻的偶像”指亚舍拉女神(王下二十一7)――《启导本圣经注释》

         ●「雕刻的偶像」: 王下 217 说这是「亚舍拉像」。

         ◎作者由远到近,以圣殿为核心描述玛拿西犯罪的严重性,甚至把他制作的偶像放入圣殿中。犹大人也被引诱犯罪,比迦南地原住民更严重。这些原住民乃是因为犯罪过份,导致神要求以色列人进迦南地后要将他们完全灭绝。神既然要求要灭绝迦南的原住民,现在犯罪更严重的犹大人一定也必须被惩罚。

          337 是作者自己归纳 王上 93 代下 716 的经文而写成。──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三7~8作者再次提起神与大卫家族所立的约(代上2919),以此揭示犹大悖逆的现状。历代志的作者基于使犹大人在神面前成为神圣之民的目的,叙述了这段历史,从而让从巴比伦归来的犹大人看清荣耀和背叛的历史,以此为鉴醒悟自己的罪恶。 ――《圣经精读本》

          337~8 表明神对偶像进入圣殿的极端愤怒。 339~10 说明神给以色列人应许之地的基础已经消失了,因为犹大人比迦南地人更坏,更应该被灭绝,劝告也不听。──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三8「以色列人若谨守遵行我藉摩西所吩咐他们的一切法度、律例、典章,我就不再使他们挪移离开我所赐给他们列祖之地。”」

 

【代下三十三9「玛拿西引诱犹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以致他们行恶比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灭的列国更甚。」

         玛拿西引诱犹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玛拿西作为神政王国的最高统治者,理应持守纯正信仰,起到典范的作用。但是他不仅自己沉浸于偶像崇拜,而且逼迫百姓追随,从而加重了罪行。犹大因此受到了巴比伦的侵略,玛拿西自己也被巴比伦掳去当了俘虏。通常领袖的堕落不仅毁灭他自己,而且还危及国家,把整个国家陷入存亡的危机之中。如,罗波安的堕落(121)导致了埃及王示撒的入侵(122~12),约兰的邪恶(214~6)使犹大尝到了以东和立拿的背叛(218~10),而他自己也落得了肠子坠落的悲惨结局(211819)。因此国家或教会的领袖应全心敬畏神,尽力用公义治理百姓(221~7;结336) ――《圣经精读本》

         表面上,是玛拿西「引诱」(9)百姓行恶。实际上,百姓本来就没有「谨守遵行」(8)神的话,玛拿西引诱他们行恶,只不过是把人肉体里的「恶念」引诱出来变成了「恶行」。──《圣经综合解读》

         「他们行恶比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灭的列国更甚」(9),暗示南国也将和列国一样灭亡,悖逆的百姓已经没有资格继续住在神「赐给他们列祖之地」(8)。许多外邦人对自己的偶像已经失望,而悖逆的百姓却对外邦偶像充满了憧憬,结果「行恶」更甚。这个讽刺的对比提醒我们,如果信徒对世界的经历不深,一旦得着机会「行恶」,很可能比那些对偶像已经失望、对罪恶深有体会的世人「更甚」,甚至不觉得自己在「行恶」。──《圣经综合解读》

         亚述帝国并不强迫藩属国改变宗教政策,但玛拿西的行为却与他父亲希西家背道而驰(王下十八3~5),重蹈祖父亚哈斯的覆辙(王下十六313),无视北国灭亡的教训(王下十七7~23),成为犹大诸王中最悖逆的一个王。但玛拿西在位的时间却长达「五十五年」(1),是南、北国诸王中最长的。这不是神的祝福,而是要让百姓在神的审判(王下二十一11~15)面前无可推诿。过去,神在玛土撒拉的时代给了地上的人九百六十九年悔改的时间(创五25~26),好叫他们在大洪水的审判面前无可推诿;现在,神也在玛拿西的时代给了百姓五十五年回转的时间,好叫他们在被掳巴比伦的时候无可推诿。──《圣经综合解读》

