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弥迦书」提要

 

壹、书名

 

        本书以作者先知弥迦为书名。弥迦的原文字义是「有谁像耶和华?」本书将神的属性、心意和计划启示给我们。

 

贰、作者

 

        本书的作者先知弥迦出身农家,他的家乡摩利沙(参一1),是耶路撒冷西南方约三十五公里处的一个小乡村。与别的先知们不同的是,他并未提及他父亲的名字,可能暗示他的身分卑微。

        他可能目睹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上层阶级罔顾公平公义,巧取豪夺,剥削穷人。而政教领袖犯罪作恶,不仅不敬畏神,甚且转而拜偶像假神。他从神的默示得知,以色列家和犹大如此情况,已经无药可救,神被迫将他们放弃给外邦强敌,任令国家沦亡、国民被掳分散各国。然而就在这样的悲惨结局中,他却看见了一线属光,就是那必要降临的弥赛亚和弥赛亚国,神的应许给了他美好的远景与展望,相信这就是作者先知弥迦竭力为神作工的动力所在。

 

叁、写作时地

 

        根据本书内容,我们得知先知弥迦是「当犹大王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时候」(参一1;耶二十六18~19)尽职,大约主前749~697年。与他同时期的先知是以赛亚,而以赛亚在犹大王乌西雅时就已经开始尽职(参赛一1),故先知以赛亚比弥迦更早开始工作。

        由于本书中没有提到希西家在位时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入侵,并攻打耶路撒冷的事(参王下十九13~36;代下三十二1~22),当时大约是主前701年,因此弥迦可能在这之前就已离世或停止作先知。又因本书曾预言北国以色列首府撒玛利亚将会被毁(参一6),此事发生在主前721年,故此推算本书的写作时间应当是在主前749~721年之间。

        先知弥迦作工的对象包括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大部分重在北国以色列。不过,他作工并写本书的地点大概是在犹大地。

 

肆、主旨要义

 

    本书虽然记载神对以色列家和犹大的审判和刑罚,但本书的重点乃放在预言弥赛亚的降生和弥赛亚国的实现。在弥赛亚国度中,掌权者秉公行义,牧养众子民,过着和平喜乐的生活。

 

伍、写本书的动机

 

    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向神的子民阐明神不喜悦他们不公不义的作风,他们必将为自己的罪恶付出惨痛的代价。但同时也向他们指示将来必有拯救临到,鼓励他们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8)

 

陆、本书的重要性

 

    际此末世黑暗的时代,世风日下,基督教普遍堕落,人人追求物质的享受,其情景和先知弥迦在世时本书所描述的光景相彷佛。故此,先知弥迦的信息实在发人深省,基督徒每读本书,一面自我警惕,一面当奋起追求属灵的实际,与神同行,并将生命的内涵表现于人际关系中。如此,当基督再临时,或可与得胜者同列。

 

柒、本书的特点

 

    本书具有如下的特点:

    ()本书是一卷东方的古诗,里面的诗句是非常简洁、文雅、稳静,到处充满了诗的美丽和精致。

        ()本书的结构明显地可分成三段,每段均以「听」字作开头(参一2;三1;六1),呼吁众人和天地均需倾听神的启示的话。

        ()本书中的三段信息内容、语气和宣讲的时间虽然各不相同,但却贯穿同一的中心思想:审判与应许、惩罚与怜悯等重点交迭出现在三段信息中。

        ()本书中所宣讲的预言俨然成为历史事实,这是本书的另一特色:(1)撒玛利亚的倾覆(6~7)(2)耶路撒冷的沦陷及圣殿的被毁(12;七13)(3)百姓被掳分散巴比伦各地(10)(4)被掳的余民归回故土(1~8;七1114~17)(5)弥赛亚(基督)降生于伯利恒(2)

 

捌、本书与其他圣经书卷的关系

 

    本书中先知弥迦的话,有好多处被其他经卷所引用,例如:

