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犹大书」提要

 

壹、作者

 

         本书作者自称「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的弟兄犹大」(1)。在新约圣经中,本书之外记载名叫犹大的至少有六位:(1)卖主的加略人犹大(太十4)(2)主耶稣的肉身弟兄犹大(太十三55)(3)雅各的儿子犹大(路六16)(4)加利利的犹大(徒五37)(5)扫罗得救后接待他的大马色人犹大(徒九11)(6)称呼巴撒巴的犹大(徒十五22)

         上述六位犹大,仅主耶稣的肉身弟兄犹大符合本书作者自称「雅各的弟兄犹大」的条件,因为主耶稣的弟兄当中也有一位名叫雅各(参太十三55),他就是《雅各书》的作者(参雅一1),又被称为「教会的柱石」(参加二9)。虽然另一位雅各的儿子犹大(路六16),和合本小字注明:「儿子或作兄弟」(参徒一13),但他是十二使徒之一,而本书17节说:「你们要记念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使徒从前所说的话。」这表示本书作者自己并不在使徒之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本书的作者犹大就是主耶稣的肉身弟兄犹大,他也是雅各的弟兄。

         有些解经家辩称,本书作者不在前述六位之列,而是另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犹大,凑巧他也有一位名叫雅各的弟兄。但这样一位不出名的犹大,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权威,被后来的教父们公认而将他的著作列入新约圣经中的一卷。

         至于主耶稣的肉身弟兄犹大,新约圣经也未详载他的言行,我们仅知他可能和他的弟兄雅各一样,起初并不信主(参约七5),当主死而复活以后向他们显现(参林前十五6~7),这才使他们相信祂,并且也可能有分于耶路撒冷楼房中的恒切祷告(参徒一14)。当他的弟兄雅各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参徒十五413)之后,犹大则可能带着妻子到各地往来作工传道(参林前九5),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那班异端假教师,对他们的邪说与恶行有第一手的经历,因此才会如本书所记,对他们深恶痛绝。

 

贰、写作时地

 

         本书的写作时间,根据本书的内容:(1)「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3)(2)「要记念我们主耶稣基督之使徒从前所说的话」(17)(3)书中所描写关于异端假教师的话(410~16),语气都显示已经成为事实,不像《彼得后书》那样用未来式语气:「将来必有(彼后二1),「在末世必有(3)

         综合上述三点内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本书成书日期应比《彼得后书》较晚;(2)当时除了使徒约翰以外,其他的使徒们可能都已经为主殉道。因此,本书的写作时间,应当是在主后80~90年。虽然有些解经家,根据本书未提耶路撒冷在主后70年遭焚城的事,而断定本书成书日期应早于主后70年。但使徒约翰的著作,包括《约翰福音》、《约翰一、二、三书》和《启示录》都晚于主后70年,在这些书中也都丝毫未提耶路撒冷焚城的事,因此,此事不应作为成书日期的考虑要项。

         至于本书的写作地点,毫无资料可查,故不予推测。

 

参、本书受者

 

         本书的受者为「那被召、在父神里蒙爱、为耶稣基督保守的人」(1),由此可见,本书并无特定的受者,既不是写给某一地的教会,也不是写给某一位信徒,而是写给所有蒙召、蒙爱和蒙恩之人的公函,不论其为教会团体或信徒个人,都可视为本书的受者。

 

肆、写本书的动机

 

         本书的作者鉴于基督徒所「同得的救恩」正面临极大的危机,因为有些异端假教师「偷着进来」,改变神救恩的性质,又否认主耶稣基督的神性,故此特地写书呼吁所有的信徒,应当起来为那纯正的信仰真道竭力的争辩,以免教会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辙。

 

伍、本书的重要性

 

         本书是新约书信中的最后一卷,又是在《启示录》之前的一卷书,故可视为新约书信的总结,又是《启示录》的序言。新约书信详论救恩的真理,作为我们信仰的依据,藉以取得并享受神「这么大的救恩」(来二3)。但若无本书的「打结」,则所得救恩恐怕有「随流失去」的可能。而《启示录》则预言末世的结局和审判,以及千年国度的奖赏和永世的美景。本书即在《启示录》之前揭开序幕,给我们摆明两条道路:凡竭力持守那纯正的真道者,就是蒙主保守的得胜者,必会有分于将来的奖赏;反之,凡往错谬的道路上直奔的,便会受神审判而被惩罚。本书在圣经中承先启后的地位,藉此一目了然。