         玛拿西如此悖逆、刚硬地离弃神,是家教不严吗?他的父亲希西家可是最蒙神称许的王之一。是和北国学的吗?此时北国已经亡国了。也许是因为国家的强盛使他变得狂妄而自以为是,也许是想效法外邦强国的潮流,圣经并没有说明,但却让我们看到:离弃神是人的天然倾向、肉体一有机会就会出头;因此,我们不能不对自己的肉体本相保持警惕。──《圣经综合解读》

         ●「引诱」:SH 8582,「使犯错误」、「误导」。──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三10「耶和华警戒玛拿西和他的百姓,他们却是不听。」

 

【代下三十三11「所以耶和华使亚述王的将帅来攻击他们,用铙钩钩住玛拿西,用铜链锁住他,带到巴比伦去。」

         这事可能发生在亚述巴尼帕(Ashurbanipal)在位期间(主前648)。也许玛拿西参加亚述巴尼帕兄弟的谋反,或被怀疑是这次谋反的同谋。“铙钩”。穿在重犯的鼻孔中(王下一九28)――《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这个时候的亚述王是亚述巴尼帕,时在主前648年。“铙钩”是用来钩住重要囚犯鼻子的刑具。亚述人把玛拿西王当作罪犯看待。

    玛拿西被掳往巴比伦的事尚未见圣经以外的记载。亚述人的史料中,记有玛拿西曾助亚述王亚述巴尼帕进攻埃及。在进贡建材供亚述大兴土木的属国名单中也有他的名字。从本章所记亚述军对待玛拿西的严峻手法看,他可能涉嫌阴谋叛乱,暗中帮助巴比伦脱离亚述;后来查明无辜,始释放回国。――《启导本圣经注释》

         当时亚述王为亚述巴尼帕(主前六六九至六二六年),玛拿西大概是因背叛他而遭受亚述军队的攻击。

          「巴比伦」:当时只是一小城邦,仍受制于亚述;作者显然是用此事影射日后国家的被掳。――《串珠圣经注释》

         带到巴比伦去:玛拿西和百姓被掳到巴比伦,而没有去亚述,因此有些学者对此提出疑问。这一问题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解答。当时亚述已征服巴勒斯坦周边的国家(推罗、以东、摩押、埃及等),并接收贡品。其中也有巴比伦,因此亚述王有充分的理由把玛拿西掳到巴比伦。 ――《圣经精读本》

         神借着众先知向南国犹大发出严肃的警告(王下二十一10~15),但「耶和华警戒玛拿西和他的百姓,他们却是不听」(10),所以神就使用亚述作为管教的器皿。当时亚述王亚斯那巴的弟弟、巴比伦王沙马什·舒姆·乌金(Shamash~shum~ukin,主前668~648年在位)发动叛乱,结果被平定。玛拿西可能涉嫌其中,所以被「带到巴比伦」(11)受审,后来查明无辜、释放回国。神好好说话,玛拿西不听(10),非要被恶人「用铙钩钩住、用铜链锁住」(11),才发现在急难时各种偶像、假神都没有用,「惟独耶和华是神」(13)。但在今天,许多人却是被「铙钩钩住」也不肯听、被「铜链锁住」也不醒悟,反而责怪神没有保佑他们、怀疑神不够公义慈爱。──《圣经综合解读》

          3311~17 玛拿西被掳后悔改的事迹,并没有出现在列王纪中,是历代志独特的资料。不过玛拿西被掳后悔改回到耶路撒冷,也是历代志读者的遭遇,因此被纳入历代志是很可以理解的事情。

