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西番雅书」提要 壹、书名 像其他小先知书一样,本书以作者「西番雅」命名。其原文字义是「耶和华所隐藏的」或「耶和华的珍藏」,说出本书一方面显明神隐藏在祂心中的奥秘(参一1),另一方面劝勉属神的人在神发怒的日子来到之前,将自己隐藏起来(参二3)。 贰、作者 本书的作者是先知西番雅(参一1)。根据作者自述,他是: (一)「希西家的玄孙,亚玛利雅的曾孙,基大利的孙子,古示的儿子」(参一1)。通常先知自我介绍时,仅及于父亲是谁(参赛一1;耶一1;结一3;何一1等)。 (二)出身犹大王室,高祖就是著名的希西家王。虽然在经文中并没有提到「犹大王」字样,但众圣经学者大多推断就是指希西家王,不然他没有必要将家谱往上推溯到高祖。 (三)与作者同时期的犹大王是约西亚(参一1;王下二十二1;代下三十四1),他是希西家王的曾孙,是作者西番雅的叔辈,叔侄同一时代,且比侄儿年幼,并不稀奇。叔叔约西亚王在朝力图改革,侄儿西番雅在野鼎力为神说话,上下互相呼应。 (四)从本书内容得知,作者西番雅虽贵为宫廷中人物,但他秉性直率坦白,严厉中透露神的慈爱,定罪中却带着复兴的盼望,一方面竭诚为神,另一方面衷心关切神的子民,他实在是事奉神之人的好榜样。 (五)又从本书内容可知,先知西番雅特别关心祭司和献祭的事(参一4~5,7~9;三4,18),并且熟悉圣城耶路撒冷的地理和人口结构(参一10~13;三1~4) 叁、写作时地 本书作者西番雅是在「犹大王亚们的儿子约西亚在位的时候」(参一1)尽职工作,即可能是在约西亚王作王初期,第八年开始拆除各种偶像和邱坛,当时他尚年幼,直到第十二年才完全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除掉邱坛和巴力的坛(参代下三十四3),所以先知西番雅才传神的话说:「我必伸手攻击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也必从这地方剪除所剩下的巴力…」(参一4)。由此推算先知尽职的时间大约是在主前639~630年之间,更进而推知,先知西番雅和哈巴谷、耶利米是同一时代的先知,且是三人中最早尽职的一位先知。 至于写本书的地点很可能是在犹大耶路撒冷,因为他在本书中称呼犹大和耶路撒冷为「这地方」(参一4),他在书中也清楚指出「鱼门、二城、玛革提施(耶城的商业区)」(参一10~11)等当时耶路撒冷城内的特殊地名。 肆、主旨要义 本书的中心信息主题是「审判」,一面宣告「耶和华的日子」迫在眉睫,当那日子到来时,犹大和耶路撒冷,以及周围列国(非利士、摩押、亚扪、古实、亚述)必要被神严厉地惩罚;另一面也宣扬耶和华的恩慈与眷顾,劝勉神选民悔改归向神,在末日必能欢然享受祂所赐的平安与喜乐。 伍、写本书的动机 犹大王希西家的儿子玛拿西和孙子亚们相继为恶,祭祀偶像假神(参代下三十三2,21~22),虽经曾孙约西亚王着手改革,但仍旧未竟全功,故先知西番雅受感为神说话,提说神已忿怒至极,祂公义的审判即将来临,祂的惩罚相当严厉可怕,但愿神的选民能及早接受警惕而回转,得以享受神为他们所预备的救恩。 陆、本书的重要性 本书揭露神长久隐忍不发的公义审判即将到来,又揭露祂在严厉的审判惩罚之中那隐藏的慈爱和恩典,给神的子民指点出一条重建美好关系的途径。 柒、本书的特点 本书的特点如下: (一)本书段落分明,第一章提及耶和华的日子,神选民必受惩治;第二章提及四围列国必受神的惩罚;第三章以严责来警告神选民,并向他们指出复兴之路,最后歌颂神恩。 (二)本书大部分采用接近散文的文体,仅在最后附一小段诗体。 (三)本书显明神的审判与惩罚之中,含有爱的管教之意,目的不是为摧毁一切,而是为带进一个新的局面。 (四)本书多次提及「耶和华的日子」和那「日子」,共达十九次之多。 (五)本书提到两种不同的「余民(中文译作「剩下的」)」(参一4;二7);前者是拜外邦偶像的余民,后者是犹大家的余民。 (六)本书中所提偶像和犹大的恶行,乃是指玛拿西和亚们年间所行的恶(参代下三十三章),他们是犹大诸王中最坏的王。 (七)本书在严厉的责罚之中,仍带有不少的应许(参三9,14~17),给予人们黑暗中的光明,痛苦中的指望。 