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撒母耳记上」 撒母耳记上、下(Samuel,BooksofFirstandSecond)名称、作者和写作年代撒母耳记上、下的名称来自那位被神使用,要在以色列中建立王位的人。撒母耳记上的前部分叙述中,撒母耳是最突出的人物。他在领导以色列民族从士师时期过渡至君主时期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因此,用他的名字为书卷命名是合理的。 然而,这类书卷并不经常如此以人物来命名,书中的内容原不是分为两卷。据知,最先把撒母耳记的资料分为两卷的,是七十士译本(主前三世纪的旧约希腊文译本)的译者(他们亦把列王纪的资料作了类似的分卷)。这些书卷的希伯来文特征在于所用的符号只有辅音,没有元音。当翻译为希腊文,就需要使用包含元音和辅音的符号,因此大大增加了手稿的篇幅。撒母耳记和列王纪都分割为两书(两卷),取代单是保留一卷,究其原因,可能是考虑到古卷的长度。七十士译本的译者认识到撒母耳记和列王纪中内容的连贯和重点,将现今为人所知的撒母耳记上及下定为「王国记卷一和卷二」,以及把现今的列王纪上及下定为「王国记卷三和卷四」。武加大拉丁译本(圣经的拉丁文译本,由耶柔米在主后四世纪末执笔)把七十士译本的书卷名称稍作修改,名为「列王纪一、二、三、四」。这些书卷名称在中世纪期间一直沿用,直至主后十六世纪,复原派改革家取得犹太拉比传统的同意,修改成现今的书名。然而改革家保留了这两书卷的分法,现代英语译本也采用之。虽然撒母耳在这书卷的前部分很是突出,英语译本也以他命名,但他显然不是撒母耳记上、下全书的作者。撒母耳记上二十五章1节记载了撒母耳的离世,比大卫继承扫罗为王的时间还早。假如作者不是撒母耳,那么是谁写成撒母耳记上、下呢?根据历代志上二十九章29节的叙述,有人提出撰写这书卷前部分的是撒母耳,而他的作品后来由先知拿单和迦得的著作所补充。其他人则认为作者应是大卫时代的人,例如亚希玛斯(撒下十五27、36,十七17)、户筛(十五32,十六16),或撒布得(王上四5)。这些人可能曾接触撒母耳、拿单和迦得的著作,并其他关于扫罗和大卫的生平及为王的资料(例:撒下一18,雅煞珥书)。然而从现有的证据看来,谁是真正的作者还未能确定。无论谁是作者,他显然生于所罗门死后和主前930年王国分裂之后(参撒上十一8,十七52,十八16;撒下五5,二十四1-9的「犹大中的以色列」;和撒上二十七6的「犹大王」)。写作目的和神学教导将撒母耳记上、下的记述连于一起的主题是君王和约。虽然作者从未明确指出他写这书的目的,但从其内容可反映出作者描述这时期的以色列历史,是要藉此证明百姓要求立王是对约的否定;撒母耳所设立的王位是与约相容的;扫罗作王所行的不能符合约的理想;以及大卫所实践的王权虽不算完美,但却是立约之王的理想代表。关于以色列中立王的叙述(撒上八至十二),常被指是互相矛盾,因为有些地方似乎提到以色列不适合立王,有些地方却似乎认为立王是神对祂子民的心意。撒母耳记上十二章为此局面提出指正,那时撒母耳按立扫罗为以色列第一个王,并在定立新约的典礼中,重新确立对神的忠心。这里清楚可见,立王对以色列而言并不为错;神愿意以色列有王,但以色列所渴望膏立为王的人(像周围列国一样)和她想要有王的理由(给予百姓安全感,并带领国家在战争中得胜),都牵涉对神终极主权的抗拒。