         ●「铙钩」:SH 2336,「荆棘」、「钩子」。亚述人敬奉鱼神,征服某地时会用钩子勾住被俘虏的君王或贵族的下唇,将之运送到其他地方。此处就是描述这种状况。──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三11 玛拿西和亚述的关系】玛拿西从父亲希西家手中继承了亚述的一个附庸小国。亚述王以撒哈顿(主前681~668年在位)的年表提到玛拿西和叙利亚─巴勒斯坦的一组君王,必须将建筑材料运到尼尼微供某个工程所用。以撒哈顿的继承人亚述巴尼帕也将玛拿西列作送他礼物的一组君王中之一员。在这两个文献之中,玛拿西都被形容为忠心的藩属。——《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三11 玛拿西被囚】以撒哈顿死后,亚述分由他两个儿子统治。亚述巴尼帕分得亚述,即位不久便完全支配了分得巴比伦统治的哥哥沙马士舒马乌金。沙马士舒马乌金实际上与一般总督无异,到了主前六五二年,显然厌倦了这个臣服角色的他,在以拦的支持下发动了一个为期五年的血腥内战。结果在巴比伦被围两年之后,沙马士舒马乌金在横扫巴比伦的大火中身亡。史籍记载沙马士舒马乌金曾经试图争取附庸国的支持,部分学者推测玛拿西在这场叛乱中大概是巴比伦总督的支持者。值得留意的一点是,亚述人囚禁玛拿西的地点是巴比伦(或许是与其他叛党一同目睹叛乱失败的结果),不是尼尼微。亚述经常将背叛的藩属掳走一段时期。有证据证明「悔改」(即被亚述所驯服)了的君王,往往能够释放回国,恢复原位。——《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三11  一国之君被视为罪犯,是因为他违背了神的心意,故此要谨慎神的警戒与提醒……】在公元前652648年,巴比伦城背叛亚述,叛乱虽然被平定,但是亚述可能怀疑玛拿西支持叛乱,所以将玛拿西带到巴比伦,而不带到亚述的首都尼尼微去受审。――《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下三十三12「他在急难的时候,就恳求耶和华他的神,且在他列祖的神面前极其自卑。」

         ●「急难」:SH 6887,「遭受困苦」。

         ●「自卑」:SH 3665,「自谦自卑」。──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三12 玛拿西的祈祷】历代志经文并没有记载玛拿西祈祷的内容。但后世的次经却包括了一篇优雅的祷文,托称是他的作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三12~13玛拿西悔改,结果得着释放:重回故上。――《串珠圣经注释》

         玛拿西的悔改出自他人生的体验。过去在神面前放纵无礼,之所以变得谦卑是因为他切实地领悟到了惩治自己的神的爱和公义,尽管这种领悟是短暂的。 ――《圣经精读本》

 

【代下三十三13「他祈祷耶和华,耶和华就允准他的祈求,垂听他的祷告,使他归回耶路撒冷,仍坐国位。玛拿西这才知道惟独耶和华是神。」

         神从埃及选召以色列人「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是要在地上作祂的见证;不但见证神的慈爱、怜悯,也见证神的公义、圣洁。因此,百姓顺服的时候,神就用祝福来维持见证;百姓悖逆的时候,神就用管教来维持见证。现在神用「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罗二4)来等待悖逆的玛拿西,并不是为了包容罪恶,而是要用祂的恩慈领人悔改(罗二4;代下三十三12~16)。「神是轻慢不得的」(加六7),当神的百姓任着自己刚硬不悔改的心(代下三十三17),「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祂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罗二4),神就会「用人的杖责打他,用人的鞭责罚他」(撒下七14)。今天,我们传福音如果只传「神就是爱」(约壹四16),却不传「我们的神乃是烈火」(来十二29),就是「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太二十三15)了。──《圣经综合解读》

         ◎亚述的文献没有提及玛拿西被掳的事件,只是描述玛拿西是个不情愿的藩属君王,被强迫提供物资。不过也可能玛拿西只是个参与集团叛变的君王,所以没有被专门提及。──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卅三13~16为何列王纪下没有提及玛拿西悔改?】

