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路加福音」提要 壹、作者 福音书的作者都是隐名的,但早期的教会历史资料,均指出本书的作者是医生路加。从本书的内容与一些特色,亦可左证它应系出于医生路加之手,其理由如下: (一)根据本书和《使徒行传》的开头序言,我们知道这两本书是同一位作者(参一1;徒一1)。 (二)而使徒行传的作者,明显乃是在使徒保罗第二次出外旅行传道途中,才新加进来的一位同工助手。因为在行传第十六章的叙事文中,突然由第三人称的『他们』,转变为第一人称的『我们』(参徒十六6~10),并且从此以后,在大多数场合都用『我们』来代替『他们』(参徒十六12~13,15~16;廿5,13~14;廿一1,7等)。 (三)在本书和《使徒行传》中,常可发现一些医学式的表达法,例如:「西门的岳母害热病“甚重”」(四38;对照太八14;可一30);「有人“满身长了”大痲疯」(五12;对照太八1;可一40);「有一个“患水臌”的人」(十四2) ;「汗珠如“大血点”」(廿二44);『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徒三7);『部百流的父亲患“热病和痢疾”』(徒廿八8)等等。由此可见,这两本书的作者必定是一位相当有医学常识的人。 (四)又从《使徒行传》最后一章可知,作者本人曾陪同使徒保罗一路到达罗马(参徒廿八14);当保罗坐监的时候,他甚至可能一直陪伴着保罗。在使徒保罗的同工助手当中,这样一位又具医学知识,又在保罗坐监时还陪伴在他左右的人,当然非『医生路加』莫属了(参西四10,14;门23~24)。 贰、又称『保罗福音书』 路加并不是主耶稣生平事迹的目击者,为何能将祂的言行作出如此完整且全面性的叙述呢?首先,当然要归功于路加自己在序言里所说:「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一3)──意即他曾利用各种机会,从事调查、询问、搜集有关耶稣生平的各种资料。无疑地,路加是以《马可福音》为第一手数据源,因此两本书的大纲很相仿,大体上的结构也彼此酷似,惟本书的内容,要比《马可福音》来得丰富,在情节上,也较后者润饰了不少。 除此之外,我们若将本书和使徒保罗的书信作仔细的比较,就可发现他们两位的思路和语调相当的接近,在在显示,路加编写本书,很有可能得力于使徒保罗的传授和教导。所以正如有许多解经家称《马可福音》为《彼得的福音书》一样,本书也被称为《保罗的福音书》。兹举出一些例子,以证明其相似之处: (一)「常常祷告」(十八1);比较:『不住的祷告』(帖前五17)。 (二)「时时儆醒,常常祈求」(廿一36);比较:『总要儆醒、谨守』(帖前五6)。 (三)「主果然复活,已经现给西门看了」(廿四34);比较:『第三天复活了,并且显给矶法看』(林前十五4~5)。注意:关于主复活的那天显给彼得看的事,其他的福音书并没有提及,只有《路加福音》和保罗的书信特别记载了这事。 (四)「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十九10);比较:『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提前一15)。 (五)马太和马可记载主擘饼时对门徒们说:『这是我的身体』(太廿六26;可十四22),底下的话就不记了,可是路加和保罗把主的话继续记下去:「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廿二19;林前十一24)。 (六)「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廿三43);比较:『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十10,13)。 叁、路加其人 关于路加的生平,我们所知有限。『路加』是一个外邦人的名字,所以他显然是一个外邦人。使徒保罗在歌罗西书中也把他从『奉割礼的人中』分别出来(参西四10~14),表明他不是一个犹太人。按传说,他是叙利亚安提阿人。 路加和使徒保罗的关系很密切。保罗称他为『亲爱的医生』(西四14),也承认他是一位同工(门24)。 从《使徒行传》和保罗的书信中,似乎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可供我们揣测他和使徒保罗结识并相伴的始末:保罗去特罗亚之前,原在加拉太一带传福音(徒十六6,8)。那时他极其软弱,身患疾病(加四13)。后来他往特罗亚去,遇到了医生路加,或许他请路加医疗并看护他的疾病。从此路加一直跟随这位『外邦人的使徒』各处奔跑。保罗为了上诉往罗马去,路加也去(徒廿八14);保罗坐监,路加仍陪伴在他左右(参西四10,14;门23~24)。