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第三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回顧曠野飄流史(三)】 十二、殺滅巴珊王噩眾民,並得了他的地(1~11節) 十三、將巴珊地和基列地分給二支派半人為業(12~20節) 十四、神命立約書亞為全民領袖,摩西不得過約但河(21~29節) 貳、逐節詳解 【申三1】「“以後,我們轉回,向巴珊去。巴珊王噩和他的眾民都出來,在以得來與我們交戰。」 〔呂振中譯〕「『我們又轉了身,按到巴珊路向上去;巴珊王噩和他的眾民都出來對我們接戰,在以得來上陣。」 〔原文字義〕「轉回」轉向;「巴珊」多結果實的;「噩」長頸的;「以得來」好的牧草地。 〔文意註解〕「以後,我們轉回,向巴珊去」:『巴珊』位於雅博河以北,黑門山以南的高原(即今戈蘭高原),境內牧草繁茂,盛產牛羊。 「巴珊王噩和他的眾民都出來,在以得來與我們交戰」:『巴珊王噩』他的身量高大,是最後一個利乏音人(參11節);『以得來』是巴珊的副都,位於加利利海的東面約一百多公里。 【申三2】「耶和華對我說:‘不要怕他!因我已將他和他的眾民,並他的地,都交在你手中;你要待他像從前待住希實本的亞摩利王西宏一樣。’」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我說:”不要怕他,因為我已經把他和他的眾民、跟他的地、都交在你手中;你要待他、像待那住希實本的亞摩利人之王西宏一樣。」 〔原文字義〕「怕」懼怕,敬畏;「待」做,製作,完成;「希實本」堡壘;「亞摩利」山居者;「西宏」勇士。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我說:不要怕他!因我已將他和他的眾民,並他的地,都交在你手中」:『不要怕他』因有神同在的應許;『交在你手中』意指使你勝過他們。 「你要待他像從前待住希實本的亞摩利王西宏一樣」:『亞摩利人希實本王西宏』指當時的亞摩利王,又稱希實本王西宏,因為希實本乃是亞摩利的京城(參民二十一27;書九10)。以色列人殺盡他們的男人、女人、小孩,沒有留下一個活口,將他們牲畜和財物的據為己有(參申二33~35)。 〔話中之光〕(一)神第一次引動黃蜂去打敗亞摩利王西宏的軍隊,人可以說是幸運,神再一次用黃蜂去瓦解巴珊王噩的戰鬥力(參書二十四12),就沒有人可以說那是幸運。神一再作同樣的事,叫這些看見神的作為的百姓,心裡都明白,神實在是他們的得勝,只要神在他們的中間,他們必然能得勝,因為神就是他們的得勝。 (二)只發生過一次的事件,人都可以看它為偶然的,但事情接連的發生,就沒有人可以說它是偶然的。神從來不讓揀選又跟隨祂的人,對祂存有偶然的感覺,祂一直作工在人的身上,使人在許多的主觀經歷上,得出了對祂在客觀認識上的肯定,叫人不能推諉,只能一心一意也毫無保留的跟上祂的定規。 【申三3】「於是耶和華我們的神也將巴珊王噩和他的眾民都交在我們手中;我們殺了他們,沒有留下一個。」 〔呂振中譯〕「於是永恆主我們的神也將巴珊王噩、和他的眾民都交在我們手中;我們擊殺了他們,連一個殘存的人都沒有給他留下。」 〔原文字義〕「留下」保留,遺留。 〔文意註解〕「於是耶和華我們的神也將巴珊王噩和他的眾民都交在我們手中;我們殺了他們,沒有留下一個」:『殺了他們,沒有留下一個』請參閱民二十一35。 〔話中之光〕(一)以色列人面對巴珊王噩訓練有素的軍隊,本難得勝,但是終於打敗了敵人,因為神為他們爭戰。不管遭遇甚麼困難,神都能幫助祂的子民;不管困難障礙多大,總要記住,神永遠作王,一定會成全祂的應許。 