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以色列史

 

以色列史(Israel,Historyof)以色列的历史叙述神在其主权的旨意下,呼召一个在异教信仰中的民族,并且建立他们于列国中见证真实的信仰。这记述也说明神的大能如何保守他们,使他们不致灭族;神的公义对他们偏离其圣洁道路的审判;以及在神主权的恩典下,宽恕他们的罪,使他们与神恢复交通,并透过他们赐下普世的救主。列祖时代以色列的故事是由亚伯拉罕开始。神最初在吾珥呼召他,其后可能在哈兰又呼召他(徒七2-4),叫他离开米所波大米,到神所指示的地方去。在呼召亚伯拉罕的时候,神与他立约(创十二1-3),赐他有应许之地及特别的眷顾(「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同时,亦应许亚伯拉罕成为万国的祝福(「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在创世记十三章14-18节,神肯定了祂那无条件的约,应许亚伯拉罕会永远得着那地,并且有无数的后裔。其后,在创世记十五章1-21节,神再次坚立这约。但是,却加上了一项显著的预言,就是应许永远拥有迦南地,并非等于每一代都可以占据那地。神亦说明了应许地的界限(由埃及的河流伸至幼发拉底河,大约500600哩)。在创世记十七章6-8节,神最后一次坚立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这约保证亚伯拉罕的后人必拥有迦南地,并且有君王从他而出(预期大卫的王朝)。神与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及孙儿雅各坚立这约(创二十六3-5,二十八)。在希伯来人的历史中,这时期称为列祖时代。列祖就是指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他们被称为列祖,因为他们不单是本身家庭的父亲,同时也是希伯来人家族的祖先,拥有父亲式的权威管理众人。列祖是其迁徙社群中在政治、法律及精神上的领袖,照顾着众人的兴趣及带领敬拜。他们定期建造祭坛,在坛上献上祭品。在创世记十四章14节中,可以看见列祖时的群体规模已十分大,其中记载亚伯拉罕有318名武装的壮丁在他的营里。假设其中大多数壮丁已婚,并且有一个或多个儿女,整个延伸式的家庭人数可能会超过1,000人。亚伯拉罕及雅各生命中的「额外」发展,在世界历史中尤其重要。亚伯拉罕因为没有后嗣的事情而烦躁,便接受了撒拉的提议,这也是当时的习俗,就是娶使女夏甲为妾,从而获得后嗣。他娶了夏甲为妾后,得了一个儿子,名为以实玛利,是亚拉伯人的祖先。因此,亚伯拉罕不单受到犹太人及基督徒的尊敬,亦受到亚拉伯人及回教徒的尊崇。借着神所应许的儿子以撒,亚伯拉罕成为犹太人的祖先。在基督教中,亚伯拉罕拥有特殊的地位,就是成为因信称义的榜样,并且是基督的祖先。借着基督,所有的基督徒都获得救恩。雅各早年是个狡诈的人,他留在其舅父拉班的家中,在米所波大米北部放逐了20年。在那些年间,他娶了利亚及拉结为妻,并且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祖先之父亲。在他回去巴勒斯坦的路上,他在雅博渡口遇见了神(创三十二),神就为他改名为「以色列」(意思是「与神共治」)。在迦南地,列祖时代约有215年。有人估计大概在主前2085年的时候,亚伯拉罕进入迦南地,当时他是75岁。大约于主前1870年,为了逃避迦南地的大饥荒,雅各和他的儿子移居埃及。列祖时代的大部分时期,巴勒斯坦的人口递减,并且多数是游牧民族或半游牧民族所居住。希伯来人比较容易适应这种环境。在主前1900年之后,巴勒斯坦开始享受定居的环境。这是在希伯来人进入埃及居住后不久的情形。在埃及寄居倘若雅各和他的儿子是在主前1870年进入埃及,他们便是在中期王国时期进入埃及。那时,从其他闪族移民亦不断增加。希伯来人在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歌珊定居,他们是在约瑟的照顾之下生活,约瑟在埃及的王宫中担任宰相之职。当愈来愈多闪族的许克所斯人来到埃及,他们开始占据这国家。至少,他们占据了埃及的北部。与此同时,希伯来人的数目增添了许多。有些持不同编年表的人相信,在许克所斯人统治的时期(主前1750后),希伯来人为埃及所欢迎。无论如何,大概于主前1580年,本土的埃及王子逐渐重新控制国家,并且驱逐了许多闪族人。随着时间的过去,在埃及兴起一个王,他「不认识约瑟」(出一8)。这极有可能意味着,在埃及兴起了一个本土的埃及王朝。他们明白到,希伯来人的数目及财富不断增加,可能会危害到他们的权位。埃及人用来压抑希伯来人,以及减低他们出生率的手段都得到反效果(出一12)。终于,埃及人下令杀掉所有初生的希伯来男婴。摩西的父母是其中一对违令的父母,他们把摩西放在一个防水的芦苇篮子中,然后把篮子搁在河边。摩西被法老的女儿发现,把他带回去抚养。他在埃及的王宫中成长,接受高等的教育,并且成为国家的贵冑。

