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Jeremiah,Bookof)旧约的先知书。依照中文圣经的编排,列在第二卷。作者来自亚拿突的先知耶利米,就是本书卷的作者,对于这一点,很少人怀疑。然而本书有几个部分,仍有疑问。第五十二章引发的争论尤多。第三人称的使用,不能成为否定本书卷作者是耶利米的理由。因为在同一段落中,第一人、第三人称,甚至第二人称,耶利米都有用到。如三十二章6-7节:「耶利米(第三人称)说:『耶和华的话临到我(第一人称)说:『你叔叔沙龙的儿子哈拿篾必来见你(第二人称)……』。」时间问题,是反对第五十二章是耶利米所写的最有力论证。耶利米约在主前657年出生。以未米罗达释放约雅斤,约在95年之后。五十二章33节更总括此后发生的事。此外,地点问题是另一个反对的论证。耶利米迁居埃及(四十三5-7),约雅斤却住在巴比伦。何况耶利米的著作,到五十一章已作结,五十二章成了一则附录。由于五十二章和列王纪下二十四章18节至二十五章30节平行,故推断耶利米书和列王纪下其他平行的段落,可能也是他人代笔的。巴录是耶利米的书记,二人的关系持续了很久。耶利米也给他勉励的话(四十五5)。依照当时的习惯,书记有权用自己的措辞,写下先知的信息;这并不否定神的默示。 真实性圣经和经外无数的证据(例:但九;《传道经》四十九;约瑟夫:《犹太古史》第十卷;他勒目之巴巴伯德拉),都证明了历史上真有耶利米其人,这卷以他为名的书,大部分内容都是他写的。同时代的圣经书卷,以及巴比伦、埃及、波斯等地保存的历史文献,都证明了耶利米书所记载的历史事件是真实的。圣经的高等评鉴学家,试图证实七十士译本没有记载的部分耶利米书,该部分就是不可信的。他们又以风格歧异(例:三十至三十三章),或字的拼法不同(例:二十七至二十九章),或语言学问题(例:十11是亚兰文写成,可能是个注释)为理由,称某些段落是后人加上的。他们又声称预言必在应验之后才写,所以他们把预言的日期,改在书内所显示的时间之后。这些理由没有一个足以推翻耶利米书的可信性。希伯来文的圣经,比七十士译本备受重视。当时的犹大人已经常接触亚兰文(参但二至七;结四至七)。同一作者在不同情况为不同目的而写的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风格。神也可能默示巴录,写成本书的一部分。而预言在应验之先写成,对信徒来说更非难以置信。七十士译本的耶利米书我们要特别留意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中的耶利米书。七十士译本的翻译,显然不大准确。七十士译本略掉了约2,300个希伯来字。第二十三章以后的错译、漏译,以及次序上的混淆,显示出混乱的情况。然而,今日通用的希伯来经文和七十士译本的次序,在死海古卷中都有出现,证明两者皆源远流长。两个版本都在文士的手下,经历漫长岁月,受到一定程度的损毁。七十士译本显然更为远离原本,但它却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帮助解答一些经文方面的问题。上表所列的,是希伯来文圣经和七十士译本异同之处。武加大拉丁译本、英文的天主教杜爱译本和钦定本、中文的和合本,以及现代所有语言通用的译本,都是依照希伯来圣经的次序。七十士译本约在主前二至三世纪才完成。七十士译本最主要的变更,在于它以希伯来圣经的四十六至五十一章,取代了二十五章13节下至14节。这几章重列为二十六至三十一章的经文,跟希伯来文的马所拉抄本的次序,更有很多混淆变动之处。历史和考古资料在约书亚攻占应许地之前,亚拿突已是迦南人的一个村落。故此亚拿突之名,可能来自女神亚拿。当地人对亚拿神的膜拜十分盛行,这神专掌性爱和战争。从发掘出来无数的偶像,都证明了膜拜这女神的人,行为是何等堕落。但也有人认为亚拿突之名,是来自闪族语中「应允祷告」一词。 韦金马斯顿探险队1932至38年在拉吉发掘了21块,作为信札之用的陶片。