【申三4】「那時,我們奪了他所有的城,共有六十座,沒有一座城不被我們所奪。這為亞珥歌伯的全境,就是巴珊地噩王的國。」 〔呂振中譯〕「那時我們攻取了他所有的城市;在巴珊之噩的國、亞珥歌伯全區、共有六十座城,沒有一座城我們不奪取來的。」 〔原文字義〕「奪了」捕捉,抓住;「所奪」奪取,接受;「亞珥歌伯」土堆。 〔文意註解〕「那時,我們奪了他所有的城,共有六十座,沒有一座城不被我們所奪」:打敗了噩的軍隊以後,除了少數地方暫時沒有立刻被佔領以外,整個地區都被以色列人佔領了。最後的征服是由瑪拿西的子孫睚珥完成。他獲得亞珥歌伯作為報酬(參民三十二39,41)。 「這為亞珥歌伯的全境,就是巴珊地噩王的國」:『亞珥歌伯』本是巴珊境內東北部多石的一區,此句代表全巴珊。 〔話中之光〕(一)從地理上看,巴珊的地比希實本的地要大,城也多而牢固,但這些都不能阻止神百姓的前進,巴珊王國也覆滅了,以色列人所得的勝利比以前更大,所得的戰利品比前更豐富,整個肥沃豐美的巴珊部落在以色列人的手中,這不僅是大的得勝,更是在經歷神的事上大大的擴充了。 (二)這兩次的戰役,為以色列人進人迦南打下了穩固的基礎,不但是震驚了迦南地的居民,更是大大的提升了神百姓的信心,使他們確切的知道,行在神的道路上,任何的阻擋都要消散。經過了這兩次戰役,亞衲人再也不能在他們的心中成為威脅。 【申三5】「這些城都有堅固的高牆,有門有閂。此外還有許多無城牆的鄉村。」 〔呂振中譯〕「這些城是堡壘城,有高牆,有門有閂;此外還有很多鄉下人的市集。」 〔原文字義〕「堅固的」堡壘,難以進入。 〔文意註解〕「這些城都有堅固的高牆,有門有閂」:意指雖有堅固的防禦設施,仍無法阻止以色列人的神勇進攻。 「此外還有許多無城牆的鄉村」:指那些素來平安穩妥的村莊(參結三十八11)。 【申三6】「我們將這些都毀滅了,像從前待希實本王西宏一樣,把有人煙的各城,連女人帶孩子,盡都毀滅;」 〔呂振中譯〕「我們把這一些都盡行毀滅歸神,像待希實本王西宏一樣,把一切有男丁的城市、連女人帶小孩都盡行毀滅歸神;」 〔原文字義〕「毀滅」完全毀壞;「人煙」男人。 〔文意註解〕「我們將這些都毀滅了,像從前待希實本王西宏一樣」:請參閱二34。 「把有人煙的各城,連女人帶孩子,盡都毀滅」:請參民二十一35。 〔話中之光〕(一)要完全除減亞摩利人,在人的感覺上真的是很難下手,但他們還是把那地的居民“盡都毀滅”,因為他們領會,不能給罪和撒但留下地步。我們承認,沒有同情心的人在人間總是少數,對人,我們實在要多有同情,但是對罪和撒但就不能有同情,因此,對給撒但用著來傳播和擴散罪的人,我們只能作絕對的分別,免得他們成為網羅使我們得罪神。 【申三7】「惟有一切牲畜和城中的財物都取為自己的掠物。」 〔呂振中譯〕「只有一切牲口、和城市中所掠得的劫為己有。」 〔原文字義〕「財物」掠奪品,戰利品;「掠物」搶劫,搶奪。 〔文意註解〕「惟有一切牲畜和城中的財物都取為自己的掠物」:請參閱二35。 〔話中之光〕(一)他們毀滅了城和居民,卻保留了牲畜和財物,他們這樣作是根據神的心意作分別,屬地的事物不是全都可以吸收的,必須懂得分別,不懂得分別的原則,屬地的事物就成了我們的捆綁,懂得活在分別裡,我們就從屬地的事物中得著釋放,並且屬地的事物在神的管理下能給神所用,使榮耀歸於神,埃及人的財物成為建造會幕的材科,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二)不是每一次爭戰得勝神都讓他們奪取財物,耶利哥的戰役,和掃羅擊打亞瑪力人,神都不許他們擄掠財物。以色列人學會了在得勝以後,先是分別財物,再把財物分別出來歸於神(參民三十一25~54),表明了他們知道神是他們蒙福的源頭,他們的好處不在神以外。 