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锡安」 锡安 Zoin(地名) 字义: 干石 Dry rock,光耀的、愉快的 Sunny,显著 Conspicuousness,干焦之地 Parched place 汇编: ‧赛2:3耶路撒冷西南之一小山,通常称为大卫的山。 ―― 陈瑞庭 锡安(Zion)旧约出现了150多次的专有名词。它首次出现,是指大卫攻取的其中一个耶布斯城堡。在以后的圣经记述和经外历史里,锡安之名有时是指耶路撒冷的其他地区,有时是指整个城市。很多神学的论述,都强调锡安是神的居所。地点耶布斯堡垒在大卫征服耶路撒冷的记载中,「锡安」一词首次出现(撒下五6-10;代上十一4-9)。「锡安保障」被大卫攻取后,从此称为「大卫的城」。「锡安保障」可能是指东南山脊(俄斐勒山脊)上占地11亩,有城墙围绕的地区,也可能是指其中一处较小的设防区域。圣殿山城市范围随着城墙的扩建而增大,锡安之名也包含更广。所罗门王建筑圣殿和王宫时,城墙往北超出了俄斐勒山脊,把耶布斯人亚劳拿的禾场也包括在内(撒下二十四16、18;代上二十一15、18、28)。锡安一名,也包括了这些地方。约柜「从大卫城,就是锡安运上」圣殿山(王上八1;代下五2),使「锡安」一名所包括的地区,也有所增减。全耶路撒冷仍可称为锡安,但从此锡安和圣殿山却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圣殿范围成了锡安专指的地方。诗歌书和先知书中所说的锡安,主要是神的居所,圣殿的范围。全城「锡安」一名,也可以是指耶路撒冷全城,或其中的人口,而不专指圣殿。最明显的例子,是诗歌书中的平行句子,把锡安和耶路撒冷(诗五十一18,七十六2,一○二21,一三五21,一四七12;赛二3,三十19,三十三20,三十七32,四十9,四十一27,六十二1;耶二十六18,五十一35;摩一2;番三14),或犹大的城邑(诗六十九35,九十七8;赛四十9),列为相等。「锡安女子」(王下十九21;诗九14;赛一8;耶四31;哀一6;弥一13)一词错译了希伯来文,原文的意思该是「女儿锡安」。旧约把耶路撒冷或锡安予以人格化,称之为一个少女。和合本常把「锡安女子」译作「锡安城」或「锡安民」。这些诗歌的拟人法,圣经也曾用来形容他施、西顿(赛二十三10、12)、推罗(诗四十五12)、巴比伦(耶五十42,五十一33)和其他城市(赛十30;耶四十八18)。复数之「锡安的众女子」(歌三11;赛三16),则可以是用来称呼城中的居民。大致上说,一个地点的「(众)女子」也可以指那城市附近的乡镇(民二十一29;耶四十九3;结十六27;诗九十七8;书十七11)。所以和合本一般把它译作「属它的乡村」。西南的山「锡安」之名最后所指的地点,在基督教初期开始出现。从俄斐勒山脊和圣殿山,锡安一名转而用作专指耶路撒冷西南的山。至于为甚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已经无可稽考。部分学者认为希律的建筑工程,使西南山成为耶路撒冷最重要的地区;贵族和大祭司也是住在这里。其他学者则认为这里有好几个基督教圣地,才是真正的原因。最后晚餐的所在地(可十四15;路二十二12),和耶稣升天后门徒聚集的地方(徒一13),相信都在圣殿山。圣殿在主后70年被毁后,基督教圣地的重要性,可能就是「锡安」之名转移来此的原因。主后四世纪,一个称为「圣锡安,众教堂之母」的大型长方教堂,就建筑在西南山上一个古教堂的原址。相传马利亚也死在附近。尽管有违历史的事实,锡安之名至今仍指西南山。神学主题旧约很多神学主题在救赎史的发展中,都与锡安有关。锡安是神的居所,是神与祂子民同在之处,这是有关锡安的最重要主题。这与以马内利──「神在我们中间」的主题相融合。旷野飘流时,云柱火柱停在会幕上面,以色列到达神所拣选的地方时(申十二5-14),神便住在那儿:「神与我们同在」。耶路撒冷成为大卫的首都,而所罗门又建成了圣殿之后,神荣耀的云充满了殿(王上八10;代下五13、14),耶路撒冷成为神居住的所在(诗七十四2,七十六2,一三五21;赛八18;珥三17、21)。耶和华喜爱及拣选锡安(诗七十八68,一三二13)。