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书第一章拾穗 【加一1】「作使徒的保罗(不是由于人,也不是借着人,乃是借着耶稣基督,与叫他从死里复活的父神),」 “不是由于人”原文“人”是多数式,表示他作使徒的职分,不但不是出于某一个人的意思,也不是出于许多人的意见,总之,绝不是从人来的。 “也不是借着人”,“借着”原文有“经过”的意思,即也不是经人的设立、按手、或其它的仪式而得着的。他所以成为使徒,绝不是任何人的作为促成,乃是神奇妙的旨意所促成。所以他的传道,不是凭借人的势力、才智或金钱为支持,乃是凭借神的恩典和选召。──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保罗所写书信,开头都有问候语,大致相似,但又各具特色。本书没有他惯用的称赞语,也没有鼓励的话,说明他对加拉太人未能守住真道非常失望。另一方面,一开头就强调自己使徒的身分,清楚说明他权柄的来源。他好像神国的使节,提出授权的国书。他使徒的职分不是由人选出,也不是由人任命,他不象其他使徒,没有和主耶稣一起生活过,也没有亲眼见祂复活;甚至不如马提亚,未获提名去补犹大的遗缺。但是,保罗的使徒职分直接来自复活的基督,他在赴大马色的路上见到主,要他在万人中为祂作见证(徒九1~18;二十二10~15)。主曾多次向他显现,坚固他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工作(参林后十二2~4注)。他的使徒职分为主基督所指派,这最大最后的权能乃是来自叫基督复活的父神。没有复活的基督,我们所信所传的便都徒然(林前十五17)。保罗能舍生忘死传十字架的福音,因为他亲见过复活了的主,亲身体验到彰显在他身上的全能(林前十五8~10)。复活是他重要的信息。──《启导本圣经注释》 不是由于人……复活的父神: 保罗阐明自己的使徒权柄不是由于人,将自己与假使徒区分的同时表明自己与耶稣直接呼召的十二使徒站在同一位置。这一点教训今日传道人,不应把自己事工的起源放在按手或者外在形式,人们的认可之上,而应放在神的呼召和基督之上(来13:30)。<提前 绪论,书信的问候语和使徒权柄的主张>。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1~5】恩典的根据。本文同其它书信一样提及对加拉太信徒的问安。不过本文的问安跟其它保罗书信比较,有几个不同的显著特征:第一,没有其它书信中必不可少的对教会的赞许(罗一8;林前一4-7;林后一7;弗一15;腓一3-5;帖前一6-8)。第二,与其它书信相比特别强调保罗使徒权柄的属神起源。第三,一开头就特别地对比基督的十字架福音和这罪恶的世代。这些特征内含保罗对陷入犹太主义者的诡计,舍弃基督的福音,走错误之路的加拉太信徒的惋惜和警告。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1~10】保罗使徒职分的根据。本文作为本书的绪论包括问安及执笔动机。著者保罗以强硬的态度辨明自己的使徒职分(1,1节),并严厉指责开始随从别的福音的加拉太信徒的态度(6-9节)。要坚守纯正福音的保罗的热情洋溢的呐喊仿佛响彻我们耳畔。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2】「和一切与我同在的众弟兄,写信给加拉太的各教会:」 这些“众弟兄”大概就是指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时的同工,如徒二十4所记的所巴特、亚里达古、西公都、该犹、提摩太、推基古和特罗非摩等人。(但若本书是保罗第一次游行布道时所写,则“众弟兄”大概是指巴拿巴和一些不知名的弟兄们。)──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不像别的书信,保罗没有提联名写信的同工的名字,只用了一个统称“众弟兄”。这是主里信徒的称谓,指的可能是当时与他一道旅行的同伴。这是写给加拉太各教会的通函,这些教会间一定有相当密切的联系,在主里的自由可能都受到“别的福音”的威胁和影响。 “加拉太”一名在新约中有三次记载,另两次见《提后》四10和《彼前》一1。此处的加拉太很可能指罗马帝国在主前25年设立的加拉太省(位于今小亚细亚中部),特别是其南边一带地区,也是保罗第一次布道旅程所经的地方(徒十三14~十四23),包括他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建立的教会。参看本书前的<参考资料>。──《启导本圣经注释》 【加一3】「愿恩惠、平安从父神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恩惠”是“平安”的根源;“平安”是“恩惠”的果子。先有神所赐的恩惠,后有神所赐的平安。这些恩惠与平安,都是天上的福气,是从“父神”借着中保耶稣基督而赐给我们的。离开这赐福的源头,便无法得着属天的福祉。对于这些偏离福音正路的加拉太人,这是意义的提醒。他们不是从父神领受得救的恩惠与平安么?如今竟想凭自己的善行,以成全所得着的救恩,这等于离开赐福的源头,向自己求恩惠与平安。──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这可能是信徒间惯用的问候语。