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以弗所书提要 壹、作者 使徒保罗(弗一1;参弗三1;四1)。其余请参阅『加拉太书提要』。 贰、受者 在以弗所的圣徒(一1)。但因有些最好的古卷并无「在以弗所的」等字,再加上以弗所教会系保罗亲手设立的,他曾在那里居住长达三年之久,必然熟识在那里的许多圣徒,但本书却鲜少提及个人,不像他在写给其他教会的书信那样,喜欢提名问候许多个别的圣徒。因此,一般圣经学者认为,本书信很可能系写给小亚西亚省各地教会的一封公函,也有可能就是保罗告诉歌罗西教会的那封「从老底嘉来的书信」(西四16),被以弗所人阅后在抄本空白处填上「在以弗所的」之字样。 以弗所是小亚细亚省的省会,位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东岸,为罗马帝国的驻防城,又因地处海陆要冲,商品由海外运来,经以弗所送到各地,故为小亚细亚一带之商业重镇。在这里有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亚底米庙,全庙用大理石筑成,有高达五十六尺的大理石柱一百二十七根,极其辉煌。以弗所城又称为守庙之城,拜偶像与行邪术之风非常兴盛。制造女神银龛的生意十分发达,千万人因信奉亚底米时常到以弗所聚集,有许多人靠这庙维生。 保罗第二次布道约在主后五十四年春,同亚居拉、百基拉从哥林多到以弗所传福音,当时似乎很有效果,所以信徒留他久住,但因行程已计划定了,就留下了亚居拉、百基拉,并应许神若许就必回到那里(徒十八19~21)。后来亚波罗曾来此稍住(徒十八24~27)。大约当年夏天,保罗就回来了,一开讲就有十二个人被圣灵充满(徒十九7)。他在那里约有三个月之久,在会堂中辩论神国的事,并遭到犹太人的反对;后在推拉奴的学房中,宣传福音约两年之久,福音因此传遍了亚西亚全省(徒十九8~12),主的名大被尊重,福音大大兴旺,认罪的人焚烧了价值五万块钱的邪术书籍(徒十九17~20);以后起了大乱,保罗就离开此地(徒廿1)。不久保罗在米利都见到以弗所的长老们,并嘱咐他们一些话;从保罗的豫言中知道将有豺狼和异端兴起(徒廿17~35)。很可能保罗从罗马出监后又来到以弗所,留下提摩太整理未完事务,并劝一些人不要传扬异端(提前一3)。根据传说,后来使徒约翰也曾住在此地。主耶稣也在异象中,曾藉约翰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责备他们离弃了起初的爱心,并警告他们若不悔改,就要把灯台挪去(启二1~7)。后来以弗所城变成一片荒凉之地,乃是此项警告性豫言的应验。 参、写作时地 约在主后61至63年间,写于罗马监狱(弗三1;四1;六20);与《腓利比书》、《歌罗西书》和《腓利门书》共称『监狱书信』,打发推基古送信(弗六21;西四7)。 肆、写书背景 当时在小亚西亚省各地的教会,外邦人(非犹太人)基督徒日渐增多,使徒保罗可能有鉴于他们系来自异教世界,对于神拣选了犹太人作祂的子民,而今又把福音传给他们这些外邦人,究竟神的目的何在?因此在保罗的心里有一个负担,愿意把他从神所领受的启示,关于教会的奥秘,藉本书信予以解明,使他们能认识神对教会的计划和目的,亦即清楚明白教会的来源、性质和见证等。 伍、特点 (一)缺少保罗惯常个别问安的话。 (二)绝对从神说起;本书是保罗书信中,最不从人说起,最少含有个人的情分者。 (三)它帮助我们从永恒的观点来看『现在』所发生的事,现在的一切都是按照神在过去的永恒中所计划的,为要达到祂在未来永恒的目的。 (四)它是一本『天上的书信』:第一章讲天上的福气;第二章讲与主同坐在天上;第三章讲天上各家也与我们一同得名;第四章讲主升上高天赏赐我们各样的恩赐;第五章讲天上国民在地上生活的样式;第六章讲与天空的恶魔争战。 (五)以弗所书所涉及的范畴很大,它的思想里包括了犹太人和外邦人,上及于天,下达全地,它也思想到过往、现在与将来的事情。 (六)『和好』是以弗所书所特别注重的信息: (1)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靠主的血得与神亲近了(弗二13)。 (2)从前与人有中间隔断的墙(冤仇),如今借着十字架将两下合而为一,造成一个新人,成就了和睦(弗二14~16)。 (3)信徒之间一切不和睦的情形,须靠着圣灵的果子和恩赐的成全,来加以解决,使众人同归于一(弗四1~16)。 (4)信徒违背神、与神不能相和的情形,须靠着顺服圣灵并被圣灵充满来加以解决,使我们与神和好(弗四17~五21)。 (5)信徒家人之间不能和睦的情形,须靠着学习主的榜样和住在主里加以解决,使夫妻和父子都和好(弗五22~六4)。 (6)信徒主人与仆人之间不能和睦的情形,须靠着敬畏主和体会主不偏待人的心来加以解决,使主仆(上司和下属)和好(弗六5~9)。 (7)从前人随从空中掌权者行事为人(弗二1~3),因此自己里面不能和睦的情形(参罗七18~25),须靠着神所赐的全副军装,才能与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使自己的灵魂体都臻于和好(弗六10~24)。 陆、主旨要义 本书的题目为『教会』(弗一22;三21;五32)。本书启示了神在这世代中的心意,乃是建造『基督的身体』,就是『在荣耀中的教会』。从本书我们得知:教会在神荣耀计划中的地位,和教会在地上作基督的见证的道路。 本书告诉我们,教会乃是一个充满并彰显祂智慧、生命和权能的器皿。教会就是「那充满万有者的丰满」(弗一23原文);而教会这一个丰满,是个人无法领略的。乃是当众圣徒建造在一起,我们就成了神在灵里的居所(弗二22);乃是借着教会,神的智慧得以彰显给灵界的权势看(弗三10);乃是同着众圣徒,我们才能丰满的领略神的爱(弗三18~19);乃是众圣徒彼此联络得合式,教会这个基督的身体才能达到长成的身量(弗四13);乃是教会全体一起穿上神的全副军装,我们才能在邪恶的日子站立得住(弗六11)。本书非常强调唯有教会,而非个人,才是彰显祂丰满的器皿。 总而言之,《以弗所书》给了我们有关教会最高的启示。这启示,我们可以从所记载的次序上看出来。教会不仅是从罪中被赎回来;我们也看见教会从创世以来,开始的过程。事实上,以弗所书是教会完整的历史,包括她在神完满旨意里的地位,和藉神恩典的工作,在基督里被赎回,直到最终教会完成了神最初所有的计划。 柒、在圣经中的地位 《以弗所书》有『书信中之皇后』之称。许多人主张,它是新约思想的最高峰。诺克斯(John Knox)在临终前的病榻上,常念给他听的一本书是加尔文(John Calvin)的《以弗所书讲道集》。科尔利治(Coleridge)说,《以弗所书》是『人类最神圣的作品』。 捌、与他书的关系 本书与《歌罗西书》是相配的;本书说到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歌罗西书》则讲基督是教会的头。 推基古是这两封书信的送信人。在《歌罗西书》中,保罗说,推基古要把一切有关他的事告诉他们(西四7);在《以弗所书》中,保罗说,推基古要把他的事情和景况告诉他们(弗六21)。此外,这两封书信的内容,有几十处的经文彼此类似。因此科尔利治(Coleridge)说,《歌罗西书》或可称为『《以弗所书》的外溢』,而《以弗所书》则是『《歌罗西书》的扩大』。 