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历代志下第十章拾穗

 

【代下十1「罗波安往示剑去,因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剑,要立他作王。」

         本章叙述犹大国从以色列的多数支派中分裂出来。由于北国(以色列)一开始就背弃神,所以历代志编者没有提到耶罗波安作王的事(王上一二20)。参看列王纪上第十二章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本书开始记述分裂后的王国,比《列王纪》的篇幅短,极少涉及北国以色列;所用材料也非全来自《列王纪》,独立的史料颇多。

作者虽略去北国,但凡是北国与南国接触的史事仍加保留。读本章至13章及28章,可知北国在作者心目中仍为以色列的一部分,不过已经离弃了神,是必须悔改、更新的一部分。作者关心北国的百姓,谴责北国的君王。

本章至十二16记接续所罗门为王的罗波安,几全部采用了《王上》1214章的材料,并添上自己的资料:1,罗波安的失败导致王国分裂(1~十一4)2,听从神的话,巩固南国犹大(十一5~23)3,因骄傲招来灾祸(十二11)4,因谦卑而得善终(十二12~16)

以色列王国的分裂在所罗门王时代已种下祸根。罗波安若肯舒解民困,分裂的苦难本或可避免;但他变本加厉,以致一发不可收拾(13~16)。本书作者写南国犹大史时,虽未图为罗波安脱罪,但已将分裂的责任部分归诸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看十三6~7)――《启导本圣经注释》

         「示剑」:罗波安选择在这远离耶京的地方登基,为要表示大卫家不仅有犹大支派支持,更获其余支派拥护,以达到政治上团结的目的。另见王上121注。――《串珠圣经注释》

         罗波安是所罗门和亚扪人拿玛所生(王上142131)。“罗波安去示剑”是为了得到北方支派的支持,登上王位。当时示剑是北方支派聚合的地方(241)。因此罗波安想通过访问示剑,联合十支派,并得到他们的同意,顺利登上王位(王上121) ――《圣经精读本》

         「示剑」(1)位于以法莲支派境内、以巴路和基利心山之间的隘口,是以色列南北交通和东西交通的十字路口,也是约书亚临终前召聚以色列领袖与神立约的地方(书二十四1)──《圣经综合解读》

         过去,北方各支派来到南方大卫的首都希伯仑,承认他的王权(代上十一1)。现在,罗波安却要到北方的示剑会晤北方各支派的领袖,争取他们的支持。可见国家分裂的危机迫于眉睫,所罗门留下的只是虚假的繁荣昌盛。──《圣经综合解读》

         ◎历代志的作者略去北国以色列历史的详细记载,仅纪录与南国犹大接触的部 份。

                  ●「示剑」:看起来罗波安在政治地位上比大卫弱。 撒下 51 记载以色列众 支派来到大卫的首都希伯仑,承认他的王权。示剑是北国的重要城市。罗波安选这 位置谈判把自己立于危险的境地,也有可能当时以色列已经有分裂的危机,罗波安 才不得不去示剑,而非各支派到耶路撒冷去。

