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属灵的恩赐

 

属灵的恩赐GiftSpiritual这些都是「恩典的赐予」,在人得救的时候,按照圣灵的至高主权赐给信徒的,令信徒得着特别的能力事奉神及事奉人,特别是事奉信徒。―― 殷保罗《神学词汇浅释》

 

属灵恩赐(SpiritualGifts)词义这词句通常译自两个希腊文词汇:「恩赐」(charismata)及「属灵」(pneumatika)。在圣经的著作中,除了见于彼得前书四章10节外,只在保罗书信中使用;其他的圣经作者当然也有论及像保罗对「属灵恩赐」所下的定义之情况。至于对此题目的特别教导,我们必须首先参考保罗的教训。这两个词都源自另外两个更通行的词语:「恩典」(charis)及「灵」(pneuma)。两词都有相似的意义:「恩赐」是「恩典的表达或显现或化身」;「属灵」是「灵的表达或显现或化身」。但在使用的范围上,两者却有分别。「恩赐」是指神在基督里的拯救(罗五1516)及永生的恩赐(罗六23)。一般而言,在罗马书十一章29节,它大约是指对以色列一连串的恩典,说明神对以色列的呼召和拣选是不变的。在哥林多后书一章11节,它也许是指神特别的行动,使保罗从死亡的危机中得到拯救。在另一些经文中,它是指透过个人而彰显神的恩典,就如保罗在罗马书十二章6-8节及哥林多前书十二章8-10节(以及罗一11;林前一7,七7,十二49282930;彼前四10)所提及的说话及行为。在哥林多前书七章7节中,则引起争议。保罗似乎不把婚姻视为「属灵恩赐」,他可能是把独身视为「属灵恩赐」,但「属灵恩赐」更可能是指能够「男不近女」(第1节),即能有一段时间避开性关系,以致专心祷告(第5节)及参与事奉。

「属灵」一词的应用是广阔的。它是一个形容词,用作形容不同的事(及人),如圣灵的显现,或作圣灵的工具,例如:某些说话或行为(罗一11)、律法(罗七14)、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时的吗哪、从盘石出来的水及那块盘石(林前十34)、复活的身体(林前十五4446)、「天上的」各样福气(弗一3)、能明白神的旨意的悟性(西一9)及敬拜的颂歌(弗五19;西三16)。它作为一个复数名词时,可用于个人(「属灵的人」;林前二1315,十四37;加六1)或事(「属灵的事」、「属灵恩赐」:罗十五27;林前二13,九11,十二1,十四1;以及「天上属灵气的恶魔」:弗六12)。从这简单的综览,我们可以为「属灵恩赐」下一正确的定义。无论甚么事物、事件或个人,当作为圣灵的工具,或把圣灵彰显或具体化,就是属灵恩赐(pneumatikon)。无论甚么事件、说话或行动,当具体地表达出恩典,或作为恩典的工具,就是属灵恩赐(charisma)。pneumatikon有较广的含义,charisma是较专门的词语。此外,charisma可能是保罗所用的词语(罗一11,十二6;林前七7,十二4),以代替较含糊的pneumatikonpneumatikon一词似乎是那些给保罗找麻烦的人所常用的(林前二13至三4,十四37,十五44-46)。故此,我们将集中于charisma这个词。我们没有忽视保罗在某些经文中,给予这词较广的意义,指神直接的作为(罗五1516,六23,十一29;林后一11),但我们只集中讨论保罗某些经文,更精确地表达透过个人在别人身上的服侍而彰显的特殊恩典,charisma就是指这方面的「属灵恩赐」。恩赐的表列(罗十二;林前十二;弗四;彼前四)应是讨论的起点,因它们清楚指出保罗把甚么包括在属灵恩赐中。为了方便分析,我们把恩赐简单地分为4类:启示、神迹、领导及事奉。启示的恩赐知识及智能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8节,最先提及的两种恩赐是「智慧的言语」和「知识的言语」。保罗最先提到智能和知识,可能因为哥林多信徒对此的夸耀,就如一章17节至二章13节、八章及十三章28节所提及的。保罗清楚知道,他们对智慧有错误的理解,他们把智慧理解为修辞技巧或口才(一1719-20,二14-5),或是这世界的诡辩之术(一2022,二5-613,三19)。信徒应按神的智慧来生活,这智慧在神的计划中表现出来。