撒母耳解明君王在以色列中的角色,并在一个仪式上把扫罗向百姓引介,同时,重新确立对神的忠心。以色列当初建立的君主制度模式,与约相符。以色列的君王,正如任何别的国民一样,都受制于耶和华的律法和先知的话语。从这个观点看来,作者描写扫罗的统治不合乎约的要求,而大卫的统治虽未臻完善,却反映出约的理想。当考虑到圣经中的王明显是与盼望弥赛亚的兴起有关,那就必要了解与制度的始源有关的环境和观念。在撒母耳记上、下,首次用了「耶和华的受膏者」这话,从而可在撒母耳记中找出弥赛亚思想的根源。撒母耳记上、下记载了救赎历史中最少两个重要的演变。首先是记述大卫征服应许之地,使神起初给予亚伯拉罕和其后代的应许,得到初步的应验。在大卫的年代,以色列蒙应许,得以把边境从埃及地伸展至幼发拉底河。第二件对圣经余下部分产生重大意义的事件,是大卫选择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因此,撒母耳记上、下的记述,成为其后大部分圣经启示和救赎历史的基础。内容提要撒母耳(撒上一至七)一﹒撒母耳的少年时期(撒上一至三)。撒母耳的出生记载在一章1-28节。哈拿长期不能生育,神答允给她一个儿子。她为她的儿子起名叫撒母耳(是希伯来文,解作「神的垂听」,有语带双关的意思),并把他献给神,跟随示罗会幕的祭司以利事奉耶和华。哈拿赞美神垂听和应允她的祷告所发出的优美颂歌(二1-10),不单称颂神的主权,且预表以色列将设立君王,最终还要在基督身上,应验君王的职分(第10节)。祭司以利两个儿子的恶行记载于二章11-26节。这二人不单运用他们的职权谋取个人利益(12-17节),更与会幕门前侍候的妇人苟合(第22节)。虽然以利曾责备他们(22-25节),却对他们不加禁止,且警告来得太迟。在这纷乱的环境中,撒母耳渐渐长大(18-21、26节)。在27-36节,一位不知名的神人宣告审判将临到以利和他的祭司家系。至于以利的儿子何弗尼和非尼哈遭殃的预言,就在非利士人夺取约柜和毁坏设在示罗的会幕时应验了(四11;耶七14)。在撒母耳记上三章1节至四章1节上,撒母耳被立为先知,神也告诉他审判必临到以利家(三11-14)。当撒母耳的话证实是真确可信,百姓就知道他真是耶和华的先知(三19至四1上)。二﹒约柜的遗失与复得(撒上四至六)。在与非利士人的一场战役中,二章27-36节和三章11-14节的预言部分得到应验。以色列人被击败,约柜被夺取,何弗尼和非尼哈被杀。以利听到这些灾难的消息,也随之逝世(四17、18)。非利士人将耶和华的约柜放在亚实突他们的神大衮的庙中(五1、2);然而,当大衮的神像断碎成块和仆倒在约柜前,加上一场灾疫突然在亚实突发生,约柜就被移往迦特;当灾疫在迦特出现,它被送到以革伦;又当灾疫在以革伦拼发,非利士人被迫把约柜归还给以色列。他们把它放在一辆车上,由两只有乳的母牛负轭推动。这些母牛离开牠们已关入栏中的牛犊,向着以色列的边境和伯示麦城走去(六1-21)。在这事情上,耶和华证明了,尽管百姓以为带着约柜争战会确保他们胜利,但祂并不受他们摆布;同时,祂也不会让非利士人以为能战胜以色列人,且认为掳走约柜就表示他们的神大衮为大。三﹒击败非利士人(撒上七)。20年过去了(第2节)。撒母耳保证,只要以色列人认罪,并除掉对诸巴力和亚斯他录的敬奉,神就会拯救他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欺压(第3节)。