直到最后,在这位神忠心的仆人保罗殉道之前一刻,众人都离开他,只有路加仍在他身旁(提后四11)。 肆、写作时地 一般圣经学者公认,三本『对观福音书』(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中,《马可福音》成书最早,而《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是参照《马可福音》改写,并加添其他资料而成的;故《路加福音》的完成年代,应比《马可福音》(约在主后五十年到六十年间)更迟。 又根据路加所写两本书的序言来看,我们可以确定,《路加福音》是在写《使徒行传》之前完成(参一1~4;徒一1)。又因为《使徒行传》只写到保罗到罗马上诉为止,故必然也在保罗殉道(约在主后六十七年至六十八年)之前成书。因此,较可靠的推断,本书大约是在主后六十年至六十五年间写的。 至于路加写本书的地点,虽然有好几种不同的推测,但可信度均阙如;惟一为众解经家所共同接受的是,本书应当不是在犹太地,而是在外邦写的。 伍、本书受者 在本书的序言中,路加清楚表明,这本书是写给「提阿非罗大人」的(参一1~4)。『提阿非罗』的字义是『神的朋友』、『爱神的人』或『被神所爱的人』;至于『大人』,是一种的尊称,指受书者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因此有人说路加或许可能曾经是提阿非罗的奴隶,但此种说法仅属一种猜测而已。无论如何,这位受书者应当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并且对基督教的信仰极感兴趣,愿意深入学习并了解这种信仰的来源、经过和现况。 陆、本书的文笔特色 本书作者路加既是一位医生,当然曾受过相当高深的教育,因此他的希腊文造诣极佳。欣赏圣经文学的人,都对本书的遣词用字和体裁,赞誉有加,认为它是全部新约圣经中最标准、最纯粹、最流利、最优美的希腊文。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中加插了许多首优美的诗歌,例如:马利亚的尊主为大诗歌(一46~55),撒迦利亚的颂恩诗歌(一68~79),天使的赞美诗歌(二14),西面的称颂诗歌(二29~32)等,所用的文词都很优雅美丽。 路加又长于描写事物,无论是真实的事情,或是故事比喻,都描述得栩栩如生,彷佛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活现在读者眼前。因此,有多幅经典名画,均取材自本书,例如:好撒玛利亚人(十30~36),浪子回头(十五12~32),税吏的祷告(十八13)等。 此外,路加也很善用对比,在本书中,列举了许多相反的人、事和物,例如:爱多的女人与爱少的西门(七36~50) ;良善的撒玛利亚人与祭司、利未人(十23~37) ;马利亚与马大(十38~42)
;小儿子与大儿子(十五11~32);财主与拉撒路(十六19~31) ;十个得了医治的大痲疯病患中,一个感恩的与九个忘恩的(十七11~19)
;法利赛人与税吏的祷告(十八9~14)等。 柒、本书的特点 本书的特点极多,仅举出其中主要的数点如下: (一)是一本『外邦人的福音书』:本书的作者『路加』本人是外邦人,受书者『提阿非罗大人』也是外邦人,因此书中没有一处是外邦人所不能明白和领悟的。(1)以外邦人的词语来代替犹太人的惯用语,例如:用「夫子」代替『拉比』(九33;参可九5);用「大声赞美神」代替『和散那』(十九37;参太廿一9)。(2)以当时罗马帝国内所能了解的时间来说明事件的背景(一5;二1~2;三1~2)。(3)很少引用旧约经文或犹太先知的豫言。 (二)是一本『普世性的福音书』:本书强调耶稣基督乃是「万民」的救主(二10,31~32;三6),因此:(1)所记载的耶稣家谱,并非止于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而一直追溯到人类的始祖亚当(三23~38;参太一2~16)。(2)特别对外邦人深表接纳与赞许(四25~27;七9;十30~37;十七16~19)。(3)吩咐门徒将福音传到万邦(廿四47)。 (三)是一本『穷人的福音书』:本书记载主耶稣自己生于贫穷之家,生时被放在马槽里(二7);满八天受割礼时,祂的肉身父母因为贫穷,只用一对斑鸠(或是两只雏鸽)献祭(二21~24;参利十二8)。它并且也记载主的使命是把福音传给贫穷的人(四18~20);因此祂宣告贫穷的人、饥饿的人和哀哭的人有福(六20~23);祂又教导人要顾念「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十四13)。