“恩惠”(charis)源自希腊文chairein,原为普通信函中的致候语,但保罗用此词有特别深刻意义,因这恩惠乃来自神。“平安”本为无敌意的意思,基督里的平安寓有与神和好更进一层的含义。──《启导本圣经注释》 【加一4】主基督把自己当作活祭,为世人的罪献上,将我们救赎出来,得以与神和好。 我们所处的这个历史时代的特征,是人类离开神的道、背叛祂,偏行己路,陷在罪恶中;因此是一个“罪恶的世代”。这个世代是在那恶者魔鬼的权势下,但一切相信的人都因主基督已战胜死亡而能生活在祂所赐的自由里,不再做罪的奴仆。 本节简洁地归纳保罗奉献一生所传的福音的核心。保罗之所以在开头如此强调因信得救,是为了表明救赎不是因着人的意念或者功劳,而是取决于神的护理,并指责加拉太信徒的错误想法,即因着信心及遵行律法得救的错误救恩观(多一9)。这罪恶的时代: 与“来世”(太12:32),“那世界”(路20:35)成对比,意味着被咒诅,被罪恶与撒但管辖的现在世界(林后4:4;弗6:12)。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5】“颂赞”通常写在信末,保罗在本书和《以弗所书》 中打破惯例了,一开头便插入颂赞。神的荣耀是永世的,人的最大的荣耀是短暂的,转瞬便要过去。──《启导本圣经注释》 【加一6】「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借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 “基督的恩”就是上文第4节“基督里……为我们的罪舍己……”之恩。基督为我们成就赦罪恩功之结果,使我们可以凭着恩典白白得救。神借着这一个恩典的福音选召了他们;他们接受使徒保罗所传的信息,就是接受神的恩召。但现在他们要在恩典以外,再加上一些律法的义务,以为这样才能使他们十足地得救。这就是离开了“基督之恩”,也是离开了那藉基督之恩召他们的神。 “离开”的原文metatithesthe,却是被动、众数、今恒时式,N.A.S.B.译作deserting, Williams作beginning ...... to turn away, B.E.C.K.作leaving。表示他们是受诱惑而正要离开,却还未完全离开。虽然他们的信仰那么快就发生摇动,以致使徒都为他们惊奇,但使徒的书信及时赶到,坚固了他们。──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本节至10节坦率责备加拉太人偏离正道,对犹太人强调遵行律法得救之说力加挞伐,称之为“别的福音”,甚至予以咒诅。 “我希奇”是十分惊叹的用语。在平常情况下,保罗问候过后,会继之以称赞、祝福和感谢,但本书却没有,而是径行提出他此刻深深关切的事,也就是加拉太人“这么快”便离开了真道;“这么快”可指他们信主后不久便开始听信虚假的道理,轻易放弃真道。 “离开”在原文有“叛变”和“易帜”的意思。背离真道如同军人倒戈,是极端严重且不可宽恕的事。“那藉基督之恩召你们的”是父神。加拉太教会中背离的人,以为所离开的只是保罗的教训,现在应明白所背离的其实是神。他们热心遵守神的律法,怎末会是背叛神呢?保罗率兵去大马色捉拿基督徒,本也以为是为神大发热心;但后来明白,他原来在逼迫主(14节;徒九4)。救恩是从神来的,人得救乃由于他藉耶稣之恩所召,不是由于行律法。能明白这才能明白福音的真义。 “别的福音”指假教师所传与保罗从神所领受的福音不同。──《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及保罗责备加拉太信徒的重要理由。那就是:①他们不仅背离赐怜恤和慈爱的神;②而且去从别的福音。在这里“别的福音”意味着与因信基督得救的福音真理相违背的犹太主义的教导,即认为遵守律法与割礼是得救的必要条件。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6,7别的福音是指什么福音?】 答:耶稣基督的福音乃是恩典的福音,人因蒙神恩获得拯救,因信基督而得永生,这是人类唯一盼望得救的福音,所以福音只有这一种。至于「别的福音」,在原文上是有两个字的表明,一个字是()(异种的,区别的different),意指「另一种福音」。另一个字是’()(他,别的anothee,some other),意指数字上的「其他」,人若传的信息除去恩典,或是改变福音的本质内容,避重就轻,否认基督神性,不信救主十架宝血赎罪功效,以传人间的遗传或格言理学,不信圣经真理启示话语,这都是「别的福音」。凡是传这样道的人,是该受神的咒诅(西二8,9,一7-9)。加拉太人在别的福音上,曾经是受了犹太人律法派的迷惑,盲目跟从,使徒保罗感到惊奇而加以辩斥,责备他们为无知的加拉太人(加六12,13,三1)。我们且看在现今末时时代的教会里,同样亦有许多信徒为传别的福音的人所搅扰,因信仰根基浮浅不深,而受其迷,便离弃真道随他而去,如耶和华见证人会(即守望台),耶稣圣徒末世教会(即摩门教),他们所传的道,违背圣经真理,极力反对三位一体之神,否认耶稣的神性。又如新神学派者,他们由怀疑圣经是神的话而不信神的话,否认有位格之神的存在,不信童贞女由圣灵感孕生子之说,其所信的是社会科学,是进化论,所传的是改造社会,要人立志行善,使社会不断进步,是所谓传社会福音者。此等异端信仰,影响我们基督徒纯正信仰至深且鉅,为时刻需要警醒(西二8,9;彼后二1;约壹四1-3)。(注) 注:参拙著真道查经问答汇编——附编:甲类——二、三、六项。