神的计划就是透过基督成就救恩,即是透过基督被钉十架及宣讲被钉十架的基督(一20-2530,二6-8)。换句话说,基督徒的智慧建基于认识神救恩的中心是弥赛亚被钉十架,并从经历这救赎能力而生(二4-5)。为免他的读者把神的智慧看作他们可以拥有及随己意使用的东西,保罗把这属灵恩赐缩窄为「智慧的言语」(十二8)。即是说,这恩赐不是智慧,而是使别人认识及经历神救恩目的的言语(二4-713)。同样,哥林多信徒所宣称的「知识」,可能是指他们对属灵范畴和他们之间关系的洞见,这洞见使他们轻视偶像,并把它们视为对他们的属灵生命毫不相关的东西(林前八1-6,参十三2)。保罗似乎接受这种对「知识」的洞见(八5),但他警告他的读者,属灵生命的真正指针不是「知识」,而是关心弟兄(7-13节)──「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第1节)在其他经文中,保罗对「知识」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似乎跟「智慧」的意思重复,指到对神在基督里的恩典的知识及体验(二12;林后二14;弗一17-23,三19;腓三8;西二3)。保罗处理知识就如智能一样,他很小心地称这恩赐为「知识的言语」(林前十二8)。当人获得知识,他当然能宣称「拥有」它(八110),但对保罗来说,属灵恩赐是把对神的计划和宇宙的洞见传讲给别人知道。尽管这两种恩赐是独特的,它们的含义是决定于哥林多前书一、二及八章,「智慧的言语」也可以理解为偏向传福音的恩赐,而「知识的言语」则倾向于教导性的恩赐。耶稣及早期使徒们大部分的宣讲和教导,都可以称为属灵恩赐。说预言(作先知)保罗清楚明白先知并非只是对当代问题作出批判,而是像古代的先知,被神引导说出要说的话(参耶二十9;摩三8,七14)。虽然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8-10节中,它排第六,但作先知(林前十二28,仅次于使徒之后)显然是保罗心中最重要的恩赐(罗十二6;林前十四1;帖前五1920;参弗二20,四11;彼前四11)。这可能有几方面的理由。首先,这是「末后的日子」圣灵浇灌的记号(珥二28;徒二16-18)。早期的基督徒普遍尝到作先知的滋味,因此证明神救恩历史的高潮正在进行中。作先知与说方言不同,作先知是对人的理性及心灵说话(林前十四1-33)。换句话说,它向着全人表达神完整的拯救大能,使信徒不把理性与灵性互相对立。因此,它比其他恩赐更能建立教会,讲出安慰及事奉的话,从而服侍教会(331节),并带出新的启示(62630节),引导信徒的生命,又或使信徒更确定神的救赎计划,使信徒信心坚固,使未信者悔改(22-25节)。辨别诸灵它虽然不算是受灵默示说话的恩赐,但在此也把它包括在内,因保罗有时把它连于说预言(林前十二10,十四29;帖前五2021)。自称受圣灵感动而说话,并不能证明这些话是从神而来的(林前十二3)。那些接受了圣灵的人,有责任审查这些话的来源及重要性(二1213,十四29;约壹四1-3)。他们必须试验那些恩赐,禁戒恶事,持守美善的(帖前五19-22)。换句话说,这恩赐并非与说预言毫不相干,而是作审查之用。从另一角度说,说预言并非与辨别诸灵无关。说预言是一种服侍群体的恩赐,只有当群体试验并证明它的信息是从神而来,这恩赐才是完全。说方言及翻方言这两种恩赐与作先知及辨别诸灵一样,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8-10节,它们是相连的。后者为前者的试验,免得在灵感的忘我境界中滥用了它。从保罗对无节制的狂热及混乱的谴责可见,哥林多教会似乎经历受圣灵感动说方言(林前十二23,十四122327283340)。同样,在使徒行传中也曾暗示这种狂热表现(二4613,十44-46,十九6)。保罗评定方言并不是狂热的言论,而是安静的、需要约束的恩赐(林前十四28),主要在个人敬拜中使用(第18节)。他似乎认为说方言是一种言语:「方言」一词似乎暗示这点,而「翻方言」应该译作「翻译语言」。无论如何,这语言不单是人们的语言(例:徒二6-11),更是天使的语言(林前十三1),是信徒向神说的(十四2)。