    ()有关锡安和耶路撒冷的预言;弥三12比较耶二十六18

    ()聚集瘸腿的,招聚被赶出的;弥四6~7必较番三19

    ()有关弥赛亚(基督)的降生地;弥五2比较太二5~6;约七42

    ()有关自己家里的人成为仇敌;弥七6比较太十35~36

 

玖、钥节

 

    万民哪,你们都要听!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侧耳而听!主耶和华从他的圣殿要见证你们的不是。」(2)

        「我说:雅各的首领,以色列家的官长啊,你们要听!你们不当知道公平么?」(1)

        山岭和地永久的根基阿,要听耶和华争辩的话;因为耶和华要与祂的百姓争辩,与以色列争辩。」(2)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8)

        「至于我,我要仰望耶和华,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应允我。我的仇敌阿,不要向我夸耀;我虽跌倒,却要起来;我虽坐在黑暗里,耶和华却作我的光。」(7~8)

        「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饶恕你产业之余民的罪过;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必再怜悯我们,将我们的罪孽踏在脚下,又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18~19)

 

拾、钥字

 

        「听、要听、当听、不听」(22;三19;五15;六1129;七16)

        「耶和华默示、耶和华见证、耶和华降临、耶和华如此说、耶和华的心、耶和华的言语、耶和华必坚立、耶和华治理、耶和华救赎、耶和华筹划、耶和华的大能、耶和华争辩、耶和华公义的作为、耶和华喜悦、耶和华指示、耶和华呼叫、耶和华必应允、耶和华的恼怒」(12312;二377;三5;四1741012;五410;六25789;七7915)

 

拾壹、内容大纲

 

【黑暗中的希望】

   一、「万民哪,你们都要听!」──听神对选民的审判和应许(1~13)

         1.以色列与犹大因拜偶像干罪(1~7)

         2.先知为选民所受罪罚哀哭(8~16)

         3.有权势者多行强暴必受罪罚(1~11)

         4.应许神必招聚余民归回如羊归牢(12~13)

   二、「以色列家的官长阿,你们要听!」──听神对国权的审判和应许(1~15)

         1.耶路撒冷必因政教领袖干罪而沦亡(1~12)

         2.预言弥赛亚国必得建立(1~13)

         3.预言弥赛亚必要降临(1~4)

         4.预言弥赛亚必要掌管国度并报应列国(5~15)

   三、「山岭和地永久的根基阿,要听!」──听神对罪世的审判和应许(1~20)

         1.谴责众民不敬畏神、触犯神必遭刑罚(1~16)

         2.先知代众民向神认罪,求神施恩怜悯(1~17)

         3.先知颂赞神,深知无何能像神,神必施恩怜悯(18~20)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弥迦书注解》

 