【申三8】「那時,我們從約但河東兩個亞摩利王的手將亞嫩谷直到黑門山之地奪過來。」 〔呂振中譯〕「那時我們從約但河東邊亞摩利人兩個王手中、將亞嫩谿谷直到黑門山的地都奪取過來。」 〔原文字義〕「約但」下降;「亞嫩」湍急的溪流;「黑門」聖所。 〔文意註解〕「那時,我們從約但河東兩個亞摩利王的手將亞嫩谷直到黑門山之地奪過來」:『兩個亞摩利王』即指西宏和噩二王;『黑門山』位於利巴嫩之南,南北蜿蜒約達八十公里山脈中的最高峰,約有三千公尺高,長年積雪,峰頂現仍有巴力廟的遺址。 【申三9】「(這黑門山,西頓人稱為西連,亞摩利人稱為示尼珥),」 〔呂振中譯〕「(這黑門山、西頓人稱為西連,亞摩利人稱為示尼珥);」 〔原文字義〕「西頓」狩獵;「西連」護胸甲;「示尼珥」雪山。 〔文意註解〕「這黑門山,西頓人稱為西連,亞摩利人稱為示尼珥」:『西頓』迦南的長子西頓(參創十15,19;代上一13),在迦南地北界始建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鎮,這城後來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擔當了主要的角色;『西連…示尼珥』黑門山的兩個別稱(參詩二十九6;代上五23)。 【申三10】「就是奪了平原的各城、基列全地、巴珊全地,直到撒迦和以得來,都是巴珊王噩國內的城邑。」 〔呂振中譯〕「我們奪取了平原的一切城市、和全基列、全巴珊,直到撒迦和以得來、都是巴珊中噩國的城市。」 〔原文字義〕「平原」平地;「基列」多岩之地;「撒迦」遷移;「以得來」好的牧草地。 〔文意註解〕「就是奪了平原的各城、基列全地、巴珊全地,直到撒迦和以得來,都是巴珊王噩國內的城邑」:『平原的各城』指米底巴平原上諸城(參書十三16);『基列全地』指雅博河以北迄巴珊地南界;『巴珊全地』位於雅博河以北,黑門山以南的高原(即今戈蘭高原),境內牧草繁茂,盛產牛羊;『撒迦』參書十三11;『以得來』是巴珊的副都,位於加利利海的東面約一百多公里(參民二十一33)。 【申三11】「(利乏音人所剩下的只有巴珊王噩。他的床是鐵的,長九肘,寬四肘,都是以人肘為度。現今豈不是在亞捫人的拉巴嗎?)”」 〔呂振中譯〕「(利乏音人所遺留的只人只剩下巴珊王噩;看哪,他的棺材是個黑礦石頭的棺材;長九肘,寬四肘;按人肘的尺寸;現今豈不是在亞捫人的拉巴麼?)』」 〔原文字義〕「利乏音」巨人;「亞捫」部落的;「拉巴」偉大。 〔文意註解〕「利乏音人所剩下的只有巴珊王噩。他的床是鐵的,長九肘,寬四肘,都是以人肘為度」:『利乏音人』巨人族(參創十四5);『長九肘』約折合四公尺長;『寬四肘』約折合一點八公尺寬;『以人肘為度』指古時以色列人的度量衡以肘為長度單位,一肘相當於一般男子肘至中指尖的長度,約折合零點四五公尺。 「現今豈不是在亞捫人的拉巴嗎?」:『亞捫人』是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與他次女亂倫所生的子孫(參創十九36,38),和以色列人有血緣關係;『拉巴』位於雅博河上游支流的北岸,後來劃歸迦得支派(參書十三25)。 〔話中之光〕(一)這一個提說是有深意的,先是說到亞摩利人在日常生活中對鐵金屬的使用,這是當日文化高度發展的記號,也是生活富裕的表明。其次是提及床的尺寸,這是說出人的體魄的雄偉,印證了那地的居民是巨人,是「偉人」。亞摩利人的文化與人的體格都大大的超越過神的百姓,再占上地利優越的條件,一般說來,以色列人是不能與他們抗拒的,在戰爭中一定失利。但事實不是這樣,失敗的不是以色列人,而是處處佔優勢的亞摩利人。 (二)神百姓的得勝,明顯的不是因為他們本身所具備的條件,而是因為他們在作神所要作的事,實際上就是神藉著他們去作成祂所要作的事。