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第一章拾穗 【彼前一1】「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 “使徒”原文apostolos意即“奉差遣”,或“被委任”。圣经中除了用apostolos作为使徒的职份名称外,有些地方也作为普通用法,以表示奉差遣的意思,但却不一定是奉“神”差遣,任何奉差遣,包括受人的差遣在内,也可以用这个字。如:约十三16“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其中“差人”就是apostolos。又如:林后八23:“论到提多,他是我的同伴,一同为你们劳碌的;论到那两位兄弟,他们是众教会的使者,是基督的荣耀”,其中的“使者”,亦为apostolos。又如:腓二25论及以巴弗提“……是你们所差遣的,也是供给我需用的”,其中的“差遣”也是这个字;而这“差遣”显然是腓立比教会对以巴弗提的差遣,不是神的差遣。――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寄居,」原文是住在不同国度、不同种族的异地侨民。―─ 牛述光 前书是写给「分散各地寄居的人」(一1)。「分散」这词,是犹太人向来惯用的词语,专指旧约被亚述和巴比伦军队掳去,分散在他们所统治的各地居住的犹太人说的。很明显的,彼得写这卷书信,基本上是为希伯来的信徒的,虽然间中也有指着外邦信徒说的话。── 巴斯德《彼得前书研究》 我们是世上寄居的:成为神的选民,绝不是要脱离尘世;相反的,我们乃是入世而又超世的,这句话是很真确的。被流放的犹太人无论到甚么地方,眼睛总是朝向耶路撒冷。身在异乡,他们仍然建立会堂,每当崇拜者进入时,他乃是面向耶路撒冷。犹太人在其侨居地无论如何成功,他们的心仍是忠于耶路撒冷。──《每日研经丛书》 希腊文用paroikos来形容这一群在异乡寄居的人。Paroikos是形容一个虽身处异乡,但心却无时不想家的人。如此的寄居,希腊文是用paroikoa来表达,英文中『教区』(parish)一词也由这字引申而出。基督徒也是如此,无论身处何方,眼睛总是朝向神,心也永远忠于神。有一则未经记载的耶稣语录谓:『世界有如一座桥梁,智者只会踏过去,而绝不会建屋其上。』──《每日研经丛书》 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 明确表明,他是领受建立基督教会使命的人(太16:18,19),他的使徒职分<提前 绪论,书信的问候语和使徒权柄的主张>来自神(约2一15-19)。分散在……寄居的: 指在信仰上受逼迫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圣徒。“寄居的”清楚地表明把天国当作真正归宿的圣徒。虽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但并非属于这个世界。因此,圣徒不应该因世上的苦难而灰心丧气(来12:12,13),也不应该把世界当作自己追求的终极目标(腓3:14;来1一26)。圣徒应该怀着属天的盼望,为求神的国和义而竭力奔跑。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1~2】本书照当时流行的尺牍格式,在信首写上写信人的名字,参《罗马书》一1注。“使徒”是奉差遣的人,原指耶稣十二门徒,后来扩大,指一切奉神差派传道的人(例如罗十六7)。保罗是“外邦人的使徒”,因曾眼见主面,奉派往外邦人中传真理福音(参罗一1及林前一1注)。 彼得原名西门,耶稣给他取名矶法(亚兰文),译为希腊文便是彼得,都是“石”的意思。在外邦人社会中,希腊名字较通行(太十六18;可三16;约一41~42)。关于本书作者的考证,看书前<参考资料>。 “分散…寄居的”本为旧约中用语,指住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人。这些人离乡寄居在外,希望有一天可回故里。新约中则多用“寄居的”来指基督信徒在世的短暂生命,盼望回到那更美的家乡——天上的耶路撒冷(一17;二11;弗二19;腓三20;来十一13;十三14)。在作者看来,教会是旧约中神的子民的延续,早在神的旨意中,所以他在2节说,这些寄居的是照神的先见被拣选的人。 这些散住在本都等小亚细亚诸城的人包括犹太和外邦信徒,有些可能参加过耶路撒冷的五旬节,目睹圣灵降临(徒二5~11)。 “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看《罗马书》八29注解,这些信徒大半是受到宗教迫害而逃居外地的犹太人(徒八1~4),彼得可能在此传过道,是他们的使徒。 “蒙他血所洒”乃蒙救赎之意,取自以色列民与神立约的背景(出二十四7~8),摩西在他们身上洒血。 “愿恩惠平安多多地加给你们”:彼得所用的问候语与保罗通常用的有点不同。保罗喜用“从神我们的父”来的恩惠平安,但不用“多多地加给你们 ”,只用“归给你们”。在彼得看来,恩典是可以求神增加的。──《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一1~12】如同保罗书信,本书先是问候,随后是对神的赞美和感恩。在本文,尽管彼得处于即将殉道的危难之中,仍然为圣徒享有的荣耀,向神献上真诚的感谢和赞美。这种感谢和赞美来自他因着耶稣所明白的四个事实:即①使人复活;②使人重生;③赐活泼的盼望;④继承基业等真理。同样,这也是赐给我们当今圣徒的祝福。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2】「就是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借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愿恩惠、平安多多地加给你们!」 “恩惠”在平安之前,我们不论身体的平安或灵性的平安,都是根据神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这样祝福的话是其它新约书信中所没有用过的,可说是彼得书信的特点(见彼后一1),表示一切已蒙主赐平安给他们的人,可以再得着更多的平安;这些信徒既多受试炼,当然需要更多的平安。所以彼得祝福他们,不但得着主的平安,且得着多多的恩惠与平安(参林后十二9;约十六33)。――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你所以能得救,因为神老早就把你拣选了。千万不要以为说,你的得救是凑巧的,是由于你主动的。当神的手还没有来为你作甚么的时候,神的心老早就有了打算。 彼得称他的读者对象是被神所拣选的,是神的选民。这样的称谓,以前只属于以色列人:『因为你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耶和华你神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你,特作自己的子民。』(申七6;参十四2)先知也谈及『我所拣选的以色列。』(赛四十五4)诗人也说:『祂所拣选雅各的子孙。』(诗一○五6,43)。但以色列民却令神大失所望,因为当神差祂的儿子到世界上的时候,他们竟拒绝祂,且把祂钉在十字架上。当耶稣说那凶恶园户的比喻的时候,祂提及以色列的产业将要被夺去而转赐予他人(太廿一41;可十二9;路二十16)。这正是新约圣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基督的教会是真以色列,是新以色列,是神的以色列(参加六16)。很多特权以前只属于以色列,现在都归属于教会。神的恩慈现在已经普及万人,世上所有的人已经看见神的荣耀,及尝过了神的恩典。──《每日研经丛书》 神拣选我们有祂的目的,我们能被神使用,这便是神赐给我们的光荣。犹太人正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我们应小心谨慎,千万别让他们的失败也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特写。──《每日研经丛书》 拣选的教义包含下列三要点: 1 上帝拣选某些人得救恩,而非受审判──罪已经拣选人受审判。 2 上帝拣选人得救恩之时,人的自由意志从未受到压力,强迫或扭曲。 