40岁的时候,摩西认同他自己的同胞。他为了保卫一个希伯来人,便杀了一个埃及人。摩西立刻逃到西乃半岛东北部的米甸地。他在米甸结婚,并且在那里居住了40年。因此,他十分熟悉其中的地理和其后他带领希伯来人所经过的旷野路径。埃及人继续欺压苦待希伯来人,直到希伯来人迫切呼求神解救他们。神响应他们的哀求,在荆棘的火焰中与摩西相会,并且呼召他回去埃及,把百姓领到迦南地(出三,四)。同时,他会得着其兄长亚伦的帮助。出埃及埃及的法老不愿意让希伯来人永远离去,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这巨大劳动力的价值实在难以计算。但是,在受了一连串十灾的苦难后(大概持续了1年的时间),埃及人终于容许希伯来人离去(出七至十二)。这十灾具有神学及实用的目的。它们贬低埃及的神祇,高举天上至高的神(出十二12)。这些灾祸清楚地贬低埃及某一些神灵(例如第一灾的尼罗河是奉为哈皮神;第二灾里的蛙是奉为赫特神;第五灾里的牛畜是奉为蒲他神;第九灾中的太阳是奉作阿扪锐神、亚顿神),因此这十灾直接打击埃及的众神。在最后的灾祸临到之前,死亡天使入到埃及人家园的那夜以先,以色列人根据神的指示献上逾越节的祭牲。每一户都要宰杀一只羊羔。若是一家人的数目太少,就可以与其他家户合宰一只。若有人轻忽取血涂于门柱上,或者拒绝这从神而来的方法,就会受到神的审判。埃及地一切头生的都死掉以后,埃及人便恳求希伯来人离去。离开埃及的希伯来人共有2,500,000,其中有600,000男丁超过20岁,同时带有妇女和儿童。除此之外,他们还带了羊群、牛群及个人的财物上路。他们于何时出埃及,是一项持续的争论。传统认为,出埃及的日期是主前1440年(王上六1,主前966年奉献圣殿,是在出埃及后480年)。主前1400年是约书亚攻取迦南的时候,故此并没有足够的理由反对此说。然而,有许多人因着各种原因,倾向接受出埃及的日期为主前1275年。若出埃及是在早期的日子,以色列人后期流浪于旷野及其后征服巴勒斯坦的年日,便是在亚门诺斐斯三世及四世统治时(主前1412-1366)。当时的法老王容许埃及在巴勒斯坦的控制分裂松弛。大概于主前1300年,当埃及人重申他们的权力,他们多数在沿海一带活动。因此,埃及人与居住在犹太、撒玛利亚和加利利山区的希伯来人并没有接触。旷野飘流在以色列的历史中,飘流于旷野是一段重要的插曲。在这些日子当中,他们按着神的吩咐,逐渐建立了重要及基本的制度。摩西在西乃山向以色列人颁布了律法、会幕的模式(其后成为圣殿的模式)和管理规则。同时详细列明祭司职分,以及敬拜的祭祀守则。这段飘流的日子,确实不平凡。神与以色列民同在,日间以云彩为证,晚上则以火柱作凭据。神供应吗哪给他们作食物,有时以奇妙的方法使他们有水喝,并且使他们所穿的衣服不致破损。虽然如此,百姓仍然不断地埋怨,表达不满。神于西乃山向百姓颁布律法(出十九2至二十四18),那时百姓都立即表示愿意遵行(出二十四3)。其后,神吩咐建造会幕的模式及所陈设的用具(出二十四至二十七,三十,三十一,三十五至四十),并且建立祭司职分(出二十八,二十九)。摩西在山上接受神的启示的时候,百姓变得不耐烦,并且喧闹着要有他们能够看得见的神明。甚至亚伦亦给这拜偶像的浪潮弄得失去理智,监督制造了一只金牛犊,并在其面前设置祭坛。他们这样欣然转向埃及人的拜牛习俗,表明了在他们为奴的时候,异教的信仰已经熏染了他们(出三十二至三十四)。因为以色列人拜偶像,故此神宣告要消灭他们。在摩西的代求之下,神决定只惩罚那些罪魁祸首。随后,神启示了典章及祭司的律例(利一1至二十七34)。在利未记所载的制度之中,有几个特别的节日。它们包括安息日、逾越节、收割节或初熟节、五旬节或七七节、吹角节、赎罪日、住棚节、安息年及禧年。在西乃山驻扎了大约1年之后,以色列人奉命前进。米利暗(摩西的姊姊)及亚伦反对摩西的领导,结果受到神的惩罚(民十二)。当百姓抵达巴勒斯坦南部闸口的加低斯巴尼亚,他们因大部分侦察迦南地的探子所回报的话而惊慌,他们决定不前往迦南,更要求立一个新领袖,把他们领回埃及。因为他们的不信,神宣布那个世代的以色列人将要在旷野飘流,直等到他们的成年人都死掉。只有约书亚和迦勒(就是那两个赞同立即取地的探子)才可以进入应许地。接近飘流的末期,摩西亦因不听命而不得进入应许地(民二十10-13)。征服民数记的后半部记载摩西如何带领以色列人战胜约但河东的居民。流便支派、迦得支派及玛拿西半支派的人,都要求在这地定居。摩西不情愿地准许他们,但条件是他们先要与其余的以色列人一起征服迦南。在约但河外得胜之前,曾经数算以色列男丁的人口。目的是要知道以色列的军事力量,并且成为所取得之地作平均分配的根据。20岁以上的男丁的数目是601,730人(民二十六51)。申命记主要是包括摩西临死之先,在摩押平原上更新盟约礼仪中所说的连串演辞,以及任命约书亚为领袖。