 

陆、主旨要义

 

         本书的主题是要为信仰真道竭力争战。属世的争战,有防守和攻击两方面;属灵的争战,则有认清敌人和建立自己两方面。我们若要在信仰真道的争战上得胜,消极方面,须清楚认识异端假教师的性质、作法和结局,以他们为鉴戒;而积极方面,则须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其要领有三:(1)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2)在圣灵里祷告;(3)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

 

柒、本书的特点

 

         本书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十个「三角组合」:(1)三项恩典:被召、蒙爱、蒙保守(1)(2)三重祝福:怜恤、平安、慈爱(2)(3)三类鉴戒:不信的以色列百姓、不守本位的天使、随从逆性情欲的所多玛蛾摩拉人(5~7)(4)三样败坏:该隐的道路、巴兰的错谬、可拉的背叛(11)(5)三不敬虔:不敬虔的人、行不敬虔的事、说不敬虔的话(15)(6)三保守法:造就、祷告、仰望(20~21)(7)三一位格:圣灵、神、主耶稣基督(20~21)(8)三种态度:怜悯、抢救、存惧怕的心怜悯(22~23)(9)三段时间:万古以前、现今、直到永永远远(25)(10)三层保守:主的保守(1)、自己保守(21)、神的保守(24)

         二、本书引用当时犹太人众所熟悉的传说故事──天使长米迦勒为摩西的尸首与魔鬼争辩(9)。据说这个传说故事载于《摩西升天记》,但该书业已失传,无法考证。

         三、本书引用伪经《以诺一书》中的亚当七世孙以诺的预言(14~15)。但这并不等于本书作者犹大承认伪经的圣经地位,因为其它的经卷也曾引用过非正典的经外之言,例如:(1)徒十七28引用希腊人的诗;(2)林前十4引用拉比米大示(Midrash)的话;(3)提后三8的「雅尼和佯庇」这两个名字并非出自旧约圣经;(4)多一12引用革哩底一个本地先知的话。

 

捌、本书与其他圣经书卷的关系

 

         本书3~18节有许多处经文与《彼得后书》二1~3近乎雷同,兹将它们列述于下:(1)异端假教师和他们的教训偷进了教会中(3;彼后二1)(2)不守本位的天使(6;彼后二4)(3)所多玛、蛾摩拉二城的事(7;彼后二6)(4)异端假教师污秽身体、轻慢主治的、毁谤在尊位的(8;彼后二10)(5)异端假教师与那没有灵性的畜类一样(10:彼后二12)(6)使徒们曾预言末世必有异端假教师出现(17~18;彼后三2~3)

         这就引起使徒彼得和本书作者犹大,到底是谁抄袭谁的争论。无可讳言,《彼得后书》成书在先,《犹大书》成书在后(请参阅「贰、写作时地」),犹大应曾参考过使徒彼得的书信,但他也加进了许多《彼得后书》所没有的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彼得后书》是属事先的警告,《犹大书》是属现实之事的揭发。

 

玖、钥节

 

         「亲爱的啊,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20~21)

 

拾、钥字

 

         「保守」(121),「拘留」(6),「存留」(13)(注:原文都同一个字,但24节的「保守」原文却不同字)

         「怜恤」(2)、「怜悯」(212223)

         「真道」(320)

         「不敬虔」(15151518)

 

拾壹、内容大纲

 

【竭力为所信的真道争辩】

   一、引言──问安(1~2)

   二、争辩的原因──因为教会中有异端假教师出现(3~16)

         1.异端假教师的错谬──曲解真道(3~4)

         2.异端假教师的鉴戒──三个历史的事例(5~7)

         3.异端假教师的言行──像作梦的人与没有灵性的畜类(8~10)

         4.异端假教师的祸因──三个历史的事例(11)