3 上帝也拣选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包含传扬,教训,布道,差传,见证,发单张,个人谈道,辅导等方法在内,按「我们是与上帝同工的」(林前三9)。── 杨东川《中文圣经注释──彼得前书》 借着圣灵得成圣洁。这方面的成圣,是在一个人悔改归信之前发生的。1这是圣灵的工作,将属神的人分别出来(同时请参看帖后二13)。──《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藉圣灵而被献上。路德说:『我相信我绝不能靠自己的理智或力量,而相信及投靠我主耶稣基督。』对基督徒来说,圣灵是基督徒生活每一部分绝不可缺的。圣灵首先在我们心中挑起了一丝渴慕神的心意与敬虔,圣灵揭露我们的罪,又领我们到十字架下得洁净;圣灵使我们脱离罪恶的捆锁,使我们结出圣灵的果子;圣灵也给我们赦罪的凭据,向我们证明耶稣是主。基督徒生活的起点与终结,都是圣灵的工作。──《每日研经丛书》 灵魂得救的第三步,就是罪人对圣灵工作的响应。经文将这回应形容为顺服耶稣基督。这是指顺从褔音,认罪悔改,接受基督为救主。──《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多多的加给原文为「倍增」,非仅「加添」而已。几何级数的增加与算术级数的增加,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杨东川《中文圣经注释──彼得前书》 先见: 暗示在创世前圣徒就已蒙神特别的爱和拣选(罗8:29)。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2,14】2节是先圣洁而后顺服;14节则先顺服而后追求圣洁。可见圣洁与顺服之互为因果。我们要先有圣洁的生命纔能顺服神,另一方面我们也是先要顺服主的真理纔能过圣洁的生活。――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彼前一3】「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 “活泼的盼望”表示这盼望是“活”的,不是死的,而且很生动“活泼”。这意思就是说,这盼望是必然会实现而能给人能力,使人受鼓励的。世人的盼望则是死的,因为这世界的最后结局乃是灭亡,犹如一个必死的病人,虽然仍活着,但那种悲观的意念,使他没法有人生的乐趣(弗二12)。但信徒虽活在这没有盼望的世界上,却有活泼的盼望存在天上(西一5),所以信徒不应像世人一样悲观忧愁。――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强调救主的人性。父则道出圣子的神性。圣子的全名是: 主──有独特权柄治理人心及操控生命的一位。 耶稣──将自己的百姓从罪里拯救出来的一位。 基督──神的受膏者,被提升至天上至高之处。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彼得或保罗的书信中,都有这些称颂的话,表面上,词句似乎都差不多,但这些话的背后却在不知不觉间,流露出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而神也容许这些个人的成份揉合到这些信息里面,为什么呢!因为关键不在乎我们讲些什么,而是在乎我们实际上为人如何。 是的,我们蒙托付传扬祂的信息,但我们委实没有任何一个人真正够得上是神的代言人,因为在释放祂的话语时,我们无法避免不掺入一些我们个人的成份。有时我们的确传了一篇很好的信息。但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总有一两句带着自己成份的话语夹杂进去,这就可能或是加强,或是推翻整篇信息。「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我们这个人究竟是谦卑抑或傲慢,经过十架的破碎抑或是完整未受对付,本相如何,终必被揭露,因为神不能使用粉墨登场的表演者,我们的灵如何,必从我们的话语中流露出来!――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主的复活,是父神以「阿们」回应衪「成了」的呼喊。此外,主的复活也成了凭据,保证凡在基督里逝世的人,将来都要从死人中复活。这就是我们活泼的盼望──期待将来被带往天家去,与基督在一起,并且永远像衪。──《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藉耶稣基督从死复活,重生了我们。』主的死将祂的生命释放出来,主的复活就叫祂的生命进入我们里面,使我们得着重生。 讽刺编辑及作家孟肯(H.L. Mencken)有一次把希望的定义写成「在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下一个病态的信仰」。但是那个定义和新约的用字意义不同。真正的基督徒盼望是比「希望如此」更多些。那是对未来荣耀和祝福有信心的确信。没有救恩的罪人是「没有盼望」(弗二12);假如他死而无基督,他就永远没有盼望。意大利的诗人但丁,在《神曲》中题及在死人的世界中的题词:「放弃所有的希望,进入这里的你。」──华伦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活泼的盼望』按照希腊文,活泼的盼望就是活着的盼望,每一个人都有活着的盼望,对一般人来说,死亡是人生的终结,大部份的人都不喜欢谈论死亡,有一位近代的德国神学家(E.云尔格)说,『死亡是我们最切身,也是最陌生的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害怕死亡,因为死了,就不再有任何盼望了,所以有很多人不愿意面对死亡的问题。 在基督徒的信仰中,是不应该对死亡惧怕的,因为基督耶稣已经应许,每一位接受祂救恩的人得到永生。福音带给我们活着的盼望。―― 林信仁《福音带来的盼望》 本节至12节为一感恩的祷告,说明:1,借着耶稣基督的复活,我们可以得到完备的救恩(3~5),这是神的大怜悯;2,信徒的大喜乐来自这救恩,教会在这喜乐的盼望中可以经历百般试炼,终必见到那得救的荣耀(6~9节);3, 以色列人的历史是神早已预备这救恩的好证明(10~12节)。这段信息包含预备、复活、救恩和盼望,文字结构谨严 ,可能摘自初期教会的一首赞美诗或祷告仪文,与《以弗所书》一3~14所引极为接近。 基督徒不只可以作新人,享受新生活,(林后五17;加六15),而且有“活泼的盼望”和“天上的基业”(4节)。这重生了的新生命既已得到,不问目前受着何等的苦难和逼迫,是一个有活力又有真实盼望的生命,就象复活的主,永活的神那样永久 。──《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一3~4】表明神使信徒重生,参与自己的荣耀。大怜悯……重生: 暗示信徒得救必须靠着神的恩典,依靠自己的能力是绝不可能得到救赎(弗2:1-6;多3:5)。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 这是指信徒的盼望:①来自耶稣基督和真神的话语(彼前一23);②因生命在神里面,所以能赐予我们生命。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的基业: 具体讲述了活泼的盼望,并且明确显明了信徒继承基业的性质。这基业将在基督再临后在新天新地赐给我们。在这里我们明白:①追求世俗的荣耀是虚无的;②切切地盼望神的国度,才能战胜世俗的情欲。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3,23】基督徒活泼的盼望是根据于两个信仰的经历。 (甲)基督徒是由不朽坏的种子所生(彼前一23)。有神的种子在他里面,故此,他所拥有的生命是永不朽坏的。 (乙)耶稣基督已经复活(彼前一3)。基督徒有一位胜过死亡的耶稣基督永伴身旁,故此,他甚么也不会畏惧。──《每日研经丛书》 【彼前一4】「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 “基业”通常包括产业和所经营的事业,但原文kleronomia是嗣业的意思,就是因继承而得的产业。 “不能衰残”即永远鲜艳和兴盛之意。原文amaranton,原系一种神话中的花名,这种花是长生不凋的,纵使摘下来也不朽坏,用水滋润便恢复新鲜。