锡安是祂荣耀的所在,祂从锡安发出言语(诗五十1、2)。祂有火在锡安,有炉在耶路撒冷(赛三十一8、9)。祂在锡安作王,坐在基路伯之上(诗九11,九十九1、2),统治祂子民及万国(赛二十四23)。祂所拣选的君主,也在那山上作王(诗二6,四十八1)。虽然古耶路撒冷规模并不宏伟,锡安山也不算甚么大山,诗人却称它为神的圣山(诗九十九9)。先知形容它「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赛二2;弥四1)。迦南神祇巴力据说是居住在北面的撒分山上,故诗人说锡安「高而华美,如撒分之山巅」(诗四十八1、2;「撒分」除了是山名以外,也是希伯来文的「北」字;和合本译作「在北面居高华美」)。神的圣所就如「至高的山」(结四十2)。耶路撒冷的水源自古以来都很成问题。整个旧约时代,全城的水都来自一个小水泉。但在诗人和先知眼中,却看见一道为所到之处带来生命的大河,令锡安欢喜(诗四十六4;结四十七1-12;珥三18;亚十三1,十四8;参启二十二1、2)。大水翻腾的威胁,却不能摇动神的城(诗四十六1-3)。锡安是神的城,所以也是犹大和外邦朝圣者的目的地。他们所渴想的,就是来到锡安圣殿神的面前(诗四十二1、2,六十三1、2)。上行之诗就生动地描述了这些朝圣者的热望(诗八十四,一二二,一二五至一二八)。全人类都要来锡安朝见神(诗六十五1-4)。外邦人每年要带着礼物朝圣(诗七十六;赛十八7;番三9、10),即使昔日的敌人,也会变得好像是锡安本土的人一样(诗八十七;赛六十14;亚十四21)。万国会流归耶路撒冷,开启太平的时代(赛二1-5;弥四1-8)。年复一年,外邦人要在锡安庆祝以色列的节期(亚十四16-19)。「锡安不可侵犯」的信条,是锡安为神居所的自然结果。耶和华在锡安的宫中自显为避难所,祂会坚立这城直到永远(诗四十八3、8)。有神在,锡安必不失陷(诗四十六5)。万国要谋算攻击她,只会枉费心力(诗二1);恨恶锡安的都必蒙羞退后(诗一二九5),外邦的侵略者会被击退(珥三17)。除诗篇以外,「锡安不可侵犯」这信条最清楚的例子,见于以赛亚书。他宣讲的时代背景,是北国被亚述掳走,南国又受到亚述的威胁。亚述军队虽来攻击,但耶和华会为锡安争战(赛三十一4-5),为锡安争辩(三十四8,参四十六13,五十一3、16)。锡安是不能动摇、橛子永不拔出、绳索永不折断的帐幕(赛三十三20)。敌军在城四周扎营时,耶和华这样形容亚述王西拿基立:「他必不得来到这城,也不在这里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筑垒攻城……我为自己的缘故,又为我仆人大卫的缘故,必保护拯救这城。」(赛三十七33-35)「锡安不可侵犯」的信条被歪曲,给人虚假的安全感,以为可以免受惩罚,这情况是不难理解的。「耶和华永远拣选锡安」这个普及的神学观念,成了以色列放胆犯罪的理由。神因为爱锡安而击退了西拿基立的亚述大军,使尼布甲尼撒侵略犹大前夕时的耶路撒冷人民,以为他们虽然屡次犯罪,也不会被侵犯。然而,神对锡安的拣选,却不会损害祂的圣洁和公义。宣讲锡安圣洁的先知,如今要改正这种没有根据的安全感。耶利米有名的「圣殿信息」(耶七1至八3),目的就是要消除人民虚假的盼望。神能离弃示罗和约柜,也可以离弃这城(七1-15,二十六1-6)。灾难会自北而至,美丽娇嫩的女儿锡安会被毁灭(六1、2)。充满罪恶的城市必须受罚(六6-8),被掳是耶路撒冷的命运(十三15至十四22),摩西和撒母耳的代求,也不能挽回(十五1至十七18)。「锡安必被耕种像一块田;耶路撒冷必变为乱堆,这殿的山必像丛林的高处。」(耶二十六18;弥三10-12)耶利米的信息不可能是个意外。高举锡安为圣的以赛亚,也预见到它因罪被毁的一日(赛六十四8-12,参二6至三26,四十九14)。约珥也警告在耶和华的日子,审判会临到那圣山(珥一2至二17)。阿摩司同样也警告锡安那些安逸无虑的人(摩六1)。弥迦预言耶路撒冷必因她的罪而被毁(弥三12)。以色列对这些警告听而不闻,继续犯罪,继续相信圣殿建在锡安便足以保证其平安的谎言(耶七4)。耶利米哀歌指出他们的结局。但耶和华并没有永远丢弃祂的民,也没有忘记祂向来所居住的锡安(诗七十四1、2)。