         5.异端假教师的本相──六个可怕的比喻(12~13)

         6.异端假教师的结局──以诺的预言(14~16)

   三、争辩的装备──对己和对人(17~23)

         1.记念使徒的话──圣经的印证(17~19)

         2.在真道上造就自己──信仰的充实(20)

         3.在圣灵里祷告──圣灵的帮助(20)

         4.保守自己──神的爱和主的怜悯之加力(21)

         5.对人怜悯、抢救,对情欲惧怕、厌恶(22~23)

   四、结语──赞颂(24~25)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犹大书注解》

 

犹大书(Jude,Letterof)这是一封简短而直率的书信,受书的教会被假师傅渗透了,以致道德沦亡,邪恶横行。犹大揭露这些犹太人基督徒教会的内部情形,也引起一些疑难,叫基督徒释经学者不易处理。作者犹大书中清楚说明作者是「雅各的兄弟犹大」(第1节),亦即主耶稣的兄弟;他的兄弟雅各乃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犹大与雅各不同,他喜欢到处宣教,可能时常携带家眷同行(林前九5)。他在年老时,很可能时常写信给他曾设立或拜访的教会,并听过教会中的那些假师傅为祸的问题。虽然如此,犹大书是否真由主的兄弟犹大所写,还很具争议性。有人以为作者另有其人,不是主的兄弟犹大,或者是后来的人假托犹大之名而作。第一个假设并不可取,圣经中有另一个犹大是一位使徒(路六16;徒一13),是一个叫雅各的人的儿子,而不是雅各的兄弟;再者,犹大书17节似乎把作者犹大和使徒分别出来。由于早期教会中只有一个著名的雅各,即主的兄弟,我们不难相信这里所说犹大的兄弟雅各,即是这位教会领袖,不然难免容易产生混淆。书中说犹大是雅各的兄弟,自然应指耶路撒冷教会的雅各,亦即耶稣的兄弟雅各。书中所以不用「主的兄弟犹大」,很可能如亚历山太的革利免所言,是出于谦逊。有关犹大书为后人所作之论也大有问题。为甚么作者要选用犹大这样一个较僻的名字,而不用保罗、彼得或雅各?又为何他不用一个较受尊敬及有权威的名衔?因此,我们虽然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和著书年代,也可以总结此书的作者是主的兄弟犹大。写作年代、缘起和收信人关于本书的写作年代、缘起及收信人,书中并未明言。由于信内说从前已经交付了真道(第3节),又说收信人已经听过使徒的教训(语意间表明这些使徒已经死去,参第17节),故推断此书的作者于主后60100年间成书。犹大写书时应已年老,居住在加利利,又或者已经回到耶路撒冷。我们猜测收信人是叙利亚的犹太人基督徒所组成的教会,因为书中指摘的异端,在该地最为流行。不过,这只是猜测而已,没有足够的证据。背景我们难以了解犹大书的写作背景,主要有3个因素。第一,书中所说的异端难以确定。有人认为是早期的诺斯底主义,也有人以为只是道德伦理上的偏差。若该异端果为诺斯底派,他们相信天使及众神都有等级之分,也以为耶稣只是攀登救恩的第一步,他们又会把神当作低一等的创世者,而不是独一的主宰(第4节)。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书中为何提及天使和魔鬼(第9节),而且强调神的合一(第25节)。然而,这些也可能只是人们为不道德行为的辩解,对魔鬼的能力作出愚昧的嘲笑而已,并没有清楚证据显明他们是诺斯底主义者;但很多迹象表明他们把福音的自由当作犯罪的借口(参罗六;林前五,六)。这些假师傅不理会基督,没有遵守祂的道德教训,对天使也口出污辱之言,而他们自己却深陷罪中,这也是另一种道德罪恶。