新约中只有本书用了两次,另一次在五4,都是用以形容属灵基业之不衰残。 这“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的基业,乃是“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其所以不能朽坏、玷污、衰残的缘故,就是因为它们不是属地的基业,乃是属天的基业。主耶稣在世上时曾劝勉人应积财于天(太六20),基督徒既有天上基业的盼望,且能将今世暂存的财物,变成永存的财物──存于天上──这样信徒实在应当照神的旨意,多多献上自己所有的,多作一些可以存到永世的善工,像那些“金银宝石”的“工程”(参林前三10-15),可以为我们天上基业的一部份。――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这产业是不朽坏的(aphthartos),这字除了有不朽坏的意义之外,也可以指不能为军队所蹂躏的。根据历史的记载巴勒斯坦曾多次被外敌入侵、攻占,且被夷为平地,片瓦不留的荒场。但基督徒所拥有的平安和喜乐,是任何侵略者所不能蹂躏及破坏的。 这产业是不玷污的amiantos,这字是由动词miainein引申而来,意思是被不虔的污秽所玷污。巴勒斯坦曾多次因敬拜假神而被玷染(耶二7,23;三2;结二十43)。不洁之物总在应许之地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但基督徒所拥有的纯洁,世界的污秽不可触及而至污染的。 这产业是不能衰残的(amarantos),正如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应许之地的美艳花朵也会衰残,但基督徒却被提升入一个没有朽坏的境界中,其平安与喜乐根本不被世界的变迁所影响。──《每日研经丛书》 (1)不能朽坏是指这产业永不会遭侵蚀,也不会破裂或腐败。那是保证长存的。(2)不能玷污指这产业本身是完美的,其纯净不会因任何瑕疵而减损。那是永不会受罪污染的。(3)不能衰残是指这产业的价值、荣耀或美丽,是永不会遭贬损的。那是历久常新的。──《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不能衰残」原文amaranton,原系一种神话中的花名,这种花是长生不凋的,纵使摘下来也不朽坏,用水滋润便恢复新鲜。新约中只有本书用了两次,另一次在五4,都是用以形容属灵基业之不衰残。――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彼前一4~5】人得到这新生命,成为神大家庭的子女,可以承受那新的在天上的基业。这和神当日应许给以色列人的基业(迦南美地)不同,是死亡不能碰、罪恶不能沾、时间不能蚀的新基业,为神所预备,到祂所定的时候给一切蒙神能力保守的人。这基业早已保存在天上,到末世必会显露(参启二十一1,%)。 不过, 信徒在世的生活是一场与邪恶力量不断进行的战斗,难免有灰心丧胆的时候,但1,我们的信心叫我们不离开神 ;2,神的大能能保守我们平安经过(参四13)。 关于救恩,看《希伯来书》九27~28及《马太》六12注。“ 末世要显现的救恩”是第三种,为神救世计划的极峰,信徒在那时得到完全的救赎并成圣。──《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一5】「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 我们蒙保守是「因信」,这「因信」就是与神保守之大能紧连在一起的条件。除非我们信靠祂,不然,祂就不能保守我们。我们如要认识祂那保守的大能,我们就必须全心相信祂的应许。在试探跟前,如果我们对自己能否蒙保守这件事怀匿疑虑,这岂不是对祂保守的能力存着不信的恶心?请记得,我们并不需要凭自己的力量去对付撒但的引诱。每天清晨当我们起来的时候,我们该向主说:「主阿!我感谢你保守我经过昨天,我不知道今天有什么试探要临到我身上,也不知道要怎样去胜过它们,但我再一次信靠你来保守我安度今天。」让我们默然倚靠这位大能的神,这样,那恶者的火箭无论来自何时何方,总会有一些奇妙的作为发生而将它们摒挡出去。那就是信心的盾牌。――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你们这因信蒙神保守的人。」这话给我们看见,神是保守那些相信祂的人。你必须相信神保守的能力。神保守我门是有条件的。如果我们不信神,神就不能保守我们。── 倪柝声 彼得所用保守(phrourein)一词,是军事字眼。意思是说我们的生命被上帝四面安营严密保证而获绝对的安全。──《每日研经丛书》 末世或末日,这概念是由于犹太人将时间画分为两个阶段之故──即现在的世代,这世代完全被邪恶所控制;及将来的世代,那世代却由上帝掌权。在这两个世代之间夹有一个主的日子,那时,世界将要被毁灭而重造,审判也接踵而至。在现今及将来世代之间的日子,即被称为末世,因为世界将要到达旅程的终点而结束。 很明显的,对许多人来说,这日子是一个充满恐惧的日子;但对基督徒来说,这却是一个得解脱的日子。救赎so{zein一词不单包括丰富的神学意义,更包含实际的涵义,因为这个字通常是用以表达『由危难中被救出来』,及『病得医治』。──《每日研经丛书》 我们是蒙神能力保守的──这是神的努力,但也是因信──这是人的参与。这并不表示惟有人使用信心,他才可以得救。人有真正的信,他的信心就会维持下去。使人得救的信心,总有恒常持久的特质。──《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一般认为,救恩工作是有三个时态的:(1)在基督徒开始相信救主的一刻,他就从罪的惩罚中得拯救(弗二8)。(2)让救主在他里面活着,他便每天蒙拯救得以脱离罪的权势(罗五10)。(3)被提的时候,他会被拯救脱离罪(来九28)。他的身体会改变成荣美的身体,并且永远脱离罪恶、疾病和死亡。这将来要成就的救恩,也包括圣徒与基督一同重临地上,清楚显明是神的儿女(约壹三2)。──《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蒙神保守: 表明直到他的子女蒙完全的救赎,神一直在他们里面动工。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6】「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 “大有喜乐”原文agalliasthe,即踊跃欢乐之意,形容极大的欢乐。这个字在太五12;路一47也用过。 “百般的试炼”,与雅一2所说的相同。真正喜乐的人,应是在百般境遇中都能喜乐的,而百般的试炼乃是使我们学习这种喜乐的方法。但我们己经具备学习这种“功课”的优越条件,因我们已蒙受了一种足够叫我们毕生不住喜乐的大救恩。――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彼得的意思是说,我们经过试炼的时候,一面你虽然觉得苦,但一面你也可以算它是喜乐的,当作喜乐的。觉得是一件事,算又是一件事。你觉得不快了,但你可以算是快乐。―― 倪柝声 彼得所用的字眼很有意思。他说基督徒或许暂时落入百般(poikilos)的试炼中,这希腊字有『多种色素』的意思。彼得也用这字来形容上帝百般的恩惠(彼前四10)。我们的苦难或许色彩多多,但上帝的恩典也是一样;人类生命中的每一色彩,上帝的恩典都可以完全配合。上帝有恩典配合每一个不同的试验,我们应紧记,每一个试验都带有上帝的恩典。──《每日研经丛书》 基督信仰中一个令人欣喜的矛盾──在忧伤中有喜乐。一方面,他们是蒙保守的,且有基业为他们存留,因这指望的缘故,他们可以喜乐。另一方面,他们知道所身处的百般的试炼不过是暂时的,将来要得的荣耀却是永久的(参看林后四17),所以他们可以因此而喜乐。──《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人得重生,在世上又有神的保守和存留在天的产业,当然是大喜乐;人间苦难与逼迫只是暂时的。──《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一6 “百般的试炼”一语是否指本书收信人曾受罗马帝国政府的逼迫?到底这些在黑海以南的五省犹太基督徒受过什么逼迫?】 “百般的试炼”一语与雅各一章2节所说的相同。