——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加一6下~7】使徒将那些加拉太人去顺从的犹太主义称为“别的福音”。但那并不是“福音”,那不过是魔鬼的诡计,巧妙地把福音更改了。注意“更改”不是推翻,只是将原来的予以改变而已。更改原文metastrephai却是“转变”之意。此字在雅四9译为“变作”,徒二20则译作“变为”。这字全新约只用过这三次。那些犹太的假师傅并非叫加拉太人完全放弃信赖福音;他们乃是要加拉太人在福音之外也受割礼,成为犹太人,然后才能得救。这样做的结果,是将基督完全的救恩贬了值,而割礼则成为得救的条件之一。所以保罗严严的斥责这种教训,认定它根本不是福音,乃是巧妙的异端教训。──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一6~9 “别的福音”何意?保罗宣布这些传假福音的人当受咒诅,我们今天应否与信仰不纯正的人同工?】
“福音”只有一种,那就是因蒙神恩获拯救,因信那稣得永生,如果在“神恩”与“人信”之外再加上些什么“别的”,就变成“别的福音”,亦即有关基督的不纯正信仰。 加拉太人跟从了什么“别的福音”呢?在本书信中所辩论的乃是加拉太“因信得生”、却受那些“律法派”的迷惑,要他们再受割礼(六章12一l3节),成为律法的奴仆。保罗在第五章如此强调说:“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6节)。
可是今天末世的基督教会,却另外有许多“别的福音”出现,与加拉太信徒所听见的不同。今天这些不纯正信仰的传道人到处传道,并不相信圣经全部的启示。有人不相信圣经中的“神迹”,称之为“神话”(虚构的故事)。不相信神的创造,而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不相信主那稣的生母马利亚为童女,却称这为少妇。不相信耶稣的复活,说他未全死,只在十字架上昏迷,以后在坟墓中醒过来。不相信主那稣的宝血可以赎罪,却照例举行圣餐。不相信主那稣肯来为万王之王,却相信世界会慢慢进步,进入圣经所豫言千禧年的太平与快乐。
还有些人不相信那稣是三位一元的神的一位,不相信那稣在世为人时有神性,不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不相信创世记是摩西由神启示得来,却制造出许多“蓝本”,谓摩西五经是由数个不同的其他作品抄录或编着而成。不相信以赛亚书六十六章真是以赛亚先知一人所著,却制造出两个甚至三个以赛亚。不相信但以理书的豫言是但以理所写,却相信但以理书是但以理的后人所著等等。
这些人的不纯正信仰,散布在他们的演讲中、著作中,使信仰没有根基的人和加拉太人一样受迷惑。保罗说,那些传“别的福音”的人,即使是天使,也应受咒诅。
今天有些人为着生活问题,却与信仰不纯正的人同工,一同做传道,实不应该。约翰在他的第二书信中强调“不要接待这些传假道的人到家中,连问他们的安也不可”(11节)。所以我们不应与信仰不纯正的人同工。――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加一6~10】问安之后,接着在本文里保罗指出本书的执笔动机,即揭露加拉太教会的背教现象<约壹4:1-6,异端的概念>。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7】这些犹太主义的假教师(“有些人”),没有叫加拉太教会里的信徒放弃相信福音,而是要他们在信福音之外,还须接受割礼,才能得救。割礼的实行成为得救的一个条件,基督的救恩因此已非唯一的途径。这等于把福音的本质“更改了。保罗因此说:“那并不是福音”;而且除了基督救恩的福音之外,根本没有 其他可赖以得救的福音(徒四12)。“更改”原文()的意思不只是把福音歪曲,而且把重点转移,使之变成他物。得救须靠割礼,等于说须遵行律法。这是一种“搅扰”,已经不是真福音。──《启导本圣经注释》 【加一8~9】应当被咒诅: 保罗之所以采取如此强硬的态度,是因为他们歪曲福音真理,使教会陷入分裂和混乱,使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十字架成为枉然<可15:21-32,十字架刑及其意义>。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8~10】信息是主体,传信息的人是辅佐。无论是保罗或者天使,若传歪曲、变改了的信息,便应受咒诅。“被咒诅”的希腊原文为anathema,与希伯来文herem同义,指当献给神予以毁灭的东西。“被咒诅”因此有“永远被定罪”,与神隔绝的意思(参罗九3)。 这纯正的福音不只是保罗所传,也是加拉太的信徒所接受了的(看林前十五1~4)。9节虽为8节的重复,但是从受者的立场来说,而8节则是从传者的角度说话。加拉太人因此是明知故犯,应受咒诅。保罗现在是基督的仆人,是基督所释放了的自由人,不再为罪的轭所挟制(五1);所以他不必求人的喜欢,宁愿得神的欢喜。──《启导本圣经注释》 【加一10】「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 “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注意“若仍旧”是表明现在与以前所有的一种改变。从前是讨人的喜欢,迎合人心理的,因为从前的保罗不是基督的仆人;现在既是基督的仆人,就不应当“仍旧”讨人的喜欢,而应该讨基督的喜欢了。这是一个事奉神的人在生活和工作的目标上应有的改变。──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本节阐明传道人及圣徒的正确态度。并提示:①福音传播事工首先需要对基督的全身心的完全的事奉;②圣徒不可同时事奉世界(财利)和神(太6:24);③暗示真正的自由只有在基督耶稣里才有可能。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11】「弟兄们,我告诉你们,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