弥迦书(Micah,Bookof)圣经12卷小先知书中的第六卷。弥迦书一章1节已提供了先知的名字、家乡、传道的日期、信息的来源,以及传讲的对象等资料。在古代以色列,弥迦(米迦)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旧约中最少有7个人名弥迦、米迦或米该亚。在旧约中,先知弥迦的名字只在弥迦书一章1节和耶利米书二十六章18节被提及。弥迦书的卷首(一1)指出他的家乡在摩利沙,这城也许就是今日的犹底达废丘,位于亚西加通往拉吉的路上,约在耶路撒冷西南面25哩之外。在弥迦的时代,摩利沙是一个边城,位于非利士的边城迦特附近。由于摩利沙处于边境上,因此每当犹大西面和南面受侵时,她就首当其冲(一15)。第10-16节很可能是反映了这样的一次袭击,先知提及犹大西南面12座城的名字,似乎那就是敌人进侵的路线,摩利设迦特(即摩利沙迦特)在名单上是第九个城。由于弥迦居住在边境,他关心的对象似乎是国际性的,他常以「万民」为念(一2,四1-511,五7-15,七1617)。同时,弥迦是一个小镇上的居民,因此他能够与农民和小地主认同,了解他们经常受到外来人的侵扰,又受耶路撒冷的政治家以及强抢别人土地的人所欺负(二1-4)。虽然弥迦可能已离开了摩利沙,定居在耶路撒冷,并在那里传道,但他对各城市所发出的谴责仍然是很严厉的(一56,三12,四10,五1114,六9)。弥迦作先知传道的时间是3位犹大王:约坦(约主前750732)、亚哈斯(约主前735-715)和希西家(约主前715-686)在位的时候。这3个王的任期合起来长达60多年(主前750-686),但弥迦不大可能在这整段时间内都活跃工作,耶利米把弥迦的工作时期定在希西家在位年间(耶二十六18)。弥迦的预言中有些似乎是在撒玛利亚沦陷之前宣告的(弥一2-7,六16),这事件发生在主前722年。在弥迦的时代,亚述人似乎是以色列的主要敌人(五56),这情况在上述3个王在位时都持续着。弥迦书与以赛亚书之间有些颇显著的平行经文(弥四1-4;赛二2-4),弥迦书与阿摩司书之间亦然(弥六1011;摩八56),这些经文似乎反映出弥迦传道的时间是在主前八世纪的末期。弥迦书一章1节说:摩利沙人弥迦「得耶和华的默示」(直译:耶和华的话语临到弥迦),弥迦在当时是在众民中作神的代言人。弥迦书中他没有自称为先知,也没有记载神呼召他作先知,但他确实自称是神的见证人(一2)。书中曾5次使用先知的特别格式:「耶和华如此说」(二3,三5,四6,六19),声明信息是从神而来的。弥迦正如一位真先知一样,可自称「藉耶和华的灵,满有力量……可以向雅各说明他的过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恶」(三8)。弥迦的信息是普世性的。他首先向「万民」和「地和其上所有的」说话(一2),但随即转向,针对耶路撒冷和撒玛利亚两个首都(一56)。犹大其他城市是预言的对象之一(一10-16)。其他信息的对象包括:贪图别人田地的人(二2)、假先知(二6-11,三5-7)、官长、先知祭司和不诚实的商人(三111,六10-12)。