“试炼”一词原文是PEIRAZO(参阅雅各一章难题研究),应译为“试探”。本书一章可节的“试验”原文为DOKIMAZO。意义与试炼同(参阅雅各书一章难题的研究,该处有详细的解释及原文字样)。 本书四章12节有“火炼的试验”一语,原文“试验”一词应译为“试探”。 从本书所题这些信徒因为信耶稣所遭遇的苦难看来,证明本书是写在尼罗皇开始逼迫基督徒之前,因为本书并未提及信徒为主被杀之事。本书所述的信徒苦难如下: ①受人毁谤(二12,四16)。 ②受冤屈(二19)。 ③因行善受苦(二20,四17)。 ④受恐吓(三6;14)。 ⑤受辱骂(三9)。 ⑥为义受苦(四14)。 ⑦被人无理盘问(四15)。 ⑧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五14)。 ⑨为作基督徒而受苦(五16)。 综观以上所载,便知这些信徒不过受外邦人或政府人员的轻微逼迫,未到为主丧命的地步。 有人以为本书是着于尼罗皇开始逼迫基督徒之后,甚至以为本书是别人假借彼得之名写于纪元后一百年,教会受逼最厉害的时候,皆不足置信。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彼前一6~7】对基督徒来说,逼迫与困苦并不是终结,在这一切苦难的尽头,有荣耀的赏赐;因为有这不能毁灭的盼望,基督徒便能忍受生命中一切的煎熬。正如病人接受手术或其他痛楚的治疗,因他深深知道在这一切痛苦之后有痊愈的盼望。生命基本的事实乃是:人若知道苦难尽头有着无比的盼望,他便会咬紧牙根,忍受一切痛苦。基督徒何尝不是如此呢?因他盼望着将来的荣耀。──《每日研经丛书》 每一个试炼皆为考验:金子要在火中熬炼才能成为纯金,临到基督徒的试炼,都是为要考验其信心,使信心更坚强。运动健将们努力苦练,并不是要弄坏自己的身体,乃是要使自己更坚强有力。我们所遇到的试炼并不是要消耗我们的力量,相反的,乃是将力量注入我们的生命之中。──《每日研经丛书》 试炼是由神所控制的。它们并不会持续很久;它们是「有寄节性的」。如果是神允许祂的儿女经过严厉的试炼,祂的眼睛注视着钟表,祂的手则奉在自动调温器上。若是我们反叛,祂可能要重新调整钟表;但是如果我们甘心忍受,祂不允许我们多受一分钟的痛苦。──华伦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指信徒当作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进入神的荣耀里。信心既被试炼: 是与罪争战的属灵的试炼,同时也包括经济、疾病等方面的试炼。试炼绝非是十分恐惧的事情,因圣徒的信仰是通过试炼才能更加成熟(罗5:3,4)。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7】「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并且”连续上文,亦即上文所说的喜乐,再加上一个理由:就是因我们有信心的结果便得着灵魂的救恩。这得着灵魂的救恩,应指得救之经历,与上文5节“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在意义上略有不同;因5节所论的是将来才能实际经历的“救恩”,但本节所论乃是信徒现在得着的。――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信心长进惟一的方法,就是经过试验。神要带领我们进步,惟一的方法就是叫信心经过试验。因为我们来到神的面前,是借着信心,接受神的一切恩典。所以神叫我们的信心经过试验,我们就自然而然的长进了。―─ 倪柝声《得胜的生命》 彼得用金子来与我们的信心作对比。在人类所认识的物质中,黄金可说是最不朽的。它可以抵受极高的温度而仍然看似完好。但事实上,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或在受压之时,或在烈火之中,是能坏的。真正的信心却是不可摧毁的。信徒或许会经历严峻的考验及试炼,然而这一切不但不能摧毁他的信心,反而会使他的信心更强。──《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只有火,才能够试验出信心的真伪。环境顺利称心时,做基督徒是轻省容易的。然而,公开承认基督会招致逼迫与苦难时,表面的跟随者便会惭惭疏离,退回世人中间。毋须付上任何代价的信仰,是毫无价值的。不愿意付代价的信仰,是虚假的信仰。──《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叫你们信心所受的试验,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所受的试验,更显宝贵』(原文)。这节的意思,不是说,我们经过试验的信心,比那经火试验的金子更宝贵;乃是说,我们信心所经过的试验,比那经火试验的金子所受的试验更宝贵。这个试验是经过苦难而有的,能叫我们在主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和尊贵,所以是宝贵的。 『耶稣基督显露』(原文)。这里的『显露』,原文apokalupsis,意即『开幕』或『启示』。这个『开幕』,就是打开幕幔,使人看幕后所隐遮的事物,所以就是『启示』。主耶稣今天是隐遮在天上的幕后,人不能看见祂,到祂再来的时候,祂就打开天上的幕幔,将祂自己启示显露出来,使人看见祂。 以金子比喻信心可有下列灵意: A.金子要经多重的提炼以除去杂质,信心也需要经过种种试炼才能除去各种灵性上的「杂质」──肉体的意念、不纯一的心、虚伪的装饰……。信心经过试炼的结果,就能将一切杂质显露出来,使我们认识自己信心的实际情形,并认识真信心的奇妙功效。 B.金子能耐高热,信心亦能使我们在各种艰难痛苦如火娆的环境中站立得住(参但3:24-27)。 C.金子是很重的,在化学元素中其比重极大;信心也有很重的属灵分量,信心使我们在神面前成为贵重的,有属灵价值的。是金银宝石,而不是草木禾楷;是有实质的,不是只有表面的。 D.金子是有光辉荣耀的,信心也使我们有分于神的荣耀并能荣耀神,使神的作为从我们身上显出来,使人看见神的能力。 E.金子是极难与其他物质起化学作用的,信心亦使信徒难以被世界的种种虚荣所同化或动摇。――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从这几节和本书其他经文,我们可以明白:1,受苦是基督徒一定会有的经历(2~5节);2,主耶稣自己也是先受苦,后得荣耀(11节);3,基督徒的受苦和主耶稣的受苦得荣耀相连(二20~21;三17~18;四12~13);4,受苦的人在主基督再来时得享荣耀(本节);5,人因受苦得臻圣洁(本节;四1~2;五10);6,受苦是基督徒灵性的训练(四17~19;比较林前十一31~32;来十二5~13);7,基督徒受苦可以荣耀基督(四16)。──《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一8】由此可见,并不是以眼见为实来确信对基督的信仰,这种确信来自听道(约20:29;罗10:17)。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8~9】人总喜欢凭观感来接受或相信事与物,但神是个灵,相信祂不能凭观感,而要用人的灵。因此信心需要内心顿然的展开,思维与心灵,感情与心灵交织成一片,对无限的造物主有恭敬的心。这也是人智慧的源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九10)──《新旧约辅读》 信心而无方向只是盲信,基督徒的信心是放在基督身上。我们虽没有见过主耶稣,但因着爱,借着信,和祂建立亲密的关系,得以联合为一(约二十29;罗六5;林后五7~8;来十一27),得尝天国大喜乐的滋味(约十六22~24)。“灵魂”指整个人,犹太人的用法包括身体在内。“救恩”是信心的结果,这里指的与5节同,是人在末日最后的完全救赎。──《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一8~12】彼得见证因基督而得到的救恩,神早已启示过圣徒当因着对神荣耀的盼望而喜乐。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9】就是灵魂的救恩: 指出信徒已经得救,而且那救恩现在也正在进行。