玖、钥节 「教会是祂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弗一23) 「你们也靠祂同被建造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二22) 「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弗三6) 「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弗四1) 「不要作胡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弗五17~18) 「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弗六11) 拾、钥字 「教会」(弗一22,23;三10,21;五23,24,25,27,29,32...) 「在基督里」,或「在基督耶稣里」,或「在爱子里」,或「在祂里面」,或「在主里」(弗一1,3,4,6,10,11,12;二6,7,10,13;三6,11,12,21;四17;五8;六1,10...) 「同归于一」,「合而为一」,「归(或同,或成)为一体」(弗一10;二14,16;三6;四3,13;五31) 「天上」(弗一3,10,20;二6;三10,15;四10;六9) 「恩典」,「恩」(弗一2,6,7;二5,7,8;三2,7,8;四7,29;六24) 「丰富」(弗一7,18;二7;三8,16) 「奥秘」(弗一9;三3,4,9;五32;六19) 另外,「圣徒」七次;「身体」九次;「行事」七次;「充满」六次;「祂的荣耀」七次。 拾壹、内容大纲 【基督的奥秘就是教会】 (一)引言(弗一1~2) (二)教会在基督里所得的福分: (1)父的拣选和豫定(弗一3~6) (2)子的救赎和基业(弗一7~12) (3)灵的印记和凭质(弗一13~14) (三)教会在基督里所得的灵知: (1)真知道神(弗一15~17) (2)知道神的恩召和祂在圣徒中所得的基业(弗一18) (3)知道神向信的人所显的能力(弗一19~23) (四)教会在基督里所得的身分: (1)成为神在基督里造成的杰作(弗二1~10) (2)成为神在基督里造成的一个新人(弗二11~18) (3)成为神在基督里建造的居所(弗二19~22) (五)教会在基督里所得的启示: (1)神藉圣灵将基督的奥秘启示给祂的使徒(弗三1~6) (2)使徒将这奥秘传给众人(弗三7~13) (六)教会如何在基督里实化其所得: (1)神藉圣灵刚强我们里面的人(弗三14~16) (2)基督安家在我们的心里(三17) (3)我们能明白基督无限量的爱(弗三18) (4)因被神的丰满所充满,而得以成就一切(弗三19~21) (七)基督对教会的赏赐: (1)赏赐教会合一的本质(弗四1~6) (2)赏赐教会建造的恩赐(弗四7~16) (3)赏赐教会改变行为的新人(弗四17~32) (八)基督在教会里的彰显: (1)显出像蒙爱的儿女(弗五1~7) (2)显出像光明的子女(弗五8~14) (3)显出像智慧之子(弗五15~21) (4)显出像基督爱教会(弗五22~33) (5)显出像基督待人(弗六1~9) (6)显出像大能大力的战士(弗六10~20) (九)结语(弗六21~24)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以弗所书注解》 以弗所书(Ephesians,Lettertothe)写给住在以弗所大城及其邻近的基督徒的书信,内容壮观,对读者兼具教诲和感召的功效。随着历史演进,最终承认基督为宇宙元首的方向迈进,本书展视了教会在其中所担当的角色。作者本书指出作者就是使徒保罗本人(一1,三1)。他描述自己的传道职事,正好符合了我们所认识的保罗(三7、13,四1,六19、20)。不过,本书也有一些特点,引起许多学者质疑此书是否确为保罗的作品。这些特点之所以引起疑问,是基于本书假设只为以弗所的人而写,但实际情形可能并非如此,疑问之一就是保罗在那里设立教会已达3年之久,但从书信的语气看来,作者和收信人之间却彷佛只有间接的认识。