在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中,显示主似乎对于穷苦的人较有好感(十六19~31)。 (四)是一本『妇孺的福音书』:虽然当时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相当低微,但妇女在本书中却非常突出,用许多篇幅来记载妇女们的事迹,例如:以利沙伯和马利亚(一24~56);女先知亚拿(二36~38);拿因城的寡妇(七11~16);有罪的女人(七37~50);被主治好和用财物供应主的妇女们(八2~3);患血漏的女人(八43~48);马大和马利亚(十38~42);驼背的女人(十三11~16);寡妇向不义的官求伸冤(十八1~5);在圣殿里捐钱的穷寡妇(廿一1~4);为主哀哭的妇女们(廿三27~31);等等。本书也多次描述主对儿童们的关切(七12;八42;九38;十八15~17)。 (五)是一本『被遗弃者的福音书』:本书常提及被社会遗弃的边缘人物,特别描写耶稣如何照顾他们身、心、灵的需要,例如:与税吏和罪人一同吃喝(五29~32;七34);欠债多的人(七36~50);撒玛利亚人(十25~37);浪子(十五11~32);被法利赛人定罪的税吏(十八11~14);税吏撒该(十九1~9);在十字架上悔改的强盗(廿三39~43)。 (六)是一本『对“人”感兴趣的福音书』:本书描写和比喻的对象,与《马太福音》迥然不同──后者偏重于『天国』,而本书则偏重于『个人』。并且本书也非常注意个人的信仰告白,例如:以利沙伯(一41~45);马利亚(一46~55);撒迦利亚(一68~79);西面(二28~32);西门彼得(五8);一个百夫长(七6~8);税吏撒该(十九8);悔改的强盗(廿三42);等等。 (七)是一本『祷告的福音书』:本书除了多次记载主耶稣教导门徒祷告(十一2~13;十八1~8,9~14)之外,它所记载主自己的祷告次数,远比马太和马可福音为多,例如:在受浸时(三21);在极多的人寻求祂时(五16);在选立十二使徒之前(六12);在登山变像时(九29);在教导门徒怎样祷告之前(十一1);为彼得祈求(廿二32);在客西马尼园恳切祷告(廿二41~44);在十字架上两次祷告(廿三34,46)。此外,本书也多次记载其他人的祷告(一10,13;二37;五33)。因此有人说,《路加福音》是一本祷告的福音书。 (八)是一本『靠圣灵行事的福音书』:本书特别注重圣灵的工作,表明人惟有靠着圣灵,才有从上头来的能力。例如:施洗约翰在母腹里就被圣灵充满,他因此有了以利亚的心志和能力(一15,17);天使告诉马利亚:「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一35);「耶稣满有圣灵的能力」(四14;参五17;六19;八46);主复活后吩咐门徒:「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廿四49)。本书提到圣灵的地方相当多,包括:一41,47,67;二25,26,27;三16,22;四18;十21;十一13;十二10,12等。 (九)是一本『喜乐的福音书』:本书描写三一神的喜乐,包括父神因浪子失而又得的喜乐(十五23);基督因寻获失羊的喜乐(十五5~7)和被圣灵感动的喜乐(十21);圣灵因重得失钱的快乐(十五9~10)。本书也描写我们属神的人的喜乐(一14,44,47;六21,23;十21;十九6;廿四52~53)。 (十)是一本『教导正确金钱观的福音书』:本书许多的比喻都与金钱和财富有关联,不但有很多反面消极的警戒(八14;十二16~21;十六19~31;十八18~23;廿二5),并且还有很多正面积极的教训(八3;十六1~13;十九1~10,11~27;廿一1~4)。 本书除了上列十个特点之外,其他尚值得一提的,就是路加以严谨的历史家治学态度,来记录各项资料,因此不但清楚交代所记载事情的发生日期(三1~2),并且本书的叙事,可说是按着所发生时间的次序写的(一3)。 捌、主旨要义 耶稣基督虽然是『神子』,但祂也是『人子』。祂乃是一个完全的人,书中所载祂的事迹,处处流露祂属人的特性:祂饥饿、疲倦、伤痛...,祂真是尝尽了作人的滋味,所以祂能体恤我们人的软弱(参来二18;四15)。惟祂与一般世人不同的,就是具有最完美的人性。祂在地上为人,满了怜悯、慈爱、圣洁、公义,有最高水平的道德表现。这样一位至善、完全、荣耀的『人子』,全然满足神对人类的一切要求,达到神对人类最高的心意。而祂以『人子救主』的身分出现在地上,就是要将那些从神对人类旨意中堕落、失丧的人寻找回来,并且要把他们拯救到符合神心意的地步。 玖、与他书的关系 路加福音与其他三本福音书,都是描写耶稣基督,惟所描写的角度各不相同:马太重在说祂是君王,马可重在说祂是奴仆,路加重在说祂是人子,约翰重在说祂是神子。