背景若要正确地了解弥迦书,我们必须先知道以色列古史上的亚述危机。主前八世纪早期,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曾在耶罗波安二世(主前793-753)和乌西雅(主前792-740)的长期统治下,享有一段太平和富庶的日子。在这段时间内,以色列和犹大在经济架构上有了彻底的改变;有许多新的城市和富有的阶层出现,商业发展十分迅速,富有的人愈来愈富有,并开始滥用权力欺压穷人,辖制祭司和长官。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级制度,对旧约时代以盟约为中心的宗教信仰造成致命的打击。耶罗波安二世和乌西雅在位时,以色列和犹大都颇为太平,免受外族的侵扰。在主前745年,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作亚述王,致力建立亚述帝国,他在主前732年占领了大马色,使巴勒斯坦的以色列、犹大和非利士成为他的附庸国。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于主前727年逝世,由撒缦以色五世继位。主前724年,以色列最后一个王何细亚停止向亚述进贡,激怒了亚述,撒缦以色五世在主前724年开始进攻撒玛利亚,直到主前722年才征服其居民。那时亚述王撒珥根二世在任,撒玛利亚城中许多富人和有影响力的人都被掳至亚述(王下十五2930,十七1-41)。犹大也不能逃脱这厄运。虽然亚述人容让部分犹大皇室留在耶路撒冷,但实际上他们已失去了自主权(王下十六10,十七19)。犹大遭受了亚述的打击之后,无论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都一蹶不振,不能再恢复国力了。写作目的和信息弥迦书大概有20个不同的段落,由20个神谕组成。书中谈及许多不同的题材和主题,可能是来自不同的时期。由于本书涉及的范围太广泛,因此不易归纳成一个统一的主题,不过全书有好几个明显的题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关于审判的题目。审判将临到撒玛利亚(一2-6)和耶路撒冷(三9-12),要临到抢夺别人田地的人(二3-5)、假先知、屈枉正直的官长,和为雇价施训诲的祭司(三5-12)。审判要临到欺骗人的、行强暴的、说谎话的和诡诈的人(六1-12);审判也要临到列国(四11-13,五568915,七1617)。在弥迦书中,审判的原因是人的罪过(一5),弥迦指出犯罪的形式很多,如:拜偶像(一7,五13)、行邪术(五12)、抢掠(六11)、说谎(六12)、藐视父母(七6)、杀人(七2)。弥迦所提供的补救方法是甚么?对列国来说,是认识和遵从「神的道」(四2)。对以色列来说,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六8)。上述的方法都是可行的,因为神饶恕人的过犯,不永远怀怒;祂是怜悯人的神,祂把人的罪孽踏在脚下,将一切的罪投入深海,并且诚实持守古时跟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七18-20)。弥迦看到未来的以色列君王要生于伯利恒,从这角度他可以瞥见将要降临的天国,这君王必起来,倚靠耶和华的大能牧养祂的羊群,使他们安然居住,因为祂必日见尊大,直到地极(五2-4)。内容提要有些学者把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一至五章)主要的对象是列国,第二部分(六至七章)是以色列。头一部分以列国的审判作结束(五15),第二部分则以一首歌颂神慈爱的诗歌作结。然而,这大纲似乎太简单,未能包罗两部分丰富的内容。另外一些学者把全书分成3部分:一至三章(审判);四至五章(盼望);六至七章(审判与盼望)。这大纲也过简,其实这3个部分都包含审判与盼望。也许较为适切的做法是把全书分成3部分,分别以第一章,第三章和第六章开始。这三章圣经都以「你们要听」开始。每一部分的开头都有审判的话(一2至二11,三1-12,六1至七6),每一段的结尾都留下盼望的言词(二1213,四1至五15,七7-20)。若要纵观全书,这大纲有一定的价值,但若要正确地理解这本书,则需要仔细研究每一个神谕。下文列出了20个单元的章节,分辨其文学体裁,并确定其主旨或主题。第一个单元是「耶和华快要来临」,包括一章2-7节,以耶和华亲自显现,提出诉讼的形式写成。先知呼吁万民聆听耶和华如何见证他们的不是,又形容祂离开了天上的圣所,行走在众山上,众山在祂脚下都熔化了(2-4节)。