本文教导信徒因着自己的名字已刻在生命册上而喜乐(路10:20),并且有责任用恐惧战兢的心成就这救恩(腓2:12)。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10】论到这救恩……众先知……考察: 旧约的众先知并不是机械地传达神启示的工具。对于未来降临的弥赛亚,他们不断地默想、研究(路10:24)。神已向那些怀有恳切之心积极追求神的人彰显过(箴18:17;耶29:13),而且圣灵通过他们的口已见证了弥赛亚(可13:3,4;徒一16)。但是他们也不知弥赛亚在何时何地来临。在这里我们认识到:①从圣经的观点看,预言的恩赐与占卜全然不同(耶14:14;结13:3;林前12:10);②神的启示借着对圣经的研究更加明确;③人不可能完全知道神的计划。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10~12】旧约的先知受神的灵所感(12节),不只向当时说话,也向后来的教会和信徒说话(罗四23~24;十五4;林前九10),他们预先看见临到今天基督信徒身上的救恩,但不完全明白基督受苦和得荣耀的准确的时候,以及当时会有的情况。 当日感动先知说预言的圣灵,不但在五旬节(彼得和耶稣的门徒都在场)也在后来教会时代临到好些人,把基督受死和得荣耀的信息向当日和以后的人传讲,把这好信息报告出来。这真是一件空前大事,连天使也想一窥这个博大精深的救世计划的究竟。──《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一11】「就是考察在他们心里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着什么时候,并怎样的时候。」 “考察”就是十分留意地探寻。“基督的灵”就是圣灵,并非基督自己的灵,乃是基督所差遣,与基督相属的灵,是讲论并高举基督的(约十六14-15)。新约中常称圣灵为基督的灵(参罗八9;腓一19;加四6;徒十六7)。所以本句──“考在他们心里基督的灵”──就是留心那在他们心里感动他们的圣灵,是如何感动他们。然后,他们照着所受的感动,预先证明(即说预言):基督如何受苦难,如何得荣耀,在怎样的时候应验,如赛53章;诗22篇;亚13章都是旧约中先知们论及基督之受苦与得荣耀相当清楚的经文。――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学者常比喻说,这些先知看见的是两个山峰──(a)各各他,是耶稣受苦之地;以及(b)橄榄山,耶稣在荣耀里降临的地点。然而,他们看不见介乎两者之间的山谷,即我们所身处的恩典时代。我们在中间看见这两件事,一件在以前已发生了,另一件则是将来的事。因此,我们比古时的先知更清晰地看见事情的关系。──《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彼前一12】「察看,」原文是对一件不明白的事而专心细看,与约二十章五、十一节的往里看是一个字。彼得与抹大拉的马利亚都不明白为甚么坟空了,所以才低头往里面看。―─ 牛述光 【彼前一12天使怎样察看救恩的事?】 答:基督的降临、受苦难,和得荣耀所完成的救恩,旧约的众先知,他们都是早已详细寻求考察的(彼前一10,11;赛七14,九6,7;弥五2;赛五三1-12;诗廿二1,16,18;亚十三7;赛四2,十一10,四十3-5,六十1-3),「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彼前一12),这是说,不单是众先知要明白这奥秘的事,就是本来无分于救恩的天使(来二16),也深感兴趣,同样的渴望,乐意察知基督的救恩如何。本句中的动词「察看」原文字是(),意思是「俯身下看」,或「低头往里注视」Look into(彼前一12;雅一25),此亦见于路加福音廿四章12节,和约翰福音廿章5及11节,是当本节的意思,是众天使从天上俯瞰世人悔改得救,凝视基督的救恩工作,也会惊奇和喜悦的。 天使原是服役的灵,被差遣为承受救恩的效力(来一14;参十六题),至于他所愿意详细察看关于救恩的事,圣经中实有不少的记载,如:他们在基督降生时,向牧羊人报信,与天军一同赞美神(路二8-14);当耶稣来到世上时,有天使来服侍祂(太四11;可一13);在基督于客西马尼园痛苦祷告时,有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祂的力量(路廿二41-44);在基督复活时,有天使在空坟墓中看守,并且向众妇女宣告基督复活的消息(太廿八1-10)。他们帮助众圣徒(徒五19,八26,十二7,廿七23),基督曾经说过,一个罪人的悔改,天使表示欢喜(路十五10)。保罗告诉我们,使徒在世的工作,好像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林前四9)。这可表示天使甚愿时常察看使徒传道的景况,并且借着观察神怎样处置世间教会,得以知道神的百般智慧(弗三9,10)。他们是在冥冥中,观察世间一切的事(林前四9;提前三16),对于人的得救,神的救赎工作,异常关心,其所以如此愿意详细察看的意义,该是何等的美好。——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彼前一12 “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一语如何解释?天使是否全知?他们如何察看有关救恩的事?】 天使是受造的,所以是受限制的,不是“全知”的。天使有灵、有魂,但没有身体,所以他们对某些事情所知的、受到限制。天使们与救恩无关,因为神并不救拔犯罪的天使(来二16)。天使是服役的灵,为承受救思的人效力(来一14)。表示天使的地位不如人类为高,因为他们要作人的仆役。 二、至于天使愿意详细察看与救恩有关的事,圣经中有不少资料可足研究; ①基督降生时,天使们向牧羊人报信,天军也与天使因为基督降生而赞美神(路二8-14)。可是天使们未必了解神的儿子“为何”及“如何”成为人。 ②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痛苦祷告时,有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路廿二41-44)。但天使未必明白,为何基督会如此悲痛及作这种三次一样的祷告。 ③基督复活时,天使在空坟塞中看守,并且向众妇女宣布基督复活的好消息(太廿八1-10)。但天使们未必了解基督复活的奥秘。 ④主耶稣说一个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为他欢喜(路十五10)。表示天使对于罪人蒙恩,甚觉快乐。 ⑤保罗说,使徒在世工作,好像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林前四9)。表示天使时常研究使徒传道的人生。 ⑥保罗又说,为要借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弗三10)。天使从教会中明白神的智慧,表示有了教会之后,天使的智识得以增加。 ⑦天使在拔摩海岛将未来的事在异象中指示约翰,约翰无法明白未来事情的奥秘,指示的天使也未必明白。 时代不断在前进,天上的天使也不断在研究救恩与教会的发展,直到主耶稣再来之日。 三、“详细察看”四字原文是一定PARAKUPTO,原意为“在旁低头注视”,指罗马帝国居民由窗户向外俯视在大街上游行的罗马军队或任何热闹事件发生而言。 路加福音廿四章12节说,主耶稣复活后,彼得跑到坟墓前,“低头往里看”,也是用这个字。他看完后,“心里稀奇”。照样,天使也详细察看有关救恩的事,也会觉得“稀奇”。 圣经中所说的两个基路伯,是安放在施恩座之上,基路伯是脸对脸的朝着施恩座。一方面表示他们在神前存谦卑的态度,另一方面表示他们是向下观看,代表所有天使由天上向下观看,不断研究神救恩的伟大而奇妙的计划(出廿五18-22)。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彼前一13】「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注:原文作“束上你们心中的腰”),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 “约束你们的心”原文作“束上你们心中的腰”(见小字),古时东方人的服装,多半都很宽阔,所以工作时必须将衣服束起来。