在屬靈的事上,我們常按著我們的習慣去考慮太多關乎人的事,卻疏忽了究競是神在作事,還是人在作事。因此又要考意這,也考慮那,把甚麼都考慮光了,結果甚麼也沒有作,連神要作工的路都因而給堵住了。 (三)這次戰爭的得勝,更堅固了神百姓的信心,叫他們不再看自己的所有或所無,只是單一的看神自己。神為人去爭戰,就沒有一個敵人能站立得住,「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八31)?他們一次又一次的經歷,確認了神是為他們爭戰,他們的得勝是在乎神。 【申三12】「“那時,我們得了這地。從亞嫩谷邊的亞羅珥起,我將基列山地的一半,並其中的城邑,都給了流便人和迦得人。」 〔呂振中譯〕「『那時我們取得了這地;從亞嫩谿谷邊的亞羅珥起、我把基列山地的一半、和它的城市、都給了如便人和迦得人。」 〔原文字義〕「亞羅珥」毀滅;「基列」多岩之地;「流便」看哪一個兒子;「迦得」軍隊,財富。 〔文意註解〕「那時,我們得了這地。從亞嫩谷邊的亞羅珥起,我將基列山地的一半,並其中的城邑,都給了流便人和迦得人」:『亞羅珥』位於死海中部東方約20公里處,亞嫩河北畔的一座城(參二36);『基列山地』指雅博河以北迄巴珊地南界(參10節);『給了流便人和迦得人』這兩個支派加上瑪拿西的半個支派,後來得了約但河東岸的全部佔領地(參13節;民三十四15)。 〔話中之光〕(一)爭戰是為了得著地業,以色列人進向應許地的行程是這樣,我們在屬靈的追求上忍受靈裡的掙扎也是這樣。爭戰是要付上很大的代價的,不肯付代價的人在爭戰中必定是後退,甚至是倒下去的。神在爭戰中領我們往前,而我們必須肯付代價的跟隨,越過—切眼見的利害而忠心跟隨。 (二)付代價是在信心中開始的,也是在信心中進行的。照著神的心意去跟隨,不一定能立刻看見神應許的成就,甚至還會因著走在神的道路上而失去自己原來已經有的,神的遲廷更會叫人感到一切都成空。雖然眼見的一切是那樣的真實,但神的應許比眼見的真實還要真實,因為眼見的一切仍然是過程,神應許的成就才是結局。 【申三13】「其餘的基列地和巴珊全地,就是噩王的國,我給了瑪拿西半支派。亞珥歌伯全地乃是巴珊全地;這叫做利乏音人之地。」 〔呂振中譯〕「基列其餘的部分、和全巴珊、就是噩的國、亞珥歌伯全區、我給了瑪拿西的半族派。(這巴珊全地叫作利乏音人之地。」 〔原文字義〕「瑪拿西」導致遺忘;「亞珥歌伯」土堆。 〔文意註解〕「其餘的基列地和巴珊全地,就是噩王的國,我給了瑪拿西半支派」:『其餘的基列地』即指基列地的北半部;『巴珊全地』指從最北端的撒迦到最南端的以得來之間一帶地區(參10節);『瑪拿西半支派』瑪拿西的子孫共有八個家族,由一個兒子、一個孫子、六個曾孫組成(參民二十六29~32),瑪吉族和基列族留在約但河東岸。 「亞珥歌伯全地乃是巴珊全地;這叫做利乏音人之地」:『亞珥歌伯』本是巴珊境內東北部多石的一區,此句代表全巴珊(參4節);『利乏音人之地』意指巨人之地,是亞珥歌伯地和巴珊地的同義詞。 【申三14】「瑪拿西的子孫睚珥占了亞珥歌伯全境,直到基述人和瑪迦人的交界,就按自己的名稱這巴珊地為哈倭特睚珥,直到今日。」 〔呂振中譯〕「瑪拿西的子孫睚珥取了亞珥歌伯全區、直到基述人和瑪迦人的邊界,就按自己的名字將這些村子將巴珊叫做哈倭特睚珥〔即:睚珥的帳篷村〕,直到今日還用那名稱。)」 〔原文字義〕「睚珥」他啟迪;「基述」橋,傲慢的旁觀者;「瑪迦」壓,他已施壓;「哈倭特睚珥」睚珥的村落。 〔文意註解〕「瑪拿西的子孫睚珥占了亞珥歌伯全境,直到基述人和瑪迦人的交界」:『睚珥』是猶大支派希斯崙的兒子西割和瑪吉的女兒結婚所生的兒子,歸屬母親家族,故稱瑪拿西的子孫(參民三十二41);『基述人和瑪迦人』指巴珊地的北面,加利利海東面的兩個小邦,基述在南,瑪迦在北,這兩個小邦直到大衛王的時代仍存在(參撒下三3;十6)。 