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耶稣的弟兄们」 耶稣的弟兄们(BrothersofJesus)有关耶稣兄弟的记载根据新约,雅各、约瑟(也作「约西」)、西门、犹大4人是耶稣的同胞兄弟(太十三55;可六3)。三福音书(太十二47-50;可三31-35;路八19-21)均载有这4人陪伴母亲马利亚去看望长兄耶稣之事。他们都听见耶稣宣称,凡遵行天父旨意的都是祂的兄弟姐妹和母亲。拿撒勒人均知这4人的名字并他们与耶稣的关系。马可福音六章3节记乡民见耶稣回乡传道,即纷纷议论说:「这不是那木匠吗?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吗?他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吗?」马太福音十三章55节所记略同,惟4位兄弟的名序最后两位有颠倒。据约翰福音二章12节记述,耶稣率众门徒下迦百农时,他母亲与几位兄弟也曾同往。住棚节前夕,4位弟兄往见耶稣,劝他去耶路撒冷过节。是时4人对耶稣所行的奇事尚不置信,惟劝祂当公开表现才能,以求多人接纳。他们说:「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约七4)耶稣透露连家人也有反对祂的,祂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太十三57;可六4)耶稣传道之初,祂的弟兄和乡亲都以为祂患了「癫狂」(可三21)。这4位弟兄终于克服了起初的怀疑态度,成为耶路撒冷教会初创时的骨干。从使徒行传一章14节可见4兄弟如何一反往日的不信,与母亲马利亚和众使徒在一座小楼上「同心合意的恒切祷告」。耶稣复活后曾向雅各显现(林前十五7);保罗归主后回到耶路撒冷,即造访了彼得和「主的兄弟」雅各(加一19);彼得获救出狱后,即往马可约翰的母亲马利亚家与众人会晤,见面时虽激动喜悦,他仍立即请众人「把这事告诉雅各和众弟兄」(徒十二17)。许多记载俱可证明,雅各在耶路撒冷教会已是一位声望卓著的领袖(徒十五13-21,二十一18)。他在耶路撒冷公会的会议上,曾极力支持接纳外邦人入教的主张;保罗从外地布道返耶路撒冷后,即向他报告了传道经历和外邦人纷纷归信的情况。雅各的名字固常见于记载,但耶稣其他几位弟兄似也备受敬重。保罗曾宣称自己也可娶妻一同传道,如同「主的弟兄」一样(林前九5)。一般相信雅各书的作者便是主的弟兄雅各,尽管作者并未言明身分(雅一1)。作者显然是当时教会的知名领袖,故推断他为主的弟兄颇合理。犹大书的作者自称雅各的兄弟,这雅各最合理的推论就是使徒行传中提到的教会领袖,也很可能就是雅各书的作者。犹大书的作者显然是福音书所记主的兄弟犹大(太十三55;可六3)。综览新约各书,十二使徒与「主的弟兄」是清楚区分的。如路加先依次列出十二使徒的姓名,再说「这些人同着几个妇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并耶稣的弟兄,都同心合意的恒切祷告」(徒一14);使徒保罗每提及「主的弟兄」,都与使徒有别(林前九5)。福音书提到他们时都以他们为一家的成员,与其他门徒有别。 血缘关系耶稣这几位弟兄究竟是约瑟与马利亚所生,还是约瑟与前妻所生,抑或仅是表弟兄呢?这问题颇多争议。基督教认为他们都是耶稣的同母兄弟;罗马天主教则力主他们只是耶稣的表弟兄;而希腊东正教在立场上虽与天主教相同,即认为马利亚与约瑟并无生育儿女,却以为这几位弟兄是约瑟前妻所遗。基督教的观点是,不仅这4位弟兄,且至少还有两位姐妹也都是马利亚和约瑟所生。新约数处使用「兄弟」一词的经文,最直接的意义都倾向于指有血缘关系的兄弟,而非广义的「兄弟」。与此一致的,新约凡提及耶稣的弟妹之处(约七和林前九除外),均与耶稣和马利亚有亲密关系,显然是同母膝下的兄弟姊妹。当然,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不排除马利亚可能是4兄弟之继母,但「表兄弟」之说则可能性不大。把耶稣的「弟妹」理解为祂的表兄弟,即马利亚姊妹的儿女,是根据甚么呢?谁是马利亚的姊妹呢?根据约翰福音十九章25节记载,耶稣临难时站在十字架前的有4位女性,她们是:耶稣的母亲、她的姊妹(无名)、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抹大拉的马利亚。根据马太福音二十七章56节记载,耶稣钉十架后的事则提到3位女性:抹大拉的马利亚,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马可福音十五章40节的记载也提到3位女性:抹大拉的马利亚,小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和撒罗米。三书所记的两位马利亚(抹大拉的马利亚和耶稣的母亲)俱相符,自毋庸置疑;而剩下的撒罗米,就是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有些学者认为撒罗米极可能就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的姊妹。另一个可能就是以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为耶稣母亲的姊妹;但是,两姊妹都以马利亚为名是不大可能。如此显明撒罗米就是耶稣的姨母,使徒约翰和雅各就是耶稣的表兄弟。故耶稣把母亲交托约翰照顾就较合情理(约十九26、27)。再者,圣经说耶稣是马利亚的「头胎的儿子」(路二7),表示马利亚在耶稣之后尚有生育其他孩子。马太的记述也有同样强烈的暗示:「但是在她生孩子以前没有跟她同房」(太一25,现代中文译本)。罗马天主教对「耶稣的弟兄」的解释是由耶柔米倡导,他是主后340至420年间的早期教会学者兼语言学家。他们的解释是以「弟兄」即「表弟」为基础;他们也论证加拉太书一章19节所谓「主的兄弟雅各」就是使徒雅各,即亚勒腓之子;他们又解释约翰福音十九章25节的革罗罢的妻子,即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的姊妹;由于马可福音十五章40节提到小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他们就假设耶稣的姨母就是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而小雅各是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因此,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必定是亚勒腓的妻子,也是耶稣母亲马利亚的姊妹。虽然这样的假设很是牵强,但耶柔米的理论是中世纪神学家所普遍接受的。罗马天主教倡言马利亚曾立誓终身守童贞之说,若然,她似乎不会许配给约瑟。事实上,这样的誓言是与旧约的婚姻观相违的;当时一个年轻的犹太女子不大可能作这事。希腊东正教在主后336至337年的一份公告,可阐明对此事的观点。基本的重点认为马利亚除耶稣之外绝未生育其他子女;主的弟兄、姐妹都是约瑟前妻所出,而由马利亚哺养成人。东正教跟天主教同样主张马利亚与约瑟的婚姻只是名义上的。他们指出马利亚只是许配给约瑟,而没有结合;而约瑟是个义人,本身也是贞洁的模范,决不会把圣灵拣选的器皿作自己的妻子。这种高举童贞过于婚姻的观点,可能出自对新约教导的曲解。这种观点流行于异教徒和东正教徒之中。到三世纪末开始,即有独身社群出现,且也产生了教士禁婚的规矩。当然,「耶稣的兄弟」有时是泛指一切信奉基督的人,他们与耶稣都是「神的儿子」(参太二十三8)。不过从新约上述各经节来看,耶稣的4个弟兄显然是指他的同母手足无疑,他们都是马利亚和约瑟的儿子。另参:「雅各」;「约瑟#6」;「主的弟兄犹大」;「马利亚#1」。――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