约书亚争取时间前进。跨越约但河而前往耶利哥侦察的探子所回报的情况,与前一代的希伯来人在加低斯巴尼亚所经历的回报大有分别。现在,迦南地的人民感到害怕,因为他们听闻希伯来人数量众多,而且屡战屡胜。明显地,探子回来之后1日,约书亚便带领百姓来到约但河畔,准备过河。河水为他们而分开,正如当年红海为以色列人分开一样。约书亚记所记载的征服,并不是详细的战争记录。它描述以色列人冲进巴勒斯坦中部,围绕耶利哥及艾的情形。接着叙述以色列人向南部进攻,打败亚摩利人的联军,以及在北部与夏琐和其他城镇的战役。约书亚所记载的历史是极其浓缩的,因为他的主要军事行动,至少需要大约6年的时间。征战开始时,约书亚的朋友迦勒是79岁。与夏琐王耶宾争战之后,他已经85岁(书十四710)。战争结束后,主要的要塞(例如耶路撒冷)仍然在敌人的手中。然而,约但河以西的土地,已经分配给希伯来人的九个半支派了。个别的支派,就要负责收取位于其分内地土的城邑,消灭敌人。约书亚记的记录重点并不是叙说以色列人的打仗本领不凡,乃是记载神的信实,及为祂百姓的缘故,介入施行神迹。举例来说,在耶利哥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进攻,只是按着神的命令而行,又看着坚固的防御倾倒。此外,在基遍的战役,天降冰雹所杀的亚摩利人的数目,比以色列兵丁所杀的还要多(书十)。士师时代在带领希伯来人进入迦南约30年后,约书亚便死了。接续他的,便是神所任命的一连串领袖。这些领袖有时会统管以松散的联盟形式存在的以色列全国,又或许只统治一个或多个支派。他们就是士师,是百姓的民生及军事领袖。他们的权力并不强大,这反映于「各人任意而行」的描写中(士十七6,二十一25)。士师记描绘一系列的循环事件。那就是背弃神,因而受到邻国欺压的惩罚;接着便向神哀求拯救,于是便在士师的领导之下脱离束缚,并且有一段时间不受逼迫。

要建立士师的编年表,是研究圣经时其中一个最棘手的问题。把士师记中记载受压迫的年日和享有平安的日子加起来的话,总共有410年。使徒行传中记载,从约书亚到撒母耳的日子,总共有450年(徒十三20)。在使徒行传中的差别,可能是加上了以利事奉的40年时间(撒上四18)。若以410年来计算士师时期,加上大约有30年是征战,并且有40年飘流旷野。这意味着扫罗王统治(主前1050)之前480年,大概就是出埃及之年。这算法比传统出埃及早期的日期还多了大概100年的时间。最恰当的解释,就是在士师统治的时日及受压迫的时间上有重复的部分。举例来说,耶弗他的活动集中于东部边境,参孙则在西南部非利士的平原活动,底波拉及巴拉则是在北部。统一王国由于政治上的分裂,加上以利和撒母耳的儿子的恶行与贪污,使以色列人积弱不振。以色列的百姓便要求一个王来统治他们。这个要求实在是拒绝神所拟定的神治模式。神答应了希伯来人的要求,却警告他们有关君王统治的坏处(撒上八9-21)。以色列人对于君王的统治并不陌生。在创世记四十九章10节及民数记二十四章17节均有提示,并且在申命记十七章14-20节中,摩西曾经作出清楚的宣言。希伯来王国的第一个阶段,通常称为统一王国,因为全以色列都是由一个君王来统治。这段时间维持了120年,期间包括扫罗王(徒十三21)、大卫王(撒下五5)及所罗门王(王上十一42),各统治了40年。百姓要求一个王来治理他们,神应允了。然而,这个王与邻国的王并不相同。希伯来人的王,是一个在公在私均跟随神的旨意而生活的人。他不会干预祭司职分的事务,并且不会陷入拜偶像之事,同时要尽力使百姓忠于神。如果这个王在任何一方面有错失,他就会落在被神摒弃的危机中,其家系亦会终结,甚至会使其百姓陷入外邦人的俘掳中。每当评估扫罗、大卫、所罗门及分裂王国的君王的统治,这一切必须牢记于心。扫罗(约主前1020-1000)开始时是个好王。他在基列雅比大败亚扪人,并且在管理事上显得甚有智慧。可是,大概两年后,他干预祭司的职分而自己献祭,以致神预言他的王国将被取代。但是,他继续享有巨大的军事成就,并且直至其统治的中期,他看来仍是一位有才干的统治者。在扫罗违背神的命令,不消灭亚玛力人之后,耶和华弃绝扫罗,并且指示撒母耳私下膏立大卫作以色列的王。大卫胜了歌利亚及参与打败非利士人之役,令他的名声日渐显著。其后,扫罗使大卫统领军队。大卫很快便得着比扫罗王更大的名声。扫罗与神的关系断绝之后,精神上受到恶魔不断的骚扰。他开始追杀大卫的性命,以致在扫罗统治的末期,大卫要四处逃亡。与此同时,非利士人完全不受控制。终于在基利波山的战役中,非利士人杀了扫罗及他许多个儿子。这使非利士人控制了约但河以西大部分巴勒斯坦地。不久,大卫在犹大作王,首都在希伯仑。扫罗的一个儿子伊施波设,在约但河东的玛哈念为王。有7年的时间,这两个弱小的王国安然并存。然而,在以色列的王及其军长被剌杀以后,大卫成为统一的希伯来王国之统治者。在大卫开始统治以色列人不久(主前1000-961),他完全击败及征服了非利士人。大卫取得耶路撒冷以后,就使之成为统一王国的首都。随后,大卫建立了一个王国(撒下八,十;代上十八,十九),征服了摩押、以东、大马色、琐巴、哈马及亚扪等地。因此,大卫控制的疆界,南面自阿卡巴湾(红海支流)和西乃,至北面幼发拉底河附近的地方。而且,他与推罗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大卫得以建立他的帝国,是因为中东出现权力真空的情况。埃及人、迈锡尼人、赫人及亚述人,他们不是衰落了,便是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腓尼基人是和平的商业民族,他们亦可以自由地扩展他们的贸易。