启示录第四章中的四活物很像主在四福音中的四方面。马太福音的主像狮;马可福音中的主像牛,先是耕种,后在坛上作祭牲;路加福音中的主像人;约翰福音中的主像飞鹰(参出十九4;申卅二11)。 马太福音说到耶稣是『大卫...的苗裔』(耶卅三15),是到地上为王,所以称祂是亚伯拉罕(万国之父)的儿子和大卫(以色列第一位王)的儿子(太一1);又因为王是有王系的,所以有家谱(太一1~17)。马可福音说到耶稣是『仆人的苗裔』(亚三8),耶和华的『义仆』(赛五十三11),『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7~8);仆人无所谓身世,所以不记载耶稣的家谱。路加福音说到耶稣为人子(完全的人),所以家谱追叙到亚当(路三23~38),因为亚当是人类的始祖。约翰福音说到耶稣是神的儿子(完全的神),神是无始无终的,因此在时间上追叙到太初(约一1),就是无始的永世。 注意:马太福音是结束在主复活;马可福音是结束在主升天;路加福音是结束在主应许圣灵降临;约翰福音是结束在主再来。 拾、钥节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十九10) 「这真是个义人。」(廿三47) 拾壹、钥字 「人子」(五24;六5,22;七34;九22,26,44,56,58;十一30;十二8,10,40;十七22,24,26,30;十八31;十九10;廿一27,36;廿二22,48,69;廿四7) 「将好信息报给」(一19);「报给...信息」(二10);「传福音」(三18;四18,43;八1;九6;十六16;廿1);「有福音传给」(七22) 注:以上原文均为同一个字 「救主」(一47;二11);「拯救」(一69,71);「救恩」(一77;二30;三6;十九9) 注:以上原文均为同一字群,且未曾出现在马太和马可福音中 「救」(六9;七50;八48;九24,24,56;十七19,33;十八42;廿三35,35,37,39);「得救」(八12,36,50;十三23;十八26);「拯救」(十九10) 注:以上原文均为同一个字,且在马太和马可福音中大量出现 拾贰、内容大纲 (一)人子和祂先锋的出生: 1.引言(一1~4) 2.先锋的孕育(一5~25) 3.人子的孕育(一26~56) 4.先锋的诞生(一57~80) 5.人子的降生和成长(二1~52) (二)人子工作的准备: 1.先锋的宣告(三1~20) 2.人子受浸(三21~22) 3.人子的家谱(三23~38) 4.人子受试探(四1~13) (三)人子工作的展开: 1.人子在加利利的工作(四14~九50) 2.人子在往耶路撒冷途中的工作(九51~十九27) 3.人子在耶路撒冷的工作(十九28~廿一38) (四)人子工作的高峰: 1.人子受难(廿二1~廿三56) 2.人子复活(廿四1~49) 3.人子升天(廿四50~53)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路加福音注解》 路加福音(Luke,Gospelof)新约第三卷书,也是第三卷符类福音(太;可;路)。作者传统认为这福音书的作者是保罗敬重的同工路加医生(西四14)。福音书本身没有明确指出作者是谁,但他显然是早期信徒所熟悉的。路加多年来为他的写作计划搜集资料。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收信人,都是提阿非罗。我们亦须衡量使徒行传以路加为作者的内证,因为这两卷书关系密切。在3段使用「我们」的段落,作者都在场(徒十六10-17,二十5至二十一18,二十七1至二十八16)。这些看来是旅行日志的插段,而在最后一段,作者跟使徒保罗同在罗马。此外,路加对字汇的选用及透视,可媲美一个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写作年代、缘起和收信人路加福音的写作年代惹人争议。有人认为是主后70年间,因为路加福音二十一章20节暗示这著作是在耶路撒冷被毁后完成的。其他人却提出是在保罗去世(主后64)之前写成,如此才可让使徒行传以保罗在罗马监狱来总结他的事工。第三个看法是路加福音在主后70年代之后写成,但这可能性最低。这福音书多数在罗马写成,但仍不太肯定;小亚细亚和希腊也有可能。在《路加福音王者序言》一书中,主张后者,不过它的可靠性却甚为令人质疑。路加只有在罗马才有时间去完成第三卷福音书。路加写给提阿非罗。提阿非罗(意即「神所爱的」)可能如一些人所说,是给所有信徒的通用名词。他似乎毫不熟悉巴勒斯坦地,为此路加不时详加介绍那里的地理环境。整体上,他较为掌握希罗世界,故此路加推断他的读者也是一样。路加同样避免引用外邦读者不熟悉的词句,例如与耶稣荣耀地进入耶路撒冷有关的「和散那」(太二十一4;路十九38)。