他在米斯巴召聚以色列民(第5节),重新确立对神的忠心。当以色列人聚集,非利士人前来攻击,耶和华施行神迹,令以色列人战胜(10、11节),证明他们对约顺服,会保障国家的平安(参出二十三22;申二十1-4)。以色列立王(撒上八至十二)一﹒百姓要求立王(撒上八1-22)。撒母耳年纪老迈时,国中的长老来见他,要求他为他们立王。撒母耳立刻觉察百姓的要求,显示了他们厌弃耶和华作他们的王(第7节),因为百姓渴望有一个王「像列国一样」(5、20节),作为国家统一和军事统领的象征(第20节)。虽然如此,耶和华仍吩咐撒母耳给百姓立王(7、9、22节)。但与此同时,祂叫撒母耳警告百姓,「像列国一样」立王所带来的结果(9-18节)。百姓对这个描述当时迦南列王行径的警告充耳不闻(第19节),仍坚持立王。二﹒撒母耳私下膏立扫罗(撒上九1至十16)。有关扫罗寻找他父亲失去的驴子,以及他在寻找过程中与撒母耳相遇的叙述,解释了撒母耳和扫罗如何初次结识,并耶和华怎样指示撒母耳寻找那个他要膏立成为以色列第一任君王的人(九16、17)。撒母耳私下膏立扫罗后(十1),他给了扫罗3个记号以印证他的选召是从耶和华而来(十2-7)。三﹒扫罗在米斯巴众民面前掣签之下立为王(撒上十17-27)。撒母耳秘密拣选和膏立扫罗为王后(九1至十16),在米斯巴召集百姓,让他们知道耶和华的拣选(十20-24),并示明君王的职责(第25节)。在这次召聚中,撒母耳一再强调百姓厌弃耶和华而要求立王,是出于不正确的理由,且忽略了信实的神过往拯救他们脱离敌人的手(18、19节)。然而,很明显地,以色列立王的时候到了,耶和华的心意也是要为百姓立一个王。撒母耳解明「国法」(第25节)是重要的一步,消解了以色列要求立王的罪,和神属意给他们立王两者之间的紧张局面。这份文献保存在会幕中,可能包含了申命记十七章14-20节中「君王律法」的增订版本,其中为君王及百姓双方的好处,提出了以色列王需遵行的规条。这份文献无疑清楚表示,以色列人的王有别于列国的君王。四﹒扫罗带领以色列战胜亚扪人(撒上十一1-13)。当亚扪人的王拿辖攻击位于玛拿西境内约但河东的城镇基列雅比,扫罗放下他的农务工作(4、5节),带领一队志愿军(6-8节)援助基列雅比的民。在扫罗率领下,以色列人战胜亚扪人(第11节),成为神同意选立他作王的另一印证。扫罗将胜利归功于耶和华,而不是他个人的军事谋略。五﹒扫罗登基为王(撒上十一14至十二25)。基列雅比的胜利促使撒母耳招聚民众往吉甲「立国」(十一14),并「立扫罗为王」(第15节)。在吉甲的聚集中,撒母耳带领百姓为他们起初要求立王的罪忏悔(十二13、19),而且重新确立对神的忠心(14、15、24节)。在这次重新立约的仪式上,扫罗正式登基为王。由于扫罗以此方式登基,撒母耳遂有效地使约从士师时代至君主时代得以延续下来。假若百姓和君王仍然敬畏及事奉神,那么,以色列的王与神继续掌管国家主权,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扫罗被拒作王(撒上十三至十五)一﹒扫罗的违命(撒上十三1-22)。扫罗受到非利士人急攻时,他在吉甲召聚军队,并照着撒母耳的指示等候他(十8,十三8)。当撒母耳没有按原定的时间前来,扫罗变得不耐烦,还没有等到撒母耳来到,就自行献祭。献祭完毕,撒母耳始出现,责备扫罗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令(十三13)。