“……我素来所传的福音”,指他一向在加拉太和别处教会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就是不属于人的一种道理,既不是出于人的授意或附从人的主张,也不是从人间的各种哲理或学说中领悟出来的一种新道理。──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从本节至二21为保罗从神领受福音的详细说明。这福音从神领受,他也有神给的权柄。他本是犹太教中的佼佼者(一13~17),神召他出来传这福音。他见过耶路撒冷的使徒,没有从他们领受甚么;他们对他所传的并无异议。他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使命获得“为教会柱石”的彼得、雅各和约翰的完全认可(一18~二10)。他在安提阿曾当面责备过彼得,说明保罗使徒的地位有行动可资证明(二11~14);而彼得的举止正好指出靠行律法称义是行不通的,只有因信基督才能称义(二15~21)。 每逢保罗要读者特别注意的时候,他常用“我告诉你们”(林前十二3;十五1;林后八1)。福音的来源是本,必须确切清楚,不可有丝毫含糊。他在这封信里把此事阐明,让历代和今天的基督徒都得益匪浅,真是功不可没。他称教会中的信徒为“弟兄”,在本书中一共享了八次。他不但要大家明白在主基督里的都是一家人,也希望读到他责备不正信仰的话的人,明白这些责备乃是出乎主里手足之情,本于爱心 。 “ 不是出于人的意思”是说这福音不同于世间的哲学,也非人的头脑的构想或是宗教家的杰作;所依据的不是人的观念或人的推理,而是超乎人,本乎信的。──《启导本圣经注释》 【加一11~12】保罗断言自己所传的福音乃从神直接启示而来(徒26:12-18;林前1一23),揭穿犹太主义者的诽谤,即说保罗作使徒的根据不充分,而且所传的福音也是虚假。在此,我们可知,福音的根源是神,并且只有耶稣基督赋予传道的真正权柄。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11~24】对因信称义的主观辩护。本文为了辩护和证明他所传的福音和自己使徒权柄的属神起源,具体而逻辑地叙述自己的悔改过程(11-17节)和初期行迹(18-24节)。保罗使加拉太信徒回想自己原本是彻底的律法主义者,并强调自己的使徒权柄是为了传道,神直接交托的独一性,且拥有彻底的属神起源。因此否认保罗的使徒权柄就是否认福音本身,而且等于无视福音根源的神。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12】保罗指出他领受这福音的过程,充足证明其来源不是人,也不是耶路撒冷的使徒。这本来隐而未现的福音向他开启,是十分突然的,决非人间任何力量能办到。耶稣基督是这启示的给予者,也是这启示的内容。这是他在大马色路上的神奇经历。──《启导本圣经注释》 【加一13~14】保罗说,他未信主时的所作所为是大家都知道的。他那时的行为方式,包括他的思想、道德观和信仰,都可证明他一点未受基督徒的影响。他的伦理、宗教观是犹太教的,其中虽不乏好的地方,但犹太教拒绝接受主基督,因此是敌视基督信仰的。他长期逼迫残害过神的教会;一个这样狂烈敌对基督的人,却能在转瞬之间成为同样热心的福音使者,这福音若非来自神,岂可做到?他每逢提到以前逼迫教会时,都把教会称之为“神的教会”(林前十五9),因他明白逼迫教会就是与教会的创设者为敌,他归信后提到此事,常感惭愧,却又为主的怜悯、恩佑感谢逾恒(提前一12~15)。 14节的话是说他在宗教上的成就超过同时代的犹太教中人。他不惜排除万难来扩大犹太主义的势力。同时代研究犹太律法与文化的学者中,殊少堪与他匹敌的人。“祖宗的遗传”指犹太人历代传下来的口授法规,是摩西律法的解释与应用,以补成文法的不足,具有与律法同样的效力(参太十五2注)。保罗提出这两件事:在律法的研究上超越同辈,在传统的信守上异常热心,证明他绝不可能会是赞同基督福音的人。若非那启示的来源超越人间智慧,怎能熄灭他这种狂热?──《启导本圣经注释》 在此保罗坦诚地表露自己在大马色路上悔改归主之前(徒9:1-19)对基督教的逼迫,并以此见证他的福音事工和使徒权柄完全是神不可莫测的恩典(腓3:4-6)。祖宗的遗传: 指犹太教传下来的口传律法或继承。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13,14犹太教是什么?其信仰如何?】 答:在新约圣经中,仅有此处提到犹太教这个名称,所谓犹太教就是旧约时代犹太人的宗教信仰,至新约时代的末了,约在主前五世纪,由于祭司以斯拉(拉七1,6-11),与省长尼希米的革新和成就(尼一1-11,二1-8,五14,八2-7),逐渐形成了犹太教的基础。