这些信札生动地描绘了耶利米书三十四章7节所载犹大的堡垒,只剩下拉吉和亚西加。其中几封信都提到了「先知」,第十六封信仍保存了这位先知名字的最后一组字母:“-iah”;写信的人名叫何沙雅(耶四十二1,四十三2)。最后几封信提到亚西加的烽火讯号已经停止了(亚西加失陷了。耶六1所提的「号旗」,可能是这些烽火)。他们所期待的埃及救兵,未能拯救拉吉和耶路撒冷。从特毕美森发掘到耶利米时代两个陶瓶的把手,上面刻着「约雅斤家宰以利亚敬」的字样。类似的把手,在伯示麦又找到了1个。约雅斤虽被掳到巴比伦,人民显然还以他为真正的君王。他皇室的产业由一位家宰负责管理。耶路撒冷陷落后,尼布甲尼撒指派基大利为犹大省长(耶四十5-12)。他的印章于1935年在拉吉发掘出来。在拿士伯废丘找到了雅撒尼亚的印章,属耶利米的时代。耶利米书三十五章3节虽也提到这个名字,但这印章可能属于列王纪下二十五章23节所提的雅撒尼亚。在拉吉又掘到了沙龙的印章。这印章可能是约西亚王的幼子所有,或拉吉信集中提到的沙龙,甚至可能是耶利米书在三十二章7节和三十五章4节提到的其中一个人。印上「玛斯之子」的字样,可能不是指其人的家系。此外,另一个希勒家的印章也同样有「玛斯之子」几个字。这个印章也是来自耶利米的时代,故此可能属于耶利米的父亲,或当时的大祭司,也有可能另有其人。 最可为证的发掘,是来自尼布甲尼撒时代巴比伦的伊施他尔门楼,一块鉴定为主前585年的楔文坭版,把犹大地的王约雅斤,列为当地的俘虏之一。巴比伦的历史,甚至记载一位名叫基纳雅的人,负责照顾约雅斤5个儿子(参代上三17、18)。写作年代耶利米书信息的时序,构成一个不能完全解决的困难。一部分的段落清楚写明日期,给我们提供了有用的线索。但其余部分的先后次序,却不能确定。(参「耶利米书信息的时序」一表)。写作地点和收信人耶利米在亚拿突开始事奉后不久,迁到耶路撒冷。他一直住在那里,直到主前584年,跟那些不顺服的难民流浪到埃及为止。约雅斤被掳(主前597)之前,犹大的君王和人民是他信息的对象。后来信息的对象除了原来的人外,又加上了被掳到巴比伦的人(例:第二十九章)。迁居埃及后,当地的犹大人也是他传讲信息的对象。写作目的神委任耶利米时,道出了祂的目的:「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一10)。开首4项指出,被神立在列邦列国之上的耶利米,要借着对道德和属灵罪恶的谴责,摧毁当时的宗教和社会结构。神无疑把埃及、亚述、巴比伦造成的毁坏,看作是实现耶利米所传的真理。耶利米责备道德和宗教的恶行,呼吁人民顺服神藉巴比伦所降的惩罚,以及宣告顺服会带来祝福,都是前后一致的信息。读到西底家向耶利米求教时(三十八14),我们已经知道耶利米会说甚么话。难民的领袖问及应否到埃及去时(四十二3),我们早已知道耶利米会怎样回答。我们甚至能够预知求问的人,会怎样硬心拒绝神的信息。他们显然只是希望知道神的旨意,却没有打算听从。此外,耶利米书的目的,也包括了预见遥远的未来,当新约取代旧约(三十一31-37),应许那些得着改变的人,不再犯罪,而是顺服神,他们将可得着神所应许的千禧年。内容提要虽然很多人都看不到耶利米书逻辑的次序,但细读耶利米书,便能看出内容的分段。以下的大纲就是以此分段的。一、序言(第一章)二、从神而来对犹大人的谴责(二至二十五章)三、历史──围城前耶利米的表征和苦难(二十六至二十九章)四、盼望之书(三十至三十三章)五、历史──围城后耶利米的表征和苦难(三十四至四十五章)六、从神而来对外邦的谴责(四十六至五十一章)七、结语(第五十二章)先知以一连串诗体形式的宣讲,责备耶路撒冷的罪恶,作为他事工的开始(二1至三5)。接下来的是一些类似的信息(部分是散文形式,至第四章止),然后以审判的诗作结(五至六章)。在圣殿门口的信息(七至十章),则引入对背约者的指摘(十一至十三章)。为旱灾(十四章)和其他灾难(第十五章)而写的哀歌,与其他对于悲伤的表达,有很多相似之处。