而且,他们乐于售卖香柏木给大卫建造宫殿及圣殿。毫无疑问,大卫是以色列中最伟大的君王。耶路撒冷其后被称为大卫之城。大卫王要为神建造圣殿的时候,神覆称要其儿子去造圣殿。然而,神确实要建立大卫的家。神与大卫立约,应许要坚立他的家(王朝、王国、王位)直到永远(撒下七)。基督──那无限者──是从大卫的家系而生。只有基督才能够成就神这应许(参路一31-33;徒二29-36,十三32-39,十五14-17)。正如其他东方君王一样,大卫亦拥有一班姬妾妻房。圣经提及他8位妻子及21个儿女的名字,同时亦提及其他妻子与妃嫔。这个情况使家中产生互相猜忌争执的事,更引来谁是王位承继人的问题。大卫其中两个儿子,押沙龙及亚多尼雅曾尝试夺取王位,可是,他们都枉费气力。结果,大卫最宠爱的妻子拔示巴所生的儿子所罗门接着作王。所罗门(主前970-930)是一个和平的人,他建造宫殿、城市、防敌措施以及圣殿。他在国境中所有城市设防,并且为他的战车队及骑兵队而装备城镇。在腓尼基人帮助之下,他建造了一个海港,并且在以旬迦别拥有舰队。以旬迦别的位置接近阿卡巴湾,即现代之埃拉特。所罗门扩大耶路撒冷的领域,他把圣殿的范围纳入大卫之城的北面,以及西南面的山岭,即现今所称的锡安山。他最著名的工程是建造圣殿,总共花了7年的时间才建成。圣殿的大小是会幕的两倍,其设计是以会幕作蓝本。圣殿长90呎、阔30呎,并且有壮丽的设备。另外,所罗门亦建造了一座宫殿庭院,共花了13年时间才完成。这宫廷包括了一个军械库、王座大殿、皇帝的寝宫及给予法老女儿的一所楼房。明显地,所罗门受到大卫属灵见证的影响,而且渴望神赐福他的统治。他在统治初期于基遍为神献上极大的祭祀,神在那里向所罗门显现,并且应许答允他所求的任何事项。所罗门回答神说:「求你赐我智慧,可以判断你的民,能辨别是非」(王上三9)。在其众多行政决定、国策及建设计划中,所罗门从神而来的智慧可说表现无遗。不幸地,所罗门在管理700位妻子及300个姬妾的事上,并未显出他的智能。同时,在过度花费财物,以致国家财政出现困难的事上,也不能显出其智慧。他甚至为外邦的妻子竖立敬拜之地。因此,他助长拜偶像的行为,引致神的愤怒。事实上,娶外邦女子为妻及这些妻子拜偶像的事,已证明他的衰落。在所罗门临终时,神告诉他,神将会因此而在他死后分裂他的王国,并且将大部分国土赐给他人,不被所罗门王的儿子统治。然而,为了大卫的缘故,神会保留犹大及耶路撒冷落在大卫家的后裔手中(王上十一9-13)。分裂的王国所罗门死后,近东地区有显著的改变。以色列不再在权力的空档中独占霸主地位。亚述帝国在米所波大米兴起,接着兴起的是新巴比伦势力及玛代波斯帝国。在南面,埃及曾一度是有权势的国家,可是,其后受制于亚述和玛代波斯。这些帝国对以色列大施压力,而且支配着一个或两个的希伯来王国。所罗门死后,他的儿子罗波安继位。罗波安要处理所罗门晚年的重税及经济不景气所引致日渐高涨的不满情绪。当他拒绝减轻百姓的负担,北部的支派皆脱离其统治而自组成为北国,称为以色列,归于耶罗波安的领导之下。南国犹大,就只剩下犹大及便雅悯两个支派及地土。这两个分裂的王国,都各自有20个君王管治其百姓。北国的王朝及君王的统治年日,一般都较为短暂。在南国,大卫的王朝继续统治,而且治期较长。北国北国自主前931年分裂王国开始,存在直至主前722年被亚述吞灭为止。耶罗波安惧怕百姓继续前往耶路撒冷敬拜,令他失去百姓的拥戴。于是,便建立自己的新宗教。他实施拜牛犊的习俗,并且在北面的但及南面的伯特利建立庙宇。这种拜偶像的行为,引致神的责备,并且预言耶罗波安的家族会被铲除。耶罗波安的继承人都随从他拜偶像。在以色列的历史中,有许多时候是处于战争中。以色列曾经与犹大、叙利亚及亚述打仗。耶罗波安初期建都示剑,其后则迁都得撒。北国之中,有4个君王需要特别提及。他们就是暗利、亚哈、耶户及耶罗波安二世。暗利(主前885-874)一定是个使人难忘的统治者。几代之后,亚述人仍然称呼以色列为「暗利之地」。当暗利登基作王后,他以撒玛利亚为永久的首都。并且在那里开始建造王宫。在他统治的初期,他成功地征服了摩押。其后,他与推罗重建良好的关系。这关系以前在大卫及所罗门的时代都存在。明显地,暗利建立了一个全面的联盟。他以姻亲的关系作团结的力量。他的儿子亚哈娶了推罗的公主耶洗别。亚哈(主前874-853)在以色列的君王中,是最显著的君王之一。亚哈及其妻子耶洗别提倡可耻的拜偶像行径。他们鼓吹敬拜巴力,那是拥有宗教娼妓的偶像敬拜。这些行为遭先知以利亚的强烈反对。亚哈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军人。他在主要的战争中,击败了叙利亚人,并且参与联盟,大败亚述的军队。考古的发掘显示,亚哈曾经在撒玛利亚、夏琐、米吉多及其他城镇中大兴土木。耶户(主前841-814)是神所使用的代表人。神借着耶户去惩罚暗利家,并且在以色列中消灭敬拜巴力的行为。他根除了巴力敬拜,并且切实地肃清了亚哈许多的亲属及官员。可是,他无情地杀害所有会治理国家的人,以致未能妥善治国。耶户亦被迫成为亚述的藩属。主前八世纪前半期的大部分时间(主前793-753),都是由耶罗波安二世执政。他使王国极其昌盛强大。他与南国同期的乌西雅,同时统治大卫时代所控制的大部分土地。