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犹大

 

按出生先后秩序,「犹大(创二十九35)不是长子;按世上的地位,「犹大」也不如约瑟;我们蒙召,并不是因为我们有智慧、能力、尊贵,所以我们不可自夸(林前二26~29)―― 黄迦勒

 

{\Section:TopicID=1702}犹大 Juda(人名)

字义:    赞美 Praised,河流 Stream

汇编:    3:26主耶稣的一先祖,是在被掳以前的人。

―― 陈瑞庭

 

{\Section:TopicID=1703}犹大 Judah(人名)

字义:    受赞美的 Praised

汇编:    29:35;代上5:2雅各的第四个儿子。

            2:403:9一利未人,同所罗巴伯回国者有其子孙。又名何达威雅。

            10:23娶外邦女子为妻的人。

            11:9尼希米时为耶路撒冷的副官。

            12:834管理称谢事的一利未人。

            12:36为圣城行告成礼的人。

―― 陈瑞庭

 

{\Section:TopicID=1704}犹大 Judas(人名)

字义:    敬拜 Worship

汇编:    3:30主耶稣的先祖。

            6:71加略人,卖主者。

            13:55;可6:3主耶稣的兄弟。

            10:3;可3:18;路6:16;约14:22;徒1:13十二使徒中的一人,是雅各之子,又名达太。

            2:2;徒5:37在报名上册时蛊惑百姓生乱的人。

            9:11住大马色者,保罗常住在他家。

            15:222732同西拉被选为代表往安提阿去。

―― 陈瑞庭

 

{\Section:TopicID=3007}犹大 Judah(地名)

字义:    赞美 Praise

汇编:    2:2族名,亦地名,据有巴勒士坦之南部。

―― 陈瑞庭

 

犹大(Joda,Judah,Judas,Judea)1)意即「犹太人之地」,尤指被掳归回后犹太人所居之处。由于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大多数是前犹大国子民,故他们称其地为「犹大」。凡研读圣经者,对此地皆甚表兴趣,因圣城耶路撒冷、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及耶稣脚踪常到之处,皆在犹大地之内。定义首见于以斯拉记五章8节,属波斯王国之一省。在马加比时代的文献中,提及希腊人从波斯人手上夺得犹大地(《马加比一书》五45,七10)。在罗马时期,犹大地为罗马人统治,先隶属于叙利亚,直至主前37年左右,才由希律王管辖。「犹大」或「犹太」一词有时指所有犹太人居住之地,即巴勒斯坦西部地区(路二十三5;徒十37,二十六20)。然而新约时代一些非基督徒的作者,如斯特拉波、塔西图及斐罗则以这词语泛指巴勒斯坦一地。但一般多采用较狭之义,意即巴勒斯坦南部一带。其他两个地区或分区为北部之加利利及中部之撒玛利亚。地理在各个历史时期,犹大地的疆界也有不同,然而该省大致上包括以前属于犹大、但、便雅悯及西缅支派的土地。北部之疆界毗连撒玛利亚,但由于没有天然地势,如山谷、河流或丘壑等,帮助分界,故界线并不清楚。然而一般皆以地中海旁之约帕,直至死海以北1012哩的约但河为北面的边界。南面的疆界从迦萨西南7哩,穿过别是巴而至死海。根据士师记二十章1节,别是巴即国之南疆,是犹大地南边的界线。东面则以死海为界,西边则为地中海。故犹大一地宛如方块,四边阔约45哩。

