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水沟

 

水沟(Aqueduct)从远处取水的管道或人工沟渠,通常是靠重力引水;或指跨越谷地或河流,承载管道或水沟的桥梁架构。

在巴勒斯坦,大多数城市都建于有丰富水源之地(以防城被围困时,水源缺乏)。在基色已发现有古代引水排水的沟渠。居于该地的耶布斯人(按:该地即后来之耶路撒冷),似乎还建有可引雨水进城的水沟(撒下五8)。希西家王在位时,也有所谓「上池的水沟」(王下十八17)。为摆脱亚述人的控制,希西家从俄斐勒山修筑了长达1,777呎的水道,将基训的泉水直引到西罗亚池(赛二十二9-11)。著名的「西罗亚铭刻」对此工程,有详细的记载。后来,另有两条水道,一条长13哩,另一条长41哩,供水给耶路撒冷。它们汇合于伯利恒附近,罗马人建的水库;水道进城后,再通过地下管道,将水引至城内的圣殿区(参结四十七1;珥三18)。根据犹太史学家约瑟夫的叙述,在新约时期,本丢彼拉多曾从圣殿的库存中,拨出一些「各耳板」来修筑水渠。3座罗马式的「所罗门池」的修造,很可能也是出于这笔款项。圣经时期靠古代水道供水的城市,还有推罗、撒玛利亚、该撒利亚(罗马的巴勒斯坦首府)、耶利哥和小亚细亚的以弗所。罗马人的水道修筑工程,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精美的艺术。亚比阿水道(主前312)长10.3哩;亚诺维图水道(主前272)长32哩余,均为地下管道,引水供应罗马城。罗马帝国的工程技术,从下列遗迹中仍可见一斑,如:罗马皇帝卡里古拉始建的革老底亚水道的残缺拱门、法国尼姆市的加德桥、阿尔及利亚君士坦丁省鲁梅尔河上的水道桥、西班牙梅里达市的米拉格罗水道和塞格维亚市长2,700呎的罗马水道等。另参:「西罗亚池」;「所罗门的水池」。――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沟渠/水沟(Conduit)引水的渠道。原来的希伯来词可指雨水冲出的溪道(伯三十八25;结三十一4),也可指人挖的沟渠,如以利亚与巴力(迦南的丰产神)的众先知对抗时,绕圣坛挖掘的沟(王上十八31-38)。希西家在位时,曾挖水道将耶路撒冷城外的基训泉水引入城内(参王下十八17,二十20;尼二14;赛七3,二十二911,三十六2,按:这几处中译均作「池」),然后将泉口封闭,以绝围兵水源。该水道是在耶布斯人(原耶路撒冷居民)所开一条隧道的基础上挖掘而成的。疑大卫当年攻打耶路撒冷,即沿该隧道突入城内(撒下五8)。另参:「建筑」;「西罗亚池」。――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