原因可能是亚述人在这个世纪初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衰落时期。在北国历史中活跃的先知,包括没有写作传世的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以及有写作的先知约拿及何西阿。南国南国犹大的历史,跟北国的历史不同。圣殿位于南国,并且住有许多利未人。在王国分裂之后,其中许多利未人来到南方,以抗议北国的拜偶像情况。除了这属灵的力量之外,南国的政治比较稳定及统一。因为只有两个支派分权,即犹大及便雅悯。而且,所有的君王都是属于大卫王朝的人。除此以外,其中有8位君王是好的君主。这里亦有周期性的宗教复兴。神赐予南国比北国多100年的国祚。但是,犹大亦陷于拜偶像的地步,以致因为她的罪而被掳。罗波安是南国的第一位君王,他特别使人记得,因为他在国库税收的事情上,拒绝听取智者的意见,以致造成国家分裂。同时,人们亦记得他的宗教政策。他开始的时候很好,但在他统治的第五年(主前926),他容许背叛神的情况出现,甚至达到失控的地步,因此带来神的审判。埃及的示撒一世入侵犹大,造成广泛的抢掠,犹大国也要定期朝贡。其后,罗波安推行庞大的工程,加强防御国土。示撒的侵略确实带来了部分及短暂的属灵复兴,然而,罗波安的统治期间,一般的情况都是倾向衰败的。在他儿子亚比央的统治期间,情况更糟。可是,亚撒(主前910-869)推行的宗教改革,于他在位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有效。然而,在他统治的末期,犹大受到北国的威胁时,他转向亚述求助而不求助于神。而且,直到要死的日子,他看来都是公然违抗神的先知。亚撒的儿子约沙法(主前872-848),明显地受到父亲早期的敬虔所影响。他统治时期的特色是忠于神,为要得着神的喜悦。但是,他似乎与以色列国的亚哈结盟。结果,其儿子约兰娶了亚哈的女儿亚他利雅为妻。这项结盟使约沙法参与了亚哈一些灾难性的行动,其后亦与亚哈那两个作王的儿子有牵连。约兰作南国的王时,也开了一扇门,把敬拜巴力的行为引进犹大国。因为他的罪恶,约兰(主前853-841)受到内忧外患之苦,并且死于可怕的疾病。约兰死后,他唯一生存的儿子亚哈谢接续作王。亚哈谢跟随他父亲的恶行,其统治时间不足1年。亚哈谢战死时,其母后亚他利雅决意夺取王位,而且为了巩固她的势力,便把家族里可以继承王位的人都杀掉。可是,她错过了亚哈谢的初生儿子约阿施。约阿施被藏在圣殿中约有6年的时间。当约阿施7岁,大祭司耶何耶大为他安排加冕典礼,并且处决了谋杀皇室及拜偶像的亚他利雅。约阿施在位早期,受良好的谋士影响,政绩不错。可是,在他的统治中期以后(主前835-796),他开始听从意欲恢复拜偶像的领袖的话,于是情况恶化了。军事上的失利以致经济衰落,最终导致君主被刺杀。他的儿子亚玛谢(主前796-767)开始的时候甚好。他战胜了以东,并且忠于神。但是,他亦陷于拜偶像,并且被北国全然打败,成为其中的阶下囚。到了那时,他的儿子乌西雅掌权(约主前792),而且开始了一段长而普遍成功的统治期。在接着的数十年间,亚述衰落。乌西雅与他同期的北国君主耶罗波安二世,得以扩展希伯来人的领土。因此,他们共同控制了所罗门曾经统治的大部分土地。乌西雅(主前792-740)在其父亲败于以色列国以后,很快便能够恢复犹大的权力。之后,他征服在西南面的非利士人、约但河对岸的亚扪人,并且加强对以东人的控制。在他统治期间,经济情况好转。可是,在乌西雅权力的盛期,他愚昧地违反了大祭司的特权,于圣殿中献祭。因此,他被大麻疯所击打。在主前750735年期间,乌西雅的儿子约坦共同摄政,其后再独自统治约5年。与此同时,亚述的势力再次复苏。约坦只是继续执行乌西雅的政策。然而,其儿子亚哈斯的管治(主前735-715)却受到亚述人的威胁。以色列及叙利亚拉拢他参与对抗亚述的战争,但基于他支持亚述人,就拒绝了他们。当以色列及叙利亚入侵犹大,亚哈斯王向亚述进贡及成为其属国,以换取亚述的保护。当时在宫中的先知以赛亚(约主前740-700)曾经反对这鲁莽的做法,但无效。在同一时期,先知弥迦在犹大参与民间事奉。亚哈斯的亲亚述政策,使拜偶像的风气再次兴起。这样便带来神的审判,犹大因此受到以东人及非利士人的侵略,并且还有亚述的骚扰。事实上,此时亚述已吞并北国(主前722),而且掳走其中大部分百姓。

接任的犹大王希西家(主前715-686),因为以色列犯罪败亡的光景大受警惕。他决定在国内推行改革。希西家并不亲亚述,可是却不敢停止对亚述的进贡。直到主前705年,西拿基立在尼尼微登基,希西家才敢争取自主权。初期,西拿基立无暇理会犹大,可是,他终于在主前701年进攻犹大。虽然他起初得到压倒性的胜利,但在耶路撒冷的城墙前,亚述大军被神所遣的使者击杀阻挡(赛三十六至三十九)。以赛亚站在王的一边,在这紧急的情况下,再次肯定支持他。在以色列及犹大的君王之中,希西家的儿子玛拿西的统治期最长(主前696-642)。不幸地,他背弃父亲的榜样,并且使百姓陷入拜偶像境况之中(王下二十一9)。他在统治的末年被亚述人俘掳。他从罪恶中悔改回转,于是,神使他再次掌权作王。此后,他带领了一些改革。可是,犹大地已陷入极邪恶的境况,以致难以挽回。