犹太人在先知时代,时常受到外邦人的迷惑,而倾向于偶像的崇拜,他们被掳在巴比伦七十年期间(注),曾有了极大的转变,因经过亡国被掳沉痛的教训,使他们都相信那是出于耶和华的刑罚而思归故土,仰望真神,不敢再去崇拜偶像。直到主耶稣时代,犹太人的信仰仍与旧约时代无什么分别,对于偶像崇拜更是深恶痛绝,且对于异己信仰者极为恨恶。甚至对耶稣的教训,基督教的信仰,至今仍为他们所反对。所谓犹太教的信仰,他们是相信耶和华神,为独一的真神,除此以外没有别神(出廿2,3),以律法为其信仰的中心,以耶和华为犹太民族最高的统治者,为掌管万有,施行公义,赏善罚恶审判之主。他们是以遵守摩西律法,以至所有男丁须受割礼为其遵行的表记,以旧约圣经全部的教训,为其信仰生活的准则,以圣殿为他们聆听学习律法和敬拜神的地方。在犹太教的末世论里,他们是对相信弥赛亚的期望,是与末世从天而降的拯救者连在一起,他们相信这位弥赛亚将要降临,统治世界,消灭一切仇敌,建立神的国度,使他们以严守律法自骄为神的子民,便可分享这国度的荣耀,并在今世和来世得着恩佑和永恒的保障。但至时候满了(参一九一题),得见弥赛亚的来临(太廿四30,31),这位弥赛亚就是我们所确信的基督(约四25),而为犹太教所拒绝不信者。如保罗原是犹太人,在未悔改信主以前,他就是一个犹太教徒信仰典型的代表(徒廿二2-8;加一13),他在犹太教中严守律法,成为一个逼迫基督,残害神的教会者。——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加一13~14 “犹太教”一词新约中只见于本书,此教是什么教?】 全部新约只在此处两次提及“犹太教”。 考犹太教即犹太人所接受的宗教(亦即旧约时代的犹太人的信仰,主那稣时代的犹太人所信的亦与旧约时代的犹太人所相信的无甚分别)。不过先知时代的犹太人时常受外邦迷惑而去崇拜外邦偶像,但他们在巴比伦为奴70年时有了极大的转变,不再拜偶像。主那稣时代的犹太人不但不崇拜偶像,而且对于宣布信仰不同的人也恨恶。所以他们无法接受主那稣的划时代教训。 所谓犹太教的信仰,其大概如下: 一、相信耶和华神是独一的神,此外无别神(申六章4节)。 二、遵守摩西律法,所有男丁均须受割礼,作为遵守摩西律法的记号。 三、耶和华神为犹太国最高统治者。国王(或一国元首)乃代替耶和华神执政。此乃历史上独一的“神权政体”。 四、律法书即旧约圣经全部)为犹太人生活的准则。 五、耶和华神为公义的审判之主,施行赏罚及报应。 六、人有灵魂,灵魂有不同归宿,亦相信复活之道。 七、相信弥赛亚将要降临统治全世界(但不相信那稣为弥赛亚)。――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加一14】「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 “祖宗的遗传”,犹太人除了热心律法之外,也十分重视“遗传”。这些遗传并非神的启示,只是人所定立的一些规条,或“祖宗”所传留下来的一种“习惯”,渐渐地被热心犹教的人看得像神的话语一样重要。法利赛人曾指责主的门徒违反了“古人的遗传”(太十五2),但主耶稣里驳斥他们因人的遗传而“废了神的诫命”(太十五3-9)。因他们过于重视人的遗传,甚至用“遗传”代替了神的吩咐。这绝不合神的旨意。──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一15】「然而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 神从母腹中就把他分别出来,又施恩召他。换言之,在他还未生出之前,神已经预先计划要拣选他,正如先知耶利米(耶一5)那样。 “分别出来”,就是从世人中分别出来。在神的计划中,早已要他受到一种特别的栽培和造就,以备特殊的用途。虽然保罗是在悔改蒙召之后才知道,但神却是早已有了计划。──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保罗用“分别出来”四字来与犹太主义划清界限。他的蒙召始于出生之前;在他还不能分辨左手与右手的时候,神已在他身上作工。神拣选人,在人身上施行祂的旨意,远在人信主前便已开始。这更证明他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他自己。他象先知耶利米一样,“未出母胎,已分别为圣”(耶一5)。──《启导本圣经注释》 【加一15~16】保罗的悔改全靠着神主权的护理。他分三个阶段叙述自己的悔改过程:第一,神在母腹中已拣选了保罗。第二,神通过大马色路上的事件呼召他进入恩典和救恩之中。第三,神叫他作外邦人的福音传道者。在此,我们可以明白神的救赎和拣选并不是瞬间性的,而是万世以前预定的,并他的计划和护理必将成就。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16】「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我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 “叫我”,神的差派,是保罗工作的胆量和根据,也是他工作负担的来源。从神领受工作负担的人,不会等神去叫别人,总是觉得那是自己的责任。 “把祂传……”,不是把自己传给外邦。