「就按自己的名稱這巴珊地為哈倭特睚珥,直到今日」:『哈倭特睚珥』直譯為「睚珥的一切城邑」(參書十三30;士十4;王上四13),是一些沒有城牆的村落。 【申三15】「我又將基列給了瑪吉。」 〔呂振中譯〕「我又把基列給了瑪吉;」 〔原文字義〕「瑪吉」賣出。 〔文意註解〕「我又將基列給了瑪吉」:『瑪吉』是瑪拿西唯一的兒子,瑪吉又僅有一個兒子基列;本句指的是瑪吉族和基列族(參閱13節註解)。 【申三16】「從基列到亞嫩谷,以谷中為界,直到亞捫人交界的雅博河,我給了流便人和迦得人,」 〔呂振中譯〕「從基列到亞嫩谿谷、(谿谷中間也作為界線)、直到亞捫人的邊界、雅博谿河,我給了如便人和迦得人;」 〔原文字義〕「雅博」倒空。 〔文意註解〕「從基列到亞嫩谷,以谷中為界,直到亞捫人交界的雅博河,我給了流便人和迦得人」:基列在北,亞嫩谷在南;16~17節合起來是12節的進一步說明。 【申三17】「又將亞拉巴和靠近約但河之地,從基尼烈直到亞拉巴海,就是鹽海,並毗斯迦山根東邊之地,都給了他們。」 〔呂振中譯〕「又將亞拉巴、(以約但河作為界線)、從基尼烈直到亞拉巴海、就是鹽海、跟毘斯迦山下坡東邊的地方都給了他們。」 〔原文字義〕「亞拉巴」沙漠曠野,乾草原;「基尼烈」豎琴;「毗斯迦」裂縫,峰;「山根」斜坡,地基。 〔文意註解〕「又將亞拉巴和靠近約但河之地,從基尼烈直到亞拉巴海,就是鹽海」:『亞拉巴』指約但河流域從北邊的加利利海到死海南端以迄阿卡巴灣的河谷地帶;『基尼烈』或指加利利海,或指加利利海西北岸的一城;『亞拉巴海』即指鹽海或死海。 「並毗斯迦山根東邊之地,都給了他們」:『毗斯迦』亦即摩西所登遠望迦南之山峰,在死海東邊摩押平原的尼波山上(參三十四1)。 【申三18】「“那時,我吩咐你們說:‘耶和華你們的神已將這地賜給你們為業;你們所有的勇士都要帶著兵器,在你們的弟兄以色列人前面過去。」 〔呂振中譯〕「『那時我吩咐你們說:”永恆主你們的神已將這地賜給你們去取得它;你們一切有力氣的人都要武裝好好、在你們的族弟兄以色列人前面過去。」 〔原文字義〕「勇士(原文雙字)」有能力的,武力(首字);兒子,少壯的(次字)。 〔文意註解〕「那時,我吩咐你們說:耶和華你們的神已將這地賜給你們為業;你們所有的勇士都要帶著兵器,在你們的弟兄以色列人前面過去」:『你們』意指流便和迦得兩個支派加上瑪拿西的半個支派;『所有的勇士』指可以上戰場的男人。 【申三19】「但你們的妻子、孩子、牲畜(我知道你們有許多的牲畜)可以住在我所賜給你們的各城裡。」 〔呂振中譯〕「只有你們的妻子和小孩、跟牲畜(我知道你們有許多牲畜)還要住在我所賜給你們的城市中,」 〔原文字義〕「許多」很多,大量。 〔文意註解〕「但你們的妻子、孩子、牲畜(我知道你們有許多的牲畜)可以住在我所賜給你們的各城裡」:請參閱民三十二24,26。 【申三20】「等到你們弟兄在約但河那邊,也得耶和華你們神所賜給他們的地,又使他們得享平安,與你們一樣,你們才可以回到我所賜給你們為業之地。’」 〔呂振中譯〕「等到永恆主把你們的族弟兄安頓好了,像把你們安頓好了一樣,而他們也取得了永恆主你們的神所賜給他們在約但河西邊的地了,然後你們纔可以各人回到自己的基業,就是我所賜給你們的。”」 〔原文字義〕「平安」休息,安歇。 〔文意註解〕「等到你們弟兄在約但河那邊,也得耶和華你們神所賜給他們的地」:意指等到攻克迦南全地。 「又使他們得享平安,與你們一樣,你們才可以回到我所賜給你們為業之地」:『得享平安』意指消滅境內任何有組織的敵人。 