根据各种可能性,第三卷福音书是在罗马写成的,就是正当保罗等待审判,日期在主后64年或之前。这是献给那位至尊贵的「提阿非罗大人」(一1),此乃当时习用的称谓。他是一位显赫的外邦信徒;路加期望教导他及其他人更谨慎地持守信仰。背景主耶稣在世的活动范围约50哩阔,150哩长,从北部的但到南部的别是巴。祂曾离开耶路撒冷,到访别处,但对于该地的历史,这并不重要。祂忽略了塞法里斯(加利利最著名的城市)、提比哩亚(加利利海重要的港口)、该撒利亚(巴勒斯坦地的罗马首府)及撒玛利亚塞巴斯特(长期省市中心),可能这些并非犹太人聚居之处。祂却生在拿撒勒一个地位低微的村庄,并在那里住了30年。迦百农成了祂在加利利的事奉中心。祂间中越过撒玛利亚,并在比利亚工作。祂在耶路撒冷被卖及钉十字架,却在3天后从死里复活。路加以回顾方式叙述。他的视野不断转移:在地理上,从巴勒斯坦到罗马帝国;在政治上,从以色列到罗马;在社会方面,从犹太社群到异教徒;而在宗教上,由圣殿到基督徒的使命。这就好像把各个时期重重迭起,好让初期教会容易了解重要的耶稣生平及事工。后来成为初期教会外展中心的,是耶路撒冷而非加利利。不过,当信徒群体因感情因素而选取耶路撒冷,其他城市也开始兴盛,并超越她,成为信徒活动的中心。叙利亚的安提阿更提供了保罗全面宣教的基地。以弗所成了他成就最骄人之处。亚历山太和罗马容纳了大量基督徒。基督教由最初只是一小个真诚无伪的犹太宗派,如今已变成一个世界性的信仰。写作目的和神学教导当西面双手抱着耶稣,他优美地表达了路加福音的救赎主题:「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二29、32)他指出耶稣就是他等待的救主,要为外邦人和犹太人带来希望。路加把圣灵的工作交织在耶稣的生平及事工中,耶稣受圣灵感孕而生(一35);圣灵于祂受洗时降临在祂身上(三22);祂被圣灵催促进入旷野受试探(四2);并且祂的事工受到圣灵的膏抹(四18)。圣灵要在背后继承耶稣的工作;这种关系虽没有重复明言,却是清楚易明的。路加强调弥赛亚来临的喜乐。天使天军齐宣布耶稣的诞生:「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二14)其后,当祂接近耶路撒冷,群众夹道欢迎,并向神歌颂:「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十九38)从上述可见路加福音的救赎主旨是复杂的。它指明耶稣便是基督。它邀请外邦人作出美好的响应,不下于犹太人。它将圣灵的能力,融于耶稣的事工及祂的门徒身上。它强调随着福音广传而带来的喜乐。这些都是路加从一个救赎计划衍生出来的。路加福音注重历史的准确性。路加对护教的负担是其次,而祷告则排第三位。这个次序还可以列下去。这些丰富了全书,并且邀请读者探讨主要神学思想以外的题目。内容提要序言(一1-4)福音书以一个公式序言开始。路加试图按次序来记录流传下来的信仰产业。他这样做是要建立信仰的历史根据,并向读者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耶稣的降生和童年(一5至二52)严格来说,没有一卷福音书是耶稣的传记。但路加福音特别对历史事件有兴趣,首先是有关耶稣的诞生及童年事迹。他详述了10件事情:宣布基督的先锋施洗约翰的出生;向马利亚宣告耶稣的降生;马利亚探访以利沙伯;施洗约翰出生;施洗约翰在旷野;耶稣的降生;牧羊人来访;耶稣的取名及受割礼;在圣殿中把耶稣献予神;耶稣在少年时代到访圣殿。起初,施洗约翰受人注视。路加福音记载当时正值希律的统治(希律大帝,主前37-34),祭司撒迦利亚在殿中供职(有24班祭司每年轮流在圣殿事奉两周;烧香的特权是按抽签决定的,祭司烧过一次香后,便再没有资格这样做)。神的使者就在撒迦利亚预备烧香之际,向他显现,并对他宣布他要和妻子以利沙伯生一个儿子,称为约翰。他要一生作拿细耳人(参民六1、4),并为弥赛亚预备道路。当撒迦利亚表示难以置信(他跟以利沙伯当时已年纪老迈),天使击打他,令他不能说话,直到那应许实现了。在马利亚探望以利沙伯后,路加福音便提及约翰的事情。以利沙伯腹内的婴孩听见马利亚的问安,便雀跃起来(一44)。路加随即记载施洗约翰的出生。撒迦利亚于是照着先前的指示,为孩子取名,立时能够说话,并预言要来的弥赛亚及他的儿子将要担当的工作。这孩子日渐长大,「心灵强健」,住在旷野,直到开始公开事奉。路加福音从马利亚的角度描述耶稣的诞生。天使加百列到她那里宣告,她将要生子,就是弥赛亚(一26-38)。这是由圣灵感孕而生的。马利亚全然奉献,顺服神的旨意。耶稣的诞生是发生于居里扭作叙利亚巡抚的时期,百姓必须回到他们的家乡报名上册,以便报名上册。马利亚在伯利恒的马槽产子。天使向牧羊人宣布耶稣的诞生,他们便放下羊群,来朝见婴孩。马利亚看重这些事,并且反复思量它们的意义。