保罗指出方言能让人在另一个层面上与神沟通(「灵里祷告」,4-7节;参罗八2627)。但在聚会中,他却宁愿限制这恩赐,并只在可以翻作本地方言(翻方言),使一同敬拜的会众可以分享个人说方言的好处时,才可使用(林前十四192728)。保罗提及其他受圣灵感动说话的形式有:宣讲(林前二45;弗六17;帖前一5;参约十六8-11;徒四8,十三9;彼前一12)、教导(罗十二7;林前十四626;西三16)、劝勉(罗十二8),「保惠师」或称为「训慰师」(约十四1626,十五26,十六7)、歌唱(林前十四1526;弗五1819;西三16)及祷告(罗八15162627;林前十一45,十四15;弗六18;参犹20)。医治恩赐及能力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6节,保罗形容所有属灵恩赐是「神能力的运行」。这恩赐的能力最显而易见的表现,就是医病和行异能。信心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8-10节中,第三样提及的恩赐便是信心。一般认为,保罗在此是指称义的信心,就是所有信徒的记号(也是信徒的定义);但这里更是集中于一些信心的经历,指信徒在一种特殊的信心力量支持下,使他能在特别的环境或事情上信靠神(信心能「移山」,十三2)。因此,这是赐给某些人的恩赐(十二9),与医病及行异能相连。在耶稣的事奉及早期教会中,这恩赐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例:太八10,十五28;可五36-42,九23-27;徒三6-8,十四9-10)。医治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8-10节中,第四项是「医病的恩赐」(第9节;参2830节)。「医治」一词的复数形式暗示保罗并非认为这是一种能力,使医治者可以治好所有疾病。相反地,这恩赐实际是指病得医治。每一次不同的医治都是一次不同的恩赐。保罗再次强调医治者要在每一次施行医治时,信靠神的大能,透过他赐下新的恩典。这样的医病,就是耶稣的事奉及早期教会宣教工作的特征。行异能第五项就是「行异能」(林前十二102829)。请再次留意它是复数形式。保罗亲身经历这恩赐,因为行异能是他个人事奉的特征(罗十五18-19;林后十二12;加三5;参来二4)。他对行异能的观点,可能和医病是有分别的;他所想及的,也许是赶鬼,尽管这并非有关经文之上下文的重点(参林前十2021;弗二2)。或者我们认为行异能的范围好比福音书及使徒行传所记载的,包括「大自然」的神迹及审判的神迹(例:可六35-52,十一12至十四20;徒五111,十九11-12)。

领导的恩赐使徒在属灵恩赐中,首先论及的是使徒(林前十二28;弗四11)。由于这恩赐是复活的主透过圣灵赐下的,极可能在使徒时代开始时,这些被耶稣选定及训练的人,已获得第二次的授权,透过他们的工作,去开展一个新而永久的阶段;早期的阶段,只是一个预备阶段。他们成为教会的基础,仅次于基督(弗二20)。使徒的责任是宣讲、教导及治理。他们的宣讲,是基于他们与基督的联合,及从祂接受指示,这包括见证祂的复活(徒一22)。信徒也都恒心遵守他们的教导(徒二42),这些教导可能由他们牢记于心的耶稣的教训所组成,并藉圣灵的启示而增多(弗三5)。在治理的范围内,他们发挥不同的功能。广泛而言,他们负责整个基督徒群体的生活及福利。毫无疑问,他们在记念主受死的圣餐敬拜上,是居领导地位的。他们负责管理由信徒为有需要的弟兄们收集的捐款(徒四37),直至这工作沉重得不胜负荷,才特别选出一些人负责(徒六1-6)。教会纪律也是他们所负责的(徒五1-11)。当教会增长并扩展,使徒们更要关心和照顾分散的信徒群体(徒八14,九32)。那时候,圣灵的恩赐透过他们临到信徒(徒八15-17)。当主与他们一起,他们运用的超自然能力,如赶鬼及医病,现在仍然保留,并成为他们权柄的记号(徒五12;林后十二12)。他们与长老一起,以民主程序,来带领处理教会所面对具争议性的问题(徒十五6;参六3)。教导这显然与作先知的恩赐有关,但要小心分别的,便是教导的恩赐(林前十二28-29;罗十二7)。先知是话语的宣讲者;教师则是解释先知所宣讲的,把它们结合成教义,并使它们应用在教会所生活及见证的处境中。