他的儿子亚们(主前642-640)转向拜偶像,那是他少年时代种下的祸根。但是,约西亚的情况不同(主前640-609)。在他整个统治期间,他致力于改革事务。约西亚企图铲除拜偶像的事,并且努力恢复圣殿及敬拜事宜。在主前621年,于修葺圣殿期间发现了其中的律法书。律法书上被遗忘的要求,使王及百姓均极受感动。先知耶利米及西番雅肯定是于约西亚在位期间事奉,另外在此期间事奉的,可能还有那鸿和哈巴谷。此时,国际上的情况变化迅速。亚述衰落了,在主前612年,尼尼微落在巴比伦及玛代的手中。3年之后,埃及的法老尼哥领兵到北面,为要帮助其盟友亚述。当约西亚企图阻挡他时,就在战争中被杀了。从此,犹大的国运便如江河日下。其后的君王都是不敬虔的人,政治及经济的力量皆迅速衰落。百姓拥立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为王。但是,他只作王3个月便被废。法老尼哥立约雅敬为犹大王(主前609-598),他也是约西亚的儿子之一。主前605年,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打败了尼哥,入侵犹大。他从约雅敬那里带走了贡物及人质,其中包括但以理及其朋友(但一1)。主前600年,约雅敬叛变。可是,直到主前597年,尼布甲尼撒才亲自来对付他。约雅敬在巴比伦人抵达之前便死了。其子约雅斤继位为王3个月,接着便被掳到巴比伦。以西结也是其中一个被掳至巴比伦的人。其后,巴比伦人使约西亚的幼子西底家继位为王。后来,西底家叛变,尼布甲尼撒领兵攻陷耶路撒冷(主前587),毁灭了耶路撒冷城及圣殿,并且掳走了许多人。因为犹太人拜偶像的缘故,神的审判终于临到他们的身上。复兴然而,在审判的时候,神没有忘记施怜悯。这点可以在个别的人身上得到证明。

例如是忠于神的但以理、以斯帖,或者是身居政治要职的尼希米。又或许是那些在外邦生活环境下,得以安居兴旺的人。此外,也可以从社群的层面显明出来。神保守散居外地的希伯来人,并且在巴勒斯坦为他们恢复有组织的社会。在被掳期间,犹太教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虽与他们的政治制度或崇拜中心分离,但却开始冒升。犹太人终于脱离了拜偶像的情况。在没有圣殿、祭司、君王或国土的情况之下,他们以神的话语作为社群的根基,以及重整旗鼓的据点。在这段期间,会堂发展成为团契、祷告及研经的地方。神要在巴勒斯坦地复兴以色列民族,与祂所「膏立」的古列的命运特别有关连(赛四十四28,四十五1)。古列是一位波斯王子,在主前559年兴起,背叛当时掌管玛代帝国的王朝。在他巩固了自己的王位之后,便进行征服小亚细亚、迦勒底或新巴比伦帝王的事业。作为一个仁慈及有智慧的治国者,他批准被掳的百姓回到自己的国土,重建家园。在以斯拉记第一章,记载了古列王对犹太人下的诏书。当时大概是主前538年。因为这诏书,结果共有大约50,000人归回到犹大(拉二64-65)。在重建国家的各种压力之下,百姓只能建屋居住,然而,在重建圣殿的事上,他们只安设了殿的根基而已。终于,在先知哈该及撒迦利亚的督促之下,百姓继续重建神的殿(拉五1)。他们在大利乌王一世在位第二年开始重建(主前521;该一1;亚一1),并且于其在位第六年完成重建圣殿的工作(主前515年;拉六15)。

在大利乌王的儿子薛西斯之统治期间(主前485-465),在波斯帝国内有阴谋要消灭所有犹太人。那时,波斯正管治着犹太人的聚居地。幸而,薛西斯(以斯帖记内所记载的亚哈随鲁王)于他在位第三年(主前483;斯一3),要寻找一个新皇后,并且拣选了以斯帖,神透过以斯帖保存了她的民族。薛西斯的儿子亚达薛西一世(主前464-424),在犹太人的历史中亦有相当显著的位置。他在位第七年间(主前458;拉七7),在以斯拉的带领之下,第二批犹太人回归到耶路撒冷。在亚达薛西统治的第二十年间(主前445年;尼二1),尼希米前往耶路撒冷监督重建城墙的情况。玛拉基可能在亚达薛西统治末期时,写下其预言。在撒玛利亚没落及犹大被掳之后,剩余在本土的犹太人与邻近的异教徒通婚。他们的后裔成为撒玛利亚人,是宗教及种族上的混合群体。这些人在犹大被消灭后的期间,搬移到犹大居住。他们自然不喜欢从巴比伦回来侵入他们已占据的领土的犹太人。他们竭尽所能搅扰尼希米,以阻止他重建城墙。以斯拉及尼希米用尽了所有勇气、方法及力量,始可以阻止归回的犹太人与该地的混血百姓通婚。这样的通婚,带来的后果是犹太人和异族的同化及彻底消灭。其后,一座撒玛利亚圣殿建于基利心山上(大概于主前四世纪),它便成为撒玛利亚人的敬拜中心。撒玛利亚人与犹太人之间的积怨,延续至新约时代(约四),并且积存至今。两约之间时期亚历山大大帝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征服了波斯帝国。主前332年,耶路撒冷的居民无反抗地投降时,亚历山大大帝善待他们。主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巴勒斯坦地在他的继承人手中辗转相传。直到主前301年,埃及的多利买一世掌权时,才把那地牢拿稳取。此后,直至主前198年,这块土地皆在埃及的管辖之下。