马利亚满了40天的洁净礼后,与约瑟来到圣殿,把耶稣献予主(二21-40)。在那里,西面和亚拿这两位年长而敬虔的信徒,认出这婴孩便是应许的弥赛亚。西面推断说耶稣要引起许多以色列人跌倒或兴起,并且叫马利亚被忧伤刺透。耶稣的诞生及童年事迹,以耶稣12岁上圣殿庆祝逾越节作结。约瑟和马利亚留下耶稣在圣殿内,以为祂会跟亲友一起。后来,他们折回,发觉祂在殿中跟拉比对话,一面听,一面叫人惊叹祂的聪慧。路加总结说:「耶稣的智能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二52)开始公开事奉(三1至四30)路加跟着描述与耶稣展开的工作有关的事件,包括:施洗约翰的事奉;耶稣受洗;耶稣的家谱;耶稣受试探及在拿撒勒公开的宣告。路加从至少6个层面,厘定施洗约翰的事奉日期:该撒提庇留、本丢彼拉多、希律安提帕、腓力、吕撒聂、亚那和该亚法的任期。约翰传讲悔改的洗礼,好预备人迎接弥赛亚的来临。结果许多人从旷野四周要来听他,并接受他的洗礼。耶稣也来接受洗礼(路加福音没有记载约翰反要耶稣为他施洗;或是耶稣为与群众认同,并预告祂将要为他们代死,而坚持受洗)。这洗礼标志着耶稣进入公开事奉的阶段。此外,路加福音加插了可能是马利亚的家谱,与较早尝试从她的角度叙事吻合。耶稣受试探,是祂弥赛亚职事的考验。首两个试探以「你若是神的儿子」开始,令祂盘算及怀疑祂受洗时听见的话:「你是我的爱子」(三22,四3、9)。撒但希望说服耶稣寻求既可完成祂的召命,又不用上十字架的方法。但耶稣每次均引用圣经抵挡试探。耶稣返回加利利,并进入拿撒勒的会堂。在那里,祂宣读了祂的公开职事,讲辞引用了禧年的盛事,并连于弥赛亚时代的来临(四18、19;赛六十一1、2)。它们反映了耶稣要履行的职事在宗教上的焦点及其广泛的社会意义。这宣告特别为社会中被践踏和排挤的人带来希望。当在场的人挑战祂话语的可信性,祂便回答说:「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又当他们试图把耶稣推下山崖,祂却从他们中间走过,继续上路。加利利的事奉(四31至九50)耶稣把祂的活动中心转移至迦百农。祂随后在加利利的事奉,路加福音有连串的记载,大约提及30件事迹,当中有1/3属于超自然事件,例如医病、赶鬼、叫死人复活及喂饱一大群人。这些都是与弥赛亚时代有关的事件。不过,最先引起群众注意的,乃是祂的教训(太七29)。祂的教训不像拉比,把祖宗的遗训高举,却显示了弥赛亚的权柄。路加把耶稣相当多的教导,交织在他的叙事中。他用恰当的篇幅记述守安息日的事件(六1-11),而记述耶稣的讲道则较为详细,仔细解释了祝福与咒诅、爱仇敌、论断别人、从果子认出人的生命,以及聪明和愚拙的建筑工人等主题(六12-49)。此外,耶稣用比喻来教导,于是路加福音便记载了撒种和点灯的故事(八1-18)。在第一个例子里,种子代表神的道,而泥土象征了人对接受这道所作不同的准备。因此,门徒可以更清楚明白耶稣和他们的工作所带来的结果。群众对这些比喻感到困惑,正如马可福音四章12节所说,他们「听是听见,却不明白」。路加又叙述耶稣选召门徒。他提到彼得、雅各和约翰,并后来的利未(五1-11、27-32)。前者在渔船上蒙召,而后者则在缴税的地方。但全部均在加利利乡间蒙召跟从基督,参与弥赛亚的事工。稍后,共选召了十二门徒,耶稣便差派他们出外传讲天国信息,并医治病人(九1-11)。无疑有许多人对这外展工作贡献良多,但路加只记载了几个跟从他们的妇女,说她们「都是用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八3)。 我们不难察觉一股热潮正因加利利的事工而兴起。从主耶稣独个儿工作开始,结果凝聚一队忠心的跟从者,他们渴慕祂的教训,祂的名声传遍整个地区。这个段落的高峰是彼得对耶稣的认信,以及基督登山变象(九10-36)。摩西和以利亚显现,更象征了律法与先知皆服膺弥赛亚。整个情景迅速转到山下,那里门徒无法解救一个被鬼附的小孩。耶稣在此指出要达成天国的要求,便需要属灵的资源,于是(响应门徒争论谁为最大),便教导了门徒要谦卑。往耶路撒冷(九51至十九27)跟着,路加记述耶稣在往耶路撒冷途中的工作,有时这也称为比利亚的事工(假设大部分事件都是在过约但河的比利亚地区内发生的)。按地理而言,这是「上十架之路」。这段落记载的事件,数目跟上一段大约相同,只是篇幅多了1/4。开始时,已渐有反对之声。耶稣先派使者往祂要抵达的撒玛利亚村落作好准备。可是,居民却不欢迎祂,因为祂向耶路撒冷进发。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有血缘之别。后者曾在亚述的占领区居住,因此感染了外族的宗教和社会风俗,形成血统混杂,遭犹太人厌恶。数个门徒也为此请求耶稣从天降下火来,焚烧这条村庄,但耶稣斥责他们。