这便是犹大书写作时之背景;然而道德上的败坏与教条上的偏差往往同时发生,故可以想象受书的教会在教理方面可能也有弊病。其次,令我们诧异的是犹大在书中引用了两本旁经,一本为《摩西升天记》(犹9),另一本为《以诺一书》(犹1415,引自《以诺一书》一9)。这些引文及书中所用的比喻,显出作者和读者颇为熟悉犹太人的旁经。此外,这也显示出犹大对旧约经典之外的经书、文献同样重视,认为它们能继承和发扬真理的传统,而且它们的预言也带有权威。犹大接受此类经书,并不希奇,因为当时的犹太人除了用旧约经典之外,还用许多旁经作为精神食粮及敬拜的助本,初期教会许多基督徒也常用这类经书(他们的圣经有时不包括新约部分,因为有些还未写成,有些则被认为并非正典),直至主后三世纪,新约才确定下来,但这已是犹大书写成之后很久的事了。我们应认识到一点:犹大虽然可能相信这些旁经引文的历史性,但书中的信息并不以此为根据。犹大没有提到摩西和以诺的历史,他要写的是如何对待在尊位的(第8节),及神会如何对待不信的人(第13节)。引文只用来说明犹大的教训;但对初期的读者来说,引用旁经是会增加其说服力的。我们不应因为犹大引用旁经而困惑不安,像保罗也引用了异教作者,或在希伯来书中,也引用《马加比二书》的比喻(徒十七;多一12;来十一35)。圣经的权威性在于圣经作者的立论,而非引文。第三,犹大书中显示它与彼得后书二章之间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犹大书应是彼得后书二章的延伸,或彼得后书二章是犹大书的缩本和纲要。这两本书的用词遣字及例证尽皆相同。要判断谁借用谁的作品极为困难,大概是彼得后书借用了犹大书,把它强烈的谴责信息转化为教导性的口吻;若先有彼得后书,则我们很难想象犹大还会想到要写一封信息如此强烈的信。这种借用方式不应对基督徒构成问题,因为所有圣经作者皆不以自己为信息之原创者,他们借用其他圣经经文,也从圣诗或非正典的著作中撷取资料和字句。神同样可以默示人从别的作品引用词句,正如祂默示人写作一样。我们在圣经中可以发现有些完全重复的字句(例:诗十八;撒下二十二)。写作目的和神学教导犹大写书之目的在于劝勉和鼓励(第3节)。明显地,他要强化初期的教会,使其能抵挡那些把福音歪曲了的假师傅。因此,他接二连三地要求信徒站稳,保卫福音的纯正(3202124节),但他也不愿看见教会把这些师傅全部逐出,因为他希望把其中一些挽回过来,虽然这是十分危险的(第23节)。在劝勉的话中,犹大没有提出任何新的教义,但他再次强调一些旧的教义:(1)他强调福音的道德本质,说明必须在生活及言语上保持纯洁;(2)他对基督的救恩表示极高的敬意,而且对神有坚定的信心;(3)他认为需要尊重世界及属灵上在尊位的(8-11节);(4)他有清晰的末世观念,强调将来的最后审判(1415节),而且末日并非将来的事,而是已经来到(第18节);(5)他警诫信徒要在道德和教义上持守,至死忠心(19-21节);(6)他洋溢着传道的热情,希望帮助那些犯了错的人,因他们离开了神的恩典(第23节)。内容提要问安(12节)作者谦虚地自称耶稣基督的仆人,写信给教会里忠心的人,就是那些在神并基督里蒙爱、蒙保守和蒙召的人。务要持守真道(34节)犹大原先计划向这些信徒谈论真道(「我们同得救恩」)。可是,我们无法知道他预先计划要教导的是甚么,因为就在他准备教导时,他接获一些消息,迫使他改变计划。有些人加入教会,可能带着别的动机(「偷着进来」),他们对教会来说是一种危机。故此,信徒必须竭力将从使徒们及犹大所领受的教义(意即神学及伦理学),保持纯正。犹大向这些假信徒提出两个控诉:(1)他们把神的恩典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容许公开行淫,并以此为在基督里自由的记号(参罗六;林前五,六);(2)他们否认耶稣为主(不遵从祂的教导)。