多利买王朝采取宽松的政策,准许犹太人有较多的自治权。只要犹太人顺服其管辖,并且交付一切税项,就可以自行发展他们独特的文化而不受干预。有许多犹太人定居于亚历山太,在希利尼文化的环境下,逐渐忘记了希伯来语。结果,在那儿产生了希腊文译本的旧约(七十士译本)。多利买王朝并没有把希利尼文化强加于亚历山太或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身上,然而,许多居于此地的犹太人,均受到希利尼思想的影响。主前203年,未成年的多利买五世登基。叙利亚的安提阿古三世,趁着埃及的衰弱而占据了巴勒斯坦(主前198)。明显地,犹太人希望从转变中取利,故此欢迎叙利亚人的来临。可是,他们的希望幻灭了。主前190年,安提阿古三世在马格尼西亚惨败于罗马的手上。叙利亚不仅失去大部分土地,更被迫支付巨额的赔款。从此,犹太人与其他附属于这个帝国的人民,都深受财政负担之苦。接续继位的叙利亚王安提阿古四世(主前175-164),决意尽力使国内强大及统一。他采用的各种方法之中,包括强制人民接纳更多的希腊文化,并且推行以君主为神的崇拜。这项涉及拜偶像的要求,自然使忠于一神论的犹太人感到极大的压力。但是,这并不就是马加比叛变的所有原因。主前168年,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之间发生了武装冲突。安提阿古四世认为这是公然的叛变,于是派遣一队军兵攻城。他的军队摧毁了部分城墙及许多房屋。自此以后,安提阿古决定全面镇压犹太教。他将圣殿献与丢斯,并且在祭坛上献上猪只为祭物。他又禁止割礼,不准守安息日及其他宗教节日,而且规定要人公开敬拜异教的神。有些犹太人屈服于安提阿古的命令,或只作消极的反抗。然而,有少数人决定公然反抗。其中的重要人物是玛他提亚和他的5个儿子。玛他提亚早死以后,其儿子犹大马加比带领他的部队战胜了叙利亚人,重获犹太人敬拜的权利。主前1651225日,圣殿再次举行奉献礼,是为修殿节庆祝之始。其后,约拿单及西门(玛他提亚的两个儿子)继续战斗。直到主前142年争取到独立为止。他们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懂得如何利用叙利亚君主的没落形势及皇室间的竞争。西门统治犹太国,直到他于主前135年被刺杀为止。此时,他的儿子许尔堪接续管治(主前135-104)。许尔堪南征北战,取得外约但之地,夺取示剑及基利心山上的撒玛利亚殿宇,并且征服南面的以土买人,强迫他们信奉犹太教。他的儿子亚利多布虽只统治约1年时间(主前104-103),但已把加利利部分的土地纳入其王国版图之内。在他逝世的时候,其妻子嫁给他的兄弟亚历山大杨纽(主前103-76)。杨纽在位期间,不断采取军事行动。在他死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恢复了所罗门王的国土。杨纽死后,两度作君王寡妇的亚历山德拉承继了王位(主前76-69)。她的大儿子许尔堪二世成为大祭司。亚历山德拉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然而,在她死后,她的儿子们陷于争闹之中。他们向庞培求助。庞培正在地中海东岸地区进行军事活动,他们的求助正好给予罗马人插手犹大国的机会,最后于主前63年征服了巴勒斯坦。罗马统治时期罗马人统治了巴勒斯坦之后,许尔堪二世被任命为大祭司,同时也是分封王,作政治领袖(主前63-40)。大希律的父亲安提帕特才是幕后的真正统治者。在这些年间,碍于罗马内战的混乱情况,许尔堪实在无用武之地。安提帕特忠于罗马,且贯彻执行罗马的政策。他赢得该撒犹流的欢心,使该撒对居于巴勒斯坦和散居其他地方的犹太人都有好感。在安东尼的支持之下,希律于主前40年,得到罗马元老院的委派,成为犹太人的王。可是,由于帕提亚人侵略叙利亚,加上犹太人憎恨罗马人,以致安提柯二世能够再执政3年(主前40-37)。终于,希律于主前37年登上王位,并且掌权直到主前4年。作为一个盟国的君主,在罗马人的眼中,他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因此获得「大希律」的称号。希律王使约旦东部地区的混乱稍为得以消除,并且令罗马辖下的阿拉伯省份得以组织起来。而且,他又推行该撒亚古士督的文化计划,以致整个帝国可以发展一个希腊式的罗马文化。希律崇尚希腊文化,他致力在罗底、安提阿、大马色、雅典及巴勒斯坦以外的地区推行建筑工程。在巴勒斯坦地,他重建撒玛利亚,并且把该城命名为塞巴斯特,以记念亚古士督(「塞巴斯图」是「亚古士督」希腊文的写法)。希律也建造了该撒利亚的著名港口。那港口约有纽约曼克顿岛的面积,并且成为罗马于巴勒斯坦的首府。在希律众多其他的建设中,以耶路撒冷圣殿的建造最负盛名。圣殿重建始于主前20年,于主后70年之前几年才完成,不久,即于主后70年被毁。然而,希律王在位时大兴土木的成就,并未使他获得犹太人的爱戴或支持。在他的家族之中,希律亦不能使众人和睦共处。家族成员之间,时有叛国、不忠及谋杀的情况出现。希律对此情况甚为忧虑,并且试图镇压一切足以威胁其管治权力的人物。