耶利米和其他先知一样,善用实例去教训人。除了变坏了的麻布腰带(第十三章)、打碎的瓦瓶(十九,二十,二十八章)、无花果(第二十四章)、轭和绳子(二十七,二十八章)等实物例证外,尚有藉别人(第三十五章)和先知自己的独身(十六2、3)、不入丧家(5-7节)、不参加宴乐(8、9节)等为例。这都帮助他阐明和强调他的信息。耶利米宣告信息的地点,也对他的信息有画龙点睛之效。他在君王出入的城门口,宣扬审判的火,将要从这门口进入(十七19、27,三十九3)。他去到窑匠家中(第十八章),又去到欣嫩子谷和陀斐特(又称「杀戮谷」;第十九章)。一章8节暗示耶利米要受逼迫,又在一章19节预言这事。这逼迫首先来自家乡(十一19-23),连他的亲人也反对他(十二6)。公开的反对,使他被殴、上枷(二十2、3)。耶利米其实宁愿保持缄默,因为开口便要受苦(二十9);但神的话却如火在他的骨中,使他不能闭口不言。结果他受尽朋友的非难、嘲笑、恐吓、指摘,甚至生命也有危险(二十7-18)。耶利米所以能够在祭司、先知、人民手下大难不死,全靠几位忠实的朋友(二十六8-24)。他的预言逐渐成就,人们对他的憎恨也随之上升。他被诬告、痛打后,又囚在牢房多天(三十七14-17)。在卫兵的院子内歇了几天后(三十七21),领袖又再哗然要求把他杀死(三十八4)。他们把他丢在干了的蓄水池中,使他陷在淤泥中(三十八6)。他被拯救,逃过一死,但仍监禁在卫兵的院子(三十八28)。他的著作被割破、焚烧(三十六23),他所说的话遭人否定、拒绝(四十三1-7,四十四16)。盼望之书不是没有审判的话(三十二28-35),在耶利米书其他地方,也不是没有光明(三11-18,十六14-16,二十三1-8,二十九10-14)。但在这幽暗的书卷之中,这4章(三十至三十三章)依然带来了令人欣悦的安慰。盼望的高峰是预言那新约(三十一31-40),这也是新约引用耶利米书最长的段落(来八8-12)。耶利米书也有描述摩西律法和圣礼的结束(例:三16),以及那新约的永恒(三十二40,三十三19-26)。至于耶利米在主前594至589年之间的言行,我们所知不多。西底家的顾问计划和邻邦联盟,共同密谋摆脱巴比伦的重轭。他们的阴谋可能已被人(也许是以东)向巴比伦告发。巴比伦大军压境时,西底家向耶利米寻求充满盼望的预言,却一无所得。利甲族人忠于拿细耳人的愿之事(第三十五章),发生在约雅敬年间。然而在被围之时,这事件却是极佳的实例。利甲族人顺从了人的诫命;犹大人却拒绝了神的诫命。利甲族人因此蒙福(三十五18、19),犹大却因此受到审判(15、17节)。耶利米宣称,拒绝神藉先知传达的信息,必招致毁灭(第15节)。约雅敬王以轻蔑的态度对待先知的书卷(第三十六章),活生生地证实了先知的话。西底家王在耶利米书三十七章另一次的询问,把焦点集中在围城上(不依时序的三十五、三十六章,是加插的例证)。耶利米书三十七章11节,把时间推到尼布甲尼撒王暂时解围,引兵把法老合弗拉的军队逐回埃及的时候。趁着局势稍缓,耶利米出发到亚拿突或附近地方,参加一个家族会议,解决一些产业问题。第三十二章6-15节提及的地业,可能也在讨论的范围内。然而就在离城之时,耶利米却以投降巴比伦的罪名被捕。他被囚在牢房中,直至他得到西底家王的善待。西底家的官员有充足的理由,控告他煽动叛乱;耶利米曾宣告应当投降巴比伦(二十一9,三十八2)。叛国是死罪,他们对耶利米的判决也是这样(三十八4、5)。在当时充满暴力的环境,官长也选择了残忍的方法处决耶利米:把他丢在一个淤泥坑中,让他在那里饿死,也在那里埋葬。古实人以伯米勒同情耶利米的处境,劝王放他出来。然而一贯不改、关乎审判的预言,又再次从耶利米的口中发出。他对王的信息,有一句反映了他刚经历的处境:「你的脚陷入淤泥中……」(三十八22)。耶利米书三十九章1节至四十三章7节,记载了从耶路撒冷沦陷到逃亡埃及的史实。所记的历史包括了耶利米获释(第三十九章)、基大利的任命和被弒(四十,四十一章)、神警告他们不可到埃及去(第四十二章)、人民顽梗地悖逆(四十三1-7)。