“束上你们心中的腰”意思是我们要有一种准备工作,与服事人的心意(约十三4;路十二35)。世人的心意几乎随时是准备与人争吵,准备与神相抗,似乎内心有许多愤恨需要随时发泄;但信徒的心意郄不应当这样,乃要束上心中的腰。 “谨慎自守”包含儆醒防备的意思,若有敌人来临仍未知道,甚或受了欺蒙还不察觉,就不算得是谨慎自守了。所以这句话表示信徒应心思清醒,谨慎而机警地提防敌人。因我们所处的世代,有许多迷惑──金钱、世俗、罪恶、异端……都会使我们的心思混淆,无所适从。 在此所论“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显然是指将来主再次降临的事,但本句的“带来”原文pheromeneen,按“希文文法字汇”是phero的单数、现在被动式。这对于我们的教训就是:虽然那些恩典我们只能在主再来时才实际享用,但我们却要把它们看作是现在得着的那么实在可靠。并且当我们对于将来要得的恩,看得像现在已得着的那么真确时,我们对于那要来主,也必觉十分亲近真实,一如已经来临一样。――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所以要束上你们心中的腰」(原文)。束上心中的腰就是操练敬虔。人到底是不是在敬虔上操练自己,我们常能从他的态度、话语中看出来,就是看他的腰――心中的腰――是放松呢,还是束紧的?人的腰若是束紧的,说话就有约束,不然就没有约束。―─ 俞成华 「心中的腰,」就是我们的心思。从前犹太人的衣服,是像我们明朝时代的衣服一样。他们的衣服宽大而无钮扣,每次作事,必须将腰束起来,才便于动作。我们的心思散漫,就像不束的腰。不是思想坏的;但是,想好的,想有滋味的,却想的不当其时,就是心中的要太宽了,太不专一了。神能救我们散漫的心思,到一个集中的地步。── 倪柝声 「要束上你们心中的腰,」心中的腰一束上:(1)心就谨慎、专心(13);(2)心就圣洁(14~16);(3)有敬畏的心(17~21);(4)就洁净了自己的心(22~25)。―─ 牛述光 主常常讲仆人束上腰,点着灯,等候主人回来的比喻,在彼得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这里的束腰是从主所讲的比喻来的。束腰是儆醒等候主来的表示。『心』原文是知觉、思悟的机关,『带子』是主再来的真理;真理一束在心中的腰上就会生出力量。『盼望…』我心中的腰必须被真理的带子束上,这样才算是一个真盼望主、等候主的人。『谨慎自守』原文是心里明白过来,心中的腰束上带,心中就明白过来,明白过来就会专心盼望。―─ 牛述光 彼得说要束上你们心中的腰,是甚么意思呢?信徒进入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时,他们必须避免慌乱及分心。遭遇逼迫的时候,信徒很容易会惊惶失措及心慌意乱。束上了腰的心,就是一种坚强、沉着、冷静和常作准备的态度。这样的心,不会受内心的恐惧或外来的逼迫所影响。──《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谨慎自守,这是指对自我的控制,相对于歇斯底里的状态。谨慎自守的心,是镇静的,稳定的。──《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谨慎自守:这字的希腊文有两个意思,即避免醉酒,及心思应稳定。他们不应被含酒精的饮料所醉倒;他们应维持敏锐的判断力。基督徒很容易被标奇立异的思想所影响,没有定见而随波逐流。彼得劝告其读者们,既深知本身所信的,便应该站立稳固,在邪风异俗的冲击下,作中流砥柱。──《每日研经丛书》 要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他们的恩:基督徒生活的特征乃是他活在希望之中,因此,虽遇各种试炼,但仍能屹立不倒。这便是为甚么运动家们苦练,及学生们苦读的原因。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最好的福分仍在将来。我们要为过去的恩典感谢上帝,要立志鼓起勇气面对目前的挑战,更要存无比的盼望,因为在基督里,一切上好的事物仍在未来。──《每日研经丛书》 学者一般认为耶稣基督显现是指衪重临地上,显为荣耀之时。不过,这也可指圣徒被提,即基督回来接衪的圣徒之时。──《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本节的「带来」原文pheromeneen,按「希文文法字汇」是phero{的单数、现在被动式。这对于我们的教训就是:虽然那些恩典我们只能在主再来时纔实际享用,但我们却要把它们看作是现在得着的那么实在可靠。并且当我们对于将来要得的恩,看得像现在已得着的那么真确时,我们对于那要来主,也必觉十分亲近真实,一如已经来临一样。――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作者为神所预备的一切献上感谢之后,开始晓谕信徒如何过真正新人的生活;在基督大家庭里永生的活泼盼望是这圣洁生活的推动力。 本节至16节勉励信徒做到圣洁,因为神是圣洁的 。“约束你们的心”的原文为“束上心中的腰带”。古时中东一带的人多着长袍,工作前须把袍子拦腰束紧。作者用此形像说法,要求信徒在心里作好准备,勤奋坚忍,度美好灵性生活。
基督再来时给信徒的是完美的福气和完全的救赎(参5节注),这是神所赐,不靠人的工作。──《启导本圣经注释》 在前面彼得谈到了蒙神恩典的信徒所持有的特权,现在又具体论述了信徒在这混乱的世界当如何生活,借此要求信徒要过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即与蒙召成为信徒的恩相称的生活(弗4:1)。在这里我们认识到:①早日离开罪恶的过去,是信仰成长的捷径;②信徒有义务效法神的性情(犹一3)。 约束你们的心: 指如同准备上阵的军人一样,作为信徒有必要为属灵的争战进行装备(出12:11;路12:35)。谨慎: 这意味:①从醉酒的状态中醒来(帖前5:6);②由轻松转向紧张(帖前5:8)。通过这些我们认识到:第一,我们处在紧迫的属灵争战中;第二,圣徒应时刻警醒(弗6:13)<弗6:10-20,圣徒的属灵争战>。盼望……带来给你们的恩: 暗示信徒现在享有的是神恩典中的一部分,应该盼望将来在新天新地里的荣耀<启 绪论,新天新地>。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13束上你们心中腰一语何意?】 答:在「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这一句话下面,有字原文作「束上你们心中的腰」。束腰原是巴勒斯坦本地人穿衣服的特色,因他们的衣服宽大,必须要有带子束腰,行动与工作时才能方便。如主耶稣曾经替门徒洗脚时,也是先拿一条带子束腰(约十三4),及以往中国人穿的长袍,每当工作时,必须把衣服撩起腰际,用带子束上。使徒使用这「束上你们心中的腰」,意思是在警惕当时犹太人的基督徒,要有一种工作能力的准备,和服事人的心意(路十二35;弗六14;耶一17;约十三4,5);并且也表示要他们深深思索,把心中一切世俗的拦阻,随俗浮沉不洁的意念,悉予摒除,好集中思想,经常准备,磨练心志,务期圣洁,坚固信仰,以真理束腰(弗六14;彼前一16,22),才能得能力,顺服神的命令,去劝奋服务,作主美好的善工。——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彼前一13~16】本文强调了有关圣徒的盼望和敬虔生活的问题,教训我们:①人在世上的生活就像客旅一样(代上29:15);②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永远的归宿,而是寄居的场所(约17:14,16);③圣徒过圣洁的生活首先应持有真正的盼望。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14】「你们既作顺命的儿女,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 “作顺命的儿女”,注意本章2节使徒称受信人为“借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的人”,是先圣洁而后顺服;本处则先顺服而后追求圣洁。