教师应给当地教会提供有系统的教导(提后二2)。在以弗所书四章11节中,保罗把牧师的观念加在教师上,因为若要有效的教导,必先要爱护所教导的对象。同样地,要成为一位有效的牧者,他必须也成为一位教师。治理或行政(林前十二28;参罗十二8)早期教会的组织还未成形,正式的职位仍未设立,也未有正式选立管理教会的职员。因此,这需要某些教会中的成员,接受及运用管理的恩赐,来治理各地信徒的聚会。这恩赐是以言语的提醒及智慧的判断来引导教会的事务。当然,那些有引导及治理教会事务恩赐的人,渐渐就被认为是有责任治理教会,而且他们的责任是半永久性的。他们成为了教会内被认可的职员,出任基督徒群体那些已清楚界定的行政工作。无论如何,某些基督徒初时是被公认接受了治理的恩赐,因而可自由使用它。除了行政以外,管理公众崇拜的事务,是需要有智能及洞见的,因此,那些拥有治理恩赐的人,就被要求立例处理这些事。劝化(罗十二8)拥有劝化恩赐的人是要与基督徒先知及教师紧密合作,来使用这恩赐。它们的分别在于前者较个别地去接触人,他如要劝化成功,就需要以爱的说服力,体谅及同情来给予劝化。他的目的,是要使基督徒走向生命的高峰,并向基督作出更深的委身。因此,把劝化恩赐赐下的灵,也会把属灵的说服力及吸引人的气质赐下。

传福音另一项赐给教会的恩赐,是传福音的能力。提摩太在提摩太后书四章5节中被称为传福音者;在使徒行传二十一章8节中,七位执事之一的腓利,也同样称为传福音者。虽然传福音的责任在理论上是每一个信徒应有的,但圣灵却特别赐给某些人。他们使用这恩赐时,必须知道能力是从神而来,不应单靠热心及熟练的技巧。他们若是如此,就清楚表明圣灵没有与他们同在。传福音的人如同漏斗般,带人信主,而且加入教会,接着,便由运用其他恩赐的人去建立他们。服侍的恩赐正如保罗所称,所有属灵恩赐都是「神性能力的行动」(林前十二6),因此,他称恩赐为「服侍的行为」(第5节)。一句说话或一个行动,只有在它显出神的恩典及服侍他人时,才可称为属灵恩赐。有时,保罗在说到这服侍的行为时,没有把它们作出特别的区分(罗十二7;林前十六15;参彼前四11);但他列出的恩赐中,就有4种服侍的恩赐。帮助人的恩赐(林前十二28)我们可以从使徒行传二十章35节,保罗劝勉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要「扶助软弱的人」及记念主的话:「施比受更为有福」,来了解「帮助」这属灵恩赐是指甚么。保罗以自己为例,支持他的劝勉。早期教会似乎实行对信徒中有需要的人给予特别的关心,而那些帮助贫困者的人,被视为圣灵给予他们这服侍的职任。长老的职事很可能是从治理或管理的恩赐开始;同样地,执事的职事是源自帮助人的恩赐。执事是服侍那些有需要的人(徒六1-6)。服侍(和合本作「执事」)在罗马书十二章7节中,服侍被称为一种恩赐。这词在新约有很多种用法,从一般的服侍观念(林后五18,保罗把传道称为和好的服侍)到特别的工作或任务(提前一12)。在此,很难知道保罗的确实意思,或者,这是指任何人在教会中为某个目的而使用的一般恩赐。施舍保罗称施舍是一种恩赐(罗十二8)。所有人在服侍中原当分给有需要的人及穷人。但这特别的恩赐使一些人在这些事上作出乐意的奉献。保罗还指出,这恩赐是要在「不吝啬」或「自由」中使用的。怜悯人的(罗十二8)怜悯人的行为,应当在圣灵的引导下,以快乐的心来表达。我们可能会感到奇怪,这高尚的行为何以需要恩赐,但当时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在当时,向人提供帮助是会引致危险的。当其他基督徒有需要,而给予他帮助,便表明帮助的人也是基督徒,因而可能受教外人士逼迫。这恩赐会在个人身上不断显出,就如那些彰显先知恩赐的人,经常被认定是先知(林前十二28,十四29-32;弗二20,三5,四11;参徒十一2728,十三12,十五32,二十一9);那些显出教师恩赐的人,常被认定是教师(林前十二28;加六6;弗四11;参徒十三1;雅三1);因此,那些经常显出服侍恩赐的人,很可能被认定是执事(「服侍」,罗十六1;弗六21;腓一1;西一7,四7;帖前三2;提前三812,四6)。同样,「监督」(主教)很可能是用来称呼那些经常显出指教及领导恩赐的人(腓一1;提前三2;多一7)。