【申三21】「那時我吩咐約書亞說:‘你親眼看見了耶和華你神向這二王所行的;耶和華也必向你所要去的各國照樣行。」 〔呂振中譯〕「那時我吩咐約書亞說:”你已經親眼見過永恆主你們的神向這兩個王所行的一切事,永恆主也必向你所要過到的各國照樣地行。」 〔原文字義〕「約書亞」耶和華是拯救。 〔文意註解〕「那時我吩咐約書亞說:你親眼看見了耶和華你神向這二王所行的;耶和華也必向你所要去的各國照樣行」:『約書亞』指將要繼承摩西為以色列人的領袖;『你親眼看見』直譯為「你自己的眼睛,就是看見一切的眼睛」;『這二王』即指西宏和噩二王。 〔話中之光〕(一)摩西用打敗西宏和噩的經歷,來勉勵約書亞。可見,要鼓勵下一代信靠神,首先,是自己先信靠神,又一再經歷神的帶領。這是培育孩子最有效最具動力的教材,比甚麼課程或書籍都來得實用和珍貴。 【申三22】「你不要怕他們,因那為你爭戰的是耶和華你的神。’”」 〔呂振中譯〕「你們不要怕他們;因為那是永恆主你們的神、他在為你們爭戰。”」 〔原文字義〕「爭戰」戰鬥,作戰。 〔文意註解〕「你不要怕他們,因那為你爭戰的是耶和華你的神」:意指爭戰是神的事,只管放心交託給祂。 〔話中之光〕(一)我們爭戰的對象,無論是誰,會像昔日約書亞時代的敵軍一樣囂張。不管是抵擋試探,或是克服膽怯,只要我們順服神,祂就應許不但要和我們並肩作戰,並且還要讓我們得勝。 (二)我們沒有權利,要求神幫助我們戰爭。我們要追求知道,神的爭戰是什麼?使自己順服於神,站在神一邊。那樣,我們就不必懼怕,也不應當懼怕。懼怕,即是不信神,不信神的大能,懼怕,即是對神不忠實,不信爭戰是神的。懼怕,是失去能力,因為懼怕妨礙人與神的交通。與神的交通有阻礙,或是斷絕,就要減少或是失去能力。練習覺得神的同在,覺得神在上下左右前後,覺得神同在,就不懼怕。懼則不信,信則不懼。 【申三23】「“那時,我懇求耶和華說:」 〔呂振中譯〕「『那時我懇求永恆主說:」 〔原文字義〕「懇求」求恩,憐憫。 〔文意註解〕「那時,我懇求耶和華說」:下面是摩西的懇切祈禱。 【申三24】「‘主耶和華啊,你已將你的大力大能顯給僕人看。在天上,在地下,有什麼神能像你行事、像你有大能的作為呢?」 〔呂振中譯〕「”我主永恆主阿,是你已經開始將你的至大和你大力的手顯給你僕人看的;在天上、在地上、有哪一位神能照你的作為和你大能的樣子行事呢?」 〔原文字義〕「大力」偉大,高大;「大能(原文雙字)」手(首字);強壯的,堅固的(次字);「有大能的」力量,能力。 〔文意註解〕「主耶和華啊,你已將你的大力大能顯給僕人看」:『大能』按原文另譯「大能的手」。 「在天上,在地下,有什麼神能像你行事、像你有大能的作為呢?」:『有什麼神』其實,除祂以外,別無真神。 【申三25】「求你容我過去,看約但河那邊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利巴嫩。’」 〔呂振中譯〕「求你容我過去,看約但河西邊美好之地、那美好之山地和利巴嫩。”」 〔原文字義〕「美」好的,令人愉悅的;「佳美的」(原文和「美」同字);「利巴嫩」潔白。 〔文意註解〕「求你容我過去,看約但河那邊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黎巴嫩」:摩西渴望能親身體驗迦南地的山美水秀。 【申三26】「但耶和華因你們的緣故向我發怒,不應允我,對我說:‘罷了!你不要向我再提這事。」 〔呂振中譯〕「但永恆主為了你們的緣故、卻向我震怒,不聽我;永恆主對我說;”罷了;再別向我重提這事了。」 〔原文字義〕「發怒」離開,消逝;「應允」聽到;「罷了」夠了。 〔文意註解〕「但耶和華因你們的緣故向我發怒,不應允我」:『因你們的緣故』表面是因以色列人爭鬧求水喝,實際是因摩西違背神的命令,用杖擊打磐石兩下(參民二十11~13)。 