“主”才是一切传道人应传的内容,为此忍受逼迫也才有价值。 “属血气的人”在此并没有坏的意思,仅指一般在肉身中活着的人而已。“我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就是没有与属血肉之躯的人商量的意思。──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保罗对神儿子耶稣的认识来自神的 启示。他蒙召得救的时候,旁人只听到响声,只有他从神直接领受了那信息。神用这种选召的方法来启示 ,这启示决非只给他一人,而是用他作器皿、作管道,可以和人分享。他不只要传这启示,还指定须向外邦人传 。从保罗的背景看,他既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又是希伯来人(林后 十一22),站在人的立场 ,他会热心向自己的同胞传。在当时 ,一个犹太人的心中几乎不容许想到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事。这就益发证明保罗所领受的不是出乎人,而是神的指派。他是神选召向外邦人传福音的特使。 “属血气的”为对人的普遍描写,表示人不同于神,是血肉之躯。保罗说他没有和一般基督徒商量,因此没有受到这些人的影响。他也没有上耶路撒冷去;那里有主耶稣选召的一批门徒,例如彼得、约翰,都是名重一时的使徒;当日 的信徒都以他们为权威。但保罗蒙召后去了亚拉伯,后来又到大马色,其间有三年远离耶城,没有和这些先他作使徒的人接触。他当然尊敬这些人,但他的使徒职分,毋需他们的批准或许可(比较加二2)。 保罗提到的亚拉伯,可指从大马色到西奈半岛一大片阿拉伯游牧民族居住 的地区。他退到近大马色的沙漠中,可能为了避开要杀害他的犹太人的注意;但更重要的是在履行神所交托的重大责任的前夕,有一段静修时刻,学习专一侍奉,让整个身心为主所用。这段时间有多长?保罗只说“过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这三年应包括他归信后去亚拉伯和回大马色传道在内。《使徒行传》九19~25只说他受洗后在大马色和门徒“住了些日子”,又“过了好些日子”,他才离开那城。如此看来,他在亚拉伯沙漠中的静思时刻可能不是三年,而是几个礼拜到几个月。重要的是,这三年中他没有去过耶城。──《启导本圣经注释》 【加一17】惟独往阿拉伯去: 在此阿拉伯指离大马色不太远的旷野地带。另一面,我们可以推测保罗悔改之后没见使徒,而直接去阿拉伯的旷野地带,是为了通过与神的属灵交通,重新确立自己的信仰和神学,以便准备日后福音传播事工。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17保罗何时及为何到亚拉伯去?亚拉伯在何处?】
新约圣经提及亚拉伯的经文甚少。在使徒行传二章五旬节圣灵降临时,亚拉伯人(可能是旅居亚拉伯的犹太人)听见使徒说方言时用过亚拉伯语(徒二章11节)。
除此以外,全部新约圣经只有保罗在加拉太书提及亚拉伯,而且是叫人容易误解的一处经文。
根据使徒行传所记,保罗在大马色路上悔改后,并没有到亚拉伯去的记录,在第九章及十一章所记,保罗悔改后的行程如下:
一、在大马色路上悔改,以后在大马色和众门徒同住及证道。
二、犹太人要谋杀保罗,保罗从大马色城墙上乘筐子逃走。
三、上耶路撒冷去与众门徒同住及证道。
四、犹太人又要杀他,他被送回原籍大数去。
五、巴拿巴到大数去找保罗,与他一同到安提阿去(十一章25一26节)。
六、巴拿巴与保罗后来被差遣到海外传福音,以后回到安提阿(十三至十五章)。
七、巴拿巴与保罗由安提阿同上耶路撤冷(十五章2一4节)。
八、巴拿巴与保罗又回到安提阿(十五章22、30节)。
因此,保罗什么时候到过亚拉伯呢?据保罗在本书自己所解释的是:
①往亚拉伯去是在上耶路撒冷以前。
②从亚拉伯回到大马色。
③三年后上耶路撒冷。
④到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大数是基利家的首府)。
⑤十四年后同巴拿巴上耶路撒冷,并且与提多同去(二章1节)。
⑥以后在安提阿责备彼得(二章11节)。
将使徒行传所记和保罗自己的叙述连在一起去读,可以作以下的安排(照上述一二三和①②③的程序排列)。
(一)在大马色。
(二)从大马色逃走。
①往亚拉伯灵修,获得上主各种启示(时间为三年?)。
②从亚拉伯回到大马色。
(三、③)由大马色上耶路撒冷。
(但一说谓使徒行传所说“过了好些日子”一语(九章25节],即 指在亚拉伯的一段时期而言,那么保罗从大马色逃走应在第二次 去大马色居住之时,上述次序便应改为一,①②;二,③。)
(四、④)由耶路撒冷经叙利亚回到基利家的大数。
(五)巴拿巴到大数找着保罗,回到安提阿。
(六)保罗与巴拿巴被差到海外,传道后返回安提阿,很可能此时在该处责备彼得(加二章11节)。
(七、⑤)保罗与巴拿巴由安提阿同上耶路撒冷。
(八、⑥)保罗与巴拿巴又回到安提阿去。
上述这种次序,相信是正确的。保罗到亚拉伯一定是在巴拿巴到大数找着他以前,否则保罗不可能有机会到亚拉伯去。值得注意的一点乃是:保罗与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之时,是在他侮改后第十四年(加二章l节),似乎保罗回到原籍大数之后隐居的时间相当悠长,是否在该悠长的时间内获得神的启示,使他明白神的救恩整个计划,使他以后能在他的书信中及宣道中传扬出去呢?