神要降临(神的显现),因为人犯了罪,北国以色列的首都撒玛利亚将要毁灭,主要因为他们拜偶像(5-7节)。第二段是「先知的哀歌」(一8-16)。先知看见一队敌军由西南面而来,他们途经12个城市,带来了荒凉、流亡和掳掠,除了迦特以外,每一个城的名字都语带双关,目的是暗示他们的噩运。12个城市中有些是知名的,如拉吉、耶路撒冷、摩利设迦特和亚杜兰,至于其他,则难以确定。虽然第一个预言是针对列国,并特别宣告撒玛利亚的厄运,但第二段经文告诉我们弥迦真正关心的仍是犹大。第三段是「对凶恶富户的咒诅」(二1-5)。这是一段咒语,也就是一个审判的信息。这审判要落在一群富户身上,因为他们晚间在床上就定下阴谋,抢夺农民的房屋和田地。弥迦说他们害人终害己,他们的田地都要被别人夺去。「弥迦与凶恶富户」是第四段的主题(二6-11)。这段经文描述弥迦与那些抢夺别人田地房屋者的人发生争执。那些凶恶的富户不能接受弥迦审判的信息,厌弃他的话语,禁止先知继续传讲这信息。他们不相信灾祸会临到他们,因为他们认为神不会这样做(6节、7节上)。但弥迦却数算这些恶人一连串的罪行,如剥去过境者身上的外衣,把妇人和孩童从家中赶出(7节下-9节)。这样凶恶的人只愿听从假先知的话(第11节)。第五段是「余民得以存留」(二1213)。耶和华要聚集一群余民,像羊在羊栏中(第12节),然后耶和华要作他们的王,带领他们由城门出去(第13节)。这段经文可以有不同的解释,经文没有指出耶和华聚集余民的地方,有些人假设那地是巴比伦,认为这段经文是指被掳而言。有些人则认为那地是耶路撒冷,先知所指的事件是主前701年西拿基立进侵之前,以色列人逃难至耶路撒冷。第六段是有关「行恶的首领」(三1-4)。弥迦指控那些以色列民的首领和官长,他们的行为有如吃人者,他们本应认识公义,却厌恶良善,喜爱奸恶。来日他们将会向耶和华哀求,但耶和华却不垂听。「平安先知与弥迦」是另一段有关争执的经文(三5-8)。弥迦指摘假先知为金钱而训诲,并断言他们必不再有异象,没有从神而来的信息。另一方面,弥迦声称自己是靠着神的灵和能力来传讲信息的。「贪污的首领和锡安的败亡」是第八段的主题(三9-12)。这预言似乎是弥迦先前向耶路撒冷众首领所说的一番话的概要。因着他们的罪恶和罪行,耶路撒冷和圣殿将要被毁灭。锡安的败亡与圣殿的被毁这惊人的宣告之后,随之而来的信息是「锡安将来要被高举」(四1-5)。这救恩的预言大概是刻意放在审判的预言之后,指出纵使圣殿要被毁坏,但它将要重建得更宏伟,作为列国敬拜的中心。这信息的平行经文可见于以赛亚书二章1-4节。第十段的主题是「余民与锡安之重建」(四6-8)。本段开首的「到那日」,显示这是一个末世的预言,那时耶和华要在锡安,在祂重建的羊群中作王。跟着3段神谕(四910,四11-13,五1-4)均以「现在」一词开始,结束时均保证现今罪恶的境况必会好转。第一段是「从忧患至释放」(四910);第二段是「从四面受敌至得胜」(四11-13);第三段是「从无助的审判者至理想的君王」(五1-4)。三段神谕中,最后一段是弥迦书中甚为人所熟知的经文,这段经文应许一个王要在伯利恒出生,他要日见尊大,直到地极。第十四段是「平安与亚述的败亡」(五56),紧接着的是「万民中的余民」(五7-9)。这里形容余民好像草上的甘露,又好像羊群中的狮子。草上的甘露通常代表祝福,但在撒母耳记下十七章12节,却喻作审判,如同狮子在羊群之中。第十六段是「除灭军事装备与虚假的宗教」(五10-15)。「剪除」、「毁坏」、「除灭」、「拆毁」、「拔出」等用词显示这是一个彻底的行动。这神谕是针对那些在人心中代替了神的东西。「神的诉讼」(六1-8)也许是弥迦书中最著名的一段经文,这是一段重要的经文,是真信仰的一个总纲。下一段是「更多的控告与宣判」(六9-16),进一步的控告是针对不诚实的买卖、说谎话和行强暴等罪行。判刑则是荒凉、挫败、被人嗤笑和灭亡。第十九段是弥迦书中「给腐败之社群的挽歌」(七1-6)。先知一开始便说「哀哉!」,因为他好像是地上唯一一个虔诚和正直的人(七12)。他不能信任任何人。每个人都在设计谋害别人。所有人都双手行恶,就是家人也互相攻击。七章6节的话曾被耶稣引用,来形容祂所处的世代(太十213536)。弥迦书最后一个段落(七7-20)是一段先知祷文。这祷文包括一篇信心的诗篇(7-10节),一个预言重建的应许(11-13节),一篇祈求神保守以色列和审判其仇敌的祷词(14-17节),还有一首颂歌,宣告神那无可比拟的恩慈和信实,祂向雅各发诚实,向亚伯拉罕施慈爱(第20节)。RalphL.Smith另参:「先知,女先知」;「预言」;「以色列史」。――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