祂印证了和好的精神。路加复述耶稣的一个故事时,又提到撒玛利亚人(十25-37)。看来,有一个人遭强盗袭击,弃在路旁,性命垂危。最先有一个祭司来到,及后又有一个利未人经过,但他们只从路的另一边走过。随后有另一个人经过,便立刻怜悯这个负伤的陌生人,替他包扎伤口,并带他到客店,为他支付房钱,而且嘱咐客店的人好好照顾他。耶稣补充说,这个停下来帮助人的是个撒玛利亚人。惟独他认识到真正的邻舍,就是我们要善待的人,而非那些善待我们的人。(在医治10个痲疯病人的故事中,又提到惟独一个撒玛利亚人回来向耶稣感恩──十七11-19。)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暗示耶稣正面对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宗教反对势力。即使跟随祂的群众增加,耶稣仍留意到:「这世代是一个邪恶的世代……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她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十一29、31)因此,尼尼微的人要站起来审判这个世代,因为他们听了约拿所传的道而悔改,现今有一位比约拿更大的来到,却很少人愿意悔改。耶稣严厉地斥责他们,尤其那些敌挡祂的法利赛人。耶稣跟法利赛人常在许多场合中碰面。有些法利赛人认同祂的言论,但看来只属少数。耶稣所描绘的法利赛人,是一群拘泥、迂腐的律法主义者(十一37-44)。有些文士抗议连律法专家也被耶稣列入审判中,耶稣却直截了当的说:「你们律法师有祸了!因为你们把知识的钥匙夺了去,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阻挡他们。」(第52节)事件渐入高潮。耶稣预言祂将要受死,并从死里复活。祂正朝向耶路撒冷。当一些法利赛人警告祂,希律安提帕计划杀害祂时,祂不受他们的威吓:「你们去告诉那个狐狸说:『今天、明天我赶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因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是不能的。」(十三32、33)耶稣努力在所余无几的时间内装备门徒。在这段落,祂一开始便提醒他们作门徒的代价(九57-62)。对于那个因为要埋葬父母而拒绝作门徒的人,耶稣回答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第60节)门徒可预料神的恩典足够他们一生使用。当那70人事奉归来,为着连魔鬼也服了他们而高兴万分,耶稣教导他们更要为着他们的名字记在天国上而欢喜(十1-18)。祂说他们现在所见和所听的,正是许多先知和君王所渴慕看见及听见的。 耶稣强调祈祷对门徒训练的重要性(十一1-13)。祂鼓励门徒以预期获得的心去祈求,以期望寻见的心去寻找,又以等候门为他们而开的心去叩门。这些都是天父乐意赐给祂儿女的好礼物。耶稣挑选的论题切中时弊。祂论及贪心、忧虑、信托和儆醒(十二13-59)。门徒要作神百般恩典的好管家,宽容人的过错,不以个人的需要为念,诚实可靠,并且等候神的儿子在荣耀中再来。他们是客旅,而客旅所需的就是轻省的行装。路加福音这一段充满了比喻,包括:好撒玛利亚人、芥菜种、面酵、窄门、邀赴婚宴、大筵席、盖楼、出征的王、失羊、失钱、浪子、不义的管家、财主与拉撒路、法利赛人与税吏、十锭银等。虽然未必能完全地概括,但按其特点,这些比喻可分为3类:首先是接纳罪人(圣经启示我们人人都是罪人;罪人在符类福音中是指那些没有遵行律法的犹太人)。浪子的故事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十五11-32)。 第二类是天国的比喻。它们显示天国开始时,毫不受人注意,但它扩展得令人难以置信。不过,并非所有生长的部分,都是天国的扩展。这里所强调的,可见于芥菜种、面酵和窄门3个比喻中(十三18-30)。第三类比喻是与管家有关的。耶稣在接近耶路撒冷时,讲述了这个比喻(十九11-27)。故事涉及一个往远方去的贵冑,临行前交给他的仆人每人十锭银子(一锭银子约等于一个工人3个月的薪酬)。他们要好好利用这些银子,让主人回来时有好的回报。主人回来后,便吩咐仆人前来交账。那些在小事上忠心的,获主人给予他们更多机会;但那个不忠心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路加福音里还有一些感人的情景。其中一段是耶稣欢迎小孩子(十八15-17);另一段描述了财主询问耶稣如何可以承受永生(十八18-30);尚有一段是与税吏撒该有关的(十九1-10)。