历史犹大的历史由波斯时代(主前539-331)始。当时波斯王古列准许犹太人回到该地,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在希腊统治时期(主前334-167),该地为西流基人管辖,西流基人乃亚历山大大帝派驻叙利亚的部属遗裔。他们企图消灭犹太人的宗教,导致犹太人普遍不满,由哈斯摩宁(马加比)家族领导下,推翻了西流基人的政府,享有近百年的独立时期(主前167-63)。主前63年,罗马将军庞培征服巴勒斯坦,最后封希律为犹大王(主前37-4)。希律死后,其子亚基老继位,是为小希律(主前4至主后6)。后来,罗马人派遣巡抚分别管辖犹大、撒玛利亚及以土买(犹大南部)各地,直至主后6673年犹太人叛乱之后,始由希律王之孙亚基帕一世统治巴勒斯坦全境。犹大地之命运与巴勒斯坦一样,自从新约时代临近,多年来皆由凶残的统治者所管治。罗马人统治至主后330年,才由君士坦丁接管,即拜占廷帝国(330-634)。在那时期,基督教会增长甚快。及至波斯人侵占犹大(607-629),教会被毁,死人无数。阿拉伯人统治时期(634-1099),犹大地为回教徒所控制,期间有十字军东征(1099-1263),企图从回教徒手中夺回圣城。后来十字军失败,回教徒重占耶路撒冷,直到今天(1917至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大及部分巴勒斯坦领土为英国人管辖。1948年由以色列及约旦两国瓜分。19676月「六日战争」之后,以色列获胜,夺回整个犹大地,因此犹大复归犹太人管治。DonaldK.Campbell另参:「犹太教」;「被掳归回时期」;「巴勒斯坦」。(2)雅各12个儿子中排行第四(创三十五23;代上二1),亦是利亚为雅各所生的第四子;利亚想起要为雅各生另一个儿子,便十分高兴,替他取名「犹大」,意即「赞美」(创二十九35,「这回我要赞美耶和华」)。犹大有5个儿子:由迦南女子书亚所生的珥、俄南和示拉(创三十八3-5;代上二3),以及由他媳妇他玛所生的孪生子法勒斯和谢拉(创三十八2930;代上二4),虽然他头两个儿子珥和俄南,因为不服从,在迦南被神杀死,他最终跟随他的父亲和兄弟,与自己的家人定居埃及(出一2)。犹大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中,其中一个支派的始祖(民一2627)。虽然犹大对他玛表现出卤莽的行为(创三十八6-30),他为便雅悯在埃及的安全,坚决地承担个人的责任,亦在约瑟面前,为他的兄弟调停(创四十四14-18)。雅各祝福犹大获赐长子的头生权利;雅各家的领袖,即如亚伯拉罕的约所应许的弥赛亚,也将出自犹大的后裔(创四十九8-12)。其后,路得与波阿斯订立婚约时,亦赞扬犹大家(得四12)。无论是大卫家系的君王(代上二1-16,三)和耶稣基督的祖先(太一23;路三33),都是犹大的后裔。另参:「犹大支派」;「耶稣基督的家谱」。(3)利未支派一个家族的祖先,其利未子孙在被掳归回后,协助大祭司耶书亚重建圣殿(拉三9)。他在以斯拉记二章40节称为「何达威雅」,在尼希米记七章43节又称为「何达威」。另参:「何达威雅#3」。(4)受以斯拉鼓励,休弃外邦妻子的利未人之一(拉十23)。(5)便雅悯支派哈西努亚的儿子,在尼希米的时期,是耶路撒冷城的副官(尼十一9)。(6)利未人的一位领袖,被掳后,与所罗巴伯和耶书亚一同回到犹大(尼十二8)。

7)犹大支派的其中一个族长,在被掳归回后,曾参与耶路撒冷城墙的奉献礼(尼十二34)。(8)尼希米时期,在耶路撒冷城墙奉献礼中吹奏乐器的其中一位祭司(尼十二36)。他可能与本条目#6所述的是同一人。(9)约亚拿的儿子,约瑟的父亲,也是耶稣基督的先祖。他在被掳归回时期,回到巴勒斯坦地居住(路三26)。另参:「耶稣基督的家谱」。(10)约瑟的儿子,西缅的父亲,是耶稣基督的祖先(路三30)。另参:「耶稣基督的家谱」。(11)耶稣的弟弟(可六3),亦即犹大书的作者犹大。另参:「主的弟兄犹大」。(12)加略人犹大,西门的儿子,主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加略之出处不详,很可能是指他的出生地加略城。此或许即约但河东摩押地之加略(耶四十八24;摩二2),但也有可能是犹大南部之加略希斯仑,亦即夏琐(书十五25)。也有人认为加略为亚兰文,意即「刺客」,此词用于犹大身上,因他背叛耶稣,将祂出卖了;但此说之论据最弱。在十二门徒的名单中,加略人犹大排于末位(太十4;可三19;路六16)。这样的排列,可能只是由于后来信徒对他的蔑视,而非他原来在十二门徒中的地位。在耶稣出来传道时,犹大负责管理钱财(约十二4)。然而,他为了30块钱,却把耶稣出卖,交给大祭司。他卖主的行动暗号,竟是在客西马尼园中向耶稣亲吻(太二十六14-49;可十四10-46;路二十二3-48;约十八2-5)。