另外,在其他保罗的书信中常可读到他向不同的人所说的亲切问安,在本书竟无发现,确实令人奇怪。他只向「弟兄们」致惯常的问安而已(六23)。 基于这些理由,加上假设本书单是写给以弗所人,有些学者感到不得不排除保罗可能不是本书的作者。他们还列出更多理由,进一步支持此书非保罗的作品,而是其他人引用保罗其他书信中的理念和字汇写出此书,例如:作者说到使徒和先知是教会的基础时,用的是第三人称而非第一人称,好像作者本人不在其列(二20)。此外,他称这一群人为「圣」(三5),此称呼被认为只有晚期的基督徒对早期的使徒心怀特别敬畏之时才使用。不过,保罗用第三人称「圣徒」时(西一26),显然也将自己计算在内。圣经作者使用「圣徒」和「圣洁」(在语言学上两者有所关连)的方式和我们一般的用法不同,是指那些为神特别分别出来的人。 人们又认为伟大的使徒保罗不必妄自菲薄,称自己是「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三8)。然而,这正是保罗感到自己以前与福音为敌罪大恶极,才如此自谦。有关于保罗作者资格的反证,还有其他几种辩证。其中有一些值得细加研究,有些则比较主观而不具说服力。观察以弗所书的语汇,确可发现许多是其他保罗书信中没用过的。又有些词语在以弗所书和其他书信中都用,但两者的意义有别。但根据统计学的研究显示,保罗的每一卷书信都含有其独特的词语,因此,许多学者认为这论证不具实质意义。在相似的文字用以表达不同意义的地方,我们必须判定,作者是否可能因为要改变或丰富他自己的概念而扩展其字义,或者不同的上下文,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其字义。例如,以弗所书有一个名词经假定是有独特意义的,那是「奥秘」或「隐秘的计划」。在以弗所书中,它是指神将犹太人和外邦人归为一体(就是教会)的计划。歌罗西书有许多理念和以弗所书相似,但在歌罗西书中「奥秘」指的是基督,而不是教会(西一27,二2)。不过,在罗马书十六章25-26节「奥秘」一词,则指外邦人也被纳入教会里面。在整个新约中,每当使用这个词,其意义都略有不同。学者在作深入研究时,也将以弗所书中的文学风格及概念,与保罗的其他书信作对照。以弗所书虽然有一些独特的概念,但其基本神学主题,如神的恩典,是保罗的典型。因此,讨论以弗所书的作者问题要考虑许多因素。由于上述各种问题都可得到解答,因此,接受初期教会史上几位领袖为保罗的作者地位所作的清楚证词,也是合理的事。持圣经无误论的人一直坚持这一立场。毫无疑问以弗所书本身曾两次提到保罗之名,加上还有其他间接证据都可证实保罗就是作者。除非有人能证明有一位后期匿名基督徒借用了保罗的名字,否则以弗所书作者的问题,就好比我们是否相信圣经经文的真实性而已。写作年代、缘起和收信人以弗所书四章1节和六章20节指出,此书是在保罗下狱时所写。由于保罗曾多次被囚,故有必要将范围缩小。保罗第一次被囚,可能就发生于以弗所本地,不过,这显然不在考虑之列。第二次是在该撒利亚被囚两年(徒二十四27;参徒二十三23、24、33,二十四2),保罗在那时候有可能写过几封信,但许多学者认为,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腓利门书,或许再加上腓立比书)却是保罗在罗马被囚时期所写的(徒二十八16、30)。下监日期可能在主后59和63年之间,历时两年。随着约25年的属灵成长和12年左右的宣教经验,这段下监时期给保罗以极佳的反省和写作机会。约与此同时写成的歌罗西书相比,以弗所书则展示令人惊异的相似和意义深长的差异。研究两者的异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以弗所书的结构。在两书中,有许多措辞和语句几乎以完全一样的形式出现。这在希腊文经文比现代译本更为明显。