可见圣洁与顺服之互为因果。我们要先有圣洁的生命才能顺服神,另一方面我们也是先要顺服主的真理才能过圣洁的生活。――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信徒为神家中的儿女,是神所拣选顺服耶稣基督的人(2节)。“顺服”和“盼望”都是本书的重要题旨。本书是向归信基督的外邦人说的(犹太人知道神的恩典,不会“蒙昧无知”),他们既已明白神的救恩,别再为私欲所牵引,离开真道(弗二3)。──《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一15】「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 “那召你们的”就是神,是圣洁的,所以我们被祂所召的人,也应当圣洁。神的圣洁乃是绝对的,不但以前从未犯过罪,现今与将来也都不会犯罪,且是完全无瑕疵的,不能被恶魔试探(雅1:13)。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人非圣洁,就不能见神”(来十二14;启二十一2,27;二十二14-15)。――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圣洁一词的希腊文是hagios,这字基本来说有『与众不同』之意。圣殿可说是hagios,因为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安息日是hagios,因为与其地日子不同;基督徒是hagios,因为与其他人不同。基督徒是上帝所拣选,属于上帝的子民。基督徒有一项神圣的使命,就是要与众不同,要有分别。──《每日研经丛书》 敬虔的意思,就是与神相似。神的一切作为都是圣洁的。我们要效法衪,我们的一切言行举止就必须圣洁。纵然我们尽此生也不可能跟衪一样圣洁,但我们仍要圣洁,因为衪是圣洁的。──《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英国解经家斯提比(A.M. Stibbs)说得对:「一个基督徒若对神敬虔效忠,必一定有分别为圣归神的生活表现。」── 曾立华《在盼望中儆醒》 【彼前一15~16】积极地说,基督徒应效法神的样子(太五48)。成为圣洁就是与罪恶和不洁脱离关系,分别出来归于神,作神圣洁的子民,因为神是圣洁的(利十一44;十九2;二十7)。祂眼目清洁,不看邪僻、奸恶和诡诈(哈一13)。教会在祂里头应成为“圣洁的国度”,人在祂里头要成为“圣徒”(二9;罗八27~29)。──《启导本圣经注释》 由于信徒生活在充满罪恶的世界里,不断受到罪的诱惑,因此为了过分别为圣的生活,应该把圣洁的神作为标准。“圣洁”具有:①从污秽中分别(帖前4:7);②洁净污秽的意思,并表现为对神的诫命和基督的顺从(约壹2:4-6)。在这里我们领悟到信徒内在的圣洁必然表现为外在行为的圣洁,圣徒与神相交时才能成圣(约壹2:15)。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16】住在基督徒心中的圣灵已赐给他们能力过圣洁的生活。旧约的圣徒并没有这样的帮助和祝褔。然而,由于我们享有更多的权利,也就有更大的责任。──《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彼前一17】「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 “寄居的日子”说明信徒在这世上生活应有的态度,当看自己是一个寄居者,对这世界的一切物质需要,不必过于认真。正如一个旅客,纵然平时在家十分讲究,出门的时候也愿意一切从简了。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心理,知道旅途中的一切都不过是暂时的,他们所想望的是早日回家。这是信徒在物质生活中应有的人生观;但另一方面,却要在属灵的事上认真,看重每一项神的旨意,不随便放过自己的软弱,这是圣洁生活的意义。――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敬畏的心是指因尊崇而产生的敬畏,是因对神的认识而从心底里产生景仰。这尤其是指我们认识到,我们所称为父的那一位,也就是那一位不偏待人,按照衪儿女的行为来审判的主。我们既认识衪是智慧无限,审判公正,我们便应心存敬畏地过活,谨慎自己的行为,免得令衪不悦。──《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在社会的法律上,有时会出偏差,犯人可赂贿法官,警察,议员,使犯人不用受审,也不用定罪。有权威的便有影响力,但神是圣洁的,你不能贿赂祂,祂也不受政治势力的影响,来改变祂的审判。故此,彼得指出我们要过圣洁的生活,这并非为了畏惧神,实在是为了爱祂之故。── 祁柏《彼得前书》 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 神看重出自人的内心的行为,胜于外在形像(撒上16:17;伯34:19;雅2:1-9)。因此信徒不得不敬畏鉴察人心的神。在这里我们认识到:①信徒应该把自己的缺陷摆在神面前(约壹一9);②尽管有许多的过犯,但因着神的恩典免受神烈怒的刑罚(哀3:22,23)。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17~21】这几节劝勉信徒敬虔度日,因为神是救赎主,也是审判人的主;祂所爱的,祂也管教(来十二5)。这位不偏待人的神,拯救犹太人也救外邦人(徒十34;罗二10),不分主奴、贫富、肤色和性别(弗六9;西三25)。“行为” 原文为单数,指人的整个生活(参林前三13~15)。公义的神将来会依照人生活是否圣洁施行审判,基督信徒和非信徒都包括在内(关于信徒受的审判,看罗十四10~12;林前三12~15;林后五10)。 “得赎”指由他人付赎金,让被赎的人脱奴得自由,或赎回已卖出之物(出二十一30;利二十五25~27)。这里指主耶稣为救赎人成为神的新子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虚妄的行为”:生活中没有了基督,所行所为都是空虚徒然(参罗八20;弗四17)。基督付的代价不是金银,而是祂自己的血,就象旧约时代为赎罪而献的羔羊之血一样;但只是一次献上,有永远的功效(18~19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描述了关于敬畏神及其原因。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18】「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 “知道你们得赎”,得赎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得救是同一件事。但是“得救”注重我们方面的经历,“得赎”注重基督方面为我们所付的代价。“赎”说出我们曾被卖的情形,但同时也说出我们已脱离了被卖在罪中的地位,而得以进入一种新的地位──不属世界乃属基督的地位,所以我们应当像一个旅客想望天上的家乡。 “虚妄的行为”,就是各种犯罪的行为(罗1:21;弗4:17)。所以称为“虚妄”,是因为不真实,无意义,和不顾神的旨意,只凭自己的喜欢妄行。 “金银等物”,金银等物虽然是今世界有用的东西,但对拯救我们脱离罪和神的审判,是毫无作用的。“金银”代表世人所用的最有效方法。世人纵然用他们所以为最有用的“法宝”,也不能救他们脱离永远的灭亡。因为连“金银等物”本身都不过是能坏的物质而已,怎能凭它们使信徒得着“不能朽坏……存留在天上的基业”?所以依靠金银的,只能使我们得着今世的虚荣;惟有依靠基督宝血的,才能得着永生的福乐。――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虚妄,」是不生效的,是不合神旨意的。「得赎,」原是解放、得自由的意思。―─ 牛述光 【彼前一18~19】讲述了应当敬畏神的最高动机。得赎: 在有五千万以上奴隶的当时社会中,“得赎”是大家非常熟知的词语。如果当时的奴隶要得自由,须向他们的主人支付相当的金额(何3:2)。如此,耶稣为了将我们从罪中解救出来,把自己的宝血作为赎价,救赎我们脱离了罪恶。