这些帮助我们更认识耶稣多元化的事奉。耶稣慢慢而坚定地向着耶路撒冷进发。祂受到愈来愈激烈的反对。十字架就在眼前,时间来到,祂便毅然踏上。受死和复活(十九28至二十四53)最后,路加记述耶稣受难周。首先是基督荣耀地进入圣城(十九28-44)。当那些跟随耶稣的人越过橄榄山而来,他们为到所见的神迹称颂神:「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第38节)这些群众欢欣庆祝,跟耶稣为一个不肯悔改的城将受毁灭而哀哭,成了强烈的对比。进入圣殿范围后,耶稣驱赶在那里买卖的人。神的殿应是祷告的殿,但他们竟把它变成贼窝。祂每天仍不断地在圣殿内教训众人,但与此同时,那些宗教领袖正密谋在不惊动百姓之下,将祂置诸死地。路加福音交替地记载领袖与百姓(二十1至二十一38)。这些包括他们向耶稣的权柄挑战、恶园户的比喻、纳税给该撒的问题、对复活的争论,以及耶稣询问他们对弥赛亚的大卫家系与主权的认识、对文士的警告、对穷寡妇捐献的评语,并对末日的讲论。这些广泛的题目都逐步揭开对弥赛亚国度的争议。路加所展示的问题,看来是道德性多于知识性的。那些既定的宗教体系不惜任何代价,也要保留其特权地位。这个加利利的拉比是一个严重威胁,必须除灭,现在只不过是等待时机而已。当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这时机终于来到(二十二1-6)。 最后晚餐与客西马尼园彻夜祷告,交织着领袖们的阴谋及耶稣的被捕(二十二7-46)。逾越节本是庆祝以色列从埃及为奴之地被拯救出来;现今,耶稣用这节期预表祂透过十字架救赎人的罪。门徒日后不断以圣餐记念这行动。离开楼房后,耶稣与门徒横过汲沦谷,朝着橄榄山走去。在那里,耶稣为预备迎接要来的十架苦难祷告。门徒经过多日来的沉重负担,都疲倦不堪而睡着了。过了不久,犹大出来指明谁是耶稣,士兵便蜂拥上前,把祂带到大祭司面前。彼得惧怕丧命,拒绝承认耶稣为主。结果,耶稣在公议会中被定罪(解经家争论这究竟是否犹太长老院的正式审讯)。祂更转送罗马巡抚本丢彼拉多那里,其后转往希律安提帕,又再转回彼拉多手中。彼拉多找不着判耶稣死罪的理由,可是,群众激动起来,要求把祂钉十字架。彼拉多欲想找其他人代替,但在群众的压力下,他终于屈服了。耶稣被带去钉十字架;只有路加福音记载那些为祂痛哭的妇女(二十三27)。耶稣却劝告她们倒不如为自己和儿女哀哭。在此及其后经文,可见耶稣在受苦中仍关怀别人,例如那些钉祂的人、悔改的强盗,并祂的母亲马利亚。路加记载了耶稣被钉十架时,人们各种不同的反应。站着观看的人似乎被连串事件冲击得不知所措,他们可能曾打算营救,但无能为力。有些宗教领袖讥笑耶稣:「他救了别人;他若是基督,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二十三35)其中一个罪犯加入他们的行列;但另一个却祈求耶稣怜悯他。黑暗顿时笼罩整个情景。殿中的幔子裂开,仿如借着基督的血打开了通道。耶稣将自己的灵魂交托父神后,便断气了。祂的身体安放在亚利马太的约瑟的坟墓里。妇女们也预备了香料去膏祂,但必须守安息日的诫命。一星期第一天的清晨,妇女们往坟墓去,但只见墓前封着入口的大石滚开,耶稣的身体却不见了。忽然两个全身发光的使者站在她们面前,对受惊的她们宣布:「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二十四6)这些妇女连忙回去告诉使徒。于是,彼得跑去看个究竟。他发觉缠裹的布条原封不动放在一旁,但身体不见了,令他对所发生的事惊讶不已。在同一天,有两个门徒前往一条名为以马忤斯的村庄。当耶稣与他们同行,他们正谈论耶路撒冷所发生的事。但他们认不出耶稣来,直至祂后来在他们面前擘饼,他们才认出祂。他们急忙赶回耶路撒冷,再次向门徒确证主已从死里复活。正当他们谈论之际,耶稣在他们中间显现。「你们看我的手、我的脚,就知道实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无骨无肉,你们看,我是有的。」(二十四39)祂随即让他们明白所发生之事的含义:「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46-49节)路加以耶稣升天来总结他的福音书(二十四50-53)。当耶稣赐福他们,祂就在他们眼前被提上天去。他们以祂为升天的主来敬拜祂,并且兴高采烈地回到耶路撒冷。在那里,他们仍留在圣殿附近,赞美神,并等待圣灵的降临,使他们得着能力,往普天下去在万民中作见证。MorrisA.Inch另参:「路加」;「马太福音」;「马可福音」;「符类福音」;「耶稣基督的生平和教训」;「编辑评鉴学」;「来源评鉴学」。――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