捌、本书与其他圣经书卷的关系 本书与《以赛亚书》和《耶利米书》,有些地方彼此相似,例如:(1)番一5比较耶八2;(2)番一12比较耶四十八11;(3)番二8比较赛十六6;(4)番二14比较赛三十四11;(5)番二15比较赛四四十七8。 本书第二章中所论外邦列国的刑罚,与《阿摩司书》中所记列国的预言颇为相似,故若将这两本书一同研读,可以更加明了外邦受罚的重要关键。 本书第一章中多次提到的「耶和华的日子」,虽然指的是犹大国即将亡于巴比伦,犹太人被掳到外邦各地之日子说的,但它也是将来世界末日所要临到万国万民的先兆,新约圣经称它为「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林前一8)。到那日,神要藉主耶稣基督审判万民(参太二十五31~32),按着公义审判、击杀列国万民(参启十九11~16)。这就连上本书第二、三章「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参二1~2;三8),引进以色列的复兴。 玖、钥节 「我必伸手攻击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也必从这地方剪除所剩下的巴力,并基玛林的名和祭司。」(一4) 「你要在主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快到。耶和华已经豫备祭物,将他的客分别为圣。」(一7) 「世上遵守耶和华典章的谦卑人哪,你们都当寻求耶和华;当寻求公义谦卑,或者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可以隐藏起来。」(二3) 「耶和华说,你们要等候我,直到我兴起掳掠的日子,因为我已定意招聚列国,聚集列邦,将我的恼怒,就是我的烈怒,都倾在他们身上;我的忿怒如火,必烧灭全地。那时,我必使万民用清洁的言语,好求告我耶和华的名,同心合意的事奉我。」(三8~9) 「锡安的民哪,应当歌唱;以色列阿,应当欢呼;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满心欢喜快乐。」(三14) 拾、钥字 「日子、耶和华的日子、耶和华发怒的日子」等(一7,8,14,15,16,18;二1,3;三8) 「中间」(三3,5,11,12,15,17) 「忿怒、发怒、怒气」等(一15,18,18;二1,1,3;三8,8,8) 拾壹、内容大纲 【耶和华的日子】 一、神忿怒的审判与惩罚(一1~三7) 1.引题(一1) 2.对全地的审判与惩罚(一2~3) 3.对犹大国的审判与惩罚(一4~二3) 4.对周围列国的审判与惩罚(二4~15) 5.犹大国受审的原因(三1~7) 二、神审判后的施恩与拯救(三8~20) 1.列国万民受惩并其后的转变(三8~9) 2.以色列余民的复兴与颂恩(三10~20)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西番雅书注解》 西番雅书(Zephaniah,Bookof)旧约小先知书中的一卷。作者根据一章1节所述,西番雅是在约西亚(主前640-609)作王期间的先知。他的家谱异常详尽地记载在书中。有些释经学者认为希西家王(主前715-686)是他祖父的祖父。但在犹太和基督教的传统中,缺乏支持。书中列出的最后3个名字,很可能是要表明他父亲的名字并非「古实人」的意思,从而确定西番雅是一个土生的犹太人。「西番雅」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名字,意指「主所保护及荫庇的」,以见证神保守的能力。写作年代、缘起和对象西番雅大约在主前630年作先知,当时尼尼微城还未倾覆(主前612;二13-15)。约西亚的统治,以主前622年为分界,分作两期。在主前622年,当人把圣殿中异教的物品消除时,发现了律法书,以致加速了约西亚的宗教改革(王下二十二)。西番雅书中所形容的景象(一4-6、8-12,三1-4),是未改革前的情况,至少从他的责备中,可推断是写于622年以前。先知信息的对象,是南国犹大,特别是耶路撒冷的统治者及宗教领袖。约西亚王在8岁登基,而西番雅很有可能是在约西亚年幼时作先知的。学者向来很关注书中预言的真确性。书中第二章(除了二13、14)对外邦的预言,以及三章9-20节的应许,是学者未敢肯定的。