扫罗不顺从撒母耳先前的吩咐,因而违反了他职分内的基本要求。以色列的君王要常常遵行律法并耶和华透过先知所说的话。扫罗误以为向耶和华献祭,可增强以色列人对抗非利士人的力量,岂料这样做却是违反了耶和华明确的命令。撒母耳告诉扫罗,由于他违命,使他的王位必不长久(第14节)。二﹒约拿单的胜利(撒上十三23至十四52)。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和为约拿单拿兵器的人,凭着智慧和勇气攻击非利士人的防营,杀了约20人(十四8-14)。耶和华使用这次击打,加上一场地震,使非利士全营战兢(第15节)。当时扫罗正寻求神的指引,看看是否能以他的军力参与作战。耶和华未有实时回答,扫罗认为等候神的话语可能对他的军事优势构成威胁(第19节)。这再次证明扫罗相信个人的洞察力多于等候耶和华的话。扫罗宣告凡不等到战胜敌人才吃任何食物的,必受咒诅,进一步在以色列人眼前破坏自己的形象。这几乎取掉约拿单的命(24、43、44节);因着以色列民的干预,约拿单幸免于死(第45节)。三﹒扫罗被拒作王(撒上十五1-35)。神透过撒母耳命令扫罗攻击亚玛力人,并完全灭尽他们,连人或牲畜都不可怜惜(1-3节)。从前,以色列人出埃及往西乃,进入与神立约之路时,亚玛力人曾企图要消灭他们(出十七8-16;申二十五17-19)。扫罗不顺从耶和华的话,爱惜上好牲畜作祭牲,又怜惜亚玛力王亚甲。于是,耶和华差遣撒母耳,再次责备扫罗不遵守神的命令。撒母耳指责扫罗叛逆神,指出他既厌弃耶和华的话,耶和华也厌弃他作王(撒上十五23)。扫罗与大卫(撒上十六至撒下一27)一﹒撒母耳膏立大卫(撒上十六1-13)。耶和华指示撒母耳往伯利恒的耶西家,膏立他的一个儿子代替扫罗作王(第1节)。在神的带领下,显明耶西的幼子大卫是耶和华所拣选的那一位(第12节)。当撒母耳膏立他为王,耶和华的灵就大大的感动他(第13节)。二﹒大卫侍候扫罗(撒上十六14至十七58)。当有恶魔临到扫罗,他的臣仆为他寻找一位善于弹琴的人,藉音乐使烦乱的扫罗平静下来(十六16)。大卫就是他们要找寻的人(18-23节)。然而,大卫在宫中的任务并非长久(十七15),于是他能分配时间,担当家中和宫中的职务。当时,巨人歌利亚率领非利士人在犹大地安营,要与以色列人争战。歌利亚向所有以色列人讨战,看谁敢与他单独战斗(8-10节)。没有一个以色列人胆敢接受挑战(第11节),直至大卫把食物带给营中的哥哥时,他听到这讨战的话,遂靠着耶和华的能力应战(37、45-47节)。耶和华使大卫大大得胜,因他承认「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第47节)。三﹒扫罗憎恶大卫(撒上十八至十九)。大卫战胜歌利亚后,扫罗的儿子约拿单与大卫缔结友谊盟约,互相立誓向对方忠诚。随着大卫领导以色列军队连番胜战,以及他的声望日隆,扫罗开始惧怕大卫会威胁他的王位(十八14-16、28-30)。扫罗对大卫的憎厌渐渐增加,以致他屡次谋害大卫(十八17、25,十九1、10)。最后大卫被迫逃亡,与撒母耳在拉玛寻找避难的地方(十九18)。当扫罗和他的3个使者往拉玛捉拿大卫时,他们被神的灵克制,以致不能完成任务(20-24节)。四﹒大卫和约拿单(撒上二十)。大卫在新月节期没有赴王的席,触怒扫罗,使大卫的性命再受威胁(30、31节)。