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19】「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 “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宝”原文是单数式,字根timios,在彼前一7译“尊贵”,新约共享过十一次(徒五34;二十24;林前三12;来十三4;雅五7;彼前一7,19;启十七4;十八12;二十一11)。 “宝血”二字连用,全圣经仅此一次。虽然只一次,却并非不重要;反之,这唯一的一次倒可以象征基督宝血的独一无二,是我们蒙救赎的惟一路径。 “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本句说明基督之流血受死,就是旧约那些无瑕疵的羔羊被用来献祭赎罪所预表的“神的羔羊”(约一29),祂才是真正能背负世人罪孽的赎罪羔羊。――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基督是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即是说,衪无论内外都是绝对纯全完美的。信徒若受吸引,返回世俗的享乐去,照世界的方式行事,效法世人的错谬,他应要记得,基督正是为了要使他脱离这样的生活而流血的。返回世界就是回头横渡鸿沟,回到原岸,这可枉费基督付上惊人的代价,使信徒渡到救恩的岸上。更严重的是,这行为其实是对救主的不忠。──《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彼前一20】「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神知道的,却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 “显现”在本章已用了三次(一5,7,13),表示基督早已存在,只是到了时候才在肉身中显现出来(提前三16)。――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基督在创世以前便在那里,神的永远的计划借着祂的来到世间得以显明(参加四4;腓二16等经文)。“末世”从基督降世为人开始,直到主再来为止。祂来是为了改变人的生活和命运。关于“预知”,看《罗马书》八29注。预知、拣选和预定,都是根据神的无所不知性而有。神在创世以前已知道要由基督来救赎人,但到这末世,祂才让基督显现出来。 ──《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一21】「你们也因着他,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又给他荣耀的神,叫你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神。」 我们是因着他才得以信……神,所以就更应该对主耶稣忠心不二了。是衪将天父的心意向我们显明的。正如伍斯敦说:「人并不是透过神的创造、神权,或律法来认识神,而是透过基督。」──《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切实相爱」英文是”earnestly”,乃表明一种恒常与持久的态度,但原文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乃是要「用尽力量去爱」(to love at full stretch)。── 曾立华《在盼望中儆醒》 【彼前一22】「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注:“从心里”有古卷作“从清洁的心”)。」 “切实”意即十分合乎实际,使人能得实益,而非仅为维持表面的关系或声誉。这种切实的相爱应包括肉身与灵性方面的实际益处,例如物质上的帮助或爱心的劝告。“切实”原文ektenos按Arndt & Gingrich新约希英字汇这字有热切、渴望、恒常的意思,全新约只用过一次。 “从心里”小字作“从清洁的心”,就是没有偏见而良善的心。惟有存这样的心,才能与弟兄切实相爱(参提前一5)。这样,本句与本节上句──“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互相补充,阐明相爱的真理。――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第一个爱是亲爱,第二个爱是舍己的爱。亲爱是利人利己的,是自己有所享受的。舍己的爱是只利人而不利己的。我们必当从亲爱走到舍己的爱,也要从没有虚假走到切实相爱。―─ 牛述光 我们不可在思想里把信心与顺服分割。真正的信心,是顺服的信心。这只可能借着圣灵而达成。──《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信徒的行为实践是根据他所站的地位。我们的爱,应是温暖的、全心全意的,并且尽全力、热切、不断而清洁的。对于正在遭受逼迫的人来说,彼此相爱的劝勉是正合时宜的,因为很多时候,「在困难的境况中,微小的分歧往往会严重地化大」。──《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魂』(原文)。就是圣灵用神的真理,借着神在我们里面的生命,像活水一样,洁净我们魂的各部分――心、意志、情感,从其中除去一切顶撞神,不要神,不为着神和一切不合于神,不出于神,不属于神的东西,使我们全个的魂,就是我们全个的个格,得着洁净。 「切实」原文ekteno{s按Arndt
& Gingrich新约希英字汇这字有热切、渴望、恒常的意思,全新约只用过一次。「从心里」小字作「从清洁的心」,就是没有偏见而良善的心。惟有存这样的心,纔能与弟兄切实相爱(参提前1:5)。这样,本句与本节上句──「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互相补充,阐明相爱的真理。――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切实相爱」英文是earnestly,乃表明一种横常与持久的态度,但原文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乃是要「用尽力量去爱」(to love at full stretch)。── 曾立华《在盼望中儆醒》 【彼前一22~25】22节至25节讲彼此相爱的道理,侧重点在基督信徒对人的态度上。从重生了、洁净了的心里发出来的,才是真的爱心 ;若无从真理之道中生长出的属天新生命,切实相爱是不可能的。人天生软弱,容易衰残,但神的道永远常存,这道具现在基督身上,祂把福音的真道传给罪人听,要他们悔改相信,接受新生命。24节所引经文见《以赛亚书》四十6~8,根据希腊文旧约《七十士译本》。──《启导本圣经注释》 讲述了已蒙救赎的信徒应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 指不同于外邦人虚伪的爱,以无伪的心,爱所有的弟兄(罗12:9,10;林后6:6)。蒙了重生: 暗示圣徒的重生是借着神的话语成就的 (罗10:17)。神的道赋予圣徒永远的生命和对救恩的盼望(诗33:9)。──《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一24~25】“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这道”。“主的道”,就是上文“不能坏的种子”,与“神活泼常存的道”。这福音真道就是激发我们相爱的活力,照着这道而表现的一切爱心行为,都是永存的。例如:因“彼此切实相爱”而忍受的种种劳苦、牺牲、损失……及所作的一切工夫,都有长远的价值。既然如此,我们就当为所领受的“永存的”真道而活,而不应为寻求今世的亨通而活了。――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通过对比属肉体的本质与神的道永远的本质,强调了神的道具有号召力、生命,并且能改变我们。在此我们认识到:①传道并不是传这世上的物质的祝福,而是传生命之主基督。②宣布信实的话语,才能使教会具有生命力。 ──《圣经精读本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