     根据历代志下三十三13~16,玛拿西从巴比伦获释回国,此后便悔改归向神(11)。在极度绝望中,玛拿西投向神的恩典,而这位神正是他统治犹大时所憎恨、所侮辱的那一位。玛拿西悔改,神便应允他的呼求,使他获释回国。第十五及十六节指出,玛拿西除掉他以前立在圣殿里的偶像,并将耶路撒冷的异教祭坛全数拆毁,丢弃在城墙外面。此后,他依照摩西的律例恢复了圣殿中的敬拜,终其一生,都与耶和华有美好的相交。

    但为什么这位恶王最终悔改的事迹,列王纪下第二十一章竟没有提及?这章开首的九节经文,详尽记载了玛拿西的恶行,破坏以色列人与神所立的约,他这罪恶的行径的影响,使国民的灵性一泻千里。到了十至十五节,作者指出,因为玛拿西的滔天罪行,神便向他及犹大国发出审判,耶路撒冷及整个国家都被敌人蹂躏。本章结束时(16~18),概括描述了在玛拿西统治之下,使耶路撒冷陷于罪里,又流许多无辜人的血,但作者没有指出玛拿西逝世之前是否有悔改。

    列王纪上二十一章没有提及这个统治期长的恶王最后悔改了,着实令人有点讶异,因为玛拿西悔改是一项重要的发展。然而,我们也可以找到解释理由,就是列王纪作者所重视的,与历代志有些歧异。列王纪作者所关注的,并非某领导者个人与神的关系,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就代表了这个国家,他要带领国家遵守神盟约中的责任。在玛拿西统治期间,犹大国民的道德及灵性水平大降,虽然他自己终于悔改归向神,但也太迟了,影响所及的结果也太微弱。纵使他悔改,但对犹大国的影响可说是微不足道。其子亚扪继位作犹大王后,国民又回复拜偶像,道德依旧腐败,国家的情况就像玛拿西未从被掳之地获得释放时一样。神的咒诅并未从耶路撒冷挪走,主前五八七年这城被摧毁了。

    历代志编者所注重的,是每个领导人自己与神的关系。因此,在列王纪十五9~24,只是大略描述亚撒的政绩,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亚撒所犯的一个大错上,就是他送金银财物给大马色王便哈达,要求他自北侵略以色列国,迫使巴沙王放弃在南面边界修筑拉玛的计划。亚撒的计划似乎成功了,巴沙所筑的防御工事后来被亚撒的军兵破坏了,但亚撒贿赂便哈达,却引致一连串灾难。但历代志一段平行经文却有不同的重点,代下十六7~9记载先知哈拿尼指摘亚撒,控诉他倚靠亚兰王而不祈求神帮助。哈拿尼提醒亚撒,神曾奇妙地救他脱离埃及和古实强大阵容的军兵,因此,只要亚撒完全仰赖神的恩慈,神必施行拯救。(这件事迹详见于代下十四9~15,但列王纪却只字不题。)

    再将时间推前一点,我们再发现可显出历代志与列王纪不同重点的记载。历代志下十三2~20详述罗波安之子亚比雅如何战胜耶罗波安第一。列王纪对这事只字不题,因为这两个王帝之间的争战,对分裂王国的动荡政局无长远影响。但对历代志编者来说,亚比雅得胜一事却有极大含意;因为这事可显出,神必拯救那些面对难题,周围环境又对他不利的人,只要他信靠神,像亚比雅一样就可以了。根据上述例证,我们可以识别出两位历史家选择材料的不同重点。列王纪上的作者根据某王帝是否忠于神的盟约,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这王帝统治期间在王国一般的影响。历代志编者却对某些可以彰显伟大信心的特别时刻感兴趣,纵使这段事迹对整个国家没有长远的影响。所以,列王纪没有记载某些在历代志里提及的事迹,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历代志数据的准确性应受质疑。与这情况相似的是,新约符类福音其中一卷所没有记载的事情,却可见于另一卷福音书,我们亦不能说这些数据不真确。──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代下三十三14「此后,玛拿西在大卫城外,从谷内基训西边直到鱼门口,建筑城墙,环绕俄斐勒,这墙筑得甚高;又在犹大各坚固城内设立勇敢的军长;」