可是,约拿单在一处预定的地方与大卫相见,知会他将遇到的危险,并向他道别(第42节)。约拿单和大卫再次承诺他们彼此要以忠诚和恩慈相待(13-16、42节)。从这次相遇清楚看出,他们二人都知道继承扫罗任以色列王的会是大卫,而不是约拿单。五﹒大卫在挪伯(撒上二十一1-9)。在他的逃亡中,大卫到了挪伯的祭司亚希米勒那里,说出他正为扫罗执行秘密的任务,要求得到饼和歌利亚的刀,祭司任由他拿去这两样。扫罗一个名叫多益的臣子,是以东人,当时正在挪伯,目睹了这事。六﹒大卫在迦特(撒上二十一10-15)。大卫跟着进入非利士领土迦特的亚吉王那里。当人们发现他的身分,他为了逃走而装疯。七﹒大卫在亚杜兰(撒上二十二1-5)。大卫自迦特逃到亚杜兰洞,那里约有400人跟随他。大卫领他的父母往摩押去,以免遇害,然后返回犹太境内哈列的树林。 八﹒扫罗杀害挪伯众祭司(撒上二十二6-23)。以东人多益向扫罗告发祭司亚希米勒曾对大卫给予援助。扫罗下令多益屠杀挪伯地所有的祭司,只有亚比亚他脱险,他拿着大祭司的以弗得逃亡,投奔大卫。九﹒大卫在基伊拉(撒上二十三1-13)。大卫和跟随他的人拯救基伊拉人脱离非利士人的入侵,但当那群毫无谢意的基伊拉人显然准备把大卫交给扫罗时,他们就被迫逃离该城。十﹒大卫在西弗旷野(撒上二十三14-29)。当大卫在西弗旷野,约拿单去与他相见,给他鼓励,并再次誓言对大卫忠诚。虽然西弗人答允扫罗捉拿大卫,但非利士人的入侵,迫使扫罗放弃捉拿大卫。十一﹒大卫饶过扫罗一命(撒上二十四)。大卫藏在隐基底的洞穴深处,当时扫罗正在洞口大解,大卫意外地取得到这个夺取扫罗性命的机会。虽然如此,由于扫罗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大卫不敢亲手害他,并且把扫罗于洞口时遭割下的长袍衣襟给他看,指出扫罗的恶行,使他羞愧。十二﹒大卫、拿八和亚比该(撒上二十五)。大卫被一个名叫拿八的牧羊人恶言对待;然而,拿八的妻子亚比该一番有见识的话,阻止他鲁莽地谋害拿八。这事过后不久,拿八逝世,大卫娶了亚比该为妻。 十三﹒大卫第二次放过扫罗(撒上二十六)。西弗人再次协助扫罗追杀大卫。当扫罗和他的随从睡觉,大卫和亚比筛潜入他们的军营,取走扫罗的枪和水瓶。翌日,大卫能再次证明给扫罗看,他无意从扫罗手中夺走王位。十四﹒大卫在非利士人中间(撒上二十七)。大卫最终对于在以色列境内逃避扫罗感到疲累。在气馁之时,他再次跑到非利士躲藏,使扫罗寻不着他。大卫在非利士的统治者亚吉眼前蒙恩,把洗革拉城赐给他和跟随他的人居住。大卫从洗革拉上去,侵夺居住在非利士地南方的几个部族,但他欺瞒亚吉,使他以为大卫所侵夺的是犹大境内的领土。十五﹒扫罗和隐多珥的灵媒(撒上二十八)。非利士人再次集结军队攻打以色列,扫罗惊惧,且似乎预计以色列势必战败,他竟虚妄自负,私自寻求耶和华有关战役结局的话语。神没有回答他,他就改了装,往隐多珥的一个灵媒那里,要求她把撒母耳的灵招上来。这个灵告知扫罗,以色列将被击败,他和他的众子亦会战死沙场。有些人认为这个预言是透过撒母耳亡故的灵显明神的启示,亦有些人指出这是对撒但认识不足所致,撒但在此借着邪灵假扮撒母耳的灵。十六﹒非利士人猜疑大卫(撒上二十九)。虽然亚吉期望大卫加入非利士军,一同与以色列作战,只是其他的非利士首领不信任大卫,遂强迫亚吉打发大卫和跟随他的人返回洗革拉。大卫与亚吉的友谊引致二人陷于进退两难之困境中,但形势的转变把大卫拯救出来。十七﹒大卫击败亚玛力人(撒上三十)。