其中一例就是保罗在以弗所书一章4节和歌罗西书一章22节两节经文之末都指出,神将不会指摘信徒的任何瑕疵。另外在二书之间尚有更多的平行经节,其中包括:过新生活(例:弗四22-24;西三8-10),唱诗赞美(弗五19、20;西三16、17),以及与人和睦同居(弗五22至六9;西三8至四1)等教训。不过,这些相似不是绝对的。比如上述所提有关人际关系的经文,以弗所书对丈夫和妻子的本分有详尽的叙述,歌罗西书则没有论述。在以弗所书中还有一些散列各处的独有经节,被认为具有礼仪性质(一3,三20、21,四5、6,五14)。另有一些经文似乎是作公众劝勉之用,或用于洗礼仪式中,或作为奉献心志的训词(四17至五2,五3-21)。以弗所书中还有些经节,似乎是取自歌罗西书中不同经节组合而成。例如,以弗所书一章7节似乎是将歌罗西书一章14、20节中的思想结合而成。歌罗西书一章3-4、9节,也似乎结合于以弗所书一章15-16节中。同样的例子可见于以弗所书二章1-5节,它将分隔得相当远的歌罗西书二章13节和三章6节合并起来。按着这些相似和差异而衍生的理论多不胜数。有少数学者认为以弗所书比歌罗西书先写成,大多数指歌罗西书成书较先。有些学者认为先有其一本,另一卷书采用之,再发展成现在的形式。一项广为人接受的理论,就是假定保罗并不是这书的作者,而是某一位后期基督徒为了替保罗的亲笔著作全集写序,从歌罗西书和其他保罗书信中摘取材料而写出以弗所书。要重整以弗所书的写作背景,最令人满意的说法是:保罗应歌罗西教会的特殊需要写成了歌罗西书,计划委托推基古将信带去(西四7)。这时候,保罗心中反复思索在歌罗西书中所触及的几个主题,他又想到自己宣教使命的最终目标,此时神将教会的全盘大计,以及基督的普世元首身分启示给保罗。于是保罗写出了以弗所书,当时歌罗西书在他脑海中记忆犹新,故此他用了其中一些词语和文句。这种重建法,也解释了为甚么歌罗西书中的某些名词在以弗所书中略有不同。因为保罗著书宗旨改变了,歌罗西书是辩道性质,目的在针对假教师及其教导;以弗所书则是省思性质,目的在讨论教会这一般性的主题;在以弗所书中有些特有的主题是歌罗西书极少触及的。上述所举「奥秘」一词为甚么在两书中有不同的运用,现在就清楚了。在歌罗西书中,问题多半环绕着基督的位格发展,因此,「奥秘」只用于主本身。以弗所书强调教会,因此「奥秘」一词用于指犹太人和外邦人在教会里合而为一。两种用法都没有将此词多元化的含义全部用尽。然而,如果上述说法对两书之间的关系了解正确,而保罗又是两书的作者,那末为甚么以弗所书似乎给人一个印象,就是保罗好像并不认识或关心以弗所的个别信徒呢?第一,本书的基本性质是在处理广泛的主题,无法像其他书信那样兼顾细节。其次,这封信是否专为以弗所人而写,仍难确定。自从英文钦定本面世后,新约的早期手抄本已经大量问世。我们如今知道「在以弗所」这句话,在两种最早的手抄本(梵蒂冈抄本、西乃抄本)及早期的蒲草纸抄本(P47),或者在早期基督徒作品的引述经文中,都没有出现。由于这些词语出现于较晚期的抄本,此书信必然和以弗所有若干关连。此书和歌罗西书一样是由推基古传送的,这事实表示它是以沿途各教会为对象,以弗所是其中最显赫的。以弗所书六章23节暗示读者的圈子较窄,第24节则较普及。如果这是一封传阅信函,那么「在以弗所」一语或许是指原稿留在那里,或有一份抄本留在那里,以后这抄本就以此语为标志。这也解释了为甚么文中没有提到个人,以及许多较晚期的抄本和译本都加上「在以弗所」一语的原因。也有人推论说,同样情形亦发生在写给歌罗西的信,此信也传给老底嘉等教会(西四16)。背景以弗所位于凯斯特尔河滨,是小亚细亚最重要的城市,在爱琴海边设有港口。由于地利之便,成为商旅中心,四面八方的主要贸易路线都通向该市。女神亚底米(即女神狄安娜)的大庙就位于以弗所。保罗将此城作为布道和建立教会工作的中心(徒十九),曾在此度过3年(徒二十31)。