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列王纪下第十四章短篇信息

 

目录:

晚节不保的亚玛谢(王下十四章)(李志光)

从列王纪下看政治的兴衰(十四章)(刘锐光)

顺服有层次(王下十四1~29) (台北灵粮堂)

亚玛谢与耶罗波安(王下十四1~29) (台北灵粮堂)

骄兵必败 (14129) (香港读经会)

千秋盛世(十四章1~29) (台北基督之家)

 

 

晚节不保的亚玛谢(王下十四章)(李志光)

 

  圣经中许多失败者,不是一开始便失败的;有些在生命的早期相当成功:行为有好的表现,得人嘉许,甚至蒙神喜悦,可惜晚节不保,以致悲惨收场犹大王亚玛谢便是其中一个例子。亚玛谢的事迹载于列王纪下第十四章与历代志下第二十五章。以下就历代志下第二十五章探讨亚玛谢的一生。

得天独厚的成功

  “亚玛谢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亲名叫约耶但,是耶路撒冷人。亚玛谢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代下二五:1-2上)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亚玛谢有好的开始,从三方面可以看到:

  1. 他是二十五岁登基作犹大王,是正当青年有为之时,可以为国家献上年轻的力量。他的大好青春实在是得天独厚。

  2. 亚玛谢的家世也是得天独厚。他母亲约耶但是耶路撒冷人,由祭司耶何耶大撮合婚事而嫁给他父亲约阿施王,相信她若非敬虔后代,也至少是名门望族(代下二四:3)。亚玛谢有好的母亲提携,理应在灵性上出众过人。相对而言,亚玛谢的祖父亚哈谢则没有那么优越的家世,因为亚哈谢的母亲亚他利雅是亚哈家的人,暗利的孙女。亚哈谢也行亚哈家的道,因为他母亲给他主谋使他行恶(代下二二:2-3)。

  3. 亚玛谢登基后国家形势很快便坚定了下来(三节)。这比起他的祖父亚哈谢幸福得多。亚哈谢登基后,他听从亚哈家的计谋,同以色列王亚哈的儿子约兰往基列的拉末去,与亚兰王哈薛争战;亚兰人打伤了约兰,亚哈谢也不免吃了亏。后来亚哈谢去探约兰的病就被耶户所杀。亚哈谢根本未好好做过王。圣经作者的评语是“亚哈谢的家无力保守国权”(代下二○:19)。反观亚玛谢能得国坚定,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了。

  4. 亚玛谢虽一如列王登基后诛除异己,但愿有节制,没有滥杀无辜,也显出了对律法原则的尊重。所以嬴得了“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的嘉许。

  亚玛谢若能贯彻行走属灵的路线,可谓前途无可限量。但可惜他只有一半的成功,而后来的失败简直骇人听闻!

骇人听闻的失败

  “自从亚玛谢离弃耶和华之后,在耶路撒冷有人背叛他,他就逃到拉吉;叛党却打发人到拉吉,把他杀了。”(代下二五:27

  亚玛谢难逃亚哈谢的命运惨遭杀害,有以下主要原因:

  1. 心不专诚--第二节记载:“亚玛谢行耶和华看为正的事,只是心不专诚”。亚玛谢心的方向与脚的方向不一致。试问“二人若不同心,岂能(与神)”同行呢?(摩三:3

  从第五至六节更证实了亚玛谢心不专诚:“亚玛谢招聚犹大人…共有三十万。又用银子一百他连得,从以色列招募了十万大能的勇士。”亚玛谢数点人数后,发觉明显比先祖亚撒王时代有五十八万大能的勇士少了许多(参代下一四:8)。于是不顾冒犯耶和华,从北国以色列请了十万神不喜悦的雇佣兵。证明他的心靠人多过靠主。

  2. “钱”途至上--第七至十节记载,当先知来规劝亚玛谢勿用以色列雇佣兵时,亚玛谢最关心的是他付与雇佣兵的一百他连得银子。神人保证耶和华能把更多的赐给他后,他才肯放弃他的计划。在他的步履上,好像走回正途,但实质心被“更多的银子”充塞着,而不是心存对神的敬畏。

  3. 放纵己心--第十一至十二节:“亚玛谢壮起胆来,率领他的民到盐谷,杀了西珥人一万。犹大人又生擒了一万带到山崖上,从那里把他们扔下去,以致他们都摔破碎了。”

  亚玛谢摔碎一万人的山崖,很可能指西拉,后改名叫约帖。传说在今日皮特拉古城里面,那处四围崖壁笔直。人一经从崖顶抛下,必粉身碎骨。亚玛谢在宫廷之中可忍手不杀无辜,大概是为顺应母亲的管教。但出到国外则大肆杀戮,不存怜悯,这反映了他放纵己心的可怕后果。