虽然外国文献中与西番雅的历史记载没有任何抵触之处,而且我们又不能绝对否定三章9-20节的真实性,但很可能三章14-20节是附加的预言,用来完结被掳时期及后期所订定最后的版本。书中有关犹大国的罪和刑罚的部分(现在已应验了),可作为对叛逆神的人严厉的鉴戒。西番雅书中已应验的警告性预言,加强了书中的正面意义,坚定新一代属神的子民。背景在政治方面,亚述帝国已向西面伸展,牢牢地控制巴勒斯坦。在玛拿西长期的任内(主前696-642),国家完全臣服于亚述。政治上成为亚述的附庸国,也等如宗教上归附亚述诸神,特别是敬拜天上的万象(王下二十一5)。西番雅斥责这些罪行(一5),当国家之门向一个外邦宗教敞开,其他的宗教便自然涌入,一旦摒弃敬拜独一以色列的神,巴勒斯坦的异教便公然得到接纳。因此,正如西番雅所证实(一4),人们公然敬拜迦南地的巴力(王下二十一3)。西番雅斥责那些拜玛勒堪的人(一5),他们把儿女作祭物献给亚扪人的神(王上十一7;王下二十三10)。国际间的帝国主义削弱了本土的文化,以致人们追随外国的风俗,可能还染上了外国的宗教色彩(一8、9)。约西亚的统治带来改变,标志着政治和宗教上的转折点。在此期间,亚述东面和北面均出现了纷扰,因而无法巩固占领的土地,不能加强西面的势力,这就促使了约西亚推行改革运动。他把亚述的重压抛开,向北伸展势力至旧北国的领土。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他个人以及国家已完全摆脱盛行于犹大地的各种宗教,他更重新召唤国家单纯专一地信服以色列的神。西番雅书中显示,至少有一个人与他拥有共同的理想;毫无疑问,他作先知的工作为约西亚日后的改革铺了路。他与耶利米同期,至少是与耶利米早期同期(耶利米于主前627开始作先知)。学者曾这样提出,西番雅的预言,部分原因是由于西古提人的侵略。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描述大约在西番雅作先知的时期,西古提人席卷西亚,甚至南达埃及的边界。现在甚少人倾向相信希罗多德的故事,并把它与西番雅作先知的工作连在一起。没有具体的证据可证实西古提人曾作那么大规模的侵略。可能正如西番雅所言(例:一17),他是纯粹由于神学上的需要而言的。他受神的启示,预见由于神的干预和人的败落而触发的一场无法避免的冲突。写作目的和教导由于西番雅奉神的名讲预言,他严斥犹大地在宗教上所犯的罪,并政府及宗教领袖贪污横行的现象。他预言国家会衰亡,这也的确见于主前586年。道德和宗教上每况愈下,导致政治上倾覆性的毁灭,席卷整个国家;这次的倾覆就是西番雅所指的「耶和华的日子」,这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而先知也知道听者听了,会胆战心惊。阿摩司已用过这名词,甚至在他的时代,这词也甚为通行(摩五18-20)。首次在南国用这名词的人是以赛亚(赛二6-22,尤见于第12节)。无论是在用词还是其他方面,西番雅是神呼召的另一个以赛亚,负责向后人再次申明以赛亚曾经预言的真理。「耶和华的日子」主要是指在某一时间内,耶和华将决断地介入世界中,以建立祂的主权。敌对的因素将要被扫一空,神的敌人──与神的道德意旨相违背的人──将要公然受罚。这日子是要审判一切不承认神的主权的人,特别是指外邦人,但也包括犯罪的以色列人。先知强调神的子民如何受苦,目的是纠正一个普遍的假设:其他国家才是神审判的唯一对象。这「日子」也要为向神忠心的人昭雪,那些为主受欺压的人,得着复兴的保证。西番雅提出这两方面的论点,把神的真理传达给他同时代的人。这是「耶和华忿怒的日子」(一15、18,二2),那时,神将表露祂对人的罪所作出的反应,不单对其他国家,也包括犹大,就是首都耶路撒冷城(一10-13)和犹大的其他城市(第16节)。西番雅所痛斥的那些罪行,首推宗教方面。他抨击外国宗教渗入犹大地,乃基于十诫中的第一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二十3)以色列的神要求人专一敬拜祂。西番雅呼唤以色列重回「古道」,也就是那「善道」(耶六16)。先知更抨击耶路撒冷的掌权分子,称他们滥用职权(一8、9);就是宗教领袖,也未能作出合乎道德的领导(三3、4)。西番雅揭露了一个基本的罪行,就是骄傲(三11),那是自我中心和自满的心理状态。犹大有70年时间理解何谓和平安静,当然要付上代价。