因此当保罗写信给小亚细亚那一带的广大读者时,以弗所作为主要目的地,是理所当然的事。 写作目的和神学教导我们可以说以弗所书的目标是「颂赞」,就是说要激励读者在生活方式上和感恩上荣耀神。书信的起首即取赞美诗风格:「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一3;是教会中常唱的圣诗)。保罗在第一章曾3次说到该以颂赞来回应神所赐的福分(6、12、14节)。本书含有许多教义和道德教诲(后者则稳固地建基于前者),教导和训诲虽重要,本书的目标尚不仅止于此。本书有意将读者提升到一个新的视域,协助他们与复活升天的基督认同,分享祂对教会的期望和在世界上的角色。在如此的境界上,一章3节以及其他经节出现了一个富有意义的名词,其最佳翻译应该是「天堂般的境域」。此词在以弗所书中的意义有别于「天上」这个普通字眼,是指耶稣在现世中所掌握的胜利权势,从19-23节的上下文来看一章20节这意思即可看出,基督凌驾在万有之上。信徒的肉身虽然明显生活在此世,却可「与基督耶稣一同」坐在天上,领受天上无限的资源(二6),得到各样福气(一3)。属灵的争战也在如此的境域中发生。于是保罗清楚指出,基督徒不可只存有限的或仅仅是属世的观点。凡仍持如此观点的,将误以为我们的仇敌只是人而已(六12),所倚仗的也不过是人力(林后十3、4)。凭着如此指向主现在所高居的天界,读者才能充分了解,教会不仅仅在世上履行常规活动,还要向存在于天界的灵物展示神的智慧(弗三10)。纵然是教会领袖的职能,也要按升至诸天的基督所施下的恩赐来加以定规(四8-10)。 以弗所书对最终目标有强烈的启示。第一章以许多不同的方法表达这目标。历史的终极目的,宣述于一章10节。其目标感从未丧失。在第三章里,甚至将教会看作神的古老奥秘计划的表明。全书一气呵成,从(1)人与神和好,至(2)人彼此和好,再至(3)人们一起在教会生活,展示出一种动向,过程中看不到大多数书信中常有的辩论,所有的只是一连贯系列的肯定,引导读者逐步迈进。保罗就从如此的属天角度及其目标,讨论许多主题。为了展示这些主题之间的连系,我们在下面所讨论的方式,将不按它们在以弗所书中所占的重要性和分量来排列。教会保罗使用了许多喻意语言来描述教会如:家、殿、身体等(一22、23,二19-22)。实际上,「身体」一词并不只是喻意的形象,其实基督和教会有着真实的有机体关系,在这种关系里,基督是头,信徒则是祂身体的各部分。教会是基督的和好工作之结果,祂的死为彼此仇视的犹太人和外邦人缔造了和平(二11-18);而所产生的合一是神早已安排好的计划(三2-6),如今就必须凭借正确的态度与共同的服侍来促进(第四章)。以弗所书有一个极值得注意的特色,就是将夫妻间的关系与基督和教会之间的关系相比拟(五22-23)。但在如此的比较下,婚姻并不是优先实体,只是为基督和教会的关系提供例证。基督和教会才是主体。基督的元首地位基督不但是教会之首,而且为了教会又作万有之首(一22)。一章10节的意思是,如今各自分离的部分以及宇宙万物,终将在基督作为元首之下同归于一。这种普世元首地位,已在基督升天和被神高举的事情上有所预期。神将统管万有,「将万有服在他的脚下」(一22,取自诗八6-8)一语,加强了这期待。「奥秘」或「秘密计划」在早期的犹太教和基督教文学中,「奥秘」这希腊词有特殊的意义。它指神在救赎工作和祂在历史的最终目标所作成的秘密永恒决定,这奥秘将逐步揭示。此词用于福音书时与天国连在一起(太十三11),在哥林多前书一章8节至二章16节则与福音之传扬有关,在罗马书十一章25节中与以色列人的终局也有连系,此外其他地方亦有各种不同的运用。最后,启示录十章6-7节宣告说,不再迟延了,由先知起首公诸于世的神之「奥秘」,已到达成全的地步了。保罗在以弗所书三章3-6节所展示的神的计划,并不仅将外邦人包括在神的子民之中,而是要他们在教会里与犹太人完全融合。这融合的程度在保罗工作以先是仍未揭示出来的。