大卫返回洗革拉,发现亚玛力人趁他不在时,曾侵夺、焚烧该城,城中的妇孺和牲畜都被掳去。大卫透过祭司亚比亚他求问耶和华后,带领跟随他的人追赶亚玛力人,夺回他们所掳走的一切,甚至不止于此。他将战利品分配给他的队伍,也分送礼物给犹太的不同城镇。十八﹒扫罗和他众子之死(撒上三十一1至撒下一27)。正如先前预言一样,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作战,以惨败告终,其中扫罗在重伤后自杀,约拿单和扫罗另外两个儿子则一同阵亡。大卫为扫罗和约拿单极其悲伤,他作哀歌吊念扫罗和约拿单,哀歌内容记载在撒母耳记下一章19-27节。大卫(撒下二至二十四)一﹒大卫受膏作犹大王(撒下二1-7)。扫罗死后,耶和华指示大卫前往希伯仑,犹大支派在那里膏立他作他们的王。二﹒大卫、伊施波设和押尼珥(撒下二8至四12)。虽然大卫成为犹大王,余下的支派却在扫罗军队的元帅押尼珥影响下,立伊施波设为扫罗的继任人(二8-10)。伊施波设是扫罗的儿子,在与非利士人的战役中幸然生还。不久,由约押领导大卫的人,和由押尼珥领导伊施波设的人之间的冲突迅即爆发。在这次冲突中,约押的弟弟亚撒黑被押尼珥杀死(12-30节)。当大卫的势力日强,伊施波设的势力渐弱,押尼珥离开伊施波设转而效忠大卫(三1-21)。然而,约押为报他兄弟亚撒黑流血的仇,藉词与押尼珥说话而把他杀了(22-38节)。虽然大卫厌恶这恶行,为押尼珥举哀,并咒诅约押(第39节),但那罪行没有受到惩罚,直至在所罗门统治初期才得到报应(参王上二5、6、29-34)。不久之后,伊施波设被两名士兵所杀,他们把他的首级带往给身在希伯仑的大卫看,希望得到赏赐(撒下四1-8)。然而,大卫将他们二人杀了(第12节)。扫罗家系唯一生还的男丁就只有约拿单的瘸腿儿子,名叫米非波设(第4节)。三﹒大卫作全以色列的王(撒下五)。伊施波设死后,大卫在希伯仑被立为以色列众支派的王(1-4节)。大卫作王后,随即采取了若干行动,其中之一是从耶布斯人手中夺取锡安的保障。大卫建立锡安作为他的首都,在那里建筑宫殿居住(6-12节)。四﹒约柜被带往耶路撒冷(撒下六)。大卫认识到约柜是神与祂的百姓同在之记号,故十分重要。因着在扫罗的统治时期,约柜一直存放在基列耶琳的亚比拿达家,大卫决定把它运回耶路撒冷。然而,亚比拿达的一个儿子乌撒,违反触摸约柜的规定,被耶和华击杀,因而使约柜延误达3个月之久才运往耶路撒冷(3-11节)。在第二次尝试中,大卫带领一列欢欣的队伍进入耶路撒冷城,把约柜放进为它而预备的帐幕中(12-17节)。五﹒大卫、拿单和圣殿(撒下七)。不久,大卫有意建造殿宇安放约柜,好作为以色列敬拜耶和华的中心所在(第1节)。耶和华透过先知拿单告诉大卫,他不可为耶和华建造居所(殿宇),但耶和华却会为他建造将会存到永远的居所──王朝(5-16节)。这里把蒙应许的后裔缩小至犹大支派的大卫家。这应许在耶稣降生时应验了,祂是「大卫的子孙、亚伯拉罕的后裔」(参太一1)。至于建造圣殿,将会是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的任务(撒下七13)。六﹒大卫的战绩(撒下八)。大卫有能力征服四境众多民族,扩张以色列的疆界,并为国家建立繁荣和安靖的时代。七﹒大卫和米非波设(撒下九)。大卫为记念他与约拿单的结盟(参撒上十八1-3,二十13-16、42),遂查探扫罗家的生还者,好向他施恩。