犹大邻近的国家经历了军事的袭击和破坏,但犹大却能幸免(第6节)。犹大国的人民一点也不为意神在护佑他们的生命(一12)。其他宗教似乎更为可取,敬拜以色列神看来已经落伍(一6,三2)。神惟有重新建立祂的至高地位和权威。西番雅的神是至高的。全世界也卧在以色列神大能的手中,过去军事上的失败是由于他派遣施行毁坏的工具(三6),祂将要以军事力量对付犹大(一13),所有国家的命运全在祂手中,骄傲的亚述不久会遭毁灭(二13-15),还有非利士人、亚扪人、摩押人等也同遭此命运(二4-10)。在这方面,西番雅可谈论的甚多,而且都是爱国的犹太听众爱听的。但是,他保留了一个神学上的平衡,就是当审判的日子来到,神的审判必须是由神家内的人开始(彼前四17)。这种平衡思想的另一个证据,就是除了犹大以外,其他国家也给赋予正面的角色。在这里,他重申在以赛亚书二章2-4节所保留的传统,就是预言普世都将敬拜以色列的神。西番雅也有一个正面的信息,要传达给犹大的人民。从先知的立场来看,拯救的信息并没有抵销末日审判的信息,审判会先来到,随后便是拯救。然而,灾难的时期却是无可避免,先知对「忿怒的日子」作出黯淡的描写,可以理解为对犹大人民灾难性的警告和含蓄的请求,希望他们放弃自满、犯罪的行径。二章3节、三章11-13节清楚显明,西番雅没有想及完全的毁灭。他在审判和拯救之间筑了一道桥梁,就是余民的观念,也是另一个从以赛亚得来的概念(三12、13;参二3)。从西番雅痛斥骄傲自满一事来看,可料及他看重在至高的神面前谦卑(二3,三12)。西番雅所指的谦卑,相等于以赛亚所指的信心。要被列入剩余之民中,另外一个必须的条件,就是秉行公义,顺服那位借着与以色列立约而显明自己道德意旨的神(二3)。西番雅在神引导下所担任的角色,明显就是重新提出已被当代遗忘的真理。西番雅能预见神如何审判犹大和世界,但他也宣布永恒的真理,是关乎神的本性和祂与世界的关系,并神的子民应负的责任。西番雅书在新约中的重要性,在于有关耶和华的日子的用语。很多经文也暗示这方面的信息〔太十三41(番一3);启六17(番一14),十四5(番三13),十六1(三8)〕。这些回响强调了西番雅的重要性。他超越了时间的限制。西番雅完整的描绘圣经中的神是一位介入人类历史,并建立祂国度的神。西番雅所描述的景象,就是一连串终结历史的事件。内容提要一章1节介绍了西番雅,指出当时的历史背景,最重要的是强调了他如何默想神的话。审判犹大全书第一个主要部分是一章2节至二章3节。它可以分为4部分:2-7节、8-13节、14-18节、二章1-3节。2-7节提及犹大将被包括在全球性的毁灭中(第2-3节,参修订标准译本;参三8)。西番雅利用传统的材料,强调神的子民绝不会幸免于难,如他们素常以为的(参摩五18-20)。先知以充分的理由,支持他那使人震惊的启示,这些理由是有关耶路撒冷在宗教上的偏差。作者以反讽的方式用了祭牲的比喻,把犹大描绘成受害者(第7节)。国家的行政人员及皇室成员犯了罪(一8-13)。人们遵从迷信的风俗(第9节),但没有人理会神的基本吩咐:不可偷盗及讹诈取利。西番雅对于敌人在耶路撒冷北面的攻击,以信心作出响应,又以此作为神惩罚不诚实商人的例子(参摩八5、6;弥六10、11)。神在那些被遣往耶路撒冷的军队后面,要把人从藏匿的地方连根拔起。那些一直以来忽视神旨之人(参耶十5),将发现神介入他们的生活中,而且他们要受到咒诅,手里所作的将得不到回报(参摩五11)。接着,先知描绘了那要来的「日子」黯淡的景象,是骇人听闻、令人毛骨悚然的。先知的说话,刺激那些不想聆听神言的傲民,他以沈闷的节奏描绘灭亡审判之事,使他们面对现实。犹大将要接受神的震怒而陷入混乱的状态,他们的财富引来很多华丽的进口货(第8节),但也不能逃过神的审判(参路十二15-21)。先知恰当地以恳求悔改的呼声,完结他的讲章(二1-3)。他既已使听众从冷漠的情绪中苏醒过来,便能传递那还没有完全落空的大好消息。人民聚集在圣殿中,表示悔改(参珥一14,二12-17),加上在神的子民中有以神的旨意为念,并顺服神的人为他们代求,神的毁灭或许可以中止(参创十八23-26)。西番雅小心地运用先知用语中「或者」一词(珥二14;摩五15;拿三9;参徒八22;提后二25),以此突出了神的主权,并防止人自以为是。审判外邦在书中第二个主要部分中(二4-15),先知描写神如何审判外邦。在犹大以西、以东、以南、以北等代表国一一被点名。