         玛拿西王经此巨变,幡然悔悟,承认耶和华为独一真神;神也赐福给他,可以加强耶城防御力量,充实各防城中兵力。――《启导本圣经注释》

         巩固防卫:在耶路撒冷的城墙外加筑新墙,一方面是为了加强防卫,另一方面,由于人口不住增加,有往外扩展的需要。――《串珠圣经注释》

         玛拿西从巴比伦归来后,便“从谷内基训”西面直到“鱼门口”建筑了城墙。可能是重修了希西家建筑的城墙(323)。“基训谷”在耶路撒冷以西,鱼门口位于耶路撒冷以北。也就是说他不仅建筑了耶路撒冷的内城,还在犹大的北部地区建筑了外城,其目的可能就是构筑双重的防御墙以对付亚述的入侵。 ――《圣经精读本》

         玛拿西重整军备(14),可能是因为当时埃及在森美忒库一世的领导下兴起,所以亚述帝国协助犹大加强防御设施,使犹大成为缓冲国。──《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三十三14 耶路撒冷的扩建】玛拿西扩建耶路撒冷防御工事的理由可能与乃父希西家不同(见三十二5的注释)。埃及在森美忒库一世的领导下兴起,可能驱使亚述协助犹大加强防御设施,后者则迅速成为缓冲国。黑西遗址和亚拉得都可以找到或许是玛拿西年间建筑之防御工事的遗迹。——《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三15「并除掉外邦人的神像与耶和华殿中的偶像,又将他在耶和华殿的山上和耶路撒冷所筑的各坛都拆毁抛在城外;」

         在耶和华殿的山上:指摩利亚山,就是亚伯拉罕献以撒的地方(222) ――《圣经精读本》

 

【代下三十三16「重修耶和华的祭坛,在坛上献平安祭、感谢祭,吩咐犹大人事奉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玛拿西几十年来已经把犹大带往邪路,到了晚年才悔改、「吩咐犹大人事奉耶和华——以色列的神」(16);但下坡容易上坡难,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改变(22),更改变不了百姓。──《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三十三17「百姓却仍在邱坛上献祭,只献给耶和华他们的神。」

         虽然“丘坛”用来敬拜耶和华,但这些本土化的礼拜方法,却违反律法要求人在圣所敬拜神的命令。参看申命记十二章5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百姓却仍在邱坛上献祭:说明玛拿西的宗教改革在犹大全地没有取得成功。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玛拿西的改革不够彻底:15节记录了玛拿西除掉偶像和邱坛的事件。其中使用的动词“拆毁”和“抛”的希伯来语指不彻底的破坏。说明玛拿西的宗教改革政策没有希西家或约西亚那样彻底(311344);②长时间的偶像崇拜 :犹大在B.C.650受到了亚述的侵略,以此推算玛拿西的偶像崇拜历时近47年的时间。在如此长的时间里玛拿西一直积极助长了偶像崇拜,百姓自然陷得非常深,而且各种各样的供奉偶像的邱坛遍布犹大全地。因此要铲除偶像崇拜,恢复真神信仰必然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就算玛拿西被掳归回后立即推行了宗教改革,时间也不过是78(因他死于B.C.642) ――《圣经精读本》

         罪大恶极的玛拿西因着神的鞭打,被掳到巴比伦,此后认罪悔改,「归回耶路撒冷,仍坐国位」(13)。但玛拿西虽然悔改了,「百姓却仍在邱坛上献祭」(17),用神不喜悦的方法来敬拜神(申十二13~14),外面的敬拜已经失去了里面的真实。正如玛拿西需要经历被掳巴比伦才能悔改,百姓也需要经历被掳巴比伦才能「归正」(赛一27)。而新约的信徒只有「与基督同死」(提后二11),才能「与祂同活」(提后二11)──《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三十三18「玛拿西其余的事和祷告他神的话,并先见奉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名警戒他的言语,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代下三十三19「他的祷告,与神怎样应允他,他未自卑以前的罪愆过犯,并在何处建筑邱坛,设立亚舍拉和雕刻的偶像,都写在何赛的书上。」