对于犹大卖主,有多个不同的解释:(1)犹大极之爱国,当他知道主耶稣没有打算推翻罗马统治者,重建犹太国,他就出卖主,交予当局;(2)犹大相信主耶稣是弥赛亚,并认为捉拿祂会迫使祂的国度早日降临;(3)犹大从一开始就是个首鼠两端的滑头,一味计谋做坏事;(4)他一时受到撒但的引诱而卖主,但他知道蒙骗后,便因后悔而自杀;(5)他本来是一个忠心的跟随者,因受到耶稣的责备,自尊受损,觉得颜面无存,故产生异心;(6)他由于贪心,为私欲所蒙蔽,但不知道主会被审判和钉死,所以他得悉主被卖后的遭遇,便在绝望中悔恨自戕。圣经说犹大为到自己出卖了耶稣而后悔,去到一块用30块钱买来的田那里吊死自己(太二十七3-10)。使徒行传一章18节再加了一些叫人呕心的描写:犹大「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正因这样,那块田就称为「血田」(徒一19)。后来,在十二门徒中,犹大的位置由马提亚所取代(徒一26)。(13)雅各的儿子,亦为耶稣十二门徒之一(路六16;约十四22;徒一13)。在马太福音十章3节及马可福音三章18节,他亦称为「达太」。另参:「达太」。(14)一名房东,于大马色一条称为「直街」的街道上拥有一所房子。扫罗(保罗)归主后,在那里居住,并得到亚拿尼亚按手,使他重见光明(徒九11)。――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犹大支派(Judah,Tribeof)地理环境犹大支派的边界在约书亚记十五章有详细的说明,该章经文描述了征服迦南地后各支派的产业。列王纪下二十三章8节所描述的犹大支派,从迦巴伸展至别是巴:迦巴大约在耶路撒冷北面8哩,别是巴则大约在南面40哩。故犹大在南巴勒斯坦的中央,拥有一片山脉,从北至南大约50哩,从东至西大约20哩。在这1,000平方哩的土地上,一半是沙漠(在南部和东部);其余的土地也是多石和干旱的。在中央的山脉上,坐落了耶路撒冷、希伯仑和别是巴;在某些地方,这山脉升高至超过3,000呎,然后才逐渐斜落在南面的沙漠。沿着这个山脉,有一条主要的道路,连接这些城镇。在东面,山脉向接近5,000呎下的死海陡然而下。它在西面的斜坡没有那么陡峭,直落在「低地」上──其实那是1,000呎高的高原,然后落在巴勒斯坦的平原。对于今天的人来说,神拣选这样一块细小和显然并不理想的地方,来进行祂的计划,实在令人感到惊讶。犹大(后来才加上耶路撒冷)在她的群山簇拥下,遗世独立,十分安全。她真正的中心和首都,是海拔3,500呎高的希伯仑。惟有北面容易被外敌沿着山脉的路向南行进军。然而,有3座大山谷从西面的低地延伸入山,它们是亚雅仑谷、梭烈谷和以拉谷。从约书亚的日子,至大卫的时期,及其后一段长远的时代,战争在这些山谷中此起彼落。往东面的一些通道(最著名的是由耶路撒冷至耶利哥的那条路),并不那么重要,纵然约书亚是从这个「后门」进入山区(书十9)。故此,犹大支派在地理上是离开以色列人生活的主流,因为在她的南面只有西缅支派的领土。犹大支派所占据的地区,很容易以3个自然区域来划分:中央的山脉人口密布,尤其在雨露充沛的西部;东面的斜坡,几乎渺无人烟,大部分是沙漠;南部是环绕别是巴的牧区,那里的山坡已变为干旱的大草原,散居着稀疏的人口。经济生活对以色列来说,巴勒斯坦是一个流奶与蜜之地(民十三27)。犹大支派的一半地可能是沙漠,但其余部分的土壤却颇肥沃;西面的斜坡,雨水亦很充足。小麦和大麦、橄榄和无花果,尤其是葡萄,都很丰茂。土地可能多石,但那些石头可以收集来建造墙壁和其他建筑物。虽然犹大不如北部的河谷,诸如耶斯列那样富庶,但在勤恳工作下,犹大仍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混合农牧区。那里盛产山羊和绵羊,亦即有丰富的羊毛和羊奶。犹大支派所牧养的牛也许很少;犹大不像巴珊般是个牧牛之地(民三十二1)。羊毛可制衣服,兽皮则可制皮革。那时,山上丛林茂密,可供作燃烧和建筑的材料。陶瓷用的黏土已有供应,用来制造家庭用具。铜来自南面的以东,铁则来自西面的非利士;这些都可以用农具物来以物易物。不论他们是否察觉到,神实在恩待了犹大的百姓,给予他们在简单生活上的一切需用。那里有宜人的气候:寒冷而潮湿的冬季,间或降雪和冰雹;还有长而无雨的夏季,伴着干爽、凉快的夜晚。这给东面斜坡带来很多露水(士六38),宝贵的雨水便储在凿石而成的蓄水池里(耶二13)。