根据先前部分的上下文来看,这强调耶和华的日子的宇宙性。正如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可分为4段:二章4-7节;8-11节;12节;13-15节。第一段的对象是非利士人。说到迦萨和以革伦两个城市,先知采用了希伯来预言学中常见的修词法。两个名字在发音上均与描述他们结局之词音近。先知抨击非利士人为非法的入侵者,他们由革哩底僭越至原来是留给神子民的应许地。摩押人和亚扪人由于态度傲慢,而且夺取犹大的地域(二8-11),故此受到先知的抨击;神则会帮助那些与祂立约之民。祂这样做不单因为祂是以色列的神,更因为祂是万国的神,祂以此来彰显祂的主权(参赛四十五23)。西番雅书二章12节表面上是关乎古实人的。事实上,所指的是埃及;很久以来(大约主前716-663),埃及是由一系列古实法老统治(参王下十八21,十九9)。埃及为了要得到支持,对抗日渐强盛的玛代人和巴比伦人,便与正在衰败的亚述立约。因此,第12节与跟着有关亚述国的经文,有紧密的联系。经文中有大量的篇幅,用以描述犹大的敌人亚述(番二13-15)。犹大在亚述手下长期吃尽苦头。正如以赛亚书十章13-14节所描绘的,亚述是满足自我和推崇个人骄傲的典型。重申审判的信息最初的两个主要部分,详述了审判犹大和邻国的信息。在第三部分(三1-8),这个双重的信息以较简短的形式出现。西番雅抨击以耶路撒冷既为政治首都,又为宗教中心。作为神的代表,政府及圣殿的职员身上对他们的职分过于轻率。地方领袖滥用权力,收受贿赂,甚至把政敌杀掉(参王上二十一)。他们不但不是人民的牧者(参结三十四),反是捕取猎物的野兽(参结二十二25、27)。众先知误用恩赐,以图增加私利(参弥三5;耶二十三4;结二十二28);众祭司也破坏了圣殿中严谨的规条(参结二十二26)。令人更为震惊的,便是在他们面前,有耶和华崇高的标准作为永远的典范,就是用来显明及荣耀神的圣殿中每天的事奉。更甚的是他们忽视历史的教训,从来没有学晓谨慎和敬畏的态度。书中的结论很清晰,在那要来的耶和华的日子,犹大不能逃脱刑罚,而且还要与其他国家一同受苦。神的心意在最后的部分中(三9-20),呈现了神对犹大和列国的心意,但这一次却从颇为不同的角度来说。「刑罚」不是神对子民和各国所定的结局;终极而言,神的心意是救赎,而不是毁灭(彼后三9)。二章3节中「或者」一词,已被一个关乎审判后、肯定正面的应许取替。这部分可分为3段:三章9-10节;11-13节;14-20节。9-10节提及各国的回转,这段值得注意的文字,有神肯定的保证,展示将来外邦人愿意顺服以色列的神。他们愿意归向神,并非出于人的意愿,乃是因着神的介入。因敬拜外邦偶像而遭玷污的嘴唇,将被洁净,只用来赞美以色列的神(第9节「言语」字面的含义是「嘴唇」;参赛六5-7)。从远处而来的人,在这里被形容为离开比古实尼罗河再南面的人,他们带者哀求者的心态到来,就像是分散的犹太人归家一样。神的子民会以改变了的心,作为记号(三11-13)。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在政治和宗教上的骄傲,在神的面前会被洁除,他们将是一群被洁净的余民,谦卑地信靠神(参赛二11、19)。他们的信靠将使他们获得乐园的祝福(参弥四4),结果,以互相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将得以实现。最后一段说到将要来临的欢乐(三14-20)。先知设想自己去到将来(参第16节),那时神的审判已完结,接着而来那拯救的时刻便要显露(参赛四十2)。神的子民在他们那位行使祂至高意旨的主面前,充满欢欣(参结四十八35)。神大能的同在和洋溢的喜乐,把恐惧和沮丧消除(参一17),祂的喜乐将要感染祂的子民,以致大众要欢欣(三14、17)。而且,神的喜乐就是祂子民的生命因祂慈爱的作为而产生的,奇妙的改变(第17节;参修订标准译本「祂会在祂的爱中把你更新」)。在这改变中,必定包括神替受苦之人昭雪。他们会赋予尊荣的地位,就是作为荣耀之神可见的代表,最终,神的权能会透过一群大能的子民显现出来。LeslieC.Allen另参:「以色列史」;「耶利米书」;「耶利米#1」;「约西亚#1」。――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