                  ◎这时大约是公元前931年。此时罗波安大约41 王上 1421 。―― 蔡哲 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1  罗波安为甚么选择在示剑登基?】以色列人立王,通常在首都耶路撒冷举行。但是罗波安看到北方的支派可能叛变,他为了控制全境,所以往耶路撒冷以北约31公里的示剑,选择在那里被膏立。示剑是约书亚临死以前,召聚以色列领袖与神立约的地方(参书241)――《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下十1 示剑】选择示剑作为高峰会议的场地暗示两件事实:()罗波安在政治地位上比大卫弱;撒母耳记下五1记载各支派的首领来到大卫的首都希伯仑,承认他的王权。()此地位于与前王国时代之领袖约书亚(书二十四)息息相关,并在祭仪上作为耶路撒冷竞争对手(见:王上十二25的注释)之地区的心脏;在这里举行会议使罗波安进一步陷于不利处境。罗波安离开自己的权力中心前来此地,其实是冒了很大的险。会议地点的选择,已经为他在谈判之时缺乏洞察能力和政治手腕下了伏笔。——《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1~19王国的分裂:以色列统一王国到了所罗门统治后期逐渐暴露出分裂的迹象。所罗门为了大举推行土木工程,加重苛税(4),逼迫百姓服劳役(4),因此百姓的怨声也愈加强烈了。加上宗教的堕落驱使他修建邱坛(王上117),供奉偶像(王上117),从而失去了神的恩宠(王上119~13)。尽管如此,神还是严守约(王上1129~39),使王国的分裂没有在所罗门生前发生。所罗门去世,罗波安即位后,百姓心里积压已久的不满终于爆发了,引发了一场以耶罗波安为首的十支派的叛乱(3~5)。叛乱发生后,昏庸的罗波安没有采纳民意,一再固持强硬政策(1314),最终酿成了王国分裂的悲剧。于是持续了120(B.C.1050~930)的统一王国终于拉下了帷幕,进入了犹大和以色列南北王朝对峙的时代。本书的作者通过本章的事件,把王国分裂的主要责任归咎到耶罗波安的叛乱(1367)。神不会使大卫子孙的王位在王国分裂的乱世中断代,而使之继续延续。作者也密切关注这一脉络,因此从11章开始侧重记述了南犹大王国的历史,而把悖逆的北以色列放在了次要的位置。通过本章和以下记述的事件,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历史怎样改变,人如何悖逆和堕落,神始终如一地引导着他拣选的百姓,推动拯救人类的进程。――《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2「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先前躲避所罗门王,逃往埃及,住在那里;他听见这事,就从埃及回来。」

         「耶罗波安」:这里没有交代他的身分和他躲避所罗门王的原因(参王上1126~40) 大概是假设当时的读者对他的事迹早已熟悉。

          「他听见 ...... 回来」:比较王上122~3,此处然指出耶罗波安早有预谋,想率众反叛。――《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十2~3耶罗波安:所罗门修建大卫城时曾派他监管过约瑟家的一切工程(王上1128)。因此他非常了解强制性劳役和沉重的苛税压迫下的百姓的怨恨。另外,亚希雅曾预言他将统治十支派(王上1130~32)。后来这件事被所罗门得知,耶罗波安被迫逃亡埃及(王上1140),躲在示撒的保护之下。当他听到所罗门的死讯,回到以色列时,接到了北方支派公会的邀请,并被推举为王(王上1220) ――《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2~3  耶罗波安为甚么会逃到埃及去?】耶罗波安为甚么会在埃及?因为亚希雅先知曾预言:以色列国将要分裂,耶罗波安要在北国为王。所罗门听到这话想要杀他,所以他被迫逃往埃及(参王上1126~40)――《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下十3「以色列人打发人去请他,他就和以色列众人来见罗波安,对他说:」

         耶罗波安显然深得北方各支派的民心,所以虽然住在埃及,也有「以色列人打发人去请他」(3),作为谈判代表与罗波安谈判。──《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十4「“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做苦工,现在求你使我们做的苦工负的重轭轻松些,我们就事奉你。”」

         百姓在建造圣殿时,是在安息中建造,每年轮流三个月上山伐木(王上五13~14),结果「都心中喜乐」(王上八66)。因此,所罗门使百姓「负重轭,做苦工」(4),并不是为了建造圣殿,而是为了建造他「所愿建造的」(6)的各种工程。──《圣经综合解读》

         过去,北方各支派的长老来拥立大卫为王,是因为神拣选他牧养神的百姓(代上十一2),他也「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徒十三36另译)。而所罗门得着了神所赐的智慧,却不再寻求神的旨意,而是陶醉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宏图大业中,结果是偏离神(王上十一9)、奴役神的百姓(4),失去了百姓的拥戴。因此,国度的分裂虽然是在罗波安的时代发生的,但根源却在所罗门。──《圣经综合解读》