         「何赛的书」:何赛大概是不见经传的先知,他的书记录了玛拿西的事迹。――《串珠圣经注释》

         ●「何赛」:字义是「先见」、「异象」。七十士译本将此字翻译成一般名词,意义是「先见」。──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三20「玛拿西与他列祖同睡,葬在自己的宫院里。他儿子亚们接续他作王。」

         玛拿西死后没有葬在以色列诸王的坟墓中,而是“葬在自己的宫院里”。他一生过多于功,和亚哈斯、乌西雅等同一命运(看二十八27)――《启导本圣经注释》

         玛拿西杀害了许多先知。犹太传统认为,先知以赛亚就是被玛拿西下令锯死的(《塔木德 TalmudYevamot 49b)。由于一生过多于功,死后没有葬在以色列诸王的坟墓中,而是「葬在自己的宫院里」(20)──《圣经综合解读》

         玛拿西晚年虽然悔改,但他的恶行已经给下一代带来深远的恶劣影响,直接导致了犹大的亡国(王下二十三26;二十四3)。而玛拿西被掳巴比伦(11),又因自卑悔改而得回归(13),也预示着南国犹大的命运。百姓不经过被掳,已经无法摆脱拜偶像的恶行;但玛拿西的结局,也向堕落的百姓显明了盼望:连玛拿西这样罪大恶极的人,只要「恳求耶和华——他的神,且在他列祖的神面前极其自卑」(12),也有得救的机会;因为祂是信实守约的神,祂必亲手成就国度的计划。──《圣经综合解读》

         ●「宫院」:SH 1004,「房子」、「住处」。

         ●「亚们」:字义是「熟练的工匠」。

         ◎玛拿西戏剧性的改变,振兴军事,除掉异教崇拜,但似乎无法有效挽回犹大的败坏。──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三21「亚们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二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年。」

         关于亚们的简短记事,取材于《王下》二十一19~26,只加了“不在耶和华面前象他父玛拿西自卑”一句,说明亚们为一恶王。他恢复偶像敬拜,这一片使犹大人陷在罪中的邪魔妖气,并未因亚们为臣下所杀而消弭。万木无声待雨来,大家都在等待一个有魅力的新王来扫荡妖风。这个王便是约西亚。――《启导本圣经注释》

         亚扪登基的时候:B.C.642。亚扪作王仅2年。 ――《圣经精读本》

         ●「亚们」:字义是「具有技能的工匠」或「熟练的工匠」。──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三21~25亚扪的恶政:本文极简单地提到了继玛拿西之后的亚扪的统治。他的整个统治贯穿着邪恶,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比他的父亲玛拿西更加邪恶。因为玛拿西尽管长时间肆行了偶像崇拜,但到了统治晚期作了悔改(1213),然而亚扪到最后依然刚硬地对抗神(23)。其结果,他也象亚哈谢(229)、亚他利雅(2321)、约阿施(2425)、亚玛谢(2527)一样落得了惨死在刀下的结局。这同时也象征了不肯悔改的恶人的结局。――《圣经精读本》

 

【代下三十三22「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父玛拿西所行的,祭祀事奉他父玛拿西所雕刻的偶像,」

         玛拿西晚年认罪悔改,除掉了外邦的偶像和祭坛(15),但他的儿子亚们却只学父亲的坏样(22)、不学父亲的好样(23),又恢复了偶像敬拜(22)──《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三十三22~25亚们事迹:亚们只作了王两年,他行为恶劣,终被弑身亡,见王下2119~26――《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三十三23「不在耶和华面前像他父玛拿西自卑。这亚们所犯的罪越犯越大。」