这点可以从他于基督出生以后,下令要杀尽所有伯利恒的婴孩之举表明出来。终于,希律控制了以土买、犹太、撒玛利亚、加利利、比利亚,以及加利利海东北部的地区。在希律的遗愿之中,他要儿子亚基老统治以土买、犹太及加利利;安提帕管治加利利及比利亚;腓利统管加利利海东北部之地区。主后6年,亚基老被废,其国土成为罗马的省份(主后6-41),由罗马直接差遣的总督所管治。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本丢彼拉多(主后26-36),他下令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安提帕比较有成就,他于提比哩亚建立一个新的首都。可是,在主后37年失宠于君王,以致被废。在这3人之中,腓利的成就最大,他统治其地区直到死于主后34年。腓利的国土被赐予希律亚基帕一世,时为主后37年。同年安提帕的国土亦归于他的名下。到了主后41年,亚基帕一世也承受了撒玛利亚、犹太及以土买的版图。希律亚基帕一世(主后37-44)是马加比的后裔(其祖母是玛利暗,乃大希律的发妻)。故此,他能得到爱国犹太人的支持,又因他遵守神的律例而获得法利赛人的支持。然而,他为耶路撒冷建造新的北墙,加上玩弄外交事务,引致罗马人对他产生怀疑。主后44年,希律亚基帕死后,他的国土便成为罗马帝国的省份之一。

从福音书可知,在罗马的统治期间兴起了几个教派,并且于一世纪的时候活跃于巴勒斯坦地。反对罗马统治的奋锐党鼓吹武力革命;希律党则支持希律家族及罗马权势;法利赛人热衷于律法,在神学领域上是超自然主义者。倘若得赐予宗教自由,他们会倾向支持罗马政权,他们是版图内各会堂的领袖。撒都该人不相信超自然的事,他们倾向于与当权者妥协,并且是圣殿内的当权派。一般来说,两约之间的文献及当时流行的思想均认为,弥赛亚是一位政治上的释放者,他会使他的百姓从外邦人的管辖之下被解放,并且要建立一个新的独立王国。罗马的巡抚管治巴勒斯坦地(主后44-66),他们习惯于抵触犹太人的宗教禁忌,并且在许多其他方面冒犯开罪他们。自腓力斯(主后51-60)就任巡抚开始,犹太人和罗马人之间便不断呈现紧张的关系,引致首次的犹太战争(主后66-70)。保罗于该撒利亚下监的时候(徒二十三23至二十四27),大概是主后58年至60年间,犹太人与外邦人在那里发生冲突。非斯都(主后60-62;徒二十五)是一名有才干的行政长官,可是,情况却几乎不受控制。他于在位期间逝世之后,便陷于无政府状态,直至他的继任人亚尔比努到任为止(主后62-64)。由于亚尔比努庸碌无能,而且贪婪不忠,主后64年便被召回,并由格修弗罗(主后64-66)所取代。可是,格修弗罗比亚尔比努更差劲,他容让其下属公然抢劫,又贪污枉法,以致当地民不聊生,毫无法治与安宁。终于,犹太人忍无可忍。主后66年,该撒利亚的希利尼居民发动反犹太人活动,终于点燃起叛乱的火花。暴乱很快蔓延至其他城市,罗马军团在好几处被屠杀。可是不幸地,犹太人并不团结,耶路撒冷的武装犹太人互相攻击,在争夺领导地位。维斯帕先被任命为罗马60,000大军的统帅,以平息暴乱。主后69年,尼罗死后,他要接任为王之前,已收复了巴勒斯坦的大部分土地,他便委托他的儿子提多完成平乱的大业。主后708月,耶路撒冷的城墙被毁,许多百姓被屠杀,整个城市及圣殿均被夷为平地。犹太人在马萨他抵抗直到主后73年。巴勒斯坦被罗马大军铲为平地,生命财产上的损失实在难以形容和估计。犹太人还另外进行了两次想抵抗罗马人的战争。115年,在他雅努的统治之下,犹太人在北非古利奈加爆发叛变。叛变迅速蔓延至居比路、埃及、巴勒斯坦及米所波大米等地方。开始的时候,那只是犹太人与其毗邻的希利尼人发生争执而已。可是,其后发展成为对罗马权力的挑战。特别是在罗马东面地区的帕提亚人成功地叛变之后,就似乎有希望可以摆脱罗马人统治的枷锁了。每当犹太人取得优势,便进行大屠杀。同时,非犹太人的族裔也进行同样的报复行为。他雅努无情地镇压叛乱,除了埃及地之外,他恢复了其余地方的秩序。其继位人哈德良要继续完成此项工作。可是,哈德良本身也面对新的叛变。这是因为他立法禁止割礼(他认为这是不人道的)。而且,于130年他决定重建耶路撒冷成为爱利亚加比多连,并且在耶和华圣殿的原址上竖立一座拜朱庇特神的庙宇。后一个做法不单亵渎了圣殿之所在地,而且会除去犹太人重建圣殿的可能性。领导叛变的领袖是西缅,又称为以色列的王子及巴柯巴(即「晨星之子」)。双方激战超过3年(主后132-135),以致犹太地的人口实际上已经灭绝了。耶路撒冷被重建成为罗马的殖民地,而且禁止犹太人进入城内,违者处死。就算到了四世纪的时候,犹太人只获准每年入城1次,就是在记念尼布甲尼撒王毁灭圣殿的那日。在巴柯巴叛乱之后,犹太教更逐渐退缩,只局限于文献及口传的律法之荫庇下。故此,犹太教与外邦人便分割了。HowardF.Vos另参:「列祖时代」;「出埃及」;「旷野飘流」;「征服迦南」;「扫罗#1」;「大卫」;「所罗门」;「被掳」;「旧约年代学」;「摩西」;「亚伯拉罕」;「以色列的宗教」;「被掳归回时期」;「犹太教」;「犹太人」;「第一次犹太革命」;「他勒目」。――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