犹大没有长流不竭的河,可是,从耶路撒冷至别是巴,泉水或「井水」却十分丰富。直至犹大支派进入了所罗门时代商业帝国的经济生活,它那种简单的生活模式才改变过来;但犹大山区的改变,仍远比其他地方为少。犹大本身没有海港,亦没有络绎不绝富饶的商队路线;她没有任何蕴藏的原料,像以东的铜矿或利巴嫩的香柏树;也没有奢侈品作贸易之用,诸如腓尼基的紫色染料或俄斐的金;同时,亦没有青葱茂密的土地,引人垂涎。在神的怜悯下,犹大支派面对的诱惑很少。她的信心亦较少受到腐蚀:较少迦南人定居在这个地区,因为在南面的征服较北面更彻底。历史和重要性犹大支派获得最早的祝福,记载在创世记四十九章8-12节和申命记三十三章7节。在出埃及之后,犹大支派在旷野安营的名单中排行首位(民二3)。两个忠心探子之一的迦勒,就是犹大支派的一名领袖(民十三6)。约书亚进入巴勒斯坦,结束了在耶利哥附近和艾城的初步争战后(书六,八),分配给犹大支派的高地,是他们率先要赶逐迦南人的地方。约书亚记概括地记述了整场战事。在迦勒和俄陀聂的带领下,西缅和犹大支派一同进军南面的山区。虽然神赐予犹大支派的,在西面是远至大海的整片土地,可惜犹大支派只能取得山地。平原被铜墙铁壁般的战车和城垒所控制。尽管耶路撒冷王被杀,耶路撒冷亦被焚烧(士一8),然而耶布斯人仍然占领该区,直至大卫时期(士一21)。犹大支派可能如其他以色列人一样,放火烧毁迦南人的城邑;可是,他们通常不会占领那旧址。在士师的管治下,即使俄陀聂这位士师是出于犹大(士三),犹大支派依然受到孤立。在与西西拉的大战中,甚至没有提到犹大支派(士五)。这个支派的孤立情况很快便终结了,首先是非利士人从西面进入,接着是大卫夺得耶路撒冷,其后耶路撒冷更成为国家和宗教的首都。虽然在士师记十五章11节,犹大支派甚至预备将参孙交给非利士人,但是到了撒母耳作士师,一切都改变了。约柜被接回(撒上七1);失去的领土被收复(撒上七14)。事实上,撒母耳的两名儿子都在别是巴作士师(撒上八2),只是他们都受贿。大卫终于在一连串胜利下,粉碎了非利士人的势力,并首先在犹大的主要城邑希伯仑作王统治(撒下二至四)。不过,当他被立为全以色列的王后,他将首都迁移至犹大支派北面的边境,即刚刚征服的耶路撒冷(撒下五6-10)。耶路撒冷便是约柜要运往的目的地(撒下六),亦是所罗门将要建造圣殿之处(撒下七13)。于是,从今以后,神的一切应许,便围绕着耶路撒冷、圣殿及大卫的家系,弥赛亚更是从犹大而来(创四十九10)。犹大这个皇室支派,很可能获得优待;它可能不在列王纪上四章所列12个需「缴税」的区域内。无论如何,大卫王朝的重要官员,都是来自犹大支派,这便惹起别人妒忌。北面和南面支派的划分,是始于大卫的时期,在押沙龙的叛变之后(撒下二十1)。所罗门死后,这道裂缝更变成完全的割离(王上十二16)。此后的200年,直至主前722年北国失陷,两个细小的国家都一直各占一方:较大的那个在东北面,称为「以色列」(王上十一35的「十个支派」),较小的那个在南面,称为「犹大」。到了这个阶段,犹大作为一个支派的历史,实质上已终结了,因为这个细小的国家,虽然以这个旧支派的名称命名,她其实是「更大的犹大支派」。她现在不仅包含犹大这个旧支派,还有刚被征服的耶布斯领土耶路撒冷、一些古老的非利士城邑,以及便雅悯和西缅支派,更有很多利未人(代下十一14),和从北面而来的「忠心分子」。事实上,从那时候起,「支派」的意义已远不如前;虽然在家庭以内,仍继续记念支派的根源,但人住在哪里,比属于哪个支派更重要。250多年来,犹大这个细小的国家,一直单独存留。即使在被掳后,仍在尼希米的管理下出现小小的犹大省(民一23);犹太作为一个地区,仍在新约时代保留下来(路三1)。事实上,其后大多数的犹太人,都属于犹大支派,正如「犹太人」这个名字所显示的意思一样。不过,犹大支派最大的荣耀──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就是耶稣基督降生于大卫家,而大卫家是从犹大支派而来。亦因为这样,在启示录七章5节中,当各支派受印的有12,000人,犹大──即「赞美」的意思(创二十九35)──位居榜首,正如许久以前在民数记居榜首一样(民二3)。R.AlanCole另参:「以色列史」;「犹大#2」。――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