  4. 心高气傲--第十六节,当先知又来进谏之时,王竟对先知说:“谁立你作王的谋士呢?你住口罢!为何找打呢?”亚玛谢听到先知的忠告,不单没有悔意,反而变本加厉,证明他并不相信他的得胜是由于神,乃是由于自己的手。

  亚玛谢既不肯听从,结果害至兵败如山倒,自己成了俘掳,耶京城墙被拆毁,神殿乃宫中宝物与不少人质都遭掳劫而去。许多年后,亚玛谢逃离耶京,最后惨死于拉吉(20-28节)。

万用锦囊保晚节

  从以上事例的鉴戒,主的儿女可得几点重要提示,帮助自己不致重蹈亚玛谢的覆彻:

  1. 专心靠主--除非不决志信主,一旦信主,便弃绝偶像,归向真神,一生信靠,至死忠心,义无反顾。

  2. 轻看物质--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在事奉神的同时不能又事奉玛门(太六:24)。不如效法保罗粪土万事,到头来主的路会更易走。

  3. 约束己心--正如彼得的劝勉“要约束你们的心”(彼前一l:13)。主的儿女一旦蒙主恩召参与事奉,便得预备“别人要把你约束,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被约束不一定人人愿意,却是荣耀神的不二法门(约二一:18-19)。

  4. 谦卑束腰--“约束你们的心”原文作“束上你们心中的腰”(彼前一:13小字注)。用甚么束腰呢?彼得在彼得前书第五章五节说:“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对照亚玛谢的生平事迹,新约的真理不辩自明!

 

 

从列王纪下看政治的兴衰(十四章)(刘锐光)

 

列王记下十四章   一切都是神的怜悯
    初读列王记下十四章,会叫人纳闷,摸不着头脑。为什么看来还不错的犹大王亚玛谢死于非命(v.19),而一生行恶的耶罗波安却好像蛮有建树(v.28)﹖细读经文,才看见这完全是因为神的大怜悯,神「没有说要将以色列的名从天下涂抹」(v.27)。若不是神的怜悯,人都会像亚玛谢一样,以悲惨收场。
一.神向亚玛谢收回怜悯      (v.1-22)
    亚玛谢的悲惨下场是因为神向他收回怜悯。
  1.早期的表现    (v.1-7)
    亚玛谢作王的初期本来不错,颇得神喜悦。
    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虽然不及大卫那么出众,但已很不错。同时,他也遵守摩西的话,杀了谋害父亲的臣仆,却没有杀害其他的人,实在难得。他在军事上有成就,打败以东人,夺回失地(v.7)。这是神的怜悯﹗
  2.败于以色列人   (v.8-16)
    亚玛谢趁得胜之余威,要与北国以色列打仗。他不听北王约阿施的劝告,不肯收兵,结果大败而回,连耶路撒冷城也被拆了一部份(v.14)。他没有得到神的怜悯﹗
 3.死于非命      (v.17-22)
    亚玛谢末年,耶路撒冷有人谋反,结果他虽逃到拉吉,还是被人在那里把他杀了,堂堂一国之君,却死得如此不光采。神收回祂的怜悯﹗
    为什么本来表现不错的亚玛谢,神却向他收回怜悯呢﹖
    亚玛谢其实是特别蒙恩的,因为他有父祖辈的好榜样可以依循,也得神帮助打败以东。可是,他在打败以东之役,竟把以东的偶像带回来,作为他敬拜的对像(参代下廿五14-16),他从神的恩典中坠落了,自己放弃了神恩,有什么好说呢﹗许多时人遭遇危难,得不到神的怜悯,往往是我们自己先不要神, 拒绝神,把神拒诸门外。弟兄姊妹,小心啊﹗

二.神向以色列施怜悯       (v.23-29)
    这时北国以色列出了一个王,也称为耶罗波安,他作王共四十一年,可算是北国作王时间最长的一位。这是神的怜悯。
    耶罗波安行恶,没有从历史得到教训,没有脱离偶像。他在军事上却相堂有成就,收回了好些失地 (v.2528)。这是神特别的怜悯﹗
    为什么神在这个时候向以色列施怜悯呢﹖
    「耶和华看见以色列人甚是艰苦,无论是困住的自由的,都没有了,也无人帮助以色列人」(.26)。这是神施怜悯的原因, 祂不忍见以色列民长期落在苦难中,不忍见他们受苦。
    「耶和华并没有说要将以色列的名从天下涂抹」(v.27)这是神另一个施怜悯的原因。神信守祂的诺言,要赐福给亚伯拉罕的子孙,故他们虽然罪有应得,也不消灭他们。我们看清楚了,不是因为耶罗波安有什么好,乃是因为神不忍见祂的子民在水深火热中,祂怜悯的情怀使祂向人施怜悯。
    以色列人是罪有应得的,受罚是无可怨,怪不得谁的。只因神的特别怜悯,他们才没有得应得的惩罚。我们其实也是如此,在神这样的怜悯之下,才活到今天。不是我们比别人好,全是神的大怜悯﹗