 

【代下三十三24「他的臣仆背叛,在宫里杀了他。」

         「他的臣仆背叛,在宫里杀了他」(24),可能因为朝中发生亲亚述和亲埃及的党派之争,亚们被亲埃及的一派所杀。虽然亚们和约阿施(24节;二十四25)这两位犹大王都是被臣仆所杀,但南国却没有像北国那样发生纂位,百姓继续拥立大卫的子孙作王(25节;二十四27)。这都是神在背后的管理,因为神负责实现大卫之约,「照祂所应许的,永远赐灯光与大卫和他的子孙」(二十一7)──《圣经综合解读》

         ◎一般认为亚们被杀,是因为他的政治取向。当时埃及与亚述的势力仍然对峙(亚述国内叛乱四起,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兴起),可能是路线之争引来杀机。──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三24~25本文没有说明亲信背叛亚扪杀害他的原因,但他们的叛乱显然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因为百姓又起来处死了杀害亚扪的亲信,并推举约西亚为王。由此可见,亲信的暗杀很可能就是宫中的权力斗争的结果。不管怎样,百姓非常明智地推选诚实的约西亚为王,从而迎来了最后的繁荣(3435) ――《圣经精读本》

 

【代下三十三25「但国民杀了那些背叛亚们王的人,立他儿子约西亚接续他作王。」

         神允许玛拿西父子倒行逆施,暴露了亚当后裔「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的光景:

         1.跟着属灵的希西家复兴的百姓,也跟着悖逆的玛拿西学坏,却不肯跟着悔改的玛拿西学好(17)。这表明,百姓「行恶」(9)不是别人教的,而是人里面「恶行」(诗一百三十九24)的暴露,所以堕落容易归正难。因此,一个人属灵、敬虔,并不表明他没有全然败坏,只是还没有机会暴露肉体的本相。信徒若真正认识了自己的全然败坏,就不敢自以为义,而会更多地以公义、圣洁来鉴察自己,用慈爱、怜悯去对待别人。

         2.玛拿西的悔改并没有带动百姓的属灵复兴(17),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改变;而约沙法「你我不分彼此」(十八3)的大爱无疆,也没能改变亚哈和约兰。信徒的爱心、见证、教导、榜样,也不能让所有的人都「悔改归正」(徒三19),唯有「预定得永生的人」(徒十三48)才能相信。因此,传福音的人都应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要用「属灵的功利心」来代替「爱人如己」(太二十二39),因为「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林前三7)──《圣经综合解读》

         ●「约西亚」:字义是「耶和华所医治的」。

          3325 的记载显示大卫王朝还获得犹大百姓的支持,因此亚们虽然被杀,大卫王朝的后裔还是顺利登基。──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 33)

1 玛拿西登基后,把先王希西家的一切宗教改革完全推翻,百姓由灵性复兴而跌进罪恶里(339)。这对今日教会的领袖有什么警惕呢?

 2 神在刑罚玛拿西以先,作出什么行动?参3310。玛拿西受重罚后,神还给他机会么?参12~13节。人有否借口说自己在神面前没有悔改更新的机会呢?

3 玛拿西毕竟聪明,晓得在苦难的时候向神自卑,学到神管教他的功课(3312~14)。基督徒在受神管教、操练时,若不受教,甚至怨天尤人,是否可悲呢?

 4 你能否从圣经中找到急难中恳求神却遭神撇弃的例子?祷告出问题是在于神不听祈祷抑或是人疏于祷告?

 5 你能否找出证据证明玛拿西的悔改是真诚的?同样,真正的基督徒必须有什么表现?参约1423~24

 6 你从那方面可看到亚们比玛拿西犯罪更甚呢?圣经描写亚们行恶,「效法他父玛拿西所行的」(3222)。有人说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坏榜样比好榜样影响更深,你同意么?这给为人父母或师长的什么警惕呢?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