莫忘神的审判(5-7节)由于收信人可能是犹太信徒,熟习旧约及犹太传统,作者选了3个例证来说明背道者的结局:(1)审判同样可以临到那些从前称为神的子民身上(就如发生在那些从埃及「蒙拯救」的人身上;出三十二28;民十一3334,十四293035)。(2)背道的结局是永远灭亡(正如《以诺一书》六至十六描述堕落了的天使之境况;这是犹太人的传统思想)。(3)道德腐败也是背道的一种表现,足以令人灭亡(例:所多玛,创十九2;彼后二46强调所多玛的同性恋行为过于其他不公义之事;结十六49却以斥责不公义为主,故此不正当的性行为可能出现于假师傅当中)。这3个例证促使人认识当时的教会面对之严重问题。对假师傅的谴责(8-16节;参彼后二10-17)这些假师傅宣称从梦中得到启示,并以此为他们作恶的根据。他们的罪包括:(1)性放纵(不限于同性恋);(2)否定基督的权威(拒绝祂的道德教训);(3)毁谤天使(不论好坏)。在《摩西升天记》中的例子显示,说这些话便是犯罪:甚至天使长斥责魔鬼时,也不用这些师傅抨击天使时说的话。不过,这些不敬虔的人却完全不知道他们正在侮辱谁(参林前二7-16);他们任意在肉体上犯罪,就像畜类一样,被这罪败坏自己。因此,这些师傅便像该隐(在犹太传统,他象征了暴力、情欲、贪婪及悖逆神)、巴兰(他试图陷民于罪以赚取金钱,民三十一16;申二十三4),以及可拉(他背叛神赐予摩西的权柄,民十六)。他们亦危害信徒,因为他们将圣餐中的爱筵变作狂欢享乐(参林前十一20-22),使教会其他的礼仪都腐化了。他们只顾自己,毫无神真正的属灵恩赐(像无雨的云或冬季的枯树,路十三6-9),只有预备迎接第二次的死亡(他们的命运已注定,犹如已发生的事情一样)。这些人只有恶行,正如堕落了的天使(在犹太传统,星是天使的象征,《以诺一书》十八13-16,二十一1-10)。在《以诺一书》一章9节,以诺的预言表明了他们必灭亡。这预言原本论及神要来施行审判,但犹大却指着基督而说,就是要来审判信徒的那一位(太二十五31)。基督将偕同天使天军向犯罪的人施行公义的审判。这预言的范围包括那些向神发怨言、像以色列人般控诉神(出十六7-12,十七3)、按私欲而行、满嘴谬论、为个人利益而阿谀奉承的人。教诲忠信信徒(17-23节)忠心的信徒必须紧记使徒(这里单指十二使徒,不包括保罗、巴拿巴及其他使徒)在世时曾预言的境况: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私欲行出各样不敬虔之事(彼后三3)。这些假师傅便是这样的人。他们分裂教会,虽然自称属灵,领受异梦,但他们却全然属世,因为他们没有圣灵。忠信的人必须儆醒,并常在主的爱中,不随从这些异端陷入悖逆之中。他们(1)在使徒的教训、榜样和信仰的根基上建立自己(与引致分裂的行为恰好相反);(2)在圣灵里祷告(弗六18,跟那些没有圣灵的人区分出来),以及(3)全心等候基督在将来的最后审判中彰显怜悯(《以诺一书》二十七34)。然而,信徒必须面对那些受错误教导的人。不过,这里的希腊用词却不甚明确(犹大想到的可能不只是某一群人)。犹大可能要求教会怜悯摇摆不定、不知应否随从错误教导的人,而且挽回那些跟随错误教导的人,犹如从地狱中把他们抓回来,又或存怜悯的心(假若他们悔改,便随时接纳他们回来),同时因为畏惧神的审判,严格地避免跟这些不悔改的人来往。祝福(2425节)犹大以三一颂作结,可能是提醒读者他们教会的礼仪(罗十六25-27)。面对众多在信仰上跌倒的人,犹大称颂神不单保守他们不致失脚,同时带领他们安稳地在祂跟前欢欣。这就是那位独一的神,藉耶稣基督救赎我们,愿荣耀、威严、能力及权柄这4项属性(典型的荣耀颂)都归与祂,从今时直到永远。PeterH.Davids另参:「离经背道」;「耶稣的弟兄们」。――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