 

 

顺服有层次(王下十四1~29) (台北灵粮堂)

 

一、犹大王「亚玛谢行神眼中看为正的事,但不如他祖大卫,乃效法他父约阿施一切所行的;只是丘坛仍未废去…。」(34节)基督徒对神的顺服是有层次的,高层次如大卫,他合神心意(撒上十三14),凡事遵行神旨意,在拔示巴及数点百姓的事上,虽然曾经犯罪;中层次如约阿施,虽行神看为正的事,但丘坛仍未废去;低层次,如动物性的顺服,因小利及鞭打,是完全被动的顺服。「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它;不然,就不能驯服。」(诗卅二9

二、亚玛谢因战胜以东人,骄傲的向以色利王约哈斯挑战,从约哈斯的回答,可以看见他也是自高自大的人,结果亚玛谢战败,因他师出无名,圣城城被拆毁四百肘,圣殿及宫中金银被夺,被掳人为质,「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神知道属灵如保罗,因得的启示甚大,也会骄傲(林后十二7);骄傲是宇宙中的第一个罪(天使长骄傲变成撒但),是基督徒生命中最后一个罪。

三、「以色列王约阿施…就来到耶路撒冷,拆毁耶路撒冷的城」(13节),圣城城墙先是被以色列人自毁,然后才有巴比伦王完全的拆毁(王下廿五10);基督徒若不自己毁坏,与神和好的关系,就立于永不败的地位,人必自辱,然后人辱之。

四、「耶和华并没有说要将以色列的名从天下涂抹…」(27节),神曾说过的是重要的,神未说的也是同样重要的,如神说「主必再来」,是基督徒知道的,神说主再来的日期,这是基督徒不知道的,我们对神曾说、未说的都同样尊重、信靠、顺服。

默想

我对神的信靠顺服,是否不断的长进,达到更高更深的层次?

回应

求主赦免我骄傲的心。

 

 

亚玛谢与耶罗波安(王下十四1~29) (台北灵粮堂)

 

现在来到犹大第九位君王亚玛谢的时代。以色列则仍在耶户王朝,第十二位君王约阿施,与第十三位君王耶罗波安。不同于亚哈王朝与南国的交好,由于耶户兴起时,也杀了南国的人,因此这段时期南国与北国关系紧张,彼此争战。

一、犹大王亚玛谢

南国的君王「亚玛谢登基…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但不如他祖大卫」。由于他的父亲约阿施是被臣仆所杀(十二20),所以亚玛谢「国一坚定,就把杀他父王的臣仆杀了」,但他遵照「摩西律法书…不可因子杀父,也不可因父杀子,各人要为本身的罪而死」,因此没有治死这些人的儿子。

二、犹大与以色列争战

但是好景不常,亚玛谢虽在盐海打败以东人,立下战功,但他却将以东的神明带回来膜拜(参代下二五14)。接着他对自己信心满满,转而向北国以色列叫阵。他差人去挑战以色列王约阿施「我们二人相见于战场」。约阿施以一个寓言,表明自己如「黎巴嫩的香柏树」而亚玛谢不过是「黎巴嫩的蒺藜」,要他不要自不量力。亚玛谢不听,最后犹大在伯示麦败给以色列人,亚玛谢被擒,以色列军队前来「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将耶和华殿里与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银和器皿都抢夺一空。这是亚玛谢高傲与拜偶像的结果。十五年之后,由于有人叛变,亚玛谢逃到拉吉,最后死在拉吉。

三、以色列王耶罗波安

以色列王约阿施之后,是他的儿子「耶罗波安」登基,作王四十一年。他仍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继续拜金牛犊。但是在以利沙对北王约阿施的祝福之下,耶罗波安成了北国少见的强盛之君「他收回以色列边界之地,从哈马口直到亚拉巴海」,这等于他打败亚兰人,取得大批土地。这同时也是「先知约拿」所预言的,因为「耶和华并没有说要将以色列的名从天下涂抹」,因此屡屡搭救他们。

默想

我是否倚靠自己的才干,一经成功就心高气傲,并不专心倚靠主,终致导致失败?我是否打没有必要的仗,只为夸耀自己的能力?

回应

亲爱的主:你是使谦卑人升高,骄傲人降卑的主,求主帮助我,能以谦卑束腰,以主赐的能力服事这个世代,不把力量花在不必要的竞比之中。阿们!