恩赐的特征对保罗(为基督教定下属灵恩赐的概念)而言,属灵恩赐是神的灵的作为,具体地把神的恩典,以言语或行为显明出来,透过个人,成为别人的福分。属灵恩赐的基本含义是神的特别作为,即使透过个人表达出来,也是真实的。这是指任何人都不能期望可以显出这些恩赐,除非他向神开放,并倚靠祂。由此看来,保罗可以说某人「拥有」某种恩赐(罗十二6;林前七7,十二30),但这可能是一种简单的讲法,即某些人向神的恩典开放,以致这恩典透过他们以特别的方法显露出来。这并不是说恩赐是人可以随意命令的能力,这就如说我们「拥有圣灵」一样(罗八923)。可是,在提摩太前书四章14节及提摩太后书一章6节,已离开了这基本的意义。属灵恩赐是任何能具体表达神的恩典的事件、说话或行动。在这观念中,圣礼可以是「恩典的途径」(虽然新约从不如此称它),就如其他说话及行动一样。在确认这些后,我们便能认识这些恩赐(例:罗十二6-8;林前十二8-10)不是绝对或没有遗漏的,它只是圣灵典型的显现(或只是读者所认识又或是他们需要提醒的项目)。不同的属灵恩赐列表,显示保罗并非要建立一份清楚界定的属灵恩赐目录;他只是选出可以让我们看见神在祂的教会中彰显其恩典的几种活动及言语。

我们可以相信,保罗认为所有基督徒都有恩赐,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凡「有」圣灵的,若向圣灵开放及由圣灵引导(罗八914),便会藉某种方式显出神的恩典;他也应向圣灵的能力开放,使圣灵的能力可以在圣灵的群体中,透过特殊的言语及行动显露出来。对保罗而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身体中不同肢体的功用,可以作为属灵恩赐的例子(罗十二4-6;林前十二14-30)。除非个别信徒显出恩赐的功用,否则就不能显出身体中肢体的作用。圣灵的恩赐是基督身体活力的表现。就如身体有许多不同的肢体,但却如一个身体地发挥功用;同样,信徒的个别功用(恩赐),带来教会的合一。这样,属灵的恩赐基本上是赐给群体的,「叫人得益处」(林前十二7)。这就是为何以自私及没有爱的态度去追求恩赐,是错误而白费心机(十三1-3)。属灵的恩赐不是为个人的喜好或好处而使用(或许说方言是例外,这就是为何保罗认为它的价值最低)。人获得恩赐,是因为神选择他,并透过他在别人身上作工。更清楚地说,人获得恩赐,为要透过他,给整个群体带来祝福。个人的属灵健康及培育,与整个身体的健康和平安是分不开的(林前十二14-26;弗四16)。从保罗时代到现在保罗并没有清楚指出属灵的恩赐会在基督再来前停止。虽然有人看哥林多前书十三章8-10节所教导的是:某些恩赐只属于早期教会,但「完全」应指基督再来时的圆熟阶段。事实上,若以恩赐就是透过言语或行动把恩典显出,并传给别人来看,属灵恩赐是从没有缺少的。但若从较窄的观点来了解属灵恩赐,把焦点放在先知、方言及医治等较为特殊的表现上;这样,它们的确似乎自三世纪中叶以后,便在教会生活的主流中消失了。对于马可福音(可十六17)最后所说的话,殉道者游斯丁、爱任纽及特土良都证实直到他们的时代,这一切都是可以继续经历的;但四世纪的屈梭多模及希坡的奥古斯丁都认为那是过去的经历。主要原因是教会愈来愈变得组织化,并且以膏立来逐步代替恩赐,作为圣灵的记号:基督的身体也变成了等级制度,而「圣灵的恩赐」一词便用以指以赛亚书十一章2节。这些世纪以来,虽然不断有人宣称一种或多种较特殊的恩赐的存在──著名的孟他努派(二世纪)、约雅斤(1132-1202),以及不少重洗派信徒,并早期的贵格会信徒;但这些人通常都被排挤至基督教的边缘或甚至受到迫害。正统派害怕这些狂热分子,因此在处理这些事时,经常滥用教会的权威。最近的发展却转了一个新方向。十九世纪末对属灵恩赐的重新注视,尤其是医治及说方言,演变成为二十世纪的五旬节运动。由于接纳了五旬节宗是基督教的第三或第四主流(与东正教、天主教、复原派并列),加上在旧的宗派内有灵恩的复兴,因此,基督徒生活及敬拜的灵恩特性得到普遍认可,甚至出现于天主教中。至于灵恩派充满动感的仪式及敬拜,是否可以和保守派的教导及传统结合,则需拭目以待。另参:「圣灵」;「说方言」;「圣灵的洗」。――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