当大卫找出米非波设,便把他带到宫廷,享受与王同席吃饭的荣誉。八﹒大卫和拔示巴(撒下十至十二)。大卫与亚扪人战争期间,他和赫人乌利亚的妻子犯奸淫,赫人乌利亚是大卫手下一个战士。拔示巴怀孕以后,大卫设计谋害乌利亚。这些罪行招致神的愤怒(十二10-12),大卫在他的余生都饱尝到他的罪行所造成的恶果。九﹒暗嫩、押沙龙和他玛(撒下十三)。大卫的长子暗嫩装病,为要使他同父异母的妹妹他玛来照顾他。当他玛拒绝暗嫩对她的侵犯时,他强行玷辱了她。这件事激怒了他玛的胞兄押沙龙,他定意杀暗嫩,为他妹妹报仇。押沙龙等了两年,后来他在剪羊毛期间的欢宴中,把暗嫩杀死。押沙龙随之逃往叙利亚的一个小城基述,其外祖父曾在那里作王。十﹒大卫和押沙龙(撒下十四至十九)。押沙龙经过了3年的流亡生活,直至大卫回答提哥亚一个妇人所捏造的故事,放弃报血仇,使约押把押沙龙带回耶路撒冷(十四1-27)。然而押沙龙回来后,大卫拒绝见他达两年之久,直至他们最终和好为止(28-33节)。在整个事件中,大卫回避了悔改和公义的问题,事后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惩罚行动。与此同时,押沙龙企图使人怀疑大卫对诉讼的判决,自己则竭力赢取百姓和宫廷上下的爱戴,藉此密谋篡夺父亲大卫的王位。4年后,押沙龙在希伯仑自称为王,召集充足的军事力量,迫使他父亲逃离耶路撒冷(第十五章)。由于他们未能立即追杀大卫,引致押沙龙的势力崩溃,押沙龙最后死于大卫的元帅约押之手(十六15至十八18)。大卫为其子押沙龙哀恸之余(十九1-18),返回耶路撒冷,恢复他的统治(十九9-43)。大卫因着约押杀死押沙龙而惩罚他,决意使亚玛撒代替约押成为军队的元帅(第13节)。十一﹒示巴叛乱(撒下二十)。随着大卫返回耶路撒冷而出现不稳的局面,便雅悯支派的示巴图谋了另一次发难。约押在违抗大卫的惩罚下,杀害亚玛撒,追赶示巴,并镇压这次叛乱。十二﹒大卫和基遍人(撒下二十一1-14)。在大卫统治期间,地上经历了3年饥荒,但时间不详。耶和华向大卫启示说,这次饥荒是由于扫罗违背了以色列人与基遍人所立的盟约而降下的(参书九15、18-26)。最后,这过犯借着把扫罗的7个子孙交给基遍人处死才得以弥补。十三﹒大卫和非利士人(撒下二十一15-22)。这里的4段插曲,记下了大卫的勇士与非利士人作战的英勇成就。十四﹒大卫的赞美之歌(撒下二十二)。大卫以一首优美的颂赞之歌,描述他脱离仇敌的手(4-30节),及耶和华向他施予帮助(31-51节)。同一首诗歌亦见于诗篇十八篇,但有少许改动。十五﹒大卫临终之言(撒下二十三1-7)。大卫借着简短的话语,承认是神的灵使他能够说出神的话,并确信耶和华对他和他的国所应许的终必成就。 十六﹒大卫的勇士(撒下二十三8-39)。这一段包括了大卫37位勇士的名字,并描述部分人的成就。十七﹒数点人数和大卫的惩罚(撒下二十四)。大卫决定数点他战士的数目,反映了他对军事政治组织和能力的不信任。耶和华惩罚他,借着降下瘟疫,使地上很多人死去。大卫照着耶和华透过先知迦得所说的话,在亚劳拿的打谷场上筑了一座坛,这处后来成为圣殿所在的位置(参代下三1)。耶和华接纳了大卫的献祭,并垂听他为百姓所作的祷告,瘟疫就止住了。J.RobertVannoy另参:「撒母耳」;「扫罗#2」;「以色列史」;「大卫」。――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