被掳前和被掳时的先知,看到了复兴、归回锡安、重建圣殿的日子,将来的盼望依然存在(耶三十17)。日子将到,人不会再对约柜存着虚妄的期望;它不再存在,人也不再思念它。耶路撒冷会再度成为「耶和华的宝座」(三14-18)。巴比伦会因为对神子民作出的伤害而遭受报应,而神的子民却会归回锡安(五十5、28,五十一24、34、35)。神会再次在锡安治理万国(弥四)。耶路撒冷以为失丧了子女,却有无数的后裔,其中有犹太人,也有外邦人(赛四十九19-23)。到那日,神会在锡安放置一块宝贵的房角石(赛二十八16)。在被掳之时,以西结也预见神的城荣耀的复兴(结四十二至四十八)。在复兴的初年,神藉先知撒迦利亚重申祂对锡安的爱。审判的日子会临到万国(亚一15、20、21、二7-9,六1-8,十二1-9),耶和华会为耶路撒冷而心里火热(一14、16、17,八2)。外邦人会来到锡安朝拜耶和华(二10-13,八20-23,十四16-21)。耶和华说:「我现在回到锡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必称为诚实的城,万军之耶和华的山必称为圣山。」(八3)经外文献两约之间和教会初期的次经和伪经对于锡安一词,和旧约有相同的用法。这个字可以是个地名,和旧约一样,经常和耶路撒冷平行(《马加比一书》四37,五54,十11;《巴录二书》七1,十7-12,十三1)。预言和为城求平安的祷文,也提到了锡安(《犹底特书》九1-14;《传道经》二十四10、11,四十八17-25;《巴录二书》五1-4)。然而这些经外文献在延续旧约用法以外,更渐加注重锡安主题在启示和末世方面的意义。这在耶路撒冷被毁后的文献中,最为明显。主后70年发生的事,驱使人再思锡安理想的神学意义。与其在历史中寻求先知应许的实现,他们转而期待将来在审判之日,神的城会建立为不可摇动的。他们说摩西自己,也明白神所指的是永恒的锡安;这锡安会随着天地的更新而出现(《禧年书》一28、29,四26)。锡安被建立,必须在审判来到、万物更新以后(《巴录二书》二十二至三十二)。现时刚刚被毁的,并非神所说的城市──地上的耶路撒冷被毁,只是为天上的耶路撒冷开路而已(《巴录二书》四,六十八,六十九)。这城要在弥赛亚时代才得荣耀(《所罗门诗歌》十一),「将来的时代经已预备……这城被建造」(《以斯拉四书》八52)。新约新约更进一步论到天上和末世之锡安的重点。希伯来书的作者综览旧约圣徒,说他们「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来十一10、16)。然而他们没有一人得着所应许的,因为神有更美好的计划(39、40节)。教会如今享有旧约信徒从来没有机会经历的:自由进到圣城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神的面前(十二22;参十二18-24)。地上的锡安只是天上本体的影像。现在的耶路撒冷就如女奴,天上的耶路撒冷却是自主的,是犹太和外邦信徒之母(加四21-27;参赛四十九14-23,五十四1)。旧约先知预见从圣殿流出的生命河(诗四十六4;结四十七1-12;珥三18;亚十三1,十四8)。新约显示从圣殿化身的那位身上流出(约二19-22,四11-14,七37-39,十九34)。新约虽然强调天上耶路撒冷现今之真实性,却仍保持了天地更新、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显现的末世盼望(启二十一2)。这城市建在又高又大的山上(二十一10;参诗四十八1、2,七十八68;赛二2;结四十2;弥四1),里面流着生命河(启二十二1、2)。这城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没有圣殿(二十一22),因为赎罪的需要已不复存在。这城的形状是个正立方体(二十一15、16),跟摩西会幕及所罗门圣殿中的至圣所一样,因为全城都已成为神的居所了(启二十一3、22-27)。RaymondB.Dillard另参:「耶路撒冷」;「新耶路撒冷」。――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