可是一般解经家均认为保罗获得神的一切启示是在亚拉伯,因为在一章16节说“神乐意将他儿子启示是在他心中”之后,他便到亚拉伯去了。这也就是他到亚拉伯去的主要目的云。
至于亚拉伯在何处,一般人对此地区名称均有一个不清楚的印象,以为保罗所说的亚拉伯就是今天的亚拉伯(或沙地亚拉伯),即在埃及红海之东,约旦及以色列国之南,一大块沙漠地带。但是,其实保罗所说的亚拉伯与今日的亚拉伯不同。
当时亚拉伯的范围比今日的亚拉伯为长,即其北部地区与叙利亚接连,在约旦以东的比利亚区及腓力所管之地的东边(圣经地图2、3、4、5、6均如此划分,可参阅)。当时在叙利亚为王的亚哩达(林后十一章3l节),亦为亚拉伯广大地区的统治者。所以保罗从大马色城墙处逃走后,到底逃到什么地方去,使徒行传九章,哥林多后书十一章均未说明。不过他如果离开大马色而到亚拉伯的话,则亚拉伯当指与叙利亚毗连的亚拉伯(是由叙利亚王亚哩达任命另一提督执政的,与大马色的提督不同人),而非南部甚至西乃山的亚拉伯,正如有些注经家所注解的。
这些对亚拉伯有模糊印象的注经家认为保罗到亚拉伯去,正如摩西在亚拉伯的西乃山接受神的律法。以利亚先知也曾走到亚拉伯的何烈山藏在洞中,听见神微小的声音,接受神所赐新的使命。所以保罗也曾到亚拉伯去接受神的启示云。
其实当时的亚拉伯北区的首都乃“彼特拉”(PETRA),为罗马帝国移民城市之一,保罗很可能从大马色逃往此处,或其附近效野处灵修,并非逃到西乃山或何烈山那么远的地区去。因为当时的人所说“到亚拉伯去”,多数是指比利亚以东的亚拉伯而言。
保罗在亚拉伯获得神的各种启示之后,明白神的救恩计划,然后回到大马色,“越发有能力,驳倒住大马色的犹太人,证明那稣是基督”(徒九章22节)。――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加一18】「过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见矶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 “三年”就是他在亚拉伯的时间。“见矶法”就是彼得(参约1:42)。 “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这句话表示他和彼得之间,过去并没有什么交情,信主以后他没有受过他的教导,他是从亚拉伯回来之后──受神的造就开始传道之后──才会见耶路撒冷的使徒的,不是受耶路撒冷的使徒栽培之后,才去传道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探访除“为了交通而访问”的意思之外,还有“通过对话得到新知识”的意思。因此,可以认为保罗访问耶路撒冷的第一个目的便是为了从使徒那里打听有关耶稣行迹的详情。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18~19】保罗去耶路撒冷见彼得(矶法),原文用的动词指一个旅客对山川人物的泛泛认识,说明他不是为向彼得接受教导而去。又特别提出只和他住了十五天,时间甚短,也不够象攻击保罗的人所说的,去从彼得受教;但有足够时间听彼得讲述与耶稣生活的经验,验证他早已听过的耶稣所说的话。此外,他只见了耶稣的弟弟雅各一面。雅各是后来才信主的,是耶路撒冷教会中的领袖(徒十二17注),与彼得、约翰同称为“教会柱石”(二9)。──《启导本圣经注释》 【加一18~24】使徒权柄的认可。为了证实自己的使徒权柄和福音事工不仅是神的呼召而且得到了使徒的认可,保罗提及两件事:一是在第一次拜访耶路撒冷见使徒彼得和主的兄弟雅各;二是借着他的传道信徒们将荣耀归于神的事件。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19】「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 “别的使徒……主的兄弟雅各”似乎表示雅各也是使徒之一,但不十分明显;因本节中的“使徒”未必只能指雅各,也可能指其它使徒;不过因他们和雅各都是在耶路撒冷教会的,所以保罗合在一起讲。 “主的兄弟雅各”(见可6:3)。按主耶稣肉身方面的关系来说:“雅各、约西、犹大、西门”,都是主的兄弟。──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一19主的兄弟雅各是何等人?】 答:主耶稣是有四个兄弟,雅各排名第一(太十三55),他不是十二使徒中之一(约七5),信主后他曾在耶路撒冷教会中,负有重要的工作和地位,为众信徒所尊敬。当巴拿巴与保罗上耶路撒冷会见众领袖时,雅各与彼得、约翰,曾与他们用右手行相交之礼,表示热诚亲切的欢迎,并且吩咐他们往外邦人中去传道(加二9,10)。关于雅各的出身行事,请看本书六四及一五八题,便可了然。——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加一19主的兄弟雅各是否使徒?他在当时的教会有何地位?】