         「我们就事奉你」(4),是一句客气的威胁,意思是罗波安若不改变政策,北方各支派就拒绝支持新王。──《圣经综合解读》

                  ●「重轭」:「严厉的轭」、「艰难的轭」。

                  ◎可以想象所罗门年间,为了国家的重大建设,百姓已经负荷过重了。现在新 王执政,国家的建设也大致完成,当然希望能够减轻赋税与劳役。「我们就事奉你」 其实是一个威胁,意思是如果继续执行沉重的赋税与劳役,以色列人就不会事奉新 王。――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4 所罗门严厉的徭役制度】波斯王古列所举敌手巴比伦王拿波尼度的罪状之一,是「强逼」百姓「服苦」。同样,以色列长老亦要求罗波安的政府削减苦役。美索不达米亚典籍也有新王宣告默沙隆(mesharum)法令,解放一个阶级之奴隶,或减轻一城或一区的赋税的先例。各支派的不满是有根据的,若不妥协,就不能维持王国的统一。——《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5「罗波安对他们说:“第三日再来见我吧!”民就去了。」

         ◎看起来罗波安完全不知道以色列人的状况,所以他并没有足够的准备,导致 需要三天的时间来想对策。百姓听见罗波安这样的响应,可能也觉得蛮有诚意的, 所以就没有立刻发难。

 

【代下十6「罗波安之父所罗门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罗波安王和他们商议,说:“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复这民。”

          106 中那些有经验的老臣知道「王为民仆」、「公仆」的观念,当君王服 务百姓,百姓就永远臣服。其实我们当平民百姓,也很容易就了解这个道理,无奈 罗波安以为百姓跟君王不同,使用威吓就可以继续奴役百姓。―― 蔡哲民等《历代 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6~7以耶罗波安为首的百姓要求罗波安减少强制性劳动和沉重的苦役负担(4),罗波安则要求给他3天时间(5)考虑,回来后就与老年人商议。这些老年人中可能还包括了(王上42)提到的所罗门的部下。老年人出谋答应百姓的要求,以安抚民心。由此可见,这些人也认为百姓提出的要求并不过分。 ――《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6~8 老年人】王室或政府的「新人」、「旧人」(即最近升级为王的顾问,和已经服务多年的人)之间,似乎有分裂的迹象。「老年人」代表所罗门年间已经在职的人。他们若非王亲(王同父异母的兄弟,或堂兄弟、表兄弟等,如:撒下十三3之约拿达),就是政府的官员。新人大抵是罗波安自己的堂兄弟或同父异母兄弟,年龄与他相若。苏美史诗《吉加墨斯与阿卡》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场面。吉加墨斯咨询意见时也是先问老年人(他们反对作乱),再问城中的年轻人(这些人组成军队,赞成叛乱)。在此得采纳的也是年轻人的意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7「老年人对他说:“王若恩待这民,使他们喜悦,用好话回复他们,他们就永远作王的仆人。”」

         「恩待」、「使他们喜悦」:王上127则作「服事」、「如仆人」。此处强调了王的尊严。――《串珠圣经注释》

         在神的国度里,「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十27~28)。因此,合神心意的君王,应当以「仆人」的态度服事神的百姓,正如「大卫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徒十三36另译)──《圣经综合解读》

         这些「老年人」(6)所说的「恩待这民,使他们喜悦」(7),并不是劝罗波安顺服神的心意,而是「用好话回复他们」(7)暂时安抚人心。他们都是所罗门的老臣,过去没有阻止所罗门偏离神,现在也不能帮助罗波安走正道,所出的主意只是诡诈的政治手段,目的不是让王作百姓的「仆人」,而是让百姓「永远作王的仆人」(7)──《圣经综合解读》

                  ●「恩待」:SH 2896,「好的」、「令人愉悦的」。

                  ●「好话」:「令人愉悦的话」、「美善的话」。――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 经资料》

 

【代下十8「王却不用老年人给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与他一同长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议,」