三一真神在第一章曾数次分别提到三一真神的每一位。一章17节将神描述为「荣耀的父」。三一真神的第一位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和父(一3),但父与子同时皆是恩惠和平安的源头(一2)。神当父亲的实质身分,是人类中家庭关系的存在根基,当然,这特别指信徒组成的家庭(三15)。在前述经节中,保罗向父祷告的模式正好与主祷文相合(太六9;路十一2)。信徒之所以能以神为父的关系,惟有借着称为「爱子」(一6;参西一13)的耶稣基督(一5)才有可能获得。「爱子」一词令人想起基督在受洗和变象时,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太三17,十七5)。父赐给子的爱,信徒同样能领受。第一章里许多论题大多已经完成,或者「在基督里」传给了信徒(3、10、12节;参7、14等节)。在保罗的著作中,「在基督里」一语到处可见。第二章整章就是基于救赎是藉基督的死与复活这事实而发展。 第一章也有一段经节,以圣灵的工作为中心。圣灵标示信徒属于基督,恰如一世纪的人在书卷或其他物品上盖上蜡印作为印记一般(第13节)。圣灵也是一个保证(第14节,等于按金或分期付款的首期),证明神对信徒的拥有权。保罗进一步描述信徒与圣灵的关系,指出对别人态度恶劣,言语欠恰当会叫圣灵担忧(四30)。圣灵具有我们所谓的感情,而决不是不具位格的一位,这件事实就是间接的证据。以弗所书提到圣灵的经文最令人嘱目之处,或许就在五章18节。保罗在这里教导说,信徒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就是说要接受圣灵的控制。歌罗西书作出相似的劝诫:「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西三16),取代了「被圣灵充满」。假设两处经节所教导的是同一的真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被圣灵充满的信徒也就是顺服主耶稣的人。内容提要属天的目标:基督的荣耀和元首身分(一1-14)整段谱成了「赞美诗」。保罗以自己的祈祷和赞颂来提醒读者有关神所赐给信徒的一切祝福。这些福气包括蒙拣选得以无瑕疵地生活在神的面前(第4节)。预定得到儿子的名分(第5节),以及借着基督的死,过犯得以赦免。但是保罗并不仅申述神的作为。他把许多字眼和词句结合,指出神为何要如此行,祂的目标何在。为了将希腊文中「目标」一语解释分明,各种译本运用了许多不同的词语如:「拣选」、「预定」、「所安排的」、「旨意」、「奥秘」、「美意」等(4-10节),或许最能表达其中意思的就是11和12节。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出,神拯救工作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信徒的幸福,也是借着主耶稣基督来彰显神的荣耀。赐下圣灵不单是保证信徒的安全感,可以说更是保证神在信徒身上的投资。为基督徒能够实现神的目标和能力的祷告(一15-23)保罗在开始的一段经文呼求,但愿信徒能将文内一切付诸实现。在这一段里,耶稣的死亡、复活和升天,成为信徒现今的确据和能力的根基。逐步实现神的目标(二1至三13)第一步是基督为了救人免除罪和死亡而死(二1-10)。由于这事出于神的主动,并非人作主动,由于人按属灵意义而言已经「死了」,不能作甚么,所以得拯救只能依靠恩典。第二步是人不仅与神和好,也要彼此和好(二11-18)。于是,保罗从个别的拯救转移到救恩中集体的一面,这方面对以前与神毫无正式关系的外邦人,意义尤其显得重大。这一段中的一个关键词是「和睦」(14、15、17节)。