一、中文圣经在这里的翻译作了“句子的倒置”,以致给人一个不正确的印象,以为主的兄弟也是使徒。因为中文这样译:“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那就表示雅各也是使徒之一,是保罗在耶路撒冷所看见的一位使徒。但根据圣经原文,应更正作下列的句子安排: “至于别的使徒,我都没有看见,不过主的弟兄雅各而已”。或: “除了主的兄弟以外,至于别的使徒,我都没有看见”。如果这样安排句子,便表示雅各不是使徒,乃是主的兄弟而已。
原文的排列如下:
HE TRON
DE TON AP
OSTOLON
OUK EIDON 别的 却 那些 使徒们 不 我已看见
EI ME
IAK OBON TON ADELPHON TOU
不过(除了)
雅各
那 弟兄 那
KURIOU 主的
相信保罗原意是“我只看过主的兄弟雅各,并没有看见别的使徒”,但雅各当时在耶路撒冷教会中已有了重要的工作与地位,信徒们尊敬他与尊敬别的使徒一样。当时耶路撒冷的众信徒把彼得、约翰和主的兄弟雅各并列,尊之为“教会的柱石”,保罗也在本书引用这个称号(加二章9节)。
二、主的兄弟雅各,在主那稣传道的时候,并不相信他为弥赛亚。马太与马可曾记载主的兄弟和母亲想见那稣,可能雅各亦在内(太十三章55节;可六章3节)。主那稣有一次在住棚节前,他的兄弟曾劝他上耶路撤冷过节,发言人可能是雅各(约七章1一10节),但雅各并不相信他。
主那稣复活后曾向多人显现,但特别向他的兄弟雅各显现,这是保罗所透露的(林前十五章7节)。
主那稣复活后,雅各已相信那稣,所以那稣升天后,雅各和马利亚与十一使徒一同在“马可搂”聚会,并公选一位后补使徒(徒一章14节)。
耶路撒冷教会举行大公会议时,雅各已有相当地位,从他的演词中便知他有宽大的心肠,为外邦信徒开了一条信主的康庄大道,以和平为贵,以精神为重,文字与律法的争执,在他看并无天上的价值(徒十五章13一21节)。
当巴拿巴与保罗上耶路撒冷会见众领袖时,雅各与彼得、约翰曾与他用右手行相交之礼(加二章9节),表示亲切的欢迎。 保罗在第三次海外布道完毕时,曾回耶路撒冷再见雅各(徒二十一章17节),表示雅各仍然在耶路撒冷教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约的“雅各书”便是主的兄弟雅各的作品,他所写的书信是为着“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即散居在罗马帝国四十二城市信耶稣的犹太人(见雅各书难题研究)。在耶路撒冷的众使徒,大都遵照主那稣升天前的命令散开在各地传道,所以雅各有非常良好的机会照顾耶路撒冷的教会,犹太历史家约瑟夫在他的著作中记录主的兄弟雅各在耶路撒冷为主殉道。
(有关使徒问题,请参阅使徒行传难题研究马提亚与保罗一题。)――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加一20】本节的目的在说明以上所讲的话句句属实,是一句庄严的誓词。他人所说与此不同的话都是捏造的、虚假的(参罗九1;林后十一31)。──《启导本圣经注释》 【加一21】「以后我到了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 可知基利家是他的本乡。所以本节是说到他会见耶路撒冷的使徒后,又回到本乡传道。──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叙利亚和基利家都是位于小亚细亚的罗马省分。叙利亚在加利利北,基利家在小亚细亚东南,隔地中海与叙利亚相望。保罗以后三次旅行布道的基地安提阿就在叙利亚省。保罗的家乡大数城则在基利家。这两个地方都和保罗以后的布道工作有密切关系。 保罗特别提到这两省,似在说明他工作的地理范围距耶路撒冷相当远。后来支持他向外邦布道的也是安提阿的教会,而非耶路撒冷。──《启导本圣经注释》 叙利亚: 是指巴勒斯坦北部地区。基利家(Cilicia),在小亚西亚东南部沿岸地带,保罗的故乡大数也属于基利家。 ──《圣经精读本注解》 【加一22】保罗强调,在此之前,犹太地各教会的人虽然听过他的事,但他从没有在那些地方露面。保罗去过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在犹太境内。此处所说“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可见得不包括耶路撒冷在内。他提这些教会似在说明:这些未见过他的面的教会,听到一个过去残害真道的人却在传扬这道,证明神大能的作为,都能因此赞美主;反而见过他面的加拉太犹太主义分子,却不能看清这事,对他多所攻击。──《启导本圣经注释》 【加一22~24】这些犹太的各教会怎么会“听说”有关保罗的事?那是因为保罗本身的大改变,自然地使他的见证传扬出去。他不必为自己传扬,但当他的生命发生重大的改变时,人们便自然地会看见、听见有关他的见证,而为他归荣耀与神了。今日信徒也当效法保罗那样,忠心见证基督,在生活上与世俗有明显的分别。那么自然就会使人听见、看见我们的事,而为我们感谢神了!──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