         罗波安没有接受老年人建议的缓和之计,又与少年人商议。少年在希伯来语中,指刚出生的婴儿到青年人之间的各个年龄段(23)。他们的年龄为40岁左右,因为罗波安登位时41(王上1421),而本文又说这些少年与罗波安一同长大。 ――《圣经精读本》

         「少年人」(8)原文「男孩、儿童」。罗波安「登基的时候年四十一岁」(十二13),「少年人」既是与他「一同长大」(8)的,也不会太年轻。但他们是朝中的新贵,所出的主意也像「少年人」那样狂妄幼稚,没有「老年人」那么老谋深算。而罗波安更看重少年人的意见,因为他们很了解罗波安的性情,能投其所好、提出合他心意的主意。──《圣经综合解读》

                  ●「少年人」:「小孩子」、「男孩」、「年轻人」。

                  ●「商议」: 108 原文是连续两个「咨询、讨论」,以加强语气。106 原文 只是一个「咨询、讨论」。显示罗波安去问老臣,只不过是做做样子。

                   108~10 重复出现「同他长大的」,显示这些少年人应该深刻了解罗波安的 性情,所以他们提出来的意见,很可能非常吻合罗波安的意图,因此获得采用。如 果我们问别人的意见,只是想听到赞同的意见,那也就不用浪费时间了。―― 蔡哲 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9「说:“这民对我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复他们。”

                  ●「回复」他们:SH 7725,「带回」,原文是复数型态,表示「我们回复」。 ――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10「那同他长大的少年人说:“这民对王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王要对他们如此说:‘我的小拇指比我父亲的腰还粗;」

         「少年人」:可指年约四十的人(见王上128)――《串珠圣经注释》

                  ●「小拇指头」:原文是「小指头」或「小」的意思,有人认为这是暗示「性 器官」。――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11「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少年人以强硬政策驳回了百姓的要求,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吹捧罗波安,说他的权力比所罗门强盛(10b);②正面驳回了百姓的要求(11a);③主张用暴力和强硬的手段统治百姓(11b)。结果,罗波安未听老年人的忠言,反而听从了少年人的花言巧语,从而触发了十支派的叛乱(1617),也把自己的大臣推向了死路,直接导致了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分裂。这一事件给我们如下教训:①不顾民意,背道而驰,终究会酿成悲剧(1617);②身负机关团体领导职务的基督徒应当拥有分辨的智慧;③要用神的道引导百姓,否则“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2652) ――《圣经精读本》

         「蝎子鞭」(11),指鞭头装有铁刺的皮鞭,比喻用更严厉的手段来建立王的权威。──《圣经综合解读》

                  ●「负更重的轭」:原文是「增添你们的轭」。意思是所罗门只给他们背负一 个重轭,罗波安要让以色列人背负多过一个的轭。

                  ●「蝎子鞭」:原文是「蝎子」,指「鞭梢附有金属或玻璃的碎片的一种鞭子」。 ――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11 鞭和蝎子】鞭被用来驱策奴隶、牲口,或作为酷刑工具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部分学者认为蝎子是鞭的一种,鞭梢附有金属或玻璃的碎片(罗马人称之为「蝎子」)。然而至今为止,挖掘、浮雕,或罗马时代以前的文献,都没有这种鞭子的左证。但是一个亚喀得文的字眼总目将铜蝎与奴隶的铜镣并列,因此,亚喀得文的学者暂时把它鉴定为笞端的金属倒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12「耶罗波安和众百姓遵着罗波安王所说“你们第三日再来见我”的那话,第三日他们果然来了。

 

【代下十13「罗波安王用严厉的话回复他们,不用老年人所出的主意,」

         「罗波安办事精明」(十一23),并不是一个无能的纨绔子弟。他「用严厉的话回答他们」(13),也有他合理的考虑。因为新王一上台就让步,北方各支派可能就会欺软怕硬、得寸进尺,以后的局面会越来越难以控制。──《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十14「照着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对他们说:“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所罗门后来倚靠自己的智慧,不求问神的心意,给罗波安留下了很坏的榜样。他同样也是与人「商议」(8),却不去寻求神;只注意要不要「依从百姓」(15),却不关心有没有「专心顺从耶和华」(王上十一6)。老年人的怀柔政策和少年人的高压政策,都是属地的智慧,只注意解决眼前的问题,不关心顺服神的心意。因此,罗波安无论选择谁的主意,都是行在愚昧中。他最大的愚昧,不是选择了「少年人所出的主意」(14),而是没有接受他父亲的教训:「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传十二13)──《圣经综合解读》