第三步走出和好之外,指向犹太人与外邦人实际结合一起,成为一个「家里的人」(二19-22)。神不仅将人们个别带领归向自己,也不是叫人们个别独处,而是带进一个新的团体,保罗使用政治和家庭的字眼来描述这个意念,信徒最终一起组成一个共同体,一个高举神的活殿。第四步将第三步加以扩大,神永恒的旨意遂借着这个身体,就是教会,公诸于世(三1-13)。保罗运用圣经中「奥秘」的观念,显示教会如何将神的智慧向整个世界的人展示。信徒对于自己的得救和加入教会的原因,在此立即得到新的认知。自我中心观念,和对教会的常规活动感到的厌倦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意义感和目标感。这几个步骤在第二次祷告中重作概述(三14-21)。一连串的呼求提升成另一首「赞美诗」。保罗深感敬畏,在书信里所描述的一切,神竟可以凭着祂无穷尽的能力来完成。他盼望这一切在教会和在基督里所成就的,会为神带来极大的荣耀。在教会里实现神的目标的实际途径(四1至六20)在保罗的思想中,教义和生活从不分开,在以弗所书中,此连结比一般更重要。信徒的生活态度,务求配得上神的目标。信徒「蒙召」不仅在求得救和赢得永远的福乐,而是要投入作为整个身体的教会,好归荣耀与神。第三章20-21节的祈祷由此得以实现。实现神的目标的第一条途径,是在教会中保持神所建立的合一。达成这目标的方法是认明合一的坚固基础(「一主,一信」等;5-6节)。然后,信徒要明白在此合一中的多元性,紧记神将特殊才能赐给各人(7-8节)。这些才能是用来将个人和教会引向成熟之路。如此合一中的多元性,构成了实现神的目标的第二个途径。基督徒的成熟有助教会每个成员互为肢体(第25节),以爱相连。借着个人生命的更新,是达成神的目标的第三条途径(四17至五21)。保罗列举信徒在归主前的行为特征,以强调他对信徒所期望的崭新生活方式。但是,这种新生命不仅是对旧生命所产生的反应,而是根据主的教训,学效主凭牺牲之爱所立下的榜样(四20、21、32,五1、2)。摒弃过往生活和老我(实际上,保罗用的词是「旧人」而不是一般所以为的「老性情」)。信徒应该穿上「新人」,按保罗在四章24节所指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这段经文以「乃要被圣灵充满」的重要劝勉作为结语(五18)。信徒在教会中促进神的目标的第四条途径,是把新的品格表达在人际关系中。教会是合一还是破裂,就视乎信徒是否能遵照五章22节至六章9节所描述的去实行。 五章21节中说明顺服的基本原则,是以圣灵的完全管制为依据。婚姻是彼此顺服的第一个例子。妻子顺服丈夫是表达她与整个教会一同顺服主。丈夫爱妻子,也正如基督爱教会一样。丈夫的爱没被描写为顺服,但实际上,付出爱心的人,也付出了他的自由。耶稣为了爱教会,竟然不惜舍己(五25)。另外,夫妻之间的结合为一体,正是神在创世时的计划(创二24,弗五31曾引述)。这种合一,表现于基督与教会之间所有的属灵合一。我们应该注意,这一连串的例子,跟新约其他地方所用的模式相似(例:西三18至四1;彼前三1-7)。紧接在婚姻范例之后,保罗转向申论亲子关系。儿女孝顺双亲,作父亲的要抑制自己的脾气,不要作过度的反应(六1-4)。最后的范例是主仆关系。信徒促进神的伟大目标的最后一条途径,是依靠属灵的装备来从事属灵的战争(六10-20)。保罗从旧约和当代的罗马战争吸取意象,说明属天的眼光是致胜的要素。其中包括以祷告依靠神(六18-20)。然后他说出自己在这方面正需要信徒的代求。 信的结尾(六21-24)是勉励语,以及解释为何要差遣忠心的推基古送信。结尾的「恩惠」一词,道尽了以弗所书的整个属天过程。WalterL.Liefeld另参:「保罗」;「歌罗西书」;「以弗所」。――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