耶利米最后的话写在第四十四章。听见耶利米信息的,是从埃及各地,远达巴忒罗而来,那些拜偶像的犹大人(四十四4-6)。耶利米重复昔日先知的劝诫,要他们离弃假神,归向耶和华,却徒劳无功(四十四15、16)。对巴录的信息(第四十五章),约在主前605年写成,放在这里作为本书主要部分的结语。这主要部分以「拆毁」、「拔出」开始(一10),在此也以相同的希伯来动词作结(四十五4)。巴录若有意在犹大王廷,像他兄弟西莱雅(五十一59)般争取高位,耶利米的忠告是:这是徒劳无用的。正如前面各章所说,灾祸必然来临。四十六章1节引入了从神而来对列国的谴责(四十六至五十一章)。这些预言和以赛亚书第十三至二十三章、以西结书二十五至三十二章、阿摩司书一章3节至二章16节一样,是一个独特的分段。「论及列国的预言」一表列明了各先知责备外邦列国的预言中,可互相对照的经文。在这些论到列国的预言中,部分记载了日期。证明这些默示,是耶利米在他不同时期的事工中发表的。耶利米书只是把这些预言集合起来而已。论埃及的预言,以诗体的描述开始,生动地描绘了埃及占领迦基米施,不久便被驱逐(主前605;四十六1-12)。第二首诗歌(四十六13-26)所述的,可能是主前601年法老尼哥在边界阻止尼布甲尼撒的一役,也可能是主前588年合弗拉不能为西底家解围的那一战。但最有可能的,是预言主前568年尼布甲尼撒乘埃及衰弱,进侵占领。那一次正如预言所说,尼布甲尼撒设立了审判的宝座(四十三10),判决所有叛徒死刑;其中也包括了参与反巴比伦阴谋的犹大人。论埃及的预言,重复了盼望之书一部分(四十六27、28;参三十10、11)。论以东、亚拉伯、腓尼基诸城(推罗、西顿)和亚扪的信息,主要是谴责人们的骄傲、残忍、拜偶像。论以拦的诗歌(约在主前597发表)是耶利米书独有的。以拦人住在巴比伦以东,和以色列鲜有接触机会。其他先知都没有宣告对这民族的审判。耶利米预言以拦要遭受灾难,但最后得以复兴。以西结把以拦列为阴间的居民之一(三十二24)。最后一项的审判,证明先知不偏不倚的态度。耶利米的信息,使他得到巴比伦人的厚待。巴比伦人残忍地处置其他犹大人,却尊重、善待耶利米。然而当神责备巴比伦的话临到,耶利米也不顾自己的安全,公开把它宣告。从前,他也是这样,明知缄默是自保之道,但他不顾一切,宣告责罚埃及的信息。「耶利米的话」在第五十一章终结了(第64节)。耶利米从前的预言,有部分记在第三十九章的历史事件中,又在第五十二章复述了(参王下二十五;代下三十六)。耶利米书的编者,显然有意记述耶利米预言应验的历史证据,作为高潮,结束全书。然而他也记叙了其他地方没有叙述的一些事实。教导国家犯罪,带来全国的惩罚。没有真理,比这个说得更清楚了。外邦和以色列同在审判之下,因为神不单是犹大人的神。神审判国家时,并没有忽略个人。神在每一个人面前,摆明了生和死的路(二十一8),又劝告每一个人拣选生命(二十七13:「为何要……死亡……呢?」)。 耶利米用古实人的肤色和豹子的斑点,描绘人性的堕落(十三23)。人堕落程度之深,是无法测度的(十七9、10)。人甚至喜爱虚假(五30、31)。但神应许改变那些愿意呼求祂的人(三十三3),赐给他们「新心」(二十四7,三十二38-41)。新心是新约最高的应许(三十一33-35)。成就这项拯救工作的弥赛亚,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王、公义的苗裔、大卫的苗裔(二十三5、6,三十三15、16)。接受这救恩的人,将会组成一个新的国度。经过好像产难般的灾难以后(三十6、7),犹大人将要明白他们的弥赛亚真正的身分。他们以哀哭悔改的心相信、接受祂时,便得洁净(三十三8)。全能的神(三十二27)要从万国把他们召回(第37节)。RogerDouglasCongdon另参:「耶利米#1」;「以色列史」;「预言」;「先知,女先知」。――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