         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要蝎子鞭责打你们:被同僚们一吹捧,罗波安忘乎所以,便决议实施比先王所罗门更加残酷的镇压政策。自古违背民意者,只能依赖于鞭子和刀剑,而伴随的只有血腥的呻吟。但是神能够听到流血者的哀告,也必为之报仇(4101196) ――《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15「王不肯依从百姓;这事乃出于神,为要应验耶和华藉示罗人亚希雅对尼八儿子耶罗波安所说的话。」

         本书未记先知亚希雅撕裂新衣,预言将从所罗门王手中夺回十个支派给予耶罗波安的事(王上十一30以后)。可能当日民间均知此事,毋须重提。――《启导本圣经注释》

         「这事乃出于神」:有关亚希雅的预言,见王上1129~39――《串珠圣经注释》

         「这事乃出于神」(15),原文是「这事的转变乃出于神」,意思是神允许这些事情发生,并且早已借着先知亚希雅发出了预言(王上十一29~39),目的是为了管教所罗门(王上十一11~12)。实际上,罗波安一旦失去了神的保护,无论选择谁的主意,都不能维持国家的统一:高压政策固然会加速分裂,怀柔政策也不能长久维持。──《圣经综合解读》

                   1015 记载亚希雅的预言记载于 王上 1129~39 。―― 蔡哲民等《历代志 研经资料》

 

【代下十16「以色列众民见王不依从他们,就对王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分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卫家啊,自己顾自己吧!”于是,以色列众人都回自己家里去了。」

         以色列王国自此分裂为二。跟随耶罗波安的十个支派,在北方立国,仍名为“以色列国”,以以法莲为首。拥护大卫王朝的只有两个支派(犹大和西缅)加上一部分便雅悯,名为“犹大国”。《历代志》的历史是以犹大国王室正统的记载为主。犹大国在罗波安之后共有十九个王,都是大卫的后裔。

    王国分裂以后,“以色列人”一名多指北方以色列国(有时也用“以法莲”一名代替)――《启导本圣经注释》

         十支派的百姓用“我们与大卫有什么份儿呢?……自己顾自己吧”强烈地表现出了他们对大卫王朝的不满。原来这句话是当年示巴企图谋反,推倒大卫时说过的号召书(撒下201),而如今又成了罗波安反对派的口号。百姓的这句话不单是否认罗波安的王权,更重要的是他们废弃了与神所立的约,充分表现出了他们的邪恶。耶和华是拯救以色列的神,以色列又是神的百姓(67),而且神立约让大卫王权永恒,那么即便罗波安推行强压政策也不能阻挡约的成就。这给我们今天的信徒一个借鉴,即有些信徒因教会的不合理现象或牧会者的堕落而拒绝基督的福音。但是不论人类堕落或教会存在问题,“就是到天地都废去,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518),而且基督也“常与我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2820) ――《圣经精读本》

         北方各支派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分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16),正是五十多年前示巴煽动叛乱时所说的:「我们与大卫无分,与耶西的儿子无涉」(撒下二十1)。这句话暴露了撒但在背后的掺杂,表明百姓认为自己与大卫之约无分。以色列人可以拒绝罗波安、可以拒绝所罗门,但不可以拒绝大卫。因为在神与大卫所立的约中,国度的宝座就是大卫的宝座,坐在永远宝座上的基督就是大卫的子孙。神允许以色列暂时分裂,但最终「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重新修造,像古时一样」(摩九11);而撒但却要使大卫的宝座永远也不能恢复,「拆毁到地、尽行毁灭」(诗七十四7~8)──《圣经综合解读》