「對我說:罷了!你不要向我再提這事」:意指神不允摩西所求。 〔話中之光〕(一)我們禱告不可灰心,要不住禱告,祈求尋找與叩門。但是有些事項,神對我們說:「你不要向我再提這事。」這些有的是關乎別人的,也有的是我們本身的,好似保羅的經驗一般(參林後十二9)。 (二)我們懇切祈求,神必會為我們的祈求加以篩清。有些根本不是祂要賜給的,有些卻是聖靈願保留的,必會賜予。如果祂不照著我們所求的給我們,卻會賜更多的恩典。摩西想過去應許之地,但是神之讓他站在毘斯山遠遠觀望。 (三)如果你明白神的旨意了,還堅持自己的意思,並不是甚麼「恆切禱告」,而是頑梗悖逆。在摩西身上,我們看見在事奉開始的時候,他清楚知道,神差遣他往埃及去見法老,領以色列人出來,並且應許與他同在;摩西卻畏難推辭,一再表示自己不行。這看來似乎謙卑,卻是悖逆,神向他發怒(參出四14)。這次是在他世上事奉將結束的時候,他又不想離開,要再往前多走一段,因此又惹神發怒。可見在事奉神上面,順服是多麼重要的事。 【申三27】「你且上毗斯迦山頂去,向東、西、南、北舉目觀望,因為你必不能過這約但河。」 〔呂振中譯〕「你要上毘斯迦山頂,舉目向西、向北、向南、向東、親眼觀看;因為你不能過這約但河了。」 〔原文字義〕「毗斯迦」裂縫,峰;「觀望(原文雙字)」覺察,凝視(首字);眼睛(次字)。 〔文意註解〕「你且上毗斯迦山頂去,向東、西、南、北舉目觀望,因為你必不能過這約但河」:神允許摩西上到高山上遠眺迦南地,算是稍解他渴慕之情。 〔話中之光〕(一)摩西多麼想進入那地,神卻不允許,他只能在山上遙望那地,多遺憾!神還吩咐摩西勉勵約書亞承擔他的工作,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地(參28節)。這需要多大的順服、多寬廣的胸襟!還好,摩西有過人的氣量,要不然,當時的領導權轉移可能要鬧風波了。 (二)神使用摩西到此為止,他的腳步也到此為止,約但河是他生命的界限。但神還要他作栽培約書亞的工作。不要以為事功必須由我手而成;不要存私心,以為肥水不入外人田,讓不成器的自己人接手。要聽從神的安排。 (三)在毘斯迦的高處,可以看得更遠。神叫他看見應許之地的全景,比腳踏在那地上看得更為美好,而且看得到將來必遇的事,在以色列承受那地之前,就預先告訴他們。摩西在更高的地方,甚至可看到基督要如何成就救恩。何等的福分! (四)摩西上毗斯迦山上,他看見了所愛慕的迦南,對他來說,他認識了神的應許地,親眼看見了神的應許地。他不能過約但河,對他來說,他沒有享用到神的應許。認識與享用在屬靈的事上是很重要的,神的心意是要我們享用祂,因此我們不單是要認識祂,也要進一步去享用祂。認識是帶進享用的,光有認識而沒有享用,那不僅是不完全,而且那認識是否是真的認識還是一個問題。 (五)人常常把一些道理當作屬靈的認識,那也是不準確的,道理只是停在人的思想裡的東西,對他不一定有真實感。摩西實在是看見了神的應許地,神的應許對他是有真實感的。真的認識是有真實感的,有真實感的認識才有條件領人進入享用。摩西缺了享用,不是說他的認識不真實,而是神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去享用,時間使他在要走完屬靈的路的事上有了殘缺。 【申三28】「你卻要囑咐約書亞,勉勵他,使他膽壯;因為他必在這百姓前面過去,使他們承受你所要觀看之地。’」 〔呂振中譯〕「你卻要吩咐約書亞,鼓勵他剛強壯膽;因為是他要在這人民前面領路過去;是他要使他們承受你所只能觀看的這地。”」 〔原文字義〕「勉勵」加強,堅定;「膽壯」勇敢,大膽。 