 

 

骄兵必败 (14129) (香港读经会)

 

祈祷:   主啊,求你鉴察我心里面的意念有骄傲没有,引导我行走义路。

 

列王纪作者把犹大王约阿施与大卫相提并论(3),从而表示他是一个好的君王,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或许,他的德行是受到其犹太人母亲约耶但的影响。亚玛谢作王后,随即把谋杀他父王的凶手处死,但他遵行耶和华的律例,只追究行凶者本人,而放过了他们的家人。

亚玛谢在位期间,收复了自约兰时代已背叛犹大国的以东,并成功夺回西拉,把那地易名为约帖。然而,当他战胜以东人后,便变得心高气傲,轻看北国以色列的力量。意图统一南北两国的他,向以色列王约阿施发出挑战;而先后三次战胜亚兰人的约阿施,亦毫不客气地以傲慢的态度回复亚玛谢。结果,两国开战,亚玛谢败北收场,更沦为战俘,约阿斯则攻入圣城,拆毁城墙,大肆掳掠圣殿及宫中的财物。亚玛谢的失败,可用箴言1618的教训总结之:「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战败后的亚玛谢继续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五年,最后与他的父王一样,被叛徒行刺而死。继承王位的亚撒利雅(即乌西雅王)效法亚玛谢,尽力维护国土的完整,收回以拉他。

至于北国方面,因着神对以色列人的怜悯,祂使继承约阿施的耶罗波安二世得以收复「所有属于以色列的领土,从北方的哈马隘口直到南方的死海。」(25上,现代中文译本)然而,在列王纪作者的眼中,他并不是一位好的君主,因为他与耶和华的关系,可说是在北国诸王中最差的。神借着这段太平盛世的日子,给予以色列民悔改的机会,可惜他们却在这段日子继续行恶(26-27),最后为此付上沉重代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自己有深切的了解和认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亚玛谢因战胜以东就变得心高气傲,高估自己实力,轻率地挑战北国,结果惨败收场。亚玛谢忘记了,「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诗1271上)他的失败提醒我们,在行事时,除了倚靠计划、资源和自己的智慧外,更要先求问神的心意。

从有关耶罗波安二世的记载可见,要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成功,并不是着眼于他/她所做的,而是要看看他/她有否顺服神、行在神的心意中。今日,我们是以甚么标准去衡量自己、别人甚或教会?

 

 

千秋盛世(十四章1~29) (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这短短的一章经文,不但记载了南北两国的战事,也速写了南北国分裂以后的国力最强盛之时期。犹大王亚玛谢的灵性表现并不比他的父亲约阿施高明,只是跟随着乃父的脚步而已;当他收复了以东地的控制权以后,就转向北国挑战,要与以色列王约阿施兵戎相见。经文并未说明亚玛谢挑战以色列国的理由为何,可能只是单纯的为扩展疆界,也可能是为要报复以色列佣兵掠夺了犹大的城邑(代下二十五);不管理由为何,观察亚玛谢的行事态度,就能发现他振兴国势的积极企图。亚玛谢的儿子亚撒利雅也是励精图治的犹大君王。北国以色列自从约阿施王大败亚兰军队之后,约阿施之子耶罗波安二世乘胜追击,收复许多失土;再加上亚述坦三世治下的亚述帝国,国势日衰,为犹大和以色列营造了一个情势大好的国际空间。所以,北国耶罗波安二世和南国亚撒利雅在位期间,是自所罗门以来,以色列人最强盛的时期。

以色列史学家大书特书的时期,圣经经文却只用了短短一章的篇幅匆匆带过。人类所追求的青史留名、历史定位,在神的眼中却轻如鸿毛;至于功名利禄、或万贯家财,其属灵价值更是低贱如同粪土。君王、臣宰、富豪、贵冑都没放在神的心上,乞丐拉撒路却被放在亚伯拉罕的怀中;究竟神那把丈量永恒的标尺,是如何定准刻度的呢?以下的经文应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喜爱良善(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何六6)「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罗一28)「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他相背,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多一16)「愿恩惠、平安因你们认识神和我们主耶稣多多的加给你们。」(彼后一2

因为只有神是永恒的,所以也只有与神建立的关系,才能带进永恒里。神看重我们与祂的关系,也喜悦我们奉祂的名行善、施怜悯,因为那是为祂而做的。总而言之,重点不是作了什么伟大的事,重点是为谁而做,是为讨谁的喜悦而做;大卫是为神作了以色列的君王,但以理是为神作了巴比伦的臣宰,他们所做的能说明他们认识神。亲爱的基督徒,我们手中的工作,是为了神而做的吗?是为了认识神而做的吗?

回应:亲爱的天父!求祢开基督徒的眼睛,不但能看见永恒的价值,也懂得为永恒效力;主耶稣,求祢教导我们为「认识祢」而努力,将我们的一切努力建立在「与祢的关系」之根基上。阿们!

祷读:何西阿书六章6                   

我喜爱良善(或译: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 神,胜于燔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