                  ●没有「关涉」:「产业」、「基业」、「地业」。

                  ●「我们与与大卫有甚么分儿呢?....自己顾自己吧!」:与撒下201 使用一 样的措辞。

                  ●「回自己家里」:「回自己的帐棚」。意思是四散回家了。―― 蔡哲民等 《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16 以色列和犹大不稳定的联邦】北方支派在示巴之乱时已经响起过这个号召呼声(见:撒下二十1的注释)。以为以色列十二支派视统一为自然或当然的趋向,是很容易有的误解。实质上他们是十二个独立的部族单位,具有很多使他们分裂的因素。大卫和所罗门年间的统一,不但发生在富强的年代,更是高度的技巧和极大的努力的结果。然而将这些政治实体联结为一的因素只有一代的年日,以色列和一般的酋长国(如:扫罗在以色列支派中组织的国家)一样,仍然过度依赖领袖本人的魅力。酋长国和帝国都有些微不和便土崩瓦解的倾向。如今北方众支派一旦了解犹大支派和大卫家无意与他们妥协,容许他们扩张自治,减轻赋税,统一的代价和南北双方观点的歧异,便成为了分裂的导火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16~19耶罗波安与十支派的叛乱:当以耶罗波安为首的十支派知道自己的要求未被接受时,发动了叛乱。通过本章我们应当明白,以色列王国的分裂,表面上看来是由所罗门时期开始积压的百姓对统治者的不满(4)和罗波安的强硬政策所引发的,但实际是神对所罗门信仰堕落(王上119~13)的审判(15节;王上111131~36)。然而,即便神审判了以色列,但仍然留下了一个支派(王上1133~36)继承大卫的血统。 ――《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16~19  以色列国分裂了──】这是以色列国分裂的开始。原本太平而统一的王国一分为二:十个支派随从耶罗波安,自称为以色列国,或称北国;犹大和便雅悯这两个支派则继续对大卫的后裔效忠,接受罗波安的统治,他们自称为犹大国,或称南国。──《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下十17「惟独住在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罗波安仍作他们的王。」

         「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17),指迁到犹大各城的北方十个支派百姓(十一16)。从此大卫的子孙只做犹大支派、便雅悯支派和「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的王,名为犹大国;而跟随耶罗波安的十个支派在北方立国,名为以色列国。国度从此分裂为二,神的见证破损了。──《圣经综合解读》

                  ●「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可能指便雅悯人,或者是前来归顺的利未人等。 ――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18「罗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哈多兰往以色列人那里去,以色列人就用石头打死他。罗波安王急忙上车,逃回耶路撒冷去了。」

         “哈多兰”即亚多兰。参看列王纪上十二章18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哈多兰又名亚多兰(王上十二18),为大卫王朝旧臣,主管人力的征调和分配。此时奉王命往北国行使权力,遭遇抵抗,为人打死。罗波安知统一无望,自示剑逃回耶城,分裂已成定局。――《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波安差哈多兰往北方以色列人那里去,是要镇压这次叛变。――《串珠圣经注释》

         哈多兰:罗波安派哈多兰去十支派的原因可推测为以下两种:①安抚愤怒的各支派,以便进行协商;②从北方支派那里征税。但从百姓用石头将他打死来看,第二种推测更合理。即十支派发动叛乱后,罗波安仍然顽固坚持自己的强压政策。此外,罗波安逃亡耶路撒冷之后,为了用武力征服北以色列,召集了犹大和便雅悯支派的18万人一事(111;王上1221)也表明了他的强硬态度。 ――《圣经精读本》

                  ●「亚多兰」:由大卫、所罗门到罗波安,这人都是管理劳役的事情。 撒下 2024 王上 46 514 

                  ●「急忙」上车:「自我警戒」、「下定决心」的意思。―― 蔡哲民等《历 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18 用石头打死】有关石刑作为处死方式,可参看:申命记十三10的注释。哈多兰之死就像革命或暴乱的第一响炮。掌管公共工程者(包括负责巨石的搬运工作)竟然死于乱石底下,几乎可说是因果报应。——《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19「这样,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直到今日。」