〔文意註解〕「你卻要囑咐約書亞,勉勵他,使他膽壯」:神命令摩西作好交棒:(1)『囑咐(charge)』指交代任務;(2)『勉勵(encourage)』指免除畏懼;(3)『膽壯』(strengthen)指加強勇氣。 「因為他必在這百姓前面過去,使他們承受你所要觀看之地」:『他』指約書亞;『在這百姓前面』指率領百姓;『所要觀看之地』即指迦南地。 〔話中之光〕(一)神吩咐摩西指派約書亞作新領袖,並且多方鼓勵他承擔這個新角色。這是對教會與機構的最好提醒,切記裝備新人,去接替舊的領袖。優秀的領導人會為百姓預備,找到有領袖潛能的人,多加訓練並鼓勵他們,這樣舊的領袖不在時,一應事務仍可照常,不受影響。 【申三29】「於是我們住在伯毗珥對面的谷中。”」 〔呂振中譯〕「於是我們住在伯毘珥前面的平谷中。」 〔原文字義〕「伯毗珥」毗珥之家,開口之家。 〔文意註解〕「於是我們住在伯毗珥對面的谷中」:『伯毗珥』原為摩押人城鎮,在分配應許之地時,分給了流便支派(參書十三20)。以色列人未進入迦南地之前,曾在伯毘珥對面的谷中安營,並聚集聆聽摩西在毘斯迦山頂觀望該地之後,留給他們的最後囑咐(參四46)。 叁、靈訓要義 【從歷史學取教訓(三)】 一、神的話是得勝的保證(1~11節): 1.「耶和華對我說:不要怕他!因我已將他和他的眾民,並他的地,都交在你手中;你要待他像從前待住希實本的亞摩利王西宏一樣」(2節):既得了神的話,面對強敵何懼之有? 2.「於是耶和華我們的神也將巴珊王噩和他的眾民都交在我們手中;我們殺了他們,沒有留下一個」(3節):得勝是出於神。 3.「這些城都有堅固的高牆,有門有閂。此外還有許多無城牆的鄉村。…利乏音人所剩下的只有巴珊王噩。他的床是鐵的,長九肘,寬四肘,都是以人肘為度」(5,11節):儘管敵人高大,城防堅固,仍舊無敵不克。 二、化敵區為後防──無後顧之憂(12~20節): 1.「那時,我們得了這地。從亞嫩谷邊的亞羅珥起,我將基列山地的一半,並其中的城邑,都給了流便人和迦得人」(12,16節):取得廣大的山地,安置兩個支派。 2.「其餘的基列地和巴珊全地,就是噩王的國,我給了瑪拿西半支派。」(13,15節):取得高山地帶,安置半個支派。 3.「耶和華你們的神已將這地賜給你們為業;你們所有的勇士都要帶著兵器,在你們的弟兄以色列人前面過去」(18節):勇士仍須與弟兄並肩作戰。 4.「但你們的妻子、孩子、牲畜(我知道你們有許多的牲畜)可以住在我所賜給你們的各城裡。等到你們弟兄在約但河那邊,也得耶和華你們神所賜給他們的地,又使他們得享平安,與你們一樣,你們才可以回到我所賜給你們為業之地」(19~20節):直到征服迦南美地。 三、新舊領袖適時交接──忘記背後,努力向前(21~29節): 1.「那時,我懇求耶和華說:…求你容我過去,看約但河那邊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利巴嫩」(23,25節):摩西思慕過河親蒞美地。 2.「但耶和華因你們的緣故向我發怒,不應允我,對我說:罷了!你不要向我再提這事」(26節):但因曾犯大錯而被神拒。 3.「你且上毗斯迦山頂去,向東、西、南、北舉目觀望,因為你必不能過這約但河」(27節):唯允臨死前登高遙望。 4.「你卻要囑咐約書亞,勉勵他,使他膽壯;因為他必在這百姓前面過去,使他們承受你所要觀看之地」(28節):勉勵約書亞壯膽率眾前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申命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申命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