         作者没有提及耶罗波安被立作以色列众人的王一事,因他只记录大卫的王朝。――《串珠圣经注释》

         因着人的软弱,国度分裂了。虽然以色列人还是被称为神的百姓,但他们所显明的见证是残缺不全的,分裂的国度也不再能表明神旨意中的国度。北国从耶罗波安开始,所有的王朝都是人推举、争夺的结果;并不是根据神的圣约,而是根据人的需要,所以北国诸王全部都是悖逆神、讨好人、拜偶像。而南国的诸王虽然都是大卫的后裔,属灵的光景却是起起伏伏,最终南北两国都无法避免亡国的命运。──《圣经综合解读》

         表面上,国度的分裂和衰亡是大卫之约的重大挫折;但实际上,神始终掌管历史的进程,以色列的分裂「乃是出于神」(15),暂时的分裂是为了永远的合一(结三十七22~23)。当神的国度成了人的国度、神的荣耀被人窃取、神的仆人偏离真理的时候,管教和拆毁必然会临到有名无实的国度,这正是大卫之约的一部分(撒下七14)。今天,当教会陷入内部危机的时候,我们首先也当反省:这是否也是「出于神」?教会的元首是否还是基督?──《圣经综合解读》

         神在大卫之约中所应许的,并不是属地暂时的国度,而是属天永恒的国度(代上十七14),国度的实际就是人毫无保留地接受神的权柄。亚当的后裔已经全然败坏,没有可能长久地顺服神的权柄,也就没有可能永远地维持国度的实际。因此,「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三3);属肉体的生命不被拆毁,属灵的生命就不能被建造。神要我们从属地国度的历史中认识人的败坏,也认识神的作为;「及至时候满足」(加四4),神将差遣祂的儿子降世为人,「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1),「主神要把祂祖大卫的位给祂。祂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祂的国也没有穷尽」(路一32~33)。虽然人必然会毁约,必然会悖逆,也必然会失败;但神却始终信守大卫之约,始终管理祂的百姓,也必然负责成就永恒的国度计划(结三十七24~28):「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后二13)──《圣经综合解读》

                  ◎罗波安这个纨裤子弟无法识别情况的险恶,导致国家的分裂。我们或许觉得 奇怪,有智慧的所罗门王怎么会选这个没有见识的儿子当继承人?不过一个国家经 过四十年的平安富强,如果没有特别的恩典,恐怕要出什么有忧患意识的王子都很 困难。我们自己也要谨慎是不是太过安逸,已经变成何不食肉糜的人了。―― 蔡哲 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10)

 1 参阅其他有关经文 (王上11~12)  看看罗波安和耶罗波安二人的背景和禀赋。你认为他们见面时是处于怎样的状况和心态?

 2 罗波安与人商议后,所做的决定导致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你认为罗波安是否做了错误的决定?那么,15节说「这事乃出于神」又作何解?神如何让人有自由意志而又完成 的旨意呢?神的计划中是否允许恶人的计谋?

 3 罗波安面对以色列会众的请求 (3~4)  以及两批谋士所提供的相反建议,所作的决定如何反映他的价值观及对长者的评价?这对你有何监戒?

 4 罗波安身为所罗门之子,承继了先王的财富与版图,身旁有谋士,原先也有全部百姓的支持 (1) 但因一次错误,全盘改观。神赐给你什么优越的条件?你有否善用?

 ──《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十1~十二16  罗波安事迹】本书指出罗波安虽然是国家分裂的导火线,但整件事为神准许(1015),也是由于北国百姓背叛大卫家的缘故(1019)。参王上1129~40对这件事的解释。――《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十1~三十六23  犹大列王的统治】10章起记载王国分裂成南北二国,但作者只记载南国的君王(10~13章与28章有提及北国外),目的见本书简介主题特色部分。――《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